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2 (新版)济南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9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结合自己感冒的经历,说出呼吸道的功能。
(3)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图片,说出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4)通过模拟实验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2.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PPT、模拟肋间肌和膈肌舒缩模型、卷尺、
教师借助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录制的微视频。
2.学生课前准备:自制的胸廓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济南出版社)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张秀敏教材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主要叙述的是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学生可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然后提出疑问二氧化碳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氧又到哪儿去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去学习肺包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并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维的开发等等。
教学目标:1、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2、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3、通过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内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维的开发与分析能力等。
教学重点:气体交换的原理,体内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锥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除了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以外,还要进行呼吸,那么,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有那些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实验探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与吸气的实验过程,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然后,教师提出探究问题:1、实验中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各发生了什么变化?2、实验中为什么设甲、乙两瓶?3、由探究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带着问题四人一组进行操作,实验完成后,组内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三、教师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以外,还含有哪些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蠢蠢欲动。
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的比较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从而明确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氧,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
四、教师根据上面的结论进行追问:吸入的气中的氧到哪儿去了?,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氧与二氧化碳是怎么交换的?交换的原理是什么?这时,教师拿出一瓶香水轻轻的倒出几滴,然后问学生有没有闻到香味,近出的学生问到了,而远出的学生没闻到;教师又到处了许多,此时,整个教室里都是香水味。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括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空气进入人体在人体里按照一定的路线“旅游”并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空气是按照一定的路线在人体中转一圈,并发生着变化。
这节,我们和空气一起到人体中进行探险旅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学生结合课本p23呼吸系统示意图,自学课本p24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小组讨论展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呼吸系统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1)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而且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肺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A、肺泡数目多。
B、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鼻腔能使外界寒冷、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拓展练习:2、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板书)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思考:1、外界气体到底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呢?动力是什么?2、什么是呼吸运动?小组讨论展示:1、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所以说,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肺通气。
2、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拓展练习:吸气与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是什么关系?(相等)。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板书)复习提问: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导课:但是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问题。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由于这节课非常难理解,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此,根据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2、掌握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3、学会分析肋间肌、膈肌的状态与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呼吸系统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身,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教学难点: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三、课时划分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节课设计为两课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第一课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为第二课时,此部分内容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这节课学生对呼吸现象比较熟悉,却很难具体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而且还缺乏相应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于理解。
本节课还是这一章的重难点,所以还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比较透彻的掌握。
因此,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
通过图片,小动画,模型还有在亲身测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学、读图,以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如何思考。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flash动画,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五、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动态的呼气和吸气的动画;制作肋间肌舒缩模型;准备皮尺测量胸围。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相关知识。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③了解人体内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植物能量的释放离不开呼吸作用,人类也是如此,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回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并说出其原料来自哪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外界空气是如学生回忆并进行板演: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通过复习呼吸作用,自然的导入呼吸作用也需要空气。
并为今后何到达人体的。
水+能量的教学打下基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空气,外界的气体是通过哪些通道进入人体的?体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为什么呼吸时,我们的胸廓会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0分钟学生自学教材第23-24页,观察教材中的呼吸系统示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1、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3、注意咽、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鲁教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是取消小升初考试后的第一届学生,由于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倡导分层次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
《标准》明确规定,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
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模型、图片、视频、PPT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技能性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性目标: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六、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七、教学准备1、肺泡的结构模型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5、PPT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呼吸道喉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气管清洁、温暖、湿润空气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肌收缩和舒张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吸气动作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呼吸运动过程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呼气动作气体进出肺泡。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模型、示意图等,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通过模拟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
4、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
2、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呼吸运动的原理。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23-24页,填写下列空白。
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完成的。
2、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肺组成的。
3、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______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4、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和,这就是。
5、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实现的。
【课堂活动】任务一: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观察图3.2-1,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完成下面填空。
1、写出图中各部分名称1 、2 、3 、4 、5 、6 。
2、呼吸系统中的、、、、,是气体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3、呼吸道的特点不仅保证了的畅通,还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4、______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①数目______②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和弹性纤维。
③________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___________组成。
任务二:解读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1、体验呼吸运动:(1)肋骨和胸廓的变化:当你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运动,胸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运动,胸廓。
(2)膈肌的变化:膈位于胸腔的底部(也即腹腔的顶部),主要是肌肉组织。
在吸气时,膈顶部,胸廓;呼气时,膈顶部,胸廓。
2、观察演示实验:模拟呼吸运动,完成下面填空。
(1)运动的产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呼吸运动的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2)观察演示实验: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完成下面填空。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自身健康,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课前准备: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肋间肌、膈肌运动引起胸廓体积变化的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延伸: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24-25页,据23页图完成以下问题(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组成 。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它是________的场所。
④⑤②⑥ ③(3)、呼吸道由( )____,( )___,( )___,( )____和( )_______共同组成。
(4)、人体内发声的结构位于( )_____。
(5)、肺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2、阅读课本25-27页,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呼吸运动?(2)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或缩小?(3)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吸气和呼气,还是吸气和呼气引起了胸廓的变化?课内探究【合作交流】:(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为什么?(2)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谈笑?(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合作探究】:1、教师进行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演示,学生思考回答:(1)说出模型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2)测量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脊柱”到“胸骨”的距离。
(3)描述肋间肌舒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2、教师进行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演示,学生思考回答:(1)观察上推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球的变化。
(2)描述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精讲点拨】:气体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与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和尝试解决难点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夯实基础(3分钟)1、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多:肺泡的数目很多;(2)外: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3)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通过。
3、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鼻里有鼻毛可以过滤气体,起到清洁气体的作用;鼻内还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对气体有湿润的作用;鼻内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气体。
因此,用学生对照着《助学》上的自我感知部分,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记忆并互相检查。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不仅是为了记忆与掌握,更为了这节课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通常情况下,当我们紧张、焦虑、或恐惧时最先想到的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深呼吸)请同学们跟着我做,将手摁在自己的胸骨或肋骨处,进行深呼吸,仔细体会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
呼气时,胸廓缩小)为什么我们深呼吸时胸廓会这样变化呢?胸廓的这种变化跟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还有,呼吸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比较水手得病前后的情况后,思考原因由小故事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呼吸运动的概念和胸廓的结构呼吸运动就是胸廓引起的:总结呼吸运动概念: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
那么胸廓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并积极投入课堂,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3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胸廓结构图。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
③了解人体内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边思考,
3、注意咽、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设问1: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
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
师生交流:用鼻呼吸时,可以从鼻毛、鼻腔
师生交流: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
体验与思考:
廓的关系。
模型演示:肋骨的运动
(1)引导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
模型演示:膈的运动
(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
组织学生描述呼吸运动过程,并给予鼓励
性评价。
师生交流: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
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
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6分钟)
A类:
1、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
A.膈肌收缩胸肌容积缩小
B.胸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
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
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鼻腔和肺 B.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3、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的场所。
(2)呼吸道是由组成。
(填序号)
(3)图中为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引起猛烈咳嗽。
B类:
1、右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2、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血液从毛细血管的端流到端后,成分变化是气体含量增加。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 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 应处于
状态。
C 类:
1、(2011烟台)在“测量胸围差”的实验时,要求你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
那么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
A .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B .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C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 .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2、(2012年湘潭)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3、(2012年滨州)图2是平静呼吸时相关结构变化的示意图,Ⅰ、Ⅱ表示胸骨和肋骨运动的过程。
吸气时肋间肌的状态、运动的过程和肺内气压分别是( )
A.舒张、过程Ⅰ、高于大气压
B.收缩、过程Ⅱ、等于大气压
C.收缩、过程Ⅰ、低于大气压
D.舒张、过程Ⅱ、低于大气压
4、(2012年枣庄)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 些吃力。
这是因为( )
A.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参考答案:
A 类:1、D 2、C 3、(1)肺 气体交换 (2)①②③④⑤ (3)咽 气管
B 类:1、B 2、(1) 肺 呼吸道 清洁 (2)一 气体交换 (3)二氧化碳 氧气 (4)膈肌(或膈) 收缩
C 类:1、C 2、B 3、C 4、
D
A B C D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腔
咽
呼吸道喉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吸气动作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
呼吸运动过程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
呼气动作气体进出肺泡
吸气和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