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二轮复习 专题2 设计的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通用技术专题复习二学案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知识梳理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1.流程的含义流程是一项活动或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合理的时序和程序过程,就是流程。
流程理解为:(1)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2)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保障。
(3)科学的流程不是自然形成的,是设计、改进的结果。
总之,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即为流程。
2.流程对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意义①流程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保护身体安全等。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②流程在生产活动中的意义: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
(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3.时序和环节(1)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例:买票→候车→检票→上车。
)有些时序是可以颠倒的,有的是不可以颠倒的。
①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和机理。
②可以颠倒的时序,我们应注意分析和比较,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条件,进行适当的安排。
(2)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环节具有层次性。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被称为“串行工序”;几项工作同时进行,被称为“并行工序”。
二、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的目标如图示:2.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该要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
具体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等。
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不相同。
如农业生产中还要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
流程设计要依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客观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设计时序和环节,以达到设计目标。
专题二设计的过程复习要点1.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2.能明确问题的内容,并判断该问题是否有价值。
3.能收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
4.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作品。
5能对设计对象进行设计分析,并能制订出设计方案,能用草图或文字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6.知道标准件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件。
7.知道常用的加工具、设备和加工方法。
8.掌握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工具和设备、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等。
重点提示1.设计过程是将设想转变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设计过程以产品设计为依托.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设计方案的制订、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2.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明确问题的前提.是设计过程的第一步。
明确问题的内容,确认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3.明确设计要求、标准与限制。
设计标准就是根据产品或系统的关键元素、特征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为设计建立的一系列参数,在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它是设计者设计的依据,设计者依据设计要求,构思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限制是设计所受到的制约,如时间限制、成本限制、环境限制等。
4.制订设计方案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信息收集是根据设计选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与选题相关的信息与资料。
常见的方式有:实地调查、访问有关人员、借助媒体和因特网、查阅图书资料、进行专家咨询、调查市场现状等。
信息收集要做到全面、准确、真实、实用。
设计分析要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开放性思考,归纳起来,这些因素分别归属于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即“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设计分析时,也要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高二级通用技术2教案高二级通用技术2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是本课程的核心章节,本节是教材分段探讨“设计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设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对正确判断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和是否值得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节由“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两部分组成,并且对这两部分做了适当的拓展。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发现问题意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本节计划课时2课时,第1课时是让学生对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知道设计问题的,掌握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第2课时,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体会“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具体方法与过程。
二、学生分析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整个设计的首要环节,但他们对“发现与明确问题”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需要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知道设计问题的。
(2)、掌握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发现问题,并学会判断解决问题的价值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掌握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会分析发现问题的相关信息,判断问题是否值得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对技术问题敏锐性和发现欲望。
四、教学重点明确问题:判断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和是否值得解决。
五、教学难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判断问题的价值性。
六、学法、教法及教学媒体1、学法指导本课以探究学习为主,采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察学生表演,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技术问题的敏锐性和发现欲望。
课堂练习
1. 如图所示是捣碎机设计示意图。
工作原
理:电机带动摆杆做圆周运动,摆杆带动连
杆运动,从而带动冲压锤做上下往复运动,
实现将食物捣碎(图中连杆没画出,一端与
固定架的销孔,另一端与冲压锤的销孔固
定)。
下列连杆设计草图合理的是()
2. 如图所示是齿轮轴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键安装在轴的键槽中,齿轮键槽对准键套到轴上,套筒安装在轴上并顶住齿轮端面,轴承安装在轴的两端起支承作用。
该部件需要以下四个装配环节:①安装轴承;②安装齿轮;③安装套筒;④将键装入轴的键槽中。
请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以下问题:
齿轮轴的装配流程为:→ → → (将装配环节的序号填写在“”处);
课堂小结
构件
主要作用
设计装配流程
时候应该注意。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导学学案一、课程标准:1、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的框图。
4、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改进的方案的优越之处。
三、备考策略:理解流程概念和流程的优化,以及简单流程分析和流程改进的设计四、知识梳理(一)流程的涵义1、理解流程: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在了解流程的涵义时,应抓住两个关键点: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时序是指随时间变化的发展经历;·环节是指事件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可以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过程。
环节和时序是流程的基本要素。
例如,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顺序是收割、脱粒、分离、清洗、集粮,这是不可颠倒的。
从这个简单事例出发,我们可以想到,完成任何一件事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顺序的安排往往还有讲究。
科学合理的流程能够帮助我们的生活有序、高效,所以我们应该设计好自己学习生活的流程。
【例1】18.煮饭时要先洗米、添水、插电,最后按开关,这是一个简单的流程。
在这种流程中,做事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称为()A、次序B、先后C、时序D、顺序【例2】公共汽车门口写有“先下后上”的字样,其目的是()A、提醒乘客注意安全B、为了提高车的速度C、为了减轻负载D、合理的乘车流程(二)流程分析㈠典型案例分析⒈生活与流程——洗衣机工作流程分析【思考】不用洗涤剂的洗衣机的工作流程,相对使用洗涤剂的洗衣机工作流程来说,其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⒉生产与流程----合成氨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及识读【例3】下列流程中,不属于工艺流程的有:()A、企业事务处理的相应流程;B、制作一只景泰蓝手镯;C、制作一部动画片;D、宝马汽车流水线生产。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二轮复习交流材料2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技术的价值,技术的发展未来,理解运用技术的性质2、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与技术的关系,理解运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复习技术的性质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技术的性质和设计的原则来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技术的性质、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难点:技术的性质、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运用。
【教学设计】通过串讲知识结构,辅助一定的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希望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内容来评价和设计一些生活、学习中的用品。
技术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发展历程:三次技术革命: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开始.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标志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
一、技术的价值(一)技术与人1、人的需要产生技术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人类的衣食住行)2、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对人保护作用:生理上的保护和心理上的保护。
如:医疗技术、安全技术等。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体力解放。
技术带给人方便、享受、乐趣;技术也促进人的精神、智力发展;技术也会反作用于人。
(二)技术与社会1、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交通发展、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2、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
(三)技术与自然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三峡水利工程:利用水能发电)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过度开垦荒地,砍伐树木)二、技术的性质(一)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需求产生技术。
专题二设计的过程复习要点1.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2.能明确问题的内容,并判断该问题是否有价值。
3.能收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
4.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作品。
5能对设计对象进行设计分析,并能制订出设计方案,能用草图或文字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6.知道标准件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件。
7.知道常用的加工具、设备和加工方法。
8.掌握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工具和设备、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等。
重点提示1.设计过程是将设想转变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设计过程以产品设计为依托.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设计方案的制订、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2.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明确问题的前提.是设计过程的第一步。
明确问题的内容,确认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3.明确设计要求、标准与限制。
设计标准就是根据产品或系统的关键元素、特征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为设计建立的一系列参数,在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它是设计者设计的依据,设计者依据设计要求,构思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限制是设计所受到的制约,如时间限制、成本限制、环境限制等。
4.制订设计方案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信息收集是根据设计选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与选题相关的信息与资料。
常见的方式有:实地调查、访问有关人员、借助媒体和因特网、查阅图书资料、进行专家咨询、调查市场现状等。
信息收集要做到全面、准确、真实、实用。
设计分析要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开放性思考,归纳起来,这些因素分别归属于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即“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设计分析时,也要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标准件是指经优选、简化、统一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包括紧固件、连接件、密封件、滚动轴承、螺孔型材等七大类。
选择标准件,既可以简化制作过程,又能实现通用通换。
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者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自己设计的东西,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用文字、图表、模型、语言等呈现出来的过程。
通过比较和权衡.能在多个方案中选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种方案的优点来改进原有方案。
比较各个方案的外形、结构、功能等特点要求,明确各个方案对设计指标的符合程度。
权衡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是权衡设计方案的必要条件。
5.制作模型(或原型)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技术方法,它可以使设计对象具体化,有利于设计者把握设计的可能性。
模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装配工艺、铸造工艺和检测工艺等。
金属材料的加工包括划线、锯割、锉削等工序。
例题解析【例1】1816年,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玩耍。
一人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听。
这时,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为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看病后回来恰好路过此处,圆木的敲击声启发了雷奈克.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又做出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装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述材料中。
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 )①调查问卷;②观察日常生活;③技术试验;④技术研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答案:B(分析) 本题考查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仅应有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而且应掌握一些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观察日常生活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日常生活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基础,它往往蕴藏着丰富的问题资源,是我们最熟悉和最容易找到问题特别是有价值问题的地方。
【例2】下列产品不可能是标准件的是( )A.螺钉B.垫圈C.螺母D.锁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标准件。
在进行材料和部件的选择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标准件是指经优选、简化、统一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包括紧固件、连接件、密封件、滚动轴承、螺孔型材等七大类。
使用标准件可以简化制作过程,节约设计力量,实现通用互换。
标准件的集中生产,不仅有利于先进工艺技术的使用,还可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例3】右图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锯割前应把材料夹持在台虎钳上.通常情况下。
锯割线应在台虎钳钳口左侧10~20mm处.锯割线不能太靠近台虎钳(易对台虎钳造成破坏),也不能离台虎钳太远(操作时不稳)。
右手握紧锯弓的手把,左手轻轻扶在锯弓的前端,锯割时,右手推进施力,推据加压。
回拉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要有节奏。
【例4】分析题“大头贴”一直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如果再给它配一个精美的、有个性的相架那就能更好地展现学生自己的风采。
如果有学生要给自己的大头贴照片设计一个相架,请从“人”、“物”、“环境”三个方面做出设计分析。
[提示]设计分析要考虑三要素:“人”、“物”、“环境”。
“人”主要考虑设计所涉及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特点是生动、活泼,追求时尚、有个性、简单的基础上追求精致等,色彩大方、明亮、欢快等;“物”是产品本身.要求结构简洁、合理,大小适中,取材容易,成本不高,又要配合大头贴照片使用,两者要能合为一体等;“环境”指设计时既要考虑该相架是放置在书桌上还是挂在墙上,又要考虑该相架的设计和制作不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技术设计分析的理解和应用。
合理的设计分析是成功进行技术设计的第一步,分析得当可以指引以后的技术设计少走或不走弯路。
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是一个具体而又明确的对象,这个案例指的是高中生.这就要分析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及生理、心理特点。
“物”就是产品本身,包括功能、造型、材料等.但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
另外.产品又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任何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而应该综合考虑“人”、“物”、“环境”三要素。
【例5】设计题现代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无噪声、无污染、质量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锻炼身体。
自行车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
请你从辅助功能方面(即在自行车上合理增加新的功能)对如图所示的自行车作进一步的完善,列举四点[提示]能针对辅助功能方面有所列举即可。
①改善车座结构,增强柔软性、抗震性;②使车座便于空气流通,减少臀部积汗;③车体安装消解震动力装置;④安装防滑、防倒装置;⑤增加健身装置……(分析)这是一道综合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平时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找固有事物的不足,发现希望。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是设计过程的起点,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因此,能不能发现问题,特别是主动地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培养问题意识。
对学生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迈好设计的第一步非常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设计时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因素,力求简单、可靠、可行。
在构思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提出很多设计方案,要进行方案的筛选。
而绘制草图是一种基本的设计能力。
是一种容易交流的技术语言。
在草图中还要作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
自主练习一、基本题1.钻头(即麻花钻)是机械行业中用途最广泛和最常用的消耗性工具。
小张在工厂修磨钻头的实践中发现手工修磨钻头无依靠及参照物,影响到工作的精度和质量,于是开发研制了 “钻头刃磨器”。
成功地解决了磨钻头困难的问题。
“钻头刃磨器”课题的发现来源于( )A .观察日常生活B .技术试验和技术研究C .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D .专家的指点2.当肥皂被用到最后一点时,为了充分利用肥皂,有人在肥皂中央加了一块小方木块,这样洗到最后,肥皂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设想虽好,但带木块的肥皂始终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这可能是因为( )A .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B .弊大于利C .生产时质量不好D .应用范围狭窄3.制作模型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般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尽可能废物利用;②尽可能使用标准件;③加工时要减少对复杂设备的依赖:④尽可能美观精致。
A .①②④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③④4.在学生设计简易手电筒的过程中,需要对简易手电筒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分析,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手电筒的主要功能在于照明,一般要选择质量好的小灯泡B .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使用何种型号的电池C.开关起通断电源的作用,选择时要注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D .手电筒筒身部分主要起美观作用5.一天中午,小明的妈妈把刚洗好的衣服挂在阳台的晒衣杆上,突然一阵大风刮来、刚晒好的衣服和衣架一起被风吹到楼下,当时小明就想,如果用一种方法把衣架固定在晒衣杆上,那就能避免发生此类事件。
于是小明决定设计制作一款防风衣架。
(1)要制作防风衣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收集的信息有( )①调查有关信息,了解衣架脱落的原因; ②了解已有的防风衣架的结构特点: ③用何种材料进行制作; ④如何对防风衣架进行评价,A .①③④B .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2)防风衣架的设计重点应该在( )A .是否美观B .挂钩的结构 C.所用材料 D 尺寸(3)设计防风衣架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具有防风功能;②制作方便;③结构简单;④拿取方便。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6.我们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和制作难度,常希望使用一些“标准件”,下列对于“标准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国家给予统一标准代号的零部件B .经国家检验合格或免检的零部件 C.全国统一价格的零部件 D .已经获得专利并得到保护的零部件7.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线的过程,在金属材料的加工的划线工艺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为( )A .划规B .划针C .手锯D .钢直尺8.加工小木凳一般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A .锉B .尺C .刨D .锯9.分析题 下列是用方钢加工锤子的一些基本操作,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加工步骤:A .划线B .选料C .钻孔D .锯割E .锉削F .攻丝10.分析题 吕静同学发现公园里跷跷板的设计存在缺陷,使用时两边必须有体重基本相同的参与者.并且是你上我下的单调的机械运动,于是她设计制作了一种软着陆单人安全跷跷板(如图Z-2-3)。
该新型跷跷板下方装有弹簧,杆的高低可调节,结构简单美观,性能安全可靠,娱乐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