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854.00 KB
- 文档页数:15
设计人:李敏把关人:王晓敏审核人:朱永明日期:【学习目标】1、理解和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2、疏通文意,把握基本事实,概括韩信的形象特征。
3、感受韩信的谋略思想,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文中包含文言知识点丰富的句子。
2、疏通文意,把握基本事实。
【学习课型】自读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完成任务1:朗读课文一遍。
然后默读,结合注释,理解文字大意。
完成任务2:自己尝试口头翻译“合作学习”环节的文言句子。
把自己难以翻译的地方标画出来。
二、合作学习,重点突破完成任务3:精确翻译下面句子。
并用红笔圈出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
在右侧旁批中注释词语或句式。
学习过程提示:独立口头翻译之后,自主寻找学习助手,进行两两合作或小组合作,通过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完成本学习任务。
(1)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
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3)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5)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6)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三、探究学习,提升认知完成任务4、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在课文一二段中,还有哪些词句是你不理解的,请提出来一起探究。
完成任务5、课文记叙的重点是井陉之战,为什么第一段还写了韩信与魏的战争?为什么第二段要写广武君为成安君出谋划策?四、学后训练,夯实双基(一)积累下面与韩信有关的成语1、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赏赐她千金。
2、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3、十面埋伏,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
4、背水一战,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井陉之战[学习目标].能联合语境,正确解说“谒、亡、益、绝、疾、师、壁、购、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感觉作者对韩信军事才能的全力颂扬。
.认识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学会遇事能够灵巧创新。
.认识本文依据人物平生阶段优选案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
[课前学习]一、认识韩信韩信,汉初大将。
淮阴人。
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
刘与项羽对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排阵,用“陷之死地尔后生”之策,破赵军万。
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
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
汉兴,改封楚王。
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
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
二、阅读课文,掌握内容本文主要记述了韩信的几次战斗?要点记述了哪次?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归纳此次战斗的过程。
(字数不超出字)战斗:内容归纳:三、“念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几遍课文呢?自我检测一下吧!(一)给加点字注音:井陉()翟()王木罂缻()荥()阳分爨()(二)找出下边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乃虏魏王,禽夏说.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诸将皆莫信,详应曰.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右倍山陵,前左水泽.诣荥阳以距楚.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医生也(三)解说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信乃益为疑兵.魏王豹惊,引兵迎信.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诸将效首虏.然竟以胜,此何术也.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温馨提示:你能否有疑问呢?请在题目序号前做好标志吧!其余的疑问请写在下边。
四、我的疑问、文言知识方面、内容理解方面[讲堂学习]五、文言知识梳理温馨提示:通读课文,独立思虑“我的疑问”中的问题,而后与同学沟通,也可向老师求援!而后,请独立闭卷达成以下题目。
井陉之战[学习目标].能结合语境,准确解释“谒、亡、益、绝、疾、师、壁、购、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感受作者对韩信军事才能的全力歌颂。
.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学会遇事能够灵活创新。
.了解本文按照人物生平阶段精选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
[课前学习]一、了解韩信韩信,汉初大将。
淮阴人。
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
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万。
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
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
汉兴,改封楚王。
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
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本文主要记述了韩信的几次战斗?重点记述了哪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次战斗的过程。
〔字数不超过字〕战斗:内容概括: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几遍课文呢?自我检测一下吧!〔一〕给加点字注音:井陉〔〕翟〔〕王木罂缻〔〕荥〔〕阳分爨〔〕〔二〕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乃虏魏王,禽夏说.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诸将皆莫信,详应曰.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右倍山陵,前左水泽.诣荥阳以距楚.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三〕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信乃益为疑兵.魏王豹惊,引兵迎信.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诸将效首虏.然竟以胜,此何术也.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温馨提示:你是否有疑问呢?请在题目序号前做好标记吧!其他的疑问请写在下面。
四、我的疑问、文言知识方面、内容理解方面[课堂学习]五、文言知识梳理温馨提示:通读课文,独立思考“我的疑问〞中的问题,然后与同学交流,也可向老师求助!然后,请独立闭卷完成以下题目。
《<史记>选读》第四单元《井陉之战》(课堂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读文本,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2、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与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井陉之战”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教学重点】1、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与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井陉之战”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课堂导学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学案导学【课时安排】共2课时【课前预习】一、了解韩信韩信,汉初大将。
淮阴人。
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
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
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
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
汉兴,改封楚王。
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
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本文主要记述了韩信的几次战斗?重点记述了哪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次战斗的过程。
(字数不超过50字)战斗:内容概括:三、落实基础,自我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井陉()翟()王木罂缻()荥()阳分爨()(二)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乃虏魏王,禽夏说()2.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3.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4.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5.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6.诸将皆莫信,详应曰()7.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8.信乃解其缚,东乡坐()9.右倍山陵,前左水泽()10.诣荥阳以距楚()11.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2.至国,即绝河关反汉()3.信乃益为疑兵()4.魏王豹惊,引兵迎信()5.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6.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7.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8.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9.诸将效首虏()10.然竟以胜,此何术也()11.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温馨提示:你是否有疑问呢?请在题目序号前做好标记吧!其他的疑问请写在下面。
《井陉之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自主梳理,识记积累文言知识。
2.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分析人物塑造方法。
3.把握古代谋略思想,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将军战术传千古”,这位将军是韩信。
谁能想到他在年轻时还受过胯下之辱呢?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fǔ)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这样的胆小鬼能不能带兵打仗呢?今天让我们通过《井陉之战》来一探究竟。
二、文言知识梳理指名学生一段一段读文本,再检查文言知识。
三、内容探究:1、概述井陉之战的过程。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注意详略得当)学生概括,结合井陉之战的形势图。
老师适当补充。
2、讨论:井陉之战韩信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参考】韩信方面:极具军事才能:灵活机动,善于变通;不拘成法,出奇制胜;用兵如神,深谋远虑;知己知彼,有勇有谋。
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的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
赵军方面:赵军主帅迂腐而傲慢,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作战方案,不能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最终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
3、人物总结:韩信是怎样的一个军事家?补充历史评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苏轼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陈亮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
然哉!——茅坤四、课堂总结:本文通过描写井陉之战,塑造了韩信这个人物形象,在韩信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启示,比如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做事要细致,全面把握形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