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九章脓胸病人的护理脓胸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根据感染波及范围,脓胸分为局限性脓胸、全脓胸;根据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分为化脓性、结核性和特异病原性脓胸;按病程可分急性、慢性脓胸。
第一节急性脓胸(一)病因多为继发性感染,原发病灶最主要来自肺部,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结核杆菌和厌氧菌。
感染途径:①直接由化脓病灶如肺脓肿或邻近组织的脓肿破裂侵入或破入胸膜腔;②外伤、异物存留、手术污染或血肿引起继发感染;③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等,通过淋巴管侵犯胸膜腔;④血源性播散:败血症、脓毒血症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二)病理生理感染侵犯胸膜——炎性胸水渗出。
早期渗出液稀薄,呈浆液性。
随着病程进展,逐渐由浆液性转为脓性,纤维蛋白沉积于脏胸膜和壁胸膜表面。
疾病早期纤维素膜质软,附着不牢固。
易脱落;随着纤维素层的不断加厚,韧性增强而易牯连,并有使脓液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被分割为多个脓腔时称多房脓胸;若伴有气管、食管瘘,则脓腔内可有气体,出现液平面,称为脓气胸。
脓胸可穿破胸壁,成为自溃性脓胸或外穿性脓胸。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病史:肺炎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感染病史。
2.症状:高热、脉速、胸痛、食欲缺乏、呼吸急促、全身乏力。
积脓较多者尚有胸闷、咳嗽、咳痰,严重者发绀和休克。
3.体征①视: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②触:患侧语颤减弱;③叩:呈浊音。
脓气胸者上胸部鼓音,下胸部浊音;④听: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5.胸部X线和B超:可显示胸腔积液;6.胸膜腔穿刺:抽出脓液。
(四)治疗原则①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全身和胸膜腔内感染。
②尽早排净脓液——反复胸腔穿刺抽脓,并向胸膜腔内注入抗生素。
无效——胸腔闭式引流术;③消除病因,如食管吻合口瘘等;④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贫血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脓胸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脓胸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很熟悉吧,脓胸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脓胸的出现不但容易导致我们出现高热和出汗的症状而且还会令我们
相信大家对于脓胸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很熟悉吧,脓胸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脓胸的出现不但容易导致我们出现高热和出汗的症状而且还会令我们出现虚脱和寒战等情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脓胸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了脓胸的症状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脓胸病人的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
(1)体位: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取患侧卧位,以免脓液流向健侧或发生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较多者协助排痰或体位引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酌情给氧。
(4)协助医师进行治疗。
(5)呼吸功能训练: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促使肺充分膨胀,增加通气容量。
(6)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引流:急性脓胸病人如能及时彻底排除脓液,使肺逐渐膨胀,脓腔闭合,一般可治愈。
对慢性脓胸病人应注意引流管不能过细。
引流位置适当,勿插入太深,以免影响脓液排出。
若脓腔明显缩小,脓液不多,纵隔已固定,可将闭式引流改为开放式引流。
开放式引流应保持局部清洁,按时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
引流口皮肤涂氧化锌软膏,防止发生皮炎。
2.减轻疼痛指导病人作腹式深呼吸,减少胸廓运动,减轻疼痛,必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脓胸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脓胸病人的护理措施。
2.熟悉急、慢性脓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了解脓胸的病理生理、辅助性检查。
导学案例病人,男,22岁,因半月前受凉出现发热,咳嗽,间断咳痰,热型为稽留热,于1周前住院,诊断为肺炎。
给予静脉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激素治疗7日,仍持续高热,咳嗽转为干咳。
查体:体温39.4℃,脉搏120次/分,呼吸34次/分,发育正常,胸廓对称无畸形,左肺呼吸活动度不明显,触诊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无。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9.1×10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0。
CT报告示左侧胸腔12cm×6.5cm阴影。
左侧胸膜腔穿刺,抽出少量稀薄脓性液体。
问题:1.病人临床诊断是什么?2.最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3.应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脓胸是指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按病理发展过程,脓胸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按致病菌则可分为化脓性脓胸、结核性脓胸和特异病原性脓胸;按感染波及的范围又分为局限性脓胸和全脓胸。
一、病因(一)急性脓胸急性脓胸多为继发性感染,最主要的原发病灶是肺部,少数是胸内和纵隔内其他脏器或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病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现今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略少见,但亦较以前增多。
若为厌氧菌感染,则称腐败性脓胸。
致病菌侵入胸膜腔并引起感染的途径如下:①直接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如肺脓肿或邻近组织的脓肿破裂;②外伤、异物存留、手术污染、食管或支气管胸膜瘘或血肿引起继发感染;③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通过淋巴管侵犯胸膜腔;④血源性播散,在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致病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二)慢性脓胸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一般急性脓胸的病程不超过3个月,否则即进入慢性脓胸期。
形成慢性脓胸的主要原因如下:①急性脓胸未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如引流太迟、引流管拔除过早、引流管过细、引流位置不当等致排脓不畅;②脓腔内有异物存留,如弹片、死骨、引流管残端等,使感染难以控制;③合并支气管或食管瘘而未及时处理;④与胸膜腔毗邻的慢性病灶,如胸膜下脓肿、肝脓肿、肋骨骨髓炎等感染的反复传入;⑤有特殊病原菌存在,如结核菌、放线菌等慢性炎症,导致纤维层增厚、肺膨胀不全,使脓腔长期不愈。
脓胸病人的护理措施1. 引言脓胸是指胸腔内存在化脓性分泌物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胸部外伤、肺部感染等情况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脓胸病人,正确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可以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脓胸病人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 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在给脓胸病人提供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整个护理过程安全顺利。
•了解病人的病情: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脓胸病人的病情,包括疾病的发展过程、症状表现、治疗方案等,以便在护理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确保护理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护理人员应该提前清理和消毒护理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对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3. 护理措施3.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快等异常情况的出现。
•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变化,如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2 脓胸引流护理•定期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性质,注意引流口周围的皮肤状况,如发红、肿胀、渗液等。
•注意维持引流系统的畅通,及时排除堵塞,并定期更换引流管。
3.3 疼痛管理•注意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及时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如按摩、热敷、药物等。
•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疼痛等急症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3.4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膳食,提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
•注意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3.5 心理护理•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病情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提供愉快的护理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3.6 病情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脓胸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引流量、体温、疼痛程度、咳嗽情况等。
•记录病人的护理过程和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第九节脓胸一、定义脓胸(empyema)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二、病因致病菌进入胸膜腔途径有:1. 直接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如肺脓肿或邻近组织的脓肿破裂。
2. 外伤,异物存留,手术污染或血肿引起继发感染。
3. 经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膈脓肿等。
4. 血源性播散,如败血症或脓血症。
三、分类(一)按致病菌不同分类1.化脓性。
2.结核性。
3.特异病原性脓胸。
(二)按病变范围分类1.全脓胸。
2.局限性脓胸。
(三)按病理发展过程分类1.急性脓胸。
2.慢性脓胸。
四、临床表现脓胸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 渗出期(Ⅰ期)。
此期若能排尽脓液,肺可完全膨胀。
2. 纤维化脓期(Ⅱ期)。
此期虽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积于脏,壁胸膜表面,但清除脓汁及纤维蛋白后,肺仍可再膨胀。
以上两期病理变化基本属于临床的急性期。
3. 机化期(Ⅲ期)。
此期如不进行纤维板剥脱术,肺就无法膨胀,此时临床上已进入慢性脓胸期。
五、治疗原则1.急性脓胸1)消除病因如食管吻合口瘘等.2)尽早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3)控制感染根据治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全身和胸膜腔内感染4)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贫血等.2.慢性脓胸1)非手术治疗①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消除中毒症状和纠正营养不良。
②积极治疗病因,消灭脓腔。
③尽量使受压的肺复张,恢复肺的功能.2)手术治疗。
①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②胸廓成形术。
③胸膜肺切除术。
④引流手术。
六、治疗方法1.急性脓胸内科治疗即可治愈1)体位引流排除脓液,促进咳嗽。
2)根据细菌培养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3)物理治疗及支持治疗。
2.慢性脓胸多需行手术治疗。
七、常见护理问题1. 体温过高。
2. 营养失调。
3. 清理呼吸道低效。
4. 焦虑。
八、护理目标1. 病人呼吸功能改善,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
2. 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3. 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脓胸病人的护理一、A11、急性脓胸具有确诊意义的是A、胸痛、气促B、肋间隙饱满C、呼吸音减弱D、X线片示大片浓密阴影E、胸穿抽出脓液2、慢性脓胸胸廓成形术病人术后应重点观察A、体温B、呼吸C、心率D、血压E、引流情况3、慢性脓胸病人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高热B、消瘦、贫血C、脉速D、全身乏力E、呼吸急促4、急性脓胸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平卧位B、每隔3日行胸腔穿刺抽脓C、每次抽脓量不超过500mlD、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应取半卧位E、脓液黏稠时应行胸腔闭式引流5、脓胸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患者,适宜的卧位是A、半坐卧位B、俯卧位C、平卧位D、健侧卧位E、患侧卧位6、慢性脓胸病人行胸部成形术后,预防其出现反常呼吸运动的最主要的措施是A、嘱病人放慢呼吸B、减少活动C、用厚棉垫、胸带加压包扎D、留置胸腔引流管E、密切观察病情7、脓胸患者术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A、采取术侧向下卧位B、每次抽脓量不超过1000mlC、抽脓后,胸腔内注射抗生素D、胸腔闭式引流术后3~5小时内每小时正常引流量大于100~200ml且呈鲜红色E、胸部成形术后在胸廓下垫一硬枕或加沙袋1~3kg压迫8、关于脓胸患者的护理,不妥的是A、改善呼吸功能B、减轻疼痛C、加强营养D、保暖,予以热敷E、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引流二、A21、男性,50岁,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可疑急性脓胸,最有确诊意义的是A、肺部叩诊浊音B、肋间饱满C、呼吸音减弱D、胸片大片阴影E、胸穿抽出脓液。
脓胸简介病因脓胸的病因慢性脓胸病因概要:慢性脓胸病因大概有四个方面:为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适当、外伤手术后胸腔内异物残留、引起脓胸的原发疾病未能治愈和特异性感染。
慢性脓胸详细解析:1.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适当急性脓胸期间选用抗生素不恰当,或治疗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剂量及更换敏感抗生素,脓液生成仍较多。
如果此时引流管的位置高低或深浅不合适,管径过细,或者引流管有扭曲及堵塞,造成引流不畅,均可形成慢性脓胸。
2.胸腔内异物残留外伤后如果有异物,如金属碎片、骨片、衣服碎条等残留在胸腔内,或手术后异物等残留,则脓胸很难治愈。
即使引流通畅彻底,也会因为异物残留而不能清除致病菌的来源而不能治愈。
3.引起脓胸的原发疾病未能治愈如果脓胸是继发于肺脓肿、支气管瘘、食管瘘、肝脓肿、膈下脓肿、脊椎骨髓炎等疾病,在原发病变未治愈之前,脓胸也很难治愈,形成慢性脓胸。
4.特异性感染结核性感染、霉菌性感染、阿米巴性脓胸均容易形成慢性脓胸。
潜在的肺结核灶溃破,或胸壁结核向胸腔内穿破,未经有效的抗痨治疗或因胸膜增厚、钙化,抗结核药不能到达病灶,形成慢性脓胸。
此类病人往往合并有混合感染。
【慢性脓胸的病理改变】由于长期积脓,大量纤维索沉积并逐渐机化,慢性脓胸时可形成2cm厚度,甚至更厚的纤维板。
可以造成胸壁内陷,肋骨聚拢,肋间隙变窄,肋骨本身呈三角形改变,脊柱向健侧侧弯,膈肌也因增厚的胸膜纤维板的限制而被固定,导致呼吸运动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减弱。
同时闭纤维板收缩的影响,纵隔被牵向患侧,影响血液循环,患者可因长期缺氧而出现杵状指(趾)。
慢性脓胸患者由于长期慢性感染,可出现肝、脾肿大,肾功能障碍。
部分脓胸侵犯肺,形成支气管胸膜瘘,也可以直接穿破胸膜向外侵犯,穿过肋间,形成哑铃形脓肿,甚至穿透皮肤形成胸膜皮肤瘘。
症状脓胸的症状1.急性脓胸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痰多、厌食、全身乏力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气管可向健侧移位,视诊患侧胸壁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并有叩击痛,心浊音界移向健侧,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脓胸病人的护理(三)1、单选女性,25岁,患大叶性肺炎治疗已2周,体温正常已2周,昨日突起畏寒发热,呼吸急促,胸片示右侧胸腔平第4前肋有一外高内低弧形阴影,行右侧胸膜腔穿刺。
抽出少许稀薄脓性(江南博哥)液体,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肋间隙饱满,语颤音减弱。
血象:WBC1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0.88。
考虑病人并发了()A.血胸B.开放性气胸C.张力性气胸D.闭合性气胸E.急性脓胸正确答案:E2、单选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A.胸壁引流口平面50cmB.胸壁引流口平面60cm~100cmC.膝关节D.髋关节E.大腿中部正确答案:C3、单选可造成腐败性脓胸的致病菌为()A.肺炎球菌B.厌氧菌C.链球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现今脓胸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结核杆菌和真菌虽略少见,但亦较以前增多。
若为厌氧菌感染,则成腐败性脓胸。
4、多选适用于治疗慢性脓胸的术式是()A.胸腔闭式引流B.胸膜纤维板剥除术C.胸廓成形术D.肺叶切除术E.胸膜肺切除术正确答案:B, C, D, E5、单选男性,55岁,有吸烟嗜好,每日1包。
曾患肺结核疾病,两个月前因高热、呼吸困难住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后胸片示左侧胸腔内大量积液。
穿刺抽出脓液,给予胸腔抽脓及全身抗菌药物治疗,病人体温正常后要求出院,未进一步做胸片检查。
病人主诉近来一直咳嗽,食欲不好,并日渐消瘦。
体检发现胸廓内陷,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变窄,听诊示呼吸音减弱。
支气管偏向左侧。
RBC3×109/L,Hb6.5g/L。
该病人目前的处理原则是()A.抗生素治疗B.闭式胸腔引流术C.胸腔穿刺抽脓D.消除致病原因,闭合脓腔E.胸腔注入抗生素正确答案:D6、单选男性,18岁,慢性咳嗽,左侧胸痛,经摄片诊断为左侧结核性胸膜炎并中量积液,积极抗结核治疗3周,积液未减少,穿刺3次,共抽出淡黄清亮液体1600ml,每次胸穿后均向胸腔内注射异烟肼0.3g。
第十九章脓胸病人的护理
脓胸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根据感染波及范围,脓胸分为局限性脓胸和全脓胸;根据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分为化脓性、结核性和特异性脓胸;按病程可分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
第一节急性脓胸
(一)病因
急性脓胸多为继发性感染,最主要的原发病灶来自肺部,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结核杆菌和厌氧菌等。
致病菌侵入胸膜腔并引起感染的途径有:①直接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如肺脓肿或邻近组织的脓肿破裂;②外伤、异物存留、手术污染或血肿引起继发感染;③经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通过淋巴管侵犯胸膜腔;④血源性播散:在败血症、脓毒血症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二)病理生理
感染侵犯胸膜后,引起大量炎性胸水渗出。
早期渗出液稀薄,含有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呈浆液性。
随着病程进展,脓细胞及纤维蛋白增多,渗出液逐渐由浆液性转为脓性,纤维蛋白沉积于脏胸膜和壁胸膜表面。
疾病早期纤维素膜质软,附着不牢固。
易脱落;随着纤维素层的不断加厚,韧性增强而易黏连,并有使脓液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被分割为多个脓腔时称多房脓胸;若伴有气管、食管瘘,则脓腔内可有气体,出现液平面,称为脓气胸。
脓胸可穿破胸壁,成为自溃性脓胸或外穿性脓胸。
(三)临表和诊断
1.病史有肺炎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感染病史。
2.症状常有高热、脉速、胸痛、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全身乏力等征象。
积脓较多者有胸闷、咳嗽、咳痰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和休克。
3.体征体格检查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患侧语颤音减弱;叩诊呈浊音,脓气胸者上胸部叩诊呈鼓音,下胸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5.胸部X线片和B超检查可显示胸腔积液。
6.胸膜腔穿刺抽出脓液。
(四)治疗
1.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全身和胸膜腔内感染。
2.尽早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
3.消除病因,如食管吻合口瘘等。
4.全身支持治疗。
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贫血等。
排净脓液的方法有:尽早、反复胸腔穿刺抽脓,并向胸膜腔内注入抗生素。
若脓液稠厚不易抽出、经治疗后脓液不见减少、病人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发现有大量气体、疑有气管食管瘘等,均宜及早施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第二节慢性脓胸
急性脓胸病程超过3个月,脓腔壁韧、厚,脓腔容量已固定不变者,称为慢性脓胸。
(一)病因
主要原因:
①急性脓胸未及时治疗
②急性脓胸处理不当
③脓腔内有异物存留
④合并支气管瘘或食管瘘而未及时处理
⑤有特殊病原菌存在,如结核菌
(二)病理生理
在急性脓胸的病例基础上,随着病情发展,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形成肉芽组织,纤维蛋白沉着于壁、脏胸膜,形成韧厚致密的纤维板,构成脓腔壁。
纤维板日益增厚、机化形成瘢痕而固定紧束肺组织,牵拉胸廓使之内陷、纵膈向患侧移位,并限制胸廓的活动,减低呼吸功能。
由于壁胸膜变厚,使肋间肌萎缩、肋间隙变窄,可出现肋骨畸形及脊椎侧凸。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症状常有长期低热、食欲减退、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慢性全身中毒症状;可有杵状指(趾);有时尚有气促、咳嗽、咳脓痰等症状。
2.体征
可见胸廓内陷、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变窄,听诊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严重者有脊椎侧凸。
3.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示胸壁及肺表面均有增厚阴影或钙化,也可见气液面或支气管及纵隔移向患侧。
(2)脓腔造影或瘘管造影:可明确脓腔范围和部位。
若疑有支气管胸膜瘘应慎做造影,可自瘘1:3
注入亚甲蓝液1~2ml,若咳出蓝色痰液即证明有支气管胸膜瘘;口服亚甲蓝液2~3ml,即从脓腔引流管排出。
说明有食管胸膜瘘。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消除中毒症状和纠正营养不良。
(2)积极治疗病因,消灭脓腔。
2.手术治疗
①胸膜纤维板剥除术
②胸廓成形术
③胸膜肺切除术
④改进引流手术
第三节护理
(一)改善呼吸功能
1.体位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取患侧卧位,以免脓液流向健侧或发生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较多者协助排痰或体位引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酌情给氧。
4.协助医师进行治疗
(1)急性脓胸:尽早行胸腔穿刺抽脓。
可每日或隔日1次。
抽脓后,胸腔内注射抗生素。
脓液多时,应分次抽吸,每次抽脓量不超过1000ml,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脓液黏稠、抽吸困难或伴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2)慢性脓胸:①行胸部成形术后:应采取术侧向下卧位,用厚棉垫、胸带加压包扎。
并根据肋骨切除范围,在胸廓下垫一硬枕或加沙袋1~3kg压迫,以控制反常呼吸。
包扎松紧适宜.随时调整。
②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后易发生大量渗血,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烦躁不安且呈贫血貌,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3~5小时内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50~200ml且呈鲜红色。
应立即快速输血,酌情给予止血药,必要时准备再次开胸止血。
5.呼吸功能训练
6.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引流
(二)减轻疼痛
指导病人做腹式深呼吸,减少胸廓运动,减轻疼痛,必要时行镇静、镇痛处理。
(三)降温
高热者给予冷敷、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四)加强营养
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根据病人口味合理调配饮食。
保证营养素的供给。
必要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或肠内、外营养支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