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GSM底层网调整规划方案(合作方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9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1.3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组成1.4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和频道分配第二章:GSM网络规划基础2.1 网络规划的目标和流程2.2 无线传播环境和信号覆盖分析2.3 基站设备和参数设置2.4 网络规划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第三章:GSM网络优化基础3.1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流程3.2 网络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3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3.4 网络优化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第四章: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施4.1 项目启动和前期准备4.2 现场勘查和数据收集4.3 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的设计4.4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第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城市网络规划与优化5.2 案例二:农村网络规划与优化5.3 案例三:复杂地形网络规划与优化5.4 案例四:网络升级和扩容工程第六章:GSM基站设计与布局6.1 基站设计的考虑因素6.2 基站天线的设计与选择6.3 基站室内布局与设备安装6.4 基站电源和冷却系统设计第七章:GSM网络传输规划7.1 传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7.2 传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原则7.3 传输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置7.4 传输网络的优化与故障处理第八章:GSM核心网规划与优化8.1 核心网的架构和功能8.2 交换中心的规划与配置8.3 信令网的规划与优化8.4 数据网的规划与优化第九章:GSM无线资源管理9.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9.2 频率规划与频道分配9.3 小区规划与参数设置9.4 无线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第十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续)10.1 案例五:基于网络性能的规划与优化10.2 案例六:网络容量优化与扩容10.3 案例七:网络质量提升工程10.4 案例八: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综合案例第十一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性能评估11.1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11.2 网络性能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网络性能改善策略11.4 网络性能预测与优化第十二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和技术12.1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概述12.2 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12.3 现场测试与数据分析12.4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技术趋势第十三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法规遵从性13.1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13.2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13.3 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13.4 法规遵从性的持续管理与更新第十四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2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规划14.3 项目执行与控制14.4 项目收尾与评估第十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发展15.1 5G网络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影响15.2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15.3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创新技术15.4 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各个方面,从系统概述到实际案例分析,涵盖了基站设计、传输规划、核心网规划、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评估、项目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掌握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1.2 教学内容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MSC、BTS、BSC等。
GSM系统的工作原理:信道分配、呼叫建立和数据传输。
GSM系统的关键技术: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
利用图表和示意图,展示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GSM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加深对系统组成的理解。
第二章:GSM网络规划与设计2.1 教学目标掌握GSM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了解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GSM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覆盖范围、容量和质量等。
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小区半径、基站密度、信道分配等。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计算方法:话务量预测、基站覆盖范围计算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利用计算软件,演示话务量预测和基站覆盖范围计算的过程。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网络规划与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简单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
第三章:GSM网络优化与调整3.1 教学目标掌握GSM网络优化与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网络优化与调整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3.2 教学内容GSM网络优化与调整的目标: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容量和质量等。
网络优化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基站调整、信道分配优化等。
网络优化与调整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分析、现场测试和网络调整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网络优化与调整的案例,讲解方法和技巧。
一、网络优化工作概述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与对系统设备配置的调整等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也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1、网络优化主要内容由于我国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建设周期短,扩容频繁,因此在工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造成大量隐性质量问题,这些网络质量问题虽然不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大的破坏作用,但会造成局部网络质量的下降,从而降低网络的服务水平。
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天线俯仰角都不是严格进行路测结果进行调整,而是随便设置角度,造成基站覆盖过远或过近,形成弱信号掉话。
同时工程中的小区参数一般都设置为默认值,各小区实际情况不同,难免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在后期的网络优化中进行调整。
网络优化工作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
优化本身是由全网的频率规划、基站安装建设与系统参数设定完成后所产生的不正确性引出的。
网络优化是运行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日常维护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维护工作,它不同于网络规划与工程建设,又与网络规划、工程建设密不可分。
定期地在扩容工程后进行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最佳途径。
网络优化工程利用以路测直接收集来的移动网无线网络数据,网络资源参数与GSM网OMC平台采集的话务统计记录报告等一系列的数据,在带地理信息处理能力的平台上对测试数据加以地理化分析,在有经验的网络系统工程师的指导下,找出与改正网络现存问题,并调整系统,以提高网络的整体质量。
网络优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无线网络优化系统的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变化(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取决于地点与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MOTOROLA-GSM系统网络优化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移动网络始终处于大规模建设状态,用户数量的增加往往超出了专家的预计。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扩容,网络规划不断调整,一期工程还未完成,新的一期建设又已启动,导致工程存在重叠现象。
由于网络始终处于建设阶段,而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进行优化,改进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从而影响到网络的运营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因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网络状况分析网络优化一般需要结合OMC-R话务分析、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无线场强测试等项目,并结合基站的实际运行状况而展开。
1、OMC话务统计分析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重要途径,OMC话务统计报告具有全面的网络运行数据。
通过话务统计,可以了解各小区的话务量、信道可用率、TCH掉话率、SDCCH射频丢失率、拥塞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指标,了解TCH、SDCCH、RACH 等信道占用和信令承载的情况,掌握全网话务分布和信令流量,从而可对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OMC话务统计结果具有原始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图表形式等多种显示方式,优化工作应根据所需检查的指标项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以便分析。
2、路测路测设备提供用户位置、基站距离、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质量、切换点、六个邻小区状况、整频段扫频结果等,并可完整记录各项测试数据,便于后台分析。
测试数据可按地理位置统计分布,有效地反映无线小区的覆盖范围和干扰区,便于分析干扰源位置、确定频率配置是否合理、检查邻区关系、观察切换/掉话事件等。
此外,还可检查天馈系统的实际安装和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期望。
常见测试方法包括:持续通话方式测试检查切换和邻区关系;Idle模式测试衡量各小区的话务承载量;扫频方式测试邻频干扰;自动重拨呼叫测试方式评估整网性能。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网络架构。
2. 培养学生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兴趣和意识。
3. 使学生掌握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GSM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GSM系统的关键技术GSM网络架构及主要设备2. GSM网络规划基础频率规划覆盖规划容量规划3. GSM网络优化方法网络性能指标优化流程与方法优化工具与手段4. GSM基站参数调整基站参数设置原则基站参数调整方法基站参数优化效果评估5. GSM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故障排查方法故障处理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具体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GSM移动通信原理与网络优化》。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室设备:提供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验设备,如基站模拟器、网络分析仪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掌握程度。
六、GSM网络规划与优化工具1. 简介网络规划与优化常用的工具,如地图软件、网络规划软件等。
2. 教授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GSM网络规划与优化。
3. 练习使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七、GSM网络模拟与仿真1. 介绍GSM网络模拟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2. 教授如何使用仿真软件来模拟GSM网络,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优化网络。
GSM无线网络双频组网调整方案中国地区部网络技术服务部刘双科一、双频网建设的必要性早期的GSM 移动通信网是建立在900M 网络上的,随着用户的迅速增加,网络容量也增长很快。
GSM900 因为受到频率资源的限制,最大能承载4000 万左右的用户数。
移动通信频率资源紧张和无线信道的不足将是非常突出的矛盾。
现有GSM 网络如何适应用户快速增长的需要,是每一个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GSM 系统扩容有多种方法,包括小区分裂、增加微蜂窝、采用紧密频率复用技术、半速率的应用等方法。
但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容量急剧增长的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快速、经济、有效的扩容方案,无线信道不足和网络容量继续增长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GSM900 网络层小区配置大,扩容频点受限,容量受限;GSM900 网络层频率复用过于紧密,干扰增大,通话质量降低;道路小区GSM900与DCS1800频繁切换,影响MOS值;道路小区单GSM900 覆盖,无法同时兼顾道路测试和道路周边生活区覆盖;城区高层建筑增多,单层网实现立体覆盖存在一定的制约;城区部分高站、直放站对网络质量改善存在制约;利用现有的GSM900 站址同址建设,可以快速、根本性地解决现有GSM900 网络扩容问题;支持900M、1800M双频段的GSM终端增多,使用双频手机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力卩。
引入DCS1800可以服务这部分用户,缓解900M的容量压力;、网络现状分析评估1 •现网站点小区载频配置分析类型站点数小区数载频数TCH话务量占用PDCH勺平均个数DCS室外305635503910284.027683.49DCS室内365056.2484.76GSM室夕卜51315251177422878.8623163.47GSM室内38549832044423.625296.83合计120626642006737642.7536228.55室内外占比47.43%23.33%19.35%13.51%17.45%1800/900 占比34.30%31.69%33.98%37.87%27.30%表2-1现网载频配置统计表图2-1现网载频分布情况上图为4载频及以上配置小区分布情况图,黄色为4-6载频,粉色为7-8载频,绿色为9-15载频,可以看出,城区分布有大量9载频以上配置小区<主要是900M小区),特别是市中心、及西南高校区密集度更高,导致频率复用过密加大了网内干扰几率,因此,需要加大DCS1800小区建设力度,减少大配置站点分布,均衡频率使用,减少网内干扰,提高网络质量。
GSM网络的策划一、GSM网的网络规划要取得良好的运行质量,必须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
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如果站址选择及频率规划设计合理,则在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网络中存在的先天性不足问题也相对较少。
站址选择站址选择在建网初期相对较为容易,主要是为解决无线覆盖问题。
但在网络不断扩容的过程中,特别是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覆盖问题只存在于极少数山区及市区的地下室与部分室内娱乐场所,已不是主要问题。
因此,站址选择的思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解决高话务区的高阻塞和盲点问题。
目前温州市中心区域基站间距仅400m左右,且在市中心高话区内已有20多个微蜂窝组成一个连续覆盖的环,为宏蜂窝吸收了大量话务量,减轻了负担。
但目前市区高话务基站TCH(话务信道)阻塞率仍较高,如公安外事楼(1)、华联(1)等扇区每线话务量仍高达0.79Erl,TCH阻塞率在10%左右。
因此决定将中心区内已有基站的天线高度降低,根据具体地形大力寻找新站,对于娱乐场所及商业街则可通过增加微蜂窝来解决。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对网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温州市话务区基站间隔距离很近,且频率资源相对较为紧张,仅10.6MHz。
其中有5个频点留给微蜂窝用,因此频率复用密度较大。
若规划不当,基站之间必然存在大量同频及邻频干扰,影响网络质量。
温州现有网络频率复用模式为12+12+9+9+6,最大的BTS(基站)配置为6+5+5。
因为频率资源不够,目前第六个TRX(收发信机)已被闭住。
我们在进行频率规划时,为避免 BCCH(广播控制信道)频点之间邻频干扰,在常规方法上将部分频点互换(即交替将第一、二两个频点交换)。
在6期网络扩容时,GSM将拥有14.4MHz的频率,BTS配置将扩展到8+8+8的模式。
在进行频率规划时,可有两种方案选择,一种是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充为12+12+9+9+9+6+6+4模式;另外一种则为15+12+9+9+9+6+6+1模式。
GSM基本原理旳理论培训方案1、GSM 移动通信系统构成旳原理a :Ms→移动台。
OMC→操作维护子系统。
NSS→网络与系统(移动互换机)BSS 基站子系统(BSC+BTS)b :接口方式:基本接口A接口c :各系统功能:1)NSS→网络与互换子系统:实现GSM旳重要互换功能旳互换中心以及管理顾客数据和移动性所需旳数据库。
要由一系列实件构成。
NSS→BSS→传播信令。
NO.7合同即7号信令。
具体传播为PCM信号:信令传播以PSO~TS16号时限传播。
TSO TS/5 TS/6 TS/312)MSC→是移动业务互换中心是网络旳核心,要完毕最基本旳互换功能:即实现与其她网络旳顾客之间旳共通。
具体网络如下:3)操作与维护子系统OSSOSS是操作人员与系统设备之间旳中介,要实现系统旳集中操作与维护。
(但不涉及BTS旳维护,对BTS旳维护是通过MSC来进行管理)4)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涉及了GSM移动系统中无线通信部分旳所有基本设施,要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实现通讯连接。
同步又连接到网络站旳交接机。
从功能上:BTS实现无线收发、BSC实现控制管理。
BSC 通过BTS和移动台旳远端命令完毕信道分派、释放,以及越飞切换等功能,BSC可管理十几种BTS。
5)切换旳概念a) BSC控制下,1个BSC之间切换。
b) 不同BSC之间旳切换。
c) 不同移动互换网络之间旳切换。
→省级切换。
2、GSM接口合同:1) 接口:代表两个相邻实体之间旳连接点。
合同:阐明连接站上互换信息时所需遵守旳规则。
合同是各功能实体之间所规定旳语言商定,因此,一种合同也许要通过若干个接口等。
根据电信网开放系统旳互连模式OSI概念:合同分为不同旳层面:○1物理层○2链路层○3网络层2) GSM通信系统内部接口移动通信系统由许多功能单元接口上连构成。
接口指各单元之间旳物理与逻辑接口。
NSS→B、C、D、E、F、G→7号信号系统。
BSS MS→A UM Abis 以及Arer接口等。
GSM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移动网络始终处于大规模建设状态,用户数量的增加往往超出了专家的预计。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扩容,网络规划不断调整,一期工程还未完成,新的一期建设又已启动,导致工程存在重叠现象。
由于网络始终处于建设阶段,而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进行优化,改进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从而影响到网络的运营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因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网络状况分析网络优化一般需要结合OMC-R话务分析、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无线场强测试等项目,并结合基站的实际运行状况而展开。
1、OMC话务统计分析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重要途径,OMC话务统计报告具有全面的网络运行数据。
通过话务统计,可以了解各小区的话务量、信道可用率、TCH 掉话率、SDCCH射频丢失率、拥塞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指标,了解TCH、SDCCH、RACH等信道占用和信令承载的情况,掌握全网话务分布和信令流量,从而可对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OMC话务统计结果具有原始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图表形式等多种显示方式,优化工作应根据所需检查的指标项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以便分析。
2、路测路测设备提供用户位置、基站距离、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质量、切换点、六个邻小区状况、整频段扫频结果等,并可完整记录各项测试数据,便于后台分析。
测试数据可按地理位置统计分布,有效地反映无线小区的覆盖范围和干扰区,便于分析干扰源位置、确定频率配置是否合理、检查邻区关系、观察切换/掉话事件等。
此外,还可检查天馈系统的实际安装和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期望。
常见测试方法包括:持续通话方式测试检查切换和邻区关系;Idle模式测试衡量各小区的话务承载量;扫频方式测试邻频干扰;自动重拨呼叫测试方式评估整网性能。
上述各种测试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