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59.14 KB
- 文档页数:1
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治疗发表时间:2014-08-06T16:14:43.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姜雪梅1 李海芹2 [导读] 新生儿肺出血为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指大量出血,超过两个叶肺以上,可发生在多种疾病的危重状态。
姜雪梅1 李海芹2(1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西院区 264200;2山东省乳山市南黄中心医院 264511)【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措施。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肺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本院对患儿的精心治疗,所有患儿顺利出院,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结论:本院对肺出血新生儿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治疗内科【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02-02 新生儿肺出血为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指大量出血,超过两个叶肺以上,可发生在多种疾病的危重状态,如围生期窒息缺氧、重症感染、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功能衰竭等,早产儿和宫内发育迟缓婴儿为高危儿。
发生率较难统计,因为根据有些依据临床很难诊断,病理检查的检出率较临床更高一些。
临床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12‰,早产儿和发育迟缓婴儿的发生率可达活产婴儿的50‰[1]。
近年来,由于严重窒息、重症感染和重度硬肿症的发病逐渐减少,本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在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之前,肺出血的病死率很高,患儿几乎很难存活。
目前,经机械通气治疗,大多数患儿可被救治成功。
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原发病的表现,早产儿多见。
原发病常为硬肿症、重症感染、窒息缺氧等。
肺出血的症状: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甚至频繁呼吸暂停等。
有些极危重患儿可突然口、鼻喷血,或在心肺复苏时突然涌出大量血性液体。
全身症状和体征,皮肤苍白、发绀或发花,四肢厥冷,意识障碍,心音低钝,呈休克状态;部分患儿可见皮肤出血点或出血斑,穿刺部位出血不止;可伴有惊厥发作。
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作者:刘洁清黄春平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本组对51例患儿进行防治护理、加强观察、急救与护理。
结果51例有29例治愈,13例自动出院,5例转院,4例死亡。
结论精心的护理、熟练的急救技术可降低肺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存活机会。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护理新生儿肺出血多由缺氧、感染、低体温等原因引起的两个肺叶的大量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新生儿疾病的一个严重症状。
笔者所在科NICU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肺出血新生儿5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1例,女20例。
早产儿38例,足月儿9例,流产儿4例;出生体重2500 g以上9例,1500~2500 g 32例,小于1500 g 10例;入院时存在肺出血3例,均为早产儿,入院后并发肺出血48例:早产儿、低体重儿28例,极低体重儿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破伤风、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及硬肿症各1例。
所有病例均有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呻吟、口吐血性泡沫、全身皮肤花纹或苍白,大部分病例经皮测血氧饱和度降低,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发现新生儿肺出血应立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以机械通气、纠正缺氧,并采取综合治疗,如保暖、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改善微循环等。
2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9例,好转自动出院13例,转院5例,死亡4例,病死率7.8%。
3护理措施3.1防治护理对于孕周小、体重低、病情重的新生儿应置于NICU开发式抢救床上24 h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体温维持在36.8 ℃~37.3 ℃,根据体温设定床温,定时用手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暖和,开放床上可覆盖一层薄膜,以减少患儿不显性丢失水分。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操作集中进行,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肺出血病理学检查在肺泡或肺间质发现红细胞,肺大量出血至少包括两个肺叶,通常肺出血定义为气管内有血性液体,伴随着呼吸系统失代偿,需要在出血后60分钟内进行气管插管或提高呼吸机参数。
临床明显的肺出血每1000例活产儿中发生1~12例。
高危人群例如早产儿以及小样儿发生率较高,每1000例中发生50例,有研究报道尸体解剖发现肺出血可达到68%,生后第1周死亡的患儿中19%是重度肺出血,大部分发生于生后2~4天。
【病理生理】肺出血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肺水肿后出血,而不是血液直接进人肺,从肺渗出物研究中发现,红细胞浓度相对于全血来说较低。
2.急性左心室衰竭因为低氧血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的压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渗出增加,渗漏到肺间质,最终致肺泡。
3.改变肺泡上皮-内皮屏障完整性的因素通过改变膜两边的过滤压可导致患儿容易发生肺出血。
4.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有可能加重肺出血,但并不认为是引起肺出血的直接原因。
【危险因素】肺出血的易感因素很多,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宫内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窒息、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氧中毒、血性羊水吸人、严重低体温、肺栓塞、尿素循环障碍伴随血氨增高。
危险因素包括增加患儿左心室充盈压的因素、增加肺血流的因素、损伤肺静脉引流的因素或者心脏收缩功能差的因素。
以下的因素可能与肺出血有关。
1.动脉导管开放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存在是肺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肺血流增加,损伤心室功能,损伤肺小血管,导致出血性肺水肿。
2.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有时看上去似乎是PS治疗的并发症,其实PS的治疗优势远远大于潜在危险。
系统评价显示预防性使用无蛋白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或动物体内提取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PDA和肺出血的发生,但在急救过程中使用天然或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并不会增加肺出血的发生。
使用PS后发生肺出血可能与PS改变血流动力学以及肺的顺应性,通过PDA的左向右的分流导致肺血增多有关。
新生儿肺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7-06-29T14:40:36.6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瑞霞姚俊荣王玮
[导读] 为了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表现和征兆并及时对症处理,早期治疗护理,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死亡率。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为了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表现和征兆并及时对症处理,早期治疗护理,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死亡率。
方法:根据临床经验评估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及时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表现,确诊为新生儿肺出血后及时对原发病治疗和护理,并做好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相关护理措施,调节适当的压力和氧浓度,及时清理呼吸道,湿化气道,防止感染等措施。
结果: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5例肺出血患儿治愈31例,死亡4例,治愈率到88.57%,大大降低了新生儿肺出血的死亡率。
结论:对有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高危因素的评估,及时识别肺出血的先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进行呼吸机支持,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对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观察护理
1,1一般资料 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肺出血的患儿35例,其中男15例,女20例,体重1.25kg—4.06kg,早产儿23例,足月儿12例,年龄1d-10d,原发病:早产儿合并硬肿症的10例,围生期窒息20例,其中缺血缺氧的11例,宫内感染的6例,吸入性肺炎的18例,3例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
所有原发病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面色发绀,呻吟,吐沫,烦躁呼吸急促,监测氧饱和度迅速下降,最低为45%,肺部湿罗音明显增多,部分患儿还出现频繁呼吸暂停,少数患儿出现呼吸心率减慢。
1.2临床表现
患儿具有原发病的表现和肺出血的表现,原发病的表现:硬肿症患儿有反应差,体温低,吮吸无力,还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呻吟吐沫,鼻翼煽动,三凹征阳性,患儿还会有哭闹,尖叫,易激惹,甚至抽搐,大面积硬肿患者,出现水肿,囟门张力增高,呼吸受阻;肺出血的表现:最早出现的在症状是拒乳,哭声无力;全身症状,低体温,皮肤苍白,发绀,活动力低,呈休克状态,或可见皮肤出现血斑,穿刺部位不易止血。
呼吸障碍,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呻吟,发绀,呼吸增快或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加重,鼻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液体,或由气管插管后流出血性泡沫样液体。
X线检查可见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大量出血会出现白肺佂。
2.治疗方法
采取综合治疗原发病和肺出血的治疗方案,如保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中毒及凝血障碍,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及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患儿呼吸困难严重且合并酸中毒的行气管插管,早治疗或预防肺出血。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对有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患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神智、面色、反应等,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并对具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做好预防肺出血的一些措施,新生儿出生后放入辐射台保暖,根据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辐射台温度,保持体温36.5-37.4℃,常规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在0.5-2.0L/min,密切观察患儿缺氧的改善情况,控制输液速度和输入液体量,并做好消毒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2做好基础护理出现肺出血的患儿要做好常规基础护理,因患儿病情危重,抵抗力弱,必须做好口腔、皮肤、会阴、脐部等部位的护理,进行呼吸机治疗的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不能经口进食的要做好鼻饲管的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3.3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呼吸机管道必须事先消毒,湿化瓶加灭菌用水,连接管道调节好参数,无误后连接气管插管;调节加温湿器的温度和湿度,呼吸机管和湿化瓶每天更换一次,并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每班次定期检查呼吸参数及管道是否连接紧密,有无脱落、扭曲、折叠,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血气分析正常后才可撤呼吸机。
3.4 健康教育由于肺出血是一种非常危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向家属做好病情、治疗、预后、并发症等解释,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取得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使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4.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共35例肺出血患儿,死亡4例,2例并发MSOF,多方查找原因,最后考虑可能与运用呼吸机治疗较晚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及早识别危险因素和肺出血的早期症状,及早进行呼吸机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死亡率。
总上所述,新生儿出生时具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监护,及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识别肺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肺出血患者及早应用呼吸机治疗,提高肺出血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根峰,唐军,马凤友.新生儿肺出血47例诊治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03):404-405.
[2]陈少华,陈奋湘,张悦.24例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因素及治疗分析[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1997,9(1):49.
[3]陈克正.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及产科杂志.1997,13(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