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1.51 KB
- 文档页数:9
工业通风考题复习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1. 工业通风的定义是什么?2. 工业通风的作用是什么?3. 工业通风系统的组成有哪些?4. 请简要介绍工业通风系统的主要组件和其功能。
5. 什么是通风路径?6. 请解释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的区别与作用。
7. 工业通风系统中常用的通风设备有哪些?第二部分:通风系统设计与运行1. 通风系统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2. 请解释通风系统的风量需求如何确定?3. 通风系统中常见的通风风机有哪些类型?4. 如何选择合适的通风风机?5. 请简要介绍通风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6. 通风系统中常见的通风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第三部分:通风系统维护与安全1. 通风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什么?2. 通风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哪些?3. 请解释通风系统的定期检查与维护步骤。
4. 如何确保通风系统的安全性?5. 请简要介绍通风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6. 通风系统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步骤是什么?第四部分:通风系统的节能与环保1. 如何设计节能型通风系统?2. 请简要介绍通风系统中常见的节能措施。
3. 通风系统与环保之间有什么关联?4. 通风系统如何减少空气污染?5. 通风系统中常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第五部分:工业通风的最新发展趋势1. 工业通风领域的最新技术有哪些?2. 工业通风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3. 工业通风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4. 请简要介绍一些工业通风领域的创新案例。
结语:通过对上述题目的复习,你对工业通风的基础知识、通风系统设计与运行、维护与安全、节能与环保以及最新发展趋势应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帮助你为工业通风考试作好准备。
祝你取得好成绩!。
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资料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资料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资料1.P1大气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组成。
干燥清洁空气是大气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组成。
对于人的含氧的正常需求,氧的含量不能低于18%。
利用氮气的惰性,可将其用于防灭火和防止气体及粉尘爆炸。
抢救遇难者进行人工输氧时,往往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满足遇难者的呼吸机能。
2.P3 根据气体类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特征分为四类: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
3.常见气体理化性质及对人体危害:(1)SO2 无色,有强烈硫磺味气体。
二氧化硫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和呼吸器官具有腐蚀作用,引起喉咙和支气管炎,呼吸麻痹,严重的时候引起肺水肿。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0005%,嗅觉器官能感觉得刺激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002%,有强烈刺激,引起头痛和喉痛;为0.05%,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死亡。
(2)S H 2 无色,微甜,有强烈臭鸡蛋味,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有爆炸危险。
剧毒,有强烈刺激作用,不但引起鼻炎。
气管炎还可以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空气中浓度较低时,以腐蚀性为主,较高时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
(3)氮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有强烈刺激味,溶于水后形成很强的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NO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CO 还要大几百倍。
3.P7空气基本物理参数包括:温度、静止压力、湿度、密度与体积、黏性、比热容焓等。
绝对静压:指以真空状态绝对零压为比较基准的静压,恒为正值。
相对静压:指以当地当时同标高的大气压力为测算基准测得的压力,有正负之分。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
各章知识点罗列第一章:1.一次尘化作用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二次气流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2.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质量浓度,mg/m 3;其二是体积浓度,ppm 表示,1mL/m 3=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有害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3.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 3,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2mg/m 3,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
在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能度为30 mg/m 3,而居住区大气中则为1 mg/m 3,居住区的卫生要求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4.排放标准是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做了规定。
第二章:第一节 局部通风1.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2.局部送风系统: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第二节 全面通风1.非稳态全面通风时间的确定:201ln Ly x Ly Ly x Ly L V f----=τ 2.稳态有害物浓度的确定 L x y y +=02 3.原则:当数种有机溶剂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物质时,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有害物质的风量,然后取最大值。
4.换气次数的定义。
5.气流组织布置的原则: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聚集。
6.风量平衡与热平衡zp jp zj jj G G G G +=+w zj j jj d n p h t cG t cG Q t cG Q ++=+第三节事故通风1.事故通风的基本规定: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8次换气量确定。
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1.工业通风的任务主要在于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气、余热和余湿的危害。
2.工程上将只实现空气的清洁度处理和控制并保持有害物浓度在一定的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工业通风。
3.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外的新鲜空气适当处理(如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送进室内,把室内的污浊气体经消毒、除害后排至室外,从而保持空气的新鲜程度,使排放废气符合标准。
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粒径上限约为200μm。
气溶胶: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就构成了一个分散系统,人们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
气溶胶包括粉尘和雾。
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有: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综合性的尘化作用;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一次尘化作用: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二次气流:由于通风或冷热气流对流所形成的室内气流。
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客观性指标)和人的心理因素(主观性指标)等因素有关,1、有害物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对大气的污染。
2、工业企业的设计必须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要求。
3、对颗粒物分类: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呼吸性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um的颗粒物。
4、“降尘”:粒径在10μm以上,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飘尘”:粒径在10μm以下,在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
烟(smoke):粒径范围约为0.01一1μm,一般在0.5μm以下;雾(mist):粒径范围约为0.1一10μm;烟尘(fume):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烟雾(smog):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混合体;粉末(powder):生产中粉料。
一、名词解释1、灰尘: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
粒径上限约为200μm;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个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粒径在10μm以上的称为“降尘”,粒径在10μm以下的称为“飘尘”。
2、尘化作用:使尘粒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称为“尘化”作用。
3、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4、外部吸气罩:由于工艺条件限制,生产设备不能密闭时,可把排风罩设在有害物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有害物发散地点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吸入罩内,这类排风罩统称为外部吸气罩。
5、尘粒的斯托克斯粒径:在同一种流体中,尘粒密度相同并且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直径称为该尘粒的斯托克斯粒径二、填空题1、有害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和粘膜、消化道。
2、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与外界对流、辐射、蒸发三种形式进行。
3、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分为局部通风、全面通风、事故通风。
4、热源上部的热射流两种主要形式是热烟气、热射流。
5、粉尘的六个特性分别是:粉尘的密度、粘附性、爆炸性、荷电性与比电阻、粉尘的润湿性、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6、常用的除尘器效率是总效率、穿透率、分级效率。
7、“当量直径”有流速当量直径和流量当量直径两种。
8、自然通风的目的带走热湿量和带入新风。
9、按工作原理局部排风罩分为密闭罩、柜式排风罩(通风柜)、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吹吸式排风罩。
10、密闭罩罩内形成正压的主要因素为机械设备运动、物料的运动、罩内温度差。
11、表示净化装置的技术性能,主要包括处理气体量、压力损失、负荷适应性、净化效率。
12、典型的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局部排气罩、风管、空气净化装置、风机。
13. 置换通风中,评价通风效果的指标有换气效率、通风效率两个指标14. 传统的混合通风以稀释原理为基础,置换通风以浮力控制为动力。
工业通风除尘复习题一.填空和选择防尘工作八字方针:“革、水、密、封、护、管、教、查”。
1.粉尘的分类方法: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按粉尘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可见粉尘、显微粉尘、超显微粉尘。
按卫生学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全尘。
2.粉尘的粒径分布也称粒径的频率分布或叫做分散度 ,可用分组的质量百分数或个数百分数来表示.前者称为质量分散度 ,后者称为数量分散度 3.粉尘的安置角是评价粉尘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粉尘的粒径、含水率、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粘滞性等因素有关,是设计除尘器灰斗或料仓锥度、除尘管道或输灰管道倾斜度的主要依据。
可分为静安置角、动安置角。
3控制标准: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短时间接触阈限值 .4.工业通风概念、作用及分类1)概念:工业通风——将外界的新鲜空气送入有限空间内,又将有限空间内的废气排至外界。
2)作用:(1)稀释或排除生产过程产生的毒害、爆炸气体及其粉尘,促进工业安全生产;(2)给作业场所送入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空气,供作业人员呼吸;(3)调节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为作业人员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3)分类:(1)按通风范围分有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系统两种形式。
(2)按通风动力分:机械通风、自然通风、自然—机械联合通风。
(3)按通风机械设备工作方法分:抽出式通风、压入式通风、混合式通风5.湿式作业是利用水或其它液体,使之与尘粒相接触而捕集粉尘的方法,它是粉尘综合防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主要有:1).石英砂湿法生产2).石棉湿法纺织生产线3).水力清砂和磨液喷砂4).湿式钻孔5).湿式喷射混凝土6).水封爆破与水泡泥6.除尘风速:1)最低排尘风速:能使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微小粉尘(5µm以下)保持悬浮状态,并随风流运动而排出的最低风速。
2)最优排尘风速:能最大限度排除浮尘而又不致使落尘二次飞扬的风速。
7.泡沫发生器的泡沫降尘效率主要取决于泡沫药剂的成分。
工业通风与除尘第二章1、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气体有哪些,说说它们对人得主要危害作业场所主要的有害气体分为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四类(1)二氧化硫(SO2):对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与腐蚀作用,使喉咙与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2)硫化氢(H2S):剧毒,有强烈刺激作用,不但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而且阻碍生物的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3)氮氧化物(NOx):主要是NO、NO2,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刺激与腐蚀作用,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4)甲烷(CH4):无毒,但浓度高时引起窒息,有爆炸危险(5)苯(C6H6):刺激黏膜、皮肤,出现湿疹痒疹,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蒸汽引起急性中毒(6)一氧化碳(CO)有爆炸危险,且能造成人体血液窒息(7)甲醛(HCHO):刺激作用,可导致流泪、头疼、乏力等,严重时有连续咳嗽、呼吸困难等(8)铅蒸汽(Pb):损害骨髓造血系统导致贫血,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炎等,影响智力发育(9)汞蒸气(Hg):剧毒物,急性中毒表现在消化器官与肾脏,慢性中毒表现在神经系统,产生易怒、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0)锰蒸汽(Mn):损害神经系统(11)氰化物:主要是氰化氢(HCN),使人缺氧中毒2、为何进行对作业场所空气物理参数的调节以适应作业人员的舒适性要求空气物理参数中的温度、气压、湿度以及空气流速等对人体生理有较大的影响。
(1)温度:对人体生理影响最大,人体与环境热交换的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
对流换热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空气的温度,使人产生冷热感觉。
(2)空气压力:加压时引起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鼓膜破裂;减压时造成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
(3)空气湿度:过高阻碍汗液蒸发,影响散热和皮肤温度以及人的舒适感。
(4)流速:影响人的冷热感觉,流速小时,不能及时有效换气,各种化学物质不能及时排除。
因此,对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环境,除要求一定的清洁度外,还要求空气具有一定的温度、湿度、流速,人的舒适感是三者的综合。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含有害物的空气,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控制风速: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也就是指正好克服该尘源散发粉尘的扩散力再加上适当的安全系数的风速。
流量当值直径:如果某一圆形风管中的空气流量与矩形风管的空气流量相等,并且单位长度摩擦阻力也相等,则该圆形风管的直径就称为此矩形风管的流量当量直径。
外部吸气罩:由于工艺条件限制,生产设备不能密闭时,可把排风罩设在有害物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有害物发散地点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吸入罩内,这类排风罩统称为外部吸气罩。
防火分区: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为了防止火势蔓延扩大,需要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扑灭,尽量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分成若干个分区,称为防火分区。
事故通风:当生产设备发生偶然事故或故障时,可能突然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性气体进入车间,这时需要尽快地把有害物排到室外,这种通风成为事故通风。
扩散作用:当有害物浓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时,就会由于浓度差的作用而使有害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这种有害物的传播机理称为扩散作用。
气溶胶: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成为气溶胶。
空气平衡:通风房间的空气质量总要保持平衡,我们称此为空气平衡。
混合通风:一种具有两种模式的系统,模式的动力分为自然和机械动力。
通过控制方法的应用,在提供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的同时使得能源消耗最少。
置换通风:置换通风是通过把较低风速的新鲜空气送入人员工作区,利用挤压的原理把污染空气挤到上部空间排走的通风方法。
通风系统分类:局部通风、全面通风、事故通风。
有害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和粘膜、消化道。
置换通风评价通风效果指标:换气效率、通风效率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对流、辐射、蒸发。
1.工业通风目的:排除室内污染空气,送入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保护大气环境及维护人民健康2.粉尘危害:①粉尘对环境的影响②粉尘对生产的影响③粉尘对人体的危害3.综合防尘措施方针:①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②湿式作业③密闭尘源④通风除尘⑤个人防护⑥经常性的维修和管理工作⑦宣传教育⑧检测粉尘浓度及对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4.通风方法分类:①根据房间通风的范围,可以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部通风②根据通风的动力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5.局部通风系统构成:①局部排风罩②风管③净化设备④风机6.全面通风物质平衡定义式:有害物质送入量+室内有害物质散发量-有害物质排出量=变化量7.全面通风的分类(组织)①稀释通风②单向流通风③均匀流通风④置换通风8.同时发现数种有害物质时,如何确定全面通风量:首先分别计算各有害物质的单独排风量,在判断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是否叠加,若能叠加,将各物质单独排风量加和,不能叠加取有害物质所需风量的最大值9.局部排风罩的设计原则:①尽可能接近有害物质②尽可能将有害物质源封闭③有足够的排风量④气流组织管理⑤尽可能不影响操作⑥经济性好10.排风罩类型和特点:①密闭式排风罩:只需较小的排风量就能有效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排列气流不受周围气流的影响,但是影响设备的散热、检修及日常检测②柜式排风罩:结构形式与密闭罩相似,但有一敞开面较大的工作孔③外部排风罩:对生产影响较小,排风量大,结构简单,控制效果不如密闭罩④接受式排风罩:罩外的气流运动是生产过程中本身诱导产生的,排风罩只起接受作用,排风量取决于所接受的污染空气量⑤吹吸式排风罩:风量小,污染控制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影响工艺操作11.是否从罩内排除粉尘越多越好:从罩内排除的粉尘越多,由于飞溅作用,含尘气流会高速冲击罩壁,这时罩内的负压可能控制不住含尘气流,使之从罩缝隙逸出。
12.改善外部吸气罩控制效果:①在罩口四边设固定式活动挡板②优化结构参数,排风罩张开角小于60度③使罩口气流分布均匀13.控制风速的定义:将污染源散发出的污染物吸入罩内,在控制点处必须达到的最小吸入风速14.对于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一般系统和除尘系统阻力差满足?一般系统两支管的阻力差不超过15%。
落入灰斗中。
工业通风与除尘A卷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能得分)1.C2.A3.B4.C5.C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1.√2.√3.√4.×5.×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能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颗粒2.含有1公斤干空气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含湿量3.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4.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沉降所达到的最大速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答:(1)有害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程度,即毒性的大小;(2)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即浓度大小;(3)有害物与人体持续接触时间;(4)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等情况。
2.答:(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区域的积聚。
3.答:根据卫生标准的规定,当数种溶剂的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在室内散发时,由于他们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故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有害物质时,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种有害物所需的风量,然后取最大值。
4.答: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后气流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到达底部后折转方向,随内涡旋向上。
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壁运动,到达外壁后,。
工业通风与除尘6月21日第18周周四10:10-12:10 1-301第一章1.空气的黏性、湿度答:空气黏性:空气抗剪切力的性质。
气体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µ——动力黏度(或绝对黏度),Pa·S运动黏度,用符号ν(m2/s)表示气体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空气湿度:(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ρv(2)相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与其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3)含湿量:含有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有水蒸气的质量(kg),ds2.粉尘的概念、分类、密度、分散度答:1)概念:泛指因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的,粒径一般在1mm以下的微细固体颗粒的总称。
2)粉尘的分类:(1)按粉尘的成分分类:①无机粉尘:矿物性、金属、人工无机性粉尘。
②有机粉尘:植物性、动物性、人工有机性粉尘。
③混合性粉尘。
(2)按粉尘的颗粒大小分类:①可见:粒径大于10µm。
②显微:粒径为0.25~10µm。
③超显微:粒径小于0.25µm。
(3)根据卫生学角度分类:①全尘:悬浮于空气中粉尘的总量。
②呼吸性粉尘:由于呼吸作用能进入人体肺泡并沉积在其中的粉尘,其颗粒直径一般小于5µm。
(4)按有无爆炸性分类:①爆炸性粉尘②无爆炸性粉尘(5)按粉尘的存在状态分类:①浮尘②落尘3)粉尘密度真密度ρp:单位实际体积粉尘的质量。
假密度ρB:堆积密度或表现密度。
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1)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或质量。
质量法、计数法。
重要指标。
(2)粉尘分散度:不同粒径范围内粉尘所含的个数或质量占总粉尘的百分比。
又称粒度分布。
4级。
3.粉尘爆炸(条件、影响因素)答:(1)粉尘爆炸的条件:①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②粉尘悬浮在一定氧含量的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③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即点火源。
工业通风与除尘第一章通风工程基本原理:风平衡,热平衡,湿平衡工业有害物的种类:(1)粉尘 (2)有害气体、蒸气 (3)余热、余湿工业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粉尘的粒径* 有害物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 有害物的浓度* 有害物对人体作用的时间* 劳动场所的气象条件* 人的劳动强度及个体方面的因素MY,C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换算关系为:(标准状态): 22.4相关标准: 卫生标准——以人为本排放标准——保护环境防治有害物的综合措施:1)改进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2)采用合理的通风措施;3)个人保护措施;4)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通风系统分类按空气流动动力1)自然通风:动力:风压和热压。
优点:节能、经济;无噪声、无污染;舒适度好。
缺点:室外进入空气无法预先处理;室内排出空气无法进行净化处理;换气量一般要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通风效果不稳定。
应用:余热:2)机械通风动力:通风机。
优点:各设计参数可以保证,通风效果好;可对送排风进行处理。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应用:粉尘、有害气体、蒸气浓度高的车间。
按控制区域1)局部通风:局部范围的通风换气。
局部送风——系统式单体式局部排风局部送排风2)全面通风:整个房间的通风换气。
全面送风全面排风全面送排风全面通风 kxq,消除有害物 vy,y20 Qq,m消除余热: c(t,t)p0 Wq,消除余湿: md,d3p0 q=n V (m/h) 当有害物散发量无法确定时: vf存在多种有害物时风量计算原则:1)分别求出排除每种有害物风量q i2)毒性相加作用的有害物:q=?q vvi如苯、醇、醋酸等溶剂类;SO、SO等刺激性气体 2333)毒性无相加作用的有害物: q =max [q q,q] vvmm气流组织主要形式:上送上回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送上下排气流组织原则:1. 能避免把害物吹向作业人员操作区;2. 能有效地从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大的区域排出污染空气;3. 能确保在整个房间内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尽量减少涡流区。
第一章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P3-5答:SO2: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
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
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
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
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
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苯(C6H6)是一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无色透明略具芳香气味,在常温下能很快挥发。
为煤焦油蒸馏、焦炉煤气回收净化及石油裂化所得产物,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有机溶剂。
生产中需要用苯的作业有制皮鞋皮包、油漆、油墨、印刷、绝缘材料等行业。
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苯蒸气而引起职业性苯中毒。
在高浓度下引起急性中毒,可迅即发生闪电式的死亡;苯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损害。
工人在没有通风防护的条件下使用含苯的粘胶,生产场所空气苯浓度常常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十倍甚至百倍。
急性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时有发生。
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成职业病杀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
颗粒物的来源:①固体物质的破碎、机械加工②可燃物质的不完全燃烧③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④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汽遇冷空气冷凝或被氧化污染气体及尘粒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影响颗粒物危害人体的因素:粒径大小、性质、量工业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①毒性的大小②浓度的大小③接触时间④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尘化”作用:使颗粒物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包括一次尘化过程和二次尘化过程(工业污染物传播机理)一次尘化作用包括:(1)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2)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3)综合性的尘化作用(4)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人体散热的主要形式:对流、辐射、蒸发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尘粒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和颗粒浓度防治工业污染物的措施:(1)合理选择厂址,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2)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3)加强个人防护(4)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通风系统按通风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通风范围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和事故通风全面通风: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污染空气,另一方面将污染气体排出室外,使室内污染物不超过允许浓度气流组织原则:(1)排风口尽量靠近污染源(2)送风口尽量靠近操作地点(5)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蒸发冷却分为: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直接蒸发制冷过程分为:绝热加湿冷却和非绝热加湿冷却事故排风量应由经常使用的排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的排风系统共同保证密闭罩,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吹吸式排风罩的工作原理和特点:①密闭罩是把污染物源全部密闭在罩内,罩上没有工作孔,从罩外吸入空气,罩内的污染空气由上部排风口排出,它只需较小的排风量就能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扩散,排风罩气流不受周围流的影响②外部吸气罩是把排风罩设在污染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污染物发散地点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污染物吸入罩内,它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所需排风量较大,且易受室内横向气流的影响,捕集效率较低③接受式排风罩是尽可能把排风罩设在污染气流前方,依靠生产过程或设备本身产生或诱导一定的气流运动,带动污染物一起运动,让其直接进入罩内,罩本身无通风装置,其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污染空气的流量大小④吹吸式排风罩是利用射流作为动力,把污染物输送到排风罩口,再由其排除,或者利用射流阻挡,控制污染物的扩散,它具有风量小,污染控制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影响工艺操作等特点密闭罩的设计要求:①尽可能将尘源全部密闭②形式不影响人操作③便于检修,设计为装配式④排风口的位置适当密闭罩分为: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吸气罩的设计要求:①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罩尽可能靠近污染源②在罩口可加设法兰边③污染气流不通过作业人员呼吸区颗粒物的特性:密度、粘附性、爆炸性、荷电性与比电阻、颗粒物的润湿性、颗粒物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除尘器的效率分为:全效率、分级效率、穿透率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①进口速度②筒体直径和排出管直径③旋风除尘器的筒体和锥体高度④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旋风除尘器的其它结构形式:①多管除尘器②旁路式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的进口形式:直入式、蜗壳式、轴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排灰装置:双翻版式、回转式袋式除尘器的阻力:ΔP=ΔPg+ΔP0+ΔPc(分别为结构阻力、滤料阻力、滤料颗粒物层阻力)残留阻力:袋式除尘器运行时,可在滤料表面保留一定的颗粒物初层,这时的阻力称为残留阻力袋式除尘器的滤料特性:①容尘量大②透气性好,阻力低③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使用寿命长④吸湿性小⑤成本低袋式除尘器的结构:①机械振动清灰除尘器②回转式逆气流反吹除尘器③脉冲喷吹清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分类:储水式、喷淋式惯性碰撞数:尘粒惯性移动距离与液滴直径的比值文氏管除尘器的组成:引水装置、文氏管体、脱水器,分别实现雾化、凝并、除尘三个过程影响文氏管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①喉管中的气流速度②雾化情况起晕电压:开始产生电晕放点的电压击穿电压:电除尘器达到火花击穿的电压驱进速度:当静电力等于空气阻力时,作用在颗粒物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颗粒物在横向作等速运动时的速度集尘极的基本要求:①板面场强分布和板面电流分布尽可能均匀②防二次扬尘的性能好③振打性能好④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⑤消耗钢材少,加工及安装精度高放电极(电晕极)的基本要求:①放电性能好②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不易断线③清灰性能好电除尘器的供电装置包括:①升压变压器②整流器③控制装置颗粒物的比电阻:①低阻型:<104Ω·cm ②正常型:104~1011Ω·cm(电除尘器)③高阻型:1011~1012Ω·cm克服高比电阻影响的方法:①加强振打②改进供电系统③增加烟气湿度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包括:摩擦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风管水力计算方法:压损平均法、静压复得法、假定流速法除尘系统分类:(1)按布置分:就地除尘系统、分散除尘系统、集中除尘系统(2)按风机位置分:正压除尘系统、负压除尘系统(3)按除尘阶段分:一级除尘系统、多级除尘系统(4)按干湿性质分:干式除尘系统、湿式除尘系统风管布置原则:①支管不宜过多②风管尽可能垂直或倾斜布置③输送含水蒸气或雾滴的管路应有坡度④风管直径需满足最小直径要求⑤输送有毒物质的正压风管不应穿过其他房间⑥风管上设置调节、检测装置⑦减少局部构件,降低局部阻力风管保温:保温层、防潮层、保护层颗粒群粒径表示方法:1)平均径:算术平均径、几何平均径;2)中位径:质量中位径、计数中位径除尘机理:重力、离心力、惯性碰撞、接触阻留、扩散、静电力、凝聚除尘器分类:1)按除尘机理分:重力除尘、惯性除尘、离心力除尘、过滤除尘、洗涤除尘、静电除尘2)根据气体净化程度分:粗净化、中净化、细净化、超净化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滤料的结构和粉尘层厚度、过滤风速选择除尘器时考虑的因素:处理风量、除尘效率、阻力、一次投资、维护管理选择除尘器时应特别考虑以下因素:(1)选用的除尘器必须满足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2)颗粒物的性质和粒径分布(3)气体的含尘浓度(4)气体的温度和性质(5)选择除尘器时必须同时考虑除尘器除下颗粒物的处理问题风管内空气流动规律:1)风机的风压P等于风机进、出口的全压差2)风机吸入段的全压和静压均为负值,在风机入口处负压最大;风机压出段的全压和静压一般情况下均是正值,在风机出口正压最大3)各并联支管的阻力总是相等4)流速过大时,动压大于全压时,静压出现负值假定流速法计算步骤:1)绘制轴测图,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3)根据风量和流速确定断面尺寸,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4)并联管路的阻力需保持平衡5)计算系统总阻力6)选择风机局部排风罩设计时遵循的原则:(1)局部排风罩应尽可能靠近污染物发生源(2)排风罩的吸气流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方向一致(3)已被污染的吸入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区(4)排风罩应力求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制作安装和拆卸维修(5)与工艺密切结合(6)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弱干扰气流外部吸气罩在设计结构上应注意的问题:(1)为了减少横向气流的影响和罩口的吸气范围,工艺条件允许时应在罩口四周设固定或活动挡板(2)罩口上的速度分布对排风罩性能有较大影响(当罩口平面尺寸过大时:①把一个大排风罩分割成为几个小排风罩②在罩内设挡板③在罩口上设条缝口,条缝口风速在10m/s以上④在罩口设气流分布板)大门空气幕的形式:侧送式、下送式、上送式按送出气流温度不同分为:热空气幕、等温空气幕、冷空气幕。
第一章:工业污染物及其防止的综合措施1、颗粒物: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微粒。
2、颗粒物来源:1)固体物料的机械粉碎和研磨 2)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3)物质的燃烧 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 5)固体表面加工工程3、气溶胶: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可以构成一个分散系统,我们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而构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
4、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称为“降尘”,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飘尘”或可悬浮颗粒物。
5、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1)物理化学性质 2)粒径大小 3)浓度6、颗粒物对生产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产品质量和机器工作精度。
7、尘粒所受的力:1)重力 2机械力(惯性力)3)分子扩散力 4)气流带动尘粒运动的力8、颗粒物运动的主要能量来自环境气流的作用。
9、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称为一次尘化作用,引起一次尘化作用扥气流称为一次尘化气流,一次尘化造成局部区域空气污染。
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进一步扩散到整个环境空间的尘化作用称为二次尘化作用,引起二次尘化作用的气流称为二次尘化气流。
10、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有:1)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 2)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 3)综合性的尘化作用 4)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11、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质量浓度,另一种是体积浓度。
质量浓度:即没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毫克数。
mg/m ³体积浓度:即没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蒸汽或气体的毫升数。
mL/m ³1mL/m ³=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污染蒸汽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Y=C M C M 4.2210*4.2210*33 mg/m 312、尘粒在空气中的的含量,即含尘浓度也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质量浓度,另一种是颗粒浓度。
颗粒浓度:即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固态颗粒物的颗粒数。
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资料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资料1.P1大气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组成。
干燥清洁空气是大气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组成。
对于人的含氧的正常需求,氧的含量不能低于18%。
利用氮气的惰性,可将其用于防灭火和防止气体及粉尘爆炸。
抢救遇难者进行人工输氧时,往往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满足遇难者的呼吸机能。
2.P3 根据气体类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特征分为四类: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
3.常见气体理化性质及对人体危害:(1)SO2 无色,有强烈硫磺味气体。
二氧化硫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和呼吸器官具有腐蚀作用,引起喉咙和支气管炎,呼吸麻痹,严重的时候引起肺水肿。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0005%,嗅觉器官能感觉得刺激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002%,有强烈刺激,引起头痛和喉痛;为0.05%,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死亡。
(2)S H 2 无色,微甜,有强烈臭鸡蛋味,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有爆炸危险。
剧毒,有强烈刺激作用,不但引起鼻炎。
气管炎还可以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空气中浓度较低时,以腐蚀性为主,较高时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
(3)氮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有强烈刺激味,溶于水后形成很强的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NO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CO 还要大几百倍。
3.P7空气基本物理参数包括:温度、静止压力、湿度、密度与体积、黏性、比热容焓等。
绝对静压:指以真空状态绝对零压为比较基准的静压,恒为正值。
相对静压:指以当地当时同标高的大气压力为测算基准测得的压力,有正负之分。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
4.P11 人体与环境的交换方式主要有对流、辐射、蒸发三种方式。
对流换热主要取决于皮肤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度与速度。
辐射换热主要取决于周围固体表面温度和人体皮肤表面温度,而与周围的空气温度无关。
蒸发散热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流速和相对湿度。
高压作业,可引起耳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
低压作业主要是高原病,由缺氧引起。
作业场所空气流速一般不低于0.2m/s5.P12 粉尘指因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的、粒径一般在1mm以下的微细固体颗粒。
来源有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料的机械破碎和研磨2.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耐火材料车间的矿物质破碎过程和各种研磨加工过程 3.物质的燃烧 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
粉尘按成分: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按颗粒大小:可见粉尘、显微粉尘和超显微粉尘卫生学角度: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按有无爆炸性:爆炸性粉尘和无爆炸性粉尘按存在状态:浮沉和落尘。
三种形式粒径:几何当量直径、投影径和物理当量径6.P15 粉尘分散度(粒度分布):在不同粒径范围内所含粉尘的个数或质量占总粉尘的百分比。
7.P17 静止的空气中,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呈加速沉降,粒径为0.1-10μm 的粉尘呈等速沉降,粒径小于0.1μm的粉尘基本不沉降。
8.P18 粉尘的危害:(1)某些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2)人体吸入后危害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
(3)影响生产降低产品的质量和机器设备的工作精度。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对大气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的生存,危害公民健康,阻碍树木或农作物生长。
9.P20 粉尘进入人体过程:(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惯性作用使粒径大于10μm首先沉降,形成痰排出体外。
(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及重力沉降使粒径5-10μm沉积,随咳嗽排出体外,在体内的粒径小于5μm。
(3)通过细小支气管,粒径2-5μm依靠重力沉降,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
(4)其余的细小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内后,一部分排出体外,一部分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
10.P22 粉尘爆炸条件:(1)本身具有爆炸性(2)达到一定浓度(3)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爆炸过程:(1)粉尘粒子表面表面温度急剧增高(2)粒子表面由于热分解形成气体(3)气体与空气混合,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产生火焰(4)粒子从表面到内部相继发生熔融和气化,迸发出微小的火花成为周围未燃烧粉尘点火源,使粉尘着火,从而扩大爆炸范围。
(5)由于燃烧产生热量,进一步分解,不断释放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而使火焰继续传播。
11.P24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分为(1)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2)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min 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2.P26 工业通风作用:(1)稀释或排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害、爆炸气体及粉尘,促进工业安全生产。
(2)给作业场所送入足够多数量和质量的空气。
供作业人员呼吸。
(3)调节作业场所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
工业通风分类:按范围分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按通风动力分机械、自然、自然-机械通风按通风工作设备工作方法分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通风13.P35 动压特点:(1)具有方向性(2)动压总是大于零,垂直流动方向的作用面所承受的动压最大(3)在同一流动断面上,风速不相等,动压值不等(4)某断面动压即为该断面平均风速计算值。
13.P40 摩擦阻力:由于空气本身的黏滞性及其与风道壁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损失:空气在流经风道时由于流速的大小或方向变化及随之产生的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
14.P44 公式计算15.P45 减小通风摩擦阻力措施:(1)选用断面周长较小的风道(2)减少相对粗糙度(3)保证有足够大的风道断面(4)避免风道内风量过于集中(5)减少风道长度16.P47 公式(2-44 2-45)17.减小局部通风阻力措施:(1)尽量避免风流急转弯(2)风流分叉和汇合处连接合理(3)避免风道断面突然变化(4)降低出风口流速(5)风管与风机连接合理18.P53 第6题19.P56 自然通风: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大气运动、大气压力差等自然因素引起有限空间内外空气能量后,促使有限空间的气体流动并与大气交换的现象。
20.P63 通风机主要向高效率、低噪声、大型化、系列化、调节自动化方向发展。
21.P68 工况点:通风机在某一特定转速和工作风阻条件下的工作参数。
工作参数:风压H、风量Q、功率N和效率η22.P73 通风机附属装置:小生隔声设施、减震器和扩散器。
有的场所还包括反风装置及防爆门23.P79 通风机的运转效率不应低于60%,由于存在马鞍形驼峰,工况点必须在驼峰点的右下侧,单调下降的直线段上。
24.P80 工况点调节方法主要有改变风阻特性曲线法和改变通风机特性曲线法。
调节方法选择,取决于调节期长短、调节幅度、投资大小和实施难易程度。
25.P82 第3和8题26.P85 吸气口气流速度特点:(1)吸气口附近的等速面近似与吸气口平行,随吸气口距离越大,逐渐变成椭圆,一倍吸气口直径处,接近求面。
(2)吸气口气流速度衰减较快(3)对于结构一定的吸气口,其等速面形状大致相同,而吸气口结构形式不同,衰减规律也不同。
27.P88 集气罩用于控制或排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以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按作用原理分为密闭罩、外部集气罩、受式集气罩、吹吸收集气罩。
其中密闭罩分为全密闭罩、半密闭罩、柜式集气罩。
28.P90 按罩内吸气口位置分为上部呼吸式、下部吸气式和上下同时吸气式三种。
按集气罩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分为四类:上部集气罩、下部集气罩、侧边吸气罩和槽边集气罩。
29.P102 风筒:用一定材料制成的一定断面形状的通风风道。
基本要求:漏风小、风阻小、重量轻、拆装方便。
柔性风筒由胶布风筒、塑料风筒、弹簧可伸缩胶布风筒、金属软质风筒、橡胶风筒。
普通胶布风筒不能用于抽出式通风。
刚性风筒由硬材料制成,可用于通风机的吸入段,又用于通风机的压出段。
一般采用法兰盘连接30.P111 地面建筑全面通风包括侧窗、避风天窗、避风风帽、屋顶集气罩等。
侧窗、避风天窗、避风风帽为自然通风措施,屋顶集气罩为集气罩的一种特殊形式。
31P117 第4、8题32.P119 风流在通风网络流动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节点:现将两条风路或两条以上风路的交点。
汇合处每条支风路定义分支。
33.P121 通风网路有串联风路、并联封路、角联风路和复杂风网等四种形式并联风网特性:风压相等、风量相加、风阻相等串联风网特性:风压相加、风量相等、风阻相加34.P125 根据建筑物空间气流组织方式分为上进风上回风、下进风上回风、侧进风上下回风、上进风下回风、侧进风侧回风。
建筑空间气流符合如下要求:(1)放散粉尘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气和气体,而不同时放热的空间,从下部回风,送风宜送至上部地带。
(2)放散热、湿和有害气体空间,采用上部或下部同时回风时,送风宜送至作业地带(3)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放散源,应直接工地送风。
工程上通常采用以下气流组织形式:如果散发的有害气体温度比周围温度高,或产生上升气流时,采用下进风上回风。
不受热流影响,散发气流密度小,采用下进风上回风,散发密度大,采用上下回风,从中间部位将清洁空气送至工作地带。
35.通风机提供风量大小分为(1)分散式:每处污染源均设置一台通风机进行排污,并形成独立通风系统。
(2)集中式:通风系统总进风或回风道只有一个。
(3)分区集中式:根据污染物性质及位置,将污染源进行分区通风。
通风原则:(1)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角度进行多方案优选。
(2)同一生产流程、运行时间相同,有害物质相同且相互距离不远污染源,可划分为一个分区系统。
(3)分区通风系统吸气口点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个。
(4)布置应力争简单、紧凑、操作和检修方便。
(5)系统不宜过大。
(6)符合排烟通风要求。
36.P138 置换通风器的出风以低速度向下沉降并在地面形成空气潮,在热源的浮力作用下新鲜空气向上流动,使热浊的污染空气上升至顶部并经排风口排出。
37.P140 置换通风特点:(1)定量区分通风房间不同位置的空气质量(2)存在热力分层,工作区域空气新鲜(3)巧妙地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结合(4)出现明显的垂直温度梯度和有害物浓度梯度(5)混合通风是以消除整个空间为目标38.P144 串联工作的任务是增加风压,克服官网过大阻力,保证按需供风。
并联工作任务是增大风量39.P146 降低风道总风阻:一方面降低风路最大阻力路线上各风道的风阻,另一方面应改善管网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