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百货境遇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上海十大凶地之太平洋广场宝贝对不起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上海十大凶地之太平洋广场“宝贝对不起”我们今天来说说上海十大凶地中的徐家汇太平洋广场。
徐家汇太平洋广场位于上海市正中央,在上海体育馆附近,属于一级繁华地带,可谓人气旺盛。
可为何会被列为上海十大凶地之一呢?下面这个传闻,应该会打消你的疑问。
新年福利!人人有份!广告老上海人都知道,徐家汇太平洋广场在民国的时候是一个外国传教士出资办的育婴堂,收容了一些弃婴、孤儿。
好景不长,后来侵华战争爆发,中华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上海也在所难免。
育婴堂里的小孩子大量死于疾病、饥饿,甚至是战火。
死掉的孩子也都是就地掩埋在育婴堂前面的草坪下面,连个坟茔都没有。
后来解放之后,拆除了已经沦为废墟的育婴堂,先是建成一些沿街店面,改革开放后,又扩大规模,变成了现在的太平洋广场。
太平洋百货最初建成之时,守夜的保安在晚上巡逻的时候,经常听到小孩子的声音,或哭闹,或嬉笑。
保安以为是贪玩的小孩躲在百货里面玩,一层层的找,都找不到半个人影。
当时的总经理担心这种事传出去不好,就没有声张,只是多安排了一些保安,互相壮胆。
直到后来,百货公司将其中一层扩张为儿童区域,怪事就闹得更严重了。
每天下班前收拾好的玩具,第二天一定是散得到处都是,玩具上甚至还有小牙印!有一天的下午三点多,百货公司里人不多不少,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小女孩在玩具区选购。
小女孩看准一个布娃娃,很是喜欢,一直抱着不肯放手,忽然,有一个无形的力量抢走了布娃娃,用力推开小女孩,布娃娃掉在地上,头断了。
那个目睹一切的妈妈吓坏了,抱起大哭的女儿就往外跑。
这件事在当时的上海传得很厉害,越传越玄乎。
百货公司的老板终于压不住了,只好闭门整顿了三天,请了一个大师来做法,又是摆坛,又是烧纸的。
三天后,重新开张的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就一直放着一首叫做“宝贝对不起”的歌曲。
老上海都知道,这首歌是专门点给婴灵们听的。
与“狼”共舞作者:王树彤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1年第11期我们一直在说电子商务的力量之大以及它的势不可挡,这样的话在一个红极一时的商场无奈关闭之时会显得更有说服力。
9月初,太平洋百货宣布因无法应对上涨的租金,其盈科店将于10月底正式关闭,据说五棵松店也将于年底关闭。
的确,近几年来,受到用工成本、采购成本、物业租金等因素的困扰,传统零售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太平洋百货败走京城,仅仅只是当下整体零售企业的一个缩影。
相比之下,电子商务、网络零售行业却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
有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领域,2010年全球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5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未来几年内,网络零售市场将会占到整体零售市场50%的份额。
这多像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狼”真的来了。
今天,那匹电子商务之“狼”可能真的要吞噬掉传统零售业了。
面对这样的危机,传统零售业应该怎么办?其实办法也很简单,现在的趋势,传统零售既赶不走电子商务这匹“狼”,又打不死这匹“狼”,那么就只有选择与“狼”共舞——拥抱电子商务。
实力强大的大型零售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品牌和团队。
结合自身原有的渠道,再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方式,有效获取用户信息,拓宽销售渠道,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麦包包、七格格这样成功的淘品牌。
电子商务相较传统的销售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购买数据,同时还能提供没有发生购买行为的消费者数据。
对这一部分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今天,类似国美、李宁这样的零售店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部门,网上零售正在成为这些大型零售企业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方式。
在这些大型的零售业之外,传统的中小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时无非是这三点:自建电商平台、外包部分电商服务或者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实力的问题,在物流成本控制、技术、人员等方面都会面临发展的瓶颈,也不具备建立专业网络销售团队的能力。
“太平洋”转变经营策略百货折扣时代可能结束
佚名
【期刊名称】《企业研究》
【年(卷),期】2004(000)12X
【总页数】1页(P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2
【相关文献】
1.“太平洋”在微笑:访上海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经理王德明 [J], 周天柱
2.百货竞争制胜法宝:定位与时俱进——访上海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秉安[J], 杨济诗;孙霞琴
3.电脑时代结束了吗?怎么可能! [J], 比尔·盖茨;欧德宁
4.交通银行太平洋香港新世界百货信用卡刷出精彩新世界交通银行携手香港新世界百货推出国内首张消费回赠现金购物券的百货联名信用卡 [J],
5.日本气象厅预测今年春夏在太平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到秋季时结束的可能性大 [J], 缪圣赐(摘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百货业受电商等挤压或成下一个消失业态同样的品牌、几乎没有差异的装修、打折促销手法雷同……很多人在逛传统百货商场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消费者的不良体验已经变成了传统百货业的残酷现实:近一段时间,太平洋百货、上海第一百货等知名百货商场相继倒闭,难道传统百货业会成为下一个实体书店,消失在街头?说消失也许太过夸张,但是现实状况是,传统百货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的确走到了一个瓶颈期:网购、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以及自身成本的压力都使得传统百货面临着生死时速考验。
而传统百货在向高端消费转型的路上,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案例十分罕见。
日前,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不久之后,这里将被宝马品牌展示店所取代。
1993年开业的第一百货淮海店一度是此地段地标性百货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经营可谓风生水起,而19年后,它却突然选择了关门。
第一百货淮海店见证了我国传统百货业从蹒跚起步到遭遇大卖场挤压,再到“黄金时代”的发展历程。
尽管第一百货淮海店的关闭有自身的原因,比如体量过小,定位不准以及地段不适等,但其兴衰历程与行业的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
如今,我国传统百货业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下滑,2011年后半年以来,零售业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而以经营非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百货业更是首当其冲;其次,专业、专卖店的兴起分流了传统百货业的消费人群,而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大行其道对百货业形成巨大冲击。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认为,从2003年“非典”以来,中国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如今受到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百货业正面临转型压力。
而在零售业界,业内人士对“百货店”的提法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大体量,更强聚客能力的购物中心,“百货店”这个曾经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业态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销售走向下滑通道“自从去年‘十一’之后,中国各大百货公司销售业绩急剧下降,现在是一路大跌。
盘点上海闹⿁最厉害的地⽅,上海⼗⼤闹⿁地点合集上海是⼀座发展迅速的国际都市了,⽐之北京、深圳也毫不逊⾊。
但是在上海有些地⽅还是有很多灵异事件的,你知道上海闹⿁最厉害的地⽅吗?⽹友曾经盘点过上海⼗⼤灵异事件,今天⼩编为⼤家介绍⼀下上海⼗⼤闹⿁之地,这些地⽅有的是酒店,有的是学校,有你曾经被吓过的地⽅吗?⼀、上海⾼架龙柱事件上海延安路⾼架龙柱这⾥是上海闹⿁最厉害的地⽅了,据说当年在修建这⾼架桥的时候,唯有此中⼼之柱死都打不下去,是因为此地是上海的龙脉所在,⾥⾯居住着神灵,建筑队没办法就找到了当时最有权威的真禅法师,真禅法师看过之后道破天机,并以⾃⼰性命打下龙柱,这便是整个上海龙柱事件了…【查看详情】⼆、上海林家宅37号1956年的上海,发⽣了⼀起极为惨痛的灭门⾎案,⼀家四⼝⼀对夫妻⼀双⼉⼥,妻⼦⼉⼥惨死⽽作为男主⼈的叶先国却不翼⽽飞,这时候任谁都能想到这叶先国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元凶。
⽽在林家宅37号发⽣的种种恐怖事件却越传越邪乎…终于在警⽅打破重重阻碍抓获叶先国之后,却发现这叶先国竟是没有脑组织的⼈…【查看详情】三、上海恒隆⼴场之⾹炉造型上海恒隆⼴场是上海最⾼端的购物中⼼,可是这⾥却经常出现跳楼⾃杀的⼈,据传这块地⽪灵异得很,从前建筑商在这⾥造楼,⽆论怎么样建造,总是在某⼀层就也造不上去了。
甚⾄⼯地⾥总有受伤事件,更有⼯⼈⽬睹⽩⾐⼥⿁夜晚出现,后来更是有⼈跳楼⾃杀…【查看详情】四、上海东⽅路之坟墩路传闻上海东⽅路原名坟墩路,这条坟墩路两旁曾经是块墓地,当地好些⼈的坟地都在那⾥,在这个地⽅刚刚开发的时候,挖⼟机挖地的时候,不论挖哪⾥都有棺材板,⾥⾯还有⽩⾻。
在东⽅路没改名字以前,每年这个⼗字路⼝都要死两三个⼈的,被车压死好惨的…【查看详情】五、上海龙华寺阴阳河在龙华机场外有⼀条很诡异的河,河外⾯的龙华寺就是为了镇⾥⾯的恶⿁不外逃的。
如果晚上去的话,阴⽓森森的,所以在晚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在阴阳河旁边散步!龙华寺有两座塔,其中⼀座是镇妖塔,就是专门修来镇压这些⿁物的,没想到后来这座镇妖塔倒了,⽽紧接着附近的柴河浜⾥就捞起了很多⼫体和⾻头,可能是这条河中的⿁物阴⽓太过深重,连镇妖塔都镇不住了,因此这条河⼜名阴阳河…【查看详情】六、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尽管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年365天都在打折,但是⽣意却⼀直都不是很好,其原因还得是从这⾥的灵异诡事说起: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的前⾝是⼀所废弃的育婴堂,⾥⾯的死婴弃婴何其之多,造就的各种怨⽓和阴⽓也可想⽽知了。
WHAT'S NEXT洋百货的“回马枪”电商的猛烈冲击下,国内传统百货身陷微利时代,洋百货却择此机杀了个“回马枪”,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会给本土的百货业带来冲击还是新鲜血液?刘美楠/文随着消费低迷及电商的冲击,中国百货业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关店潮,本土及外资百货都难逃厄运。
一年之间,日本伊势丹百货关闭沈阳太原街店;大洋百货退出石家庄及无锡市场;经营20年之久的成都太平洋百货宣布关门;被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百盛也遭遇滑铁卢,自去年6月起,已经在贵阳、上海、石家庄先后关闭四家店。
高房租、高人工费让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商品同质化严重使之不得不展开恶性价格战;再加上电商的猛烈挤压,目前百货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净利润平均水平仅有2%-3%。
然而,就在中国百货业已经进入“寒冬”的言论甚嚣尘上之际,那些曾经在中国市场折戟的外资百货却选择在此时卷土重来。
2013年10月,法国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北京店开业;同月,香港奢侈品百货连卡佛(Lane Crawford)的内地最大旗舰店在上海开业;美国奢侈品百货尼曼(Neiman Marcus)和梅西百货(Macy's)则选择“曲线入华”,分别于2012年注资中国电商网站魅力惠及佳品网;英国玛莎百货(Marks&Spencer)也于2013年2月与“天猫”达成合作,推出官方旗舰店。
洋百货们的“回归”对本已处在挣扎中的中国百货业来说,带来的究竟是冲击,还是新鲜的血液?“水土不服”的代价十多年前,以老佛爷和连卡佛为代表的高端百货携雄心而来,却纷纷遭遇“水土不服”,黯然退出。
究其原因,当时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尚处在“启蒙”阶段,消费者所知的奢侈品牌寥寥无几,Logo当道。
因此,连卡佛和老佛爷所出售的小众且高价的商品成为了“非主流”。
现任老佛爷百货亚太区总经理的沈郎(Laurent Chemla)曾在北京西单街头拍摄消费者的时尚装扮,经过市场调研,他认为当时中国消费者的时尚消费观念尚不成熟。
太平洋上的风波作者:韩今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第4期文 / 韩今“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七旬老人平静与老伴老曹共同的生活目标。
退休后,平静与老曹一人一背包,十几年间走遍祖国六百多个市县,还游览了七十几个国家。
2018年,他们登上了“和平号”邮轮,开启了108天的环球旅行。
在邮轮上,他们领略到海洋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海洋的恐怖。
10月17日,风云突变,狂风掀起的巨浪让全长205米、宽26.5米、十几层楼房高、3.5万吨重的庞然大物,像树叶一样在大海中起伏漂荡。
邮船摇摆如筛糠,人在船上站立不稳无法行走。
不少游客因晕船产生了剧烈头痛和呕吐。
整整12天,狂风肆虐,乌云翻滚不见太阳,连老船长都感叹行船几十年从没有遇到过这么长时间的恶劣天气。
第13天,云开日出,海平如镜,一船人都跑到甲板上击掌、拥抱。
告别了海洋风暴,“和平号”的游客又迎来了另一场难忘的风波。
“和平号”邮轮隶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以传播和平环保和绿色精神为宗旨。
12月13号,邮轮上举办了一个讲座,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百十名游客出席听讲。
在主持人提问时,一位60多岁的日籍华人举手发言,说自己在南京工作过七年,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之事。
听到居然有华人迎合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来自南京的平静怒不可遏,举手要求发言。
主持人示意时间已到,不予同意。
平静站起身,径直冲上主席台,大声喊道:“我是南京人,我最有发言权,我们从小就听父母亲戚和街坊邻居讲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都要拉防空警报,缅怀逝者,警醒后人。
你身在南京,居然说不知大屠杀之事,分明是别有用心歪曲历史!”听众席上中国人掌声雷动,群情激奋。
经平静提议,讲座结束时与会者起立脱帽,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还有几位日本老人跪地不起,忏悔当年侵华日军的罪恶。
出了会场,发言的男子和几个同伙围住平静,说她侮辱他的人格,要求赔礼道歉。
上海四大百货发展史
上海四大百货是指新世界、东方、和平和太平洋百货。
这些百货公司在上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影响力。
最早成立的是东方百货,它于1909年由富商胡雪岩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之一。
起初,东方百货只是一个小型商店,但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它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并且影响力逐渐扩大。
接下来是和平百货,它由陈公亮于1924年创建。
和平百货以高品质和时尚的商品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它不仅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百货公司之一,还在华中地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太平洋百货则是在1926年由吴庆达成立。
太平洋百货在经营上注重与国际接轨,引进了许多欧美名牌商品,为上海市民提供了更多多样化的购物选择。
最后成立的是新世界百货,于1934年由伍连德创办。
新世界百货以精致的陈列和贴心的服务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它不仅在上海市中心有着独立的旗舰店,还在城市各个地区设立了分店,为更多人提供便利。
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标志着上海商业的繁荣和国际化的进程。
这些百货公司不仅成为上海市民购物的重要场所,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至今,它们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为上海的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消费满意度调查策划书(doc 9页)关于消费者在太平洋百货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满意度调查策划书制作人:XXXXXXXXX目录一.前言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内容四.调查对象五.调查方法六.调查程序及安排七.调查经费预算附件一. 数据处理方式附件二. 调查问卷附件三. 电话访谈内容一前言太平洋百货于1993年开业以来,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卓越的经营理念及灵活的促销策略,在上海百货业独树一帜。
太平洋百货现在上海共有三家,分别是:1、上海不夜城店(上海市闸北区天目西路208号),2、淮南店(上海市卢湾区淮南中路333号),3、徐汇店(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932号)。
本次调查将围绕两个立足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满意度来进行。
二调查目的1 以消费者为对象,了解他们在太平洋百货的消费行为习惯;2 以消费者为对象,了解他们在太平洋百货的消费满意度;3 进一步分析针对不同区域的销售结构调整和潜在商机。
三调查内容1、了解消费者在太平洋百货里的消费频率;2、了解消费者在太平洋百货里的消费类型;3、了解消费者在太平洋百货里习惯购买的品牌;4、了解消费者在太平洋百货的消费满意度;5、了接消费者的理想消费环境。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在太平洋百货的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五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2 电话访谈六调查程序及安排1调查的前期工作:问卷调查的设计工作和调查员的招募工作分别由设计部和调查部负责。
原则上三个工作日完成,特殊情况可延加一天。
2 调查的实施工作:a 问卷调查项目地点:在徐汇店,淮海店和上海不夜城店三个地区分别布置问卷调查人员,时间:连续两个双休日,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五点时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太平洋百货的消费者及周边行人调查人员:调查人员总计30人(闸北区9人,卢湾区9人,徐汇区12人)调查表安排:调查表总计500份(闸北区150份,卢湾区150份,徐汇区200份)b电话访谈项目时间:为期一周的每天晚上五点到八点时段访谈对象:上海各区的家庭,共200户。
太平洋百货败走京城作者:侯隽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39期开业十年的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将于10月25日正式闭店谢客。
该公司在北京的另一家门店五棵松店也将于年底前闭店。
而就在10年前的秋天,太平洋百货落子北京时曾满怀信心地表示,要占据京城百货业市场1/4份额。
这家著名台资企业败走京城,是自身经营管理不善还是当下百货业步履维艰的缩影?租金上涨惹的祸“关闭门店的主要原因是物业租金过高,而且变动幅度较大,所以,决定关闭现址,未来重新寻找新店址。
”太平洋百货盈科店总经理陶玉聪如此解释关闭门店的原因。
2001年10月25日,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正式开业。
当时,太平洋百货用非常划算的价格签下了位于三里屯商圈的北京盈科中心一至五层的整租合约,希望凭借地理优势,吸引中高端顾客。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太平洋百货在北京地区曾一度辉煌,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分别实现盈利1284万元和680万元。
但是随着2009年五棵松店的开业,连续多年盈利的太平洋百货开始出现亏损,当年亏损1641万元;去年,亏损的势头进一步扩大,达到4851万元;今年一季度,太平洋百货又亏损688万元。
太平洋百货盈科店总经理陶玉聪也不得不承认,北京是太平洋百货在大陆地区唯一一个连年赔钱的城市。
“百货业的租赁时间一般是10年以上,而回本期大概是3~5年,随着国内商圈变化,业主大幅提高租金都将使百货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北京盈科中心物业招租信息显示,开发商8月底开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货铺面价格为28元/月/平方米。
以该项目整体面积约6.5万平方米计算,年租金为2184万元。
“现在用工成本上升,物业租金大涨,太平洋百货连年亏损,当然无法面对租金上涨的压力。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梁焕磊告诉记者。
卷土重来的可能有多大“太平洋百货只是调整内地市场的布局策略,将积极寻求新据点,对北京发展的计划不变,未来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拓展还将提升购物中心规模。
2022年中国百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时代的确已经变了,全球范围的零售大洗牌正在上演。
“深度见底,却又远未见底”是2022年业内人士对百货业现状的感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百货业绩之所以大量遭受“滑铁卢”,这与成本高企和电商冲击无不关联。
2022年中国百货业现状分析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百货业关店信息频出不穷,尤其是外资百货。
2022-2022年中国百货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询问报告统计,由于亏损等缘由,马来西亚百货公司百盛集团太阳宫店于10月底关张;日本百货品牌华堂商场北京十里堡店于今年11月1日起停止营业,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华堂商场已经接连关闭北京的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右安门店和大兴店等门店。
种种迹象表明,新消费时代正在对百货业进行新一轮的淘汰、调整和重组。
在传统百货业寒冬的背后,一种新的百货形态正在形成,百货业将升级换代。
据了解,上海太平洋百货淮海店1997年9月正式开业,到明年年底,经营时间恰好20年,其见证了上海乃至全国购物中心的迅猛进展全过程,淮海路已成为上海老牌商圈。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所处地段是上海新天地与淮海路商圈的重要连结点,同时也是太平桥片区升级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地处这样的优势地位,商圈内商业项目近年来却面临着频繁调整、空铺、人气惨淡及首层租金下滑等尴尬境况。
业主方瑞安集团打算重新开发这块商圈。
太平洋百货撤离后,取而代之的是业主方将对这块地进行调整自营,这也是造成太平洋百货关店的主要缘由。
瑞安集团表示,将对大楼的整体硬件进行改造调整,并考虑与四周(黄陂南路)地铁站,及瑞安旗下的新天地、湖滨道等商业体形成有机联动。
此外还增加更多消费者体验型业态,探究“才智型、体验式”的购物中心,估计最迟将于2022年年底前正式营业。
其实,在上海百货店中,淮海路商圈改造升级并不是首例。
在此之前,1995年开业的上海第一八佰伴已经开头由内而外换新。
“其外观将呈现大气通透的设计,露台将化身为空中花园,成为公共休闲空间和社交互动平台。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年底谢幕,“扫货”客激增原标题: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年底谢幕,“扫货”客激增晨报见习记者谢竲营业了20年的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撤离歇业,商场2-5层楼面商铺将于近日撤柜,B2-1层大约可以“坚持”到12月中下旬。
随着商场歇业进入倒计时,到店的顾客也明显增多,怀旧之余也可以趁着折扣提前消费一把。
太平洋百货撤离后,所处地块将由业主方瑞安地产收回,未来将向“智慧型、体验式”的购物中心方向发展,助力整个淮海路商圈的不断更新与升级,预计最迟将于2018年年底前正式营业。
歇业在即,大部分2折起正门玻璃上贴出了“出清特卖”,门楣上是大大的“ByeByeSale”,还未进店便可看到“1997-2017,20年,满满的都是回忆”的怀旧广告牌,连通轨道交通1号线黄陂南路站的B2出入口也贴上了“敬告来宾”的告示:“太平洋百货淮海店由于租约到期……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与信任”……一切的一切都表明,这个承载了许许多多市民满满回忆的老牌商场,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将于今年12月31日撤店谢幕。
记者昨天下午在现场看到,商场内5层以上的区域已全部关闭,电梯口立起了“施工中造成不便敬请谅解”的提示牌;根据楼层广告显示,2-5层楼面还剩最后4天的营业日,已有个别商铺撤离,其他的店员也大多忙于打包装箱等准备工作。
B1层某运动品牌的工作人员说,楼上专柜最近几天就会撤离,而B2至1层三个楼面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家大概到12月中旬左右吧。
”不过,相比刚传出撤柜歇业消息的7月,商场里的顾客却明显增多,大部分都是冲着2折起的“谢幕折扣”而来:商场1楼大部分专柜已经撤离,取而代之的是众多服饰品牌的优惠专区,无论是春夏裙装或是冬季外套,折扣力度都不容小觑。
转型“智慧型、体验式”撤离后,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太平洋百货淮海店所处地块是上海新天地与淮海路商圈的重要连结点,同时也是太平桥片区升级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平洋百货大陆陷经营危机2012-11-22
台湾百货业巨头太平洋SOGO最近在大连、成都因店面租金风波,连陷经营危机。
7月10日,董事长黄晴雯在台北召开记者会,公开控诉他们在大陆的百货店遭受房东强涨店租、断电骚扰经营等离谱事例,引起岛内哗然。
太平洋SOGO目前在台湾有七家店,根据中华征信所的资料,2009年营业额为354亿元台币(下同),2010年为386亿元,2011年为409亿元,今年估计达到450亿元营收,是仅次于新光三越的百货公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太平洋百货开始投资大陆,在上海、天津、成都、重庆等重要城市布有11家店面。
近年,其大连店和成都春熙店相继与合作方发生争执,经营受阻。
黄晴雯表示,事情的起因系房东恶意调涨租金,并采取断电、锁门等骚扰手段,扰乱经营。
黄晴雯身兼“中华民国”百货零售协会理事长,此次罕见地向媒体公开控诉在大陆受到的不合理对待,意在引起公众关注,为台商争到公平营业的环境。
此举虽出无奈,但并非孤例,突显《两岸投资保护协议》缺失下,台商投资大陆的经营困境。
大连店租金风波
据黄晴雯指控,太百大连店遭到房东大连百年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践踏合约,多次无理调高租金,同时以断电、阻拦顾客、上锁、以不实谣言让厂商自行撤柜等方式,骚扰百货公司之经营,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太平洋SOGO百货行政总经理杜金森表示,太百大连店在2002年开业时,营业面积约6000坪;但租约尚未到期,百年城集团即要求收回1楼,不仅营业面积折半降为3000余坪,百货最重要的门面也不见了。
2007年,房东百年城集团又表示,租金抽成要由6%多升至7%多,并且希望一次付足3年租金,共人民币3500万元。
为了迫使太百让步,当时,房东调动百位保安,在卖场门口围成一圈,甚至出面轰赶顾客;房东还借口设备检修,在大夏天里给太百停电。
太百管理层认为,房东有意折腾,要让SOGO生意做不下去,迫其就范。
那次风波以SOGO的退让而告结束。
去年,该集团再次出招,要求年租金由人民币1500万元调高至3900万元,并且付足9年租金,即3.5亿元。
此举引发太百不满,不愿配合。
没想到,今年6月19日以后,业主几乎天天断电,让SOGO 方苦不堪言。
太百大连店年营业额约人民币2.5亿元,管理层估算,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今年营业额有可能降至人民币2亿元。
太百方面终于忍无可忍。
“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做生意怎么会碰到这种离谱事。
”太百律师杨政宪强调,大连店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其实全大陆各地的店,类似案例不可胜数。
杨搬出太百和大连百年城订立的合约条文,合约中不仅明订“禁骚扰条款”,对保底租金的年限、金额和商场抽成租金的比例、年限、缴付方式等均一一胪列,白纸黑字,双方只要遵照合约精神,即可免生争执。
但杨政宪说,“无奈对方根本就无视合约精神”,使签署的合约如同废纸。
据杨透露,大连店的房东是位吴姓温州人,据称从事房地产开发,也经营百货业,拿出部分卖场租给太平洋SOGO,就是打算仰仗台湾知名百货公司进驻带来的品牌效果,一举打响shopping mall。
他说,现在吸客目的已经达到,业主就使用手段逼使房客退租,以便收回全部的mall,自己赚大钱。
《凤凰周刊》记者就此致电业主方大连百年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媒体公关的一位孙女士表示,无法联络到主管领导,不便回应,也不方便提供相关人员电话。
但业内人士分析,太平洋百货在大陆遇到的麻烦,表面看是租金问题,实质上既有双方利益的博弈,也是百货业传统租赁物业模式遭遇瓶颈的一个缩影。
如今,越来越多零售商开始把自主持有物业放到战略高度。
太百如果在店址问题上继续租赁模式,而业主又是同行的话,它多年的风光经营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租约期满后,将无可避免地陷入尴尬、被动与无奈。
成都春熙店终止合作?
太百成都春熙店也是在店面租金问题上陷入尴尬。
春熙是成都当地最好的商圈之一,有着“中国商业第三街”之称。
早在1993年,香港太平洋百货就看准
商机并抢先进驻,与成都市针织品公司合作成立成都商厦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
此后,香港太平洋变更为太平洋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针织品公司也变更为成商集团。
根据协议约定,双方的合作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2003年,第二阶段是2004-2010年,第三阶段是2011-2014年。
在每一个阶段的最后时间里,双方将就下一阶段的合作方式进行磋商,如果达不成共识,下阶段的合作就无法继续进行。
根据太平洋百货与成商集团的协议,后者不参与春熙店太平洋百货的经营,但收取经营收益。
双方合作期间,成商集团1997年取得合作收益1468万元,1998年取得合作收益2600万元,1999年和2000年每年取得合作收益2800万元。
在第二阶段的十年间,成商集团每年取得合作收益为税前2400万元,再加税后200万元。
但主业也是商业的成商集团渐渐不再满足仅仅只有物业上的收益。
由于地处黄金地段,以总府路12号超过2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来说,成商集团每平方米月收益不足百元,低于春熙路商圈平均水平,而此时太平洋百货春熙店年均净利润已在1亿元上下。
于是,在第二阶段即将期满时,成商集团提出了新的租金条件:从前期租约每年2600万元,调高至每年1.2亿元、并逐年递增15%。
新租金是前期租金的5倍。
太平洋百货内部人士认为,这次谈判表面为提高租金,实则是成商集团希望掌握经营权。
对此,成商集团并不否认。
业主方有意收回,租赁方则拒绝撤离。
2010年岁末,双方经多轮协商谈判未果,太平洋百货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而成商集团也不甘示弱,一纸公告把双方的分歧公开化,宣告17年合作关系“恩断义绝”。
2012年4月26日,成商集团公告裁决结果称:双方合作合同于2012年4月20日终止。
当天,太平洋百货回应,对于仲裁裁决合作合同提前终止,太平洋百货无法接受。
此后,太平洋百货继续与成商集团协商,同时也考虑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并在法院最终认定前,继续经营太平洋百货春熙店。
目前,太百成都春熙店仍在
正常经营,完全看不出要撤离的迹象。
太百方面的最新说法是,因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协调,双方进入谈判程序。
台商期盼投资保障协议
大连店断电事件后,太百方面也曾多次向大连政府部门寻求协助,但当地政府不愿介入,回应称系双方商业纠纷,政府部门无法干预,让双方“坐下来谈”。
太百方面深感双方“立场差距那么大,谈也谈不出结果”。
如果诉诸法律,管理层又担心旷日持久,无法解决经营上的燃眉之急;即使事件一时解决,也会留下更大后遗症。
这次诉诸媒体,根据太百高层主管的说法,他们也是经过一番挣扎的,一方面不希望把事情搞得太过火,“免得官方反感”,但又对所受的要挟,感到无休无止,寄望引起公众关注,让大连店房东感到压力而罢手。
目前,太百和控股的远东集团在大陆共布局了11家店,包括成都远百天府店、太平洋骡马市店、太百春熙店;上海则有太百徐汇、淮海、不夜城三店;天津有远东百货,大连有太平洋百货;重庆则有远百、太平洋大都会店;无锡有远东百货。
太百负责人曾表示,为避免再被租赁物业“卡脖子”,未来将在大连自建物业。
据悉,目前太平洋百货已经在广东佛山等地拿到地块,剩下还有众多城市都在谈。
太平洋百货在大陆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并非个案。
此前,台湾百货业龙头企业新光三越和北京华联集团合作开设新光天地,2007年华联以新光团队涉经济犯罪向公安举报。
双方抢夺经营权的过程中,新光少东吴昕达还遭北京华联限制行动,侵犯人身自由,两岸哗然。
后来新光三越新规划的苏州、成都店都采取独资经营,不再和大陆方合作。
上述案例突显《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对台商的重要性。
《两岸投保协议》自两年前启动谈判以来,深受台商关注,但进展迟缓。
今年7月,台湾海基会事长江丙坤透露,《投资保障协议》已基本定案,只剩最后文字确认,有望于今年8月在第八次“陈江会”上签署。
在两岸投保问题上,黄晴雯主张两岸应尽早将投资保障法制化。
她认为,若连太百这样的大型百货在大陆投资都难以保障,那么一般中小企业的情况可能更
加严重,她已透过台湾海基会向中国国台办反映其问题,要求国台办与海基会予以正视。
据记者了解,当天记者会后,北京国台办就透过管道要求太百提供背景资料。
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就本案响应岛内媒体说,《投保协议》深具两岸特色,相信签署之后有助解决类似商业纠纷。
”
(《凤凰周刊》特约撰稿员/王彦晨记者张弛实习生孙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