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著名教育家
- 格式:docx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3
著名教育家篇一: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一、苏霍姆林斯基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送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问世》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
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
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
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
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
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②一本智慧多样的、存有振奋力的书,往往能够同意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写作)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④学校应像是一块磁石,以自己有意思而多样的生活迎合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⑦恳请你忘记,你不仅就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就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1.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幼儿园和学校。
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是,儿童具有自主研究的天然欲望和能力。
她主张为儿童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节奏进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也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个人经验来建构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3. 经典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以及塑造人的人格和品质。
他主张“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榜样学生,并倡导推崇仁爱、孝顺和忠诚的价值观。
4. 幼儿教育家: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弗雷贝尔是德国的一位幼儿教育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地方,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
5. 教育改革家:杜德莱尔(Paulo Freire)杜德莱尔是巴西的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解放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的概念。
杜德莱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外国近代现代当代教育家分类1. 近代教育家(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 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法国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德国教育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 现代教育家(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中期):-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意大利教育家,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音乐的大师。
-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3. 当代教育家(20 世纪中期至今):-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美国教育学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的多种智能类型。
- 肯·罗宾逊(Ken Robinson):英国教育家,专注于创造力和教育创新,提倡培养创造力和个性化学习。
- 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美国教育家,创办了可汗学院,提供免费在线教育资源。
这只是一些外国教育家的分类示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教育家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国外教育思想家涵盖了众多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们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代表性的国外教育思想家及其理论进行总结。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和“经验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他主张将教育与社会结合起来,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2.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她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材料和环境,以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她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她是一位聋哑人。
凯勒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克服了残疾的困境,展示了无限的潜力和才能。
她的故事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强调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4.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是美国的人权活动家和社会领袖,他倡导非暴力抗议和公民不服从。
其思想与教育密切相关,他提倡教育应该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坚信教育是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教育可以消除不平等和社会不公。
5. 杰出的教育改革者(Education Reformers)除了个别的教育思想家外,还有许多杰出的教育改革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
例如,约瑟夫·兰开斯特(Joseph Lancaster)和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这称为“群组教学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
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
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
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
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
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
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
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
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
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大师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界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在教育学领域中,也存在着一些杰出的大师级人物。
这些教育学大师不仅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也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大师,分析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1. 杜威(John Dewey)杜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大师之一。
他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将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的学术成就对教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
弗洛伊德提出了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精神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关键。
他的理论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心理行为和心理问题,对后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一位瑞士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皮亚杰通过研究儿童的思维与认知过程,提出了一套描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成为现代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框架。
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儿童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与他人交流和社会互动来实现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区域性近期发展”(Zo 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情境和文化对学习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为教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5. 巴尔地(Benjamin S. Bloom)巴尔地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目标分类”(Cognitive Taxonomy)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封建教育的奠基人,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至深。
孔子30岁开始收徒讲学,先后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了《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对中国、东南亚及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礼记)2、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和改革活动家,被誉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
他一生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三十年战争的磨难。
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岗位。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理论著作使他享誉世界。
特别是《大教学论》严谨而系统地论述了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卢梭(1721-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战士,也是划时代的教育家。
卢梭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涵盖哲学、文学、政论等多个方面。
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著作是《爱弥儿──论教育》。
该书以动人的文学风格,虚构了一个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主张,这部教育论著中的所有教育思想都是以自然教育的原则为中心展开的,贯穿《爱弥儿》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理想社会的新人。
由于卢梭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活动,为后世资产阶级的“儿童中心论”和“自由教育”所利用。
4、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6年在芝加哥开办“杜威学校”,研究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从那时才开始被承认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家。
他积极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
杜威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教育论著有《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多部。
世界公认十大教育家名言
世界公认的十大教育家及其名言如下:
1. 孔子(中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苏格拉底(希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3. 夸美纽斯(捷克):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工厂。
4. 亚里士多德(希腊):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是其果实是甜的。
5. 伊曼努尔·康德(德国):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6. 约翰·杜威(美国):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7. 蒙台梭利(意大利):儿童是成人之父。
8. 玛丽亚·蒙特梭利(意大利):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
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美国):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
10. 约翰·列侬(英国):人生应该像一首诗,不要相信谣言。
这些教育家的名言都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教育家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在教育学术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在教育实践中有突出贡献,西方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下面店铺分享了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一起来了解吧。
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一、夸美纽斯1.总结:①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②《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③《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④提出“泛爱”教育,坚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的人。
2.常见考题:①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是( )。
A.《儿童与课程》B.《童年的秘密》C.《母育学校》D.《世界图解》②( )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
A.福禄倍尔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二、卢梭1.总结: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②著有《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
③反对体罚,注重口头说教,提出了著名的“自然后果律”。
④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2.常见考题:试论述你对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理解。
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三、裴斯泰洛奇总结:①瑞士著名教育家,教育史上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的杰出代表;②主要著作为:《林哈德和葛笃德》;③提出“和谐发展”的教育,尤其重视道德教育,把它称为“整个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和“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
西方著名教育家之四、福禄倍尔1.总结:①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②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母亲与儿歌》;③主张教育应该成为儿童游戏的乐园。
④创制出了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称为“恩物”。
2.常见考题:①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被称为( )。
A.恩物B.恩物C.念物D.宠物②简述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思想。
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五、杜威1.总结:①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②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③“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是杜威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世界公认十大教育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也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学问的学者。
他主张因材施教,主张人人受教育,对中国和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2.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古今哲学家影响深远。
他主张培养人的德性,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他也强烈支持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强壮。
3. 柏拉图柏拉图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他对身后的新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认为女性和男性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培养。
4.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现在对很多学科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
他有他的造诣,有很多名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5. 福禄培尔福禄贝尔是世界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现代教育的鼻祖。
他主张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自然发展,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他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十大教育家之一。
6.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
他提倡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知识的教育经验,在思想界影响很大。
他是近代非常提倡的教育方法,也是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7.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年轻时从事教育行业,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他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他的作品都是关于如何培养真人,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好学、有上进心的好人。
他是当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
8. 昆体良昆体良是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他以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全心全意对待没有天赋的孩子,以为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9.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的创始人,现代教育之父。
他主要强调学的东西要对生活有用,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他秉承巩固的原则,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世界十大教育家之一。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doc1. 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世界文化的宝库”。
孔子提倡“仁爱”、“礼义”、“诚信”、“忠孝”等理念,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并创立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体系,对后世教育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李约瑟李约瑟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文化史学家,被誉为“中西合璧之光”。
他提倡“科技与人文”、“头脑和手工”统一发展,倡导以实践训练,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还是中国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其学说和方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培根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是英国科学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取得真理和智慧,而非仅仅获取知识。
他强调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主张让学生自由地探究和发现真理。
他的教育理念对西方现代教育和科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4. 瑞士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医生和精神科学家,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
她认为,儿童是一个自发的、有自主性的个体,应该在自由和结构相统一的环境中学习,注重发掘儿童的天赋和才能,提倡观察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她的教育思想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应用。
5.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
他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创造性、思维深度和多元化思考能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著名教育家们都为世界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外国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着名的教育思想家.着有雄辩术原理.重视幼儿教育.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是散文集.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把世界作为书房.”4、要因材施教.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6、多练习.“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五、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一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所谓“泛智”,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一是普及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二论教学原则1、便易性原则.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2、彻底性原则.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三论道德教育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六、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绅士教育思想:一论体育“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二论德育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明确反对体罚,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三论智育洛克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要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论述: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主张,宁可让学生迟一年学会读书,也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洛克主张应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洛克建议:第一,儿童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你不可制止他、不可羞辱他,也不可使他受到讥笑.第二,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赞方法.第三,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可忽视,同时也应格外注意,不可使他们得到虚妄的答复.洛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洛克主张教学应由浅入深,分量适中.七、卢梭的教育思想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一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发展.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八、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林哈德与葛马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要素教育”: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1、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二是联想;三是系统;四是方法.2、教育性教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3、训育一是限制,二是赞许,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十、帕克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之父”帕克1837-1902是“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关于教育学的谈话1894等.1、论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从批判传统的课程与方法出发,帕克尝试在一些来自于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原理基础上采用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他强调说:“儿童必须是教育经验的中心,所教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儿童有意义.”由于儿童每日每时都在学习各方面知识,即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已经自发地和无意识地学习每一门科目,因此,帕克强调教学中要注重使儿童有兴趣的活动.帕克强调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人们一般称之为“昆西制”.2、论教师帕克指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儿童从事充分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在他看来,教师应该很好地引导儿童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他们具有观察和学习自然界的能力.帕克十分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十一、德可乐利的教育思想德可乐利1871-1932是比利时教育家,是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整体化的功能:整体化现象在教学中的作用1927、比利时德可乐利的新教育法等.1、论学校教育的目的德可乐利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要求学校应该同社会密切地结合起来.2、论兴趣与教学兴趣是德可乐利教学方法的核心.德可乐利生动形象地比喻道,“兴趣是个水闸,用它开启注意的水库,并使注意有了方向.它也是一种刺激,脑力依赖它而冲出.”兴趣与儿童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一集体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苏维埃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经验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指出,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以后,集体本身就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二集体的作风和纪律集体的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第五,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所谓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三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在他看来,建设教师集体应当注意4个方面,第一,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合理的组织.第二,教师集体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第三,教师集体要团结,行动要一致.第四,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要建立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卡连柯提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尽早地让儿童知识父亲和母亲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这种工作是如何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二,要让儿童及早明白家庭预算,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工资;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使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羡慕其他家庭,并养成坚忍精神.此外,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诚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感等品质.十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1、论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但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她指出,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第二,通过独立达到自由.蒙台梭利认为,在正确情况下,儿重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发展意志.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意志引导他前进,并发展他的力量.儿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作,不仅不会使他感到疲劳,而且还会强化他的个性.第四,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2、论师生关系蒙台梭利提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同时在儿童的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十四、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一论教育本质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整理所要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二教学论1、“从做中学”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三论儿童与教师“儿童中心”思想.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训练一个人,而是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十五、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大学的观念1946和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1、教学方法雅斯贝尔斯反对采用强迫的方法使学生学习.他强调说,“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他指出:“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他批评当时一些学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认为那样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复思考的习惯”.他主张:1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因材施教.2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3模仿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2、论“全人教育”和“全民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学生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the wholemaN.他提出,要改善学生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外国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二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教育着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5-1967、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等.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苏霍姆林斯基从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1、体育把体育看作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活力的源泉.他确信:“有规律的经常性锻炼不仅可以便身体变得健美、运作协调,而且可以培养性格、锻炼意志.”2、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使每个人有丰满的内在精神世界,能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具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使每个人遵守神圣的、不容争议的、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1道德教育应当及早开始.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儿童幼小时,心灵容易接受情感的影响.2道德教育应当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在道德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自觉性、自尊心和责任感这三大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习惯的形成要经历3个阶段,即正面教育阶段、自我道德评价阶段和道德成熟阶段.3道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大林基认为,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他看来,德育首先要培养人对美好的、惹人喜爱的、令人神往的东西的敏感性,也要培养对于丑恶的、不能容许的、不可容忍的东西的敏感性.4道德教育应当以帮助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为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道德信念的形成应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因为当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己经形成习惯时,道德信念就稳定地形成了.3、智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4、劳动教育在他看来,“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劳动教育任务要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5、美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美育就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在美育中的作用.他曾有一句名言:“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二、尼尔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尼尔1883-1973是“自由教育学派”最激进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萨默希尔一种激进的儿童教育方法1960、谈谈萨默希尔学校1966等.尼尔把情感教育视为培养新人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尼尔看来,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对儿童的爱.他认为,现代社会之所以造成儿童的问题,是由于缺乏对儿童的了解和没有给予儿童充分的爱,教育的重任就是让儿童感到爱,学会爱.给儿童爱,就是和儿童站在一起,就是对儿童的尊重,就是对儿童个性的自由的肯定.此外,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培养了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尼尔坚决反对体罚,提倡儿童的自我判断.三、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
10个“斯”教育学与心理学类出现了很多的“纳”,复习者往往出现将名字混淆或人物与理论观点不搭配的困扰。
下面我们归纳出了十个重要的教育或者心理学家,以做区分学习。
(一)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又为其赢得了“教育学之父”之称。
他同时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发明了班级授课制。
(二)艾宾浩斯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艾宾浩斯为记忆材料发明了无意义音节。
艾宾浩斯在记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观点主要是,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材料在学习后最初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越来越少。
总体就是遗忘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的遗忘曲线趋势。
(三)巴班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创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四)韦克斯勒韦克斯勒是继法国比纳之后对智力测验研究贡献最大的人,其所编的多种智力量表,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
首次采用准差为15的一种标准分数来表示智力的高低,称为离差智商。
首创成人智力测验量表。
(五)维果斯基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即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六)赫钦斯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强调人的理性发展,主张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教育,即“普通教育”的思想;为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理智能力,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基础的训练,即“通才教育”的思想;特别强调西方经典名著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七)罗杰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
孔子(前551一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取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没落,少时“贫且贱”。
十五岁立志求学,“学无常师”,据传曾间礼于老耽,学乐于苌弘,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早年在鲁国执政大夫季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吏。
约三十岁,于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
颜路、曾子、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
五十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
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等国,凡十四年。
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自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然终不见用,六十八岁重返鲁国。
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直到逝世。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为我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
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一九次之多,其基本涵义不外“克己”而“爱人”,“克己”即以礼约身,“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要求遵守周礼规定的等级,克制非分的欲望。
“爱人”即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但强调以孝弟为本,爱有差等。
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为政》)。
谓“政者正也”(《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提倡“举贤才”,“学而优则仕”,以“修己以安百姓”为政治理想。
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在教育上最早探讨人性和教育作用问题,作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断,肯定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乃后天习染所致,只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条件,都有可能养成“仁”的品质。
以此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凡致“束侑”之礼者,都可以收为弟子。
外国教育学家一览【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
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
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
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
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
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
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
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
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
教育的主要对象“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
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教师需要了解的23位国外教育大师教师需要了解的23位国外教育大师第一位: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1.“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
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
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 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们及他们的思想今天,给大家历数一下从古至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们及他们的思想,并推荐他们的书(如果国内有出版的话)。
我们站在全世界的视野之下,挑选出以下教育家,请大家不要问我们为什么某某没有入列,因为我们只挑选和奶与蜜理念相近的教育家,(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太孤陋寡闻了,没听说过...)也请大家不要问我为什么中国教育家没有几个,记住上面说的:站在全世界的视野之下。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
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
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
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
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
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
国外著名教育家
昆体良
主要著作:
《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六十五万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
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教育思想:
反对体罚 在世界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体罚,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
但他认为学生不学好,那是教育的过错,应该用竞赛、奖励、教师的关怀爱护和学科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去保证学童学习好。
教师的鼓励和榜样是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有效方法。
昆体良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明确提出反对体罚,说明他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
他提出一个极有意义的愿望,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抽出一些时间到初等学校去授课,以便研究儿童、研究教育儿童的方法。
重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雄辩家来说,记忆力是头等重要的。
在儿童年龄很小时,就要让他背诵许多优美的诗文,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但到了儿童能够理解时就会对他们大有裨益。
在学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儿童的记忆力,使其得到不断地强化和充实。
重视幼儿教育 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
尤其强调保姆必须
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 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
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
夸美纽斯
主要著作:
《世界图解》根据他所提出的适应自然和直观教学原则写成的一部小学教科书。
其有附以插图的短文一百五十篇,内容包括自然(宇宙、地理、植物、动物、人体等)、人类活动(手工业、农业、交通、文化等)、社会生活(国家管理、法院)和语言文字等方面,试图授予儿童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在欧洲国家广泛流行
教育思想:
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泛智教指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
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3)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
(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裴斯泰洛齐
主要著作: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