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不合”与“志同道合”——论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中的两种主要结构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389.67 KB
- 文档页数:6
合作化小说的婚姻爱情模式对女性意识的遮蔽
赵伟
【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1)005
【摘要】农村合作化小说中存在一种"政治爱情婚姻"模式,这种泛化的婚姻爱情模式从三个方面遮蔽了女性意识:男性爱情婚姻选择的二重需要;女性婚姻爱情选择上的"空洞能指";对于不符合此婚姻爱情模式的男女之恋通过叙述者将其纳入此婚姻爱情模式.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赵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4
【相关文献】
1.从门罗的小说看女性意识成长--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 [J], 纪汇楠;薛姝姝
2.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模式--试论池莉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创作 [J], 黄丹銮
3.许地山小说的爱情婚姻模式--对小说集《缀网劳蛛》的一种解读 [J], 李素娟
4.劳动观念主导下的爱情伦理——农业合作化小说爱情话语分析 [J], 王鹏程
5.爱情、道德、政治——对“百花”文学中爱情婚姻题材小说“深度模式”的话语分析 [J], 孙先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文学简答题整理大一下学期第十章茅盾思考题:从结构和心理刻画等方面评述《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①题材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是五四以来长篇小说中关注社会最具宏观性、整体性和时代性的史诗,整个20世纪30年代初都可以在《子夜》中得到最全面的体现。
②人物塑造上,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吴荪甫最为典型,他的性格就是外强中干,似强实弱,一方面他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和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管理经营之才,另外他身上又有着专制独裁,唯我独尊,内心惶恐,悲观绝望的特点,最后走向奔溃。
③结构上,是一部有着纠结复杂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蛛网式的密集结构的长篇小说。
并且虚实结合。
以灵堂这个特定的环境引出三条重要线索与几个次要线索,使其相互交错发展,又把军阀混战,赵伯韬与美国金融资本勾结转成暗线描写更加突出主线。
④心理刻画。
小说注重心理刻画,不仅挖掘和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而且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并调动一切心理描写的手段加以结合运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第十一章思考题:你如何认识骆驼祥子人生的悲剧性答:①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小说真正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②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
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遭遇挫折,会自私自利。
在屡受打击之后,个人奋斗就会变成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
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
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
祥子的悲剧形象: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
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
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中小生产者个人奋斗思想与脆弱的性格特点。
祥子悲剧的催化剂:与嫌贫爱富、愚昧无知的虎妞不理想的婚姻结合祥子的悲剧是对罪恶的制度、病态的社会的控诉对下层人民的出路的探求。
马原,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当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
先锋小说创作中,作为为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马原用他独有的叙事手法和“叙事圈套”为大家展现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真实和虚幻相交融,梦境和现实相揉和的一个世界。
马原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
《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
小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描写“我”在“玛曲村”中的所见所闻,以浓重的笔触去描写七天内发生的事情,但是在读者看来,这些光怪离陆的事情不只是发生在七天内的,或许是七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作者以他娴熟的写作手法,来展现他的叙事圈套。
而“元叙事”手法的运用,也是这篇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
所谓的“元叙事”是现代叙事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家从叙事的后台走向前台,直接参与叙述,并且揭穿小说中的虚构性,挑明其间的种种现实与虚构只见的关系,成为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未瓦解传统小说中的叙事似真环节。
在《虚构》这篇小说中,作者一放面讲这是来自他老婆讲的朋友在麻风病院里工作经验改编而来的,并且他读过法国人和英国人写的两部关于麻风病的小说,而且在离开拉萨的路上听到了很多关于麻风病的故事。
这样写,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
但另一方面又不断的重复这是他杜撰出来的。
而在小说中,开始他说进入“玛曲村”的时间是五月三日,而且在里面呆了七天。
但是最后结尾的时候又说出来的时候时间是五月四日。
这样一来,便给读者一个错觉,前面看起来如此真实的一切难道都是虚构的吗?难道是做了一场梦?但是作者前面写的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实。
这样就构成了马原写作的主要特色。
马原的小说模糊了作者和叙述者只见的区别,重建了一个作者,叙述者和“我”三者只见的一个艺术世界。
文章编号:1674-8107(2019)06-0093-07对“十七年”的合作化运动而言,自上而下地发动民众参与到浩大的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中去,当然离不来小说的教化作用,而统帅舆论宣传和教育民众的思想基础则是占据核心地位的一大二公的政治伦理。
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和政治文化语境下的作家都把政治伦理放到了小说叙述话语和叙事策略的最突出位置:设置话语主体的尊贵身份以加强政治伦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强化政治叙事话语的神圣性和感召力。
政治伦理的表现形态和审美意识是由小说中的政治叙事话语来突显的,话语的规约性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叙事话语与政治伦理的建构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张力也丰富了“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审美形态:“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伦理不仅建造了现代政治生活方式、文化氛围,而且成就了一整套关于社会认知的文学话语程式。
”[1]从理论上说,政治伦理规约所表现的国家、人民和个体之间的利益具有同构性和一致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先后顺序、缓急程度和轻重差别之分却也导致彼此之间存在着异质因素和不和谐的音符。
尤其是个体农民习以为常的自私观念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改变的情况下,政治权威话语倡导的一大二公的伦理价值观念就成为对症下药的制胜法宝。
一、话语主体的尊贵身份强化政治伦理的权威性这种大公无私以社为家的政治伦理观念必须靠富有神圣感召力的“卡里斯马型”的伟人的特别作用才能实现,“卡里斯马是一切富于原创性和感召力的个人领导的根源,它表现在使领袖与群体、统治与服膺之间维持一种个人性和情感性关系。
”[2](P6)毛泽东凭借着在战争与和平建设年代积淀的领袖魅力、高尚的人格和高瞻远瞩的韬略成为亿万人心目中最红的太阳,他的言语、行动、指示、著作都具有无形的力量,使民众心甘情愿地服膺,因此,毛泽东作为“卡里斯马型”的人物与民众形成的“号召———跟从”的密切关系,自然是一元独尊的政治叙事话语所选择的最佳精神符码。
作业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A.《村歌》B.《禾场上》C.《登记》D.《耕耘机》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D)等。
A.《三里湾》B.《铁木前传》C.《艳阳天》D.《山乡巨变》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B.《红旗谱》C.《皖南事变》D.《三家巷》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B.《三家巷》C.《皖南事变》D.《红旗谱》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A)等。
A.《我是太阳》B.《激情燃烧的岁月》C.《历史的天空》D.《亮剑》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B.《关汉卿》C.《茶馆》D.《龙须沟》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C )。
A.《白毛女》B.《红色娘子军》C.《沙家浜》D.《智取威虎山》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B.赖声川C.高行健D.何冀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A.《山乡巨变》B.《创业史》C.<妇女代表》D.《艳阳天》2.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ABCD)A.从维熙B.刘绍棠C.房树民D.韩映山3.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ABD)等。
A.小满儿B.双眉C.范灵芝D.妞儿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BCD)等。
论十七年合作化小说反讽修辞的启蒙伦理
曹金合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1)001
【摘要】为了响应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意识形态要求,也是为了表现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启蒙情结,反讽修辞在合作化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百花时代和1962年文艺政策调整时期,作家们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下往往表现出强性反讽的疗救意识;在日趋紧张的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语境下,往往采取弱性反讽的方式表现启蒙者的精英良知.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和责任良知,都对“假”、“大”、“空”的文坛弊病造成了有力的反讽.【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曹金合
【作者单位】荷泽学院文学院,山东荷泽274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合作化小说研究的新拓展——评曹金合的《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2.合作化小说研究的新拓展——评曹金合的《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3.十七年(1949-1966年)合作化题材小说正面形象的文化伦理叙事
4.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父子伦理叙事
5.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中的下放干部渗透的现代伦理意识探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介绍文学名著作为经典之作,其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往往具有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以及作者运用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进一步理解这些作品的魅力所在。
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指一个作品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组织方式。
在文学名著中,常见的故事结构包括线性结构、环状结构、比较并列的多线索结构等。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且基本的故事结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经典小说《红楼梦》就采用了线性结构,通过描述贾府和女儿国等不同场景中人物的生活情节,展现了一个完整而连贯的故事。
环状结构环状结构是一种通过回归或重复来展示故事逻辑关联的形式。
例如,《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利用主人公时间旅行的能力,以环状方式描绘出非线性时光里两个主角的爱情故事。
多线索结构多线索结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通过比较并列地展示不同的故事线索。
典型例子是《战争与和平》,透过多个角色的视角,将战争和爱情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整个故事。
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作者表达故事的手法和风格。
不同的叙事方式对呈现故事、展示人物形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常用于描写一个或多个角色亲身经历所发生的事件。
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能深入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并获得更真实、直观的体验。
比如,《傲慢与偏见》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三人称叙述三人称叙述常用于包含多个视角和较为客观的描述。
它可以提供全景式的观察和描绘,同时保持读者与文本之间一定距离感,具有更加客观、冷静的效果。
例如,《1984》利用第三人称叙述描绘出一个压抑的独裁社会。
多重叙述多重叙述是指通过不同的人物或观点来展示故事。
这种方式使得读者可以看到各个角色不同的思考和感受,理解他们之间交织的关系。
《追风筝的人》以主角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人物的视角相互补充,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中友谊、背叛等情感冲突。
结论文学名著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阅读体验。
当代文学专题课程知识要点一、思潮流派与文学史概念:十七年文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史称“十七年文学”。
这个时期的文学是实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是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普遍应用。
这一时期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狂热性。
代表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吴强的《红日》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如“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
“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
“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纪实性的品格;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样板戏:“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百花时代或双百方针:1956年-1957年这一时期被称为“百花时代”阶段,这一词最早源于对苏联作品的讨论。
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文学界出现了动摇、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乎当时苏联文学界“解冻”的现象,所以百花时代又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其艺术特点为对外部世界和社会生活作出反应,大胆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走进人性深处,突破私人感情的题材禁区,张扬人道主义精神。
主要代表作品有: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宗璞的《红豆》和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刘 哲(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福建莆田 351100)摘 要:将“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分为四类,即单线连缀式、单线镶嵌式、双线平行式和双线交叉式。
探讨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存在着最佳组合。
关键词: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结构形式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0-5757.2009.09.066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757(2009)09-0066-03 “三言二拍”共有短篇小说198篇,以婚恋为题材的作品占107篇。
与其他题材的小说相比,婚恋小说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
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虽然涉及到个别作品的结构问题,但是尚缺乏对“三言二拍”中大量作品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本文以“三言二拍”中的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形式,并探讨相关问题。
小说的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是不同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言二拍”的婚恋小说有四种情节模式:终成眷属型、奸淫遭报型、夫妻离合型和难成眷属型。
各种情节模式均由三个层次构成:情况形成;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1]这三个层次在不同的情节模式中有不同的具体体现。
终成眷属型小说的三个层次:一见钟情(或冒名骗婚);苦苦追求(或事露见官);终成眷属。
奸淫遭报型小说的三个层次:淫欲导致犯罪;破案艰难曲折;罪犯受到惩罚。
夫妻离合型小说的三个层次:夫妻分离;苦苦相思;夫妻团聚。
难成眷属型小说的三个层次:一见钟情;苦苦追求;未成眷属。
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不同。
情节模式的三个层次所体现的是作品的叙事逻辑,结构形式所体现的是故事情节的组合方式。
“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四种:单线连缀式、单线镶嵌式、双线平行式和双线交叉式。
在“三言二拍”的婚恋小说中,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单线连缀式结构普遍适用于各种情节模式的作品;单线镶嵌式结构主要出现在“奸淫遭报型”小说中;双线平行式结构和双线交叉式结构则主要用于“终成眷属型”和“夫妻离合型”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简答题整理(三)(1)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
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
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一、《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
主人公静女士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幻灭”。
“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
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二、《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
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人有机可趁。
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明。
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
一方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性感诱惑。
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三、《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
在上海悲观、颓废等是他们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
通过对张曼青的描写揭示教育救国梦的破灭;通过王仲昭揭示爱情至上主义的美梦破灭;通过史循揭示了“失败主义者“的失败;通过章秋柳揭示病态反抗者的悲哀。
《蚀》中的这些主人公,都难以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这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极地追求新的出路。
填空题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准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8、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19、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23、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28、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34、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36、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简答题整理(四)(1)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1、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地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他的“自叙传”。
2、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思想。
这种创造思想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潮的积极影响。
沈从文把表现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把它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
他笔下的各种劳动者都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
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的宗教”。
(2)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一、《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
1、这里人性皆真、善、美。
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
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
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
商客、妓女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
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2、集中表现“边城”世界人性美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悲剧,这个故事也同样建立在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
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而翠翠却是心属傩送。
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驾船外出而以外溺水而死。
船总在大儿子死后,一时未答应傩送娶翠翠的要求,使傩送与其父发生争吵而远走他乡。
这种种的“不巧”,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终成“善”的悲剧。
天保与傩送,对翠翠展开自由竞争,未伤同胞之情。
作者所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二、浓厚的悲剧意识以翠翠为中心人物的恋爱悲剧,其实并非完全是“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
傩送以“马路”求婚,是苗族的习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1,文学革命兴起之前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_________.2,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_________.3,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_________.9,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社团是_________.10,特别重视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介绍的社团是_________.11,以爱情诗创作闻名的社团是_________.12,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文研会2,创造社3,新月社4,语丝社三,简答题:1,简答文学革命发生的大致过程2,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情况3,简答《文学改良刍议》的思想内容4,简答《文学革命论》的思想内容5,简答文学革命时期的创作特色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二章鲁迅(一一、填空题: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__________.2,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3,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4,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5,鲁迅的杂文集有(举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鲁迅提出“首在立人”观点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7,鲁迅的学术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白话小说的刊物是__________.10,鲁迅小说的主要题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11,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12,鲁迅唯一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13,《药》《孔乙己》《故乡》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4,《祥林嫂》《伤逝》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5,阿Q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16,鲁迅著作中最“个人化”的集子是__________.17,鲁迅作品中具有“闲话风”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18,鲁迅作品中具有“独语体”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2,“祥林嫂”3,《故事新编》4,《伤逝》5,《药》三、简答题1,简答阿Q的形象特征2,简答《阿Q正传》的意义3,简答《野草》的写作特点4,简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5,简答《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四、论述题: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标志2、论述《呐喊》和《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中国文学经典爱情解码1【判断题】 (10分)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过着优越的生活。
A.对B.错2【判断题】 (10分)林道静在对身边不同身份的男性人物形象的不断取舍中,凸显了林道静对爱情与婚姻道路的选择。
A.对B.错3【判断题】 (10分)江华与林道静之间因志同道合而激发的好感,与其说是伴侣,不如说是同志。
A.错B.对4【判断题】 (10分)在《青春之歌》中,卢嘉川是以一个优秀的革命者。
A.错B.对5【判断题】 (10分)林道静第二次离家出走,是林道静与旧我决裂,由个性解放走向献身社会的人生转折。
A.错B.对6【判断题】 (10分)卢嘉川对林道静更多的是出于对革命同志的同情和关怀爱护。
A.错B.对7【单选题】 (10分)在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中,第一个出场的男性是()。
A.卢嘉川B.余永泽C.戴愉D.江华8【单选题】 (10分)指引林道静真正意义上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物形象是()。
A.卢嘉川B.林红C.江华D.戴愉9【多选题】 (10分)林道静选择余永泽的原因()。
A.余永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B.对劳动人民的同情C.理想中的英雄人物D.能够摆平当前危机10【多选题】 (10分)是()原因,使林道静终于从个充满幻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A.目睹了地主阶级的剥削与罪恶B.与工农群众的共同战斗C.在监狱中经受考验中D.意识到阶级的对立。
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时代,尤其是在政治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必然产物。
其泛政治化的倾向较为浓厚,而且本质预设的特点十分突出。
农业合作化小说在男女主人公形象刻画与情爱叙事等方面都进行了脸谱化、道德化的修辞,将“社会主义新人”置于革命者与反动破坏分子的二元对立体之中,凸显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现代性特质。
合作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身份修辞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好坏分明、善恶对立十分鲜明。
在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中,男主人公形象大都是无私忘我的道德理想主义者,他们只热衷于革命事业,而其情感世界往往处于匮乏和缺失的状态;而女主人公形象对“新人英雄”的大胆追求虽然凸显出了一定的女性意识,但是在实质上,她们是作为“新人英雄”的一种映衬而存在的。
在《三里湾》、《山乡巨变》及《创业史》、《艳阳天》等合作化小说中,情爱叙事的模式化的倾向较为普遍,男主人公形象一般对爱情要么避而不谈、躲躲闪闪,为了革命而忘情;要么是将爱情为革命事业的辅助和推动力量,在他们的世界观中,爱情必须是服从于神圣的革命事业,这样的爱情才具有合法性。
而更为深层的问题是,在男女主人公形象被高度政治符码化之后,他们在小说文本中的叙事功能便是教育、改造落后农民,扮演着在农村广泛地推进合作化运动带头人的角色。
本文分别从叙事学、女性主义、修辞学等多重维度对50至70年代的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及《艳阳天》等小说经典进行深度挖掘并对其政治文化蕴含作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