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21.50 KB
- 文档页数:31
·临床指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高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的漏尿。
中国成年女性SUI 的患病率高达18.9%,在50~59岁年龄段,SUI的患病率最高,为28.0%。
目前,国际上对尿失禁的治疗日益规范。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参考国际上相关的尿失禁诊疗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在2011年制定了我国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1]。
经过充分讨论,于2016年年末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在2011年指南[1]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加以完善,形成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一、诊断SUI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1)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2)尿道黏膜的封闭功能减退;(3)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4)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SUI的诊断主要依据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并需除外其他类型的尿失禁及膀胱疾病。
(一)SUI的诊断1.基本病史和检查:(1)病史:包括全身状况,SUI症状,漏尿次数及严重程度,泌尿系统的其他症状,其他病史(既往病史、月经生育史、生活习惯、活动认知能力、并发疾病和使用药物情况、盆腔手术史和放疗史等),患者预期的治疗效果。
(2)查体:包括一般状态、全身检查、专科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专科检查应了解外生殖器有无盆腔器官脱垂及程度;外阴部有无长期感染所引起的异味、皮疹;双合诊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和盆底肌收缩力等;肛门指诊检查肛门括约肌肌力及有无直肠膨出。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会阴感觉、球海绵体肌反射及肛门括约肌肌力的检查。
2.初步评估:压力试验及指压试验,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阳性或存在下尿路症状者行中段尿培养检查,尿培养检查阳性者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抗生素治疗(以除外感染引起的排尿异常)。
压力性尿失禁(一)诊治指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诊治指南定义: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道内尿失禁。
发病机制:尿道及膀胱颈支持系统障碍(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及括约肌关闭系统障碍(括约肌功能不足及尿道闭合障碍)。
高危因素:分娩次数多、年龄大、新生儿体重大于4000克、高体重指数及肥胖、便秘、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典型临床表现:咳嗽、大笑、喷嚏、持重物或运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
特殊检查:压力试验(stress testing):膀胱充盈,反复咳嗽或用力10次,观察有否遗尿。
指压试验(marshall-bonneytesting):膀胱充盈,检查者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膀胱和尿道交界处,行诱发试验观察有否有尿失禁。
棉签试验(Q-tip testing):估计尿道移位程度,正常<15º;>15º<30º可疑;>30º异常。
尿垫试验(pad testing):1小时检查尿垫并称重(1988 by ICS)。
具体方法:膀胱排空后,15分钟内喝500ml水,随后30分钟散步,最后15分钟做ICS规定的动作(快步走3分钟,上下楼梯1分钟,原地跑1分钟,坐下起立10次,咳嗽12次)然后称重,大于1g为阳性。
残余尿及尿培养:正常残余尿小于100ml。
尿流率测定(uroflometry):是唯一的无创性尿动力学检查。
大体估计膀胱排空功能。
小于15ml/s和排尿量小于150ml为异常。
有否盆底组织的损伤:仔细妇科检查了解有无合并阴道前后侧壁膨出及子宫脱垂。
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了解尿道膀胱颈关系、尿道与耻骨联合距离)四项指标如果符合两项就有诊断价值pul-r:静止期尿道近段长度<2cm pul-s压力期尿道近段长度<1.5cmpuv:膀胱尿道后角 >100° uvj-h膀胱尿道交界处移动度 >1.0cm(在暂无尿动力学检查条件下此项检查是必须的)膀胱尿道造影正常膀胱尿道后角<90°常>110-115°(目前极少做)MRI:能清楚显示SUI患者术前术后膀胱尿道后角的改变,同时也能显示盆底软组织的变化(有条件者可以做).尿动力学检查:复杂性压力性尿失禁需行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因及治疗压力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
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
体征是腹压增加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
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
该病女性多发,据不完全统计,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1、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的影响因素有:1.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
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
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
1.2 生育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
年龄过大生育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行剖腹产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要大,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催产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
1.3 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二者常伴随存在。
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1.4 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1.5 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
2、压力性尿失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度:2.1 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垫。
2.2 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
2.3 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3、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3.1 良好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改变饮食习惯等。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是女性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高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的漏尿。
中国成年女性SUI的患病率高达18.9%,在50~59岁年龄段,SUI的患病率最高,为28.0%。
目前,国际上对尿失禁的治疗日益规范。
一、发病机制主要发病机制有如下几点:①盆底组织松弛,如分娩、会阴部及阴道尿道手术后;②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下降,尿道粘膜闭合能力下降;③尿道闭合压力的下降;④膀胱颈部过度活动、下移等。
近年来,随着对SUI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新型医用材料的更新,分别出现了多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药物治疗、物理和行为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例,临床医生可根据情况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
现对上述三类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叙述如下。
二、诊断SUI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1)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2)尿道黏膜的封闭功能减退;(3)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4)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SUI的诊断主要依据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并需除外其他类型的尿失禁及膀胱疾病。
(一)SUI的诊断1. 基本病史和检查:(1)病史:包括全身状况,SUI症状,漏尿次数及严重程度,泌尿系统的其他症状,其他病史(既往病史、月经生育史、生活习惯、活动认知能力、并发疾病和使用药物情况、盆腔手术史和放疗史等),患者预期的治疗效果。
(2)查体:包括一般状态、全身检查、专科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专科检查应了解外生殖器有无盆腔器官脱垂及程度;外阴部有无长期感染所引起的异味、皮疹;双合诊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和盆底肌收缩力等;肛门指诊检查肛门括约肌肌力及有无直肠膨出。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会阴感觉、球海绵体肌反射及肛门括约肌肌力的检查。
中华医学会尿控学组关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前言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
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
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进行规范和指导。
一、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的进展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一直受到国际尿控学会和各国泌尿外科学会的重视。
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先后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召开了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ICI),最后一届会议于2004年6月26~29日召开,2005年正式出版诊治指南。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发布了尿失禁诊治指南。
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指南,针对各自国家尿失禁的患病及诊治情况做出了规范。
二、制订我国尿失禁诊治指南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进步很快。
由于各医疗单位对该病认识程度不一,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就诊率低,而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该类疾病临床症状虽较为简单,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近年来,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进展较快,很多新技术新药物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地诊断该类患者,确定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和侵入性治疗方法如何取得平衡,仍应引起我们重视。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SUI)是指在咳嗽、打喷嚏、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可控制地流出。
这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下面将介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1.病史采集:了解病史可以发现症状的起源和间歇期,以及可能的诱因。
2.体格检查:包括盆底肌肉力量、括约肌状况的评估和妇科检查。
3.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尿液的排尿过程和功能状态。
4.尿道或膀胱压力测量:通过插入导尿管或导尿管器进一步评估尿道和膀胱的运动和压力变化。
5.尿液分析: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疾病。
6.小便失禁量表:记录排尿时间和排尿量,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1.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尿液的控制能力。
-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和延长排尿间隔的方式,增加膀胱的容纳量,减少尿急和尿频。
-生活方式改变: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汽水等;限制液体摄入量,尤其是晚上临睡前的液体摄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2.药物治疗:-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收缩尿道括约肌,增加尿液的控制能力。
-雌激素:对于绝经后妇女,适度补充雌激素可改善尿液控制能力。
-抗抑郁药物: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带来的不适,从而缓解尿失禁症状。
3.手术治疗:-尿道埋带术:通过在尿道下面放置一个具有支持功能的支架,提高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和位置,从而减少尿失禁症状。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尿道下移和前后膀胱脱垂的患者,可以修复和重新定位膀胱和尿道,增加尿液的控制能力。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通过在尿道括约肌周围植入人工材料,增加尿液的控制能力。
-电刺激术:通过电刺激盆底神经,改善尿液控制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对于轻度和中度SUI患者,非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对于重度SUI患者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用力后出现小便自动流出,好发于年长妇女,常见于膀胱膨出合并尿道膨出和阴道前壁脱垂的患者,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由于内括约肌功能丧失,或者尿道功能不协调而引起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用力后出现小便自动流出,譬如咳嗽、打喷嚏、上下楼梯或者大笑时,腹腔压力超过尿道压力,因而漏尿,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是年长妇女的一个常见症状。
常见于膀胱膨出合并尿道膨出和阴道前壁脱垂的患者,患者附着、支持膀胱镜和尿道的肌肉、筋膜完整性受到破坏,当腹压增加时,尿道膀胱后角消失,部分患者由于内括约肌功能丧失,或者尿道功能不协调而引起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加上尿道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初期患者平时活动时无尿液溢出,仅在腹压增加时有尿液溢出,严重者休息时也有尿液溢出,体检时嘱患者不解小便,取截石位,观察咳嗽时有无尿液自尿道口溢出,若有尿液溢出,检查者用示指、中指深入阴道内,分别轻压阴道前壁尿道两侧,再嘱患者咳嗽,若尿液不再溢出,提示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进一步需尿道动力学检查,由于尿道括约肌不能收缩,当腹压增加超过尿道最大关闭压力时,发生溢尿,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1.持续性尿失禁:小便持续不断流出,多发生于泌尿外科或者妇产科手术后,大多由于尿道括约肌受损导致;2.尿急性失禁:有些患者因为忍不住、来不及上厕所尿液流出,常见于膀胱炎、不稳定膀胱、神经性膀胱及前列腺增生病人;3.充溢性尿失禁,因为膀胱胀满尿液溢出来,这些患者多有排尿不畅,膀胱内残余尿液增多,见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4.睡眠性尿失禁,如果一出生就有,为原发性,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尿床,后来又出现,则见于继发性,通常小儿尿床可尿到3岁,但也有部分患儿尿到12岁。
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1.盆底肌锻炼,最简单的办法是缩肛锻炼,每收缩5秒后放松,反复进行15分钟,每日3次,最短持续3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应在3个月后门诊随访进行主客观的评价,缺点是患者依从性差,训练技巧不易掌握;2.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戒烟,减少饮用咖啡因的饮料,避免和减少增加腹压的运动;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4.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增强盆地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闭合压来改善控尿能力;5、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素α受体药物,丙咪嗪,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
中华医学会压力性尿失禁指南(2019版)要点解读宋奇翔;廖利民【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年(卷),期】2022(38)6【摘要】尿失禁是泌尿外科门诊的一类常见疾病。
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年龄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尿失禁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民众和学者们的重视。
根据尿失禁症状和病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UUI)、充盈性尿失禁、夜间遗尿和尿瘘等。
其中SUI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走路、运动等引起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出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的症状。
【总页数】3页(P419-421)【作者】宋奇翔;廖利民【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54【相关文献】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尿流动力学、女性盆底医学和泌尿生殖道重建学会(SUFU)指南解读2.两大权威机构2016版心力衰竭r 诊治指南的十大亮点r——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r内科主任杨杰孚教授解读2016ESC及ACC/AHA指南3.国内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指南非手术管理内容解读4.2017年AUA/SUFU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指南解读5.2021年波兰妇产科医师协会“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管理指南”解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医学会尿控学组关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前言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
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
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进行规范和指导。
一、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的进展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一直受到国际尿控学会和各国泌尿外科学会的重视。
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先后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召开了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ICI),最后一届会议于2004年6月26~29日召开,2005年正式出版诊治指南。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发布了尿失禁诊治指南。
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指南,针对各自国家尿失禁的患病及诊治情况做出了规范。
二、制订我国尿失禁诊治指南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进步很快。
由于各医疗单位对该病认识程度不一,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就诊率低,而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该类疾病临床症状虽较为简单,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近年来,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进展较快,很多新技术新药物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地诊断该类患者,确定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和侵入性治疗方法如何取得平衡,仍应引起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