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 格式:pptx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9
华罗庚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杰出贡献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东亚第一数学家”。
他的成长历程中,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于数学事业的坚定信念。
下面就让我们来讲述华罗庚的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然而,华罗庚从小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对于数学的兴趣。
然而,华罗庚的家庭经济状况使他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于是他决定退学,在家自学数学。
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阅读各种数学书籍和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他的自学之路并不容易,但他从未放弃,坚信只要自己有恒心和毅力,一定能够掌握数学这门学科。
华罗庚的自学之路得到了他家庭的大力支持。
他的父母为了帮助他谋生,开了一家小商店,让他能够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同时,他的姐姐也经常给他寄送书籍和文具用品。
这些支持和帮助使华罗庚能够专心致志地自学数学。
在华罗庚的努力下,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他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数学论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一直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希望能够在国际数学界取得一席之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罗庚决定去英国留学。
然而,他的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承担留学费用。
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竞赛的冠军,并以此为契机,获得了留学的机会。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获得了许多国际数学家的认可和赞赏。
华罗庚的留学经历不仅提高了他的学术水平,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他回国后,积极推动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还倡导将数学应用到工业和科技领域,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除了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华罗庚还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他担任过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和领导职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和科研人才。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奇人生?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
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
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
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5月12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人,对华罗庚的数学才华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华罗庚自幼聪颖好学,对数学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在读小学时,他就已经学完了中学数学课程。
后来,他考入了苏州中学,师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开始了他在数学领域的深造之路。
1937年,华罗庚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数学。
在法国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数论和代数几何,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1949年,华罗庚回国,投身于中国的数学事业。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中国数学会,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他的学术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提出了华罗庚猜想,解决了中国数学界长期以来的一个难题,被誉为中国数学的一座丰碑。
他还在数论、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5年,华罗庚因病逝世,享年75岁。
他一生坚持“数学是一种美”的信念,把数学视为一门艺术,用心灵去感悟数学的美。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数学的真理,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华罗庚是中国数学的一代宗师,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学子。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国数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他的一生是中国数学的一部分历史,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数学的发展史册上。
华罗庚简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
世界着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1.人物生平成长经历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求学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着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数学伟人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数学,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科学家”。
华罗庚被芝加哥大学列人“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数学伟人华罗庚的,欢迎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1: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计算起来……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孩子们,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要鼓励自己认真学习数学,同时,更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曾任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的数学家”。
华罗庚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困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家中的小杂货铺。
每当有客人光临小店时,华罗庚就帮助父亲打算盘、记账,客人一离开,华罗庚就继续演算书中的数学题。
有时算得入迷,华罗庚竟将自己演算的结果当
成客人应付的货款价格。
华罗庚白天在店里干活,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就把晚上视为最珍贵的学习时间。
每天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
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屋里学习。
严寒的冬天,他常常被冻到手脚僵麻,依然坚持学习。
节日里,他也不出去串门游玩,而是在家里埋头学习。
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闻名中外的数学家。
希望同学们能像华罗庚一样勤学苦读,严于律己,成为优秀的人才。
学
成
才
的数
学
家
罗
庚
◎
王
天
秀。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年– 1985年),中国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代数学家和数论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代数学之父”,是中国数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
他经历了动荡的时代,但一直坚持并发扬光大中国数学事业。
本文将依次从他的生平、学术成就、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家境贫寒。
192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师从陈省身。
1931年,他因家庭经济原因,辍学回到家乡。
1932年,华罗庚应聘到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开始了他的数学教育生涯。
1937年,日军独占南京,华罗庚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南京,经过波折,最终逃到了内地。
1945年,华罗庚与家人一同赴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习,受到了良好的学术环境的熏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回国,并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等职务。
1985年4月华罗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学术成就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代数学、数论等多个学科。
他的代数几何学成果和雅可比证明问题,对国际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华罗庚定理更被誉为“近世代数几何的第一定理”。
在数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七十年代数问题和四平方和猜想证明、多项式同余定理,这些都让华罗庚在数学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此外,华罗庚还积极投身于中国数学的推广与普及工作,通过编写高等数学教材等方式丰富了中国数学教育的版图。
影响华罗庚对数学界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声望。
他常年在海外学术界活动,曾多次担任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席,并是美国数学学会的会员。
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坚持原创、勇攀高峰、勇闯新路的精神,也使学界对华罗庚非常推崇。
总结华罗庚是一位既有学术成就,又非常注重数学教育的杰出学者,他无愧于“中国数学之父”,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先驱和开拓者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数学。
回顾华罗庚的一生,不仅对他个人出色的学术成就慨叹不已,更让我们感受到他不屈不挠、执着不断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丰功伟绩的数学学术旗帜,对我们今天潜心学习数学并攀登学术高峰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关于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生于1910年,中国数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和“数学家之数学家”。
他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数学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数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华罗庚早年在国内接受教育,后前往法国巴黎大学深造。
在法国期间,他曾与著名数学家伽罗华有过深入交流,并受到了他的深刻影响。
华罗庚的数学领域包括函数论、数论、代数学、微分几何和动力系统等。
他在数学领域做出过许多重要的贡献,如华罗庚猜想、华罗庚-李卓武定理和尺规作图不可能性等。
他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还致力于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他曾多次担任中国科学院和各大高等院校的领导职务,发起并主持了全国数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为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努力。
华罗庚一生的成就与荣誉丰硕,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界杰出贡献奖”等。
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现代数学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袖人物,对中国和世界的数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于1985年逝世,享年75岁。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作者:暂无来源:《科学大观园》 2021年第13期数学大师华罗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科学工作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之神。
华罗庚,1910 年11 月12 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一小商之家。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在数学老师李月波及王维克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少年天才身残志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报名参加过一次上海全市性的珠算比赛。
当时的参赛者,大都是银行、店铺、钱庄的职员和伙计,有一道珠算题:189987×9998 = ( ),难倒了考生。
华罗庚只拨动4 次算盘,花了几秒钟,准确答案就写上了试卷。
著名记者邹韬奋得知他第一个交卷,且获得此次珠算比赛冠军后,特地跑去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华罗庚虽有天分,但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此后华罗庚便回家帮助父亲一面料理杂货铺,一面钻研《范氏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天书”。
邻家失火,他在小阁楼上读“天书”竟浑然无知。
父亲气极,将他的“天书”扔进了灶膛,并在1927 年,为他娶妻以管束他。
妻子吴筱元温柔贤淑,见华罗庚依然痴迷于数学,竭力在生活上照顾体贴他。
不久,曾在法国留学、出任过上海“中国公学”教授的王维克,重返金坛,受聘担任金坛初级中学校长。
听说华罗庚婚后生活拮据,于是便将他请来学校做会计,兼庶务员、事务主任,拿双倍工资。
接着又让他在补习班教数学,华罗庚更加珍惜这一切。
在王维克的鼓励支持下,他开始写些数学方面的论文向外面投稿。
金坛闹瘟疫,华罗庚被诊断为伤寒,家里能典当的东西几乎全部进了当铺。
王校长知道华罗庚遭难,不但自己为他代课,工资照发,而且私人给他补助,在病中还要妻子陪同去看望这位下属。
华罗庚在病床上整整躺了6 个月,后来竟神奇般地活了下来.不过自此以后,他的左腿就再也不那么灵便了。
1930 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华罗庚简介100字华罗庚(1910年-1982年),湖南长沙人,中国数学家、教育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数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被誉为“现代中国数学之父”。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将中国的数学研究带入了世界的前沿,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在代数拓扑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他将拓扑学的思想与代数学相结合,提出了“华罗庚运动”和“华罗庚不动点定理”,对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研究为中国代数拓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除了在数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华罗庚在数学教育领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他主持编写了数学教材《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数学教育水平。
他还积极推动数学竞赛活动,并主持了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工作,为培养年轻数学家才俊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不仅赢得了国内的赞誉,也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
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并被选为国际数学联合会执行委员、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主席等。
他还荣获了许多国内外的荣誉和奖励,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华罗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也深受学界和社会的肯定。
他一生坚持为科学事业奋斗,志存高远,乐观向上,踏实肯干。
他对数学教育的关注和推动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数学人才,对于发展中国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1. 《华罗庚数学遗产研究》(吴国宪,科学出版社,2010年)2. 《华罗庚和他的数学》(任天和,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年)3. 《华罗庚传》(邵新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4. 《华罗庚与现当代中国数学教改》(李民木,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5. 《华罗庚及其集体》(李玉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华罗庚的介绍
1.前言
华罗庚,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数学界乃至世界数学界来说,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华罗庚,是中国数学家、工程师、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华人数学巨匠”。
2.早年经历
华罗庚于1910年7月12日出生于北京,是一个知名家族的后代。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饱受倒戈山、八国联军侵略的苦难岁月,然而华罗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数学路上的探索
华罗庚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数学研究,在此时期,他取得了不少成就。
他曾在1940年发表了《极长的恒等式》,以及在1941年发表了著名的《模形式的基本概念》。
4.教育领域的重要贡献
华罗庚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1950年,他担任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并且在此期间,他推动了数学系统和数学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引导了数学科研方向。
5.获得的荣誉
华罗庚一生共获得过20多个国内外荣誉称号,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等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64年获
得了由美国数学协会颁发的国际证明完整性奖,以及1978年获得了由苏联数学中心颁发的四个整数问题的解决奖。
6.总结
华罗庚在他一生的学术探索中,不仅为中国数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世界数学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华罗庚的勇气、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胆略,将为后人提供巨大的鼓舞和启示。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是谁?
华罗庚(1910—1985),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人物评价
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