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说课稿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教授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本节课将为后续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以及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研究、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是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针对五年级学生已具有处理信息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环节设计:第一大环节:创设情境,激发研究需求。
先出示例1中的四幅场景图及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当学生填完表格后,提问“14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回顾单式统计表中合计格表示的意思及其数据是如何算的。
然后提出一简单的问题——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根据单式统计表很快便能看出,接着再提出“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是无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这个时候我就反问学生为什么速度没有那么快了呢?因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张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问题答案在几张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较慢。
这样引导学生自主产生对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从而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第二大环节: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
同时,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
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本环节,我将分为三个层次来教学:第三大环节:合作探究,共同研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够独立制作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对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还不够熟练,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复式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复式统计表的案例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统计表有什么特点?b.你们参加过这样的统计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统计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个统计表是用来记录什么的?b.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有什么区别?c.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统计表的特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本知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制作单式统计表。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及其特点。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学习素材。
3.统计表模板。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运动会,引入统计表的概念。
展示一个单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统计多个组的数据,应该如何制作统计表呢?”引导学生思考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同时,教师解释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是如何将多个组的数据合并在一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统计表模板和学习素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提高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对于复式统计表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学生用统计表样本。
3.记号笔、彩笔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统计表能帮助我们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数据。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两组数据,一组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另一组用复式统计表表示。
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两者的区别。
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复式统计表能同时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使数据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张复式统计表。
实例: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学生分组制作后,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复式统计表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1.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2.制作复式统计表需要注意什么?3.复式统计表能表示几组数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大家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
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学生汇报。
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复式统计表的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运用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技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2.对比教学法: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复式统计表,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身高、成绩等数据。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以便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单式统计表和一个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对比两者的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能更好地展示数据,方便分析。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和彩笔,让学生分组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复式统计表,并让大家分析其中的数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复式统计表教材分析:
例1教学复式统计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教学过程分三段进行:第一段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及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根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以及数量的内在联系,为下面教学复式统计表搭建平台。
第二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
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
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设计思路:
1、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入手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
为了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我先把4张表进行简单的叠加,引导学生发现有重复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
学生又发现每一栏都是人数,指代不明。
最后做出完整的复式统计表。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复式统计
表的结构。
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整填写表格,进一步体验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特点。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方面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又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强调了重要的统计态度。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课件出示教科书105页例一的场景图)
师: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见书上105页)
学生独立填写,师生核对,说说怎样才能不填写错误。
这个合计数你是怎么求的?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你能从表里面直接看出来吗?
那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这你能从表中直接看出来吗?
是呀,要想知道这些数据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就比较麻烦,你能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 探究新知,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1、合并统计表(展示课件)
2、问:就这样行吗?你有什么看法?
3、简化合并的表格
4、问:对这一表格你有什么看法?
5、课件演示,这四栏都是人数,我们能分的清是哪个小组吗?
6、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
7、你现在能一眼看出五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了吗?
8、现在你觉得这个表格完整了吗?(加上标题和制作日期)
9、总计一定要写在最后一栏吗?
10、出示总计数在第一行的表格
11、互换横栏和纵横内容让学生说说统计表应该怎么填?
三、运用知识,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
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1)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拓展
选择你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生活问题进行调查并制成一张统计表,要求让同学看懂,并
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