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入门(六)(测光)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单反相机如何测光单反相机如何测光相机在拍摄前需要进行测光,那么单反相机如何测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为什么要测光?测光的目的在于获取正确的曝光,当曝光合适的时候,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
否则相片有可能就会欠曝或过曝。
虽然,现在的单反相机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的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的组合,但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拍摄的`环境和对面并非一成不变的。
作为一位专注于照片质量的用户,将会根据实际的对象,去选择最合适快门与光圈,以得到最佳的曝光。
关于单反相机的测光,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完的,这里整理了一些资料,大概的介绍一下单反相机的测光。
让新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单反相机测光模式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具备这4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
只要不是很专业的场合,这几种测光方式足够应付所有的拍摄需要。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
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
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
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
摄影新手必学——测光网罗摄影教程、拍摄技巧以及大师经典照片~帮助你读懂单反,爱上摄影!单反爱上摄影什么是测光?(左上曝光不足,右下过度曝光)再比如相机说明书所描述的:分别使用矩阵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的效果:负责控制外界有多少光线进入人眼的是人类的大脑。
那负责控制多少光线进入相机的大脑则是测光表,它会根据你身边的光线环境,去决定曝光组合(快门、光圈和ISO),以拍出曝光正确的相片。
相机是如何测光的?相机上的测光表,指针靠左的话,代表经相机测光系统自动计算后,发现当时的曝光设定之下,拍出来的相片会曝光不足。
而靠右的话,则显示将会过曝。
指在正中,则代表曝光正确。
18%灰18%红18%绿18%蓝相机也会测错光?黑色狗(Zemlinki!)雪地白色玫瑰相机的测光模式1. 权衡式测光:2. 重点测光:点测光占画面中央约4%的面积,范围相当地小所以相对集中,因此很适合用来人像、微距拍摄等,以得到较精准的单一点测光。
对许多专业的摄影师来说,这个测光方式最常被拿来使用,不过也由于这个曝光的基准点较小,所以有时拍出来的落差会比较大。
3. 局部测光:这个测光占画面中央约9%的面积,它主要是针对较大范围的平圴区域,所进行的测光功能,应用在生态、活动或是半身以上的人像使用居多。
4. 中央偏重平均测光:一般而言,这个测光的设计是考量到拍摄者会将作品对焦位置摆放在中央,也因此在感光元件处理这个位置的测光后,再将周围的测光参数做平均加权的计算,所以在多数拍摄作品会在中央位置时,这个测光模式会最常用。
测光辅助工具:入射式测光表现在你明白到为什么相机的测光表会不准确了吗?因为相机是根据反射光去判断曝光状况,即使相机公司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曝光模式仍然有机会出错,这时就要使用入射式测光表,直接放到你想拍摄的物件表面上去进行测光了。
相机是靠反射光测光,由于反射光会受物件反射率影响,因此可能出错。
而测光表则是靠入射光测光,测光更为准确。
摄影必备知识八:测光模式详解
1、什么是测光?什么是测光模式?
测光是指相机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来确定曝光量的过程。
即对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定为18%,相机则自动给出光圈与快门的参数。
测光模式是指对不同的测光区域进行的不同算法的测光方式。
2、测光模式分类及应用
测光模式分为:
评价测光:把拍摄画面分成多个测光区域,对每个区域分别测光,然后在整体加权计算曝光。
适用于大多数场景的拍摄。
局部测光:只对拍摄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
适用于逆光拍摄、舞台人像、光线反差较大,光线复杂的场景,针对主体亮部进行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指相机把拍摄画面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部分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给予少量的考虑。
通俗讲就是以画面中央位置的测光为主,这样的算法就是对于主体进行主要测光。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使曝光更加均匀,减少画面反差,画面更清晰。
点测光:是对拍摄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进行测光,通俗讲就是对一个点的测光。
这样的模式可以更准确的对画面中,认为最适合地方进行测光,而不会受到其它影响。
适用于拍摄移动物体或人像,特别是突出主体的时候。
相机测光模式与使用技巧相机测光模式是指相机在拍摄时通过光线测量来确定适当的曝光参数的模式。
其中,常见的测光模式包括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
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测光模式,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提升照片质量。
本文将介绍相机测光模式的概念以及使用技巧。
一、评价测光模式评价测光模式也称为多区域测光或全区域测光,是相机中最常见的测光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相机会根据整个画面内的光线强度和色彩分布进行智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最佳的曝光参数。
评价测光模式适用于大部分常见场景,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曝光结果。
使用评价测光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高光细节保护:在高对比度的场景下,评价测光模式会更加注重保护高光细节,避免过曝。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想要捕捉到更多的阴影细节,可以适当对曝光偏移进行调整。
2. 找准主体:评价测光模式倾向于以画面中心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主体一定要处于画面中心。
因此,在构图时要找准主体的位置,并将其置于评价测光区域内,以获取更准确的曝光。
3. 多次取样:在复杂光线条件下,如逆光拍摄或夜景拍摄,建议进行多次取样进行平均曝光,以确保光线的平衡和画面的准确曝光。
二、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相机中较为常见的测光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只会对画面中央区域的光线进行测量,并根据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参数。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适用于需要凸显画面中心主体的情况,如人像摄影。
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找准主体:由于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只关注画面中央区域的光线,因此需要将主体放置于中心区域,以确保主体曝光准确。
2. 曝光补偿: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有时会在特殊光线条件下给出不准确的曝光结果,这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进行微调,避免曝光偏差。
3. 运用背光:中央重点测光模式适合拍摄背光场景,因为相机会优先曝光中央区域,能够准确把握主体的曝光情况,避免过暗或过亮的情况发生。
单反相机测光技巧
有摄影爱好者和小编反应,在顺光、逆光、斜射光、顶光,底光照耀下,不知道分别应该对着主体的什么地方测光?也不知道分别如何利用曝光补偿?那店铺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如何用单反拍摄的测光技巧:
使用单反相机拍摄之前,需要进行测光,具体办法这里有几条和大家分享: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相关文章
最准确的方式是用百分之十八黑的标板在相同光线下测光。
拍摄人物的情况下可以对照手背放在相同光线下测光,前提是你不太黑,也不白,即黑人与白人不行。
曝光补偿你需要懂得曝光补偿的原理,就是白加黑减。
你在拍摄的时候,相机是按你的构图中%18黑的画面来测光的,如果你的画面中白的多,相机认为光太强,就减光,造成主体太黑,因此你需要正补偿,加光;如果你画面中黑的成份多,相机认为光线不够,就加光,造成画面中主体太亮,这时候你就需要减光。
知道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如何补偿及如何测光了。
摄影三大测光模式详解,摄影入门基本知识,教你正确选择测光模式摄影入门教程,单反相机测光模式详解。
单反相机统共有三种测光模式,分别为:评价测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在我们的摄影拍摄中,使用不同的测光模式会让照片呈现不同的曝光情况。
虽然它们都属于测光模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那么就让我来详细介绍测光模式的原理以及实际运用。
一、评价测光(矩阵测光)评价测光在个别单反相机中叫矩阵测光。
顾名思义,评价测光会根据进入单反相机中的所有光线,而进行计算测算光线。
测光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对景物中各个区域摄入单反相机中的光线,取得一个中间值的测光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看下边的照片案例。
假设单反相机对景物的各个区域所测算的光线数值,非别为1到9,此时相机就会把这些数值取得一个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等于45,除以9等于5。
那么单反相机就会认定此时的拍摄场景,光线数值为5,然后让你根据这个曝光数值决定该如何曝光,在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测光模式适合在光线分布均匀的场景使用。
假如在光线对比较强的场景使用,场景中的明暗区域分布多少的不同,会导致测光结果的偏差,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二、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看测光看名字就很容易明白了,根据拍摄场景的中间区域作为重点测光对象,而除中间区域外的景物只做辅助测光。
假设在拍摄场景中,测得中间区域光线数值为6,除中间区域光线数值为3。
单反相机会对中间区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但是也要照顾除中间外的区域,所以单反相机会给你的曝光数值为5或者4。
中央重点测光在什么场景下适合使用呢?一些摄影师喜欢把主题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中央重点测光便是他们善用的模式,下边的图片便是例子。
三、点测光点测光的测光面积是最小的,只是一个“点”,测光面积只占用画面面积的1%至4%,所以叫点测光。
点测光是测光模式中最精准的测光模式,但是点测光并不是那么容易使用的。
单反测光的操作方法
单反相机的测光操作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为测光区域,对其亮度进行测量,最后得出一个曝光值,使整张照片的亮度都能达到适宜的水平。
2.点测光:以画面某一个点为测光区域,测量该点的亮度,根据测出的亮度值调整曝光参数,以达到整张照片的适宜亮度。
3.多区域测光:将画面分成多个区域,根据各个区域的亮度情况对照片进行整体测光,以得到一个适宜的曝光值。
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能够帮助摄影师更好的进行拍摄。
一般情况下,使用中央重点测光即可满足大多数场景的要求。
摄影基础知识:相机曝光模式和测光模式一、相机曝光模式相机核心的曝光模式有四个,分别是:光圈优先(佳能叫AV档、尼康叫A档)、快门优先(佳能叫TV档、尼康叫S档)、程序自动(P档)、手动模式(M档)。
①光圈优先当我们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时,我们只需控制光圈的大小就行了,相机会根据你光圈的大小、拍摄环境的光线条件来给出一个快门速度,简单来说就是不用去设置快门速度。
光圈优先模式是使用率最高的模式,大部分日常拍摄都可以用光圈优先来拍。
光圈优先的优点在于能自由的选择光圈大小,从而有效控制画面的景深。
举个例子:在拍摄人像题材时我们需要使用大光圈来拍摄,这样才能很好的虚化背景。
而在拍摄风光题材时则需要使用小光圈来拍摄,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大的景深范围。
大家在使用光圈优先进行拍摄时要注意快门速度,快门速度不能太慢了,不然相机会抖动导致画面模糊。
如果快门速度慢了大家可以适当提高感光度或者把光圈调大一两档,从而获得足够的光量,保证快门速度。
光圈优先拍人像光圈优先拍风光光圈优先拍花卉②快门优先当我们使用快门优先拍摄时,我们只需控制快门速度,相机会根据你的快门速度,拍摄环境来给出一个光圈值,简单来说就是不用去设置快门速度。
快门优先适合拍摄运动的物体或者题材,比如:运动题材、抓拍等等。
拍摄这种对速度有要求的照片,使用快门优先能快速设定快门速度,让相机自动给出一个光圈值。
给大家列举几个常见题材使用的大概快门速度:拍人体动作快门速度:1/60秒以上拍步行的人快门速度:1/125秒以上拍快速行走的人快门速度:1/500秒以上拍跑步的人1/1000秒以上拍滑雪运动员快门速度:1/2000秒以上拍行驶中的自行车快门速度:1/2000秒以上拍正常速度的汽车快门速度:1/4000拍快速行驶的汽车快门速度:1/8000秒追拍快门速度:1/30秒-1/4秒快门优先拍摄运动题材③程序曝光(P档)大家可别把程序曝光和AUTO档弄混了,使用程序曝光拍摄,感光度是自己手动设定的(可以使用自动感光度),相机根据拍摄环境给出一个光圈值、快门速度。
聊聊测光,让拍摄更专业吧你了解过什么是测光吗?测光是通过相机镜头测量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
测光方式按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两种方式。
(1)外测光: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各自独立。
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镜头快门照相机中,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不使用这种测光方式。
(2)内测光: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机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行自动校正。
是几乎所有单镜头反光相机都采用的测光方式。
各种测光模式具体应如何使用?目前相机上的测光模式一般分为: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每种测光方法都各有所长,具体使用时应根据被摄物特点而定。
是把拍摄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的曝光值,再经由相机处理运算,得适合的曝光值。
这种测光手段自动程度较高。
适用于光比明暗反差较小的场合,被摄体受光均匀是使用评价测光模式的基本原则,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测光与色彩还原。
在拍摄风景、人像、建筑等题材时,都能用到评价测光模式。
是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因此使用中最为普遍和广泛。
专业摄影师使用评价测光的人并不少,但他们习惯根据经验用“白加黑减”的方法进行调整,从而得到心目中最准确的曝光。
2.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的测光方式。
它的测光算法很直接,主要以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的测光数据为主,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则不作主要考虑。
适合纪实摄影,如在顺光中的街头小景、角落的静物等。
中央重点测光对于摄影进阶的摄友而言,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测光方式。
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矩阵测光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3. 点测光是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不会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
在光线极不均匀的条件下,使用点测光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几乎在所有的摄影题材中,点测光都可以得到有效运用。
摄影技巧知识:测光精准技巧,让你的照片更准确摄影技巧知识:测光精准技巧,让你的照片更准确在摄影中,测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它决定了每个图像中的曝光度。
曝光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图像色彩不准确,色调不和谐,从而影响整个拍摄的效果。
因此,准确地测量光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技巧。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测光技巧,以帮助你掌握测光的要领,让你的照片更加精准。
1.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不同的测光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相机中通常有3种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局部测光模式、和评估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相机中应用最广的测光模式。
它以画面中心为基准,11%至13%的画面范围内进行测光。
局部测光模式以画面的某一个区域作为测光基准。
评估测光模式适用于峰值波状曲线分布的场景,例如夜景等。
2.选择适当的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根据场景中的光线,对相机测量的光线进行微调的方法。
摄影中常见的曝光补偿值是±1/3、±2/3和±1。
如果曝光过量,在相片中的阴影部分会丢失细节。
如果曝光不足,在相片中的高光部分会丢失细节。
因此,在根据场景选择曝光补偿值时,请注意不要过量或不足。
3.了解ISO设定ISO是相机中用于控制图像明暗程度和噪声的参数之一。
ISO数字越高,噪点越明显,而数字越低则照片更干净。
在低光条件下,可以提高ISO,但不要过量。
4.利用透镜镜头大小和镜头材料对光线采集的影响非常大。
在使用相机时,请选择具有高折射率的透镜。
光线进入透镜时,可以大幅提高透光效果,也可以制造出更好的景深效果。
5.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镜头尽量避免在同一场景中经常更换镜头,因为这样会导致相同地方光线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照片的测光精度。
6.在特殊场景中,使用手动测光在不同的场景中,相机的自动测光模式可能会出现误差。
这时,手动测光就是最好的选择。
手动测光可以让你根据场景中的光线自定义相机的测光参数。
总之,在摄影中,了解测光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单反相机有哪些测光模式?怎么选择正确的模式测光?对的,单反提供了各种测光模式,只要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正确的模式就可以达到正确曝光!那单反都有哪些测光模式?这些测光模式又应如何使用?看下面你就明白了:一、单反相机测光模式1.评价测光又叫多重测光,该模式会将画面切割成数个区域,然后分别在各个区域进行测光,最后再平均计算出一个曝光数据。
这种模式适用于光线大面积均匀的情况,也即被摄主体和背景没有强烈的反差对比,亮度差异也相对平和的场景,像集体照、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都可以用这种模式。
2.局部测光又叫中央部分测光:该模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约9%的面积)进行测光,在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主体曝光,该模式比评价测光方式准确。
适用于被摄主体与背景有强烈明暗反差,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像舞台演出、逆光生态和半身以上人像等场景常用。
3.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又叫偏中央测光:该模式平均整张图像然后参考偏重中央的拍摄主体进行测光,这种设计是考量到一般人会将对焦位置摆放在中央,因此感光元件处理这个位置的测光后,再将周围的测光参数做平均加权计算进行最后测光。
该模式是非常可靠的测光方式,拍摄那些既需表现主体,同时又需兼顾整体曝光量的场景,说白了,无论人像还是风景,在拍摄对象在中央位置时最适用。
4.重点测光又叫定点测光:该模式根据画面中央约4%的面积进行测光,这一区域外的光线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
老司机常使用这种模式,一般小白很难掌控,适合拍人像、微距等。
二、正确曝光这就是一般单反都有的测光模式,在不同情况使用相应模式就可以啦~,如果调整这些模式后曝光还不准确,那就手动调整EV(曝光)值吧,一般原则是白加黑减,宁欠勿过!也就是调整曝光时,环境太亮就要增加EV值,太暗则降低EV值,原因嘛上文测光原理那讲过啦。
另外就是宁愿曝光不足也不要过曝,因为过曝就没有细节了,而欠曝后期还可以调整!收藏是学习,转发是美德,更多欢迎移步本人头条号查看!。
摄影基础知识:智能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怎么用?关于测光方面的知识,以前给大家讲过一些。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对测光的知识没理解透,或者说直接没弄懂。
在大多数人眼里点测光就是对着一个点测光,平均测光就是对着画面平均测光,只知道一个结论,却不知道里面的原理。
我今天把测光方面的知识好好的讲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测光模式相机主要的测光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智能测光(佳能叫评价测光、尼康叫矩阵测光、索尼叫多重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
下面我会把这三个测光模式讲清楚,以及三种测光模式的原理是什么。
二、智能测光智能测光模式的原理:先将取景器中的画面切割成多个区域,然后判断出各个区域的曝光以及各个区域在整个画面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各种加权得出一个相机认为准确的曝光值。
这种分割区域的测光模式兼顾了整个画面,所以得出来的曝光值相对准确。
不同的相机品牌,其智能测光模式叫法有所区别,佳能叫评价测光、尼康叫矩阵测光、索尼叫多重测光。
但无论怎么叫,智能测光模式都是各大相机厂商默认的测光模式,因为简单、实用,方便操作。
佳能评价测光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原理:优先重点考虑画面中心主体的曝光,然后加权画面其余部分的曝光,最终得出一个相机认为准确的曝光值。
这测光模式在以前用得很多,但是后面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出来后,这测光模式几乎没什么人用了。
因为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更加智能,得出的曝光也更加准确。
不过这种强调画面中央最重要,其余为辅的测光模式适合拍人像特写,建筑、花卉这类主体居中的题材。
佳能中央重点测光四、点测光点测光就有得讲了,因为这个测光模式在以前是高级功能,一般相机还没有,现在嘛大部分相机都有这功能了。
点测光顾名思义对画面的某一个“点”进行测光,这个“点”并不是大家想象那样是一个小点,这个点是指画面1%-3%的面积。
如果在光线复杂的环境下拍摄,点测光就非常好用了。
佳能点测光在点测光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点测联动。
完美控制画面曝光——测光一、测光测光就是计测光线的明暗,使相机实现正确曝光的过程。
测光是曝光的基础,某一时刻的曝光值与测光值是一一对应的。
在相机中有“曝光指示”(或叫“测光标尺”),大家通过看曝光指示就能判断出是曝光正常、曝光过度还是曝光不足。
默认状态下,标尺指向“0”为曝光正常,往左了为曝光不足,往右了为曝光过度。
二、测光方式1、尼康相机的4种测光方式: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亮部重点测光。
2、佳能相机的4种测光方式: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局部测光。
3、测光表。
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4、在P、S、A 和M 模式下,可人工自主选择测光方式,其它模式下则由相机自动选择。
矩阵测光相机对画面的广泛区域进行测光,并根据色调分布、色彩、距离等计算出整个画面的测光平均值,所以也称平均测光。
是最常用的一种测光模式,拍出来的照片曝光基本准确。
适合拍摄顺光或光线比较均匀的场景,比如:草原等风光摄影、团体照、家庭合影等。
其缺点是无法应对极端情况,比如,阴影、逆光等等大光比情况。
中央重点 测光相机对整个画面进行测光,但将最大比重分配给中央区域。
相机主要对以中央焦点为中心的12mm 直径圈(约占画面的75%)进行测光。
比矩阵测光更加精准,比点测光方便。
适合拍摄主体占画面较大面积且位于画面中央的照片,如:人像、肖像等。
点测光 相机只对以当前焦点为中心的4mm直径圈(约占画面的1.5%)进行测光,测光结果不会被附近的其他区域的光线干扰,相机只保证该点的曝光正确,别的地方曝光是否准确它不管。
•这种测光方式大多在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适合在光线复杂、光差比大的环境下拍摄。
如逆光人像、个人艺术照,特写、微距拍摄等。
该方式下测光元件仅对极小范围区域进行测光,是一种相当精准的测光方式,但操作失误的概率较大,使用时需谨慎。
初学摄影——测光篇首先我们要明白和测光相关的3个概念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
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正确曝光:什么是“正确曝光”?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用,必然有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
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
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感光宽容度:我们还要了解一个概念:感光宽容度。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1),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
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初学摄影——测光篇图1:感光宽容度图2: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
(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
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初学摄影,什么是测光?如何测光?这个问题是每个新手都必须搞懂的问题,也是我们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去使用它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什么是测光?不同的测光模式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测光模式比较好?什么是测光?测光就是相机结合外界的光线情况、通过运算然后给出一个合理的它认为能达到正确曝光的数值!但相机也有测光不准的时候、比如在纯白或者纯黑的背景下、相机的测光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测光只能是一个辅助工具我们不要把它给出的数据当成绝对数据!而是要结合实际拍摄来调整。
不同的测光模式有什么区别?常见的我只举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模式,一、点测光,二、中央平均测光,三、平均测光。
第一种点测光就是相机以你的拍摄物体为测光目标,它只考虑被摄物的曝光是否准确而不会管它周围的环境曝光是否正常!这样能够最大的保障我们拍摄时拍摄对象的曝光是足够的。
第二中中央平均测光就是以你的拍摄物体为主要测光目标,但同时也会兼顾以被摄物为中心周边小范围区域的曝光度!这样就能在保证被摄物体曝光准确的前提下适当的照顾到周边环境的曝光程度。
第三种平均测光就是以整个画面的曝光度为准,它会平均的照顾整个画面的亮度不会侧重于某一点!以上三种不同的模式又有些小的扩展模式、但总体来说也都是为了让你更精确的掌握曝光度而存在,原理跟这三个模式差不多只是更细化而已。
那不同模式适合什么情况使用呢?点测光一般适合光比比较大但你要绝对保证被摄物曝光准确的时候用、这样它就能以你的被摄物为主、从而不被环境影响。
中央平均呢就适合光比适中、不是那么极端的时候,比如你在室内光线稳定的房间拍照、你首先需要保证模特曝光准确但同时环境也要以正确曝光的方式出现让它带入一些感觉,那就可以用这种模式了,在光比不极端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好用的。
平均测光呢、当然就是尽量在画面中光比最小的时候去用,光比越大平均测光就越不准确,比如你人站在白色的墙体面前拍照,用平均测光人就是欠曝的状态了。
摄影:详解相机的测光知识,教你学会测光测光,就是测量取景画面的光线亮度,提供曝光参数,使得拍摄结果曝光正常。
测光是在曝光之前的动作,测光指导曝光,两者不是一样的概念。
测光包含两大块内容:测光原理与测光模式。
一、测光原理测光原理要明白两点:测光基准、曝光补偿与白加黑减。
1、测光基准相机的测光系统对于光线是如何测量的?如何为相机提供曝光参数?相机是一个机器,我们需要为相机设置相应的控制程序来记录光线,具体原理相对复杂,小编简单说明。
收集数以万计的照片,分别对这些照片的亮度值进行数据分析和记录,得到平均亮度接近18%中性灰的反光亮度,所以用18%中性灰的反光率作为测光基准:画面反光严重,如雪地沙滩等场景,反光率比基准高,所以相机会自动减弱光线以达到基准反光率,导致白雪显得略微灰暗。
画面反光较弱,如拍摄暗调景物,反光率比基准低,相机就会自动增强光线来达到基准反光率,造成暗色主体偏色。
2、曝光补偿与白加黑减曝光补偿,就是在曝光参数设置后,对画面整体亮度进行提亮或压暗。
这个功能是针对测光偏色而设计,保证画面亮暗适中,色彩正常。
当画面是大面积白色,如雪景,反光率较高导致相机压暗光线,实际效果变成“灰雪”,这时通过曝光补偿提高画面亮度,让“灰雪”变回“白雪”,这就是白加黑减的“白加”。
当画面是大面积黑色,如黑色衣服,反光率较低导致相机提亮光线,拍出来的颜色不够纯黑,此时通过曝光补偿降低画面亮度,让黑色衣服的颜色变回“纯黑”,这就是白加黑减的“黑减”。
注意:曝光补偿的使用并不复杂:偏暗就增加曝光补偿,偏亮就降低曝光补偿。
二、测光模式测光模式,本质就是测光区域的大小。
测光可以对整个画面测光,也可以对局部测光,甚至于单点测光。
由于画面中的亮暗程度分布不均,测光区域的选择,对测光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1、平均/评价/矩阵测光佳能叫评价测光,尼康叫矩阵测光,都是平均测光。
简单来说就是相机将取景画面划分为若干个方格,分别计算每一个方格的亮度值,最终汇总得到平均测光。
摄影:3招测光技巧教你如何单反测光来源:行行摄色摄影团光对于拍出一张好照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使用单反的过程中,除了“曝光”,你可能还听过一个跟“光”字有关系的词——“测光”。
那么究竟什么是测光呢?测光与曝光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测光并且有哪些小技巧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单反测光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测光?从字面上来说,“测”作为一个动词,那么测光就是一个动作过程啦。
没错,测光就是计测光线的明暗,使相机实现正确曝光的过程。
体现在相机上,有一个叫做测光标尺的东西,标尺指向0时为正确曝光,如下图。
具体来说,在使用M档时,我们在选定光圈、ISO的参数后,通过拨动快门使测光标尺位于中间,得到的光圈、ISO、快门的组合就叫曝光参数,这个过程就是测光。
测光标尺调节快门速度移动测光标尺读完上一段文字,可能有人会问了:所谓“正确曝光”是绝对正确的吗?它是如何认定这个标准就是正确的呢?这就要来说说测光的原理了。
相机在测光过程中,会将拍摄的所有物体都默认为反射率为18%的灰色,专业术语叫“中级灰”,并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曝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还原这种灰色。
以皮肤和白墙为对比,在黑色圆圈处测光根据测光标尺提示调整曝光,相机测光区域实现18%灰反射率为什么要18%的灰色而不是其他的百分百?因为18%灰与人皮肤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调一样,而人是我们最常拍摄的对象。
其它物体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纯黑是3%等。
测光表工作时,如果按照反射率18%来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相对真实地被还原,尤其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18%灰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导致了画面的影调和色彩的失真。
不信就来看看小编在同一光线条件下,对黑、白两种颜色的物体来测光的不同效果:将黑色瓶盖与白色瓶身用于测试在黑色圆圈处测光,分别调节至“正确曝光”黑、白两处曝光效果对比明显因此,我们不能绝对依赖相机自动的测光效果,甚至不能完全相信测光表标尺为0时的曝光程度。
摄影中测光方法和技巧
在摄影中,测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曝光效果。
因此,学会正确的测光方法和技巧是每个摄影师必须要掌握的。
1. 全局测光法
全局测光法是最为常用的测光方法,一般用于拍摄日常生活照或风景照等。
这种方法是将整个画面的亮度均匀地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曝光参数。
2. 中央重点测光法
中央重点测光法是通过对画面中心进行测光,来确定曝光参数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需要突出某个主体的照片,例如人像照和动物照等。
3. 矩阵测光法
矩阵测光法是一种智能测光方法,相机会通过对画面进行分区测光,并根据不同区域的亮度情况来确定曝光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拍摄环境,例如拍摄城市街景等。
除了以上三种测光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测光方法,例如闪光灯测光和反光板测光等。
在实际拍摄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测光方法。
除了测光方法,还有一些测光技巧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拍摄高反差场景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来避免过曝或欠曝;在拍摄夜景时,可以使用三脚架和适当的快门速度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等。
总之,测光是摄影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正确地运用测光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摄影师拍摄出更加优秀的照片。
相机测光模式该怎么用?01 什么是测光?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测光。
看了《大左学摄影》之前的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曝光的三要素是光圈,快门和感光度。
其实影响画面亮度的因素不止这些,还有一个是相机的测光模式。
测光模式因不同品牌相机系统各不相同,这里我们就拿佳能为例。
佳能相机测光模式有四种,分别是评价测光、局部侧光、点测光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评价测光一般是测光模式的默认设置,几乎所有品牌的单反相机都有这个模式。
以自动对焦点为中心,照顾画面整体亮度平衡,这个测光模式能适应多种环境,但在强逆光等光线条件下,有时可能无法正确计算测光。
佳能相机的评价测光局部测光就是对画面某一局部区域进行测光,这个模式测光的范围相对较小,被摄物体占整个画面的比例不大或者被摄物体与背景亮度相差较大时适用这种测光模式,一般多用于拍摄人像或者拍特写。
佳能相机的局部测光点测光很好理解,单点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更加精确,不考虑背景的曝光需要,它的测光面积比局部测光更小,只占整个画面的2%~3%,测光点偏向于画面中央。
而点测光更适合要求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使用,一般多用于拍摄逆光条件。
佳能相机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类似将评价测光和局部测光融合的一种测光模式,测光重心在画面中央区域,但对周围光线也有一定计算,平衡整个画面的亮度。
这种拍摄模式比较可靠,一般适用于大部分场景,前景和背景亮度相差较大时能平衡画面整体亮度,让暗部不至于曝光不足,亮不也不容易过曝,推荐新手使用。
佳能相机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这些测光模式在纸面说说可能不太好理解,需要多结合曝光三要素再上手拍照才能领会得透彻一些。
如果对曝光三要素不清晰,可以回顾之前的《大左学摄影》系列文章巩固一下。
往期回顾:《大左学摄影如果相机界也有高考……》02 为什么要使用测光?拍摄时为什么要测光?很简单,是为了获取正确的曝光,否则拍摄画面很有可能出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
在实际操控中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影响曝光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来控制,可每一次的拍摄环境未必是一成不变,因此测光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单反摄影入门(六)(测光)测光,是计测合适曝光的过程。
只有通过测光获得正确曝光,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
首先我们要明白和测光相关的3个概念。
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
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正确曝光:什么是“正确曝光”?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用,必然有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
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
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要了解一个概念:感光宽容度。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一定范围,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
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举例: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
(但这正是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
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测光模式:了解前面“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之后,让我们来了解相机的测光模式。
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
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对取景范围中的10-30%计算测光值。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仅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
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进行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
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
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
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
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
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
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
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举例1:拍摄荷花时,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
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举例2: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
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
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
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
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
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
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有意思的片子。
举例3: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
摄影创作中实用测光六法:在摄影创作中,曝光时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等千变万化,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
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一、平均测光法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
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
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
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
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三、考虑亮部影调法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
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四、掌握亮度范围法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
假如您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您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
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
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
一般说来,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
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0。
五、灰板法这种方法不是用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而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
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
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
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
这种测光方法,与亮度测光表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因为它能正确再现出被摄景物中明暗各部分影调的深浅,尤其适合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
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
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六、测量代用目标法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采取测量代用目标的方法,就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
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丛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
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而且勿使背景影响它的读数,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