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热点针对练2 全面掌握病毒的特征及相关实验设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09.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2 病毒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2病毒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2 病毒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热点2 病毒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出早期蛋白质,如RNA 聚合酶。
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43 A。
该病毒生命活动场所、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B。
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C.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出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可知,该病毒为RNA病毒,含有密码子,所需的酶不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A项错误、B项正确.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不催化翻译,C项错误。
翻译时不存在T与A配对,D项错误。
2。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南美洲新生儿小头症患者数量猛增,很大程度上与寨卡病毒有关,已经构成了国际卫生紧急事件。
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寨卡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B。
人体可以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该病毒C.寨卡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D.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解析】选B。
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拟核,A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该病毒,B正确;寨卡病毒的核酸只有RNA,故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核糖、磷酸和碱基,C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D错误.3.小DNA病毒是一类最小的单链动物D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和昆虫体内。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病毒”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特征、分类、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
教材章节:《高中生物(人教版)》第5章第2节“病毒”。
具体内容包括:1. 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3. 病毒的分类及其代表生物;4. 病毒的繁殖方式及生命周期;5.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包括病毒性疾病、病毒疫苗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殊存在,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殖等。
2. 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例如病毒的外壳(衣壳)具有保护内部遗传物质的作用,而遗传物质则负责编码病毒的遗传信息。
3. 能够对病毒进行分类,并说出各类病毒的代表生物,如噬菌体、流感病毒、HIV等。
4. 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及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装配、释放等阶段。
5. 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病毒性疾病(如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以及病毒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的相关知识。
6. 能够运用所学的病毒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病毒感染会导致疾病,如何预防病毒性疾病等。
7.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8. 通过本章节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殊存在,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殖等。
2. 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病毒的外壳(衣壳)具有保护内部遗传物质的作用,而遗传物质则负责编码病毒的遗传信息。
3. 教学重点:病毒的分类及其代表生物难点:如何让学生对病毒进行分类,并说出各类病毒的代表生物,如噬菌体、流感病毒、HIV 等。
新人教一轮复习教案通过熟练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准确表述DNA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总结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规律,从而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理解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摒弃简单机械的线性决定论的思维模式,尝试对复杂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
1.(2021·湖北七市高三联考)新冠病毒(SARS-CoV-2)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新冠疫情的病原体。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过程中都有碱基互补配对B.该病毒的+RNA与其对应-RNA中碱基G+A的个数相同C.催化①②过程的RNA复制酶的化学本质是RNAD.该病毒RNA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D[①②③④⑤过程中都有碱基互补配对,⑥过程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A 错误;该病毒的+RNA与其对应-RNA碱基互补配对,该病毒的+RNA与其对应-RNA中碱基G+A的个数不同,B错误;催化①②过程的RNA复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该病毒复制时,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D正确。
]2.(2021·山东等级考仿真模拟)已知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分别是由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和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催化的,HAT和HDAC 催化的乙酰化反应在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酶通过对核心组蛋白进行可逆修饰来调节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控转录的起始与延伸。
一般来说,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转录,而去乙酰化则抑制转录。
染色质包括具有转录活性的活性染色质和无转录活性的非活性染色质,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可以被乙酰化,下图表示部分组蛋白被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过程。
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活性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而非活性染色质无蛋白质B.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C.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可改变染色质的活性D.细胞中HAT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A[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都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只是染色质结构不同,导致活性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而非活性染色质无转录活性,A错误;由图示可知,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成为非活性染色质,从而无转录活性,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B正确;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质成为活性染色质,所以可改变染色质的功能,C 正确;在HAT复合物作用下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RNA 聚合酶与DNA 结合便于转录,D正确。
第1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考点一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延伸思考(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提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资料:R型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分泌感受态因子,这种因子会诱导感受态特异蛋白质(如自溶素)的表达,它的表达使R型细菌具有与DNA结合的活性。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遗留下来的DNA片段会与感受态的R型活细菌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并通过同源重组置换的方式整合到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请结合资料,思考: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即基因重组。
(3)(源于必修2 P43图3-2)格里菲思第四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①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②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b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③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繁殖而来的。
(4)上述实验中格里菲思是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提示菌落形态。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新人教生物专题: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新冠病毒的结构,结合核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以及自身测核酸和抗原的经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依据和特点。
2.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念,分析新冠病毒的进化趋势,理解我国对新冠肺炎从“乙类病甲类管理”到“乙类病乙类管理”政策调整,强化“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
3.应用病毒和细菌结构差异的知识,分析确认感染后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提高学生正确看待病情、合理用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热点03 病毒(情境预测+重难诠释+限时检测)情境预测病毒是所有生物中唯一一类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代谢系统、专性寄生的特殊生物。
这种特殊的生命形式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病毒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新冠病毒。
关于“病毒”的考查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成为高考生物试题中的“常客”。
试题类型多为信息给予型,其创新点在于打通多考点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查。
近两年来针对“新冠病毒”的考查较多。
命题点:类型划分(宿主类型、核酸类型),检测(核酸、蛋白质),增殖。
重难诠释病毒的分类:根据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根据核酸种类分DNA病毒和RNA病毒。
①动物病毒:常见的RNA类动物病毒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常见的DNA类动物病毒有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
②植物病毒:常见的植物病毒主要是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④其他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其成分为蛋白质,可导致疯牛病等)。
病毒的代谢与增殖:因为病毒缺乏代谢所需要的酶和能量,所以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它缺乏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结构等,所以病毒不能独立代谢与繁殖,必须专一寄生在特定宿主细胞中,在病毒核酸的指导下,借助宿主细胞的酶、能量、物质和结构,来完成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再组装成子代病毒。
比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一般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等环节。
其中,“注入”的只是病毒的DNA或RNA,蛋白质外壳残留在细胞的外面;“合成”过程中,是以病毒的DNA或RNA为模板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包括合成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胞。
因此,要培养病毒,必须先培养宿主细胞。
检测是否感染病毒的方法:免疫学检测和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主要包括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基因检测,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黏膜细胞或者培养的组织内提取DNA,用特定的一种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经PCR技术扩增,获得大量DNA小片段,再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目的基因)。
【创新设计】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新人教版必修2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编织成网,方能做到游刃有余!,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及本单元易错易混知识归纳一、同位素示踪的原理及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就是在需要研究的物质体系中,加入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原子示踪原子,用放射性监测手段来跟踪其行迹,进而研究出该系统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1方法: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
如3H、14C、15N、18O、3214C14C14C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才叫密码子,DNA上和tRNA上的都不是。
密码子共有64个,决定20种氨基酸的有61个,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但是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
易错点3 mRNA翻译完,它去哪了mRNA翻译完最终被降解。
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
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的mRNA它们的半衰期差异很大,从几分钟到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等。
易错点4 转运RNA究竟有多少种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相同,61种。
每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和密码子是对应的。
密码子共64种,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也就没有相应的转运RNA。
易错点5 遗传信息由RNA到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对。
RNA有三种,其中mRNA作为控制合成蛋白质肽链的模板,tRNA一方面特异性地结合并运输氨基酸到核糖体上,另一方面通过“反密码子”识别并结合到“mRNA上的密码子”上才能将氨基酸运送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tRNA就是中介。
易错点6 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区域完成。
为什么错基因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也在细胞核中进行。
所以错。
,规范答题——以“中心法则”为中心的错答案例分析答卷投影规范审答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核酸。
热点2病毒及其检测1.(2023·河南九师联盟)研究人员在瑞典一处海平面以下448米的基岩中新发现了一些病毒和细菌,之前普遍认为该深处不存在生物。
下列有关这些病毒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新发现的细菌和病毒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范畴B.新发现的病毒很可能从环境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C.这些细菌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穿过核孔发挥作用D.可能会在细菌细胞内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2.(2023·天津一中模拟)HIV侵入人体后只与辅助性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辅助性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
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且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
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所有的HI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多种血细胞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下降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D.捐赠者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3.(2023·广东珠海一中调研)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V)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在表型上与天花病毒有很高的相似性,如均会引发患者发热症状,均产生脐型症状,因此可能会引发误诊。
研究发现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之间有一定的序列相似性和抗原相似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PV与HIV在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不同B.患者持续38 ℃发热是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注射天花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猴痘的风险D.通过测定比对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DNA序列,可推测二者的亲缘关系4.(2023·广东惠州调研)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
病毒专题一、病毒的基础知识汇总1.生活方式: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繁殖。
2.主要成分:蛋白质和核酸①按遗传物质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常见的DNA病毒有T2噬菌体、乙肝病毒;常见RNA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毒、SARS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②按寄主细胞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等4.病毒可发生的遗传变异类型:基因突变。
5.病毒的增值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6.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病毒的核苷酸是4种,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6种。
7.DNA病毒的中心法则:8.病毒的知识补充:病毒属于生物,主要原因并不是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因为病毒能进行增值,所以病毒属于生物;病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如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病毒可以用来制备疫苗等。
二、常考病毒之---艾滋病毒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1.患病机理: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T细胞,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丧失,最终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监控清除,对外的防卫功能减弱,使机体易被念珠菌、肺囊肿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机体对内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减弱,艾滋病患者易得恶性肿瘤。
2.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
三、常考病毒之---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3.如何标记噬菌体①标记大肠杆菌: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②标记噬菌体: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4.实验过程5.重难点分析(1)“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四、判断与填空(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阶段测试卷二(第一~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0全国Ⅱ卷)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进出细胞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真核细胞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C.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C.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多肽中,含有的肽键数必为(n-1)D.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4.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彻底水解后释放出的单糖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脂质有关,而选择透过性与脂质无关C.将各种多糖分解为基本单位后,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D.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5.右图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B.分布于③上的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元素C.在甲、乙中,②的功能都只是控制物质出入D.④中除了含有相关的酶,还含有少量DNA6.“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现象是“膜流”现象的例证B.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C.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D.枯草杆菌和酵母菌都能发生“膜流”现象7.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右图所示。
2 全面掌握病毒的特征及相关实验设计
1.(2017·南通模拟)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2017·扬州三模)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脱水。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3.(2018·南京检测)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化学元素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4.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很小的病毒,它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组中的一个成员。
下列与该病毒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培养基进行HBV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
B.HB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例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
D.HBV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5.(2018·江都调研)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致病元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H9N2禽流感病毒。
下列有关H7N9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H7N9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C.H7N9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H7N9的遗传信息进行复制时存在(A—T、G—C)和(A—U,G—C)中的一种配对方式
6.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讯》曾在线发表了由我国多个研究单位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信息的研究成果。
下列有关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H7N9禽流感病毒在生命系统中既属于细胞也属于个体
D.H7N9禽流感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7.(2017·淮阳一模)如图是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示意图,SI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此种核酸不具有mRNA功能,写作-RNA;具有mRNA功能的RNA,写作+RNA),其RNA与核糖核蛋白(RNP)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体,RNA-蛋白质复合体外面是病毒的囊膜,囊膜上还分布有形态不一的蛋白突起(如HA、NA、M等)。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还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和③形成的蛋白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后者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加工,最终定位到宿主细胞膜上。
(4)推测过程④中的RNA是以病毒RNA(-RNA)为模板先合成______,再以其为模板合成子代猪流感病毒的RNA。
子代猪流感病毒的囊膜来源于______________。
8.2017年9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狂犬病日。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RNA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
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现欲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请完成以下实验
过程。
(1)实验原理: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红色。
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色剂。
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吡罗红染色剂。
④向C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内容。
(4)预期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B [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①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必须营寄生生活,②错误;病毒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③正确;基因工程载体有质粒和动植物病毒,灭活的仙台病毒能促进动物细胞的融合,所以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④正确;病毒是一种生物,有遗传物质,所以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⑤正确。
]
2.B [细胞中存在较多的RNA,不能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A项错误;双链RNA的碱基通过氢键配对,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复制过程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项正确;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加,C项错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D项错误。
]
3.ABD [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含有C、H、O、N、P化学元素,B项错误,C项正确;高温可使该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杀死病毒,D项错误。
]
4.C [病毒是寄生在活细胞内的生物,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核糖体;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是双链还是单链;HBV 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
5.C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而由题意可知,H7N9是病毒,不属于真核生物,因此C选项错误。
]
6.D [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己的蛋白质,B项错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C项错误,D项正确。
]
7.(1)RNA和蛋白质(2)RNA聚合酶、4种核糖核苷酸、ATP等(3)RNP(或核糖核蛋白) HA、NA、M等(或蛋白突起) 内质网、高尔基体(4)+RNA 宿主细胞的细胞膜
解析(1)由题图可知,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是RNA-蛋白质复合体,即其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2)图中过程①是合成mRNA的过程,需要的条件有RNA聚合酶、4种核糖核苷酸、ATP等。
(3)过程②形成的蛋白质会与SIV的单股负链RNA结合成RNA-蛋白质复合体,因此是RNP(或核糖核蛋白),过程③合成的蛋白质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终定位到宿主细胞膜上,所以为HA、NA、M等(或蛋白突起)。
(4)由于SIV 的单股负链RNA不具有mRNA功能,可推测过程④中的RNA是以病毒RNA(-RNA)为模板先合成+RNA,再以其为模板合成子代猪流感病毒的RNA。
题图显示子代猪流感病毒的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
8.(1)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②DNA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2)④滴加适量的双
缩脲试剂,振荡(3)实验表格如下:
(4)A试管不出现绿色,B试管出现红色,C试管出现紫色反应,说明狂犬病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解析病毒的物质组成一般为蛋白质、DNA或RNA。
因此可利用双缩脲试剂、甲基绿染液和吡罗红染液检测狂犬病病毒的物质组成。
由于题干中已经说明狂犬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出现红色,C试管出现紫色反应,由此可确定狂犬病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