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2节 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8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重点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了解对人口合理容量估计的意义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利用及、智力和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一、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保障健康的,同时又不妨碍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制定人口和人口;2、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世界的人口问题: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课后练习: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 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3、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目前人口数量已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B.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D.主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5、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A.人口素质B.人口增长状况C.人口数量D.人口发展状况6.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AD3.BD4.B5.C6.(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
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3.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自主梳理】一、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1.读图1-5世界“10亿”人口年度表,自1830年以来,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
2.据此图,说出你对“人口爆炸”的理解。
图1-5世界“10亿”人口年度表二、环境承载力(最大人口数量)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都表明,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一般的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在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______规模的大小。
活动一: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图1.10“木桶效应”(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哪种资源?举例说明。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由此可见: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如下图所示:三、人口合理容量(最佳人口数量)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概念:指在有效和______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______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高一地理导教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散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编制人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绘人口散布的特色及其影响要素联合实例,解说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观点要点人口散布的特色及其影响要素难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自主学习任务单(7钟达成,在课本上勾勒圈点)我的迷惑通读课本P10-15页,整体感知。
阅读课本P10第一段,勾勒“人口爆炸”的观点及反应现象。
阅读课本P10第二段,勾勒“人口指数增加”的观点。
阅读课本P11-P13第一段,归纳环境的限制性要素有哪些?阅读课本P13第四段,圈出“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观点。
阅读课本P14第一段,勾勒“环境承载力”的观点及“人口容量”的三大特色。
自主学习任务单2(8钟达成,在任务单上简要归纳)1、阅读“世界人口散布表示图”回答:(1)归纳世界人口散布的特色?(2)思虑影响人口散布的要素有哪些?2、若是各块木板代表不一样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露了什么道理?3、假如要提升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够经过哪些门路解决自然3.资源“短板”问题?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画出本节课的思想导图自学测评(10分钟达成)人口散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亲密关系。
据此达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散布稀少地域,其主要影响要素是()A.地形复杂B.天气湿热C.资源贫乏D.地处内地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域,其主要影响要素是()①天气适合②文化单调③地势平展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读右图,回答3-4题3.致使甲地域人口稀罕的主要自然要素是()A.植被B.水源C.地形D.矿产4.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限,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A.天气和地形B.地形和经济C.天气和科技D.地形和科技5.人口爆炸形象地反应了以下哪段时间的人口增加状况()A.近100多年B.近50年C.近10年D.近250年6.相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跟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穷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C.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要素D.人口的文化和花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不大。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能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能区别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材料,完成相关活动。
请自主阅读书本P14的活动,结合当前地球人口现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活动二: 阅读下列两则案例,完成相关活动。
案例1:复活节岛的悲剧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
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千到2万人。
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学者 观点 理由 乐观派 中间派 悲观派183010亿20亿30亿40亿50亿60亿19301960197419871999100年30年14年13年12年人口爆炸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
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案例2:日本岛的神话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可居住面积1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0位。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爆炸”1.“人口爆炸”的概念“人口爆炸”指人口剧增,通常是指数式增长,给环境带来压力。
人口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出生率大大超过世界人口死亡率的情况。
2.人口膨胀的三大原因(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计划生育要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发展中国家至少有1.2亿已婚妇女和相当一大批未婚育龄妇女,她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先进、更方便的手段来控制生育,却无法得到良好的计划生育服务。
据估计,在今后50年里,由这一原因而导致的人口增长将占新增人口的1/3。
(2)很多国家的家庭由于受传统观念、宗教势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希望有一个或保持一个大家庭。
据估计,今后50年里因为这一原因而多增加的人口约占20%。
(3)育龄妇女的绝对数很高。
近年来,人们普遍有一种误解,不少人只从统计数字中看到全球人口的增长率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2.2%下降到现在的1.4%,妇女的平均生育人数也从20世纪50年代的5个孩子减少到约3个孩子,却不知由于现在全球的总人口已大大多于以前,育龄妇女绝对数很高,世界总人口的绝对增长数也很高。
3.人口的指数增长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显然,人口如此爆炸式的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如图1-9所示。
图1-9知识拓展马尔萨斯人口学说马尔萨斯并不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为人类提供衣食来源的动植物以算术级数增长是一个一般规律。
相反,他反复指出,如果从抽象可能来看,一切生物,不仅包括人类,同时也包括动植物,都具有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内在趋势;而如果从实际可能来看,人类不可能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到“人口将按1、2、4、8、16、32、64、128、256、512这样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将按1、2、3、4、5、6、7、8、9、10这样的比率增加”,但马尔萨斯同时也强调人类对自身繁衍进行“抑制”的极端必要性;尽管生物的繁衍具有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内在趋势,但“因空间与营养的缺乏而受到抑制”,这一趋势实际上仅仅是一种不可实现的可能性。
1.2 人口合理容量【必备知识】1.2 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学以致用】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将会出现“人口爆炸”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A.“J”型 B.“S”型 C.“V”型 D.“N”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齐全,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
根据材料,回答3~5题。
3.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铁矿、塑料 B.石油、农田C.原始森林、地下水 D.煤炭、化肥4.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量也与日俱增5.我国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是A.逐年降低人口增长数量和减少资源的使用量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耕地资源C.发展科技,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资源的消耗会导致环境问题,环境对人口的生产、分布又具有限制性。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2 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课前预习】一、“人口爆炸”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____________二、环境的限制性1、_________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2、由于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也显著增加。
3、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______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___利用4、土地资源现状: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____________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_____________,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5、矿产资源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__________也不断增长。
有些资源已经大幅度减少甚至_________。
6、淡水资源现状:尽管地球上水的数量很大,但是人类能_________的淡水资源数量所占比重却很小。
7、森林资源现状: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__________加剧,_________下降,______________速度加快,_______________程度加深,____________事件增多。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一、“人口爆炸”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
必修2第1章第2节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目标】1、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
2、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合理容量的自身特点。
【学习重点】1、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人口爆炸”1、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学家用来描绘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________的现象。
2、世界人口的“________”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________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________,但很快就会________。
显然,人口如此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二、环境的限制性1、________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________,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________利用,使用于________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2、________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________,有的甚至趋于________。
3、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________,对淡水资源的________利用,加之________,淡水资源日益短缺。
4、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________加剧,________下降,________加快,________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
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并获得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压力。
2.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
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人口爆炸”1.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①缩短,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2.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②人口的指数增长。
二、环境的限制性1.③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
2.各类自然资源重要性及利用现状(1)土地资源a.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④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b.利用现状:一是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二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显著缩小。
(2)矿产资源a.重要性:人类进行⑤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⑥物质基础。
b.利用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矿产资源正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⑦枯竭。
(3)水资源a.重要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水。
b.利用现状:一方面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⑧水污染,从而导致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4)森林资源a.重要性: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环境资源。
b.利用现状: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导致大面积森林破坏,引起⑩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⑪耕地沙化速度加快,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等问题。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⑬最高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⑭环境并获得⑮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⑰环境、⑱资源所能容纳的⑲人口规模和⑳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2.人口容量的特点:○21临界性、○22相对性、○23警戒性。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提纲】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3、人口容量的特点【重点解读】【典例剖析】阅读“PPE怪圈”材料,回答问题:“PPE怪圈”(见下图)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被用作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对比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试分析“PPE怪圈”的基本原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说明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4)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自我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
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资源的种类,则木桶的“短块”决定A.人口容量的多少B.人口合理容量的多少C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D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3、图中反映了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4~5题。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5.按表格内容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二、综合题6.读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错误!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
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1.环境的限制性。
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
课时安排1课时错误!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生活链接] 目前地球人口已超过75亿,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一、“人口爆炸”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01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即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特点是开始时□02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03急剧膨胀。
二、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1)世界人口□01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人们□02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
2.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土地资源□03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用于□04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矿产资源大量消耗导致其迅速减少,有的甚至□05趋于枯竭水资源□06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大面积毁林进而导致□07水土流失加剧、□08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加速、大气森林资源污染程度加深和气候反常事件增多[自我探究] 日本是依靠什么条件改善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对人口的限制的?[提示] 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工业产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在一定的□01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02最高人口数量。
(2)特点:临界性、□03相对性、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04资源、□05环境并获得□06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07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08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自我探究] 所有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都呈现正相关性吗?为什么?[提示] 不是。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部分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现为正相关性,但是人口的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为负相关性。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近百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状况,能举例说明环境资源对人口的限制性。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能运用图表探究和总结人口问题,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激发自己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Ⅰ、预习案一、“人口爆炸”1.“人口爆炸”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及世界人口为“”形曲线增长。
3.特点:在开始时数量,但很快就会。
二、环境的限制性1.产生原因(1)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对资源的需求;(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也显著地增加。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1)土地资源:①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压力变大;②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2)矿产资源: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3)水资源:①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少;②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大;③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④愈演愈烈的水体污染。
(4)森林资源: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森林,进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环境污染程度加快,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Ⅱ、探究案(第一课时)主题一:“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探究一:读“世界‘10亿’人口年表”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1.通过图可得出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如何变化?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什么?2.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有何特点?3.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探究二:结合教材P11活动探究表格资料,推断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以及将来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的变化趋势。
三、我的知识网络四、当堂检测(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爆炸”是对21世纪世界人口增长情况的描述B.世界人口的“J”型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C.马尔萨斯的“两种级数说”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因此该学说没有现实意义D.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不断在延长2.目前愈演愈烈的水体污染、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的利用C.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D.全球火山活动频繁3.自然资源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A.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可永久持续利用B.风能在农业社会就已经得到普遍利用,到今天已成为重要的常规能源C.产业革命时期煤炭成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D.二战后,野生大豆等野生动植物的遗传基因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状况5.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A.资源B.科技水平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6.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了解“人口爆炸”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2.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 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阅读教材P10~P13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爆炸”(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特点是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2.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增加。
①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地增加。
(2)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正误判断:(1)“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与数量将不断减少。
()【提示】(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2)×自然资源具有动态性,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与数量都在发生变化。
具体如下图所示:教材整理2人口的合理容量阅读教材P13第3段~P15,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2)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正误判断:(1)环境承载力主要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2)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就小。
()【提示】(1)×人口合理容量主要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2)×不一定。
资源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个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许多因素有关,且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源,还包括利用国外或地区外的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
例如,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其经济、技术力量强,开放程度高,利用外部的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人口合理容量。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百年前的人口大约在十亿左右,经过123年的发展,这一数字已经加倍,又33年后这一数字已经增至三倍。
从那时起人口数量就一直快速增长,2012年人口总数已经达到70亿。
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人口将增长到90亿,本世纪末将达到170亿。
人口激增将带来文化、资源和大自然的猛烈冲突。
摘自《环球网》2015年7月13日。
探讨1: 人口数量增长方式有什么特点?【提示】人口数量增长方式呈指数增长。
探讨2: 自然资源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提示】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人均资源消耗量和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大,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供应不足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点击]1.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出来。
具体如下图所示:2.几种重要资源的重要性及利用中的问题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自身发展也是有害的。
当前,土地、矿产、淡水、森林等重要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下表所示: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4490006】材料一表1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材料不难发现耕地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第(2)题,由材料可以发现淡水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必须珍惜、合理利用。
【答案】(1)耕地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③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④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⑤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合作探讨]木桶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短桶板的长度,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效应”(如图)。
探讨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提示】揭示了各种资源决定了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环境承载力则为环境人口容量。
探讨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提示】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核心点击]1.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2.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3)题。
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D.人口文化消费水平(2)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A.①B.②C.③D.④(3)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解析】第(1)题,人口容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是主要因素。
此外还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第(2)题,表中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16亿人。
第(3)题,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代表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但不同的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数值不同,通过②③④数值,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1)A(2)A(3)C[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64490007】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将会出现“人口爆炸”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2.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A.“V”形B.“S”形C.“N”形D.“J”形【解析】第1题,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增长与环境不相适应。
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会给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甚至破坏环境,导致资源枯竭。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都会导致人口问题。
第2题,由题干中“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可推知人口增长曲线斜率越来越大,即为“J”形。
【答案】 1.A 2.D对点训练2人口的合理容量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3~4题。
3.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A.100亿、99亿B.100亿、90亿C.110亿、99亿D.110亿、90亿4.21世纪末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 B.c<b<aC.b<a≈c D.a≈c<b【解析】第3题,读图可直接推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约100亿,再减去发达国家人口数约10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数约为90亿。
第4题,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7亿左右,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图中a大约等于16亿。
【答案】 3.B 4.C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1~2题。
1.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2.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的发达国家()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解析】第1题,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