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 格式:doc
- 大小:328.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
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描图)(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3)小结方法: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2、简单分析数据。
教你如何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因为这篇文章是由的一、引言条形统计图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条形统计图可以用来显示数量、百分比或比率等不同类型的数据。
使用条形统计图,您可以快速了解数据中存在的趋势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教您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
二、了解什么是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也被称为条形图或柱形图。
它是一种以垂直或水平条形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图表。
它通常用于显示数量、百分比或比率等不同类型的数据。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可视化工具,常用于商业、教育、科学等领域。
条形统计图通常由两个轴组成:水平轴(x轴)和垂直轴(y 轴)。
水平轴用来表示数据的类别。
在水平轴上,数据点被用条形形式表示并排排列。
垂直轴用来表示数据的数量、百分比或比率。
三、选择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选择条形统计图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数据类型在选择如何展示数据之前,需要确定数据类型。
如果您的数据类型是数量或者有序类别,那么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好的选择。
如果您的数据类型是无序类别或文本,或者数据类型是事件类型的计数,那么条形统计图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选择水平或垂直方向条形统计图可以采用水平或垂直方向,这取决于您的数据类型和呈现的需求。
如果您的数据类型是数量或有序类别,垂直条形统计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您的数据类型是无序类别,水平条形统计图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确定数据集范围在选择标准的条形统计图之前,需要了解数据集的范围。
数据集的范围包括数据点的数量、数据类型和独立变量的数量。
基于这些因素,您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
四、条形统计图的类型条形统计图的类型包括普通条形统计图(简单条形统计图)、堆积条形统计图、分组条形统计图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类型的条形统计图。
1.普通条形统计图普通条形统计图,也称为简单条形统计图,是最常用的条形统计图之一。
它由两个轴组成,其中一个轴表示数据类别,另一个轴表示数量、百分比或比率。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2)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定;(3)画直条、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4)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每一组中有两个直条,这两个直条应该使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加以区别,并在制图日期下面画上图例,注意各直条表示的意义;(5)写上总标题、制图日期及数量单位。
例(1):单式条形统计图上冷冰箱厂去年1~3季度冰箱产量如下:一季度570台,二季度640台,三季度720台。
制成条形统计图。
上冷冰箱厂去年1~3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图:例(2):复式条形统计科立红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单位:人)。
根据以上设计的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猎狗探长巧查贼穴大盗贼狐狸作案后逃往花城,住进了百草园宾馆。
百草园宾馆是一幢8层的方形大楼,客人全部住在大楼南侧。
每层的房间都是一样的各有8个房间,一共有64个房间。
狐狸就住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
猎狗探长得到消息,立刻带领猴侦探来到百草园宾馆,并问服务员:“狐狸住在哪个房间?”“对比起,先生,我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您的问题。
”服务员不冷不热地回答说。
猎狗探长说:“我只问你六个问题。
”“它的房间在1—4楼吗?”“不是。
”“那么在5—8楼的1—4号房间吗?”“是的。
”“在7、8楼吗?”“是。
”“在7、8楼的1、2号房间吗?”“不是。
”“在8楼吗?”“是。
”“在8楼的3号房间吗?”“不是。
”猎狗探长说:“谢谢,我的提问结束了。
”转身对身后的猴侦探说:“走,到8楼4号房间去捉拿罪犯。
”果然过了一会盗贼在8楼的4号房间被抓获。
统计的A~ZA-Application (应用)要懂得应用统计的观念,学统计绝不是仅止于课堂上标准答案的追求,必须能应用在各种状况工作中。
B-Bias (偏误)运用统计,必须避免偏误,特别是在抽样的时候,因为一旦抽样时就带有偏误,那么后续的统计分析就没有意义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组织比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知识要点
教
学
点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认知1、生活中需要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是由项目和直条组
成。
1、收集数据。
2、确定单位长度,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3、画条形统计图。
4、看条形统计图的标题。
1、画图步骤:用数数、
举手等方法收集数据;1
格表示1个单位。
2、画条形统计图。
表达1、像的图叫简单条形
统计图。
2、文字表达:像这样用条形的长
短、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的图叫条
形统计图。
1、说: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提问、举手、
排队等,记录方法有画勾、写正字等。
2、做:根据数据画统计图:项目、直
条。
1、有几个单位就画几
格。
2、用画斜线的方式来涂
色。
运用1、画条形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得到数学信息
1、看:明确问题。
2、读: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
3、画:根据收集的数据画条形统计图。
4、分析:得出结论,进行预测。
1、条形的高矮表示数量
多少。
2、从统计图中获取数学
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3、进行预测。
创新创造性的运用数学信息发现新的
规律。
根据需要灵活确定单位
长度。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者的特点(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总之,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同步练习﹙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 ﹚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 ﹚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 ﹚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 ﹚,数量就相等。
﹙2﹚有﹙ ﹚种或﹙ ﹚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 ﹙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
﹙ ﹚﹙2﹚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数量。
﹙ ﹚﹙3﹚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直条来表示几组数据是为了使统计图看起来美观,漂亮。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图例颜色可以相同。
﹙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
(教案)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所给的简单数据编制简单的统计表;2.能够根据所给的统计表,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3.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编制简单的统计表;2.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3.解读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1.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2.如何解读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式,例如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和观察记录等。
2.新课教学(25分钟)(1)编制统计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要点,例如数据分类、组成表头和填写数据等。
(2)绘制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预测表中的数据,然后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应掌握水平和垂直两种绘制方式。
(3)解读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通过图形解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例如寻找最高和最低的数据、对比数据的大小和趋势等。
3.巩固活动(15分钟)(1)练习编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观察和分析一张已经编制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域应用范围。
4.课堂风评与反思(5分钟)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不足之处,并将本节课的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生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编制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技能,分析与解读真实的数据集以获取有效信息。
六、教学设备教师将使用幻灯片和白板教具以及实物数据集、学生手册和评估表。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将使用一些学生喜爱的学习工具,例如PPT和教育游戏等。
七、教学反思在上课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精心设计相关活动与实践,提高学生对数据视觉化理解的能力。
此外,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速度和难度,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在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数据的分段整理整理数据时,要按一定的顺序逐个进行整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第1步:收集数据;第2步: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第3步: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第4步: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它所对应的数据个数的商。
平均数不是实际数量。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
(2)计算法,计算公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知道了“平均数”和“总份数”,求总数量,计算公式是“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统计表用()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
在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个单位,也可以表示()个单位。
数据的分段整理整理数据时,要按一定的顺序逐个进行整理,做到()、()。
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第1步:;第2步:;第3步:;第4步:。
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情况。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除以它所对应的()的商。
平均数不是实际数量。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比最小数(),在()之间。
平均数的求法:(1)()法,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
(2)计算法,计算公式是“”。
知道了“平均数”和“总份数”,求总数量,计算公式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方法,学会通过图表来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统计观念。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另一部分是统计表的填写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制作图表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绘图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通过图表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统计观念,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图表获取和分析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好课件,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表的特点,理解图表的制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认识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还相对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统计观念和统计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吗?统计学有什么作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呈现数据的?它们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绘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何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统计学知识来做出决策?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但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制作并分析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好相应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店的商品价格表、学校的课程表等,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庭成员身高、图书种类等,根据所给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出差距和改进方法。
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方案本单元的主一条内容百:认识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本单元在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歩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兮忻,作出今理的判断和决策,把数据仓圻力解决问题结合在起,使学生史料也理解统计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歩形成统计观念.让学生经历。
运用数据进行推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能从报纸、杂志、电枧媒体中百意识也获得一些数据,开能读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为以后学习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备内容认识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一)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二)备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
3、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方法。
2、在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对应、比较的思想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
条形统计图(1)备教材内容1、本节课学习的是教材94〜95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例1教学“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整理、分析数据,通过提出“怎样清楚地表示出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3、通过观察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总结出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绘图的能力,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备已学知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表示1个数 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 问题。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红色)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红色)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红色)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课题运动会上的小统计主备者
教学目标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断。
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景对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德育渗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与学设计说明本课“运动会上的小统计”是统计知识的延续,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的大小自己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即刻度);而以往只是要求学生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根据提供的信息画上相应的直条即可。
所以本课教学时,重点应是引导学生经历讨论、尝试、判断的学习活动,关键是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引发思考。
师: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边看小动物们在运动场上的比赛,边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去运动会上看看。
(出示课件:车辆行驶至运动场的情景)提问:哇,有很多观众来看比赛呢?你怎么知道的?
2、呈现图表、揭示课题。
师:小兔欢欢做事非常细心,他已经统计出了各种车子的数量。
(出示表格)小胖说,这张统计表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示小胖的统计图)
(1)提问:①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小胖画得有道理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三种车辆的条形图。
(3)评析(重点:自行车数量的直条)。
小胖说:小伙伴们真棒!把学过的本领记得牢!
(4)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学习“运动会上的统计”
3、再呈图表,比较异同。
小亚说:这个统计图还可以换一个样子画。
(出示小亚的统计图)
(1)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1格都表示2)
(2)独立完成统计图。
(3)反馈。
(4)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已有一、二年级的统计思想和基础,这里复习,重新唤起学生的认知] 二、重点探究
小动物们比赛完了,非常渴,来到了售货站(出示售货站1、2统计图)
1、问题讨论:
(1)仔细比较两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雪糕跟矿泉水比,雪糕所占的格子数多,为什么反而比矿泉水数量少?2、归纳小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能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3、深化认识:
师提问:2号售货站的统计图也能用一格表示5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吗?(讨论)归纳得出:一格表示的数量应根据统计的数量决定,数量大的用一格表示的量大一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发表观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比较、辨析中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确定一格所表示数量大小的重要性]
三、巩固应用
小胖说:哇,原来统计图中还有这么多诀窍啊,那要看看小伙伴们学得怎样?这是小胖学校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
出示: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第36页下统计图)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
名称足球游泳跑步跳绳
人数65 40 95 30
1、独立思考:一格表示多少数量合适?
2、反馈交流:
(1)你是怎样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的?
得出: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
(2)完成一张统计图需注意哪些方面?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反馈、评价。
[动手操作,使学到的知识当堂巩固,达到由感知到理解、运用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不仅让学生单纯地谈知识性的收获,更包含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收获]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