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59
结肠癌直肠癌围手术期宣教一、结肠癌直肠癌术前宣教(1)心理护理:要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尤其对需作人工肛门者,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及意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同时注意社会、家庭的相互配合,从多方面给病人以关怀和心理支持。
(2)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必要时采取输液、输血、输蛋白等支持疗法。
(3)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前3日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每日3次,口服甲硝唑0.4g,每日3次,以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日控制饮食,给流质饮食,以减少粪便产生和保证肠道的清洁;术前晚及术日晨作清洁灌肠。
也有人用大量含盐溶液口服,在数小时内作全肠道灌洗。
(4)术日晨安置尿管、胃管。
(5)术前备皮、皮试、配血等常规准备,并做好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透、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6)备好术中所用抗癌药物(如氟脲嘧啶250mg3支)。
二、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宣教(1)一般护理:①术后平卧6h,如无禁忌可改半卧位;②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和吻合口瘘迹象;③加强术后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胃肠减压一般使用48~72h至肛门排气或结肠造口开始开放,起初少量进流质,如无腹胀改为半流质,2周后改为少渣饮食;⑤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和甲硝唑预防感染;⑥术后化疗期间,随时防止和处理化疗副作用。
(2)引流管护理:骶前引流管接负压装置,观察和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2~3日后如无引流液排出者可拔除引流管。
肛门部切口手术后4~7天,可开始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日1次,同时更换敷料。
(3)直肠癌术后导尿管护理:①留置导尿一般需1~2周;②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导尿管;③数天后关闭导尿管,每隔4~6h或有尿意时开放尿管一次,训练膀胱收缩排尿功能;④拨管后如排尿困难,可先试行针刺、按摩、热敷等。
(4)人工肛门(结肠造口)护理:人工肛门一般于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开放,开放时宜取左侧卧位,并预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腹部切口用特制胶布封闭,以防粪便污染;造瘘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并以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免浸渍糜烂;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净皮肤并揩干,及时更换敷料。
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耐受性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伤口愈合速度。
【关键词】围术期;结肠癌;护理;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8-02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且处于41-50岁之间的患者的发病率是最高的[1]。
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效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详细情况报告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6例结肠癌患者,以上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的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腹部肿块、贫血及消瘦的症状。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48±2.3)岁;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36-82岁,平均年龄为(49±1.8)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的结肠癌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探析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180万新的结直肠癌病例发生,约有860,000人死于该疾病。
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病情恶化速度快,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围手术期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状况。
传统上,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主要关注手术后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肠梗阻等。
近年来研究逐渐表明,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质护理不仅可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研究优质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对于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
具体地,我们将从影响因素分析、优质护理对围手术期患者的益处、优质护理的实施方式、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策略与技巧等方面来分析,以期揭示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策略,为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也可以加深对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方向。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研究结果,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和治疗效果。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旨在提高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将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与观察【摘要】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广泛开展,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
我们对21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饮食,胃肠道皮肤的准备,术后病情观察,气腹护理的活动指导。
引流管造口的护理,排便功能训练,出院指导,通过我们的精心观察与有效护理,有192例患者满意出院。
另有18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切口小,疼痛轻,活动早,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可尽早接受其他治疗。
其优势更体现在免疫功能受影响小,更能防止术中肿瘤的种植,使我们护理工作量有所减少,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52-021 临床资料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210例,男125例,女85例,年龄23-81岁,平均56.4岁,均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0例,直肠癌120例,乙状结肠癌42例,降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2例,术前都经过肠镜检查和病理确认。
术后病理确诊。
1.2 手术方法:本组行腹腔镜直肠切除吻合术74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5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30例,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39例,腹腔镜miles手术62例。
2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45±36分钟,其中失血量平均120±25ml,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1.4天,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2.5天,术后恢复进餐时间3.6天。
术后出现并发症共 18例,术后感染 5例,其中切口感染 3 例,呼吸道感染 2例,吻合口瘘 2例,吻合口出血2例,输尿管损伤1例,尿潴留3例,造口回缩1例,肠炎4例。
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详细进行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肠癌伴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周小琴杨孝亮沈丽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3期周小琴杨孝亮沈丽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伴肝转移同步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61例结肠癌伴肝转移同步切除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6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1例,胆漏1例,肠瘘1例。
除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1例外,其余均顺利出院。
住院时间最长24 d,最短10 d,平均14 d。
并发症发生率为4.92%(3/61),围术期死亡率为1.64%(1/61)。
结论: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步切除术,做好呼吸、营养、肠道等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兼顾肝脏、结肠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加强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围手术期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3.013作者单位:200438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周小琴:女,本科,护师结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癌症的第3和第4位,目前全世界每年结肠新发病例和病死人数分别约为123万和60万[1]。
肝脏作为结肠癌血运转移的最主要靶器官,结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机会非常高,有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合并有肝转移,另有15%~25%的患者在原发病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2]。
有文献显示[3],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自然生存期为3~17个月,但如果进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后,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50%。
在我国2013年的临床诊治指南中也指出,对于结肠癌确诊时就合并肝转移的患者可采用一期同步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肠癌伴肝转移灶同期切除的手术疗效越来越为临床所接受,但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本文总结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切除患者的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结肠癌合并尿毒症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总结结肠癌合并尿毒症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
方法:对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期间患结肠癌病人予术前、术后的对应护理。
结果: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结肠癌合并尿毒症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差,术中及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间做好充分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标签:尿毒症结肠癌根治术护理长期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严重的减退、尿毒素的堆积、机体代谢的紊乱、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影响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以至于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使结肠癌合并尿毒症者的身体一般情况变差,手术的危险性增高,术后并发症增多,这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是否能度过手术关和康复起关键作用。
本科我们在对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期间患结肠癌病人予术前、术后的对应护理,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组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60—84岁,均为在我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被查出患结肠癌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排便困难,伴有恶心呕吐等病史,本组患者均经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证实。
Dukes分期:B期3例,C1期2例,C2期2例。
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3例,I期肠切除Ⅱ期肠吻合术3例,肠造口术1例。
2.护理方法2.1术前护理2.11术前透析肝素被肝脏内肝素酶代谢失活,无活性的代谢产物随尿排出,当血中肝素浓度高时,部分也可直接从肾脏代谢排出,因此在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的体外循环中,肝素的抗凝作用延长[1],所以要使用无肝素透析。
术前无肝素透析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改善凝血功能从而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
透析期间应注意并记录血压、心律、心率等指标变化,准确调整超滤率、透析时间及血流量。
密切观察透析器颜色,观察动静脉压力,防止管路堵塞。
术前透析次数3次/周,术前2天每天透析1次,透析时间不能超4小时。
2.12 营养护理治疗尿毒症的原则是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即采用低蛋白的饮食来延缓肾功能的恶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