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终考试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知识点数学整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整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和比较大小;3. 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4. 整数的混合运算;5. 用图形表示有理数,如数轴等。
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数与整数的比较大小;2. 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化简;3.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4. 分数的混合运算;5. 用图形表示分数。
代数基础: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代数式的加减法和乘除法;3. 简单的代数方程及其解法。
几何基础1.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2. 角的概念及其分类;3. 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概念和特征;4. 圆的概念及其性质。
语文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2.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3. 判断文章的语气、立意、文体等。
写作:1. 根据提示写作一篇短文;2. 描述或叙述事件、事物等;3. 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4. 撰写简单的公告、通知等。
汉语拼音:1. 拼读单音节音节汉字;2. 按规则拼读多音字;3. 识别并拼读一些生僻字。
英语基础语法:1. 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2. 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3. 动词的-ing形式和不定式;4. 代词、名词的所有格、人称代词。
基础词汇:1. 数字;2. 颜色;3. 家庭成员;4. 日期和时间。
日常对话:1. 问候和介绍;2. 谈论天气和情况;3. 购物和讨价还价;4. 询问和给出方向。
科学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2. 常见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3. 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特征;4.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生物学基础:1. 细胞及其基本结构;2. 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3. 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及其解释。
物理学基础:1. 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状态的描述;2. 热现象的产生和传播;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的主要考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平时的学习,充分掌握以上知识点,顺利通过期中考试。
初一地理期中试卷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现象和空间分布的科学。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文地理等内容。
期中试卷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和检验,对学生的考查较为全面。
下面我将对初一地理期中试卷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和备考。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地球的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等。
2. 地球上的地形: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脉、高原、丘陵、盆地和河谷等,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各种地形。
3. 地图与地球: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绘制地图时需要将地球的三维形状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学生需要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等,并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二、自然地理1. 气候与气象:学生需要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如纬度、海洋、大陆、地形和海陆分布等。
还需要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降水和风等,并能够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2. 水资源:学生需要了解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如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等。
还需要了解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利用等,并能够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和问题。
3. 土地资源:学生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如耕地、草地、森林和荒漠等。
还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保护等,并能够分析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问题。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概念和变化规律,如人口增长、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等。
还需要了解城市的概念和特点,如城市化、城市功能和城市规划等,并能够分析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2. 交通与通讯:学生需要了解交通的概念和分类,如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等。
还需要了解通讯的概念和方式,如电话、邮局和互联网等,并能够分析交通与通讯的作用和问题。
3. 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学生需要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背诵清单整理高频考点提分必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2、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5、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6、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1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干燥和潮湿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相同。
三、生态系统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3、食物链: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组成,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既: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4、伴随食物链:由于能量↓所以养活的生物数量↓;但由于生物富集的原因使物质浓度↑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点归纳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用火遗迹。
三、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使用火(天然火)并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
4.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天然火)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人工取火,遗址中发现骨针,有爱美意识。
8.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
3.种植作物是粟,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
4.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2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a”π+8等;2、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易错考点分析--------------------------------------------------------------------------作者: 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七年级数学辅导专题期中考试易错考点分析一、考题分析《选择题》1.七年级(8)班的学生去s千米以外的中山陵春游,前进速度为v千米/小时,一带队老师骑摩托车与学生同时出发,结果早到半小时,那么带队老师的速度为()考点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题。
老师早到半小时,那么学生时间就多。
学生所花时间比老师多半小时。
先求出学生所花时间s/v,再减去1/2就是老师所花时间。
总路程÷老师所花时间=老师速度。
此题选D. 2.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A.a+(-2b+c-3d)=a+2b+c-3dB.a-(-2b+c-3d)=a+2b-c+3dC.a-2(-2b+c-3d)=a+4b+2c-6d;D.a-2(-2b+c-3d)=a+4b-c+3d考点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去括号能力。
注意括号前是负号时的变号情况。
此题选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 a和0都是单项式。
(2)多项式-3a2b+7a2b2-2ab+1的次数是3。
(3)单项式-23πa2b的系数为-23。
(4)x2+2xy-y2可读作x2、2xy、-y2的和。
A.1个B.2个C. 3个D.4个考点分析:此题考查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基本概念。
单独的字母和数字是单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是指所含单项式的最高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注意包含π。
此题(1)(4)是对的。
此题选B.4.当x =2时,代数式ax 3+bx +1的值为3,那么当x =-2时,代数式ax 3+bx +5的值是:( )A .1 B. -1 C. 3 D . 2考点分析:此题考查代数式求值。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期中模拟试题4(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窠.巢(kē)发髻.(jì)欹.斜(qī)咄.咄逼人(duò)B. 棱.角(léng)静谧.(mì)菡萏.(dàn)三省.吾身(xǐng)C. 高邈.(miǎo)菜畦.(qí)油蛉.(líng)翻来复.去(fù)D. 吝啬.(shè)憔悴.(cuì)桑葚.(shèn)花团绵.簇(jǐn)【答案】B【解析】A. 咄.咄逼人(duò)——(duō);C.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D.吝啬.(shè)——(sè),花团绵.簇——花团锦簇;故选B。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B. 紧握拳头,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和曾经幼稚可笑的自己诀别..。
C. 王家姊妹俩人品好,长得又漂亮,一个泼辣热情,一个温柔恬静,可谓各得其所....,人见人夸。
D. 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 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正在席卷全国。
【答案】C【解析】A.企盼:盼望,想做成或实现某件事。
符合“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的语境。
使用恰当;B.诀别:指再无会期的离别。
符合“告别自己的幼稚可笑”的语境。
使用恰当;C.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一个泼辣热情,一个温柔恬静”不是安排的,应改为“各有千秋”。
使用不恰当;D.前所未有:指以前从来没有过,用在这里恰当;故选C。
3.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比喻的基本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5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知识点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1)正数和负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知识点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3】相反数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
很显然,a =0。
【知识点4】绝对值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
很显然,a ≥0。
【知识点5】倒数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即: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 =1,反之亦成立。
1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
很显然,a =±1。
【知识点6】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知识点7】乘方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an n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知识点8】科学记数法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 释.然(shì) 负荷.(hè)B.轮廓.(kuò) 俯瞰.(kàn) 叮嘱.(zhǔ)C.确凿.(zhuó) 倒悬.(xuán) 模拟.(nǐ)D.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斋门槛絮说微不足到B.绷紧头颅衰悼大廷广众C.撬门荒辟诘问言外之义D.肚脐疮疤辫子切切察察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校安全会议上,校长总是絮絮叨叨....地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C.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的消息传到祖国各地时,人们都喜出望外....。
D.政府部门为被征收户提供了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种方案,让被征收户们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排比,比喻)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C.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拟人,比喻)D.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支。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高频考点专题训练考点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我回家的路上,才想起没有和朋友告别。
B.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
C.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D.为了防止腐败问题反弹,省督导组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
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
A.有误,成分残缺,可将“我”调至“在”的前面;B.有误,分类不当,“小说”“诗歌”都属于文学作品,可修改为: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C.有误,句式杂糅,可将“是……的人”或“的个性”删去;故选D。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培养自己分析、解决、观察问题的能力。
C.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我们深爱着的这座城市装扮得更加美丽了。
D.有关政府部门要继续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
【答案】C【解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B.有误,语序不当,把“分析、解决、观察”改为“观察、分析、解决”;D.有误,搭配不当,去掉“和范围”。
故选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武汉市2011年上学期七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考点考点1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存。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考点2、知道河姆渡人、半坡人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1)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以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过着定居生活;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于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手工业,如制陶业。
考点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炎黄部落是华夏族的祖先;炎帝: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与黄帝部落联盟,涿鹿之战大败蚩尤;被尊为“神农氏”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为什么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答案见书P13—14)尧、舜、禹:黄河流域部落首领。
他们的高尚品质: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同甘共苦,13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发生在尧舜禹之间)考点4: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建立。
建立者——禹,时间——公元前2070年,标志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考点5:知道商朝的文明成就。
P26---27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精品;2、商朝时期制瓷业发达,出现了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3、农业:农业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4、畜牧业:家畜家禽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有,还有圈栏和专门牧场。
考点6:知道西周的分封制:P24 第一段(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考点7: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P31---341、春秋争霸:(1)出现争霸局面的原因:王室衰微(2)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3)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①前提:王室衰微②管仲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迅速强大;③通过“尊王攘夷”树立威望。
(4)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七雄: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2、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作战双方:赵国与魏国获胜方:赵国相关成语: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作战双方:赵国与魏国获胜方:赵国获胜计策:减灶计长平之战:作战双方:秦国与赵国获胜方秦国成语:纸上谈兵影响: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考点8: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了解是什么方面的变革。
P381、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目的: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变法原因: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掌握大量私田的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积极要求变法。
的内容P382、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体现在: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大大提高;2、修水利工程:都江堰:政治上:顺应地主阶级的需要,各国变法,如秦国商鞅变法文化上: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制度上: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建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考点9:知道孔子。
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论语》是由其弟子编撰而成。
成就:思想上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倡导以礼治国。
教育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地位:儒家学说是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广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十: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②地点:岷江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考点11、知道老子、屈原、王昭君——三人都生活在湖北省境内,是湖北名人。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代表作:《道德经》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P48.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著名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成就有创造新体诗歌——楚辞,创作很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离骚》P43—44。
王昭君:西汉汉元帝时期宫女事迹:自请前往匈奴,嫁给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和平使者。
P79考点12 秦始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政治上: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在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促进文化交流,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统一岭南和东南地区,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P56—59汉武帝:P68-69 P74 P78—79 P82-83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减小诸侯国与中央的对抗。
思想上:他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文化上:他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解除了北方的边患。
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
14、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考点15、水排的用途——鼓风冶铁,发明人——杜诗。
考点16、冒顿(mo du)单于的正确读音。
考点17、知道张骞通西域,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中的作用。
考点18、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点19、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考点20、知道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结果,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考点21、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考点2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了民族融合。
考点23、能够列举出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成就。
考点24、知道本书涉及的成语故事所发生的历史时期。
考点25、了解中国朝代的更替顺序。
考点1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P63—64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激起民众的反抗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农民因戍边遇雨延期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考点14、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P41—42,P57, P1221、文字演变过程: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始皇统一把小篆为全国规范文字)——楷书、草书、行书(魏晋时期)2、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考点15、知道张骞通西域,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中的作用。
P82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加强了汉与西域的往来。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中的作用:P83—84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古代历史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考点16、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P87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造纸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质量高,易于书写。
作用: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17、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P94《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体例——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肯定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
考点18、知道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结果,P102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P105 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是袁绍和曹操,时间:200年,结果:袁绍败,曹操以少胜多(原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经济发展;善于用人,能谋善断)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P105形成过程: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黄帝,建立魏国,都城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都城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考点19、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P109 P111人口南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汉末年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二是东汉末以来,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开始,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出现。
P109 P111民族融合:表现在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内迁大黄河流域后,各民族往来频繁,民族交往加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东汉末年以来)原因:P111三个方面。
表现:水利工程;荒田开垦;农耕技术的发展,开发地域扩大。
P111考点20、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了民族融合。
改革措施: P115 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