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 格式:xls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电力工程系一、简介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工程系是我校的骨干院系,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
四十多年来无数电力人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累累硕果。
电力工程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5个学科均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是部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实验室是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实验室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
今天的电力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着一支学术造诣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杨以涵教授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杨奇逊教授是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
目前本系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9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 人。
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
电力工程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
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
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专业介绍(一)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基本信息一览表学院领导序号姓名性别职称职务办公室地点办公电话办公电话崔翔男教授博导院长教孙凤杰男教授党总支书记教肖湘宁男教授博导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艾欣男教授博导副院长教许刚男教授副院长教丁立健男教授副院长教鹿伟男讲师副书记兼副院长教院办公室刘春磊男工程师院办主任教赵宪平女工程师教孙颖女高工教陈国旗男高工调研员教王志斌女高工组织员教徐臻华女教授反聘教科研与学科建设科付行军男助教科长教孟怿女工程师教教学管理科宋金鹏男讲师科长教王玲玲女工程师教郝晓飞女助工教学生工作科李辉男助教团总支书记教王倩女讲师科长教耿晔女助教教张顺涛男助教教马冬男助教教通信技术研究所通信教研室唐良瑞男副教授研究所所长教孙毅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教刘文霞女副教授教学副所长教孙凤杰男教授党总支书记教祁兵男副教授支部书记教梁明男副教授教卢文冰男副教授教翟明岳男副教授教仇英辉男讲师教吴启宏女讲师教吴润泽女讲师教朱红云女讲师教杨春萍女讲师教杨秋霞女讲师教徐征女助教工会小组长教崔维新男工程师教冯小安男工程师教薛礼妮女工程师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方研究所杨奇逊男教授博导主任(工程院院士)教五-肖湘宁男教授博导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李庚银男教授博导副主任教毕天姝女教授副主任(研究所所长)教黄少锋男教授博导科研副所长教-肖仕武男讲师教学副所长(支部书记)教王增平教授博导研究生院(筹)副院长刘万顺男教授博导教-刘建飞男教授转张振华男教授秦立军男教授陈钢杰女副教授郑涛男讲师教王炳革男高工教胥国毅男高工教龙云波男助工教张鹏男助工教许兵男助工工会小组长教-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城市供用电教研室张建华男教授博导研究所所长教黄伟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教徐明荣男讲师教学副所长(工会小组长)教刘宗歧男教授成教学院院长教杨京燕女教授支部书记教刘连光男教授教刘自发男讲师教刘其辉男讲师教于晗讲师教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教研室韩民晓男教授研究所所长教谭伟璞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支部书记)教文俊女副教授教学副所长教徐永海男教授教夏瑞华男副教授教李焕明男副教授教刘晋男讲师工会小组长教朱永强男讲师教姚蜀军男讲师教。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导师简介一、赵振东,男,教授级高工。
1956年2月6日生,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华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
1987年7月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获法学学士。
自94年,作为主研人之一,先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达八百万元。
获电力部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
2001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电力通信网。
研究领域:电力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语音处理。
二、高强,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常务副院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通信理论与技术和信号处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力通信网络安全性评估、网络管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和图像处理。
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电力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电力系统通信》和《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的编委。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我们翻译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Fundamentals of Signal and Systems Using the Web and MATLAB》的第二、第三版,编写了《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十多项科研项目,总经费200余万元,主要项目有“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变电站视频和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电力通信告警集中管理系统”等项目。
目前,正在研究“利用微波辐射计检测绝缘子污秽的方法研究”、“电力通信继电保护业务安全性评估”和“红外图像处理”等课题。
三、尹成群,男,1953年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理论电工专业,于1986年华北电力学院助教班结业,1986年至1987年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完成了大功率快速脉冲源的论文课题。
毕业后长期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和研究生讲授数字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及应用,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及其测量应用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功率变换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安全。
附件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北京校部(129人)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11人)刘晨邹志龙王健梁晓林罗超李海峰李建国张瀚葛扬于明倪晓军硕士(31人)毛乃强马宇飞唐萁黄婷龙日尚杨佳艺关睿顾妙松韩通吴梦凯游静江王超陈剑王震熊岩魏宏升徐慧婷刘瑞煌陆格野邱扬王程樊玮刘畅牛淑娅周爽吴震王晓晨李亚周楠刘昌林心昊二、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博士(11人)陈公达张盼王晓龙刘慧敏李超金鑫明朱忠亮张月张俊龙孔艳强褚凤鸣硕士(19人)陆高锋冯涛郑炯智董伟仪凯王婷冯澎湃陈袁陈莹陈俊寰刘洪涛陈颖陈宇王泰郑清清薛小军顾雯雯徐璋王源意三、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3人)杨燕燕姜頔秦天牧硕士(14人)马杰白雪剑申思李岩宋智超张春雨赵雄飞张越贾慧秒赵泽昆侯杰王修岩牛文静龙东腾四、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5人)鞠立伟许晓敏李娜娜李赟张倩硕士(12人)肖伯文国潇丹杨萌李昂王毅孙小茹赵浩然胡勇潘张益李源非吴美琼邱金鹏五、可再生能源学院博士(3人)王洋卫东蒋晓燕硕士(7人)林常枫李文涛郭强延玲玲张天翔王志斌林彦楷六、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1人)张钰浩硕士(3人)曾晓佳李楠张峥七、数理学院硕士(4人)赵卫娟田亚芳王丹贾利芬八、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政教部硕士(2人)李娉罗维昱九、外国语学院硕士(3人)谢凌云赵悦含许琳保定校区(60人)一、电力系(16人)岳贤龙华浩瑞高静李浪郭旭东刘丹朱静程华新黄河王阳焦洁孙聪曹大卫王星海钟平孙永健二、电子系(5人)徐国智马真张华乐方子希范晓晴三、动力系(9人)庞永超黄星智刘琰徐搏超杨维结周沛马明皓祁超苑一鸣四、法政系(含政教部)(1人)高鹏飞五、环境学院(3人)朱思洁米晨露杨静六、机械系(5人)王勇高雪媛李文浩赵久兰马一丹七、计算机系(5人)李天琦李紫君许静杨明晓刘园园八、经管系(6人)彭晨阳徐燕锋刘默涵贾智杰葛小杰刘彦君九、数理系(1人)焦键十、英语系(1人)张效梅十一、自动化系(8人)张木柳赵海龙王迪何宗源宋凯兵杨金彭王艳飞吕猛北京校部(129人)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11人)刘晨邹志龙王健梁晓林罗超李海峰李建国张瀚葛扬于明倪晓军硕士(31人)毛乃强马宇飞唐萁黄婷龙日尚杨佳艺关睿顾妙松韩通吴梦凯游静江王超陈剑王震熊岩魏宏升徐慧婷刘瑞煌陆格野邱扬王程樊玮刘畅牛淑娅周爽吴震王晓晨李亚周楠刘昌林心昊二、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博士(11人)陈公达张盼王晓龙刘慧敏李超金鑫明朱忠亮张月张俊龙孔艳强褚凤鸣硕士(19人)陆高锋冯涛郑炯智董伟仪凯王婷冯澎湃陈袁陈莹陈俊寰刘洪涛陈颖陈宇王泰郑清清薛小军顾雯雯徐璋王源意三、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3人)杨燕燕姜頔秦天牧硕士(14人)马杰白雪剑申思李岩宋智超张春雨赵雄飞张越贾慧秒赵泽昆侯杰王修岩牛文静龙东腾四、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5人)鞠立伟许晓敏李娜娜李赟张倩硕士(12人)肖伯文国潇丹杨萌李昂王毅孙小茹赵浩然胡勇潘张益李源非吴美琼邱金鹏五、可再生能源学院博士(3人)王洋卫东蒋晓燕硕士(7人)林常枫李文涛郭强延玲玲张天翔王志斌林彦楷六、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1人)张钰浩硕士(3人)曾晓佳李楠张峥七、数理学院硕士(4人)赵卫娟田亚芳王丹贾利芬八、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政教部硕士(2人)李娉罗维昱九、外国语学院硕士(3人)谢凌云赵悦含许琳保定校区(60人)一、电力系(16人)岳贤龙华浩瑞高静李浪郭旭东刘丹朱静程华新黄河王阳焦洁孙聪曹大卫王星海钟平孙永健二、电子系(5人)徐国智马真张华乐方子希范晓晴三、动力系(9人)庞永超黄星智刘琰徐搏超杨维结周沛马明皓祁超苑一鸣四、法政系(含政教部)(1人)高鹏飞五、环境学院(3人)朱思洁米晨露杨静六、机械系(5人)王勇高雪媛李文浩赵久兰马一丹七、计算机系(5人)李天琦李紫君许静杨明晓刘园园八、经管系(6人)彭晨阳徐燕锋刘默涵贾智杰葛小杰刘彦君九、数理系(1人)焦键十、英语系(1人)张效梅十一、自动化系(8人)张木柳赵海龙王迪何宗源宋凯兵杨金彭王艳飞吕猛。
刘云鹏,男,1976年04月生,汉族,1999年和2005年获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联合博士后。
2013年3月至今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工程系副主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电网公司“特殊条件下输变电设备绝缘技术科研攻关团队”外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高电压技术》特约评审。
主要从事超特高压输电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和智能化电气设备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高电压技术》、《高电压测量》等课程。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973”子课题1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1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重点项目6项,以及其他多项横向课题;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特高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智能电网“863”项目等。
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3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3项,在《IEEE 绝缘电介质汇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SCI或EI检索30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包括:(1)复杂环境下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和电晕特性;(2)电气设备智能化和状态检修;(3)复合绝缘材料的老化特性。
联系电话:138********E-mail:gylyp@。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本部教师招聘启事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7(27)9
【总页数】1页(P7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
【相关文献】
1.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导许晨:
终端直通互联情 [J], 萧斌
2.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导许晨:终端直通互联情 [J], 萧斌
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导王剑晓:面向国家能源革命立志投身科研事业 [J], 王永梅
4.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武昕:让互联网与能源碰撞出火花[J], 张静怡;杨雪
5.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唐良瑞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通信1101班班主任。
在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担任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继电器等多家期刊的审稿专家,同时担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学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专项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或主研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篇专著、译著。
本人获奖情况:2006-2007年度优秀班主任;2007-2008年度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指导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华北电力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聘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ISSN 0258-8013)期刊特约审稿专家;被聘为华北电力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带班级及学生获奖情况:2011-2012学年:第六届寝室文化节优秀奖。
(百度百科/view/8759638.htm?fr=aladdin)2. 孙毅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几则新闻,摘录如下:/topic/1713/a452988.html/p-096107627583.html3. 祁兵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一则新闻, 说明这个老师是做需求响应的.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1、无线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2、电力系统通信及信息处理来源:/(S(woqufy55xbe3vcfwrhdrtw45))/Item.aspx?id=421734. 许刚来源:/subview/837058/6047769.htm男,生于1963年10 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4年7月、1993年6月、1997年4月分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系、华中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图象处理研究所、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6月—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后。
华北电力导师风采一、导师背景介绍华北电力是一家在华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电力企业,拥有多名优秀的导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些导师身负重任,担任着华北电力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支持。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几位华北电力的导师风采。
二、导师一:张明背景介绍•学历:电气工程硕士•职务:华北电力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工作经验:已从业十五年,先后参与多个重点电力工程项目•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8年度优秀导师奖导师风采张明导师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专家,在华北电力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运行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工作中,张明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在导师指导下,华北电力的学员们经常参与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如电网调度、电力负荷预测、并网逆变器控制等。
张明导师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深入浅出,还经常邀请一些业内专家来现场指导,使学员们对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导师二:王红背景介绍•学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硕士•职务:华北电力首席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工作经验:在华北电力工作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7年度杰出教师奖导师风采王红导师是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领域的专家,在华北电力的培训项目中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她对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能源经济的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上,王红导师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生动有趣地授课,深受学员喜爱。
作为首席工程师,王红导师还经常参与一些重要的决策制定工作。
她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华北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她还关注能源市场的国际发展动态,为华北电力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导师三:李江背景介绍•学历:电力工程博士•职务:华北电力总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与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在华北电力工作二十五年,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6年度杰出导师奖导师风采李江导师是华北电力工程师的领军人物,他在电力工程与施工管理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专家介绍1. 毕天姝,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大学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IEEE 高级会员,CIGRE B5.48工作组召集人、B5.40, B5.43工作组成员,Institute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CRIS)执行委员会委员,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会委员。
毕天姝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广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及应用,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国家“十三五”能源领域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
近5年,主持国家973课题1项、863重大项目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等;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计划、高等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等;主持或参加横向项目20余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并且1篇论文获“第六届(2008年)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称号。
2. 王飞,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导师:杨奇逊、米增强教授),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合作导师:孙宏斌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IEEE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太阳能学报》、《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Energies》等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与分会主席,主要从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电压无功协调优化、负荷预测与特性分析、智能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性别:女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单位:电机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2002-2006年3月,在职博士研究生。
工作研究领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输变电设备检修决策可靠性理论性别:女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单位:电机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直线电机设计、优化及其控制工作研究领域:电机及其控制,尤其是直线电机及其控制个人简介副教授,电机工程学系支部副书记、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电机的优化设计、驱动控制及应用技术,包括各种直线电机及新型永磁电机驱动系统,以及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技术及电机故障诊断。
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
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优化与控制嵌入式系统的研制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单位: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单位:应用电子学系职称: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自动诊断、电力电子电路先进控制、电力电子设备工作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电子先进控制技术、电力电子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等。
个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校友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源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电源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全国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教学研讨会秘书长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特电机及其控制、新一代直流电机及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发电机及其控制。
姓名:王玉芬性别:女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控制系统与网络技术电工材料与绝缘技术工作研究领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工业控制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电机CAD、开关磁阻电机理论与调速、新型电机理论与控姓名:历小润性别:男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历:研究生毕业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嵌入式控制以及信息系统个人简介:主持国家基金一项、863项目2项、国防军工项目多项、浙江省重大专项、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其它厅局级项目多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0多项;结合科研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EI检索近20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省级以上鉴定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栗姓教育界名人A 栗爱莲长安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导师B 栗冰怡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栗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栗保森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栗保明,1966年4月6日生,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栗宝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栗宝奎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C 栗长生河北工程大学栗长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系栗常红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栗成金:1933年10月1日生于河南林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教授栗成杰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栗长春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栗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D 栗德祥教授,男1944年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
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2年4月荣获法国政府颁发《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栗德林1940.9 肇东市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政府特殊津贴栗丹丹, 女,汉,满洲里市,生于1981年08月05日。
文学硕士学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英语教师栗丹1963年7月17 日生,副教授,硕士,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栗大超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栗达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栗东霞女汉族山西大同人,1979年10月出生硕士学历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助理教师栗东平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栗东方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F 栗富国郑州轻工业学院栗付才南京大学理学院(985 ,211)博导教授栗锋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栗方星南开大学栗方忠,男,1932年4月出生。
教授。
中共党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职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会副会长G 栗桂恒1955年8月生,五邑大学体育部,本科,副教授栗光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H 栗海岩邯郸学院教育系栗海峰,男,汉族,1970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