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情节之于南京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的简介和历史一、南京简介1. 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2. 城市规模与行政区划- 南京市总面积6587.04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南京市辖11个市辖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
3.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
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
- 气候: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
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 - 13.1℃。
- 河流湖泊:境内河湖水系发达,长江穿城而过,境内长度约95千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
此外还有玄武湖、莫愁湖等湖泊。
4. 经济与文化- 经济: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速。
南京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商贸等也十分发达,新街口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 文化: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文化兼具北方的豪迈和南方的婉约,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成就。
南京话是南京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
南京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特色美食。
二、南京的历史1. 古代南京- 先秦时期:南京地区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
从最初的13座城门,到如今门开门废,南京城依然拥有20座左右的古今城门文/于峰2016年9月5日,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南京城墙的正南门——中华门举行。
650名生日同为9月5日的南京市民,齐聚中国最大的瓮城——中华门瓮城之内,为650岁“寿星”——南京城墙庆贺生辰。
城墙年龄如何推算出来一座古老城墙的“出生年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透露,这个依据来自严谨的史料考证。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中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间点起,被称为“京城”的南京城垣开始大规模筑造。
依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撰的《通用万年历》,换算为公历,“丙午八月庚戌”这一天,是公元1366年9月5日。
650年的风雨沧桑过后,这座经历太多战火,看惯政权更替的庞大城池,依然守护着南京人。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由城砖、条石构建的南京城墙也骄傲地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总长度为35.267公里,目前墙体留存有25.091公里,遗址部分为10.176公里。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牵头城市,南京城墙正在与陕西西安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湖北荆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安徽寿县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安徽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一起向“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击。
2016年3月,有关部门已经正式提交联合申遗文本,申遗工作亦在稳步推进之中。
《康熙南巡盛典》中的南京通济门城门“随形就势”开辟提及南京市区某一个地区,南京人往往不以街道来表述,而代之以城门。
“你住在哪里啊?”“我住在光华门!”“你去哪儿啊?”“我要去中华门!”古老城墙的城门,早就深深渗入南京人的生活,变身为不可取代的地理坐标或文化符号。
甚至于中华门、水西门这些最老的明代城门,已等同于彰显历史悠长的前缀,如南京城满大街的“水西门鸭子店”;又比如这两年成为南京旅游热点的“老门东历史街区”——“老门东”的“门”正是指中华门。
第十四章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学习建议】: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其法律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
法律制度的核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这两个法律的了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内容,而且要知道它们制订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本章知识点】: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法令第一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内容】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这是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政府组织纲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成功后,提出的未来资产阶级政府的政府组织形式。
二、《临时约法》。
(1)《临时约法》制订时的背景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掌握革命未来发展进程的情况下,为了以《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利而制订出的;(2)其内容是要求将共和国体制作为国家制度,在政治制度上以三权分立作为权力分配原则。
对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和反封建的权利义务观。
《约法》主张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即使要求保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又是在法律上宣布了资产阶级企业自由经营的权利。
(3)其性质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
(4)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责任内阁体制;扩大参议院权力;《约法》的严格修改程序。
【概念辨析】: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于1911年由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制定。
它共4章21条,主要是就总统、参议院及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责、产生方式及相互关系作了规定。
《组织大纲》是一部具有宪法性内容的国家权力机构组织法。
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
在其内容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形式,是资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后首次对政体形式加以探索和实践。
在此政体中,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负责各行政部门的行政工作,由临时中央审判所负责司法工作。
它为以后制定的《临时约法》奠定了基础。
南京长江大桥的背后故事:揭开民国诗词的诞生之谜引言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和公路双层桁架梁桥,也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大桥之一。
它不仅是现代工程技术的杰作,更有许多感人而美丽的故事与之相伴。
其中,关于这座桥激发了许多民国诗人创作灵感的传说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带您揭开南京长江大桥背后所隐藏着的民国诗词诞生之谜。
背景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航道上,连接南京市区与雨花台地区,横跨长江。
始建于1960年,在当时物质匮乏、技术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该桥全长约6700米,两座主塔高216.2米,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面临了种种困难和挑战。
民国时期的文学繁荣在20世纪初至1949年解放前,中国经历了民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作家和学者。
他们以文字表达自己对社会变革、政治动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南京长江大桥与诗人的相遇据传,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期间,许多文人墨客常来到工地观察和记录这一壮丽工程。
他们被巨大而宏伟的桥身所深深吸引,同时也被工人们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所打动。
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了众多诗人创作灵感的源泉。
桥身形态各异、雄浑壮观的景象赋予了诗人无限探索和想象的空间。
他们用手中笔墨描绘了关于桥梁与江水之间交汇点处惊险、壮美场景的千变万化;用文字抒发对施工工人辛勤努力和英雄气概的颂扬。
外部影响因素不仅仅是南京长江大桥本身所蕴含的美,还有民国时期社会背景下的变革、动荡以及诗人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体验,都对这些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这些诗人所写出的作品具有了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主题与表达方式。
民国诗词的诞生之谜虽然南京长江大桥对于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但其中一些故事却往往被人们遗忘或淡漠。
如何去揭开这个故事背后留下的种种谜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结论南京长江大桥并不仅仅只是一座工程奇迹,它还承载着许多历史记忆和美丽故事。
南京文明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仅次于西安整个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中,贡献和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西安(因为在西安建都的秦、汉、唐三朝对中国作出的贡献实在是无与伦比)。
但谁排第二,南京还是北京,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综观南京25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共有4个辉煌时期: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明朝初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
一、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建都南京开始,先后共有六个朝代连续在南京建都,历时总共长达300多年,所以称为六朝,南京也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六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南京(那时叫建康、建邺,不叫南京)一直是中国南方的首都。
南京的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在南京算出了圆周率π,领先欧洲1千多年),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为我国最强盛的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历史学家都认为六朝时期的“南京文明(建康文明)”足以与西方最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相媲美。
六朝时期的南京城,人口超过一百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
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二、明朝初期。
南京被隋炀帝下令彻底摧毁后,南京从地图上消失了。
扬州代替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中心。
一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南京再度崛起。
明朝初期的南京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尽管后来明朝迁都北京,但整个明朝最伟大的事情都是在南京发生的,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只剩下闭关锁国了.明朝在南京做出的伟大事件有:世界最长的南京城墙建成。
古代世界最辉煌壮丽的皇宫-----南京故宫建成(现在的北京故宫就是完全模仿南京故宫而建造的)。
古代世界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辑出版我国古代最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在南京出版。
被西方人誉为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东方建筑艺术最完美的杰作、天下第一塔——-南京大报恩寺五彩琉璃宝塔在南京建成,古代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在南京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巨无霸船队,以南京为基地,从南京出发,走向世界。
《南京条约》: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炮口威逼下,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均须“秉公议定则例”。
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资本主义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先例。
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
6月,清政府出兵朝鲜牙山。
与此同时,日本则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在仁川登陆并占领了汉城。
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舰船,进犯驻牙山的清军,日本不宣而战。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经过包括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让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
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确实举足轻重。
首先,在清朝末期,南京曾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孙中山曾在南京建立过临时政府。
其次,在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曾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也是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地点。
最后,在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曾是国家的首都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源地之一。
总之,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南京是中国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南京成为太平天国的政治中心,李秀成、洪秀全等人相继在南京称王称帝。
此外,在辛亥革命中,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此后,南京又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都迁至北京。
最后,南京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南京大屠杀的惨剧也发生在这里。
总的来说,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中华民国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广州、武汉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在政治变幻无定,战乱频繁的环境中仍然初步构建起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
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行政法与经济法等各项部门法律。
这一法律体系主要仿自欧洲大陆法系,部分吸收了英美、苏联的法律,同时保留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传统规范。
这一法律体系作为一种具有前导性的示范规则体系,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使中国迅速变成法治社会;社会生活更多地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而不是按照近代法律体系确立的规则进行,法律没有能够形成其应有的权威。
对近代法律的如此命运,中华民国的历届政府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近代法治秩序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政府。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经过数千年的相互选择、渗透与兼容,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有着强烈自我特质的复杂有机体;近代法律体系作为主要来自于西方的规则,其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它与这一有机体难于兼容。
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体系当中,南京国民政府在清末与北洋政府既有立法与各种法律草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近代法律体系。
从法律的部门分类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家通常将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归为“六法”。
“六法全书”一词源白日文汉字,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从法国引入法律,先后翻译了《法国民法典》及法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典、宪法,以此六法作为法律体系的代表性法典,号为“六法”。
清末变法后这个词传人中国,形成“六法全书”的说法,泛指整个成文法体系。
在进行法规汇编时即按照六法体系进行,在六法法典之后汇编有关的法律。
民国初年的“六法全书”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比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即决定“民商合一”,不再制订单独的商法典,这样一来所谓“六法全书”改指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多角度整合】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并指出你的理由。
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3.有人说,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实现民主的机遇,但都错过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两次?为什么都错过了?对此你有何启示?1.(1)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使阶级矛盾发展成为最主要矛盾。
《金陵十三钗》的南京形象分析小组成员:姜黎黎何椿刘露璐王桢楠赖欣薛慧徐葩欧阳亦周汤敏佳王炫容吴思夏黄旭摘要:本文从南京形象的视角入手,对影片《金陵十三钗》进行分析。
文章从民国南京的展现、南京形象的建构、城市空间的缺失到南京形象的消解四个方面对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南京与南京大屠杀进行梳理与解读。
通过分析发现,《金陵十三钗》虽然在许多方面在努力塑造南京形象并努力还原南京大屠杀中隐藏的“性暴力”一面,但导演并未通过微观叙事令观众在宏观层面上构建出1937年的南京,故事本身也难以启发观众有更深层次地思考。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南京形象近几年,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逐渐增多,同时,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商业化运作的发展,这一类题材的电影也引起大众越来越多地关注。
这些关注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有的试图还原那段惨痛的历史,有的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南京大屠杀,也有的在挖掘电影中类似《辛德勒名单》的感人故事。
无论褒贬,这段沉寂的历史终于引起了电影这一艺术的重视,不同的导演努力从不同视角来为观众讲述他们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张艺谋在看了严歌苓的小说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2011年末,筹备了3年之久耗资6亿人民币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上映了。
这部影片由张艺谋导演,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进行改编,讲述了一个美国白人在秦淮河妓女的帮助下,帮助12名女学生逃离被日军占领下的南京的故事。
《金陵十三钗》与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聚焦于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一个美国白人、一群妓女和一群女学生的命运,并且从一个13岁的小女孩儿——书娟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
但是,遗憾的是,张艺谋并没有通过影片为我们更多的1937年的南京,也因此,除了故事本身,观众难以从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与思考。
一、民国南京的展现:南京话、十三钗与守军不可否认,《金陵十三钗》这部剧在语言、演员选择、角色设置以及镜头中还是努力地为观众描绘与还原1937年的南京,无论是从人文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导演和剧组从各个方面努力展现当时的南京。
南京1912街区简介“南京1912”休闲街区毗邻南京著名景区总统府,位于南京太平北路与汉府街交界处,距新街口步行仅十分钟路程。
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 目前吸引了近80多家客商入驻,其中不少是首次进入南京甚至是中国市场的国际一线品牌。
“南京1912”的定位是将浓郁的民国历史风味与时尚相结合。
它的主题是休闲、时尚,也有旅游功能,被称为“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
“南京1912”经营模式与上海新天地十分相似,已成为南京众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的消费首选地。
在1912消费的顾客中,近四成为30一40岁的商务人士,这部分高收入人群催高了“南京1912”的消费层次。
“南京1912”的最低人均消费是30元,最高则达到了人均消费3000元。
据调研报告显示1912街区每天打烊时间均为凌晨4点多钟,更新了南京的城市作息时间表,将南京人的夜生活推后了3—4小时,成为南京时尚消费的新坐标。
南京1912——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来自“民国”的时尚街区开发商: 南京东方三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经济技术指标:占地面积:约3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停车位:约800个南京1912休闲街区呈L形环绕总统府,地处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位置,南邻南京文化一条街——长江路,北靠南京电子一条街——珠江路,离华夏第一商圈——新街口仅1000米,处于大行宫地区,斜对面就是汉府街美食广场。
南京1912的含义是什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为纪元,改行阳历。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表示,一定要“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公民有人身、选举、参政、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通信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权利,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令。
南京历史大事记(琴心版)发现美、记录美、体验美琴心网游华夏之江苏南京南京历史大事记(琴心版)公元前472年(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筑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后人称为“越城”,此为南京地区有城池的开始。
公元前333年(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大败越国,遂筑城石头山(今清凉山),置金陵邑。
“金陵”之名始于此。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废金陵邑,设秣陵县(县治在今江宁县秣陵关);又设江乘县和丹阳县(县治分别在今栖霞镇一带和江宁县小丹阳)。
三县同隶属会稽郡。
公元211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吴侯孙权从京口(今镇江)移治秣陵。
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石头城于楚金陵邑故址。
公元229年(吴黄龙元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
同年九月,迁都建业,此为南京建都之始。
孙吴定都建业前后51年。
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平吴,改建业为秣陵,并于秣陵西南设置临江县。
公元281年(晋太康二年)改临江县为江宁县。
南京别名江宁始于此。
又以秦淮为界,水南为秣陵,水北设建邺。
公元313年(晋建兴元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改建邺为建康。
公元317年(东晋建武元年)晋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帝位,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公元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东晋大将刘裕攻克后秦都城长安,迁百工来建康,设立锦署(管理织锦业的机构),南京开始有织锦业。
公元420元(刘宋永初元年)刘裕称帝,改国号“宋”,为宋武帝,仍都建康,东晋灭亡。
公元446年(刘宋元嘉二十三年)六月,筑北堤,立“玄武湖”,此为南京第一次出现“玄武湖”的名称。
公元479年(南齐建元元年)相国、齐王萧道成夺取帝位,国号“齐”,都建康。
公元502年(梁天监元年)齐相国、梁王萧衍自立为皇帝,国号“梁”,都建康。
公元557年(陈永定元年)梁相国陈霸先自立为帝,国号“陈”,都建康。
公元589年(隋文帝七年)隋军攻陷建康,后主陈叔宝被俘,陈亡。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改江宁为归化,隶属扬州。
23月6日,参议院允袁在北京就职。
3月3日中国同盟会在南京召开本部全体大会。
宣布其宗旨为“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并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3日,任唐绍仪为国务总理;15日,张广建奉袁世凯令改称山东都督,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月15日袁世凯令各省督抚改称都督。
3月18日夏继泉、潘复等人在济南富贵园开会,宣布建立中国统一党山东支部,夏继泉任正部长,潘复、庄陔兰任副部长。
因该党党员多是各级在职官僚,被世人称之为“官僚党”。
4月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
4月2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至北京;4日,又议决该院迁至北京。
4月8日袁世凯任命范源濂为教育次长(总长仍为蔡元培)。
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成立,该会以争取女子国民参政权为宗旨。
4月25日同盟会本部迁往北京。
5月5月1日因辛亥革命而停顿的清华学堂,本日重新开学,学生返校者360人。
10月,改称清华学校,监督改称校长,由唐国安任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
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校长。
全校分文、法、商、农、工等科,学生增至818人。
1913年秋又增设预科。
5月7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国会采取两院制,定名为参议院和众议院。
5月15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更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陈宝泉任校长。
5月24日袁世凯通令禁售排满及诋毁前清各项书籍。
5月30日《民立报》刊登《留法俭学会缘起及会约》。
不久,在北京、四川等地均有预备学校的设立。
该月刘师复在广州发起组织晦鸣学舍。
6月6月29日袁世凯任陆征祥为国务总理。
7月7月8日日、俄订立第三次密约,再次划分两国在内蒙势力范围。
10月19日日军在山东平度县出示“斩律5条”,规定“如该村有1人妨碍日军行动者,将全村人民尽处斩刑。
”是月上海招商局、太古、怡和3轮船公司中国海员举行总同盟罢工。
是月浙江东阳县人民起事,焚县署。
民国情结
我不是真的对民国有多么大的情结,只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疯狂地迷恋着钟汉良,而他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民国戏,以至于我在南京总统府的各种会议室里,我觉得主席台上就应该坐着像钟汉良一样的人,霸气又温暖。
民国,我自是知道那是一个兵荒马乱,军阀混战,黎民百姓处于水生火热的年代。
但是,它更是一个才子佳人书写人生,畅谈理想的时代,更是豪杰志士为中华重新崛起而挥洒热血的年代。
民国,首都在南京,民国最完美,最高的体现在南京。
尽管,南京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南京大屠杀,共产党执政后的文化大革命,我想这两场浩劫把南京人和南京的民国文化,摧残地所剩无几。
但是无论如何,南京都还残存着零星的民国气息,民国文化,构成了南京人的民国情结。
南京此时此刻,虽然是江苏的省城,经济却比不上苏州,比起当年民国时期作为首都的声望,此时自是可望而不可及。
南京人,大多留恋民国,不是说他们有多眷恋民国,只是中国人大多贪念声望这顶虚无的帽子。
慕名而去的中山陵,诚然没有让我失望,民国风格的建筑,陵园的大道两旁参天的梧桐,那的的确确是民国的印记,当年为了纪念孙中山而栽下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它见证了战火连天,杀伐涿鹿的年代。
中山陵,层层拾级而上的台金额,威严而庄重,但是丝毫无类似高楼大厦缩带来的压迫感。
自有一种文化底蕴从中倾斜而出,震慑心底。
这是民国时代所特有的,现在的建筑在也找不到这样的气息。
民国的文化底蕴是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畅所欲言。
民国,鲁迅可以讲如此犀利的杂文呈现给大众传阅。
那个时代,不同的学术派别可以在报纸上打文字战。
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难得充斥浪漫气息的时代,清王朝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民国定要将此连根拔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些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古代不会有,文革期间不会有,或许将来也再无法有。
那个年代有独特的风雨飘摇的凄美,上海滩的冯程程和许文强,台湾女作家琼瑶笔下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大多以民国为背景。
民国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短暂的王朝,我想21世纪的我们无法看到真正的民国,不是因为我们离民国太遥远,只是发生了太多的烽火狼烟,隔了太多的政治斗争。
我想此刻呈现在世人眼中的民国应该是一个精心伪造的民国,目的是为了衬托我们在共产党统治下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