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频电刺激预防及治疗术后尿潴留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12
穴位脉冲电刺激配合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产后6~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或不能完全排净者(指尽力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或等于100ml[1]。
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延长易导致尿潴留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阴道流血增多,甚至产后大出血,同时,产后尿潴留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2]。
临床上解决尿潴留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热敷、按摩、听流水声、针刺及注射新斯的明,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导尿常并发尿道黏膜损伤及尿路感染。
我科在2012年8月~9月对200例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采用汕头市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6805电针仪穴位脉冲电刺激并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尿潴留,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200例,无产道畸形,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均阴道分娩,无产程延长。
年龄18岁~42岁,孕周37~42周,其中初产妇122例,经产妇78例,会阴侧切112例,Ⅰ度裂伤50例,婴儿体重2500~3800g。
应用6805电针仪穴位脉冲电刺激配合护理干预后结果136例2~4h内排尿,56例4~6h内排尿,6例6~8h内排尿,2例8h后排尿。
1.2 方法护士对产后2小时内未排尿的产妇采用6805电针穴位脉冲电刺激治疗。
产妇取平卧位,在电极板上涂生理盐水或导电膏,将电极板准确粘贴在膀胱俞、三阴交、中极穴上,脉冲电刺激15分钟,治疗后按摩宫底,以手掌尺侧面压在产妇宫底部,五指并拢放在腹部用掌力向下向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力度逐渐增加,以能耐受为度,按摩10min左右,观察记录排尿时间。
2 护理措施2.1 应用6805电针仪护理穴位脉冲电刺激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治疗目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掌握禁忌症,如穴位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皮疹等均不宜行穴位脉冲电刺激。
产妇平卧位,选定准确的穴位(穴位选定方法图表卡片附在仪器上),在电极板上涂抹生理盐水或导电糊后将电极板粘贴在相应穴位上并固定好,使用穴位脉冲电刺激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感觉和电极板是否移位松脱,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擦净粘贴电极处的皮肤,询问观察患者的感觉及排尿的时间和量,并做好记录。
神经相关穴位电刺激预防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疗效观察许倩;周花玲;聂江燕;黄维清【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rve-related acupoint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preventing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hemorrhoid surgery. Method Ninety-seven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nerve-related acupoint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1 h after Milligan-Morgan hemorrhoidectomy for mixed hemorrhoid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as a blank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residual urine volume after the first urination, general urinary condition score,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incidenceof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after the first urinary were lower, and the general urination condition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were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erve-related acupoint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prevent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hemorrhoidectom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bladder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目的:评价神经相关穴位电刺激预防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脊椎骨折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4-15T01:38:47.82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期作者:王清吴玲民[导读] 探究脊椎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方案王清吴玲民甘肃省中医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探究脊椎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方案,明确中医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对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方法:筛选58例脊椎骨折患者,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12月,应用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各29例,对比两组排尿情况、尿路感染和尿潴留发生率。
结果:两组干预前残余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自主排尿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90%)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9%),且观察组(10.34%)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脊椎骨折术后患者中医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可改善患者排尿情况,预防尿路感染及尿潴留。
关键词:脊椎骨折;术后护理;尿潴留;中医护理;电脑中频治疗仪脊柱承担着保护脊髓、保护内脏、支撑躯干重要作用,由多块脊椎组成,在外力作用下,如重物压砸、车祸碰撞、高处坠落等,脊椎极易出现损伤,从而引发脊柱畸形、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若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还会引发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伴随症状。
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降低患者残疾风险、促进患者脊柱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
经临床实践可知,脊椎骨折患者术后,受麻醉药物使用、活动受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排尿困难等症状,甚至诱发尿路感染,不利于其术后康复。
电脑中频治疗仪可对局部肌肉和神经产生良性刺激,有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中医护理涉及按摩、艾灸、针灸等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将对二者的联合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摘要】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给病人带来痛苦,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病症的痊愈,本文浅析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术后尿潴留护理尿潴留不是独立疾病,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
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肛肠病术后发病率高达52%[1],常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病情观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现将术后尿潴留产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做一简要综述,报道如下。
1 术后产生尿潴留的原因1.1麻醉及手术有关的因素[2]全身麻醉、腰麻及静脉麻醉后,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受到抑制;手术直接刺激或损伤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盆腔神经;会阴部手术致膀胱括约肌反射痉挛或尿道炎症水肿,尿排出受阻;腹部手术切口疼痛,影响腹壁肌肉和膈肌收缩运动,不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排尿。
1.2体位因素术后病人卧床,处于被动体位,加之术前未经卧床排尿训练,术后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出现尿潴留。
1.3心理因素急诊手术病人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择期手术病人因生活能自理而轻视手术前健康教育,加之术后病人紧张、害羞等不良心理情绪,加重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
1.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冬眠灵等)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
2 护理措施2.1物理疗法2.1.1听流水声。
2.1.2热敷法。
2.1.3热滚动按摩法。
2.1.4红外线或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排尿法。
2.1.5热气薰蒸外阴部。
2.2药物疗法2.2.1开塞露纳肛法谢爱凤等报道,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原理,采用开塞露纳肛,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
方法:用开塞露60ml注入肛门,停留15min有大便急迫感后再行排尿。
2.2.2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尿潴留病人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1mg,可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而排尿。
2.2.3酚妥拉明肌内注射法酚妥拉明10mg肌内注射。
由于酚妥拉明有较强的抗肾上腺素作用,能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黏膜水肿,帮助膀胱肌恢复张力,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排尿。
电刺激治疗术后尿潴留的原理及技术设计【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44-02有很多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或因产后、椎管内麻醉、椎管硬膜外术后、镇痛导致的暂时性排尿困难的患者,临床上以往常用热敷、听水流声等办法帮助病人自行排尿,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只好导尿,但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本文介绍的是,用拟生物波(特别指定形式的电脉冲)形式通过皮肤电极刺激人体的膀胱投影区进行治疗,加快麻痹的神经排尿功能恢复,消除或减少神经源膀胱患者的膀胱残余尿或解除其尿潴留。
1 原理及运用1.1 逼尿肌的结构及作用逼尿肌是膀胱壁各肌层的总称,由平滑肌构成,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但刺激后肌肉收缩速度却很慢。
外形呈球状立体结构,分为三层,中层为环形肌,产生横向收缩力;内外层为纵行肌,产生纵向收缩力。
在逼尿肌收缩时,一方面是,纵、横双向收缩力对膀胱全方位立体施压,便于排尿;另一方面是,纵向收缩力将连带对膀胱底盘的内括约肌产生斜、外上方的提拉作用,协助括约肌开放,便于排尿。
1.2 逼尿肌功能障碍的成因及临床表现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神经系统暂时性(如外科手术、盆腔手术等麻醉)麻痹、慢性麻痹和损坏(如糖尿病或脊椎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等)、腹压骤降(如刚生产的产妇)、膀胱过度舒张(如某些前列腺肥大引起)以及卧位不适等,都会导致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这是其主要成因。
临床表现为排尿不畅、尿潴留及由尿潴留引起的充盈性尿失禁。
1.3 治疗仪工作原理及作用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基于膀胱电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利用膀胱平滑肌刺激敏感、慢收缩和紧张性等特性,使用微型控制器产生模拟可变的生物波,经皮导入,达到膀胱部位(图2),多方位地刺激膀胱壁的逼尿肌,使其有规律地缓慢收缩,促进已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增加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恢复逼尿肌的收缩功能。
2 电刺激膀胱神经和肌肉的主要技术采用单片微机,配合一些外围电路和接口电路,组成对治疗仪的控制、处理、计算、存储键盘、显示;采用新器件,性能提高,功耗降低,采用mos、vmos、微型三极管,新型集成电路等新型元器件,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耗;外壳采用abs材料整体制造,提高治疗仪器的安全性能;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人体阻抗,输出电路采用变压器恒功率输出;采用冗余技术设计,提高仪器可靠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 第 6 卷第 15 期2019 Vol.6 No.1597针灸结合中频电疗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宋宸宇(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摘要】本文对针灸结合中频电疗治疗宫颈癌手术之后的病患膀胱里面剩余尿量加以分析,研究针灸结合中频治疗方法加速病患膀胱功能的恢复速度。
本文所使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选取56位宫颈癌病患,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分别为28人,观察这两组病患在手术结束后膀胱中残留的尿量,对以此为根据分析膀胱的功能是否得以恢复,经过观察发现,针灸结合中频电疗在治疗宫颈癌手术之后的尿潴留有显著效果,应当予以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频电疗;宫颈癌;尿潴留【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5.97.02本文主要观察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0月接收的56例宫颈癌病患,分析针灸结合电疗治疗对病患膀胱中剩余尿量的作用,研究得出针灸结合中频电疗治疗方法可以加速病患膀胱功能的恢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资料1.1 临床研究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来本院接收治疗的宫颈癌病患,且实施手术的56例病患。
将两组病患划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病患的年龄范围为35岁~62岁,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为3~9个月;对照组病患的年龄范围为34岁~63岁,平均年龄为46岁,病程为2到8个月。
两组病患的年龄与病程经过分析并没有任何明显差别(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观察对象标准第一,患者所患疾病为宫颈癌;第二,实施了宫颈癌手术;第三,住院、治疗病历完整无误;第四,手术之前并没有尿潴留、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疾病;第五,手术之后观察组进行针灸与中频电疗治疗,对照组并未进行针灸与中频电疗治疗,且针灸治疗必须是相同医生,中频电疗的医生必须是相同的;第六,手术之后第14天去掉尿管,并且对残余尿量进行记录,在测量尿量之前,并未对其进行干预。
电脑中频联合艾灸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陈延芳;欧丹阳;封月勤【摘要】目的观察电脑中频联合艾灸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广西北海市中医医院骨三科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脑中频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改变体位、热敷膀胱区、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h后疗效及治疗1d后残余尿、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h后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为(19.7±4.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6.8±8.6)mL,尿潴留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中频联合艾灸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07【总页数】2页(P1159-1160)【关键词】尿潴留;骨折;中频;艾灸;疗效【作者】陈延芳;欧丹阳;封月勤【作者单位】北海市中医医院骨科,广西北海 536000;北海市中医医院骨科,广西北海 536000;北海市中医医院骨科,广西北海 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由于麻醉药物及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潴留。
尿潴留可能加重患者痛苦,并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留置导尿管是处理尿潴留最佳的方法,但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膀胱炎症的概率会显著增加[1]。
采用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解除尿潴留、解除患者痛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艾灸特定的穴位会促进交感神经、膀胱及排尿肌功能的恢复,电脑中频治疗通过对神经肌肉的刺激,也可以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2-3]。
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电脑中频配合艾灸治疗气海、关元、中极、石门穴位,探讨其对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北海市中医医院骨三科诊治的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4~64岁,平均(41.1±4.6)岁。
电脑中频治疗仪在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患病率较高,是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的干扰了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
在脑卒中患者发病急性期常常发生尿储留,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更明显的表现为尿失禁、尿频、尿急。
目前的研究中主要认为,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大脑排尿中枢以及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额叶、顶叶、基底节区、内囊、小脑、脑干等部位的病变引起膀胱,尿道的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神经原性膀胱)。
这是在康复治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脑卒中后排尿障碍者的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有四种可能: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反射减低或无反射,尿道外括约肌无自主收缩,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失调。
既往的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排尿障碍发生率较高,药物治疗不够成熟,因为脑卒中患者多为高龄且常有许多并发症,临床用药受限,安全性差。
目前在对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上常规采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治疗方法,等待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排尿障碍的好转。
这样不但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症状迁延不愈,尤其是经过反复应用或长期应用导尿管的患者,严重的甚至可致使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还有的会出现膀胱萎废失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下尿路神经和神经反射通路认识的深入及电刺激仪器设备和治疗方法不断的改进,电刺激治疗也在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一)作用机制: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它主要是用低频电流刺激丧失功能或功能不全的器官或肢体,以其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替代或纠正器官或肢体的功能的治疗方法。
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
应用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
低频电流的特点是:①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②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③无明显热作用。
术后尿潴留怎么办?这些方法很好用!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因其一般只产生下半身麻醉的效果,俗称为「半麻」。
这种麻醉在上世纪广为流行,主要原因是那个时代的全身麻醉技术并不成熟、也没有那么多的全麻药品可以选择。
因此,很多麻醉医生都非常精通该项技术。
甚至有的麻醉医生号称,脖子以下的手术都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
虽然今天的全身麻醉已成为主流麻醉技术,但椎管内麻醉本身具有的优势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容易替代的。
比如,椎管内麻醉仍然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一、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为了让大家能清晰地理解该麻醉技术,我们一点一点的为大家解析。
椎管内麻醉,实质上是局麻中的一种,都是利用局麻药暂时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的作用产生相应区域麻木的原理。
与大家认知中的「局麻」不同的是,椎管内麻醉的范围更大,且有明确的节段性分布。
这种节段性分布的基础,就是人体的脊神经是按照节段分布的。
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如果实在难以理解,脊骨总见过吧。
脊椎动物的脊骨都长得差不多,人的脊柱也一样。
脊柱内部有一根被大家俗称为「骨髓」的东西,那个其实是脊髓。
脊髓上至人的大脑,下至腰椎平面。
从脊髓的两侧,沿途会发出 31 对脊神经。
其中颈神经 8 对,胸神经 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椎管内麻醉几乎都是低位椎管内麻醉。
通俗一点讲,就是在远离脊髓末端的部位实施麻醉。
因为,脊髓是伤不起的。
截至目前,人类还没有好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手段,在能够完成手术与安全之间,我们宁可选择安全!引起尿潴留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点:临床上引起尿潴留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因素,梗阻性因素以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主要有慢性前列腺炎,急性细菌性前腺等。
梗阻性疾病主要有膀胱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挛缩,尿道结石等。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和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脊髓病变等而引起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对预防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产后实施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住院顺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排尿时间、平均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
结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可对产后尿潴留有效预防,改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功能。
【关键词】尿潴留;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盆底肌收缩功能;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指的是产后8h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而导致尿液不能排除干净,残余尿量超过100ml[1]。
产后尿潴留是产妇的分娩期间其子宫对盆腔神经丛已经膀胱压迫而导致膀胱肌麻醉。
该病不但会对子宫收缩产生一定影响,也可能增加阴道出血量,进而引起产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若情况严重会引起膀胱局部坏死[2]。
过去治疗此病的方式有很多,如留置导尿管、药物治疗、针灸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本研究对该类患者实施了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治疗,效果理想,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50例住院顺产产妇(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平均年龄(28.67±2.47)岁;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28.47±2.39)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A鼓励产妇产后自行排尿,将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为其讲解;B听流水声而诱导产妇排尿;C下腹部用热水袋热敷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
将所用仪器的两组电极片放置于产妇的骶尾部以及膀胱区,设置电刺激参数、时间分别为(35HZ/200US、1~4HZ/230~270US)、30min/次。
电刺激治疗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江卓飞;黄浩【摘要】尿潴留是妇科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而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尿潴留的非手术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尿潴留的发生机制、电刺激治疗尿潴留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及电刺激治疗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电刺激治疗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疗效。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391-392)【关键词】电刺激;妇科手术后;尿潴留;膀胱功能【作者】江卓飞;黄浩【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南海医院妇科;528000 广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南海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UR)是指排尿困难、膀胱内残留较多尿液而无法排尽的一种病症,是妇科、泌尿系及肠道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7.5%~44.9%[1],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52.0%[2]。
电刺激为一种新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原理是通过促进膀胱和盆底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兴奋神经和肌肉组织,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从而改善尿潴留。
本文就妇科手术后用电刺激治疗尿潴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机制术后尿潴留分机械性尿潴留和动力性尿潴留两类[3]。
机械性尿潴留是指膀胱、尿道发生器质性梗阻病变所引起的尿潴留;动力性尿潴留是指膀胱、尿道无器质性梗阻病变,是排尿动力障碍所致的尿潴留。
妇科手术引起的尿潴留主要为动力性尿潴留。
动力性尿潴留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相应的盆腔自主神经系统受损,是动力性尿潴留发生的首要原因。
妇科手术中,盆腔自主神经均会有部分由于牵拉和压迫而受到损伤,这些损伤无法在术后短时间内修复,术后膀胱充盈时,逼尿肌不能正常收缩,继而发生尿潴留[4]。
其次,术后膀胱位置的改变也是引起尿潴留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在产后尿潴留预防护理中的疗效观察史芝璟; 邵艳; 黄瑾; 熊晖雯; 陈莉俊【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33【总页数】3页(P4158-4160)【关键词】中频脉冲; 穴位电刺激; 产后; 尿潴留; 预防【作者】史芝璟; 邵艳; 黄瑾; 熊晖雯; 陈莉俊【作者单位】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是指产后6~8 h出现排尿困难,或产后多日小便不能排尽,膀胱残留尿>100 mL[1],是产褥期女性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国外为0.05%~37.00%[2-4],国内为1.49%~14.00%[5-7]。
产后尿潴留在给产妇带来心理痛苦的同时,处理不及时不仅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更甚者还会造成逼尿肌和膀胱壁副交感神经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引起膀胱局部坏死[8]。
传统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无创方法是诱导排尿,经治疗无效仍有排尿困难者则予以针刺穴位治疗[9]或留置导尿管[10]。
针刺穴位效果虽好但针刺的疼痛感容易给产妇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治疗的依从性[11]。
导尿虽能缓解一时之急,但易增加产妇的不适感,还可能造成尿道损伤,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12]。
近年来,低频脉冲电刺激穴位疗法被运用于产后尿潴留[13]的治疗上,但此时已经给产妇造成了身心痛苦,反映出护理工作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我院产科病房自2018年1月以来按中医治未病思路,应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妇实施穴位电刺激疗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产科病房2018年1月—2019年1月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程中无合并症的单胎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21~33(25.50±2.67)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孕周37~41(38.59±0.98)周;第二产程时间89~120(105.25 ±21.41)min;新生儿体重2 467~3 978(3 150.1±289.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