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3篇【第1篇】矿井防灭火的平安措施一、矿井火灾的分类与危害:矿井火灾按其发生缘由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是因为外部的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的火灾。
内因火灾是因为煤炭在空气中氧化并聚积热量而引起的火灾。
矿井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火灾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烟雾,严峻地威逼着井下人员生命平安。
2、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急的矿井中,火灾还能启发瓦斯和煤尘爆炸。
3、火灾会使国家财产和煤炭资源遭遇巨大损失,造成停工停产。
4、火风压可能造成井下风流紊乱。
二、人体感官可以察觉到煤炭自燃的征兆:1、巷道浮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
2、风流中浮现火灾气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3、从煤炭自燃地点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的温度高。
4、煤炭从自热到自燃阶段会放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人感觉不舒适,如头痛、头晕、精神疲惫等。
三、预防矿井火灾的普通规定:1、矿井应制订地面与井下的防火制度和措施,配备须要的消防器材。
2、矿井必需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上、下必需设置消防材料库。
3、井口房和通风机房不得采纳可燃性材料建造,其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井下和井口房,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搭设暂时操作和歇息间。
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
4、井下巷道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需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需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5、井下禁止使用汽油和柴油机,严禁吸烟和烤火。
严禁使用灯炮和其它电器取暖,严禁明火明电照明。
6、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各种焊接工作,假如必需在主要进风巷、主要硐室和井门房内举行焊接工作,每次必需制订符合《规程》要求的平安措施。
7、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衔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平道与主要运送巷、回风巷的衔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需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一、回采工作面的防灭火管理措施1.停产期间及时将工作面进行保护性封闭,防止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
2.持续不间断的向封闭区域进行注氮,降低封闭区域的氧气含量,防止煤炭氧化自燃。
3.利用+820mA3煤层回风顺槽向采空区灌浆,预防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
4.通防科每周安排人员对封闭区域内的气体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通防科每周利用束管监测系统抽样分析封闭区域内的气体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6.矿山综合灾害治理期间通防科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封闭区域内的气体变化情况,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注氮量和管注浆量,预防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
二、掘进工作面防灭火管理措施1.停掘期间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确保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
2.带班领导、安全检查工、瓦斯检查工每班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检查一次,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3.掘进巷道内各地点电气设备按照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配备2台干粉灭火器和0.2m3沙箱。
4.掘进工作面消防洒水管路按标准铺设到位,每隔50m设置一处三通阀门和消防支管,带式输送机机头和机尾设置三通阀门和消防支管,并保证消防系统能正常使用。
5.掘进工作面带式输送机机头安设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装置,当出现烟雾报警时能够实现自动洒水。
6.带式输送机机滚筒下风侧安设烟雾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动态监测,进行预测预报。
7.停掘期间掘进工作面除了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等监控系统以外,其余的机电必须断电。
8.通防科定期安排人员对掘进巷道洒水降尘。
9.所有进入掘进工作面的人员必须熟悉避灾路线,发生灾害时尽快沿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10.入井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作业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11.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规定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矿井防灭火措施北京斯达恒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3月会签栏编制:李忠审核:总工:经理: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章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哈煤(集团)硫磺沟分公司矿井位于淮南煤田头屯河区头屯河中游之西侧,行政区划分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硫磺沟镇管辖。
井田东距乌鲁木齐约40公里,东北距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约25公里,向南可达庙尔沟,天山林场等地,均有沥青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地貌:井田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1057米~1212米之间,相对高差155米,紧靠头屯河西岸阶地,为中山——河流阶地地形。
井田范围内地表为山地和丘陵地带,无村庄和房屋。
周围为砂土、亚砂土,属山积、洪积、波积沉淀物,用于井下防灭火灌浆的土源较为贫乏。
三.供水水源:头屯河是一条区域性地表水系,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矿区东南边缘。
根据《淮南煤田头屯河区昌吉市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相当精查)水文地质篇及现场踏勘,确定头屯河水作为矿井主要供水水源。
四.气候条件:本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春秋气候多变,最低气温在12月份,为14.8~17.3°C;极值达34°C,最高气温在7—8月份,为23.4—25.8°C,极值达40°C。
昼夜温差大,一般为10°C。
每年十月底开始解冻,冻土深度为1.5米,次年三月开始解冻。
全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170.4~201.1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2.9毫米,年蒸发量1882.6毫米。
风向以西南风为主,风速一般为1.2~2米/秒,最大风速2.9米/秒。
第一节安全条件一.地质特征:矿区内地层由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组成。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中统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分布于头屯河向斜、阿克德向斜的南翼,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层,平均厚度为300米。
根据岩石组合的旋回性分为上、下两个段,下段为主要含煤层段。
某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预防火灾的措施和应急灭火的措施。
下面是一个包含1200字以上的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示例:煤矿作为一个火灾高风险的场所,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提前准备好应急灭火措施。
一、预防火灾措施1.加强煤矿日常巡查监测:定期进行煤矿巡查,查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电气线路是否安全,排除潜在的火灾隐患。
同时,对于易燃物质的储存与使用,要及时清理和妥善保管。
2.定期检修电设备:煤矿内电设备的老化和故障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因此,定期检修电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还应安装并定期检查火灾报警装置,确保万一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报警。
3.建立健全火灾应急预案:煤矿应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灭火的能力。
预案中应包括灭火器材的放置位置、使用方法、灭火器材的维护保养等相关内容。
4.严禁在矿井内吸烟:明确禁止矿井内的吸烟行为,特别是在烟火易燃的区域,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同时在矿井出入口设置吸烟区,并配备专门的灭火器材。
5.安装煤矿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对煤矿进行空气流通,保证矿井内的空气质量和氧气供应,从而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通风系统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通风效果和安全运行。
6.加强员工培训:煤矿应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灭火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发生火灾时迅速正确应对。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检验员工的应急能力。
二、应急灭火措施1.应急灭火器材的配备:煤矿应储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材,包括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消防栓等。
不同区域和环境应选配合适的灭火器材。
2.建立健全灭火组织体系:煤矿应建立完善的灭火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消防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并配备高效的通讯设备,以便于灭火行动的协调和指挥。
3.火灾未至之前的预先控制:在火灾暴发之前,应及时切断火灾源头,并尽可能采取措施遏制火势,如关闭煤矿区域的电气线路和消防设备的操作等。
矿井防灭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一、总则1、我矿开采的煤层属ⅱ级自燃发火煤层。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财产损失,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相关的法规、规程、指令、指示精神,特制定《矿井防灭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以此来指导和管理矿井安全生产过程的防灭火工作。
2、公司总经理对全矿的防灭火工作全面负责,总工程师对矿井的防灭火工作负技术责任,通防副总对防灭火技术工作负责。
区队长对防灭火工作全面负责,技术负责人防灭火工作负技术责任。
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对所在岗位的防灭火工作负责。
3、井下火灾的定义1)明火,井下煤层自然发火。
因生产过程中进行特殊工作,如电焊、放炮引起着火等。
2)井下煤炭、矸石或其他可燃物出现灼热,温度超过70度的。
3)烟雾进入井下,影响采掘工作的。
4)导致瓦斯煤尘爆炸的电火,放炮及其他原因等。
5)井下发生自燃不能直接灭火而加以封闭的区域称为火区。
4、井上、下必须建立消防器材库,并储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工具,消防器材库的器材必须做到有消必补,保证足够的材料和器具。
5、火灾处理完毕后一星期内整理火区卡片并分别呈报给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
二、井下火灾的预防1、机电硐室必须设在进风流中,进出口处设置防火铁门,并储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沙包、沙袋、消防铲、消防桶等。
2、井下设备不能超负荷运行,并定期检修,低压电网每条线都要按负荷大小装设漏电、过流、短路等保险装置,当电流增大发热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3、井下进风流中需要电焊或喷灯时,必须编制安全措施,经项目公司批准后方可施工。
4、预防摩擦产生火花,如溜煤筒、提升绞车、回柱绞车等机械设备,都必须设安全防护设施或洒水装置,防止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煤尘。
5、放炮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规定,严禁糊炮、挑杆炮,严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大块煤矸,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黄泥封堵,严禁使用粉煤或易燃物代替炮泥,炮眼的封泥量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矿井综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矿井综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一、总则1、我矿开采的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发火煤层。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财产损失,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相关的法规、规程、指令、指示精神,特制定《矿井防灭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以此来指导和管理矿井安全生产过程的防灭火工作。
二、岗位责任制1、公司总经理对全矿的防灭火工作全面负责。
2、总工程师对矿井的防灭火工作负技术责任。
3、通风副总工程师对防灭火技术工作负责。
4、区队长对防灭火工作全面负责,5、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对所在岗位的防灭火工作负责。
三、地面防火1、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
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不得将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3、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4、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且水池水量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5、副井井口房应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不得妨碍运输和人员通行,并每季度维修一次。
6、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7、井上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设在井口附近,有直达井口的道路,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
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它用。
8、每季度应对井上消防材料库和和其它重要场所的消防器材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矿井的所有的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应有防火措施或制度,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四、井下防火1、井下必须建立健全消防供水管路系统。
消防供水管路可与防尘用水管路共用,但在发生火灾时必须保证消防用水,并在矿井的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投产时同时投入使用。
确保送到用水地点时,管中水压不低于0.4MPa,水量不小于0.5m3/min。
矿井防灭火的安全措施
矿井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场所,必须实施各种措施来保护矿工及其设备免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包括矿井消防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防火教育和培训、防火管理计划等方面。
一、矿井消防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1、消防器材的选择和布置。
矿井应当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和消防设备。
消防器材应当选择熟悉技术、经济适用、性能稳定、供货适时的品种,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布局。
2、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在设备磨损的情况下,必须及时更换设备。
二、防火教育和培训
1、防火宣传。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矿工的防火意识和防火能力,使每位矿工都能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识,自觉保护自己及周围的人员和设备。
2、矿工的培训。
对矿工实行统一的培训计划,包括防火知识、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以及处理突然发生的火灾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矿工的应对能力和主动防范意识。
三、防火管理计划
1、制定防火管理计划。
制定专项的防火规定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矿工的工作行为,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强化和完善矿井防火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及时安
排应急预案演练,使矿工们熟悉应急处理程序,保证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的处置。
总之,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大幅降低矿井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而且也能保护矿工及其设备的安全,实现矿井生产的安全、可靠和持续发展。
因此,在实施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方面,矿企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一、前言矿井是人类采取地下资源的场所,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是保障矿工和矿井设备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由于矿井采煤作业的工期长,操作人员的数量多,设备设施复杂,存在的安全隐患多,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被视为矿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已被各个相关行业广泛认可。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全面的探讨,从矿井灭火技术、矿井防火技术、矿井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各类矿井的防灭火技术和操作方法,以此保障矿井设施的稳定、运行的可靠性和生产安全。
二、矿井灭火技术矿井灭火技术是防灭火安全措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灭火技术主要涉及火灾的预防、控制、扑灭和事故处理等。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矿井中的灭火技术。
1. 火灾预防矿井的火灾预防工作主要涉及到对矿井的安全管理。
首先是要对矿区实行全闭式管理。
矿井必须严格限制人员进入量,避免烟草、易燃品等物品进入井下,确保矿井的整体干燥。
还可以在井下清洗设备控制火源的产生,一旦发现火源要及时将其消除。
2. 控制火势控制火势是灭火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矿井中既有深埋的巷道,又有挡水堰、矿山开发中的支护体系,因此,在矿场地域灾害中,如火烧难以扑灭,无法挖土破堵,只有采用完全排水的办法,使挡水堰内部死水排净,水源不断,充分吸收热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还可以减低各类小气囊的爆炸风险,减轻地下震动。
3. 灭火处理准确地找到着火点,及时将火源消除,是矿井灭火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扑灭火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标准操作手法,唯有如此,才能高效、安全地对付矿井中各种火源。
三、矿井防火技术矿井防火技术是矿井安全管理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
一方面,矿井的防火技术保证了矿井内部的设施、结构、人员等的安全;另一方面,矿井的防火技术也可以进一步保证矿井设施的高效运行。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矿井防火的技术措施。
1. 监测矿井中废气的浓度在矿井安全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废气、温度、湿度、瓦斯等有害或难以清除的气体,及时监测,确保矿井持续安全。
邯郸市牛儿庄采矿有限公司2016年矿井防灭火措施审批:总经理:回采副经理:生产副经理:机电副经理:安全副经理:后勤副经理: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回采副总:掘进副总:机电副总:安监处:生产技术部:瓦斯治理科:掘一区:掘二区:采煤区:机电区:运输区:通风区:主管区长:技术区长:技术主管:编制:2015-12-20通风区为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杜绝内、外因火灾事故发生,特制定牛儿庄采矿有限公司矿井防灭火措施。
一、为加强防灭火工作的管理,公司成立防灭火领导小组,各单位成立相应的防灭火队伍。
1、成立公司防灭火领导小组组长:公司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经理、生产副经理、机电副经理、掘进副经理、后勤副经理。
成员:通风副总、开掘副总、回采副总、机电副总,通风区、生产技术部、职业危害防治科、安全监督处、瓦斯治理科、及井下各单位行政正职。
防灭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通风区,负责防灭火管理日常工作。
2、各生产及辅助单位都要成立以单位行政正职为组长的防灭火治理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防灭火管理工作。
3、各业务保安部门及单位,必须按照职能要求,搞好业务培训、落实防灭火设备、器材的资金到位工作,确保防灭火工作的落实到位。
二、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外因火灾预防措施(1)入井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和携带火种。
(2)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焊接,每次必须有主管经理批准的安全措施。
(3)严格执行各项放炮制度,杜绝使用失效的硬化的炸药,使用好水炮弹和软硬适中的炮泥,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打眼放炮。
(4)电器设备必须完好严禁失爆,严禁带电作业或带电搬迁设备。
(5)加强矿灯维修管理,保证台台完好,井下严禁打开矿灯修理。
(6)加强皮带机管理,严禁出水煤,防止皮带打滑,及时清除皮带下散落的煤,防止皮带与散煤长时间摩擦,同时皮带必须安装“低速保护”、“煤位保护”、“烟雾报警”、“防跑偏保护”等安全装置,皮带机头要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和沙箱。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府谷县老高川乡恒益煤矿有限公司2020年矿井防灭安全技术措施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根据其引火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自燃火灾)。
结合以往矿井处理火灾的实践,矿井火灾处理一般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自燃火灾)处理。
一、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1、主平硐硐口,此处风速较大,经常存放木料等可燃物等,各种电缆较多,遇到火源、高温易发生火灾。
2、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机电硐室。
3、各掘进迎头,由于电器设备短路等,容易引发火灾。
二、预防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一)、加强火源管理的措施1、(1)、井口不准堆放木料等易燃物,及时清理易燃物,更不准长时间存放坑木、棉纱、布头、各种油类等易燃物。
(2)、井口由安检科负责,该区域要安排人负责物料和火源的检查。
(3)、井口附近的电缆检查维修由机运科负责,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和检查维修制度的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电缆、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
(4)、井口附近烧焊,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措施,审批后按措施要求执行,烧焊完成后,施工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由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小时,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5)、安检科必须严格按要求,对井口附近进行巡回检查,严禁井口房附近20m内有烟火、电炉、大灯泡取暖等。
(6)、井上必须设置标准的消防材料库,并直通井口,材料、工具的种类、数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详见消防材料、工具配备表),并经常进行检查和更换。
2、(1)、完善各种岗位责任制、包机负责制和检查维修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处理及时。
(2)、机电运输专业管理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对机电设备、皮带运行状况、各部件完好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出现电器失爆、机械摩擦、撞击等产生明火。
(二)、杜绝火灾的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井口房和通风机附近20m范围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防治矿井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为防止矿井火灾,依据我矿所采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然发火煤层,针对我矿的详细状况,特编制平安技术措施如下:
2、成立防治矿井火灾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生产矿长平安矿长技术矿长机电矿长
3、原则上全部煤层应一次性采全高,不实行分层开采,回采时,浮煤必需清扫洁净。
4、每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都必需对采空区进行准时封闭。
5、通风方式尽量采纳“U”型通风方式,采煤方式采纳后退式开采,并且尽量少留煤柱。
6、封闭采空区时,其上下平巷的密闭必需设置夹层密闭,中间充填不小于500mm的水泥浆,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密闭内必需留观测管和放水管,每星期测定一次密闭内的气体成份、空气温度,若密闭内一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削减,温度上升,就要查明缘由,实行措施处理。
7、布置通风系统要合理,对有火区的地方,要实行“均压”通风,防止火区内复燃。
8、管理人员要常常深化井下现场,发觉有矿井火灾预兆时,必需马上组织撤出全部人员,查明缘由,实行措施处理。
9、现场瓦检员、平安员每必需清晰自然发火预兆,若发觉任何
有预兆,必需马上汇报调度室,听从指令。
10、井下必需安设消防洒水管路,地面设有不小于200m3的水池,各地点必需按规定设置足够数量的三通和阀门。
11、井下机电硐室和工作面必需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矿井火灾是矿山安全的一大隐患,对矿井进行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建设对于保障矿井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并超过了1200字:1.具备火灾预防控制系统:矿井应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控制系统,包括自动火灾预警、监控和报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感应装置监测矿井内的环境,一旦检测到可燃物质或高温等火灾因素,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矿工进行相应的处理。
2.安全排风系统:矿井应建立完善的排风系统,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排除矿井内积聚的有害气体,减少火灾隐患。
排风系统应有完整的设备和管道,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安全供电系统:矿井应建立可靠的供电系统,以确保矿井正常运转且电气设备安全可靠。
供电系统应设备备份电源,避免一旦主电源故障时矿井内陷入黑暗,造成电器设备故障或人身安全事故。
4.安全逃生通道和避难设施:矿井应设备多个安全逃生通道,并设置避难设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疏散人员和提供安全避难场所。
逃生通道和避难设施应定期维护,确保其畅通和可用。
5.水源设备和消防设施:矿井应配备充足的水源设备和消防设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迅速进行灭火。
这些设备可能包括水泵、水龙和灭火器等,应常备并定期维护。
6.火灾应急预案和演练:矿井应建立有效的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预案应包括火灾报警程序、人员疏散程序、灭火设备使用方法等,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7.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矿井应建立定期的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对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火灾隐患包括可燃物质的堆放、电气设备的老化等,需要及时处理,防止火灾隐患的积累。
8.培训和教育:矿井应定期组织矿工进行火灾防控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理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避免火灾隐患等,以确保矿工具备应对火灾的知识和技能。
9.制度和监督:矿井应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控制度和监督机制,对矿井内的防火设施、防火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目录二、发生火灾事故的预兆................................... - 1 - (一)外因火灾........................................... - 1 - (二)因火灾............................................. - 1 - 三、预防火灾事故的措施................................... - 2 - (一)、地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 2 - (二)、预防因火灾的措施.................................. - 3 - (三)、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 - 3 -四、事故汇报程序......................................... - 4 -五、处理事故时各成员职责:............................... - 4 -六、处理火灾事故的组织措施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 - 5 - (一)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时灾区人员撤退的方法、路线:.. - 6 - (二)注意事项:......................................... - 6 - (三)主、副斜井或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人员撤退的方法、路线: - 7 - (四)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控制事故围、灾害程度扩大的措施.... - 7 - 七、井下火灾避灾路线..................................... - 7 -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措施,望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矿井火灾隐患情况我矿火灾隐患主要是因和外因火灾两方面。
一、外因火灾1、全矿工业区用电隐患:主要材料库用电管理、宿舍用电管理、电焊房的用电管理、煤场用电管理、更衣室烘干机管理、办公室电脑管理、井下氧电焊管理、井下材料管理、矿井油脂的管理、皮带管理。
2、矿井明火:厂区炉渣管理、煤场氧电焊管理、电焊房电气焊管理、厂区周边树木管理。
二、因火灾1、煤炭自然,工作面浮煤管理、采空区密闭管理、矿井火区管理。
二、发生火灾事故的预兆(一)外因火灾外因火灾预兆。
一般情况下有:看到烟雾或明火;嗅到着火气味;感到头疼和恶心;感到突然压力增加;发现意外的灰尘扬起。
井下任何人发现外因火灾预兆时,必须立即采取直接灭火措施,并报告调度室。
(二)因火灾煤炭自燃分准备期、自热期、燃烧期三个阶段。
其中自热期又分为自热初期阶段和后期阶级。
1、煤炭自燃的准备期结束之后,便进入自热初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主要预兆有:(1)、煤体温度有所升高,但临界温度在60—80度以下。
(2)、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
(3)、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增大。
(4)、CO和CO2含量增加。
2、煤炭自燃超过临界值(60℃—80℃)但是尚未达到着火温度,发现明火期间,称自热后期阶段。
主要预兆有:(1)火源点附近的温度增高,出雾气、煤壁挂汗。
(2)出现煤炭氧气及干馏产物、CO、CO2、CH4等,空气中可闻到煤油味。
(3)出水酸度增大。
(4)煤温、水温空气温度有所升高。
三、预防火灾事故的措施(一)、地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矿属各单位成立防灭火领导小组,由矿长为防灭火第一责任人,各队根据实际情况抽5~15名防灭火人员。
2、各单位每月对本单位进行三次防灭火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留有记录。
3、机电科每月对风井、主变电所进行一次防灭火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通风科、机电科对供应仓库、机电各工作房、锅炉房、变电所、更衣室、监控室、生活区宿舍等防灭火重点区域配齐灭火器等灭火器材,每季度负责对灭火器材检查一次。
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口房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和休息间。
6、井口房不得从事焊接或切割等工作。
如必须在井口房进行焊接工作,则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矿长、总工程师批准,严格按措施进行。
7、材料库、风井房、灯房等各场所要配备2个以上灭火器和足量的灭火砂等消防工具。
(二)、预防因火灾的措施1、煤的自燃发火征兆:工作面或巷道温度增加,出现烟雾,煤油味,巷道或木棚上出现水珠(挂汗)、人员接近时感到头痛、闷热、目弦、恶心、四肢无力、裸露皮肤微痛,精神不振等。
发现此征兆要及时撤离,并迅速向调度室及主管矿长汇报。
2、矿井编制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止自燃发火的安全措施。
3、加强采煤工作面的浮煤清理,采取有效防止向老塘崩煤的措施,以防止老塘的碎煤堆积自燃。
4、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限期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全面密闭。
5、采面老塘跨落不好的地段,需要时可强制放顶,以防采空区漏风,造成老塘浮煤自燃。
6、保证老巷卫生,防止积水聚热,诱发煤层自燃。
7、保证矿井在用巷道的卫生,发现因巷道片帮、运输等出现的浮煤时及时清理。
9、加强通风管理,保证矿井各巷道、工作面的风流畅通,做到通风稳定、可靠。
(三)、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1、建立健全防灭火制度,每季度由安全矿长组织有关科室、队对井上、下消防器材和消防管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
2、各采掘地点必须建立消防管路系统,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在皮带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通风队是消防管路的管理单位,确保消防管路使用可靠。
3、胶带输送机应使用阻燃胶带,且机头处前后20米围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机电硐室和胶带运输机头要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配齐灭火器、消防软管和沙箱、铁锨等灭火器材。
4、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5、认真执行井口检身制度,防止携带烟火和穿化纤衣服人员入井。
6、井下不得从事电焊、气焊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进行电焊、气焊时,机电科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签字批准,并向作业人员贯彻学习后,方可进行工作。
7、井口附近和通风机房附近20m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8、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
9、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除安装与使用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正确使用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保险器,一旦发生事故,能自动切断电源。
10、做好年度反风演习工作,保证反风时系统可靠,反风风量符合要求。
四、事故汇报程序发生事故时由值班调度员立即按所列的人员顺序逐一通知,接通知人员30分钟到救灾指挥部待命(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见附表)。
五、处理事故时各成员职责:1、发生火灾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
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来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
2、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职责:(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
在矿总工程师、矿山救护队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火灾事故的计划。
(2)矿总工程师:是矿处理火灾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
(3)生产副矿长:在事故发生时,召集各生产区队长,对事故可能波及的地点及受危害人员进行分析、预以认定,为事故作战计划的制定提供建议,并协助做好火灾事故处理工作。
(4)机电副矿长:按制定的处理火灾事故作战计划,召集机电车间负责人制定所需相关机电设备的种类、数量,并制定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方案,时刻掌握主要通风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
(5)安全副矿长:根据发生的火灾事故及围,预测事故规模,详细及时向所属的上级部门汇报是否支援,并结合矿长、并负责全部灭火过程安全警戒及人员管理。
(6)副总工程师:积极配合矿总工程师查阅事故发生地点的资料及预测周围巷道破坏情况,与抢险队人员随时接受矿总工程师的工程命令指挥。
(7)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根据营救遇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灾人员的救助和事故处理。
(8)调度室主任:按事故作战计划的要求,召集所属人员坚守岗位,及时传达矿长对事故处理的各项命令。
(9)机电科长:配合机电副矿长,对事故发生地点及可能波及围的各种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进行预测,对救灾所需的相关消防设备、灭火器材的类型及数量提出建议,经矿长批准后,与机电车间主任立即落实。
(10)安监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方式,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
(11)通风队长:按照矿长和矿总工程师的命令,随时恢复事故地点的通风工作。
(12)机运队长:负责将遇险人员及时运送到地面,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
(13)供应科:按作战计划的部署,根据经营矿长的要求,备足、备齐抢救事故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
六、处理火灾事故的组织措施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一)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时灾区人员撤退的方法、路线:1、方法:(1)工作面人员或知道火灾事故的人员,应迅速利用最近的通讯设施向矿调度室报告。
(2)在工作面通行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在跟班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迅速戴好自救器沿矿井制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退或迅速撤到采面下机巷或其它新鲜风流中。
(二)注意事项:1、事故一旦发生,迅速组织灾区并通知所有受威胁区人员撤退,需要时迅速通知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波及围和气体成分。
2、井下人员发现火灾时,应首先查明火灾的地点、波及围等情况。
跟班值班队长应立即组织人员一边向调度室汇报,一边就地利用洒水管路、灭火器、灭火沙等进行直接灭火。
灭火时要与火源地点保持适当距离,以免水蒸气灼伤,并派人守候,随时汇报灭火情况。
3、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值班领导、矿长和公司领导汇报,由值班矿领导根据灾情决定灾区及沿途人员是否撤离险区,并向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
4、调度室接到灭火无效汇报后,应立即通知井下所有工作人员,沿近路顶着新鲜风流撤离险区到达地面。
5、机电人员根据命令切断火区电源。
6、在无二次发生事故可能时,应迅速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
7、调度室要组织好处理事故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及时组织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
同时通知灾害处理小组成员和公司有关领导,并做好记录。
8、矿长和总工程师接到灾害报告后,要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全力以赴抢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