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项目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项目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项目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

申报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1 翁端清华大学教授

2 戴晓虎同济大学教授

3 李会泉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4 石碧四川大学教授

5 吴玉锋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6 何发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研究员

7 席北斗中国环科院研究员

8 张邦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

9 林军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研究员

10 黄建忠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

11 卢学强天津市环科院教授

12 郭占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教授级高工

13 徐海云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1—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 题目:《垃圾分类与回收浅析》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资源11301 学号:1305270122 姓名:汪进 指导老师:刘瑞华

目录 一、前言---------------------------------------------------------------------------- 二、研究背景--------------------------------------------------------------------- 三、内容概述--------------------------------------------------------------------- ●垃圾分类原则------------------------------------------------------------------ ●垃圾分类意义------------------------------------------------------------------ 主要问题------------------------------------------------------------------------ 国外分类------------------------------------------------------------------------ 国内分类------------------------------------------------------------------------ 产生效果------------------------------------------------------------------------ ●垃圾分类意义------------------------------------------------------------------ ●回收利用意义------------------------------------------------------------------ ●回收方法------------------------------------------------------------------------ ●回收流程------------------------------------------------------------------------ 四、总结------------------------------------------------------------------------------ 五、参考文献------------------------------------------------------------------------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复习提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一填空题:(共20小空,每小空1分,共20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描述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9分,共9分) 七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复习内容: 第1章绪论 1 固体废物的定义,4个特点(无主性、分散性、危害性、错位性),固体废物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P1 2 固体废物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如何分、按来源分、按热值分、按危害特性分、按处理处置方法P1 3 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有哪些?PPT1.3节 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区别,处理和处置的资源化方法?PPT 5 解释: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PPT 6 简述固体废物管理程序和原则PPT 第2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预处理 1 固体废物收集方式两种类型P6 2 拖拽容器收运系统:一般操作法和修改工作法的区别P6-7 3 固体容器收集操作法概念 4 有关集装时间、清运时间等的改良操作法移动式清运计算,参考例2-1和作业. 5 固定收集操作法的计算 6 固体废物分选的目的P13 7 磁选和电选的基本原理。P16-17,P19,作业 8 筛分效率的定义及表达公式。P14 第3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 垃圾填埋场合格的主要判断依据PPT 2 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原则PPT 3 卫生填埋场主要包括哪三个部分?P22 4 填埋场的容量和面积的计算,参考作业及P22例3-1 5 简述填埋的典型工艺,P24-25,参考作业 6 论述卫生填埋场终场覆盖的结构及其功能,参考作业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总结

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总结 1、前言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简称固废),随着社会发展,固废的种类和总量在持续增长。固废含有大量污染物,而且很难自然降解,随着空气、水流和土壤进行扩散,长期累积会,固废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其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成为时下研究热点。 固废的来源较多,包括农业生产、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固废中的污染物质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因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根据权威调查,2018年我国产生的固废和危险废物(简称危废)总量分别高达30亿吨和1亿吨。固废大多选择在山脉深处杂乱堆放,不仅处理量小,而且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对土壤、大气和水体均造成污染。有关部门应加强固废的有效收集,科学处理和充分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固废的收集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废,固废种类繁多,大概可以分为16类,一千多个品种,常见的固废有金属、橡胶、玻璃、塑料、化学纤维.废纸等。固废的收集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了降低固废的收集成本,目前固体废物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大型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中型企业划分区域,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定期回收,小型企业定期集中到回收部门,再由回收部门进行处理。 3、固废的处理技术 3.1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是--种比较常用的固废处理技术,一些固废的处理采用填埋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填埋深度分成浅层填埋和深层填埋两种,根据填埋物的不同性质以及填埋场地地理结构不同分成惰性填埋、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目前,卫生填

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自我精华版

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 自我精华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四讲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 内容 一、固废来源与分类 二、常见MSW管理系统6大功能要素 三、MSW资源化思路与途径 四、MSW生物转化技术-堆肥/厌养发酵 五、MSW热转化技术-垃圾焚烧 六、工业固废资源化技术-材料回收与利用 七、农业固废资源化技术-生物质能 八、固废最终处置-填埋 一、固废来源与分类 固体废物(Solid Waste) 是指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引自《危险废物鉴别标

固体废物常见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公布)及国际惯例,可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 二、常见MSW管理系统6大功能要素 MSW管理系统功能要素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 Q = R ×P 式中: Q ——某城市(地区)垃圾总产量(kg/d); R ——该城市(地区)垃圾产率,即每日人均垃圾的产量(kg/人·d ); P ——该城市(地区)总人口数。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组成及产量的变化 城市生活垃圾包括无机组份及有机组份 我国垃圾产量人均每天约2Kg 讨论问题:

生活水平与垃圾产生量的变化的关系垃圾存放-源头分类 垃圾收集-高成本 垃圾转运-中转站 垃圾转运交通工具 垃圾预处理与资源化 预处理单元操作 破碎 筛分 重力分选 磁选 压实 传输设备 破碎锤式破碎机 筛分振动筛滚筒筛 重力分选风选

复习重点概要-固废处理与资源化(附答案)

复习重点概要- 题型:单项选择(18*1)、多项选择(7*2)、填空(20*1)、名词解释(4*2)、简答(5*8)

第一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概论一、固废定义与分类(按来源和物料) 固体废物: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因无用或者不需要而被弃置的固态物料,是人类利用物质资源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伴生产物。 固废的分类: 按照来源(对于非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按照物料分类:有机物、无机物、废品 二、固废污染的控制途径(源头控制、资源化及其4个层次、无害化处理、最终处置) 1、源头控制:指通过产生前的干预措施,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或降低其环境危害水平。原则:减量、减毒(减量化)、组分调整(利于资源化) 措施: 1)生产工艺替代 2)清洁生产技术措施 3)商务模式转变 4)消费模式转化非技术措施 2、资源化:指通过产生后的各种转化和加工手段,使其具备某种使用价值,同时消除其 在特定使用环境中的污染危害,并通过市场或非市场途径实现再利用的过程。 四个层次: 1)产品回用(reuse) 特征:以废弃产品或部件为对象,仅通过清洁、修补、质量甄别等手段,对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可将其在此用于新的生产或消费。 例:玻璃饮料瓶的再灌瓶使用、橡胶轮胎的翻新

2)材料再生(recycling) 特征: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分离、混合或提纯等过程,使废物的构成材料由纯化和符合等途径,恢复原有的形状或功能,再次被用作生产原料。 例:废纸回收造纸、废旧金属回收再冶炼 3)物料转化(recovery) 特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分离、分解和聚合等过程,使废物的构成物料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材料或可储存的能源。 例:煤燃烧后残余的粉煤灰和炉渣作为建筑用砖的主要原料、农业废物和生活垃圾中的生物可降解废物可通过生物降解为腐殖肥料或通过厌氧途径降解获得沼气 4)热能利用(waste to energy) 特征:适用于可燃或以可燃组分为主的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燃烧过程将废物可燃组分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能转化过程进行能量利用。 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北欧国家将林业废物加工为粉体燃烧后用于燃气轮机发电 3、无害化处理:针对固废中某类污染物的分解或转化以降低其可迁移性的过程。 根据原理分为: (1)分解或代替污染源物质,源头消除污染 (2)转化污染源物质,降低其可迁移性,削减污染源强 (3)集中处置,阻断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污染影响 (4)衍生污染控制,控制污染源物质分解、转化净化及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衍生污染物 4、最终处置:是特定的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最终处置的技术要点是空间和对空间的污染物迁移隔离。 固体废物的处置空间可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类。 海洋处置空间分为浅海床(<50m)、深海(>1000m) 陆地处置空间分为地表、深地层(>100m) 陆地地表处置中,掩埋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固废处置方法。 补充: 1、危险物特性:易燃性、爆炸性、反应性、腐蚀性、放射性 2、固体废物的环境危害:视觉污染、生态污染、食品污染、卫生健康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资料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 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压实: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 表现体积,提高运输和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4.压实比:压实前体积与压实后体积的比值,大于1. 5.压缩倍数: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压实的程度。 6.破碎: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7.分选:将固体废物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 采用适当技术分离出来的过程。 8.堆肥化:在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 进来源于生物的有机废物发生生物稳定作用,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9.厌氧发酵: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氣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功能,转化为无机物质和自身的细胞物质,从而达到消除污染、净化环境的目的。 10.固化: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是有害废物 达到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1.热解: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之进行加热蒸馏,是有机物产生热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固态,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 和燃料气的过程。 二、简答 1.渗滤液的产生、处理及常用的防渗材料。 渗滤液的成分复杂、浓度高、变化大等特性,决定了其处理技术的难度与复杂性,- 般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对新近形成的渗滤液,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好氣和厌 氣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对于已稳定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或重金届含罡高的渗滤液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处理法;此外,还可选择超滤方式,使渗滤液达标排放,或宣接作为反冲洗水用于填埋场回灌;渗滤液也可用超声波振荡,通过电解法达标排放。常用防渗材料有:压实黏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综述

评分项目及其要求项目得分课题名称: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使用研究及发展综述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固体废物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固体废物的管理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它们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若是无法合理处置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它们经常散发出恶臭同时也是滋生病菌和害虫的温床。若是能将这些废物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则可以将这些废物资源化,减少工业消耗,同时也消除了固体废物带来的危害。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概念、分类、机理、处理工艺、使用等。(2)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3)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文献内容、水平。紧贴本课题的要求的文献,文献能够代表当今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 (2)所需文献的时间、地域、类型、文种: 原文发表时间(年代):为近五年发表的文献; 原文发表地域:不限国别; 原文文献语种:中英文; 原文出版类型:不限文献类型,重点检索“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科技成果)、标准”等文献。 (3)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概念和学科范围(研究范畴): 主题概念:经查阅核对《汉语主题词表》,确定研究的中文主题词有:固体废物、分类、分选、处理工艺、资源化、现状等。英文主题词有:Solid waste,classification, sort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ources, status 学科范围:环境科学。 课题对文献信息、查准、查全的要求:要求所查文献有较高的查准率,查全率要求一般,以满足要求为止。

试卷试题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试题集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第学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考试试题卷01 适用班级:考试日期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固体废物 2.浮选药剂 3.循环经济 4.破碎比 5.焚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危险废物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的特性,因而需单独进行管理。 2.固体废物的焚烧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子系统,另外, 可能还有焚烧炉的控制和测试系统及废热回收系统等。 3.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主要包括__ _ 和___ 两类。 4.影响筛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5.重力浓缩借助____进行脱水,脱水对象主要为____水,脱水后物料含水量一般在 ____%。 6.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类物质主要产生于燃烧温度低于度的物料不完全燃烧阶 段。 7.低温破碎主要应用于____、____及废弃电路板等类别的固体废弃物。 8.固废物料的颗粒经摇床分选后,在摇床床面垂向上的分层表现为____的颗粒在最 上层,其次为____的颗粒,再次为____的颗粒,沉于最底层的是____的颗粒 9.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一般应在年以上,特殊情况下最低不应少于年。 10.固体废物焚烧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可用和来表示。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点及特征 2.简述减量化的含义及主要途径 3.简述热解与焚烧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4.浮选效果较好的捕收剂应具备哪些必需的条件 5.简述废橡胶的热解产物及工艺 四、论述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共20分) 1.论述好氧生物堆肥的原理及主要过程 2.清朝诗人龚自珍曾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请结合所学固废相关专业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第学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考试试题卷02 适用班级:考试日期时间: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课后题答案

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第二章固体废物性质分析 1、简述调研生活垃圾物理组成数据的技术意义。 答:物理组成对由可之别的不同组分混合构成的固体废物有意义,适用于描述生活垃圾、加工工业废物(工业垃圾)和电子设备类废物的性状,尤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意义最为显著。我国习惯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废品三大类来描述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其中,有机垃圾组分主要受生活习俗影响,无机垃圾受燃料结构和气候等影响,废品类垃圾则与消费水平关联度较大。 2、简述废物的粒径与含水率对其压缩性能和容积密度的影响。 答:废物的容积密度指的是一定体积空间中所能容纳废物的质量,通常以kg/m3为单位。废物的容积密度与废物的粒径和含水率有关,粒径小且潮湿的废物容积密度较高。 废物的可压缩性一般定义为一定质量废物在压缩前后的体积变化率。废物的粒径越大越干燥,可压缩性越好。 3、试分析田间持水量与极限含水率在概念和测试方法上的区别。 答:田间持水量是在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失水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样品所能持有的水分量。其测试方法为:取混合样品按装样要求(压实度)堆积于下部可观察滴水情况的容器中,先用水饱和整个样品,然后进行重力排水(同时应控制会发失水),排水平衡后测定样品的含水率。 极限含水率是当废物颗粒的内部空隙,包括溶胀性的空隙,全部被水所饱和后废物的含水率。其测试方法为:将废物样品在清水中浸没一段时间后取出,在水分饱和的空气中沥干一段时间,以沥出样品表面的滞留水分,然后将样品按含水率定义方法测定其含水率。 4、试辨别水分、可燃分、不可燃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异同,并简述其测试方法。答:参考课本25,26页。 5、为什么要测试固体废物的浸出特性?固体废物浸出测试方法如何分类? 答:测定固体废物的浸出特性可以用于(1)分析废物中水或其他溶液可溶的污染物量,判断固体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释放潜力;(2)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全量分析;(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基础与实践第二讲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基础与实践第二讲 第二章固体废物特性、分析与采样 {大纲要求}熟悉危险废物的特性和鉴别 2.1 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固体废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感官性能。感官性能可以直接判断。 2.1.1固体废物的物理特性 (1)物理组成: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我国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 (2)粒径:决定了使用设备规格与容量,以粒径分布表示,通过筛网的网目代表其大小。 (3)含水率:固体废物在105度温度下烘干一定时间至恒重后所失去的水分量。(4)容积密度:容重。决定运输或储存容积的重要参数。各组分平均值。 2.1.2固体废物的化学特性 三成分;四成分 七项代表指标 (1)挥发分:ASTM法 (2)灰分:三种形态 测定方法:分类—干燥—灼烧—干燥—称重—计算 (3)固定碳:除去水分、挥发性物质及灰分后的可燃烧物 (4)闪火点与燃点:定义、区别 (5)热值:表示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用以计算焚烧炉的能量平衡及估算辅助燃料所需量。 HHV-LHV 直接测量或按元素组成计算 (6)热灼减量:检测焚烧后灰渣的品质,与灰分及焚烧炉的燃烧性能有关(7)元素成分:起多方面作用

2.2 固体废物的采样 是从大量废物中取出少量代表性样品,通过测定分析此部分所得到的数据,推测出整体的性质。 代表性样品的定义。 2.2.1 采样的代表性 数理统计中的常用参数7个 2.2.2 固体废物采样方法 1.从群体中取得适当数量的样品 2.取得最大物理量的样品 根据废弃物储存方式和储存容器的不同,采用 (1)单一随机采样型:方法、特性、适用范围 (2)分层随机采样型:方法、特性、适用范围 (3)系统随机采样型:方法、特性、适用范围 (4)阶段式采样型:方法、特性、适用范围 (5)权威性采样型:方法、特性、适用范围 (6)混合采样型:方法、特性、适用范围 综合可得:无任何或很少相关污染物分布的资料时,最好采用单一随机采样型:若有较详细相关资料时,则考虑采用分层随机采样型或系统随机采样型。 2.2.3 不同废物储存形态的采样方法 1.大型容器采样法 基本原则:为了取得容器内每一点的样品 (1)三度空间单一随机采样 (2)二度空间单一随机采样 2.敞开车辆采样法 3.储槽内废物采样法 (1)开放式储槽 (2)开放式储槽,且已知或已假设废物组成的分布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物 定义:固体废物,一般来说,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 88条也对固体废物作了比较详细的定义:“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纳入固废管理的物品、物质。” 来源:固体废弃物按照来源区分,一般区分为三类:①生活垃圾;② 工业固体废弃物;③危险固体废弃物。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此类固体废弃物按照地域区分又可以区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两种,主要包括厨余垃圾、金属属性垃圾、包装废弃物以及废旧电池等等,其数量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气候影响较大。 2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特指工业部门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较典型的有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炉渣、钢渣、赤泥等废弃物;化学工业行业产生的石膏、电石渣、石膏、碱渣等矿渣;金属矿石行业产生的废石以及尾矿等等。由于其对人体危害大,所以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成分较为复杂且含有有毒成分,主要以废渣、粉尘和其他废弃物为主。 3 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弃物就是指被国家鉴定为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比如某些工业废弃物、医疗垃圾、农药残余等等,这些有毒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威胁人的安全并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特点:①具有放射性;②具有有毒性;③具有传染性。 危害: 1 土壤污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生命,如果在农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其中含有瓦砾等垃圾肥容易造成土壤渣化,没有进行处理的废弃物会在土壤内逐渐风化,慢慢溶解于土壤中,对土壤内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土壤的分解能力,最终造成肥力与土质的降低。如果将带有病菌或者寄生虫卵的粪便用于农业生产,这类病菌很有可能进入到农作物的果实中,当人们食用时进入体内,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水体污染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固体废弃物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如果固体废弃物不进行科学处理直接倒入水体之内,导致水体遭到非常严重的污染,造成大量水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水生物死亡,各种水生植物也受到影响。在人们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生动植物后也会影响到其健康。 3 大气污染很多固体废弃物中都含有毒性,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堆积,因为受到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很多废气或毒气,这些气体随风进入大气,导致空气受到污染,从而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带来危害。 4 对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影响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可以说是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来源,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不进行有效处理必然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特别是生活垃圾非常容易发酵腐化,招来很多的蚊虫鼠蚁,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且在建筑施工中造成的粉尘污染也相对严重,各种固体垃圾不但占用了城市用地,同时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废弃物分为液态废物、气态废物、固态与半固态废物三类。其中,液态废物包括废水,属于水环境管理体系,气态废物指废气,属于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固体废物属于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 固体废物的概念 固体废物(solid waste ):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废渣(residue):生产过程中产生 垃圾(refuse):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1、生产废物: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2、生活废物: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流动过程中或使用消费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二)分类 1、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2、按危害性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性固体废物; 3、按形状分为:固体废物(粉状、粒状、块状)和泥状废物(污泥); 4、按来源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三) 三种废物的基本内容与特性 1.3.1 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固体废物,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主要成分: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砖瓦渣土、粪便,以及废家用什具、废旧电器、庭园废物等。 主要特点: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 影响其成分的主要因素: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季节、气候等。 所含化学元素:绝大部分为碳,其次为氧、氢、氮、硫等。根据其组分的不同,含有不等量的灰分。 1.3.2 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按行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冶金工业固体废物; (2)能源工业固体废物;(3)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 (4)矿业固体废物;(5)轻工业固体废物;(6)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1.3.3 危险废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特性: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和疾病传染性。 目前我国已制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初筛和腐蚀性三类,浸出毒性——无机有毒物质鉴别标准。 而有机有毒物质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以及反应性、易燃性和传染性鉴别标准尚未制定。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资料.doc

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 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压实: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 表现体积,提高运输和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4?压实比:压实前体积与压实后体积的比值”大于1. 5 ?压缩倍数: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压实的程度。 6?破碎: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7 ?分选:将固体废物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采用适当技术分离岀来的过程。 8?堆肥化:在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进来源于生 物的有机废物发生生物稳走作用,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走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 程。 9?厌氧发酵: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氣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功能, 转化为无机物质和自身的细胞物质,从而达到消除i亏染、净化环境的目的。 10.固化: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是有害废物达到稳定化 的一种过程。 11 .热解: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走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之进行加热蒸懾”是有机物产生热 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固态,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二简答 1 ?渗滤液的产生、处理及常用的防渗材料。 渗滤液的成分复杂、浓度高、变化大等特性’决定了其处理技术的难度与复杂性,- 般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对新近形成的渗滤液,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好氣和厌氣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对于已稳定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或重金届含罡高的渗滤液来说, 最好的处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处理法;此外,还可选择超滤方式,使渗滤液达标排放, 或宣接作为反冲洗水用于填埋场回灌;渗滤液也可用超声波振荡,通过电解法达标排放。常用防渗材料有:压实黏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2 ?焚烧与热解的对比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呈的过剰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复习整理

第一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概论 1、固体废物的定义: 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因无用或者不需要而被弃置的固态物料,是人类利用物质资源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伴生产物。(本质上是物流利用过程的产物) 2、来源: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废物处理与再利用。 3、特点:不可完全避免;可减量(毒)或更充分循环。 4、分类目的决定分类准则,准则决定分类结果。分类目的:技术和管理;分类准则:产生源类型、组成特征、可处理性(均匀性、可生物降解性、可燃性等) 5、堆放的危害:侵占地表空间、污染物流失危害水体和土壤、挥发性污染物污染大气。 处理的危害 填埋:渗沥液、填埋气;焚烧:烟气、飞灰、炉渣;生物处理:臭气(挥发性污染物)、渗沥液。 资源化产品再利用过程中其中的污染物缓释危害环境。 6、控制途径:源头控制、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最终处置 7、源头控制原则:减量、减毒、组分控制(利于资源化)措施:生产工艺替代、清洁生产、商务模式转变、消费模式转化(非技术措施) 资源化利用:产品回用(reuse)、材料再生(recycling)、物料转化(recovery)、热能利用(waste to energy) 无害化:各种可能减轻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的方法(广义) 分解或转化固体废物中特定污染物质化学形态的方法(狭义) 最终处置:地表填埋(卫生填埋安全填埋);深地层处置(废矿坑填埋深穴填埋);浅海床处置{(无害的固体废物)堤岸填筑} 第二章固体废物性质分析生产工艺替代 1、简述调研生活垃圾物理组成数据的技术意义。 答:物理组成对由可之别的不同组分混合构成的固体废物有意义,适用于描述生活垃圾、加工工业废物(工业垃圾)和电子设备类废物的性状,尤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意义最为显著。我国习惯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废品三大类来描述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其中,有机垃圾组分主要受生活习俗影响,无机垃圾受燃料结构和气候等影响,废品类垃圾则与消费水平关联度较大。 固废性质:物理性质(粒径、含水率(常规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极限含水率)、容积密度、可压缩性、物理组成);化学性质(化学组成、整体化学性质、浸出特性);生物性质(生物可降解性、致病生物含量、生物毒性) 含水率:105°C恒重发湿基含水率W c=(w0-w f)/ w0;干基含水率W s=(w0-w f)/ w f 2、简述废物的粒径与含水率对其压缩性能和容积密度的影响。 答:废物的容积密度指的是一定体积空间中所能容纳废物的质量,通常以kg/m3为单位。废物的容积密度与废物的粒径和含水率有关,粒径小且潮湿的废物容积密度较高。 废物的可压缩性一般定义为一定质量废物在压缩前后的体积变化率。废物的粒径越大越干燥,可压缩性越好。 3、试分析田间持水量与极限含水率在概念和测试方法上的区别。 答:田间持水量是在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失水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样品所能持有的水分量。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Recycling Technologies of Solid Waste (Bilingual Teaching)
张文阳 Prof. Dr. Eng.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2011 年 9 月
1

1. 概论 Introduction 1.1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现状 Status of SW Recycling 1.2 循环经济 & 零废物目标 Economic cycle and zero waste goals 1.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原则 Basic principle of SW recyling 1.4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和技术体系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e system of SW recycling 2. 可资源化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cyclable SW 2.1 可资源化固体废物的定义 Definition of Recyclable SW 2.2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Sources of SW 2.3 可资源化固体废物的种类 Types of Recyclable SW 2.4 可资源化固体废物的组成 Composition of Recyclable SW 2.5 来自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可资源化物料 Recyclable Materials Commonly Separated from Recyclable MSW 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管理 Management of SW Recycling 3.1 固体废物“3R’s”一体化管理法规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3R’s‖ integrate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of SW 3.2 固体废弃物“3R’s”一体化管理体系 ―3R’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SW 3.3 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财政机制 Financing mechanisms of SW recycling of developed countries
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论文

2010-2011学年度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论文 论文题目: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 学生姓名:秦启江 学生学号:00914021 所在院系:环境与资源学院 年级专业:09级环境科学 完成日期:2011年9月08日 指导老师:尹雪峰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 秦启江 (环境与资源学院) 摘要:我国冶金工业快速发展,促使矿山的开发力度加大,随之产生大量矿山固体废弃物。通过浅析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现状,以及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我们了解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所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治理矿山废物和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矿山固体废弃物,现状,资源储量,危害,处理,再利用 一、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采矿大国,现有各类矿山企业约15.3万个,其中国有矿山7650个,集体企业6.9万个,私营及个体企业5.8万个,余为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开采矿产143种。伴随各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出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存量既是我国千百年矿业开发的历史积累,也是矿产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结果,其主要的四种物质来源为:尾矿、废石、煤矸石和粉煤灰,尤以废石为多。我国矿山废弃物的累计数量也相当巨大,且逐年增多,一个省份的矿山尾矿和固废物总量可达几亿至几十亿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矿石开采量的上升和品位的下降,每年矿山固废物的排放量还将不断增加。 二、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储量 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点来看,“废弃物”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矿山固体废弃物虽然是选矿、提取了有用矿物之后的产物,但不应把它看成是废弃物,其中往往含有许多有用的元素和矿物,是宝贵的二次资源。所谓的固体废弃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可以利用的资源,一旦开发出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我国矿产种类齐全,资源蕴藏丰富,在已探明矿产储量中,共伴生矿床比重为80%左右,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矿山固废物数量偏多、可综合利用的资源类型偏多,而且随着矿山的开发,固废物在逐年递增。我国26.14*108t的铁矿尾矿,平均含铁量为11%,铁矿尾矿中的铁金属含量达2.86*108t。我国金矿尾矿约3*108t,按尾矿平均品位0.25g/t计算,尾矿中含有黄金75t;每年排放尾矿约1500*104t,相当于损失黄金3.7t。随着选冶技术的进步,一些“无用的”低品位矿石和废石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资源。云锡公司积存尾矿1.3*108t,平均含锡0.15%,含金属锡达20*104t 以上。江西省德兴铜矿,若以0.25%的边界品位计算,其8.9*108t的低品位矿石的铜金属量达到95.15*104t。甘肃白银厂铜矿,其露天采场2.5*108t含铜废石的含铜量达52*104t。我国伴生矿产数量偏多,固废物和尾矿中伴生的有用元素数量多、含量高。上述德兴和白银厂这两座矿山的固废物中除了含150*104t铜外,还含有黄金60-90t、白银3800-5000t,相当于一座特大型铜金矿。 三、矿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讲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及资源化技术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结合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为学生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设计、运营、管理和研发等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产生的背景 2.固体废物的定义 3.固体废物的分类 4.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预测 习题要点:《固废法》的亮点,固体废物的定义。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及性质 1.城市垃圾的产生、组成及性质 2.农业固体废物的来源、类型及性质 3.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类型及性质 4.危险废物的来源、类型及鉴别 习题要点:危险废物的类型及鉴别,城市垃圾的化学性质。第三节固体废物的危害及污染控制思路 1.固体废物的特点 2.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3.固体废物的危害 4.固体废物的控制措施 习题要点:固废的污染途径 第四节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 1.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体系 2.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政策 3.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习题要点:三化原则,三R原则,三C原则。 本章的重点:固体废物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解读,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三R原则、三C原则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固体废物的危害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方法,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技术思路。 本章的难点: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预测和计算。 本章的教学要点: “了解”:固体废物的特点,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固体废物的管理制度,固体废物的管理标准,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预测和计算,城市垃圾的化学性质。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内容和亮点,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的控制措施,危险废物的类型及鉴别。 “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的方法,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三化原则、三R原则、三C原则及全过程原则)。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收集与清运 1.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 2.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 3.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收集线路的确定 习题要点: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原则,连续和非连续收集系统的比较,收集容器的计算,分类收集的原则。 第二节垃圾中转站的设置 1.垃圾中转站的类型及分类 2.垃圾中转站的设置要求 3.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原则 习题要点:中转站的设置要求及选址原则 第三节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 1.危险固废的产生与收集 2.危险固废的贮存 3.危险固废的清运 习题要点:危险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章的重点: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原则,垃圾中转站的设置要求,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原则。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习题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污系数一般用每人每天的垃圾产量来表示,下面给出的数据,哪一个更接近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实际垃圾产污系数kg/人.天 A. 0.5-0.7 B. 0.7-1.5 C. 1.5-2.0 D.2.0-2.5 2. 在下列物料中,电选时吸附在辊筒上的物料有。 A. 铜 B. 铝 C. 玻璃 D. 铁 3.粉煤灰属于___________ 。 A. 生活垃圾 B.工业固体废物 C. 农业固体废物 D.放射性固体废物4.可用磁选方法回收的垃圾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废纸 B 塑料 C 钢铁 D 玻璃 5. 堆肥处理时,初始物料碳氮比以 ∶1 最为适宜。 A. 15 B.30 C. 40 D. 50 6. 通常采用浓缩法去除的是污泥中的 。 A.间隙水 B.毛细水 C. 表面吸附水 D. 内部结合水 7. 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适于堆肥的垃圾含水率为。 A. 10-20% B. 20-30% C.30-40% D. 40-60% 8. 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好氧堆肥过程产生的。 A. SO2 B. CO2 C. CH4 D. NH3 9. NH3 是在好氧堆肥的产生的。

A. 升温阶段 B. 高温阶段 C. 降温阶段 D.腐熟阶段 10. 当厌氧消化正常进行时,氧化还原电位应维持在左右。 A. 200mv B. -200 mv C. 300mv D.-300 mv A 袋式除尘器 B 静电除尘器 C 湿法除尘 D 旋风除尘11.填埋气体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和。 A.二氧化硫 B.甲烷 C.硫化氢 D. 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