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血清S100蛋白早期水平对生存出院的预测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46.42 KB
- 文档页数:3
血清中NSE及S100B蛋白检测对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意义马菲;张蕾【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4(21)6【摘要】目的探索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星形胶质源蛋白(S100B)的测定对预测早产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日龄2~7 d内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36例无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重氮法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E及S100B蛋白.对部分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患儿NSE、S100B蛋白、TBiL等检测方法与BAEP检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SE、S100B蛋白及TBiL分别为(109.35±33.63)、(3.350±1.677)μg/L及(163.20±77.17) μmol/L,与对照组的(66.28±21.50)、(1.876±0.744)μg/L 及(75.84±36.36)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NSE、S100B蛋白与TBiL之间呈正相关性.BAEP异常组与BAEP正常组TBiL分别为(299.90±88.30) μmol/与(303.20±61.2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NSE、S100B蛋白分别为(144.33±33.06)、(4.259±1.195) μg/L,与BAEP正常组的(86.86±25.02)、(3.097±1.557)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根据TBiL水平判断BEAP的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利用NSE、S100B蛋白预测患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听力损害的临界点分别为110.56、3.606 μg/L,NSE、S100B蛋白、TBiL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听力损害的灵敏度分别为91.00%、88.67%、53.47%,特异度分别为78.46%、70.13%、42.88%,NSE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略优于S100B蛋白,两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显著高于TBiL (P=0.003).结论对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测定血清中NSE及S100B蛋白的含量对诊断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胆红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总页数】4页(P4-7)【作者】马菲;张蕾【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院,河南漯河462000;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台州31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相关文献】1.血清IL-6在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J], 余增渊2.血清NSE联合颅脑MRI在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J], ZHANG Hao;LI Jiu-wei3.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NSE、脐血白蛋白水平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J], 阳华妹;邓毅;王丽;唐正荣;丘彦常;谢勇;蒙真;黄泺辛4.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PY、S100B蛋白、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J], 代红;范小康5.血清NSE和S100B蛋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J], 夏群;李磊;沈怀云;蔡荣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100口相关临床意义一、定义:S100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参与Ca z+信号转导,其生物半衰期为2h, 在体内代谢后经肾脏排出。
因其在中性PH条件下能溶于100%饱和硫酸铵中而得名。
S100由a、0两种亚基组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
S100aB和S1000B统称为S100B/S1000。
S100B蛋白集中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状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细胞,S100B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水平远较其他组织丰富,在脑组织中高达96%,是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蛋白,也是脑神经胶质细胞完整性的特异标记蛋白。
血液中S100B蛋白含量相对稳定,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健康成人平均浓度为50 pg/ml。
S100B蛋白通过肾脏代谢和排泄,半衰期30〜130 min,成人血清S100B 蛋白含量低于100pg/ml,儿童参考水平要比成年人略有增加。
S100B在细胞增生、细胞分化、肌肉收缩、基因表达、细胞分泌及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低浓度S100B和高浓度S100B在神经系统发挥完全不同的生理学作用:在低浓度时,S100B对神经系统起营养和保护作用,能刺激神经元生长和增强神经元细胞的生存能力;在高浓度时,S100B具有神经毒性,通过增加表达促炎症细胞因子IL-6,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
二、^临床意义:当脑损伤或血脑屏障受损时:脑脊液内S100B迅速升高,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因此血清S100B蛋白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标志物。
(1)轻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辅助诊断:轻度脑损伤(mTBI)通常预后良好,临床上,对于mTBI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神经影像学方面的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脉管系统受到损伤的过程。
mTBI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占极大的比率,而mTBI患者的诊治仍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描述、GCS评分以及头颅CT检查。
头颅CT发现颅脑损伤的患者在临床中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但是仍有许多头颅CT检查为阴性的患者的诊断需要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观描述做出判断,这样做出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清S100A8、S100A9水平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马兵1,左继华2,张学丽3,李玉华1,崔树利1,刘建英41 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北承德067000;2 平泉市医院急诊科;3 承德市双桥区妇幼保健院儿科;4 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水平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70例RMPP患儿为RMPP组、80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GMPP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RMPP患儿分为轻症组(n=36)、重症组(n= 34),根据预后将RMPP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43)和预后不良组(n=27)。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S100A8、S100A9并比较各组二者水平变化。
分析S100A8、S100A9水平与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R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对RMP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
结果 RMPP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GMPP组和对照组(P均<0.05),GMPP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前及治疗后7 d,重症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且两组治疗后7 d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
治疗前及治疗后7 d,预后不良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
预后良好组治疗后7 d血清S100A8、S100A9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预后不良组治疗后7 d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篇一一、引言心脏骤停(SCA)是一种紧急且致命的临床状况,其抢救过程中常依赖心肺复苏(CPR)技术。
尽管CPR能够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但多数患者可能面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认知障碍、脑功能减退等。
因此,对于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神经功能损伤评估中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血清NfL对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年来于我院接受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共100例。
通过采集患者血清样本,测定血清NfL水平,并结合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采用随访方式,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长期观察,并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血清NfL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清NfL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密切相关。
血清NfL水平较高的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差,而血清NfL水平较低的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对较好。
这表明血清NfL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指标之一。
2. 血清NfL水平的预测价值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我们发现血清NfL水平对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在随访期间,我们发现血清NfL水平较高的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较慢,甚至可能出现永久性损伤。
而血清NfL水平较低的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快,预后较好。
因此,通过对患者血清NfL水平的检测,可以提前预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 影响因素分析除了血清NfL水平外,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本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患者和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血清NfL水平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差。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近年来,针对心肺复苏(CPR)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已经不断更新和改进。
其中,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CPR-QI)是一种融合了多种CPR参数的指标,可以综合反映CPR过程中的表现和质量,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和应用前景。
CPR-QI主要包括以下多项指标: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深度、胸外按压完全回弹、舌咬伤、口对口呼吸、手法转换次数等。
其中,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是CPR操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其与患者预后结果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低CPR-QI值(表明CPR操作较差)与心跳复苏后死亡率和神经系统不良预后率呈显著正相关。
特别是在住院,CPR-QI对复苏后神经病变预后的评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CPR-QI指标的参考,医务人员可以及时调整CPR操作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复苏后的预后。
此外,CPR-QI指标的应用还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CPR操作的反馈和指导,有助于优化CPR治疗策略并提高复苏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CPR-QI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能充分反映CPR过程中的各项细节操作和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等。
为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CPR-QI指标的构建,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对CPR过程中的质量和治疗效果进行多方位、全面的评估分
析。
综上所述,CPR-QI是一项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指标,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CPR操作的反馈和指导,有助于提高CPR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复苏后的预后,为患者
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
s100检测原理(一)S100检测S100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它能够检测体液中的S100蛋白浓度,对于检测许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S100蛋白S100蛋白是一种二价阳离子钙结合蛋白,它存在于多种细胞中,如神经元、胶质细胞、横纹肌细胞、黑色素细胞等。
因此S100蛋白也是许多疾病的标志物。
S100蛋白家族中有多个亚型,其中S100B和S100P常用于临床检测。
S100检测的原理S100检测的原理是利用抗体特异性的识别S100蛋白,将S100蛋白与标记物偶联,通过化学发光技术等方法,计量被抗体结合的标记物浓度,最终计算样本中的S100蛋白浓度。
S100检测通常采用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化学发光法等技术。
S100检测在疾病中的应用S100在许多疾病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情况:头颅创伤S100B是头颅创伤的敏感标志物之一,头颅创伤后S100B的浓度会升高,在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预测颅内出血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会释放S100B蛋白,导致血浆中S100B浓度升高。
S100B检测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并对治疗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肿瘤S100A1在骨髓性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中表现出来,并且S100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S100A1的检测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S100检测通过检测体液中S100蛋白的浓度,可以对一些疾病进行辅助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
S100的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中,S100检测有它的优缺点:优点•S100是一种易于检测的蛋白,且在疾病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S100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辅助诊断和治疗。
•S100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精准,可以通过常规检验设备进行操作,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缺点•S100蛋白并不是一种特异性指标,在不同的疾病中,S100蛋白的浓度变化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项目进行综合分析。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应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以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CPR-QI)是用于评估CPR操作质量的指标,它可以提供关于复苏患者后续预后的预测信息。
CPR的效果与复苏操作的质量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作为评估CPR质量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评价胸外按压力度、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通气量和频率等参数概括CPR操作质量。
研究表明,CPR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复苏患者的预后。
CPR-QI作为评估CPR操作质量和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CPR-QI可以帮助评估CPR操作的有效性。
胸外按压力度、频率和深度是影响CPR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观察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判断CPR操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果CPR质量指数较低,可能需要及时调整CPR操作的力度和频率,以提高胸外按压的效果,从而促进心脏有效循环的恢复。
CPR-QI对于指导CPR操作的实施非常重要。
CPR-QI对于预测复苏患者的后续预后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CPR操作质量与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通过评估CPR-QI,可以提前判断复苏患者后续的预后。
较高的CPR-QI可能与较高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相关,而较低的CPR-QI则可能与较低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相关。
CPR-QI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预测患者后续预后的参考,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决策提供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CPR-QI只是评估CPR操作质量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基础状况、原发病因、早期复苏干预等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在评估患者预后时,应综合考虑CPR-QI和其他相关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作为评估CPR操作质量和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引言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挽救因心跳或呼吸停止而面临生命危险的人。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QI)是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的一种指标,通常包括胸外按压深度、频率、胸外按压暂停时间等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CPR-QI被用来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CPR-QI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 CPR-QI的影响因素CPR-QI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暂停时间和通气比例。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与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按压深度不足、频率过快或过慢、按压暂停时间过长等均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2. CPR-QI与复苏患者预后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CPR-QI与复苏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按压深度是CPR-QI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研究发现,按压深度达到5厘米以上的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按压深度不足会导致心排出量减少、灌注压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也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
适当的按压频率能够提高心脏灌注和氧合,而频率过快或过慢均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
胸外按压暂停时间过长是心肺复苏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胸外按压暂停时间超过10秒会导致患者存活率显著降低。
通气比例也是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通气比例能够维持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而通气比例不当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或低氧血症,影响复苏患者的预后。
3. CPR-QI的评估方法CPR-QI的评估主要通过监测设备来实现。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心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经胸超声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心肺复苏的各项指标,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情况等,以及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心肺复苏操作,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4. CPR-QI的临床应用CPR-QI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CPR-QI的监测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调整心肺复苏操作,提高复苏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S-100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S-100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S-100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分子量21 000,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的星状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液中,因其在饱和硫酸铵中能够100%溶解而得名。
S-100蛋白由α和β两种亚基组成三种不同的形式:S-100 ββ(S-100 b)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S-100 αα(S-100 a0)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S-100 αβ(S-100 a)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心脏和肾脏[1,2]。
一般认为,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损伤时S-100蛋白从胞液中渗出进入脑脊液(CSF),再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因此,CSF和血液中S-100蛋白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异和灵敏的生化标志。
?1、S-100蛋白的检测S-100蛋白测定主要有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法)和荧光免疫测定法(FIA法)三种,以FIA法灵敏度高,应用较广。
目前国外已有三种方法的成套商品试剂盒供应,未见到ELISA法测定的报道。
Nygaard[3]等采用IRMA法对110例无神经疾病病史的手术病人进行了CSF和血清S-100蛋白检测,结果CSF S-100蛋白参考值男性为1.9±0.7 μg/L(n=75),女性为1.5±0.5 μg/L(n=3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2);CSF中S-100蛋白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r=0.431(P=0.0001),女性r=0.308(P=0.0765);血清S-100蛋白未检测到;本法灵敏度为0.13 μg/L,CV为5%~10%。
Buttner等[1]采用RIA法测定了26例健康人的血清S-100蛋白浓度,结果均低于0.2 μg/L,本法灵敏度为0.2 μg/L。
Wiesmann等[4]采用FIA法对2 0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S-100蛋白进行了检测,平均血浆S-100浓度为0.052 μg/L,男性为0.055 μg/L,女性为0.048 μg/L,二者无显着性差异;将200名正常人按年龄大小分为5组,各组间血浆S-100蛋白含量亦无显着性差异;本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15 μg/L。
心肺复苏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的早期水平对脑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评定的价值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早期水平在判断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评定的价值。
方法:将18例心搏骤停(CA)后CPR成功患者根据3个月时是否恢复意识分为两组,检测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12、24、48、72 h的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1)意识未恢复组血清NSE水平在ROSC后12、48、72 h,S100蛋白水平在ROSC后2、12、48、72 h均明显高于意识恢复组(P<0.01)。
(2)意识恢复组12、24 h的NSE水平与24 h的S100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意识未恢复组各时间点的NSE水平及12、48、72 h的S100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3 统计学方法2 结果2.1 预后18例患者中,3例未留下任何神经功能障碍,1例部分失忆,3例长期植物状态,死亡11例,总存活率38.89%。
2.2 三组不同时间点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3 讨论NSE主要是存在于神经的内分泌细胞、神经元以及神经纤维当中,当患者发生缺氧缺血性的脑损伤时,其神经元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胞浆内NSE 释放到脑脊液以及血液当中,引起血液中NSE增加。
S100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部位的星状神经胶质细胞溶液中,当脑组织缺氧时,将破坏其星状胶质细胞膜的完整性,S100蛋白释放入血液,其血浓度显著增加,故测定血液中NSE、S100蛋白有可能反映脑损伤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2]。
本研究中意识恢复组(A组)NSE在早期轻度增高,并于24 h内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而S100蛋白早期仅轻度升高,大部分甚至在正常范围内,除CPR 后24 h外,其他时间点S100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肺复苏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肽素水平及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分别检测175例心脏骤停患者在CPR 5 min、15 min、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成功或失敗时等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肽素水平。
以ROSC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差异,并综合两组间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时间、病因等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ROSC成功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15.21±3.01)pmol/L、(20.12±5.10)pmol/L、(25.50±8.24)pmol/L]显著高于ROSC失败组患者[分别为(11.25±3.72)pmol/L、(12.63±3.61)pmol/L、(13.51±4.05)pmol/L](P<0.01);血清和肽素水平与ROSC 成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有助于预测心肺骤停患者ROSC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opeptin level and its changes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Levels of serum copeptin in 175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were measured at 5 minutes and 15 minutes of CRP,and at success or failure of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groups according to ROSC success or failure,and the differences in serum copeptin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gender,age,cardiac arrest time,and etiology were summarized in the two groups to perform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erum copeptin levels in the ROSC success group[(15.21±3.01)pmol/L,(20.12±5.10)pmol/L,(25.50±8.24)pmol/L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SC failure group [(11.25±3.72)pmol/L,(12.63±3.61)pmol/L,(13.51±4.05)pmol/L respectively](P<0.01);serum copept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OSC success rate(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serum copeptin levels can help to predict the success rate of ROSC in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arrest.[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Copeptin;Prognosis心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项分秒必争的抢救过程,尽快地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非常重要。
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价值。
方法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
对比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s100 蛋白浓度;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s100蛋白浓度。
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100蛋白水平以入院72 h表达最高(P<0.05)。
研究组中死亡患者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0.153±0.058)、(0.265±0.085)、(0.203±0.081)ng/ml 低于未死亡患者的(0.178±0.063)、(0.316±0.099)、(0.268±0.074)ng/ml (P<0.05)。
结论s100蛋白随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出现变化,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标志物。
关键词脑梗死;s100蛋白;急性期脑卒中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如何在脑梗死早期寻找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生化指标来反应疾病变化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s100蛋白为小分子酸性钙结合蛋白,有脑细胞胶质细胞分泌,生物学浓度下可以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学习和记忆,可促进神经的生长和修复[1]。
但是高水平s100蛋白表达时会造成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有研究指出s100蛋白能够较好反应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
本文以本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s100蛋白的监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近2013~2016年本院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
对照组为同期本院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
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6±6.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7±7.1)岁。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摘要】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是评估心肺复苏过程中救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与复苏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从定义、研究相关性、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概述了心肺复苏质量指数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心肺复苏质量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复苏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救治策略。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在评估复苏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并呼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提高生存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心肺复苏、质量指数、预后、评估、研究、方法、临床应用、重要指标、作用、复苏患者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肺复苏是在心肺停止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急救措施,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质量指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是用来评估心肺复苏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质量的指标,包括胸外按压、人工通气、自动体外除颤等技术的操作质量。
对于复苏患者的救治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与复苏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些研究表明,质量指数越高,患者的存活率越高,并且预后也更好。
了解和评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于提高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心肺复苏质量指数的定义、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救治策略。
1.2 研究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是评估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跳循环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与复苏患者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心肺复苏质量指数的定义、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性总结,探讨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在预测复苏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和作用。
心肺复苏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价值探讨发表时间:2017-06-16T15:18:36.3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作者:何彩霞[导读]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
长沙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评估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心脏骤停CPR后的患者52例进行临床分析,用ABL 800 FLEX仪检测患者复苏后5min、30 min、6小时、12小时动脉血乳酸。
比较成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各时间段乳酸值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的乳酸值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5min、30 min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术后6小时、12小时较成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P<0.05)。
两组在6h及12 h乳酸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早期高乳酸,乳酸清除率越低,对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不良,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有效反映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
【关键词】心肺复苏;乳酸;pH 值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的普及、开展,部分心脏骤停患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自主循环得到恢复,虽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效血流灌注得到改善,有利于患者的后期高级生命支持,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预后较差。
乳酸水平是反映组织缺氧及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常用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表示乳酸水平及乳酸的动态变化,其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1-2]。
本研究我们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Lac),以观察其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
山东医药2024 年第 64 卷第 13 期血清S100A8、Ang-2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结局的关系薛静1,左继华2,张学丽3,马兵1,刘咏梅4,刘建英41 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北承德067000;2 平泉市医院急诊科;3 承德市双桥区妇幼保健院儿科;4 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结局的关系。
方法 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200例,其中重症肺炎88例(重症组)、普通肺炎112例(普通组),同期另选非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A8、Ang-2、IL-6、TNF-α,采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入院24 h内通过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重症肺炎儿童入院后规范治疗并随访21天,至随访结束,死亡20例、存活68例。
分析血清S100A8、Ang-2水平与重症肺炎儿童血清PCT、IL-6、TNF-α、CRP水平及PCIS的关系。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A8、Ang-2水平对重症肺炎儿童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普通组与重症组血清S100A8、Ang-2、PCT、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血清S100A8、Ang-2、PCT、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CIS显著降低(P均<0.05)。
重症肺炎儿童血清S100A8水平与血清PCT、IL-6、TNF-α、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46、0.797、0.718、0.730,P均<0.05),与PCIS呈负相关关系(r=-0.477,P<0.05);血清Ang-2水平与血清PCT、IL-6、TNF-α、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4、0.825、0.679、0.693,P均<0.05),与PCIS呈负相关关系(r=-0.509,P<0.05)。
心肺复苏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的早期水平对脑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评定的价值作者:陆品端张弢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早期水平在判断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评定的价值。
方法:将18例心搏骤停(CA)后CPR成功患者根据3个月时是否恢复意识分为两组,检测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12、24、48、72 h的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1)意识未恢复组血清NSE水平在ROSC后12、48、72 h,S100蛋白水平在ROSC后2、12、48、72 h均明显高于意识恢复组(P【关键词】 S100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心肺复苏;脑损伤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3-0034-02随着急救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各级急救体系的完善,使得许多心搏骤停(CA)的患者能获得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恢复自主循环(ROSC),及时的脑复苏是CPR成功的关键[1]。
有研究表明,NSE、S100蛋白对脑损伤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敏感、可靠的脑损伤标志物[2-3]。
本研究拟观察CPR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水平在72 h内的动态变化,以评估其对CPR患者脑损伤的预后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月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CPR成功ROSC后收入ICU的18例CA患者。
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0~80岁,平均(55.76±25.86)岁;引起CA的原因,心源性猝死7例,脑血管意外4例,窒息2例,重度哮喘1例,溺水1例,药物中毒1例,低钾血症1例,酒精中毒1例。
同期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
根据临床病历记录所得资料,按患者CA到ROSC计算缺氧时间。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但是,CPR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为此,医学界提出了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QI),用以评价CPR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CPR-QI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CPR-QI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胸部按压深度、胸部按压频率、气道通畅度、呼吸频率与质量、循环恢复时间等。
其中,胸部按压是CPR实施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深度和频率是直接影响循环恢复的关键因素。
根据最新的国际指南,胸部按压深度应该在5-6厘米,频率应该在100-120次/分钟。
如果胸部按压深度不够、频率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患者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CPR的效果。
除胸部按压外,气道通畅度也是CPR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现场急救中,气道堵塞是一个相对常见的情况。
因此,在CPR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气道障碍物,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另外,CPR过程中的呼吸频率与质量,以及循环恢复时间也是评估CPR-QI的重要指标。
呼吸频率和质量必须维持在正常范围,否则会影响患者的氧合水平。
而循环恢复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缺氧,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障碍。
CPR-QI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CPR质量情况,改进救治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
其次,CPR-QI评估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救治,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胸部按压深度、频率、呼吸频率与质量等调整,提高救治效果。
最后,CPR-QI评估对于评估患者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CPR过程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评估CPR-QI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情况。
总之,CPR-QI评估对于提高CPR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精准评估CPR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救治,提高CPR成功率和生存率,最终实现在紧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生命和保障其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