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最新9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预防灾害主题班会教案最新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活动过程: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讲解(地震预兆)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
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地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2023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范文8篇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范文1活动目的: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防灾减灾知识。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懂得珍惜生命。
活动内容: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活动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交待安全的话)为什么每天都说同样的话呢一个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他可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有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
同时我们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险时时都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2、板书班会主题:防灾减灾安全教育3、学生齐读并理解班会主题。
二、师生互动活动:(1)、师生共同回顾学校六条禁令。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与强调)(2)、分组讨论:1、在家里和学校里,我们小朋友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不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强调:严禁下河、池、塘、渠洗冷水澡或玩耍。
)2、夏季到了,我们该怎样防风、防洪、防雷电、防山路滑坡、防蛇、防蚊虫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注意:1、刮大风时不逗留在房檐下、大树下、危房边。
2、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下,电线下。
3、洪水中的自救。
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水上转移。
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
但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地质灾害防治2. 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3. 提高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及预防措施。
2. 难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法及自我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质灾害实例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互动性。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1.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质灾害吗?它有哪些危害?2. 知识讲解2.1 讲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2 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3.1 展示地质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危害。
3.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4. 互动环节4.1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反思5.1 总结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5.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6. 布置作业6.1 让学生收集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6.2 编写一篇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灾害防治教育基地,加深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了解。
2.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5篇自201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以面是小编整理的五篇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防震减灾主题班会1活动目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有效预防灾害事故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推动平安校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小学、幼儿园是破坏性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最难疏散的场所之一;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较弱,是承灾人群中的弱势群体。
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系列活动,进一步解决区部分学校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师生缺少必要的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缺乏防灾减灾的应急经验和反应意识等问题,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学校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还有学校特有的班会课、黑板报、电子屏幕、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载体,通过学习防震减灾宣传手册、观看防震减灾知识专题片、参与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出一期地震知识科普手抄报、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或主题班会、识别身边的灾害风险等途径,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教工作,动员每名师生关注身边的灾害风险,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学校将在各班开展“五个一”活动、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开展一次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校园风险隐患排查、开展一次教学楼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互救技能。
开展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安排和内容:主题:珍惜生命,远离地质灾害时间:约60分钟议程安排:1. 开场(5分钟):主持人简短介绍班会主题和目的。
播放一段有关地质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了解地质灾害(15分钟):介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3. 学生经验分享(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在地质灾害中的经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也可以分享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感想。
4. 防范知识普及(15分钟):详细介绍如何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包括室内躲避、户外避难、应急物资准备等。
强调遵循学校和社区的防灾预案,学习紧急疏散路线。
5. 互动环节(5分钟):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于防地质灾害知识的理解。
请学生讨论或提问,分享一些防灾知识。
6. 制定班级防灾计划(10分钟):小组讨论,制定班级防灾计划,包括确定安全区域、应急联系方式等。
学生提出对于地质灾害防范的建议和看法。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本次班会的重要内容。
强调防灾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
8. 闭幕与鼓励(5分钟):感谢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提醒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防灾知识,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
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培养正确的防范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小组讨论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共鸣。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优秀8篇)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篇一一、活动目的:为了配合开展“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
2、影像准备。
三、活动过程:1、了解“防灾减灾日”的知识: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其意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观看录像片3、让同学们广泛发言,谈谈对我们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由哪些?1、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3、大风灾害: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老师补充:1、防蛇、防蚊虫咬。
3、严禁私自下河、塘、沟渠等处游泳。
(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2、大地震时灾难预防和简易自救常识:第一、保持5秒钟的镇静。
第二、防烟毒是火场逃生第一要素。
第三、疏散到地面最安全。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二、成立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全体教师三、活动要求切实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认真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切实有效地抓好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预防地质灾害教育主题班会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
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
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
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自然灾害防范主题班会四篇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构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必须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下面是带来的四篇自然灾害防范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然灾害防范主题班会1【班会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异常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期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教学目的】1、经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明白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本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主题: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
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
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
配齐应急物品。
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5篇!防灾减灾主题班会(篇1)时间:20__年5月13日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各班教室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活动目的:通过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活动要求:各年级中队辅导员布置队员提前收集资料,各中队根据自己学生情况自定活动主题,可根据下发的材料学习,学习后讨论,也可适当在班级里做模拟演练。
活动时将各自主题书写在教室黑板上。
活动资料:一、地震时该怎样办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地震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
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第1篇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上午10:00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学生班会目的:1. 提高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防患意识。
2. 学习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 增强班级团结,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班会内容:一、班会开场班主任李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了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以及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二、地质灾害知识讲座1. 主讲人:学校安全科陈科长2. 讲座内容:- 地质灾害的种类: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 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
-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增强防患意识,关注天气预报和地质预警信息。
- 学习自救互救技能,如地震逃生、山体滑坡避难等。
- 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了解灾情和救援信息。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案例二: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暴雨引发城市内涝,导致交通瘫痪和人员被困。
班主任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四、自救互救技能培训1. 主讲人:学校体育老师2. 培训内容:- 地震逃生: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 山体滑坡避难:在山区活动时,要避开陡峭的山坡,遇到山体滑坡时,要迅速向垂直于滑坡方向的山坡上跑。
- 泥石流逃生:在山区活动时,要避开沟谷和河流,遇到泥石流时,要迅速向高处跑。
五、班级讨论1. 讨论主题:如何做好防地质灾害工作?2. 讨论内容:- 制定班级防地质灾害预案。
- 加强班级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的防患意识。
- 定期组织防地质灾害演练。
六、班会总结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强调以下几点:1. 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 全体同学要认真学习地质灾害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我校决定开展地质灾害班会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讲解、讨论、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下午2:00-4: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1. 班主任:张老师2. 班级同学:共45人3. 邀请嘉宾:市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博士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张老师)2. 地质灾害知识讲座(李博士)3. 地质灾害模拟演练4. 同学讨论与分享5. 总结发言(班主任张老师)6. 活动结束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班主任张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了本次班会活动的重要性。
他指出,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提高同学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
2. 地质灾害知识讲座李博士以“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主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的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2)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3)地质灾害的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4)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预警预报、避灾自救、应急响应等。
李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3. 地质灾害模拟演练为了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应对方法,班主任组织了一场地质灾害模拟演练。
演练分为以下步骤:(1)模拟地震发生:同学们在教室里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2)模拟山体滑坡:同学们模拟在山区遇到山体滑坡时的应对措施,如快速撤离、寻找安全地带等;(3)模拟泥石流:同学们模拟在山区遇到泥石流时的应对措施,如迅速向上方高地转移、避开危险区域等。
地质安全避险主题班会
《地质安全,生命至上》
主持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是关于地质安全和避险知识的学习。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地壳运动和地表破坏现象,如地震、地质灾害、滑坡等。
这些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地质安全和避险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地震是指地球地壳内部的岩石在一定深度内受到应力的作用,突然发生破裂和位移的现象。
地震发生时,震中地面和建筑物会产生剧烈摇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另外,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上的土层由于受到雨水冲刷、坡度加大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移动的现象。
如果我们置身于滑坡发生的地区,随时都有被埋的危险。
因此,我们要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
其次,我们要学会如何预防和避免地质灾害。
首先,对于地震,我们要选择结实的建筑物躲避,并保持冷静,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生到安全地带。
在发生滑坡时,我们要尽量迅速逃离滑坡的危险区域,避免被埋。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种植树木、加固山体等方式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最后,我们要提高地质安全的意识。
平时要多加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自己所在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逃生准备。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
动,熟悉应急逃生的程序和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同学们,地质安全事关生命安全,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多学一些相关知识,做好防范和避险的准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谢谢大家!。
防范地质灾害班会策划策划书一、防范地质灾害班会策划1. 策划目的本次班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大家的防灾意识,培养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 策划背景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率较高,威力较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防范地质灾害,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提高应对能力。
3. 策划内容(1)现状分析:通过地质灾害案例分析,让同学们了解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发大家的重视。
(2)防灾知识普及:结合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介绍相关防灾知识,如地震、泥石流等,并探讨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的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
(3)应急演练:组织同学们进行地质灾害的应急演练,让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逃生要领和应对策略。
(4)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故事、视频等方式展示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危险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参观考察:组织同学们参观当地的地质灾害纪念馆、防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增加对防灾知识的实地了解和体验。
4. 策划流程(1)主题介绍:简要介绍地质灾害的背景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历史上发生的地质灾害案例,引发同学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关注。
(3)防灾知识普及:通过PPT或视频形式,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相应的防灾知识。
(4)应急演练:组织同学们进行地质灾害的模拟演练,切实感受应对灾害时的紧张气氛,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
(5)安全意识教育:以故事、视频等方式向同学们传达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强化安全意识。
(6)参观考察:组织同学们参观地质灾害纪念馆、防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增加实地了解和体验的机会。
5. 策划推广(1)校内宣传:制作海报,发布班级公告等方式,宣传班会的目的和内容。
(2)社交媒体传播:通过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分享班会活动的相关信息和防灾知识,提高传播效果。
(3)家长参与:向家长发送通知,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班会策划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策划书: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班会策划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作为学校班级,我们需要关注和学习如何应对突发地质灾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本次班会策划以此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教育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了解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2. 学习地质灾害防范知识:掌握避险技巧、地震疏散逃生法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应急处置意识:了解应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急救技能。
三、策划内容1. 专题讲座:请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为我们讲解地质灾害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特点和应对策略等。
通过讲座,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预防能力。
2. 视频展示:播放地质灾害事件的相关报道和逃生自救的教育视频。
这将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到地质灾害带来的灾难和自救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防灾意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有关地质灾害的场景。
鼓励学生围绕如何应对突发地质灾害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预案。
4. 模拟演练:在校园内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通过模拟地震情景,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演练过程中,老师和工作人员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和示范。
5. 急救培训:请专业医护人员为学生进行简单的急救培训,包括基本的心肺复苏术、止血和疏散逃生等技能。
提高学生们面对地质灾害时的自救互助能力。
6. 知识竞赛:通过地质灾害知识竞赛游戏,加深学生对防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对学生们进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兴趣。
7. 教师指导:教师作为班级的指导者,应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的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灾教育计划,定期进行教学指导并监督执行。
四、预期效果1. 学生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场所和安全通道。
预防地质灾害教育主题班会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
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
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
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
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
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
老鼠乱窜不进洞。
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1)首先要搞好滑坡、崩塌灾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科学知识,从而使人们在从事工程经济活动时主动地遵循自然规律,免遭大自然的报复。
(2)加强预先勘察,防患于未然。
避免或禁止的斜坡上修建路坝、矿、建筑物,设堆积场等使斜坡“加载”的工程;或在斜坡下部挖沟切坡、挖洞采矿等削弱“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滑坡的活动。
在施工以前要首先请专业人员对场地进行勘察,弄清斜坡的稳定情况。
若发现场地斜坡稳定条件差,或者正好碰上老滑坡体则最好避兔在这种场地上施工,若无法避开,那么在施工前必须对该斜坡进行彻底加固治理,以免留下后患。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以兔破坏斜坡的稳定性。
在稳定性较差的斜坡上施工,应该选择在雨季前施工和完工,以避开雨季的影响。
(4)及时治理不稳定斜坡、在施工期间或工程、建筑物运营后,若发现场地斜坡有不稳定迹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治,控制其发展。
(5)要严禁无规划、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和生产。
生活废水,也要防止坡体上蓄水池、渠道等输水、蓄水设施向坡体渗漏,并严禁在稳定性差、裂隙发育的斜坡上进行农业灌溉。
(6)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造田、乱砍滥伐、破坏山坡保护层。
6.降雨等级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除致灾点所处地质条件地貌特点外,连续降雨后的强降雨或突发性的特大暴雨是其成灾的主要原因。
(1)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预报分成5级:1级为可能很小;2级为可能性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
当预报预警等级≥3级时,在省电视台一套天气预报节目和省广播电台向社会发布。
(2)≥3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降雨指标。
① 3级预警的降雨指标:本次前期累计降雨量≥100m m,未来24小时预测降雨量≥50mm;
② 4级预警的降雨指标:本次前期累计降雨量≥100mm,未来24小时预测降雨量≥100mm;
③ 5级预警的降雨指标:本次前期累计降雨量≥150mm,未来24小时预测降雨量≥150mm。
7.不同等级预警的相应工作要求。
各级政府可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与自测降雨情况,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当然重点是临灾时的人员避让工作。
具体运作如下:
(1)≤2级预警(日降雨量<50mm)可不作防灾布署。
(2)3级预警时(日降雨量>50mm),实行防灾联系人24小时电话值班。
同时要求监测点人员加密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4级预警或自测日降雨量≥100mm或过程雨量>150mm,且仍处持续强降雨状态时,应及时通知各灾情隐患威胁对象做好避让的准备,并视情要求人员转移避险。
(4)5级预警或自测日降雨量>150mm,且仍处持续降雨状态时,及时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和应急处置准备。
黔西南州同源中学
2014年11月 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