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名著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部分重点考题姓名:_____________☆1.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读故事,识人物,析性格。
)2、《西游记》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
请从唐僧师徒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某个情节,说说体现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点。
示例:选孙悟空,情节:大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憨厚老实,好吃懒做;唐僧:三打白骨精慈爱善良,但好恶不分☆3、美猴王来到灵台方寸山,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为他取了姓名,为此,他高兴得很。
学艺成功荣归故里,这里虽然各种兵器样样齐全,却没有一件让他称心。
于是,四老猴对他说:“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称心?”美猴王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请简述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取兵器的过程。
孙悟空;美猴王来到龙宫,向龙王借兵器,龙王先后给了刀、叉、戟,美猴王都没相中,后来龙婆推荐的如意金箍棒被美猴王相中,然后还借了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4.下面两个故事,请任选一个简述其情节。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①真假美猴王②计收猪八戒我选①,示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赶走,六耳猕猴趁机假冒他打伤唐僧,抢去文牒,欲往西天取经。
后真假悟空展开了恶战,最终如来使六耳猕猴现了原身,悟空把他一棒打死。
语文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阅读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阅读理解
《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主角之一,经历了许多历险。
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谓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情节。
接下来,我们来阅读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内容
孙悟空化龙变化为一只蚊子,飞到女儿村深山老林中窥探,原来白骨精已经将蜘蛛精、蟹精和蝎子精三位妖怪收服,与他们一起在山洞中过着妖怪的日子。
孙悟空化龙变化后悄悄地飞了进去,看到这个情形,兴冲冲地回到唐僧等人的寨子中,商议性命攸关之事: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和唐僧分别化为老乞丐和快手降龙,进入山洞中与白骨精妖怪们开战。
三场打斗结束后,孙悟空终于将白骨精一剑斩杀,其余妖怪被迫逃跑。
分析解读
这个故事中,孙悟空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
他敢于冒险化龙变蚊,在深山老林中窥探妖精洞穴,并回来商议对策,这一点充分表明他的聪明才智。
而他与唐僧共同化身老乞丐和快手降龙,进入妖怪洞穴,与白骨精以及其他妖怪开战,不惧强敌,举剑出击,这说明了他的勇气和不畏艰险的决心。
此外,这个故事还寓意着反对邪恶、维护正义的思想。
白骨精等妖怪为非作歹,捣乱天下,而孙悟空和唐僧则代表着正义和善良,要清除妖怪,保护世界的和平安宁,这一点符合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总结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则充满勇气和智慧的经典故事。
孙悟空化蚊窥探妖洞,回来与唐僧商议对策,化身老乞丐与快手降龙,最终扼杀白骨精的时候,都表现出其聪明才智和勇气。
这个故事还强调了正义和善良的思想,寓意着反对邪恶、维护和平安宁的价值观。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从中收获到正能量的影响。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之《西游记》练习(含参考答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之《西游记》练习(含参考答案)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__________小说,是________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_________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代人。
3.全书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________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100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西游记》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第二初级中学区丽娟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预习填表回答《西游记》的基本知识。
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了解《西游记》这部书的相关知识(从概要、情节、人物、环境进行分析)1.作者:2.内容概要: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从小说的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来看分析里里面的“美”。
3.经典情节:(1)上台讲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大闹天宫、智调芭蕉扇、智擒红孩儿、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或者这样教: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
参考回答,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名著导读《一波三折读西游》教学设计——以《三调芭蕉扇》阅读交流为例执教:黄石市第十四中学杜荣教学目标:1.激发名著阅读兴趣,读整本《西游记》。
2.细读《三调芭蕉扇》,掌握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学习批注法。
3.精思西天取经套路,梳理《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梳理一波三折情节结构图,学习做批注。
教学难点:拓展发现全书小中大三层次的一波三折,归纳西天取经套路。
教学思路:本课的课型为名著导读,总体思路离不开一个“三”字。
先以《三调芭蕉扇》为例,通过跳读、细读与品读三个步骤,开展一波三折的细读精思;再经过“聊一聊《西游记》”、“读一读‘芭蕉扇’”、“理一理读书法”三个层次,梳理出《西游记》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
《三调芭蕉扇》内容比较浅近,学生自读预习原著后能够知晓故事梗概。
如何以《三调芭蕉扇》为例,来梳理出整本《西游记》的阅读方法,就成为了教者需要精心设计的问题。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细读精思,用批注法梳理出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
而以《三调芭蕉扇》为触点,去拓展发现全书小中大三层次的一波三折,由此点拨归纳出西天取经套路,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解决重难点之后,《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内容就逐渐明朗起来了,最后老师引领学生一起总结与归纳阅读方法。
为带动学生阅读整本书,本课还精心设计了《西游记》阅读记录单,贯穿《一波三折读西游》阅读交流课前、课中与课后。
课前用于激趣与预习,课中用来梳理情节做批注,课后用于拓展阅读与思考。
教学选材:选自2016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自读预习学生自主阅读《三调芭蕉扇》原文,完成阅读记录单第1、2、3题。
1.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从哪儿知道的?如电视剧?动画片?2.你觉得《西游记》的故事好玩吗?请说说你喜欢的人物或情节。
3.你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原著吗?你知道《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在原著的哪几回吗?请列出回目。
《西游记之精读与跳读》教案王小雪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教学重难点: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2、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生:西游记(86版电视剧主题曲)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西游记》很感兴趣,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西游记》这本书,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它的璀璨绚丽。
一、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谁能说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明朝的吴承恩)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作品简介:《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小说共一百回,六十余万言。
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书故事的主体,悟空等降伏妖魔,安达西天取回真经。
3、在本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4、《西游记》中最让人难忘的故事情节是哪些?(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四试圣禅心;(8)三调(借)芭蕉扇。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计划用时:18分钟题量:4题满分:15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2015·江苏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 C【解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分析知识要点,根据所读积累比较判断正误。
C错,大战流沙河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2018·湖南初三期末)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答案】 A【解析】 B.《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附:《西游记》阅读片段片段1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锅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三藏见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
”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
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
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
——那女子连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砂锅儿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
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
”八戒闻言,满心欢喜。
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
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
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唐僧不信道:“你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八戒道:“师父,这不到了?”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 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
那妖精见唐僧问他来历,他立地就起个虚情,花言巧语,来赚哄道:“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
正西下面是我家。
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
只因无子,求神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
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
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师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
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
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执教者: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赵彩娇教学理念:当下有很多对经典名著进行新编的、戏说的、大话的电视节目,使学生对经典名著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如何引导学生有技巧、有兴趣地阅读经典名著,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读了也不觉其“名”在何处。
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了名著导读课,导好了,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名著宝藏的大门;导不好,让学生对名著敬而远之。
所以我们应该在“导”上下功夫,在“导”上作文章,这就要求老师认真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地阅读,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知识情感体验。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名著,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熟悉书中精彩片段。
2、启发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人物获得新的领悟,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品读精彩片段《三打白骨精》,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2、落实方法指导,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体会“精读”的实质。
3、通过课本剧表演,再巩固精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精读和跳读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的形象。
2、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跳读法、精读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和表演法。
教学节时:一节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恶搞唐僧视频》由唐僧形象被恶搞引出了电视节目对经典名著胡乱改编导致青少年对名著产生很多误解的话题,倡导学生认真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原著。
二、整体感知1、故事话西游:讲述《西游记》中你最喜爱的一个故事片段。
2、《西游记》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处朝代,概括全书内容。
【初中名著阅读】初中名著阅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答案
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初中名著阅读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中名著阅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答案
唐僧小怒道:“悟空,这个人才死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就是
个潜灵作祟的僵尸,被我无赖,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存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
”唐僧好像也信了;怎弛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击毙,只怕你
读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颇为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展露出。
行者弛严禁疼痛,坐于路旁,只叫做“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除了甚骂人!
出家人善行。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击毙三人,倘至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到出来
大祸,教导我怎的逃脱?你回来辞!”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由礼萨分野就是个妖魔,他即其心害你。
我击毙他,替你除了连累,你却不知道,反信了那呆子,屡次怱我。
”
⑴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请用
简约的语言归纳这个情节。
(2分后)
⑵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4、(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①孙悟空擅于辨识妖魔计谋;机智、坚强。
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2分)
(表明:“分不清妖魔”和“不辨是非”请问其一即可)
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初中名著阅读,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三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三打白骨精的经过,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按提示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3.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体会写作特色,激发学生继续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特点,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蒙骗、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 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环节分析:通过听写词语和口头填空检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复习情况,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
(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
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
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找句子----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分层次----按三步分三层。
④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环节分析:引导学生精读第二段,学习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初步体会人物性格,并总结学法,为二打、三打的学习做准备,是本课的重点)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小组合作交流)
1.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
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
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打怒打妖精
逃跑
阻挡
二打三打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
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2)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
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环节分析:根据上一环节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四、作业超市。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环节分析: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完成个性作业,理解故事的经过,体会人物性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疾恶如仇)
孙悟空唐僧白骨精(善恶不分)(奸诈狡猾)
六、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我有两点在贯彻之后,有一定效果。
一、考虑学生情况,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抓住出发点。
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
二、划划读读,集体交流,发现于文字背后。
关于名著阅读,有观点认为应该指导学生用文学的方式来阅读。
我以此为理念,找到
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反衬”的写法中研究人物特点。
当学生在“三变”“三打”的交流中,在对语言的品味分析中感受了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特点后,学生凭借原有经验和本课所学,通过发现“三打”与“三变”的关系,对“反衬”写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对发现名著的语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