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天台寺简历纪要
- 格式:doc
- 大小:24.04 KB
- 文档页数:5
走进皖南山区(十三)九华山--天台寺
洁白的黑雪发表于2012-7-15 18:43
在九华山,有众多建在高山之巅的寺院,而位于海拔1306米峰顶的天台寺就是其中最高的一所。
从山脚到天台寺单程有15公里,很多虔诚的朝拜者有如叩首般的逐级而上,向着天台寺进发。
我们是乘坐索道来到古拜经台,然后步行上山。
山路又高又陡,往上,高不见顶,往下。
深不见底。
天台寺,始建于宋代,巧妙借助山梁的凹陷处构造,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一体,站在天台寺前远可眺黄山长江,近可望整个九华街,百岁宫也在它的脚下。
天台寺是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庙,仰观天寺相接,寺身紧附在天台峰顶,无法拍到完整的建筑,黄墙、青瓦、翘角飞檐显得庄严、厚重而
灵动。
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摩崖石刻,周边还有大鹏听经石、蜡烛峰、金龟朝北斗等奇峰异石,造化神奇。
在山洞里拍到一组和尚在念经。
天台寺简介天台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资料汇编二O一一年天臺寺簡介天臺寺始建於光緒十九年公元一八七五年,位於縣城北郊,名龍洞灣觀音廟。
是我縣四眾弟子朝山拜佛的重點寺廟之一,歷史悠久,環境優美。
九十年代初、中期,宗教得以自由,比丘尼釋實寬、釋相靜率眾居士予以修復完善。
一九九三年,绥阳縣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名天臺寺(屬全縣第一處開放處所)。
經過兩次整修後的天臺寺由觀音殿、天王殿、藥師殿、地藏殿、山門等融為一體,已具寺廟規模。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聘請貴州省佛協會長貴陽市宏福寺方丈上慧下海大和尚為我寺名譽住持,佛果運頌,成就輝宏,惠及眾生。
天台寺财务管理小组名单组长:释普度会计:冯碧莲出纳:刘泽燕捐赠箱管理人员:释应辉钟益群陈世国天台寺管理小组名单组长:释普度副组长:钟益群成员:冯碧莲刘泽燕李世丽汪安珍陈昌娥吴安容陈世国天台寺年度工作计划一、思想方面(一)爱国爱教。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弘扬宗教优良传统,努力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一)遵纪守法。
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制度,组织、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学习、遵守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自学抵御和反对邪教。
提高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增强宗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安定团结。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方式,完善规章制度,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睦。
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团结友爱,宗教教职人员之间关系和睦,宗教教职人员与信教群众之间关系和谐。
宗教民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必须融洽。
二、管理方面(一)定期组织学习,活动有序。
活动文明健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佛教教义教规,努力为信教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端正教风。
教职人员必须模范遵守教义教规,品德良好,仪态端庄,潜心修持,持守职份。
(三)规范管理。
红安天台寺概括红安天台寺网站/,红安天台寺坐落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台山风景区,在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境内。
寺院建筑于天台山主峰脚下,因而得名。
天台山主峰气势宏伟,万峰来朝,有自然水源直通山顶,四面峭壁,形似一接天平台,被誉为中天一柱。
是明眼人眼中的风水宝地。
天台山群峰起伏,尖兀争奇,壑谷纵横。
雾绕溪流,山谷幽深,松林叠翠,处处是一副副尽美绝伦的山水画,为豫南鄂北名山,史称“淮南第一峰”。
这里气候清新怡人,是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5℃。
盛夏酷暑时期气温最高也仅26.6℃。
天台山佛缘流长。
早在1400多年前,天台山就有佛教的踪迹,隋唐时就有庙宇建筑。
“天台山”山名就源于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
天台宗的创立人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祖籍红安,他最初出家得法,潜心习观的地方就在天台山以北不远的净居寺。
之后,智者大师又入浙江天台山苦行修炼,他集北方的禅学和南方的义学于一体,创立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
得道后智者大师又复归出家地并将此山也命名为天台山。
同时他又选择在群峰之巅建了一座寺院,并以浙江天台山西北三里地的赤城山之名,命名为“赤城寺”。
到了明代,赤城寺更名为天台寺。
千余年来,天台山香火缭绕,信士如云,佛事兴隆,只可惜,赤城寺在清末民初战火中被毁大半,现仅存部分遗迹。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天台寺是现任主持释悟乐方丈于2004年受红安县政府礼请恢复重建的。
现在的天台寺是一个有着严格师承的达摩道场,开山住持释悟乐方丈师承藏密的大成就者拉马交香根活佛,活佛口吐三颗舍利安详涅槃;又师承当代禅门泰斗净慧本宗禅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又师承被誉为泰国僧王的广玄上人,为临济喝云派四十二代传人。
住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现代人的根性提出“圣德真如,以德成佛”的修行主张和“天台三禅——禅乐、禅茶、禅林”的文化主张。
九华山最高的寺院佛教四大名山享誉海内外,每座圣山都有一座海拔最高的寺院,今天我们就来参拜一下九华山最高的寺院——天台寺天台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
寺庙横卧于天台、玉屏峰间的凹地上,坐北朝南;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对面十王峰;青龙背上还有平安锁;山峦环抱,群峰簇拥,龙脉翻腾,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怪不得到九华山的人都要来天台寺朝拜,以示朝山圆满。
去天台寺有两种方式:徒步和坐缆车。
徒步既可沿着山路欣赏美景还可朝拜沿途众多的寺庙。
从凤凰松站到天台寺大约三个小时左右。
沿途最先看到的是闵园尼庵建筑群,有二十多座寺院。
建筑多为民居风格,庙宇古朴大气,参拜其中如在佛国。
沿着登山路前行,一路欣赏美景一路朝拜寺院,不知不觉就来到天桥寺。
到了天桥寺离天台寺还有一半多的路程。
该寺是去往天台寺的必经之路,位于石拱桥上,背靠崖壁,位置奇险无比,仿佛建在通往天宫的桥上,故而得名吧。
拜过天桥寺上行就来到了观音峰,此寺的惊艳之处就是有一尊天然的岩石,仿佛观音菩萨站立在那里的塑像一样,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继续上行就来到声名远播的拜经台,这是崇山峻岭中难得的一块大平台。
相传金地藏在此拜颂经文,因而还留有脚印,弥足珍贵,朝拜者都会来此参拜金地藏的足迹。
天台索道也到此,人流汇聚,摩肩接踵。
带着喘息,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坚持前行。
偶然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一座雄伟壮观的殿宇仿佛建在空中,这不就是朝圣之地,九华山最高的寺院——天台寺吗!只见殿宇依山势而建,布局奇巧,与青龙背和突兀的巨石浑然一体,真是巧夺天工啊!大殿耸立在悬崖峭壁端,重颜歇山顶,飞檐翘角,殿前有观景台,上面红旗招展,宛若一座城堡,煞是壮观。
此时会感觉精力充沛,一股神秘的力量让你直奔殿前台阶。
台阶布局也是有讲究的,顺时针朝拜,左上右下。
台阶前有一平台,上置三个硕大的香炉塔,古色古香。
向左走,可以看到岩壁下有一佛龛,内供护法菩萨,上刻“护法安民”四个字,旁边立有“地藏洞”的石碑。
【五年级】天台山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县南部,是浙江省的重要山脉之一。
天台山海拔为1210米,是浙东南地区的最高峰,也是道教名山之一。
古时候,天台山因道教始祖张道陵曾在此传道,被誉为“仙人家乡”。
天台山的主山脉长约20公里,四面环山,山势险峻,气势恢宏。
山顶形似孪生峰,有北峰和南峰,中间有一道深不见底的峡谷,名为“天台峡谷”。
峡谷内奇峰林立,瀑布飞流直下。
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天台山是一个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绿荫掩映的古庙和雄健的瀑布。
在这里,你可以踏青赏花、爬山徒步、露营打卡,感受自然的魅力。
天台山还是中国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
据传始祖张道陵在此设立道场,创立了“天台教派”并开创了东海之外的道教传播之路。
今天,天台山仍有许多古老的道观和庙宇,如天台山真武殿、加山天上真人庙和神锺观等,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中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天台山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重要基地。
自1956年开始,这里就设立了浙江省太阳能研究所,是中国早期的太阳能研究机构之一。
如今,天台山的太阳能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太阳能研究所”,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台山的美景和人文遗产,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探索和研究。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神秘和历史的厚重,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走进天台山,去领略它的魅力,去认识它的文化,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感受到自然和人类文明的美妙。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介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省的天台山,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
一、天台山的地理位置和背景天台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40公里,海拔2069.3米。
它是陕西省的十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被誉为“陕西的小黄山”。
二、天台山的历史文化价值天台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秦汉时期,天台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曾有很多寺庙和道观建立在这里。
在唐宋时期,天台山更是繁盛一时,成为道教和佛教的中心之一。
文化名人白居易曾在此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诗篇,为天台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天台山的自然景观1.天台山的山势雄伟壮观,主峰海拔2069.3米,是陕西省最高的山峰之一。
站在山顶俯瞰,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景色迷人。
2.天台山还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山上有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其中不乏珍稀的植物品种。
尤其是秋天,山上的红叶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天台山的文化景观1.天台山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玉皇阁。
玉皇阁建于唐朝,是天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每年道教徒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信徒前来朝拜。
2.另外,天台山还有许多道观和寺庙,如天台寺、卧云庵等,这些古建筑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天台山的游览项目1.攀登天台山:天台山的山势陡峭,对游客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一旦登顶,将能获得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2.欣赏日出:天台山日出的美景是非常有名的,在清晨的时候,云雾缭绕,太阳从云层中升起,景色十分壮观。
3.参观古建筑:游客可以参观天台山上的玉皇阁、天台寺等古建筑,了解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4.徒步旅行:天台山设置有数条徒步线路,游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徒步穿越山间森林,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综上所述,天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名山,它既有壮丽的山川风光,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是“海上仙山”的代表。
天台山因传说中有神仙常居于此而得名,又因在此修道的鉴真大师开创了天台宗,被誉为“天台宗祖庭”。
天台山还是一处著名的文化名胜区,有众多的古建筑、名胜景点,既有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遗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
天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时期,就有人在天台山修道,这里便逐渐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唐代,鉴真大师自印度来华后,就在此处创建了天台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道教和佛教的交流和融合。
而宋代,天台山更是成为了佛教的中心,形成了天台宗的鼎盛时期。
此外,天台山还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戏曲文化遗产。
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台山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山顶的天台宝刹和神奇的“五龙池”。
天台宝刹是佛教建筑中的典范,是天台宗的祖庭和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五龙池是天台山的玄妙之一,山上有五条池流,流域中有五条龙长眠于此,每当雨后天晴,五龙便从池水里跃出,气势磅礴,神彩耀人。
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其他值得游览的必看之处。
仙居山风景区可谓天台山风光独具之一,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自然景观与休闲度假氛围完美结合,是人们赏景和休憩的好去处。
南线古道是天台山的一条高山野徒步路线,也是一条古代林木进出山的古道,沿途的不同景观以及古朴的村落都值得一看。
对于旅游者来说,天台山的美食无疑也是不能错过的。
天台山有不少当地产的食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天台山板栗。
天台山板栗有着黄色的果皮和香甜可口的内芯,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此外,天台山还有许多山珍海味的美食,如松茸、石斛等,更可以尝到当地的农家菜和本地的特色小吃。
天台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圣地,也是文化古迹和美景胜地。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味山水风情,那么天台山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
它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全国著名的寺庙、道观、名胜游览区之一,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因其雄浑壮丽的山势,古朴典雅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旅游观光。
天台山拥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有僧侣在此修行。
隋唐时期,天台山成为早期禅宗兴起的中心地带,著名的唐代高僧鉴真就曾在此修行、讲经。
而且,天台山还是北宋以后佛教至高无上的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宗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真祖。
因此,天台山成为了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的信众。
现如今,天台山上有许多古建筑、名胜景点和观音佛母的殿宇。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包括:南天门、天台寺、佛顶宝刹、东方普陀、观音禅寺等。
南天门是天台山的南北两面之分,是南面的出口和北面的入口。
天台寺是天台山上最为著名的寺庙,也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佛顶宝刹是天台山上最高的建筑,总高达336米,也是全球四大中式建筑之一。
普陀山东极之一景点“东方普陀”也在天台山上,是寺庙中与海洋相连的唯一一个,更有“海上姜太公”的传说,为天台山之最。
此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景点,如佛像谷、望海楼、悬崖寺、金凤岭等。
佛像谷中有许多古老的佛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高达48.5米的玉佛,被誉为世界之最。
望海楼则是观赏天台山山峦景色的绝佳之处。
悬崖寺的建筑就将唐代和宋代的建筑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非常值得一游。
总之,天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
它的美丽山峰、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宏伟壮观的建筑,无不彰显出传统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它既是信仰人士朝圣的圣地,也是游客们眼中不可错过的美景观光胜地。
川西观音寺简介
川西观音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原名“天台庵”。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高僧释慧安主持重建。
此后,又经几次维修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等。
院内古树参天,环境幽雅,为温江四大禅林之一。
在民国年间(1912-1949)更名为“天台寺”。
寺内有一株
唐代银杏古树,高约5米,胸围2.55米,有500余年树龄,树
身至今仍很茂盛。
院内的明代观音古像和清代观音古像保存完好,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所塑。
观音寺的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最大的殿宇之一。
殿高21米,面积220平方米,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金身坐像,两
侧为十八罗汉的坐像。
大雄宝殿内还供有四大天王及十八罗汉和
弥勒佛的贴金像共十六尊。
大雄宝殿前有两株古柏树,相传为唐代所植。
—— 1 —1 —。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是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
其主要景点包括石梁飞瀑、华顶归云等,构成了一幅绝妙的自然美景。
石梁飞瀑是其中最有名的景点,由石梁、铜壶、华顶、百丈、桐坑溪(万年寺、桃源、清溪)、开岩(紫凝、寒山湖、明寒岩、九遮山)等部分组成。
其中,石梁飞瀑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其岩石由花岗岩构成,形成了多处悬岩、峭壁和瀑布,其中尤以石梁瀑布最为壮观。
华顶归云也是天台山的重要景点之一,主要由国清、赤城、佛陇、石梁(铜壶、华顶)、百丈(琼台)、桐坑溪(万年寺、桃源、清溪)、开岩(紫凝、寒山湖、明寒岩、九遮山)等部分构成。
这里山峰挺拔,云雾缭绕,景色迷人。
此外,天台山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例如,天台山的主峰海拔高达599米,远望如一尊首东而足西的巨型睡佛,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同时,天台山的自然资源丰富,有天台山云雾茶、天台山蜜桔、小红毛花生等久负盛名的特产。
总的来说,天台山是一处集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丰富自然资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你是寻求宁静的人,还是热爱大自然的人,
都能在天台山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山东日照天台山的介绍日照天台山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境内的一座山峰,被誉为“东方瑞士”。
它位于日照市东南部,距离市区约40公里,海拔约1500米。
天台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天台山的主峰海拔约1532米,山势险峻,峰峦叠嶂。
登顶之后,可以俯瞰整个日照市区的壮丽景色,远处的大海与群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瀑布,清澈的溪水从山间流淌而过,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在山上漫步时,可以欣赏到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台山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山顶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天台寺,是天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寺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庄严肃穆。
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寺庙周围还有一些古代的石刻和石碑,记录了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天台山是一座具有深厚宗教意义的山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朝圣者。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天台山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这是一场融合了宗教、庙会和民间艺术的文化盛宴,人们可以观看到各种传统的舞狮、舞龙和杂技表演,品尝到各种美食和特色小吃。
除了文化庙会,天台山还有许多户外活动可以参与。
登山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和难度级别来攀登山峰。
山下还有一些户外运动设施,如滑草、攀岩等,给喜欢冒险和挑战的人提供了机会。
天台山的美景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和画家前来创作。
无论是山脚下的田园风光,还是山顶上的云海日出,都是摄影师们的绝佳题材。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脉之上,整个天台山都被染上一层金色,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天台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于一身的山峰。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朝圣。
登上天台山,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景色,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这里是一个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地方,也是人们放松心情和体验自然之美的理想去处。
天台山天台寺简历纪要天台山原为山名,山在天台山村东侧。
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卷一记载:天台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上建天台寺。
因系浙江天台山僧人结庵而居,山名为僧人所起,称天台山,寺称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山天台寺(国清讲寺原名),山名同,寺名同,法脉相连,血脉相连。
天台寺传承浙江天台宗法脉,是佛教北方天台宗稀有弘法道场。
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汉地以来,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建筑、音乐、书法及印刷术均具深刻影响,对历代帝王封建统治也起到了辅治作用。
为了写清古寺的来源,先要从寺名、村名的来源说起。
浙江天台山在天台县城北,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发详地。
南朝僧人智顗率弟子筑庵而居,讲经论道,创立了天台宗思想体系。
现今的名刹国清寺就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唐贞元二十三年(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华学天台教法,回国后创立了日本教法天台宗;11世纪,朝鲜僧人仪天入宋学天台教理,把天台宗传回朝鲜。
此后,日本及朝鲜佛教徒常入华参拜祖庭。
天台寺建成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之前为隋唐僧人结庵而居。
原总占地百余亩,建筑区二十余亩,其余为苑林塔院。
根据寺院碑刻记载,明清寺院修葺时,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出资布施,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远。
隋唐时期,浙江天台山僧人行脚于此,见平原大地独显此山,遂筑庵于土山之上,山名天台山,“村亦名天台山”,后建筑寺院,名天台寺。
(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卷一)。
寺僧昼诵《法华》,暮修止观,教化一方。
天台寺围墙均由大青砖砌筑,寺院由南至北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修定殿、瑞光殿(别名铁佛殿)五部分。
配殿有大悲殿、准提殿、祖师殿、五观堂、丈室、钟楼和鼓楼等,另有僧舍寮房二百余间。
各殿宇之间甬道,全部由青石铺就。
寺院建筑层甍巍峨,气势恢宏,名扬遐迩。
山门殿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由青砖绿瓦配以木质椽檐飞羽而成,内塑伽蓝菩萨像,伽蓝菩萨是关公化身,众有误做关帝庙者。
山门殿的北侧是天王殿,内塑有弥勒菩萨,面向前方,大肚偏偏,长耳笑眼,姿态动人,似迎四方香客。
【五年级】天台山天台山是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一座名山,素有“浙东第一山”之称。
它海拔1360米,山势峻峭,景色壮丽,被誉为“浙南第一名山”,是浙江省的红色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美景不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也吸引着无数作家、诗人、摄影家前来创作写作。
天台山素有“鸡笼山”之称,这是因为在山下有一座山丘,山丘有如一个大鸡笼,故名鸡笼山。
这座名山以古迹丰富、景色旖旎而著称;有着“佛教名山”、“著名红色旅游胜地”的美誉。
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建有许多佛寺。
主要的有天台华严宗创始地灵光寺、普陀宗创始地山门寺、清凉山寺(华严寺、法印寺)、如留仙地国学故址、群山古洞寺等。
还有许多寺庙、宝塔、碑刻等。
天台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圣地,红军长征时期曾在这里进行重要活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红军遗址,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游客在山间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红军遗址,这些遗址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历史的故事。
天台山山势森严,景色磅礴,林木葱茏,泉石峰奇,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地貌景观。
主要有七大景区:东湖风景名胜区、盘山景区、巨石景区、国学名胜景区、红色革命遗址景区、震碑岩景区、百丈峡景区。
天台山最富盛名的景点为国学名胜景区。
这里可谓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小小的山岗却每一个岗上都镇坐着一所古代国学、一座古寺,一座古塔。
实际上,国学名胜景区由一条横贯天台南北的天台古道串起线索,整条古道全长300多公里,南起天台瓯江出水口泰顺石坑村,北至台州地,此地为五千年古文明与百姓生存汇合的地点,始建于西汉刘邦时期,它经南长街、琼岑岗、白茆山等十多处山岭,将天台与温岭、玉环相连,也是天台山与台州这座城市古道。
在天台山中还有一处著名的景区——铜都景区。
这里是古铜城遗址,东晋时期的县城,这是中国铜都历史文化內涵的起源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东晋时期的炼铜遗址,这些古代遗址让人们了解到东晋时期,这一地区的炼铜技术处于中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
佛教名山浙江天台山佛教名山浙江天台山天台山是中国浙江省东部名山。
东北-西南走向。
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
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
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1098米公尺(3602呎),由花岗岩构成。
多悬岩、峭壁、瀑布,以石梁瀑布最有名。
盛产杉木、柑橘、药材。
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
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清雍正年间重修,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
有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禅师(673~727)塔。
天台山隶属于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的“台”字,繁体字本作“台”,其字音为tāi,与"台"湾之台本非同一个字。
汉字简化是导致现在全国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天台山”的原因所在。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
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著称。
天台山以古、幽、清、奇为特色的天台山,风景区面积为187.1平方公里,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
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
主要景区有千年古刹的国清讲寺、天下奇观的石梁飞瀑、避暑胜地的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济公故里的赤城山、人间仙境的琼台仙谷、休闲天堂的天湖景区、楼台亭阁的济公故居、风韵独特的龙穿峡景区等。
天台山秀丽的山水,令无数文人骚客为其倾倒。
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掷地有声的天台山赋中描绘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唐代诗仙李白也曾高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向往之情,并在天台山结庐居住,现留有太白读书堂的旧址。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天台地处浙东中部,因天台山而得名。
东连三门、宁海,西邻磐安,南接临海、仙居,北靠新昌。
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总面积1421平方公里。
辖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641个行政村,40个居委会,55.5万人口。
天台县历史悠久,秦为东越地,属闽中郡,西汉为回浦县,属会稽郡,东汉为章安县,三国时设始平县,属临海郡,晋改称始丰县,隋唐至宋,曾改称唐兴、天台、台兴,北宋建隆元年(960),复名天台县,至今沿袭不变,是立县近1800年的浙东名邑。
天台水力、风力、矿产、生物等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为5.16万千瓦,居浙江省首位,是全国首批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1600毫米之间,开发水电资源的潜力很大。
投资42亿元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即将建成。
境内可开发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银、铅、锌、钨、铝、稀有金属等。
天台盛产石斛、乌药、白术、天麻、三七、黄精、茯苓等名贵药材400多种,有国家森林公园一座。
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天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天台经济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特色鲜明,现已初具规模,并已形成了以工艺品、机电、橡胶塑料、产业用布、医药化工、饮料酒等六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天台是全国木珠工艺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产业用布集散地之一,还是名闻遐迩的橡胶制品之乡。
以浙江英博石梁酒业有限公司、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万胜电力仪表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天台山文化积淀深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清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体育、教育事业成绩突出,分别被全国围棋协会和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围棋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基础教育质量省综合评估名列台州第一,高考上线人数万人比连续9年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天台投资环境不断完善,这几年,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始丰新城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之所以变化那么大,就在于引进外来资本,引入外来竞争者。
肥乡县天台山天台寺简历纪要
天台山原为山名,山在天台山村东侧。
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卷一记载:天台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上建天台寺。
因系浙江天台山僧人结庵而居,山名为僧人所起,称天台山,寺称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山(现在还叫做天台山属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山名同;天台寺(现在叫做国清寺),寺名同,法脉相连,血脉相连。
天台寺传承浙江天台宗法脉,是佛教北方天台宗稀有弘法道场。
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汉地以来,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建筑、音乐、书法及印刷术均具深刻影响,对历代帝王封建统治也起到了辅治作用。
为了写清古寺的来源,先要从寺名、村名的来源说起。
浙江天台山在天台县城北,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发详地。
南朝僧人智顗率弟子筑庵而居,讲经论道,创立了天台宗思想体系。
现今的名刹国清寺就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唐贞元二十三年(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华学天台教法,回国后创立了日本教法天台宗;11世纪,朝鲜僧人仪天入宋学天台教理,把天台宗传回朝鲜。
此后,日本及朝鲜佛教徒常入华参拜祖庭。
天台寺建成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之前为隋唐僧人结庵而居。
原总占地百余亩,建筑区二十余亩,其余为苑林塔院。
根据寺院碑刻记载,明清寺院修葺时,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出资布施,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远。
隋唐时期,浙江天台山僧人行脚于此,见平原大地独显此山,遂
筑庵于土山之上,山名天台山,“村亦名天台山”,后建筑寺院,名天台寺。
(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卷一)。
寺僧昼诵《法华》,暮修止观,教化一方。
天台寺围墙均由大青砖砌筑,寺院由南至北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修定殿、瑞光殿(别名铁佛殿)五部分。
配殿有大悲殿、准提殿、祖师殿、五观堂、丈室、钟楼和鼓楼等,另有僧舍寮房二百余间。
各殿宇之间甬道,全部由青石铺就。
寺院建筑层甍巍峨,气势恢宏,名扬遐迩。
山门殿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由青砖绿瓦配以木质椽檐飞羽而成,内塑伽蓝菩萨像,伽蓝菩萨是关公化身,众有误做关帝庙者。
山门殿的北侧是天王殿,内塑有弥勒菩萨,面向前方,大肚偏偏,长耳笑眼,姿态动人,似迎四方香客。
韦陀菩萨与弥勒菩萨隔屏正北站立,身披甲胄,双目圆睁,威风凛凛。
山门殿与天王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各建钟楼和鼓楼。
穿过天王殿,北边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宽五间,进深两间,内塑释迦牟尼佛,两侧站像为阿难和迦叶,与之隔屏北向的是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三位菩萨各自坐在狮象犼上,面向正北,寓意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再往北走是修定殿,修定殿是整个寺院的最大殿宇,在顺治丁亥年(1647)有过修整,大殿宽七间,进深三间,重檐四角攒尖,下檐方木构成,五彩斗栱,彩绘栋梁,高大雄伟,大殿上筑有日月楼,高七尺,在日、月光线的照射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
修定殿阅台一丈宽,台阶下东西两侧各有石碑,上有螭首,下有龟趺,石碑至今尚存。
修定殿内
供奉着三世佛,中间是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右侧为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左侧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均为坐姿,连着下面的须弥座有一丈五尺多高,佛像均双目下垂,面带慈祥,犹似教化世间,法音宣流,由于修定殿之宏伟,寺院曾被人称为修定寺。
瑞光殿在最北端,殿内供奉的是燃灯古佛,铁佛一丈多高,铭文记载铸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由忠武军(今河南许昌)工匠铸造。
在瑞光殿与修定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左右各建配殿,左侧供奉准提菩萨,右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均由香椿木雕刻而成。
据说,明朝雕制佛像时用的香椿木,为邯郸县上宋村村民布施,几百年过去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邯郸县上宋村很多人来天台寺“走亲亲”,他们称这些用香椿木所刻的菩萨像为菩萨姑姑,直到解放后还有人来。
寺院东西侧配殿为祖师殿、五观堂、钟楼和鼓楼等,另有丈室、僧舍寮房二百余间。
寺院苑林占地七十余亩,苑林内,古木参天,名卉甚多,风景怡人。
许多文人骚客游览并留下了很多诗文,诗人李贞吉在游览天台寺时,题有“天台有蕙兰,奕世乃齐烈”诗句。
天台寺紧邻东侧漳河,构成了一幅天然亮丽的风景画。
人们将“漳河春晓望山寺”看成是当时名胜一绝,如诗人李恺在《宛怀草堂报歌》中说:“贪赏东山寺,舟人倚醉眠”,将古刹天台山寺与漳河融为一体,使人读诗如临其境。
苑林内之塔院,松柏参天,临风挺秀。
寺院日落晚眺胜景。
据《肥乡县志》记载,“肥乡十景”中,最具盛观的要数“日落晚眺”。
“日落晚眺”石位于天台山村天台寺内眺石碑
上,当夜幕降临之后,登此眺石西望,衔日如住,远山苍翠,山川林木,清晰如昼,树木飞鸟,历历在目,人们竞相观望,文人骚客留下大量诗章。
《肥乡县志》称“村由寺兴”盖源于此。
明朝诗人乔年曾写有《天台晚眺》诗“满目烟霞春雨后,万山苍翠夕阳中”,描写了当时登览眺石所见的情景。
“日落晚眺石”实系天然的红外线玉石,清澈透明,堪称国宝。
藏兵洞在天台寺铁佛殿佛像前供桌下,地洞之所以称藏兵洞,是因为该洞开挖在隋唐时期,因窦建德在广府老城建立大夏国,当时兵将较少,因为惧怕外敌侵略,曾凿洞在其府邸后院,向南通四十里天台山村天台寺,向西通四十里永年县通头村。
藏兵洞深三丈多,与广府窦建德的夏兵洞衔接互通,洞口盖一方石,村民沿洞常下去,由于地洞较深且长,多走数丈便放弃者。
天台寺苑林内,旧有一棵皂角树,明代植载,至今六百多年,仍然苍劲挺拔,树荫一亩多,树身需三人连手合抱,古树至今尚结皂角,皂角个大修长,大者尺余,村民多于深秋于树下拾之,洗涤衣物异常净洁。
天台寺是北方天台宗最早和最大弘法道场,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血脉相连,天台宗是佛教第一宗派,而今,两岸三地拥有300万多信徒。
如能修缮开放肥乡天台寺,将为天台山镇注入民族文化和经济腾飞的机缘,小镇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