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12
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
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
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3.1 测量人员(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测量人员见下表:3.2 测量仪器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
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测量仪器配置表4、平面控制测量4.1 洞外控制测量红池隧道和转心湖隧道,开挖均是采用进口、出口和一个斜井三个开挖面同时进行的掘进方案,在隧道每个洞口处分别布设四个GPS控制加密点,该加密点兼做水准控制点。
浅析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何世斌(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酾要]在隧道工程中,为保证隧道在允许精度内贯通,必须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要进行相应的精度估算,为保证相应的控制测量精度还要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案,这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基础工程。
陕键词]控制测量;设计;精度估算;方法1隧道洞内控制测量设计1.1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在未贯通前都是支导线。
当接到隧道工程开挖任务时,首先要根据洞室相向或单向开挖长度及设计贯通精度要求,对洞内导线进行设计,估算预期的误差、确定导线施测的等级,以保证洞室开挖轴线的正确,在满足贯通精度(主要是横向精度),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择测量设备及测量方案。
根据隧道设计施工图,按一定比例尺在电脑上或图纸上展绘出隧道开挖平面图及贯通面位置,并充分考虑开挖施工时洞内的测量环境如烟尘、水汽、光亮度差以及施工干扰等对测量的影响。
支导线的终点是支导线精度的最弱点,横向贯通中误差是由导线测角误差及导线边长误差所引起,而横向贯通中误差主要影响隧道的贯通精度,下面主要分析横向贯通中误差。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导线测角及测边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量,由导线=;贝9角中误差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m仍吐丑、/西再………(J)p式中:矾厂-导线测角中误差,以秒计;E R2卜嘲0角的导线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平方的总和。
p=20626Y由导线测边误差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帆,为:m芦睾何 (2)£式中:掣一—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E d2-各导线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平方和的总和,那么,应用误差传授定律,由(J)和(2)可得出导线测量误差在贯通面上所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他为:咿婀≈、俘J硼≯争J磷……B)’,(3)式即为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的近似公式。
因为它是按支导线推导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要布设为环形或网形,通过平差,测角测边精度都会产生增益,故按t述公式进行横向贯通误差估算将偏于安全。
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市政工程隧道测量的方案。
隧道测量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准确测量隧道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2. 测量方法为了实现准确的隧道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2.1 地面控制点测量在隧道工程区域周围设置地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建立基准坐标系,并在隧道测量中实现坐标转换和定位。
2.2 钢轨控制测量在隧道内部布设标准长度的钢轨,使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测量钢轨之间的距离。
钢轨的布设和测量将作为隧道内部的基准控制线,用于测量隧道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结构。
2.3 激光扫描测量使用激光扫描仪对隧道内部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墙壁、顶部和底部的点云数据。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隧道内部的几何信息和形状数据,为隧道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3.1 隧道的位置和尺寸通过使用测量数据和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隧道的位置和尺寸。
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3.2 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通过对钢轨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绘制隧道的形状和横断面。
这将为隧道施工提供具体的设计要素和辅助参考。
3.3 隧道结构和变形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可以对隧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变形监测。
通过对比时间序列的测量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4. 结论市政工程隧道测量方案主要使用地面控制点测量、钢轨控制测量和激光扫描测量这三种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隧道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结构变形等重要信息。
该测量方案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隧道测量方案隧道测量方案隧道是连接两个地点的地下通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而建设隧道时,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工作,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份隧道测量的方案。
一、测量前的准备1. 梳理隧道设计图纸,了解隧道的布置和设计要求。
2. 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3. 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制定测量的路线和分段。
二、地面测量1. 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建设,以固定的点位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2. 在隧道进口和出口等关键位置,进行大地水准测量,以确定隧道的高程。
3. 使用全站仪等设备,对隧道线路进行测量,测定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4. 对隧道的纵断面和横断面进行测量,分析地下结构和地质情况。
三、地下测量1. 使用激光测距仪和导向仪等设备,对隧道内部进行测量。
2. 根据测量结果,对隧道内部的结构、固定设施和排水设备进行评估。
3. 在隧道内部进行探测,检查地质情况和隧道稳定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使用专业的软件,生成隧道的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并进行综合分析。
3. 根据测量结果,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五、测量报告1. 撰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仪器使用情况、测量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六、质量控制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内部评估,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保证隧道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隧道内控制测量1、隧道内控制测量应包括隧道内施工导线测量、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和隧道内施工水准测量、施工控制水准测量。
2、隧道内控制测量起算点应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工作井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隧道内平面起算点不应少于3个,起算方位边不应少于2条,高程起算点不应少于2个。
3、控制点应埋设在稳定的隧道结构上,并应埋设强制对中装置。
平面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道壁及洞内设施应大于0.5m。
4、隧道内控制网宜为支导线和支水准路线,当有联络通道时,应形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长隧道宜布设成交叉双导线。
5、施工导线和施工水准应随盾构掘进布设,当直线隧道掘进长度大于200m或到达曲线段时,应布设施工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
6、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线隧道的导线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的导线平均边长宜为60m,相邻的长短边边长比不应大于3。
(2)应采用不低于DJ2级全站仪观测,左右角应各测2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应往返观测各2测回,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
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为±3mm;当形成附合或闭合导线时,应符合本规范表5.2.3-2的规定。
(3)导线点横向中误差mu宜满足下式要求:式中:mu——导线点横向中误差(mm);mφ——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mm),取隧道横向贯通测量限差的1/2;ld——导线长度(m);Ld——贯通长度(m)。
7、施工控制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点宜按每200m间距设置1个;(2)水准点可利用导线点,也可单独埋设;(3)水准测量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5.2.3-3的规定。
8、延伸隧道内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时,应对现有施工控制点进行检测,并应选择稳定点进行延伸测量。
9、在隧道贯通前,隧道内控制导线和控制水准测量不应少于3次。
重合点坐标较差应小于30mm×ld/Ld,高程较差应小于10mm,且应采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全站仪的隧道测量方法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精确的测量和控制。
全站仪作为现代测量仪器的重要代表,广泛应用于隧道测量中。
本文将介绍全站仪在隧道测量中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相关工程人员有所帮助。
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隧道测量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设计图纸进行充分了解,确定测量的范围和要求。
其次要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安全。
二、测量方法。
1. 建立基准点。
在进行隧道测量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这个基准点应该是稳定的,不易受到外界干扰。
可以选择隧道的进口和出口位置作为基准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位置。
在建立基准点时,要使用支架或三角架将全站仪稳固地放置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控制点。
在确定了基准点后,需要测量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确定隧道的几何形状和位置。
在测量控制点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采用单站法、双站法或多站法进行测量,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处理。
在完成控制点的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隧道的几何参数和位置信息。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得出准确的结果。
4. 定位标志。
在完成数据处理后,需要在隧道内设置定位标志,以便后续的施工和监测工作。
定位标志的设置要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标志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隧道测量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首先要注意仪器的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其次要避免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和误差,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最后要及时记录和保存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
隧道测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精密的仪器和技术。
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在隧道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确保隧道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是一个封闭的道路系统,通常位于地下或山脉中,连接两个地点。
由于隧道的特殊性,其监控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监控隧道可以帮助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便进行维护和改进。
本文档提出了一个隧道监控测量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和测量隧道的关键参数。
2. 监控设备2.1 摄像头为了实现对隧道的实时监控,我们建议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状况和行人活动。
建议在出入口和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以获得最佳监控效果。
摄像头应具备高分辨率和低光照下的良好表现,以确保清晰的图像质量。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隧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
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
这对于检测火灾或其他温度异常非常有用。
温度传感器应该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并能够与监控系统实时通信。
2.3 烟雾传感器烟雾是隧道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的一个重要指标。
安装烟雾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并发出警报。
烟雾传感器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发出警报。
2.4 气体传感器隧道中的气体浓度是另一个需要监控的重要参数。
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对隧道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安装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气体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气体。
3. 数据采集和存储为了实现对隧道的监控和测量,采集和存储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采集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建议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配备数据收集节点。
数据收集节点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展示隧道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来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异常,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
5. 报警系统隧道监控中的报警系统是一项关键功能。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1. 引言隧道建设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的安全和控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控制的测量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状态,并根据实时数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2. 技术原理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传感器的应用,通过采集各种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隧道内部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首先,需要部署一系列传感器来收集隧道内部各种参数的数据,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烟雾等。
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例如红外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以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
接下来,收集到的数据将被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该单元可以是一个专门的服务器或控制器。
在数据处理单元中,数据将被分析和处理,以确定隧道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例如,利用温度传感器数据可以检测到隧道内部是否有异常高温的情况,利用烟雾传感器数据可以检测到是否有火灾发生。
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例如,当检测到异常高温时,可以立即启动通风系统来降低温度,或者触发火灾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3. 技术方案的关键点在实施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3.1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响应速度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能够全面监测到隧道内部的状态。
3.2 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对于准确判断隧道状态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
在设计数据处理单元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准确判断隧道的安全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3 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由于隧道内部环境可能会发生突发变化,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于保障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响应速度,并采用高效的控制算法和传输方式,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隧道测量施工方案隧道测量施工方案一、隧道测量施工的目的和意义隧道测量是指在隧道工程建设中,为了准确掌握地下空间的形状、尺寸及地质条件等,采用测量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程技术活动。
隧道测量施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隧道测量施工的步骤和方法1.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隧道测量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测量前准备工作。
包括对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了解,确定测量目的和要求,并准备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等。
2. 地形测量:通过地面控制点进行坐标测量,确定隧道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制作出隧道的总体布置图。
同时还要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排水。
为了准确测量地下空间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采用三角测量、电子经纬仪测量和激光测距仪等方法。
3. 岩体探测:为了详细了解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可以进行岩体探测工作。
常用的方法有地下水位探测、地质勘探钻孔和岩体采样等。
通过岩体探测可以获取地质地层信息,为后续施工工程提供参考。
4. 横断面测量:在进行隧道施工前,需要对隧道的横断面进行测量,确定隧道的净宽、净高和净面积等参数。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全站仪和红外测距仪等。
5. 纵断面测量:测量隧道纵轴线的形状和高程变化,确定隧道纵断面的轴线、净高和净距等信息。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全站仪和水准仪测量等。
6. 支护结构测量: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测量。
可以采用全站仪和钢筋探测仪等方法进行测量,以确保支护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隧道测量施工的注意事项1. 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精度;2. 严格按照测量要求和方法进行测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测量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4. 测量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给工程设计和施工方作参考;5. 随时记录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解决和改进,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几种方法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目的,主要是控制隧道施工的横向贯通误差和指导洞内的施工,而横向贯通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隧道施工的平面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平面控制测量包括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目前洞外的平面控制测量已经全部采用GPS测量技术,而洞内的平面控制测量则只能采用各种形式的导线。
由于GPS隧道洞外控制网具有测量精度高、图形强度好和控制点数量少等优势,因此目前隧道施工的横向贯通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为此隧道施工测量实习主要进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实习。
对于铁路隧道而言,要求在隧道贯通后进行洞内线路平面控制网(CPII)的建网测量。
CPII控制网是洞内轨道控制网(CPIII)平面网的起算数据,因此其精度至关重要。
下面首先介绍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基本知识;然后分别介绍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几种方法,包括符合单导线、导线环网、交叉导线网和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1、CPII控制网的基本知识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CPII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既是线下工程施工的测量基准,又是CPIII平面网的起算基准,而隧道洞内的CPII控制网则主要是洞内CPIII平面网建网测量的起算起算基准。
洞内CPII控制网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400 m左右布设一个控制点或每隔400m左右布设一对点(两个点),控制点一般布设在隧道洞内排水沟侧墙顶面,最好采用强制对中标志。
洞内CPII控制网只能采用全站仪的导线或导线网方法进行建网测量,测量的精度根据隧道的长度确定,长度在6km以下的隧道,测量精度为三等;7km以上的隧道,其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为隧道二等。
2、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的四种方法根据隧道的长短,洞内CPII控制网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目前,洞内CPII控制网测量一般采用符合单导线、导线环网、交叉导线网和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四种方法。
(1)符合单导线方法对于长度小于2km的短小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可以采用符合单导线的方法进行测量。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 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4)《工程测量规范》(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2、项目部仪器设备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1、洞外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精测队进行加密测量,在隧道进出口、横洞口分别布设三个GPS控制加密点和两个二等水准点。
1.1、洞外控制点布设1)、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2)、视线高离开旁遮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增加视线高度。
3)、每个隧道进出口、横洞洞口布设平面控制点3个,二等水准点2个。
4)、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短于300m。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1.前言1.1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1.1.1隧道贯通精度要求隧道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1.1.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在洞外控制测量基础上,保证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各项建筑物按设计位臵和几何形状修建,不侵入建筑限界,符合验收精度要求。
1.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一般方法1.2.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中线法和导线测量1.2.1.1中线法:直线隧道长度小于1000m,曲线隧道长度小于500m时,可用中线法直接标定隧道中线方向,作为指导开挖、衬砌放样和保证贯通的依据。
正倒镜延伸直线,取正倒镜位臵分中为隧道中线点,见下图。
较短的曲线隧道测量,通常是复测转向角和切线长度及方向,按设计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实地标定ZH、HY、YH、HZ及其它中线桩点,用偏角法进行闭合检核。
由洞口附近的线路控制桩用测设中线的方法直接引线进洞。
1.2.1.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导线测量对地形的适应性比较强,在具备中、短程光电测距仪的条件下,导线测量一般应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的首选方案。
导线的布设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单导线:一般用于小导坑、短隧道。
为了检核,单导线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独立测量。
导线网:限于洞内场地条件,导线网一般形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闭合导线环,形式多样,边角全部观测,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
附和导线:隧道贯通后,在未衬砌地段一般可采用单导线附和在两端洞内导线上,在计算实际贯通误差之后,按附和导线进行平差,使贯通误差得到调整。
这样处理,既符合规范规定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的原则,又保证了已衬砌地段中线(受已测导线控制)不作任何调整。
如果贯通误差达到或超过限差时,则不宜首先按附和导线直接处理贯通误差,而应先顾及中线的实际情况,研究调线方法。
道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项目为某城市道路隧道工程,隧道全长约2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隧道穿越城市中心区域,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地面建筑和交通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本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二、测量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2.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3.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
三、测量内容1.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隧道各洞口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建立平面控制网;2.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两洞口附近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建立高程控制网;3. 洞内导线测量:测定洞内施工导线点的位置和高程;4. 中线测量:测定隧道中线的位置,确保隧道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5. 施工监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位移等参数进行监测。
四、测量方法及步骤1. 平面控制测量(1)依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采用导线测量法或三角网法建立平面控制网;(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设置测量标志,采用全站仪或卫星定位系统(如GPS)进行测量;(3)平差计算,求解控制网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 高程控制测量(1)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建立高程控制网;(2)选择合适的水准点,设置测量标志,进行高程测量;(3)进行高差计算,求解高程控制网数据,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洞内导线测量(1)根据隧道中线设计图纸,沿隧道中线布设施工导线点;(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测定导线点坐标;(3)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求解导线点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4. 中线测量(1)依据设计图纸,测定隧道中线起始点和曲线要素;(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中线测量,测定中线点坐标;(3)计算中线测量数据,求解中线点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几种方法
1.三角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
测量,通过在隧道洞内的不同位置放置测量仪器,并测量不同位置之间的
夹角和距离,从而确定隧道洞内的平面位置和形状。
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
定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并且需要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来提高测量精度。
2.高程测量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隧道洞内的高程信息。
通过在
不同位置设置水平基准面,然后利用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从
而确定隧道洞内的高程位置。
这种方法需要对测量仪器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要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来提高测量精度。
3.平差测量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隧道
洞内的平面位置和形状。
它通过设置多个测量点,并利用平差原理进行数
据处理,从而确定隧道洞内的平面位置和形状。
这种方法需要对平差原理
和测量仪器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4.增量测量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隧道
洞内的平面位置和形状。
它通过在不同位置放置固定测量标志物,并利用
测量仪器进行距离和角度测量,从而确定隧道洞内的平面位置和形状。
这
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具有良好视野的隧道洞内。
总的来说,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
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
量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测量,以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行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献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涉及以下内容:(1)拟定监控量测项目;(2)拟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拟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解决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规定相对稳定,以保证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行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行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行,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并具体做出记录。
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规定,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尔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查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规定1、监控量测应达成下列目的:(1)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 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
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精测队进行加密测量,在隧道进出口、横洞口分别布设三个GPS控制加密点和两个二等水准点。
1.1、洞外控制点布设
1)、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2)、视线高离开旁遮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增加视线高度。
3)、每个隧道进出口、横洞洞口布设平面控制点3个,二等水准点2个。
4)、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短于300m。
1.2、洞外控制网精度设计
1.2.1、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
洞外控制网采用CPII GPS测量进行加密,按三等GPS精度施测, 固定误差为5mm,比例误差为1ppm。
要求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0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基线长度小于500m时,边长中误差小于5mm。
CPII加密点观测执行如下主要技术要求:
1.2.2、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0mm,往返观测不符值或环闭合差不大于4L mm(L为水准测量的环线或路线长度,单位为km)。
1.3、贯通误差的估算
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按规范要求估算洞外控制测量引起的贯通误差。
1.3.1、横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方法
1)、控制测量前,按下式估算横向贯通中误差。
222
22)cos (
)cos (
ρ
ϕρ
θααC
C J
J C J m L m L m m M ⨯+⨯++=
式中J m 、C m ---进、出口GPS 控制点的Y 坐标误差;
J L 、C L ----进、出口GPS 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J m α、C m α--进、出口GPS 控制点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
θ、ϕ-----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
夹角。
2)、控制测量后,按下式估算横向贯通中误差。
F y x F y F x M ασασασ2sin sin cos 222222∆∆∆∆++=
式中y ∆σ、x ∆σ、y x ∆∆σ---由进、出口推算至贯通点的x 、y 坐标差
的方差和协方差;
F α---贯通面方位角。
1.3.2、高程贯通中误差的估算方法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误差产生的高程贯通中误差按下式估算: L M M h ∆∆=
式中∆M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 );
L ----洞外高程路线长度(km )。
2、洞内控制测量
2.1、洞内导线点的布设
1)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定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旁离隧道内设施0.2m 以上。
2)隧道内导线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
长隧道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3)隧道内导线随施工进度分期布设,建立新一期导线前,对原有控制点进行检测。
4)洞内导线点以混凝土包埋钢桩,钢桩长度为30-40cm 间,并打入
地面10cm,外露1cm。
埋设时四周用30cm*30cm的木板支撑,以做到平整,上面加护盖,护盖背面写上导线点相对应的线路里程及点号。
埋设点位距旁构筑物至少在0.3m以上。
5)曲线段洞内导线点间以最大通视距离布设,不短于按下式计算的距离。
Rf
C8
式中R---曲线设计半径(m)
f---保证最大通视距离的安全断面宽度(一般取0.7m)2.2、洞内导线观测设计
2.2.1、洞内导线水平角观测设计
洞内导线等级根据隧道长度确定,按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法进行观测。
1)导线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五-2.1.2-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表五-2.1.2-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德技术要求
3)目标应有足够亮度,采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4)完成规定测回数一半后,仪器和反射镜均应转动180度重新对中整平,观测剩余测回数。
2.1.2 、隧道内导线边长测量设计
1)测量前应充分通风、避免尘雾。
2)反射镜应有适度照明。
3)仪器和反射镜面应无水雾。
4)曲线段导线边长符合Rf
的要求。
公式含义参照上面说明。
C8
2.3、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设计
隧道内控制导线从隧道外联系边引入,隧道内外平面控制以边连接。
按隧道长度确定隧道内导线长度。
隧道内导线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五-2.1隧道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2.4、洞内高程控制网设计
隧道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往返观测,具体原则如下:
1)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m设置一对。
2)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限差应符合表四-3.3.1,表四3.3.2,表四3.3.3的规定。
六、施工测量方案
1、隧道内施工中线测设的原则
1)采用导线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应少于3个,并相互检核。
2)采用独立中线测设中线点,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法延伸直线;曲线上采用坐标法测设。
3)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宜每10m加密一点。
直线上应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
4)采用上下半断面施工时,上半断面每延伸90-120m时应与下半断
面的中线点联测,检查校正上半断面中线。
5)隧道内中线点应埋设混凝土桩,严禁包埋木板、铁板和在混凝土上钻眼。
2、隧道内衬砌测量的原则
1)立模前,应利用隧道内控制点检查永久中线点或临时中线点位置及高程。
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不应大于5mm。
2)检查合格后,在立模范围内放设不少于三个中线点及其横断面十字线方向,同时在断面上标定出拱架顶、起拱线和边墙底的高程位置。
3、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测量及调整
3.1、测定实际贯通误差的方法
1)在贯通面中线附近设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坐标较差分别投影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方向上,即为纵向和横向贯通误差。
同时测量该点的水平角,求得方向贯通误差。
2)由两端高程点分别测量贯通面处临时点的高程,其高程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3.2、平面贯通误差调整的方法
1)贯通误差≤50mm时,在保证隧道建筑界限要求的条件下,可不调
整线路中线,按设计线位铺轨。
2)贯通误差>50mm时,应采用隧道内CPIII控制网实测隧道中线,采用线位拟合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轨道平顺性标准和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
3.3、高程贯通误差调整的方法
1)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应取两贯通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贯通点高程。
2)高程贯通误差调整可按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以未衬砌段的线路长度按比例调整其范围内各水准点高程。
3)未衬砌段高程放样应依据调整后的水准点高程进行。
4)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线路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七、质量控制与检验
1)、使用的观测仪器、元器件的精度和规格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经检定合格,观测仪器按检定计划实施检定。
2)、洞外控制网、洞内导线点应定期复测,平差后方可使用。
3)、严格遵守测量换手制度。
4)、施测方法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规范执行。
5)、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包括:测量放样的内容;测量放样的点位示意图;测量放样点位的高程或者是在施工现场设置的水准点高程;
必要的文字说明。
技术交底要求字迹清楚、工整、签字齐全,写明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签字人包括:交底人、接受人(工区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现场技术人员)。
八、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