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从粒子到宇宙(检测)-2019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度(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236.00 KB
- 文档页数:7
从粒子到宇宙基本题型模块一分子世界一、基本概念时间长了,戴在手上的戒指质量变小;走进花园,隔很远就能闻到花香;铜像被游客摸的最多的手部分,变小了;水滴石穿;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自然界时刻都在发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物质在一点点的散失。
散失的物质小到我们的肉眼无法观测。
通过这些现象,有人提出假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提出。
约2019年之后,阿伏伽德罗验证了这一假说,并进行完善。
他定义了这一粒子,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1.分子:物质是可分的,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动理论:(1)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在引力和斥力。
二、例题精讲【例1】★(2019•百色)很多公共场所都张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公共场所吸烟会造成很多人被动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测试题】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测试题】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例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测试题】科学家研究出了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的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对硅板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就能穿过陶瓷薄层,在其上端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硅分子能穿过陶瓷薄层,这叫()一、基本概念1.摩擦起电:经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考点梳理】考点一: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___________来解释。
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________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
分子间又相互作用的和。
例题 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__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_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模型。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又是由_______组成的,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都证实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例题1.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你认为原子内部结构与下列哪个的结构最接近()A .西瓜 B.熟鸡蛋 C.面包 D.太阳系考点三: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
例题1.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即能够吸引纸屑,我们就说梳子带了_________,这种通过“梳几下”使塑料梳子带电的方法叫做_________。
【链接中考】1.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这一现象表明()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间有吸引力C .分子间有排斥力D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A .一切物质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 .分子间存在间隙3.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A .花开时香气扑鼻 B .扫地时尘土飞扬C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D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5.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 ,可以 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如何设计一堂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到宇宙的奥秘,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球、恒星、行星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行星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让孩子们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宇宙模型,思考并回答什么是恒星、行星、星球等。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和剪刀制作属于自己的宇宙模型。
5. 分享与交流: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邀请他们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孩子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这个视频包含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如星空、行星、恒星等,能够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反应,通过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我可以判断他们对这些新奇事物的兴趣程度。
一轮复习讲义07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1、科学家认识物质结构的方法:观察现象——提出模型(猜想)——收集证据。
2、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例: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例:花香、酒香、扩散现象等。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5、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①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②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③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⑤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8、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②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动;③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原子的质量几乎多集中在原子核上;④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9、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
10、原子核所带正电荷跟电子所带负电荷是相等的,所以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11、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等量的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2、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3、托勒玫创立了“地心说”;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14、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千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1000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教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章节内容:1.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2. 第二节:原子和原子核3. 第三节:元素和物质4. 第四节:宇宙的组成5. 第五节:恒星的一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组成,了解原子、原子核、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恒星的一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恒星的一生。
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恒星的一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原子、原子核、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恒星的一生。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3. 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4. 恒星的一生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2. 请画出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请简述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答案: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4. 请描述恒星的一生。
答案:恒星的形成、成长、衰老和死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讲清楚了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恒星的一生?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讨宇宙的奥秘。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一、【复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学会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
2.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3.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4.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二、【重点难点】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 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四、【学习过程】【典型例题】 知识点1:物质的物理属性例1.将下列的物质的物理属性与下边对应的应用用线连起来:硬度 弹性 密度 导热性 导电性 磁性弹簧床 用铝材作航天飞机 用铜作导线 磁铁 用金刚石切玻璃 冬天穿棉衣御寒例2.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橡皮、食盐水、眼镜片、2B 铅笔芯、塑料直尺,小红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
她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类的 ( )A .状态B .密度C .硬度D .导电性知识点2:分子动理论例3.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去,但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得干净,为什么?例4.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针对下面观察到的现象做做了以下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内分子之间有斥力B.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有空隙C.现象:将小磁针靠近某物体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该物体一定是磁铁D.现象:摩擦起电推测: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知识点3:静电现象例5.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电荷。
例6.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知识点4:微观到宏观的物质世界例7.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具有的。
专题特训练习题类型 1 选择类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半导体、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C.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风吹过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创造了电荷C.质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3.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下列诗句中蕴含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D.“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下面是某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金属都是导体B.利用超导体做白炽灯灯丝,灯将会更亮C.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合金材料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7.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D.一直处于静止状态8.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C.用丝绸摩擦玻璃杯,有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荷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10.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11.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B.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C.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12.(2013•莆田质检)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C.空气不带电D.空气带负电类型 2 填空类题13.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
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 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2.物体的温度在0℃时,分子()A. 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一部分分子开始停止运动C. 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要看哪种物质D. 不运动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B.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D. 打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4.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 把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B. 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 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D. 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电子存在B. 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这是因为玻璃棒上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C. 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时,小球被吸引,小球可能不带电D. 一般情况下,石墨、水银是导体;花生油、陶瓷是绝缘体7.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 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8.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9.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B. 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污水排出池塘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10.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任副主席表示,伊朗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制造1﹣2枚原子武器.下列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B. 电子是带有最大负电荷的粒子C. 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 两个带有正电荷的玻璃棒靠近时互相吸引1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张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后来带负电C. 验电器先后都带正电D. 验电器先后都带负电12.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B. 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C. 能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D. 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13.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1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细线悬挂的轻小泡沫塑料球时,球被排斥,由此可知,泡沫塑料球()A. 带正电B. 带负电C. 不带电D. 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 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 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 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 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低C. 煤、天然气、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D.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17.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在.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A. 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B.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D. 质子、夸克、原子核、原子18.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A. 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 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 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 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19.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A. 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B. 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 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二、填空题20.(1)如图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 ________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 ________h.(2)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________(写出表达式).d.语文书除去封面后,选取页码1到200一些纸叠齐压紧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________.21.否定托勒玫关于“地心说”的结论的自然科学家是 ________,他通过长期观察、推论得出“日心说”,有力的推动人类的发展.22.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医护人员在过道喷洒消毒液,过一会,整个病房都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因为分子在做________.23.如图中甲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说明了小钢球具有________,小钢球下落受到________的作用.24.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作________,电荷量也叫________.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25.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是保持它们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知的物质微粒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________.26.根据图中的现象可知,气球B带________电荷,若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B球,它们会互相________ .当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内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________ .27.五月的哈尔滨,处处飘溢着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说明________;用力拉铁丝不容易拉断,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28.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基础知识过关】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模型:(1)常见的物质时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运动:(1)扩散运动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是由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间有间隙。
③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分子热运动①定义: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②热运动快慢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相互作用:(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吸引力与排斥力关系:①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排斥力大于吸引。
②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4.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考点二、静电现象1.概念:(1)定义: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相互作用:(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4.摩擦起电的原因:(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使得因带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3)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使自己带上等量的正电。
考点三、原子核式结构1.原子核式结构:(1)电子的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的。
(2)原子结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核式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①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②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质量;电子绕核运动。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检测题(二)广东何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B.秋风扫落叶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系属于银河系B.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员C.地球绕太阳运转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的结果D.地球上物体即使速度再大也飞不出地球3.为了帮助打造“无烟世博”,上海市于2010年3月1日实施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活动。
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实用文档A.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4.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壁虎脚掌没有吸盘,壁虎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更多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由此可知壁虎在天花板上攀爬本质上靠的是()A.分子引力 B.大气压强 C.地球引力 D.板壁弹力5.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
下列微粒按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实用文档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6.图1中分子间空隙一定变小的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B.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C.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D.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8.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1)湿的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变干;(2)煤堆在墙角的时间长了,墙内也变黑了;(3)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4)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实用文档()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紧紧靠着排在一起的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在不停地运动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8分)9.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山东省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物理学家汤姆生将所发现的带负电的粒子称为()A . 电子B . 质子C . 中子D . 核子2. (2分)(2019·遂宁)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 .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C .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 .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2分)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甲物体的内能比乙大B . 甲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C . 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大D . 两物体机械能一样大4. (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 . 酒香不怕巷子深B . 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C . 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 . 沙尘暴时,尘土满天5. (2分)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 . 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C . 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 . 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6. (2分)“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 .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 .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7. (2分)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 .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C .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是按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D . 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夸克,然后发现了质子8. (2分)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A . 质子B . 中子C . 电子D . 核子9. (2分) (2017八下·延安期中)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 .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 .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10. (2分) (2016九上·富顺期中) 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A .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B .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C .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 .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11. (2分) (2016九上·黑龙江期中) 运汽油的汽车都有一条铁链子拖地,它的作用是()A . 发出声响,让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B . 通过它向空气和大地散热C . 做为运油车的统一标志D . 为防止汽油因振动摩擦起电,通过与地相连的铁链使罐带的电荷导入地下,从而避免造成危害12. (2分)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
专题特训练习题类型1选择类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半导体、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C.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答案】D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风吹过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创造了电荷C.质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大风吹过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错误,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创造了电荷,错误,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C.质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错误,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正确;应选D。
3.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答案】C4.下列诗句中蕴含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D.“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所以A说法错误。
B选项,以“乘客”为参照物,“乘客”和“轻舟”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轻舟”是运动的是以“河岸”为参照物,所以B 说法错误。
C选项,“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C说法错误。
D选项,“花气袭人”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所以D说法正确。
正确的选择是D。
5.下面是某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金属都是导体B.利用超导体做白炽灯灯丝,灯将会更亮C.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合金材料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各种金属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导电,而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所以各种金属都是导体,A正确,不符合题意;B、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根据焦耳定律知超导体通电后不能发热,因此不能制作灯丝,B错误,符合题意;C、航空器为了增加负载,通常要减轻自身重力,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的材料,为了使航空器不易形变采用强度高的合金材料,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气体能够充满它所能够达到的空间,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D正确,不符合题意.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A选项错误。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B选项正确。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是电中性的,不带电,C选项错误。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尺度最大的是原子,D选项错误。
7.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相互之间存在斥力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引力D.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答案】B8.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C.用丝绸摩擦玻璃杯,有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荷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子的半径约为10-10m。
用肉眼无法观察,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体,不是分子,故选项A错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选项B错误;丝绸与玻璃摩擦,玻璃中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正确;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静电可以吸附灰尘.解: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C、硅光电池板是把太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答案】B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B、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C错误;D、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D错误.故选B.11.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B.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C.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是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的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解: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2013•莆田质检)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C.空气不带电D.空气带负电【答案】A类型2填空类题13.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
她授课的直播视频信号是利用__________波传回地球的。
她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做了一个水球,她通过水球成的像如图所示,该像是__________(虚/实)像。
她在水球中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分子是__________的。
【答案】电磁波实像运动【解析】试题分析: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直接传播,并且声音传播距离很短,所以授课的音视频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地球上的。
通过水球可以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头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像为实像,并且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在水球中注入红墨水,红墨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会儿可以看到整个水球都变成红色。
14.如图A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
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温度有关。
【答案】小于,分子间有间隙,热水,扩散现象15.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图(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的。
【答案】B,原子核,电子【解析】试题分析:(1)汤姆生认为电子是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原子上的,就如同散步在一个均匀的正电荷的海洋之中,它们的负电荷与哪些正电荷相互抵消,这种模型叫做葡萄干蛋糕模型.(2)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这一模型被称为核式模型.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由图可知,A是葡萄干蛋糕模型,它是由汤姆生提出的;B是原子的核式模型,中间是原子核,核外是电子在绕核旋转,它是由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16.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星。
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
【答案】中子;行;无线电波。
【解析】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是行星。
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波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