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一、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规定: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加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22世纪C 值=。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雨水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加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惊蛰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加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春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加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清明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L=闰年数,21世纪C=,20世纪=。
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期=[88×.+]-[88/4]=26-22=4,4月4日是清明。
例外:无。
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原创版】目录1.24 节气概述2.24 节气的计算方法3.24 节气的精确到秒的算法4.算法的优点和应用正文【1.24 节气概述】24 节气,又称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用来划分季节的时间体系。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农事活动。
24 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
【2.24 节气的计算方法】我国传统的 24 节气计算方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 15 度,就对应一个节气。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速度不均匀,所以每个节气的时间长度也不相等。
此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和地轴的倾斜角度,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位置并不完全对应,因此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每个节气的具体时间。
【3.24 节气的精确到秒的算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精确到秒的算法来计算 24 节气。
这种算法是基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规律,利用天文学和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计算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的位置、地球自转的位置等因素,来确定每个节气的具体时间。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可以精确到秒,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算法的优点和应用】24 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具有许多优点和应用。
首先,它提高了 24 节气计算的精度,使得 24 节气更加准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
其次,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
一、计算“立”的方法
1.四分点法:将立春算作一年的开始,每个节气周期为15天。
根据这个原则,节气日期按照四分之一的周期计算即可。
(1)节气日期=(年份%4)*15-3
2.十九年周期法:将立春算作一年的开始,每个节气周期为
365.2422/24天。
在计算中,需要用到闰年的差距,闰年的周期为
365.2422/24+1天。
(1)计算闰年数:闰年数=INT(年份/4)-INT(年份/100)+INT (年份/400)
(2)计算年份的天数:年份的天数=365*年份+闰年数
(3)计算节气日期:节气日期=INT(年份的天数/24)
二、计算“中”的方法
1.天干法:根据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进行计算。
(1)计算(立冬+节气日期)%60
(2)根据结果对照天干表,获取对应的天干
2.数九法:数九是将农历年份的六个九段分别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计算所得的日期即为对应的节气日期。
(1)九段长度=日月离晦分钟*300+小时-日月离晦小时*100
(2)节气天数=5*60+(九段长度%540)/9
(3)节气日期=(九段长度/540)*15-节气天数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日的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主要考虑到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等因素。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每年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方便人们进行农事和生活的安排。
同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日计算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的计算篇一:二十四节气推算二十四节气推算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十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
每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
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如下: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小寒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所篇二:二十四节气推算法干支纪时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最悠久的历法。
它以天象为依据,符合物候特点,体现了五行旺衰。
在诸多学科中,有着其它历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干支纪时,在中医、气功、周易数术、农作、历法等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实用价值。
每当需用干支纪时,而需用者手中没有万年历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只需记住十四字的歌诀,一年中的干支纪时就可迅速算出。
这种快速心算万年历的方法,叫“银盘子”,“银盘子”是民间术士创造的万年历速算法,历史悠久,以往采用师徒间口授方法传授,严禁外传,我们在此将“银盘子”合盘端出,公诸於世,以进一步探讨揭秘。
“银盘子”是以农历为基础,推算干支纪时的方法。
农历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如果不考虑小月因素,农历两个月60天,与一个甲子六十组干支数目相符,即每两个月可重合一个甲子。
按照这样一个规律,知道了某年的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就等于知道了三月初一,五月初一,七月初一,九月初一,十一月初一的日干支,这几个月的初一的日干支,应是相同的(有闰月者,月分稍有变化)因为农历中存在小月,只要知道某年有几个小月,其分别为哪几个月,所推日期经历了几个小月,干支纪日顺延几天就是了,这样心算干支纪日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二十四节气的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雨水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惊蛰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春分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清明节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5.59。
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期=[88×.0.2422+4.81]-[88/4]=26-22=4,4月4日是清明。
例外:无。
谷雨节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一、二十四节气基础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1.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2.雨水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3.惊蛰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4.春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5.清明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5.59。
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期=[88×.0.2422+4.81]-[88/4]=26-22=4,4月4日是清明。
例外:无。
6.谷雨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24节气的规律和推算法
24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划分方式,用于反映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地球公转周年的变化。
这24个节气分别对应一年中的24个特定时刻,反映了气温、天象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推算24节气的规律主要基于太阳视运动和地球公转的规律。
规律:
1.均分一年:将一年分为24等份,每个节气间隔约15天,这是
最基本的规律。
2.四立交点:24节气的划分与太阳黄经和地球赤道交点的位置
有关。
其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别对应太阳黄经为0°、180°、90°和270°的位置。
3.交替递增:24节气按顺序交替递增,每一个节气的时刻都比
前一个节气的时刻稍微晚一些。
4.太阳视运动:节气的划分主要基于太阳的视运动,即太阳相对
于地球的位置。
每个节气时刻,太阳的黄经与地球上某一地点
的子午线相交。
推算法:
1.数学计算: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可以精确地计算每个节气的
时刻。
这需要考虑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地球自转轴的倾斜等因
素。
2.天文观测:利用现代天文观测手段,通过观测太阳的黄经、地
球自转的周期等,来确定每个节气的时刻。
3.历法系统:传统的农历系统中已经包含了24节气,农历历法
是基于对太阳、月亮等天文现象的观测和计算得出的。
4.节气表:节气表是一个包含24个节气时刻的表格,可以通过
查阅节气表来获取节气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现代科学的计算手段,但由于地球轨道等复杂因素,传统农历的24节气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4节气的有关数据和推算24节气的育关数据和推算解答问题:=============================================================================================================================================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日地距离时刻在变化,根据动量矩守恒定律: (1) 农历的闰月是怎样确定的? 24节气名称黄经度阳光直射点 {北京的昼长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日落点的方位太陽高度角} 延续时间,即到下 <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每个节气的延续答: 阳历每个月分都有两个节气,上旬的节气叫<节>,下旬的节气叫<气>.(A) (B) (T) (t-1) (t=2) (偏角a) (h') 一节气的时间时间各不相同,(都是公转15度,用的时间各不相同).但不相同的这24 农历就不同了,在37个月分中只有35个节气,要有两个不完整的月,一---------------------------------------------------------------------------------------------------------------------------------------------- 个延续时间却是长年不变的,据此可推算出其它节气的时间. 个只有节而无气,另一个只有气而无节.有节无气的月作为闰月.有气立春 315度南纬16.4度 10小时05分 07点12分 17点17分正西偏南21.56度 33.06度 14天19小时54分 24节气的周期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有365天,所以今年某个节气的时间,再无节的月不作为闰月.雨水 330-- ----11.5-- 10----41-- 06--54-- 17--35-- --------15.20- - 38.50-- 14--22----16-- 加上5小时48分46秒,就是明年这个节气的时间.(见例2). 遇到閏年2月增加了一天, (2) 农历的大小月是怎样确定的?惊蜇 345-- ----05.9-- 11----20-- 06--35-- 17--55-- --------07.70- - 44.10-- 15--00----57-- 要在以上的计算结果上减去一日,(例3). 答: 农历一个月中有两个重要的时间,一个是<朔>,一个是<望>.朔望周期春分 0-- 赤道00.0=- 12----00-- 06--15-- 18--15== 正西方向 40.00-- 15--04----06--约是29天半,必须保正朔的时间在每月的初一,如果这月的朔在12点以清明 15-- 北纬05.9-- 12----40-- 05--55-- 18--35-- 正西偏北07.70-- 55.90-- 15--07----13-- ------------------------------------------------------------------- --------- 前,下一个朔可能出现在第30天,那么这个月只能是29天.是小月.如果下谷雨 30-- ----11.5-- 13----19-- 05--35-- 18--54-- --------15.20--61.50-- 15--10----21-- 节气时间的推算: 一个朔出现在第31天,那么这个月就是30天,是大月.立夏 45-- ----16.4-- 13----55-- 05--17-- 19--12-- --------21.56--66.40-- 15--13----01-- 例1: 推算本年的, 08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18时16分,小满 60== ----20.2-- 14----24-- 05--03-- 19--27-- --------25.60-- 70.20-- 15--15----21-- 08年的立夏节是何时?芒种 75-- ----22.6-- 14----44-- 04--53-- 19--37-- --------30.20--72.60-- 15--16----45-- 应是: 4月4日18时16分+(15+15)天(10+13)小时(21+01)分夏至 90-- ----23.5-- 14----51-- 04--49-- 19--40-- --------31.40--73.50-- 15--17----38-- =5月6日17小时38分 (用的近似值,可能差1-2分)小暑 105-- ----22.6-- 14----44-- 04--53-- 19--37-- --------30.20-- 72.60-- 15--17----15-- 例2: 推算次年的,(平年2月28天).大暑 120-- ----20.2-- 14----24-- 05-=03-- 19--27-- --------25.60-- 70.20-- 15--16----28-- 08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18时16分立秋 135-- ----16,4-- 13----55-- 05--17-- 18--12-- --------21.56-- 66.40-- 15--14----27-- 09------------何时?处暑 150-- ----11.5-- 13----19-- 05--35-- 18--54-- --------15.20-- 61.50-- 15--12----17-- (只要加上5小时48分46秒就可以了)白露 165-- ----05,9-- 12----40-- 05--55-- 18--35-- --------07.70-- 55.90-- 15--09----08-- 应是: 4月4日18时16分+5小时48分46秒秋分 180-- 赤道00.0-- 12----00-- 06--15-- 18--15-- 正西方向 50.00--15--06----16-- =4月5日00时04分46秒寒露 195-- 南纬05.0-- 11----20-- 06--35-- 17--55-- 正西偏南07.70-- 44.10-- 15--02----50-- 例3: 推算次年的,(闰年2月29天)。
古代怎么计算二十四节气古代怎样计算二十四节气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科技设备和精确的天文观测仪器,却能准确地计算和预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路径及其地理位置来确定的。
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观察天象和自然现象,结合传统的农业经验来计算二十四节气。
本文将以古代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为主线进行阐述。
一、太阳年历法古代人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太阳年历法,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太阳年历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道的时间来制定的,以确定农事和天气的时机。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日影的变化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例如,在立春节气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刚刚到达黄经315度,此时阳光显得更加充足,表示春天的开始。
二、古代观测天象古代人们还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其中,主要观测对象是太阳、月亮和星辰。
通过记录日月星行和太阳月相等数据,来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
例如,古代天文学家会记录冬至时太阳最南点的位置,当太阳继续北迁而达到北极圈时,人们就知道立春已经来临。
三、地理经验和气候特征古代农民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摸索出了一些计算节气的方法。
他们观察天气变化、动植物生长和其他自然现象的规律,结合各地的地理气候特征,来预测二十四节气的发生。
例如,在立夏时节,古代农民会观察当地果树的开花时间,结合天气温暖湿润的特点,来确定立夏的日期。
四、传统文化和历史纪录在古代,人们将观测和计算二十四节气的经验记录下来,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农历年谱。
这些历史纪录中包含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习俗、农事活动以及节庆等等。
人们通过研读这些历史文献,了解古代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生活。
五、后世计算方法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根据传统和现代科学的结合,发展出更为精确的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
如今,通过天文观测、气象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准确地计算并预测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和时刻。
这为农业生产、气象预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1.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
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
0.2422+3。
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2。
雨水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
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
2422+18。
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3.惊蛰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
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
2422+5。
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例外:无.4.春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
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
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
2422+20。
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5.清明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5.59。
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期=[88×.0。
2422+4.81]—[88/4]=26-22=4,4月4日是清明。
例外:无。
6。
谷雨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
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规定: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雨水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惊蛰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春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节气计算公式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计时方式,用来确定时间和气候变化。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以下是节气计算公式:立春:阳历2月4日或5日,计算公式为:Y*D+C,其中Y为公历年份的末2位数字,D为0.2422,C为节气校正值。
雨水:阳历2月19日或20日,计算公式同立春。
惊蛰:阳历3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立春。
春分:阳历3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为:Y*D+B,其中B为节气校正值。
清明:阳历4月4日或5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谷雨:阳历4月19日或20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立夏:阳历5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为:Y*D+D+C,其中C为节气校正值。
小满:阳历5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同立夏。
芒种:阳历6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立夏。
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计算公式为:Y*D+D+E,其中E为节气校正值。
小暑:阳历7月6日或7日,计算公式同夏至。
大暑:阳历7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夏至。
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2D+C,其中C为节气校正值。
处暑:阳历8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白露:阳历9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秋分:阳历9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寒露:阳历10月8日或9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霜降:阳历10月23日或24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立冬:阳历11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3D+C,其中C 为节气校正值。
小雪:阳历11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立冬。
大雪:阳历12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同立冬。
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计算公式为:Y*D+3D+F,其中F为节气校正值。
小寒:阳历1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冬至。
大寒:阳历1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同冬至。
以上就是节气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气的计算公式
第一章、节气的计算公式
1.1 什么是节气
节气是指一年中24个节令,每个节令分别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时间出现,随着太阳的移动,每年的节气时间会随之改变。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其《授时历》中,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代表着有一定自然和气象现象。
节气分为大节气和小节气,大节气每三个月,小节气每月出现,合计24个节气。
1.2 节气的计算公式
节气计算的公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的主要是一个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其中,Y 是以儒略历表示的年份,取整数去掉小数位。
冬至的计算公式:
冬至的计算公式:Y·11.25 + 11.8 +[(Y-1)÷4]-[(Y-1)÷100]+[(Y-1)÷400]=D。
夏至的计算公式:
夏至计算公式:Y·7.25 + 25.45 +[(Y-1)÷4]-[(Y-1)÷100]+[(Y-1)÷400] =S。
其中,D为冬至的天数,S为夏至的天数。
以上就是节气的计算公式,大家可以按照上述公式自行计算出每一年的节气时间。
- 1 -。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如何算出来的节气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而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经度,进而影响天文、气象和农业等方面的现象。
而我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划分时间点。
那么,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下面将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为你详细解析。
一、天文学中的节气定义在天文学中,节气被定义为太阳黄经达到某一特定经度时的时刻。
太阳黄经是指太阳相对于春分点的黄经角度。
春分点是指太阳黄经为0°的时刻,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以及自转轴倾斜角度有关,所以太阳黄经的变化可以追踪一年的季节变化。
二、二十四节气的经度和日期在农历中,二十四节气按照和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来确定,分布在维度不同的地区,因此会有一定的日期差异。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经度和日期(以我国北京时间为例):1. 立春:315°,2月3日或4日2. 雨水:330°,2月18日或19日3. 惊蛰:345°,3月5日或6日5. 清明:15°,4月4日或5日6. 谷雨:30°,4月19日或20日7. 立夏:45°,5月4日或5日8. 小满:60°,5月20日或21日9. 芒种:75°,6月5日或6日10. 夏至:90°,6月20日或21日11. 小暑:105°,7月6日或7日12. 大暑:120°,7月22日或23日13. 立秋:135°,8月7日或8日14. 处暑:150°,8月22日或23日15. 白露:165°,9月7日或8日16. 秋分:180°,9月22日或23日17. 寒露:195°,10月8日或9日18. 霜降:210°,10月23日或24日19. 立冬:225°,11月7日或8日20. 小雪:240°,11月22日或23日22. 冬至:270°,12月21日或22日23. 小寒:285°,1月5日或6日24. 大寒:300°,1月20日或21日三、相对论和摄动修正尽管天文学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经度和日期,但地球运行轨迹存在多个摄动修正,导致实际测量的太阳黄经会有偏差。
24节气的推算方法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究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下24节气的推算方法。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表示春天的开始。
它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3日或4日,被认为是一年的开始。
立春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15度时刻来确定的。
二、雨水雨水是指降水量开始增加的时期,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雨水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30度时刻来确定的。
三、惊蛰惊蛰是指春雷开始出现的时期,表示春天的气候逐渐变暖。
惊蛰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45度时刻来确定的。
四、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表示春天真正来临。
春分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0度时刻来确定的。
五、清明清明是表示春天气候进一步转暖,万物复苏的时期。
清明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5度时刻来确定的。
六、谷雨谷雨是指降水量增加,田野渐渐湿润的时期。
谷雨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30度时刻来确定的。
七、立夏立夏是表示夏天开始的节气,天气逐渐转热。
立夏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45度时刻来确定的。
八、小满小满是指作物开始进入丰收期的时期,表示夏天已经到来。
小满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60度时刻来确定的。
九、芒种芒种是指作物已经成熟,开始收割的时期。
芒种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75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表示夏天已经达到最热。
夏至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90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一、小暑小暑是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达最高温度的时期。
小暑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05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二、大暑大暑是指夏季最热的时期,温度达到最高峰。
大暑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20度时刻来确定的。
十三、立秋立秋是表示秋天开始的节气,天气逐渐转凉。
立秋的推算方法是根据太阳经过黄经135度时刻来确定的。
24节气计算方法
24 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每个节气都代表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点。
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历法:首先需要确定使用的历法,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或公历。
农历是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和月相来制定的,而公历则是根据太阳运动周期来制定的。
2. 确定节气时间:根据农历或公历,可以确定每个节气的时间。
农历节气时间通常根据朔望日 (月球朝向太阳或背向太阳的一天) 来确定,而公历节气时间通常根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
3. 计算节气差:根据历法和节气时间,可以计算出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差。
节气差是指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之差,通常等于一个节气的天数乘以 2。
例如,清明和谷雨之间的节气差是 15 天,因为清明是 4 月 4 日,谷雨是 4 月 19 日。
4. 确定交节时间:通过计算节气差,可以确定两个节气之间的交节时间。
交节时间是指两个节气之间的中间时间,通常出现在日期上的上午或下午。
例如,清明和谷雨之间的交节时间可能是 4 月 5 日上午 10 点。
5. 确定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通过计算节气差和交节时间,可以确定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
这个步骤需要使用精确的日历和天文观测数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24 节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对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二十四节气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算法通用公式
通用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一、春季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二、夏季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三、秋季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四、冬季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