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清扫讲座.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5
清 洁(SEIKESTU)◎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为了维持“3S 活动”良好的局面,必须将活动内容标准 化、习惯化,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清洁是指:维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良好局面。
所以有人称之“3S 活动” ,也有人 称之为“清洁化活动” 。
清洁包含以下意思: 1.清洁是 3S 活动的代名词。
如果有人说起“搞一下清洁活动” ,事实上是指进行整理、整 顿、清扫等活动。
2.清洁是 5S 活动中的稳定、提升阶段,是对现有不足提出反省、对策,并为活动的深入 开展铺垫基础。
3.清洁要将 3S 活动的活动内容标准化、习惯化。
我们国人喜欢干净、舒适的环境,从房屋装修一项就可以看出来。
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 钱的;不管是大房子还是小房子,总要想方设法搞一通。
就算达不到金碧辉煌,至少也是干 干净净、整整齐齐。
然而,我们国人却内外有别,缺乏公众意识。
先不说社会公共场所,就 连每天要工作八小时的场所,都是爱理不理,任凭它脏污、杂乱。
这又是为啥呢?除了公众 意识不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不认为脏乱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我们国人在推进清洁化活动时,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注重开头,不善维持。
不久前在广 州市落下帷幕的九运会,就是一个 3S 活动维持不佳的例证。
为了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同 时也是为了向全国人民展示广州省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早在开赛的前几个月, 市政府下大 力气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理、整顿、清扫。
各种违章建筑、主干道防盗网被强制拆除;临 街建筑墙面粉刷一新;走鬼摊档连驱带赶难见踪影;百万盆鲜花摆上大街亮丽无比;大批交 警上路执勤交通畅通许多……, 一夜之间, 广州市貌变的让人不敢相认, 市民无不拍手叫好, 巴不得天天都开九运会、十运会。
可九运会结束没多久,有些地方就走了味,鲜花撤走了,走鬼摊档又出洞了,道路照样 塞车……,更有甚者,个别贪图小利的市民,把鲜花偷回家中独自欣赏,让人愤慨不已。
3S(清扫)核心知识点:1. 3S的七件事:- 安全注意事项及培训- 划分责任区域与责任人- 制定清扫标准(配合点检标准)- 口号:化清扫为检查- 恢复不良点- 改善污染源与困难部位- 每天五分钟5S2. 整理是针对空间的改善整顿是针对时间的改善清扫是针对设备与环境的改善3. 清扫的最高境界是“不清扫”,但是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的实际目标是每天5分钟5S,可以迎接任何领导的检查4. 在清扫的过程中,千万要记得要检查,利用“看,听,摸,闻”来检查异常,填写不良点标签5. 对反复出现的不良点,要进行五个为什么分析,防止其反复发生6. 以下两种情况是不可以填写不良点的:-日常工作-紧急事务7. 针对所有的污染源的常见改善思路: 杜绝/收集/隔离, 这三个思路是有先后顺序的,最好是杜绝,杜绝不了就收集,收集不了尽量隔离,不要污染其它区域.8. 清扫基准是可以随着污染源/困难部位的改善而不断更新的,主要是更新其清扫时间,确保最后每天5分钟5S9. 在3S时候,经常会对设备刷漆. 特别提醒: 刷漆必需是要等相应的污染源消除后再刷漆,否则很快就脏了.10. 刷漆不是为了好看漂亮,而是为了能在污染发生时,及时发现问题.11. 每天5分钟5S,不是指一个人做5分钟,而是所有人共同做,花了5分钟12. 掌握3S知识的同时,还要对1S/2S进行复习3S(清扫)注意事项:1. 3S审计的时候是对1S/2S/3S的全面审计2. 小组活动需要有很详细有效的3S活动计划(按照七件事),小组活动需要和计划相对应3. 车间领导每周至少要参加一次小组活动,必须在小组活动记录上给予评语,评语不能太简单,表现好时要表扬,不好要指正.4. 在指导老师审计前,务必自审90分,部门审计85分5.3S审计时,各小组需要制作详细的3S报告,介绍整个过程,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在3S正式审计前一周发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会给出修改意见.6. 小组组长务必确认,每次员工都能化清扫为检查,通过清扫,都能发现问题并填写不良点标签或污染源困难部位清单7. 合理化建议和不良点标签的质量进行检查,审计时候会看,如果质量差的太多会扣分8. 合理化建议和不良点标签的完成率要至少70%以上,完成的多可以适当加分9. 所有的污染源都要有五个为什么分析10. 所有的改善前后对比,都要量化,最好能量化成金钱11. OPL要能分享背后的东西,不能简单的和改善前后对比相似。
3s清扫的核心思想整理、整顿、清扫这3S是内容,通过对现场的改善、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我们先分析下第一个“S”整理。
整理的定义:通过对现场物品进行清点,区分要与不要,将不要的物品清理出现场,将要的物品留下,摆放整齐。
整理的目的:为了节省现场被不需要物品所占用的空间。
做整理时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1、清查不彻底,整理之后没多久又出现了大量的物品;2、要与不要无法严格区分开,整理之后经常出现留下的东西不怎么用,要用的东西却没有;3、员工以为整理是做样子,现场东西越少越好看;4、认为不要的物品就该扔掉,有些还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当作垃圾。
实施要点:1、工作设计:要清楚在这个位置你给员工安排了什么工作,这个工作包括了员工工艺性、事务性的工作,只有熟悉了工作内容才能知道要和不要的真实定义。
2、多退少补:整理的定义要减少东西,但是事实上根据工作设计增加东西也是在做整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做了整理之后发现现场很多要用的工具没有。
3、物品区分:未使用的退仓,使用过但多的归属部门统一管理,不使用但未损坏的转移给其他部门,不可修复、垃圾扔掉;依照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逻辑:现场要做什么——用什么做——有什么——改什么——怎么善后。
这样做出的整理就会跟现场的实际工作更加的贴合。
第二个“S”整顿整顿的定义:将整理之后留下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整齐,标示清楚。
整顿的目的:减少寻找时间。
我们很多企业在做整顿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1、员工执行力太差,画了线,做了标示也不按照要求放;2、标示做了很多,物品也放的很整齐,但是还是找不到物品;3、员工觉得是在做样子,检查的时候都很好,检查组一走就变样;4、规划的很漂亮,但是员工经常偷偷的藏起来自己用。
以下给大家分享以下我做整顿的步骤:0、整理;1、区域划分——将整理划分的小区域再进行划分;2、绘制布局图——以作业内容为要点绘制简易布局图;3、决定放置位置——根据布局图的内容决定物品存放位置;4、物品分类——根据每个小区域的物品明细进行物品分类;5、确定存放方法——根据物品分类确定每类物品的存放方法;6、确定存放数量——根据使用频次和整区域规划修正存放位置和数量;7、实施;8、划线、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