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6
感悟珍珠港【学习目标】张抗抗1.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2. 体会写景、记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借鉴多种修辞的运用和对比手法的妙用。
4. 感悟战争,感受和平。
【重点】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体会写景、记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借鉴多种修辞的运用和对比手法的妙用。
【难点】感悟战争,感受和平。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搜集有关珍珠港事件的资料;识记本文的作者,查找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字词积累语音字形词义珍珠港事件的资料本文的写作背景阅读诗词时发现的问题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课件出示诗词,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感悟词的主旨。
二、材料交流,初感主旨衔接展示环节,由“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主题导入。
赏析品读,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什么?二、材料交流,初感主旨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实施突袭。
日本军队在2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偷袭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
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1760磅重的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美国随即对日宣战,从而彻底扭转二战局面。
三、直击预习,定向检测1.走进字词:A、准确读出加线词语的读音蜗居( ) 山岙()通衢()诀别()骨骸()侥幸()洇漫()猝然一击()B、根据语境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有恃无恐的骄傲与轻敌中、在华盛顿的赫尔接见日本使者的时刻,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有恃无恐猝不及防2.走进文学常识《感悟珍珠港》作者,浙江杭州人,代女作家。
《感悟珍珠港》学习方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学习以描写为主的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表达思想感情。
3、以史为鉴,感悟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二、重点难点学习以描写为主的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表达思想感情。
三、文本引读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张抗抗,女,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
祖籍广东新会。
主要作品有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长篇小说《隐形伴侣》,散文集《橄榄》。
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
《感悟珍珠港》于2001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介绍有关珍珠港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历史事件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的瓦胡岛,因盛产优质珍珠而得名。
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海军力量的指挥中枢和保障中心,在世界战略格局中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
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海空军司令部所在地。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1941年12月7日,日本未经宣战,偷袭了珍珠港,损失惨重,于第二天对日宣战四、自学指导1、加点字注音。
祭.__奠嗅.__到明媚.__残骸.__迄.__今山岙.__通衢.__俯瞰.__骨骸.__洇_漫猝._不及防殉难者颤栗有恃无恐五色斑斓__怦__怦心跳侥__幸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任选两个成语写一段话。
(6分)(1)有恃无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猝.不及防:造句:3、从内容上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在下面。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认识了解四个重要历史事件(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渡江战役(3)政治协商会议(4)开国大典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预习课文5分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题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个重要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时学习中怀念先烈,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的史实有一定的认识
3重点难点
四个重要历史事件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渡江战役
3.政治协商会议
4.开国大典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中国的诞生》
一、《开国大典》图片导入
1.讨论问答图片
2.开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新中国的诞生》
二、上新课
第一篇自主学习
预习课文5分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题)
第二篇合作学习
1.生生互动。
小组交流,完成以上填空题的批改。
2.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和相关问答)第三篇探究学习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2.渡江战役为新中国成立作了什么准备?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4.听国歌,完成书本109页阅读卡和资料的阅读,完成110页的两个问题
5.想一想,开国大典时,54们礼炮齐鸣28响有什么寓意?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课件投影
四、布置作业。
太平洋战争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而在这场战争中,珍珠港事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日美两国和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谓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时为美国当地时间上午7点55分。
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了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摧毁了多艘美国军舰和飞机,造成23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这一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让美国被迫加入了世界大战的行列。
珍珠港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一些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做出的愚蠢和冒险的行为,事实并非如此。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有自己的利益和野心,而美国则一直采取关闭对日本的经济和战略威胁的政策,这使得日本感到无法容忍并开始考虑采取军事手段。
日本之选择珍珠港作为袭击目标,并非单纯的军事打击行为,而是基于一些利益和战略的考虑。
日本想要完成搭建太平洋地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存在一直是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最大障碍。
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并将远东地区的美国军舰都调到了珍珠港。
日本认为这是美国开始执行对日本的军事计划,针对珍珠港展开袭击,试图迫使美国退出太平洋地区,成为推动日本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战略的第一步。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珍珠港事件对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珍珠港事件引发了美国对于日本的正式宣战,让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战争状态,并作为盟军之一参战,协助盟军取得最终的胜利。
珍珠港事件引发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全面动员。
随着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美国国内开始进行全面的动员,美军从平时的100万人扩大至1300万人,军费也从平时的30亿美元增加到了250亿美元。
珍珠港事件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日本在珍珠港之后持续与盟敌作战,并在1945年底接受了盟军的无条件投降,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败者。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在珍珠港的所见所想;找出文中描写语段,把握作者对事件的“所感”明确散文的欣赏方法。
2、分析作者对珍珠港事件的“所悟”,明确写作主旨。
3、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对珍珠港事件的看法;培养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所见所思,把握作者感悟。
2、品味语言【教学难点】感悟战争,感悟和平;培养思考事件的能力【学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两段视频,谈自己的感受。
电影用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历史,作家用文字来追述历史、抒发感情,表达思考。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国家一级女作家——张抗抗来到珍珠港,凭吊逝者、追忆历史、激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二)预习检查:1.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通衢.山岙.有恃.无恐猝.不及防殉.难血.腥大大咧咧..俯瞰.迄.今为止洇.渗硕.大隔三差.五调侃.狰狞..弄巧成拙...颤栗(2)解释加点字山岙.无动于衷.有恃.无恐猝.不及防不堪.一击万劫..不复2.文学常识:作者张抗抗,国家一级作家,浙江杭州人,广东新会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
1979年,以短篇小说而知名。
代表作:。
《感悟珍珠港》一文曾获2001年奖。
(三)回顾历史结合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简介珍珠港事件,(出示珍珠港事件的损失)分析美国失败的原因。
(速读课文6、7段)日本人真的赢了吗?谁是真正的赢家呢?(四)所见所思作者来到珍珠港哪些景物触动了作者敏感的神经?作者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采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站在这个曾经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场,面对肃穆的纪念堂有着怎样的感受?(自由朗读相互讨论归纳)【板书】亚利山那纪念堂白色凄凉、肃穆亚利山那战舰残骸锈迹斑斑油星、气泡热带花卉、伞状水母60年、100年久远的伤痛现代绘画(悲壮、荒诞)残酷、恐怖(诡秘、荒诞)浪猝然一击,无数碎片灾难、破坏鱼五彩斑斓、自由活泼战争是残酷的,以流血为代价,带个人们的是灾难,心灵遭受的是久远的伤痛(五)阅读课文,思考讨论:1、“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像一艘刚刚升上水面的白色潜艇”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其中“洁白”“碧蓝”如何理解?“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像一艘刚刚升上水面的白色潜艇”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感悟珍珠港》教案1
我的教案2009-10-23 00:08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感悟珍珠港
授课教师
课型:新授
教学理念:本文作者站在整个人类利益的高度,透过对珍珠港事件的追述,和对凭吊者的追悼,集中反思了战争与和平,这两个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命题,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
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挖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握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能力目标:学会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呼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珍珠港事件”图片教学设计作者:吴志荣来源:《历史教学》2008年第03期关键词珍珠港事件,太平洋舰队,图片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5-0066-03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人民普遍厌战,很少有人意识到日本法西斯的魔爪已经日益临近。
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business as usual”,意思是“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法西斯势力的乌云已经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画面下方的英文“AMERI -CA open your eyes!”意思是“美国,睁开你的眼睛!”这幅海报意在警醒那些对法西斯战争阴云视而不见的人们,让他们快点睁开双眼,认清形势。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不宣而战,以舰载机突袭了位于太平洋瓦胡岛上的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军战列舰被击沉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炸伤其他舰只十余艘,被击毁飞机260余架,死伤人员达4500多人。
而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约200人。
日本在袭击珍珠港后1小时,才正式向美、英宣战。
同日,美、英对日本宣战;不久又对德、意宣战。
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画面中,在战争的硝烟下,昂然飘扬着一面美国的国旗。
国旗停在旗杆的中央,表达了美国人民对珍珠港死难者的哀悼之情。
画面上方的英文是:“…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have died in vain…”这段话摘自林肯的《盖茨堡演说》,意思是“……我们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白白牺牲……”画面下方的英文“REMEMBERDEC.7th!”意思是“牢记12月7日!”这幅画没有像一般的纪念珍珠港事件的海报那样用写实的笔法描绘珍珠港被袭击的场面,也没有用暗喻的手法将敌人刻画得多么邪恶、无耻,将自己描绘得多么无辜和善良,而是用一个手编针线的图案(画面下方的英文“PURLHARDER”,意思是“更努力向上编织”)来与珍珠港(PEARL HARBOR)谐音,让人们记住珍珠港,记住那里发生的事。
初中历史珍珠港事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珍珠港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珍珠港事件的具体经过。
2. 珍珠港事件对美国的影响。
3. 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解释珍珠港事件引发的战争。
2. 分析珍珠港事件对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珍珠港事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和原因: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包括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
3. 学习珍珠港事件的具体经过:介绍珍珠港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经过,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分析珍珠港事件对美国的影响:让学生讨论珍珠港事件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
5. 探讨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发展。
6. 总结:通过小结和提问,让学生总结珍珠港事件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讨论珍珠港事件的具体经过。
3. 学生分组讨论珍珠港事件对美国的影响。
4. 学生小组讨论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5. 教师总结珍珠港事件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需要更多的案例和资料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珍珠港事件。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珍珠港战役教案
教学内容:珍珠港战役
教学目标:
1. 了解珍珠港战役的背景和过程。
2. 了解珍珠港战役对于二战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珍珠港战役的背景和过程。
2. 珍珠港战役对于二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珍珠港战役对于二战的全面影响。
教学准备:
1. 珍珠港战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课件、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珍珠港战役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珍珠港战役的背景和过程(15分钟)
1. 介绍珍珠港战役的发生背景。
2. 讲解珍珠港战役的过程及双方的作战情况。
三、讨论珍珠港战役对于二战的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珍珠港战役对于二战的不同影响。
2. 汇总讨论,让学生了解珍珠港战役在二战历史上的重要性。
四、总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珍珠港战役的影响及重要性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珍珠港战役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了他们对二战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珍珠港事件初中历史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并认识到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珍珠港事件的经过;3. 了解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珍珠港事件的背景;2. 珍珠港事件的原因;3. 珍珠港事件的经过;4. 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 珍珠港事件的背景:介绍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2. 珍珠港事件的原因:解释日本为什么袭击珍珠港的原因;3. 珍珠港事件的经过:详细描述珍珠港事件的过程;4. 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分析珍珠港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班级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2.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珍珠港事件;3.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关的讨论和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初步了解珍珠港事件;2. 学习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和原因;3. 学习珍珠港事件的经过;4. 学习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珍珠港事件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6. 总结:教师总结珍珠港事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珍珠港事件的笔记,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2. 就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写一篇感想。
八、课堂反馈1. 学生就珍珠港事件的主要内容进行问答;2.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九、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珍珠港事件的背景和原因;2.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描述珍珠港事件的经过;3.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分析珍珠港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题:感悟珍珠港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在珍珠港的所见所想,感悟主旨。
2.品味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把握作者对事件的感悟。
3.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深入思考的能力;探讨对战争的看法。
4、掌握本科生字、词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对珍珠港的“感悟”2、感悟战争,感悟和平。
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文本拓展】一.请看以下两则材料,思考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甲】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号。
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军事基地。
在这次偷袭中,由于美国自身的忽视,缺乏了相应的抵抗,美军人员死亡2403人,失踪255人,受伤1178人。
综合而言,美军在珍珠港的大型军舰损失约50%,飞机损失约70%,人员伤亡约三四千人,整个太平洋舰队在偷袭的那刻仿佛待宰的羔羊,几乎没有抵抗。
多少生灵无辜遇难!这致使在二战中还没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美国,坚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念,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来。
【乙】请看下边一组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15亿人卷入,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财产受损。
★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4万亿美元。
★短短几十天的海湾战争,耗资3200亿美元,伤亡10万余人。
★核大国的核武器拥有量足以使我们的星球毁灭几百次。
如果任何武装冲突的升级导致了核武器的滥用,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
10秒钟我们就可以倒退到石器时代。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通衢()猝然()祠堂()骨骸()殉难()俯瞰()诀别()赢家()调侃()斑斓()万劫不复()岙()檀香山()洇漫()曙光()血腥()侥幸()窒息()矗立()迄今()2、解释下列词语通衢:山岙:调侃:有恃无恐:猝不及防:弄巧成拙:万劫不复:若无其事:无动于衷:落花流水:不堪一击:学法指导教学反思。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15课(感悟珍珠港)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在珍珠港的所见所想;找出文中描写语段,把握作者对事件的“所感”明确散文的观赏方法。
2.分析作者对珍珠港事件的“所悟”,明确写作主旨3.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对珍珠港事件的看法;培养观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所见所思,把握作者感悟。
2.品味语言教学难点:感悟战争,感悟和平;培养思考事件的能力学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赏两段视频,谈自己的感受。
电影用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历史,作家用文字来追述历史、抒发感情,表达思考。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国家一级女作家——张抗抗来到珍珠港,凭吊逝者、追忆历史、激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二〕预习检查:1.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通衢.山岙.有恃.无恐猝.不及防殉.难血.腥大大咧咧..俯瞰.迄.今为止洇.渗硕.大隔三差.五调侃狰狞颤栗.....弄巧成拙.〔2〕解释加点字山岙.无动于衷.有恃.无恐猝.不及防不堪.一击万劫..不复2、文学常识:作者张抗抗,国家一级作家,浙江杭州人,广东新会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1979年,以短篇小说而知名代表作:《感悟珍珠港》一文曾获2001年奖〔二〕回忆历史结合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简介珍珠港事件,〔出示珍珠港事件的损失〕分析美国失败的缘故。
〔速读课文6、7段〕日本人真的赢了吗?谁是真正的赢家呢?〔三〕所见所思作者来到珍珠港哪些景物触动了作者敏感的神经?作者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采纳了那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站在那个曾经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场,面对肃穆的纪念堂有着怎么样的感受?〔自由朗读相互讨论归纳〕亚利山那纪念堂白色凄凉、肃穆亚利山那战舰残骸锈迹斑斑油星、气泡热带花卉、伞状水母60年、100年久远的伤痛现代绘画〔悲壮、荒诞〕残酷、恐怖〔诡秘、荒诞〕浪猝然一击,许多碎片灾难、破坏鱼五彩斑斓、自由活泼战争是残酷的,以流血为代价,带个人们的是灾难,心灵遭受的是久远的伤痛〔四〕作者感悟:1.瞬间2000多人的灵魂随同浓烟融入蓝天,触目惊心的数字、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向自以为是的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奇耻大辱,心中复仇的种子伴随着的愤慨和羞耻迅速膨胀起来,美国迅速实施了他疯狂的复仇行动: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2颗原子弹,日本因此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品尝原子弹的国家。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二)范读课文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五)总结、扩展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六)布置作业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书设计。
《感悟珍珠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大家都知道珍珠港事件。
各人的阅历、价值观不同,对珍珠港的感想也不完全一样。
作家张抗抗透过历史的硝烟和战争的血腥,在珍珠港发出沉重的感叹:“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人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既是一位作家对和平的呼唤,也是一个智者的预言。
这篇课文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句子,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张抗抗通过写这篇文章,表现了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引发学生们对“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
3.体会这篇课文的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从讨论珍珠港事件入手,将学生的认知结构利用起来。
2.本文意蕴丰富,有许多意味深长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教师引导,细细揣摩、研究这些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港事件的最真诚、最深刻的感悟。
留给后人的百年警示——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将写景、记事、抒发情感、发表看法有机统一起来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人理解句意。
3.联想拓展法。
在文意蕴藉的地方,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从而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惟有历史却长存天宇。
1941年12月6日,星期六。
对美国海军官兵们来说,周末是花天酒地的轻松时刻。
军官俱乐部、士兵酒吧、电影院、咖啡馆和以往的周末一样挤满了人。
这天晚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全部战列舰相继返航,珍珠港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显得恬静而欢快。
然而此刻,一支庞大的日本机动舰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正急速地向珍珠港方向驶来。
这就是随后发生的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的当头一棒,使得美国人被激怒了!据称,珍珠港遭突袭的当天晚上,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召开紧急会议,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宣战演说。
他用极其缓慢的速度宣读了向国会提出的宣战公告:“昨天,1941年12月7日,永远是一个耻辱的日子。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家张抗抗来共同感悟珍珠港!(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
1966年初中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劳动,工作8年。
72年开始发表作品,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编剧专业。
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已发表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
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
近期作品《作女》、《请带我走》等。
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等国家,从事文学交流活动。
二、了解珍珠港、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美国太平洋海空军基地之一。
在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岸,东距火奴鲁鲁9.6公里。
人口4.3万(1980年统计)。
是一个陆抱良港,水深15—18米。
因湾内曾盛产珍珠而得名。
1887年美国在此建燃料供应站,1911年改建海军基地。
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海空军司令部所在地。
12月7日(星期日)早5点30分,日军“筑摩”号和“利根”号巡洋舰上的“零式”水上侦察机起飞,开始了对珍珠港的战前侦察。
日军航空母舰上的所有飞机都做好了一切准备,第1攻击波的183架飞机已经整齐地排列在甲板起飞线上。
最前面的是43架“零式”战斗机,接着是50架“99式”高空水平轰炸机和50架“爱知造99式”俯冲轰炸机,殿后的是40架“中岛制97式”鱼雷攻击机。
6点钟,第1攻击波的183架飞机相继从6艘航空母舰起飞,在舰队上空集合编队,朝珍珠港方向飞去。
7点40分,机群接近珍珠港时,此次空袭的总指挥官渊田海军中佐举起信号枪,打了一发蓝色信号弹,这是命令机群各就各位准备攻击的信号。
随后,渊田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停在港湾的船只,冷静地数着数。
珍珠港内大小96艘美国军舰,一动不动静静地“睡”在那里,空中没有1架美军飞机。
渊田见此情景,心中大喜过望,在不见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就急不可耐地对传令兵说:“快用甲级电波向舰队发报,告诉他们,我们奇袭成功了……”这时的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7时49分。
几分钟后,渊田下达了攻击命令,50架“99式”俯冲轰炸机兵分两路,首先对珍珠港的几个机场实施了轰炸攻击。
“珍珠港仍然沉睡在晨雾里”,据一名日本飞行员后来在回忆中说:“港内很平静,瓦胡岛甚至没有一缕从舰船上升起的炊烟。
一座座兵营井然有序,宛如白带晃动的小汽车队爬向山顶,各个方向都有极好的攻击目标。
”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海空军偷袭珍珠港,击毁击伤美主要舰只十余艘,飞机188架。
美国于第二日对日宣战。
三、整体了解珍珠港事件。
观看电影剪辑片段:《珍珠港事件》《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此电影剪辑片段,共5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岙(ào)】指山间平地。
【猝(cù)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骸】(hái)【洇(yīn)漫】原指液体落在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这里指油在海水中向四外慢慢地散开。
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把握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意韵深长的句子,并细细体味。
六、聚焦全文(一)沉郁的描绘,沉重的记叙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景叙事,因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她笔下的景和事的色调也是冷暗的。
初次描写纪念堂时,作者写道:“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像一艘刚刚升上水面的白色潜艇。
”“洁白”、“碧蓝”,冷色调的组合,再加上用被炸沉的战舰做纪念堂,给人以凄凉、肃穆的感觉。
在接下来对亚利山那号战舰的详细描写中,作者怀着沉郁的心情写道:它庞大的身躯,静卧于纪念堂底部的海水中,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
从一侧海面的船尾部,露出战舰锈迹斑斑的圆形炮塔,如一口深井,扎入海底的礁石;当年战舰的旗杆基座依旧矗立,紧靠着纪念堂白色的墙体,在拆毁后重又修复的旗杆上,飘扬着美国国旗。
另一侧海面便是船头的方向,巨大的平台陷于水下一米左右深处,朽蚀的甲板、舱盖在海水中清晰可辨,延伸至前方百余米,只是它们从此永远地停泊在这片海域了。
舰的整体“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无声地展示着当年所受打击的沉重;船尾的炮台是“锈迹斑斑的”,而且“如一口深井”,无言地诉说着荒凉和幽暗;船头上的“朽蚀的甲板、舱盖”永远地浸泡在了海水中,无语地描述着什么是沧桑。
作者将这些详尽地刻画出来,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追述历史事实时,作者的笔也是非常的沉重。
作者记道:——其中有一千一百七十七名海军将士长眠于亚利山那号战舰,1941年12月7日清晨。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倒装句,突出了将士们的死难,突出了事件的残酷;然后再详细地记下时间,显示出了事件的重大。
作者推测这些将士们:他们静静地躺在海底,列队成行,做了永生永世的战友,有的人甚至还未睁开眼就永远地闭上了,有的人也许至今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这种姿态,这种沉静,在活着的人看来,是一种怎样的哀痛啊!长长的句子,舒缓的语气,让读者也感受到了强烈的沉重。
(二)真诚的评说,深刻的感悟在描写完纪念堂、介绍完珍珠港事件后,作者写道:在某种情况下,偶尔侥幸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
这是十分深刻、带有哲学意味的总结;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珍珠港事件,而且适用于许多性质与之类似的事情。
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
接着作者点出了本文的主旨: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是对珍珠港事件的最真诚、最深刻的感悟,所谓“留给后人的百年警示”,也正是这个。
七、探究思考1.作者在课文中深有感触地写道:“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人万劫不复的深渊。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设题意图:这是课文的主旨句,表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个句子,可以培养他们的和平意识。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也可以引发他们就“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谈谈他们的认识。
2.我国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思是说作品的景物描写都蕴涵着作家的主观情感。
体会这篇课文的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情感。
再找一些你熟悉的描写景物的诗句,说说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题意图:课文的许多语句情景交融,学生能够体会这个特点也就能比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了。
让学生在搜索一些他所储备的诗句,能和本课的学习相互印证。
3.“在某种情况下,偶尔侥幸的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
”这句话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你读后受到什么启发?设题意图:这篇课文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句子,这道题提到的这句话就是其中之一。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句话在课文中指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件事。
八、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体味诗中的情感。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公然袭击我驻南使馆。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遂成诗句,以悼念殉职的许杏虎、朱颖、邵云环三君。
世纪挽歌王晓霞大海狂啸长天垂泪亿万万同胞的愤怒化作悲痛的世纪挽歌作为战地记者《亲历炮火》用心作证用笔控诉战争罪恶硝烟中为正义呐喊长夜里为和平奔波九、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读后感。
2.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尝试着写一首诗。
(课堂总结)作家张抗抗透过历史的硝烟和战争的血腥,在珍珠港发出沉重的感叹:“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人万劫不复的深渊。
”表现了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正视现实,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