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施釉技法
- 格式:ppt
- 大小:904.00 KB
- 文档页数:15
陶瓷的施釉一、釉的概念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二、施釉的概念施釉是将深度一定的釉浆,即悬浮在水中的釉料,利用压缩空气喷到生坯表面上。
生坯很快地吸收湿釉中的水分并形成一定的较硬的表面。
在烧成后的制品表面就形成300到400微米厚度的釉层。
三、施釉步骤1、制釉(分为白釉和色釉两类进行说明)(1)白釉高档的豪华卫生陶瓷产品,已经有了使用锡的氧化物的釉面配方;中低档产品釉的配方中使用了硅酸锆。
使用专用的预混原料,锡熔块釉只需与水混合并加入到原料中。
粒度一般控制在10微以下,颗粒占65%~75%。
当烧到“70~1230℃时,就玻化而形成白釉,几乎可以不考虑缩釉。
这是所用的釉面配方之一。
第二种配方,锆乳浊釉。
要将釉料球磨至粒度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占到75%~85%,才能在1150~1230C温度范围内烧成时,形成比较好的釉面。
乳浊剂费用较低,但准备费用较高,更重要的是,因为颗粒细小,有约3%的产品易发生缩釉缺陷。
这就需要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若其中90%~100%的产品可以卖到标准价格,使用硅酸锆则比较经济合理:若需重烧,考虑到一般重烧损失及费用,就不够经济了。
而第三种釉可以在原料消耗和生产工艺之间达成折衷。
它需要球磨几个小时,使70%~80%的颗粒小于10微米。
考虑产品的外观要求,上述原料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烧成,而且要达到同样质量。
由于每种成分都经过严格测试,在产品经过窑炉烧成后,就能够获得理想的釉面。
釉浆必须至少一个月测试一次,即将釉浆喷到两个经过标准干燥的、未经烧成的测试片表面。
然后在实验室的窑炉中烧成,这种窑炉可以使其中一个试样升温到1250℃,另一个(放在窑炉尾部区域)则升温到1150℃,分开进行测试烧成。
烧成膨胀率也必须一个月测试一次,并与坯体进行比较。
(2)色釉彩色制品价格较高,而且也比白色制品畅销。
但由有色原料制备色釉要比制备白釉贵得多。
因此在喷釉时,应严格控制釉层的厚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灵敏度高的控制系统。
古瓷施釉方法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
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
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更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
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极具代表性的瓷器也很多,如哥瓷的开片釉,钧瓷的窑变釉,定窑白瓷的蜡泪痕等。
代陶瓷生产,釉的材料来源,同胎土一样,一般也是就地取材。
由于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施釉方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各个窑口的陶瓷产品在釉方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
如唐代寿州窑瓷器以生产黄釉为主,另外还有黑釉、茶叶末釉和窑变釉等。
黄釉色调深浅不一,釉色呈现出黄、蜡黄、鳝鱼黄、黄绿、黄褐等色,器物积釉较厚处常呈现翠青色窑变釉。
采用蘸釉法施釉,一般施釉不及底,多数器物的底和圈足无釉,常有流釉现象,在器物下腹部出现蜡泪痕。
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不一,玻璃质感强。
胎釉结合有时不紧密,出现剥釉和自然开片现象。
古代瓷窑,有的虽然同时生产多种釉色的产品,但一般都以一种或几种釉色的产品而闻名。
如邢窑、定窑的白釉,寿州窑的黄釉,汝窑、南宋官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天青釉、月白釉、玫瑰紫釉等。
一些窑口釉的特征,有时甚至比胎的特征更明显。
有经验的古陶瓷鉴定者,有时只需要看一看器物的釉,即能大致断定其窑口。
如钧窑的蚯蚓走泥纹、定窑的蜡泪痕与竹丝刷痕、宋代耀州窑瓷器底足处的姜黄色釉等特征,这些都是鉴定瓷器窑口、乃至真伪的要点之一。
同一窑口的器物,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由于釉的成分组成、烧成温度、窑内气氛的变化,或者工艺技术的改进,会使产品的釉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陶瓷马桶施釉工艺流程英文回答:Ceramic toilet glazing is a crucial proc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toilets. It involves applying a layer of glaze to the surface of the ceramic toilet to enhance its appearance, du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stains and scratches. The glazing process typically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drying, and firing.The first step in the glazing process i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eramic surface. This involves cleaning the toilet thoroughly to remove any dirt, dust, or grease that may be present.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surface is completely clean and dry before applying the glaze.Once the surface preparation is complete, the glaze can be applied. The glaze is a mixture of various minerals andchemicals that give the toilet its desired color, texture, and finish. It is usually applied using a spray gun or a brush, depending on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toilet. The glaze should be applied evenly and smoothly to ensure a consistent and attractive finish.After the glaze is applied, the toilet needs to be dried. This can be done naturally by air-drying or by using specialized drying equipment. The drying process is essential to remove any excess moisture from the glaze and allow it to harden properly.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dry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o avoid any damage or defects in the glaze.Once the glaze is dry, the toilet is ready for firing. Firing is the process of subjecting the glazed toilet to high temperatures in a kiln. This process helps to fuse the glaze to the ceramic surface, making it more durable and resistant to wear and tear. The firing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glaze and the desired final result. It is important to closely monitor the firing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e glaze does notoverfire or underfire, which can result in poor quality or defective toilets.After the firing process, the ceramic toilet is carefully inspected for any defects or imperfections. Any necessary touch-ups or repairs are carried out at this stage to ensure that the final product meets the quality standards. Once the inspection and repairs are complete, the glazed toilet is ready for packaging and distribution.Overall, the glazing process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production of ceramic toilets. It requires careful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expertise to ensure that the glaze is applied correctly and the final product is of high quality. The glazing proce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aesthetics and durability of the ceramic toilet, making it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中文回答:陶瓷马桶的施釉工艺是生产高质量马桶的关键步骤之一。
宋代瓷器施釉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工艺取得巅峰成就的时期之一。
在宋代,瓷器施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宋代瓷器施釉的特点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宋代瓷器施釉的起源与发展、工艺特点以及色彩和纹饰特点;结论部分则总结宋代瓷器施釉的特点,并探讨其对后世影响和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次文章旨在全面了解并阐述宋代瓷器施釉的特点,通过对其起源与发展、工艺特点以及色彩和纹饰特点等内容进行概述和解释,加深人们对该历史阶段瓷器施釉工艺过程和表现形式的认识。
同时,通过分析其影响与意义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展示宋代瓷器施釉对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并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宋代瓷器施釉的起源和发展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制造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宋代,瓷器釉料的制作和施釉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创新。
施釉这一环节对于瓷器的成品质量和外观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宋代初期,瓷器施釉主要使用的是白色透明釉料,称为清釉。
这种透明清亮的釉料能够更好地展现出瓷器胎体的质感和纹理。
随着技术的推动和需求的变化,底色不再单一使用白色,而开始使用其他颜色进行装饰。
2.2 宋代瓷器施釉的工艺特点宋代瓷器施釉工艺相对于以前古代陶瓷来说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并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
首先,在原料选择方面,搭配科学合理并加入适量助剂可以改善釉料质量,增强其附着力和抗腐蚀性。
其次,施釉的过程变得更加注重细节控制,提高了对釉料的涂抹均匀性和厚度控制。
最后,在烧制方面,掌握了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使得施釉后的瓷器既能保持坚固耐用,同时也呈现出美观绮丽的效果。
2.3 宋代瓷器施釉的色彩和纹饰特点宋代瓷器在施釉工艺方面突出表现在色彩和纹饰上。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是陶瓷产品的表面装饰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陶、家用瓷器、瓷砖、玻璃和碗碟等工业陶瓷制品的装饰加工。
施釉工艺是对表面进行涂釉,装饰,通常是在烧过釉前处理。
一、施釉原理
施釉是在硬坯表面形成一层釉质薄层,以使之具有耐热、抗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特性。
施釉的原理是:将颜料或者釉料粘结在陶瓷器表面,并固化在这一层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薄层,使器物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特性。
二、施釉工艺流程
1、洗釉:将器物表面洗净,以去掉原来的油污和其他杂质,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2、干燥:将器物表面用布擦干。
此时,器物表面温度升高到50~60℃;
3、釉料制备:选定合适的颜料,将其混合适量的细沙,或调制为比较合适的稠度。
4、涂釉:施釉前需要先涂一层铁锈涂料,以加强釉质层的粘附性,然后才能将釉料涂在器物表面;
5、固化:将涂釉的器物放入烧釉窑中,釉料会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变成硬、不易粉化的釉质层;
6、检验:检查施釉后的器物表面,以确保施釉层质量,确保其
美观度和实用性。
三、施釉要点
1、选择合适的釉料:施釉的釉料应具备耐热、耐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性能,根据器物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种类的釉料;
2、注意施釉厚度:施釉厚度一定要确保正确,否则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
3、控制烧釉温度:烧釉时,温度应在800~1000℃之间,低于此温度将不能完全固化釉料而导致施釉薄弱;
4、检查施釉厚度:施釉后应及时对表面施釉厚度进行检查,以确保达到要求的施釉厚度和均匀性。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是将涂料涂在陶器表面,然后在高温下烧制成釉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陶器变得更加美观,还可以增强其耐用性和耐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陶艺施釉方法:
1. 浸渍法:将陶器浸泡在涂料中,让其吸收足够的涂料,然后将其放在烧窑中进行烧制。
2. 刷涂法:使用刷子将涂料均匀地刷在陶器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涂层的厚度和颜色。
3. 喷涂法:使用喷枪将涂料均匀地喷在陶器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涂抹大面积的陶器。
4. 滴涂法:将涂料滴在陶器表面上,可以制造出独特的效果,如水滴状的斑点。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施釉前应该先将陶器清洗干净并晾干,以确保涂料可以充分地吸收和附着在陶器表面上。
施釉后,陶器应该在高温下烧制,以将涂料转化为釉层。
在烧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釉层的质量和持久性。
总之,陶艺施釉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需要认真的准备和实践,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陶器。
- 1 -。
陶艺施釉方法陶艺施釉方法是制作陶瓷作品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从几千年前的古代文化遗产,到现代艺术创作的时代,陶艺施釉方法一直都是重要的程序之一。
施釉不仅能增加代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能提高陶瓷作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不同种类的陶艺施釉方法及其制作过程,分为釉下法、涂釉法以及其他特殊的施釉方法。
一、釉下法釉下法是一种通过在釉液中加某些特定的金属氧化物来制作固定图案的施釉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陶艺制作中,也被称为“耀州窑釉下彩”、“黄唐窑”、“谷口窑”、“毛彩”等。
这种施釉方法通常需要先用素白釉对素胎造型进行第一次施釉,后用细毛刷在釉面上绘制图案,最终再次施上彩釉将其固定。
做到这一点需要先将器具放入炉中,在高温下均匀加热。
二、涂釉法涂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陶艺施釉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使用湿润的釉液将整个表面包裹起来,通常需要施在生胎上且需进行多次涂刷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陶艺特点,有多种涂釉法可供选择。
在施釉过程中,重点是掌握好涂釉的质量和厚度。
这是影响釉面质量和艺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涂釉法包括“直接涂釉法”、“浸泡涂釉法”、“喷瓷涂釉法”等。
三、其他特殊的施釉方法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施釉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施釉基础方法,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领域。
其中最出色的一种是蓝宝石釉。
蓝宝石釉是一种釉料,它由三部分组成:硼、铝和氧。
这种釉料在高温中变成一种玻璃材料,其甚至比普通陶器釉面更加美妙。
其他有趣的特殊施釉方法包括“晶体釉”、“翻沉珐琅釉”、“穿孔釉”等。
总之,陶艺施釉方法是影响陶瓷作品质量和美感的关键因素。
在选择和应用陶艺施釉方法时,制作者应该对不同种类的施釉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到对涂釉的厚度和质量有深入的掌握。
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和练习。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陶艺师,深入学习陶艺施釉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是指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将釉料涂刷在陶瓷器物表面,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一层光滑、美观、防水、防污的表面处理工艺。
施釉可以改变陶瓷器物的外观、质感和功能,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本施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浸渍法:将陶瓷器物浸泡在釉料中,使其表面充分吸收釉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器物,如杯子、碗等。
2. 刷涂法:用刷子将釉料均匀地涂刷在器物表面,一般需要涂刷两遍以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器物。
3. 喷涂法:将釉料喷洒在器物表面,使其均匀覆盖。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器物,如花盆、花瓶等。
4. 滴落法:将釉料滴在器物表面,使其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装饰性较强的器物,如艺术陶瓷。
在施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釉料的选择:不同的釉料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需要根据器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釉料。
2. 釉料的调配:釉料的成分和比例对器物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精确调配。
3. 施釉的均匀性:施釉要均匀、细致,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漏釉等问题。
4.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的釉料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釉料的要求和器物的特点进行调整。
总之,施釉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和掌握。
几种常见施釉方法釉是玻璃态物质。
由熔融状态硬化成一层薄膜附着在坯体表面。
当熔融时,与坯体互相发生作用,生成中间层。
釉有透明釉和不透明釉,白釉、颜色釉等。
它的熔融温度比坯体熔融温度低,但釉的熔融温度高低也有不同:大抵瓷器釉的熔融温度高,陶器釉的熔融温度低。
高温釉的硬度要比低温釉的硬度大。
就它的化学成分而言,高温釉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较少。
用石英、长石、方解石或大理石、碳酸钡、硝石、硼砂、氧化铅等,大抵要将部分原料先作成熔块而后配制。
釉的原料与坯的原料原无差別,不过釉的熔融温度较坯的熔融温度低。
釉中须多用熔剂原料,或另加熔剂原料,因此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質会发生差异。
因釉是熔在坯上,它们两者的膨胀系数要相同,或相接近。
若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烧成后釉会发生裂缝,反之则釉会发生剥离现象。
在坯体上施一层釉,不但能使瓷面光滑、明亮、美观,而且还可以起到不透水,不透气,防大气侵蚀和耐热作用。
起到增加介电强度及化学稳定性的良好效果。
并且还可以防止沾污坯体,即便沾污也很容易用洗涤剂等洗刷干净;同时釉与坯体起作用,使釉和坯体成为整体,提高胎的机械湿度。
但假如釉选配得不恰当,反而会降低坯体的机械性质和耐热性质。
如日用陶瓷施釉主要用于防污,防透水,便于洗涤,增加耐用性等;建筑陶瓷施釉主要用于防污和增加美观等;艺术陶瓷通过施釉可以表现出作者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卫浴陶瓷施釉主要用于增加白度和防污。
施釉是陶瓷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在施釉前,生坯或素烧坯均需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以除去积存的污垢、油渍等污物,增强坯件表面吸附釉浆的能力。
清洁处理的办法,可以采用压缩空气在通风柜内进行吹扫,或者用海绵浸水后湿抹,或者用排笔蘸水洗刷,然后干燥,使含水率低于2%,方可进行施釉。
7.1.3.1 釉浆施釉法釉浆施釉是传统的施釉方法,它是先将釉用原料按一定配比加水研磨成釉浆,然后根据器形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釉浆加到坯体表面。
陶瓷马桶施釉工艺流程英文回答:The glazing process for ceramic toilet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o ensure a smooth and durable finish. First, the ceramic body of the toilet is formed and dried. Then,it undergoes a process called bisque firing, where it is fired in a kiln at a high temperature to harden the clay and remove any moisture. This step prepares the surface for glazing.Once the bisque firing is complete, the toilet is ready for glazing. Glaze, which is a liquid mixture of minerals and pigments,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toilet.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spraying, dipping, or brushing. The glaze is carefully applied to ensure even coverage and to avoid any drips or runs.After the glaze is applied, the toilet is fired in a kiln again. This firing process is called the glaze firingor the final fi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of this firing depend on the type of glaze used, but it is typically higher than the bisque fir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allows the glaze to melt and fuse with the ceramic body, creating a smooth and glass-like finish.During the glaze firing, the minerals in the glaze react and form a chemical bond with the ceramic body. This bond gives the glaze its du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stains and scratches. It also gives the glaze its characteristic color and shine. After the firing is complete, the toilet is allowed to cool down slowly to prevent any cracking or warping.Once the toilet has cooled down, it is inspected for any defects or imperfections. Any areas with uneven glaze or bubbles are carefully sanded or polished to ensure a smooth finish. The toilet is then ready for further processing, such as attaching the seat and flushing mechanism.中文回答:陶瓷马桶的施釉工艺流程包括多个步骤,以确保表面光滑耐用。
北宋官瓷的基本制作工艺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具有精湛的制作艺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按《景德镇陶录》言,其工序大项包括取土、练泥、洗料、镀匣、修模、做坯、印坯、镟坯、满窑、开窑、烧炉等23道工序,细分起来更是多达70余项。
北宋官瓷做为陶瓷的一个品种,当然不能例外。
不过,这里所说的乃北宋官瓷的基本制作工艺,而非陶瓷制作的全部工序。
1、胎、釉制工艺胎、釉的制作工艺是烧制北宋官瓷(包括其它瓷器品种)作品的关键一步,特别是釉料科学的配方和制釉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均直接关系到作品质量的好坏。
其具体的工艺为:首先按胎料和釉料的配方准确称料,而后分别进行混料湿法球磨(这里均指注浆成型而非手拉坯,手拉坯用泥,球磨后还需经澄泥、脱水、拍打、揉搓等多道工序),胎料的球磨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左右,釉料的球磨时间一般不低于24小时(因为釉料细度影响着釉浆的均匀性、悬浮性和稳定性,最终影响釉色)。
胎料出磨经过滤除铁便可直接注浆;釉浆出磨后要经过三次过筛(180目、200目和220目各一次)、三次强磁除铁后才可使用。
釉浆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波美度之间。
2、成型工艺可根据现有的注浆设备,分别采用高位压力注浆成型或低位注浆成型的方法,将研磨好的胎浆注入各种造型的模具中。
采用高位压力注浆成型,坯泥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23%~25%之间,注好后稍停即可脱模;低位注浆成型的方法,则无须要求胎浆过低的含水量,只需将模具注满为止,并随其对模具的吸附不停地添加胎浆。
脱模时间可根据器形大小及天气温度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在1~2小时左右。
低位注浆成型的方法,作品的收缩较大,收缩率能达到17%,也较易变形,在制作模具时应对模具尺寸以予充分的考虑。
3、接耳工艺北宋官瓷不少器形都有耳,若要使烧制出来的作品尽量毛病少出,防止裂耳、掉耳或变形,应在器身与器耳脱模后就进行对接,使其在烧成时尽量产生一致的收缩。
这种随即接耳的工艺,即行内所说的半干接耳法,其相较干法接耳,烧成率几乎能提高一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