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合作: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6
多方协同合作协议:5篇典型案例前言多方协同合作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协商、谈判和签署协议等方式,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约定合作方式和目标,以便共同开展某项活动或项目。
在我国,多方协同合作协议广泛应用于企业合作、政府间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结合5个典型案例,对多方协同合作协议的签订、履行及管理进行详细解读。
典型案例一:企业间的供应链协同合作背景A企业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B企业是一家原材料供应商,C企业是一家物流公司。
A企业需要B企业的原材料和C企业的物流服务来完成产品生产,而B企业和C企业也希望通过与A企业合作,提高自身市场份额。
合作协议内容1. 合作目标:共同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升A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2. 合作期限: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3. 合作内容:- B企业承诺在协议期间内,为A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并保证供应及时;- C企业承诺在协议期间内,为A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务,确保产品按时送达。
4. 各方权利和义务:- A企业有权对B企业的原材料质量、价格和供应情况进行监督;- A企业有权对C企业的物流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B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提供原材料,并接受A企业的监督;- C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提供物流服务,并接受A企业的评价和监督。
合作成果通过签订多方协同合作协议,A企业、B企业和C企业实现了供应链的紧密协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同时,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典型案例二:政府间共同推进区域发展合作背景D城市和E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双方在经济、旅游、环保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为共同推进区域发展,实现共赢,两地政府决定签订多方协同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内容1. 合作目标:共同打造东部沿海经济共同体,实现区域经济、旅游、环保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 合作期限: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止。
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代表机构第三章临时活动第四章行为规范第五章便利措施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特别规定第八章法律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交往与合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境外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境外成立的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可以在经济、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环保、慈善等领域依法开展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的活动。
第四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的国家统一、安全和民族团结,不得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境外非政府组织不得从事或者资助营利性活动、政治活动,不得非法从事宗教活动或者非法资助宗教活动。
第六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应当通过依法登记的代表机构进行;未登记代表机构需要开展活动的,应当事先取得临时活动许可。
境外非政府组织未登记代表机构、未取得临时活动许可的,不得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不得委托、资助中国境内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
第七条国务院公安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
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业务主管单位。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
国家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国家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统计制度。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援助中的角色非政府组织(NGO)在国际援助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非政府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国家与国际之间、社会与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它们不仅提供紧急人道救援服务,还积极参与发展援助、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活动。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特点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公民自发组织而成,主要通过募款和捐赠来开展工作的团体。
相较于政府机构和商业企业,NGO有几个显著特点:独立性:NGO通常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运作,通过公民参与和捐款来维持其活动。
广泛性:NGO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权、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扶贫等各个方面。
灵活性:相较于政府机构,NGO在资金运用、项目设计及执行速度上更具灵活性。
基层性:许多NGO直接接触并服务于特定社区,有利于了解基层的真实需求。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援助中的历史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援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许多慈善团体开始关注跨国的人道主义援助问题,如红十字会和救助儿童会等具有代表性的NGO。
这些组织在多次战争与自然灾害中积极提供救援,推动了全球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视。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的成立,国际事务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许多NGO与联合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同致力于改善全球人道主义危机,尤其是在冲突地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
特别是在冷战后,越来越多的新兴NGO进入这一领域,其作用逐渐由单一的人道救援扩展至发展援助、政策倡导等多个层面。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人道救助非政府组织在人道救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突发自然灾害或人道危机时,NGO能迅速响应,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支援。
这些组织具有专业的救援团队、丰富的应急经验及灵活的运作模式,使其能够迅速展开行动。
例如,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后,多个NGO迅速洪水般涌入受灾地区,开展紧急救援和康复重建工作。
发展援助除了人道救援,非政府组织还在发展援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的合作李利平西南财经大学摘要: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并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其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并面临很多问题;而政府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非政府强大的力量以及存在的必要性;这就为政府组织和政府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政府合作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部门或组织,很多时候又被称作第三部门,主要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其基本宗旨是满足居民需要。
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政府要维持其政权的绝对稳定性,而作为政府的对立面而产生的非政府组织不免让政府觉得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所以很大层面上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并非是支持的。
但是,非政府组织的确是能够做到政府不能做到的工作,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也让政府不能完全否定非政府组织的存在。
另一方面,作为非政府组织如果要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的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存在着很大的合作的可能性:一、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由上述非政府组织的含义我们知道非政府组织是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的;而政府同样是要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为社会服务;那么二者是有着共同理念的,这也就为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二、政府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转变职能、推动社会建设中面临很多问题:第一,权力的下放存在一定的难度。
管理重心下移的核心问题是放权,而权利的下放很难一时全面做到。
第二,职能的转变、管理重心的下移,要求政府行政人员的观念、行为全方位发生转变。
但是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习惯于以“权力”调动、指挥一切,从权力为中心到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既是对旧观念的挑战,也是对旧有行为模式的挑战。
第三,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范围和涉及对象不能面面俱到,这也为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空间。
2020年尔雅大学生网课《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答案1.1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1非典期间,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公共治理措施?()BA、发放口罩B、禁止人员流动、到北京人员进行隔离等C、公布疫情D、招募医师2非典期间,公共治理的主体有哪些?()ABCA、政府B、企业C、非政府组织D、公益机构3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物方式的总和。
()√1.2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1《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作者是谁?()BA、柯南·道尔B、帕金森C、亚当·斯密D、曼昆2非政府组织是()的需要。
ABCDA、国家现代化的需要B、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C、完善社会自律机制的有效手段D、是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3我国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包括?()ABCDA、农业现代化B、工业现代化C、国防现代化D、科技现代化4帕金森定律说明政府机构往往演变得臃肿低效,故非政府组织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1.3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1狭义的社会组织不包括()。
CA、社会团体B、民办非企业单位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D、基金会2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们称之为()。
BA、免税组织B、基金会C、民间组织D、社会团体3志愿组织有哪些类别?()ABDA、组织志愿性B、服务志愿性C、有偿服务性D、活动志愿性4社会团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5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解决人的基本生存,公益组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4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与分类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非政府组织的关键特性?()CA、非营利性B、公益性C、政府性D、互异性2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分类主要有几种?()BA、四B、五C、六D、七3以下哪些特征属于非政府组织的特性?()ABCDA、组织性B、私有性C、自主性D、服务对象边缘性4非政府组织的中国分类从大的部分看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分类和民政部分类。
如何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然而,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认识非政府组织的价值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的参与者和议题发起者,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并认识非政府组织的价值,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与协调的第一步。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与协调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建立起与非政府组织对接的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合作顺利进行。
同时,还应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提供支持和资源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各类活动中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支持。
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资金、场所等方面的支持,帮助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并提高其运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对于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
政府应建立起共享信息的平台,将有关政策、法规、项目等信息及时传达给非政府组织,同时也能够通过平台了解到非政府组织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配合工作。
五、加强培训与能力建设为了更好地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与协调,政府应加强培训与能力建设,提高非政府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和专业交流活动,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合作,提升整体的工作效能。
六、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为了确保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能够取得实际成果,政府应建立起评估和监督的机制,监测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评估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和反馈意见,以促进合作的持续改善。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国内的合作与协调工作。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平台,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非政府组织的交往,加强共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国际合作的合作模式国际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合作模式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也对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国际合作中,有各种不同的合作模式,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国际合作模式,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双边合作双边合作是最常见的国际合作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两个国家之间通过协议或合同达成合作共识,共同解决双方的问题和利益。
例如,两国可以签署贸易协定来促进双边贸易往来,或者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以推动技术创新。
双边合作的优势在于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和交流渠道,有利于解决双方面临的共同问题。
此外,双边合作可以更快地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减少了冗长的多边协商过程。
然而,双边合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可能会忽视其他国家的利益,以及可能会出现合作方的力量不平衡等问题。
二、多边合作多边合作是指三个或更多国家之间进行的合作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各国通过国际组织、论坛或协会等平台共同商定合作事项,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并分享合作成果。
例如,联合国是一个多边合作的典型例子,各国会员通过联合国平台共同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多边合作的优势在于可以汇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同时,多边合作可以减少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和冲突,通过协商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多边合作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各国利益的差异性、决策的复杂性和执行的困难性等。
三、公私合作公私合作是指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作为监管者和决策者,与私营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与私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公私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私营企业的优势,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冗余。
此外,公私合作还可以实现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确保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
然而,公私合作也需要克服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障碍和利益冲突,确保合作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NGO的形成背景“非政府组织”一词开始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联合国宪章第71条款第10章中提出[1]作为机构的咨询角色,没有成员是政府或州(见咨询身份)。
“国际NGO”(INGO)的定义由1950年2月27日ECOSOC的288(x)决议首次提出:“国际非政府组织就是任何不通过订立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在可持续发展中,NGO和其他主要群体的关键作用在21号议程第27章[2]得到承认,以修正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咨询关系的论述。
[3]国际非政府组织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后,逐步形成在联合国各组织开会的同时、同地,召开相同主题的非政府组织论坛或磋商会议的惯例。
这标志着除国家政府作为行为主体之外,还形成了非政府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在人权、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保护、和平和安全事务中,非政府组织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27章提出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要求各国政府和各政府间国家组织同各国非政府组织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伙伴关系和对话关系,以使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独立的、有效的和负责的作用,并为此建立相应的机制。
20世纪的全球化提升了NGO发展的重要性。
许多问题不是民族内能解决的。
国际条约和像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类国际组织被认为过于以资本主义企业利益为中心。
为了平衡这一矛盾,NGO以发展人道主义、发展资助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国际社会论坛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与每年1月在瑞士Davos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形成对比。
第五届国际社会论坛于2005年1月在巴西的Porto Alegre举行,参加论坛的有来自1000个NGO的代表。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
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
环境治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为了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治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分别从国家层面和非政府组织层面加以详细论述。
具体步骤如下:一、国家层面的国际合作:1. 提供支持与资源:各国应通过国际合作共享技术、经验和资源,互相支持环境治理工作。
例如,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帮助其改善环境质量。
2. 签订国际协议:各国可以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环境治理。
例如,《巴黎协定》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的国际协议,各国在其中承诺减少排放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 举办国际会议:国际会议是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各国可以定期举办环境领域的国际会议,就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合作方案。
例如,联合国环境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各国可以在此平台上分享最新的环境政策和实践经验。
4. 加强监测与评估:各国可以建立环境数据共享机制,定期交流监测数据及环境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这有助于找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监督各国的环境治理进展。
二、非政府组织层面的国际合作:1. 建立跨国合作联盟: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跨国合作联盟,集合不同国家的环保组织、科研机构等力量,联合开展环境保护项目。
通过共同行动,非政府组织可以在国界之间推动环境治理。
2. 举办国际研讨会:非政府组织可以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各国相关专家学者参与。
通过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寻找可行的环境治理方案,并为各国提供政策建议。
3. 开展合作项目:不同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开展合作项目,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可以共同推动环境教育项目,提高全球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4. 舆论引导和宣传推广: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和宣传推广,加强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向全球公众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各国行动起来。
总结: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外社工合作案例如下:
1. 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合作:许多国际NGO与中国的社工机构展开合作项目,例如儿童福利、教育支持、残障人士服务等。
他们通常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和培训来支持中国社工机构的工作,帮助改善中国社会福利和公益服务水平。
2. 学术研究合作:中国的社会工作学术机构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项目。
这种合作通常涉及跨国调研、数据共享、学术交流等,有助于促进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跨文化交流与发展。
3.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社会责任项目时,会与国内外的社工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教育支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项目。
这种合作通常涉及资源共享、培训交流和监督评估,有助于促进企业和社会工作机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㊀㊀㊀收稿日期:2023-03-07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 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国内外法律规制对比研究 (19VHQ010)作者简介:张丽娜,女,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江婷烨,女,海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㊂㊀㊀①㊀参见施余兵:‘国家管辖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谈判的挑战与中国方案 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研究视角“,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2年第1期,第36页㊂第34卷㊀第1期中国海商法研究Vol.34㊀No.12023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Maritime LawMar.2023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 协定谈判研究张丽娜,江婷烨(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㊀570228)㊀㊀摘要: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在BBNJ 协定谈判中提起案文建议,分别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单独提起㊁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㊁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和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㊂在BBNJ 协定谈判的不同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参与特征,并在其中扮演着 资助方 宣传方 和 协调方 的角色㊂但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 协定谈判仍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㊁影响力有限㊁中立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㊂中国应当坚持包容㊁开放的立场,鼓励更多为全球海洋治理问题发声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协定谈判㊂双方也可通过在谈判目标上达成理念共识㊁在观点表达上寻求共同立场㊁在案文确定上保持内容一致等方式在国际协定谈判中展开合作㊂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BBNJ 协定;全球海洋治理中图分类号:D993.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028X(2023)01-0046-12The Research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 in BBNJ Agreement NegotiationZHANG Lina,JIANG Tingye(Law School,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Abstract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mainly raised text proposals in the BBNJ agreement negotia-tion in four ways,including raising individually,raising jointly with other international NGOs,raising jointly with UNCLOS states parties and jointly with inter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In different stages of BBNJ agreement negotia-tion,international NGOs also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tion.And it also played the roles as funder , publicist and coordinator in the BBNJ agreement negotiation.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articipation ofinternational NGOs in the BBNJ agreement negotiation,such as unclear legal status,limited influence and lack of neutrality,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China should adhere to an inclusive and open position,encourage more international NGOs who speak out for global ocean governance issu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negotiation.And they can coop-er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negotiation by reaching a conceptual consensus on the negotiation objectives,seeking the common ground in the expression of ideas,and keeping content consisten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exts.Key words :NGOs;BBNJ agreement;global ocean governance㊀㊀在欧洲国家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探讨如何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简称BBNJ)进行规制的问题,也由此展开了多年的BBNJ 国际协定谈判㊂①此协定谈判的目标是要在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简称ABNJ)包括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实现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第1期张丽娜,江婷烨: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协定谈判研究47㊀持续利用,谈判内容包括海洋保护区在内的划区管理工具㊁海洋遗传资源及其惠益分享㊁环境影响评价㊁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四大议题,其中还涉及海洋环境保护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问题㊂国际绿色和平(Greenpeace International)㊁公海联盟(High Seas Alliance)㊁国际环境法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Environmental Law)㊁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㊁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和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able Protection Committee)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从BBNJ特设工作组开始就对协定谈判进程密切关注㊂笔者立足于历次BBNJ协定谈判中的主要内容,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国际协定谈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㊂㊀㊀一㊁国际非政府组织在BBNJ协定谈判中提起案文建议的具体方式㊀㊀不同种类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为实现谈判目的会采取不同的谈判路径与策略,对BBNJ协定案文建议的提出可总结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单独提起㊁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㊁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和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四种方式㊂(一)国际非政府组织单独提起1.国际非政府组织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内容在BBNJ协定预备委员会和政府间大会谈判阶段,国际绿色和平共单独提起至少7项案文建议,在能力建设的措施㊁环评经验的分享等方面都发表了看法,认为能力建设的措施应包括建立或加强科学和技术教育的方案,以及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培训,要求促进实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关于海洋技术转让的标准和准则㊂①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单独提起至少15项案文建议,表示支持一种自成一体的制度,承认海洋保护区在国家管辖范围内或以外没有边界,尊重海洋保护区的自由以及‘公约“中所要求的保护义务,并呼吁各缔约国加强对合作和解决争端机制的关注㊂②公海联盟共单独提起至少22项案文建议,在信息交换机制问题上,要求建立一个信息交换机制,信息包括基础数据等,以交换信息和最佳做法,并明确规定商业机密豁免㊂③在海洋保护区问题上,公海联盟既支持全球层面的决策,也支持应用预防原则㊁生态系统方法和利用传统知识㊂④这些建议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后续谈判进程所采纳,深化且细化了谈判内容㊂2.国际非政府组织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原因一是便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BBNJ协定谈判中自由地表达诉求㊂能够以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BBNJ协定谈判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般来说成立时间较长,且已有较多参与国际协定谈判的经验,在财政支持㊁专家网络㊁人力资源㊁行动效率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㊂不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具有不同的愿景与使命,在BBNJ协定谈判中所坚持的立场和观点并不相同,对同一问题的关切程度也并不一致㊂如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关注海底电缆的所有者和运营商的利益保障,而公海联盟成立的目标是为了协调非政府组织在BBNJ问题上的工作,双方在BBNJ协定谈判中既无合作意愿,也无法强制其展开合作㊂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BBNJ协定谈判,能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选择其所关心的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表达利益诉求㊂二是便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谈判中保持自身中立性,免受其他参与方干扰㊂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成立初期就因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被认为能够摆脱国家对自我利益的狭隘追求而对公众利益进行维护㊂但随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不断发展,这种中立性也逐渐受到质疑㊂有学者提出批评,认为非政府组织为了生存和扩大影响,将不得不审时度势㊁权衡利弊㊂有时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而不得不弱化立场和改变目标来迎合环境,最终会离公众参与越来越远㊂⑤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BBNJ协定谈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身的中立性正名,在谈判过程中①②③④⑤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pdf/enb25106e.pdf.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 pdf/enb25106e.pdf.Elisa Morgera&Asheline Appleton,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3Final),IISD(Apr.10,2017),https:/// download/pdf/enb25129e.pdf.Tallash Kantai&Asheline Appleton,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BBNJ IGC2Final),IISD(Apr.8,2019),https:/// download/pdf/enb25195e.pdf.参见何驰:‘国际法上的非政府组织:理论反思与重构“,载‘中外法学“2020年第3期,第833页㊂48㊀中国海商法研究第34卷既不偏向政府,也不偏向除政府外的其他参与方㊂(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1.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内容在BBNJ协定谈判中,公海联盟联合国际绿色和平㊁皮尤慈善信托基金㊁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共同主张建立一个全面的国际协定,为国家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一个框架,并对其他制度进行补充,以类似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⓪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简称‘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规定的方式处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㊂①在海洋保护区问题上,皮尤慈善信托基金㊁国际绿色和平也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进行了联合提案,一同敦促国际文书确定㊁指定和有效管理一个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㊂②通过对国际绿色和平㊁世界自然基金会㊁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㊁公海联盟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数量的不完全统计,以上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共联合提起至少18项案文建议,且多集中于BBNJ协定预备委员会谈判阶段㊂在政府间大会谈判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更加倾向于以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协定谈判㊂2.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原因一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在BBNJ协定谈判中有相同或相近的利益诉求与价值追求㊂例如国际绿色和平和公海联盟都关注ABNJ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都对BBNJ协定的供资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为双方在BBNJ协定谈判中开展合作奠定基础㊂在BBNJ协定谈判中,虽然有多种类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谈判,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过程,一方在某个议题上取得的成功并不会对另一方在另一个议题上的成功造成阻碍㊂③因此,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基于彼此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利益诉求与价值追求等方面的考虑,以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BBNJ协定谈判㊂二是将相似观点进行整合,避免出现不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重复提案的情况,以此来提高BBNJ协定的谈判效率㊂BBNJ协定谈判涉及众多谈判主体,包括‘公约“缔约国㊁‘公约“非缔约国㊁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等㊂各方在BBNJ诸多问题上都存在较大争议,此协定的达成注定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㊂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在观点或案文一致的基础上联合提起案文建议,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相比,能够尽可能地缩短BBNJ协定谈判的时间,避免重复提案,提高协定的谈判效率㊂三是扩大国际非政府组织整体在BBNJ协定谈判中的影响力㊂虽然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但国际非政府组织内部发展并不均衡,且具有明显差异㊂位于发达国家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资金力量㊁人力资源㊁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也在参会代表名单中有所体现㊂④在自身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并不会以单独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BBNJ协定谈判,而是通过与其他实力较强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参与协定谈判,以此扩大其在谈判中的影响力㊂(三)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1.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内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是BBNJ协定谈判中最重要的参与方,发展中国家参与方主要有77国集团和中国㊁菲律宾等,发达国家参与方主要有美国㊁加拿大㊁挪威㊁冰岛㊁澳大利亚㊁新西兰㊁日本等,双方在BBNJ协定谈判中就海洋遗传资源的性质㊁惠益分享机制的设立等方面分歧较为严重㊂在BBNJ协定谈判中,国际非政府组织既与发展中国家联合提起案文建议,也与发达国家联合提起案文建议,或是二者兼而有之㊂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公约“缔约国共联合提起至少41项案文建议㊂在环评问题上,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支持加拿大建立可以随时间演变①②③④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pdf/enb25106e.pdf.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 pdf/enb25106e.pdf.参见[美]米歇尔㊃M.贝兹尔㊁[瑞典]伊丽莎白㊃科雷尔编:‘NGO外交: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谈判中的影响力“,张一罾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版,第174页㊂如在第三次政府间大会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时代妇女发展选择组织(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with Women for a New Era)参会代表仅2人,而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绿色和平参会代表多达21人㊂第1期张丽娜,江婷烨: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协定谈判研究49㊀的环评标准;①在机构问题上,摩纳哥㊁挪威㊁加拿大和国际绿色和平共同支持召开缔约方会议作为决策机构;②在能力建设方面,斯里兰卡㊁尼泊尔和国际绿色和平也一同提议设立一个基金来促进能力建设;③77国集团和中国也与公海联盟联合提议BBNJ 协定应设立一个科学和技术机构,设立咨询部门,设立一个信息交换机制并考虑海洋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机制㊂④2.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原因一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在BBNJ协定谈判中所主张利益的最终落实需要依赖主权国家的具体行为㊂主权国家是国际法和全球海洋治理中最重要的主体,也是BBNJ协定案文能否达成及顺利执行的关键㊂国际非政府组织在BBNJ协定谈判中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某些大国的干预和制约㊂⑤虽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BBNJ协定谈判中的表现较为活跃,但它们提出的主张最终是否能够在BBNJ协定案文当中得到保留是由主权国家决定的,其本身并不具有决定权㊂二是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提出的海洋治理方案进行补充㊂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与不同主权国家治理能力差距的凸显,主权国家在海洋治理的方式㊁效率和作用方面都存在局限性,难以应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㊁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存在的紧迫性问题㊂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案文建议,并不是为了替代缔约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挥效用,而是基于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行动经验,对主权国家尚未进行治理或治理乏力的领域进行补充㊂⑥三是双方在BBNJ问题上已有较多合作实践并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为其在BBNJ协定谈判中进行联合提案提供了合作基础㊂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具有合作与互补㊁依赖与制约㊁各行其是和对立竞争的关系,⑦在BBNJ问题上,双方关系以合作与互补为主㊂一方面,对于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已不再严格区分,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都以在国家内部设立分部的方式来推动工作更加快速地开展㊂另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与专家网络由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民组成,国家通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人员往来搭建合作桥梁㊂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家之间通过项目开展㊁人员流动等方式已建立起信任关系,双方能够在互信基础上联合提起案文建议㊂(四)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1.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内容参与BBNJ协定谈判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如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国际委员会㊁东北大西洋渔业委员会和西北大西洋渔业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第二类是联合国相关机构如国际海底管理局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㊁全球环境基金和国际海事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㊂⑧在BBNJ协定谈判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环评㊁海洋保护区等问题上共联合提起至少5项案文建议㊂在环评程序问题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公海联盟共同支持参考习惯国际法,包括其他机构制定的规则和标准㊂⑨在海洋保护区问题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与皮尤慈善信托基金㊁国际绿色和平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联合敦促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Elisa Morgera&Asheline Appleton,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3Final),IISD(Apr.10,2017),https:///download/pdf/enb25129e.pdf.Elisa Morgera&Asheline Appleton,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4Final),IISD(Jul.24,2017),https:///down-load/pdf/enb25141e.pdf.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2Final),IISD(Sep.12,2016),https:///download/ pdf/enb25118e.pdf.Elisa Morgera&Asheline Appleton,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3Final),IISD(Apr.10,2017),https:/// download/pdf/enb25129e.pdf.参见刘惠荣㊁胡小明:‘主权要素在BBNJ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形成中的作用“,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10期,第3页㊂参见朱景文:‘全球化是去国家化吗? 兼论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㊁非政府组织和国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6期,第102页㊂参见张丽君编著:‘全球政治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上)“,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2页㊂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Final List of Participants of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an International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United Nations(Apr.26,2019),https:///record/3806018.Tallash Kantai&Asheline Appleton,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BBNJ IGC2Final),IISD(Apr.8,2019),https:/// download/pdf/enb25195e.pdf.50㊀中国海商法研究第34卷国际文书确定㊁指定和有效管理一个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并强调了海洋保护区的重要性㊂①公海联盟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一同表示倾向于预防性原则㊂②2.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原因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协定案文建议的原因在于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联合国相关机构在BBNJ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㊂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优势体现在其成功的管理经验能为BBNJ的全球治理提供示范,弥补BBNJ 协定出台前的管理空白,但它们也具有职权范围有限㊁执行力不足等缺陷,难以对BBNJ问题作出整体性安排㊂③与之相比,联合国相关机构并不局限于对某一区域进行海洋治理,更着重于解决因海洋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流动性等不利因素所引发的全球性海洋问题㊂但它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并不完善,职能重合问题较为严重㊂④国际非政府组织基于自身所具有的行动网络和专业知识能够较快地对全球和区域海洋问题作出反应,弥补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海洋治理方面的不足,双方之间也可以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解决BBNJ问题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4而制定的‘全球行动计划(2022)“中提到,它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已经建立和加强了具有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共同目标的有效伙伴关系㊂⑤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案还能够对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在海洋管理职能上的矛盾与冲突进行一定协调,增加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BBNJ协定谈判的正当性㊂⑥结合BBNJ协定谈判具体实践来看,在以上四种国际非政府组织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当中,单独提起案文建议是其参与BBNJ协定谈判的最主要方式㊂除此方式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其他参与方联合提起案文建议的方式的排序为:首先是与‘公约“缔约国联合提起,其次是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联合提起,最后是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提起㊂㊀㊀二㊁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协定谈判的阶段特征㊀㊀BBNJ协定谈判已经过九次不限成员名额非正式特设工作组(简称特设工作组)阶段㊁四次预备委员会阶段和五次政府间大会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不同的谈判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参与特征㊂(一)特设工作组阶段(2004 2015) 2004年11月,根据联合国大会第59/24号决议,成立了研究BBNJ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的特设工作组㊂至2015年1月,共召开九次特设工作组会议㊂在此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对BBNJ协定谈判的参与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特征㊂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数量与种类较少在特设工作组阶段,根据工作组在会后给出的具体名单,从第三次特设工作组会议开始仅有7个国际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谈判,至第九次特设工作组会议结束,该数量保持在7至11个之间,在参与主体中数量占比为6.6%至8.9%,包括国际绿色和平㊁国际沿海和海洋组织(International Coastal and Ocean Organization)㊁国际环境法理事会㊁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㊁皮尤环境组织(Pew Environment Group)㊁世界自然基金会㊁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㊁西尔维娅㊃厄尔联盟(Sylvia Earle Alliance)等国际非政府组织㊂⑦其中,国际沿海和海洋组织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包含专业人员和机构在内的全球沿海和海洋资源管理网络,通过会议㊁讲习班㊁通讯和出版物促进沿海和海洋资源管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㊂⑧西尔维亚㊃厄尔联盟旨在通过 蓝色使命 运动引起公众对全球①②③④⑤⑥⑦⑧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pdf/enb25106e.pdf.Tallash Kantai&Jennifer Bansard,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BBNJ IGC-3Final),IISD(Sep.2,2019),https:///down-load/pdf/enb25218e.pdf.参见李洁:‘BBNJ全球治理下区域性海洋机制的功用与动向“,载‘中国海商法研究“2021年第4期,第84页㊂参见崔皓:‘海洋相关国际组织职能重合问题研究 以国际海底管理局为视角“,载‘中国海商法研究“2019年第1期,第102页㊂FAO,2022Global Action Plan,FAO(Aug.20,2021),https:///3/cb4875en/cb4875en.pdf.参见刘海江:‘国际政府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关系:评析及思考“,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35页㊂Oceans&Law of the Sea,Ad Hoc Open-Ended Informal Working Group to Study Issues Relating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Beyond Areas of National Jurisdiction,United Nations(Mar.13,2015),https:///depts/los/biodiversityworking-group/biodiversityworkinggroup.htm.Jens Sorensen,The International Coastal and Ocean Organization(ICO),Ocean&Coastal Management,Vol.21:368,p.368(1993).第1期张丽娜,江婷烨: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BBNJ协定谈判研究51㊀海洋保护区网络的支持㊂①不同种类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㊂由于特设工作组阶段还处于谈判议题的形成阶段,参与谈判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种类较少,各方还未达成议题上的共识㊂2.国际非政府组织对谈判内容的贡献度较小由于参会人数较少㊁占比较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此阶段的诉求表达也较少,主要是希望引起BBNJ 协定谈判的参与方对海洋环境保护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的强烈关注㊂有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提请会议注意到全球并没有实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率的目标,强调一些生态系统已处于紧急关头,除非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否则许多生态系统将不再满足今世后代的需要㊂②在此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言的主要内容以呼吁和提请各方注意某些严重问题为主,对谈判内容的贡献度小㊂但通过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努力,在此阶段各方就国际非政府组织这一主体对协定的重要性已达成一致意见,为了促进和改善合作与协调,各代表团也建议采取措施以提高国际非政府组织对BBNJ协定谈判的参与度㊂(二)预备委员会阶段(2016 2017)参与BBNJ协定谈判的各方在第九次特设工作组会议中已就 一揽子 解决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也由此进入了预备委员会阶段㊂在此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对BBNJ协定谈判的参与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㊂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数量和种类增多在预备委员会阶段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在17至23个之间,在参与主体中数量占比为14.5%至16.3%,与此前相较已经翻倍㊂③其中新增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研究所(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㊁高级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㊁国际航运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㊁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㊁岛屿优先(Islands First)㊁国际渔业协会联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Fisheries Associations)㊁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㊁海洋关怀(Ocean Care)等国际非政府组织,拓宽了原有参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类型㊂其中,国际航运商会关注影响国际船舶运营的所有技术㊁法律㊁就业和贸易政策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是一个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和多方利益攸关方的对话平台,负责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关系和公共及私人政策核心的条件;国际渔业协会联盟是由世界主要渔业国家的国家渔业和海产品行业协会组成的联盟,旨在让决策者在全球鱼类和海产品问题上发出统一的声音㊂以上这些有着不同谈判需求和目标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谈判中所关注的议题也并不相同㊂2.提出了新的议题建议或对原有议题建议进行细化在此阶段BBNJ协定谈判的四大议题已基本上得到确定,与特设工作组阶段较为 沉默 的表现相比,国际非政府组织在预备委员会谈判阶段 雄心勃勃 ,在议题的讨论上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内容㊂其一,在海洋保护区㊁环境影响评价㊁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议题建议㊂在海洋保护区议题上,海洋保护协会敦促建立大型海洋保护区,以解决水下噪音问题;④皮尤环境组织㊁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和国际绿色和平强调,国际协定应为建立和管理海洋保护区提供具体的权力,并强调大多数现有的区域和部门机构没有能力保护BBNJ㊂⑤在环境影响评价议题上,公海联盟建议创建不限成员名额的栖息地以及始终受环评制约的活动清单;⑥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一①②③④⑤⑥Mission Blue,Mission Blue s Annual Report(2021),Mission Blue(Jun.1,2022),https:///wp-content/uploads/2022/06/MBSEA-AR2021Final-Online.pdf.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 Hoc Open-Ended Informal Working Group to Study Issues Relating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Beyond Areas of National Jurisdiction and Co-Chairs Summary of Discussions,United Na-tions(Jun.30,2011),https:///doc/UNDOC/GEN/N11/397/64/PDF/N1139764.pdf?OpenElement.Oceans&Law of the Sea,Preparatory Committee Established by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69/292: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United Nations(July.21,2017),https:///depts/los/biodiversity/prepcom.htm.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 pdf/enb25106e.pdf.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2Final),IISD(Sep.12,2016),https:///download/ pdf/enb25118e.pdf.Elisa Morgera&Daniela Diz,et al.,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PrepCom1Final),IISD(Apr.11,2016),https:///download/ pdf/enb25106e.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0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施行日期】2017.11.05•【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间组织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2016年4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登记和备案第三章活动规范第四章便利措施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交流与合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境外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境外合法成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智库机构等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境外非政府组织依照本法可以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领域和济困、救灾等方面开展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的活动。
第四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的国家统一、安全和民族团结,不得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不得从事或者资助营利性活动、政治活动,不得非法从事或者资助宗教活动。
第六条国务院公安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相应业务主管单位。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服务。
国家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监督管理和服务便利中的重大问题。
在此处简要介绍合作双方的背景及目的合作双方的背景及目的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合作的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背景下,分析合作双方的背景及目的对于加深了解和推动双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合作双方A背景及目的合作双方A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其背景和目的有助于解释其参与合作的意愿和目标。
合作双方A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其核心价值观是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其他组织和国际伙伴合作,合作双方A旨在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3. 合作双方B背景及目的作为合作双方A的合作伙伴,合作双方B在背景和目的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合作双方B是一家跨国企业,专注于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
合作双方B以追求卓越和创新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通过与合作双方A的合作,合作双方B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共同实现双方的发展目标。
4. 合作目的合作双方的背景和目的形成了他们合作的基础。
在共同的背景和目标驱动下,合作双方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以下目的:4.1 知识分享与技术合作:合作双方通过分享知识和技术,共同解决问题和推动创新。
合作双方A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合作双方B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合作双方B可以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为合作双方A提供创新动力和商业机会。
4.2 资源整合与互惠互利:合作双方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合作双方A可以为合作双方B提供资金、网络和市场支持,帮助其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合作双方B可以为合作双方A提供技术和产品,实现创新和竞争优势。
4.3 共同开发与合作研究:合作双方通过共同开发和合作研究,提升双方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合作双方A和B可以共同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项目推进,共享风险与收益。
总结:合作双方的背景和目的决定了他们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
以工代赈三个优先三个的内容以以工代赈为标题的文章一、什么是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指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经济支持,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以工代赈?1. 提供经济支持:以工代赈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工作,他们可以赚取工资,供养家庭,改善生活水平。
2. 增加就业机会: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稀缺的问题。
以工代赈可以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3. 培养技能: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缺乏专业技能,难以找到好的工作。
以工代赈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三、以工代赈的方式和案例1. 制定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以工代赈的实施。
例如,可以提供贷款和补贴,鼓励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工厂或办公室,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2. 建设工业园区:政府可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在这些园区内吸引企业落户,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例如,中国的广东省设立了多个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劳动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发展农业产业:农业是贫困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
4. 合作项目: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可以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许多国家开展了以工代赈的项目,通过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5. 创业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创业支持,鼓励贫困地区的人们创办自己的企业。
例如,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金和市场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四、以工代赈的意义和影响1. 减少贫困:以工代赈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减少贫困现象。
通过提供工作机会,他们可以赚取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逐渐摆脱贫困。
如何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随着全球社会问题的不断复杂化,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在发展和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许多NGO在实施项目和推动变革过程中面临着合作与协调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要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沟通是合作的基石,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增强相互理解和支持。
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应共同努力,建立定期的会议和研讨会,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制定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共识在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时,政府部门和NGO应共同制定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共识。
合作目标应具体、可操作,并且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力。
通过明确合作目标和共识,可以避免合作方向的不确定性和分歧,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互信关系建立互信关系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的关键。
政府部门和NGO应本着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建立伙伴关系。
政府部门需要理解并尊重非政府组织的价值观和立场,同时非政府组织也需要展示其专业性和诚信度。
通过建立互信关系,可以提高合作效率,实现合作共赢。
四、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的关键环节。
政府部门和NGO可以共享各自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数据,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如提供经费、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可以提高合作效能,实现更好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
五、建立社会共识和支持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还需要建立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支持。
政府部门和NGO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非政府组织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宣传和媒体报道等方式,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作为我国民政部的工作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升部门影响力、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民政部工作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和成果。
一、重要性1.拓展视野: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民政部工作人员了解国际社会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技术,从而拓展工作视野,提高工作水平。
2.借鉴经验:不同国家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民政部工作人员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3.促进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我国民政部与其他国家有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相关机构的合作,增进友好关系,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共享的世界。
二、工作内容1.参加国际会议:民政部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国际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会议上,民政部工作人员可以介绍我国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与做法,同时也可以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成果。
2.开展项目合作:民政部工作人员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开展项目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社会福利问题、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等。
通过共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3.举办培训交流活动:民政部工作人员可以邀请国际专家来我国进行培训,也可以派遣我国的专家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
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民政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了解。
三、成果展示1.政策借鉴: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民政部工作人员可以将国外成功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经验引入我国,为制定我国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我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可以在国际间进行交流与分享,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2.专业技术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民政部工作人员提供了与国际顶尖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项目合作: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作者:王妮丽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随着中国以越来越独立和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社会,越来越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进入中国开展活动。
根据我们在云南的调查,这些组织在中国的项目运作一般采取与中国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进行;这种合作是国际非政府组织依照中国现实做出的一种选择,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但合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建立一种长效沟通机制,在工作理念和具体方式上增进理解,加强协调;同时积极引导本土非政府组织加入到项目运作中来,国际非政府组织将对建设和谐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对公共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建立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项目合作云南项目来源:本文系云南省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的运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妮丽(1977-),女,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公共政策。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部门的兴起,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活跃在中国的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本土民间组织,还有大量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这些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般成立于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性结社革命以来开始向国外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展,逐渐形成了遍布世界的庞大网络体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它以越来越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也就吸引了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前来开展活动。
由于我国目前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在法律法规上还不够系统规范,所以其在中国活动的整体情况很难掌握。
而且,与国内民间组织相比,国际非政府组织大都比较低调,他们更倾向于低头工作而不太愿意对外宣传,所以外界对其了解甚少,甚至认为他们很神秘。
那么,这些外来客在中国究竟做了些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开展活动的呢?其实,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相当广泛,他们在我国的工作涉及到扶贫、灾害救助、医疗卫生、环保、教育等多个方面,具体工作一般以项目运作的形式来运作。
由于国际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同于一般的外资商业机构,因此,其具体的项目运作也必定有其特点。
本文将以在云南的调查材料为基础,对这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运作进行初步的介绍和分析。
云南被公认为是NGO比较活跃的省份,甚至一度被人称为“中国的NGO摇篮”。
由于云南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很多国际非政府组织都把这里作为进入中国的起点。
即使最终更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把在中国的办事处设在了香港或北京,但云南仍然是众多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的必选之地,在此设立项目办公室具体做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相当多。
利用上述便利条件,我们在云南随机选取了十三个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个案访谈,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下文的分析将根据这些资料展开。
一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大多数国际非政府组织在项目运作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云南开展活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接受其他申请方的项目申请,提供资金,但不参与项目运作。
比如香港乐施会开展活动的方式之一就是审批申请方的项目建议书,提供资金,但自己不出面做项目。
(二)与其他方合作做项目。
具体做法一般是同国内相关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委托合作伙伴具体开展活动;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负责资金支持和项目评估,本地合作方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
一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甚至将这种方式高度简练为“我出钱,你出人;你按我的方法,我给你办公经费和项目经费”。
虽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重要角色仍然是提供资金,但与第一种方式不同,这种合作模式中国际非政府组织运作的是自己运作的项目,而不是给别人的项目提供资金,所以,除了资金支持以外,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技术、专家、管理经验以及监控评估方面都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云南建立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项目点,基金会负责起草项目建议书,以物资的形式提供项目援助并进行协调、监督,具体的工作则由当地政府开展。
(三)同相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合作备忘以后,国际非政府组织直接进行项目的管理与运作。
比如国际爱心扶贫组织在版纳开展读书识字和流动图书馆项目,几乎每个星期都组织工作人员到少数民族的村寨里去教孩子和成人读书识字,还背着图书走很远的山路到寨子里去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等。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最接近普通民众的工作都是这些非政府组织亲自在做。
总体上来讲,以上三种活动方式中,仅仅提供资金而自己不出面做项目的组织很少,大多数国际非政府组织都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项目运作,要么自己从项目设计到具体实施全程运作,要么委托给合作方具体实施,自己则负责项目设计、资金提供以及监督评估。
二根据上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主要有三种方式,其实他们无论是否亲自出面运作项目,无论是否具体参与项目的实施,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寻找合作伙伴。
即使是自己不做项目,那些接受其他组织申请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大多也把资金交给了其他国际非政府组织或者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他们开展活动;即使是自己全程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般也要和相关政府达成某种形式的合作备忘协议才能顺利开展活动;对那些直接委托其他方实施项目的非政府组织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尤为重要。
所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合作是最主要的特点。
在做项目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般包括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政府部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提到了这一点,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了政府的事先认可,组织才好开展工作,否则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莫名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因为政府有强大的资源,非政府组织有时候需要借助这种资源开展活动。
比如国际克里斯朵夫协会就表示与中国残联的合作相当愉快,利用残联的资源优势,他们很顺利地建立了多个项目示范点。
事实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很多项目都是依靠诸如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的强大网络才得以推开,中国政府丰富的行政资源在此成了众多非政府组织倚重的条件。
高等院校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名单上,比如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众多学术机构比如清华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都有合作。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一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因此倾向于与有丰富学术资源的高校合作;原因之二是因为有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涉及到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需要结合高校的专家和技术滋芽。
目前,云南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已经不在少数,主要是基于非政府组织的需要而产生的联系。
虽然在云南活动的非政府组织众多,也有一些致力于NGO交流的组织,但是从开展项目的情况看,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或者和本土民间组织的合作并不多。
少数被访机构提到了与其它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其中一种情况是同属于一个活动领域,而且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比如云南省疾病防控中心进行爱滋病防治工作,其中就有多个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起参与,包括美国家庭健康国际、国际人口服务组织等等,他们之间就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合作关系。
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向本土的草根组织提供资金开展活动,或者帮助他们进行能力建设,从而和本土草根组织建立起了初步的联系。
总之,虽然国际非政府组织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但他们在中国开展活动除了遵守法律以外,还要寻求合作伙伴,否则将不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的发展。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政府部门,目的是获得活动许可和行政资源的支持;与高等院校合作是为了寻求学术合作或者技术支持;除了与活动内容相近的其它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国际非政府组织现在暂时还没有把本土草根组织当作合作伙伴,在他们眼里,本土草根组织还是一个需要扶持的对象。
三总体上来讲,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在中国的成绩普遍感到满意,认为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事情,部分实现了组织的宗旨,但同时他们也感到在中国开展活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为这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项目离不开和各方合作,因此下面主要谈谈他们对项目合作的一些看法:(一)与政府的沟通有待改善。
政府部门是国际非政府组织最重视的合作伙伴,国际非政府组织一方面享受到了政府行政资源带来的方便,比如上头打声招呼,组织到基层开展工作就相当顺利,还可以接受基层政府提供的一些便利,比如派车、安排住宿等等;另一方面他们也发现合作的最大挫败感来自于与政府的沟通不畅。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政府对某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理念不认同,对少数组织怀有防范心理,监控偏严。
比如要求规模过大的组织进行分解,要求组织频繁汇报工作等等。
第二,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进行合作的时候容易产生分歧,如果不能进行沟通协调,则项目很容易被搁置。
第三,某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的办事效率较低,程序烦琐,办事拖沓,这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风格大相径庭。
第四,某些政府部门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目的或能力表示怀疑,因此即使是对和自己密切相关的项目也很冷漠,保持旁观者姿态,不闻不问,这让很多热心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感到很无奈甚至委屈。
(二)中国的公民社会有待发展。
很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最基层最偏远的地方开展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公民社会发育远不成熟,主要体现有两点:第一,普通公众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极弱,对非政府组织了解甚少。
且不提公众还未养成向公益事业捐赠的习惯,即使是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公众也未必能行动起来。
有的组织提到提供资金到农村修建小学校,希望当地村民能提供一些劳力帮助,但村民宁肯在一边看热闹也不愿意加入。
第二,本土草根组织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身在能力建设、资金方面都有一些缺陷,这阻碍了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多次提到想把工作交给本土的民间组织去完成,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只得作罢。
中国目前除了一部分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大多数草根民间组织的发展并不顺利,上述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项目合作所得出的判断和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是吻合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项目,但是要让这种成绩持续下去,合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一个良好的公民社会环境,一批茁壮成长的本土民间组织,以及一个易于沟通与合作的政府都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愿望。
四随着我国以越来越独立和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社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社会影响力将日益增强,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和全面。
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主体,国际非政府组织对我国社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其正面影响显而易见,包括引入了资金、经验、人员、信息和国外的项目运作方式,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新型社会体制的创建,有助于中国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改进,有助于中国的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