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 绿色出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3
— 1 —1.概念感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绿色出行”吗?同学们举的例子都不错,在我们课本106页对“绿色出行”做了详细的阐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老师做了以下调查(课件出示文字材料1和主题图):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读完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想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举例。
预设2011了,但环保意识增强了。
预设— 2 —评价: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特别会读取数据和分析数据。
还有什么疑问吗?过渡:你提出的问题特别有研究价值。
关于“同比”的解释在课本106页。
请同学们自学一下。
追问:通过材料1,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解决问题(1)谈话: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具有探究意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吧。
(出示问题1)问题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顿二氧化碳?通过调查,老师告诉大家,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km。
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你的结题思路?大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抓紧时间算一算,然后把你的答案和大家分享。
谈话:看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感受?过渡:看来同学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老师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是一个环保小达人。
(2)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是小预设预设预设预设预设:这么多汽车,每年会产生多少污染呢?预设学生提问预设克”,用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的路程×每辆汽车平均千米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
预设2012买的私人轿车的辆数×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
预设:2400000432243220000答: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全国氧化碳预设氧化碳预设色出行”很有必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 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中的"整理和复习"部分,主要复习第五章"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重点复习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并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能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能够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以及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调查表、统计图表、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平时出行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出行"。
2. 知识复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3. 实例讲解:选择一个实例,讲解如何选择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5. 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出行方式的建议,促进绿色出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图表的分析与应用绿色出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个调查主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出行方式的建议,促进绿色出行。
2. 答案:(1)调查主题:学校学生的阅读习惯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共收集了100份问卷,其中有6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30%的学生阅读时间在12小时之间,10%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目标】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讲授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7932.2×15000=119088000吨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6915.2×15000=103728000吨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部分内容旨在用实际知识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本课的讲解中对统计的讲解比较弱化,教师应注意后面课时的加强。
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工作室,我是小颖老师。
一、感知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北京雾霾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雾霾形成的吗?课前大家调查了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有同学发现1: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
由于空气不流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排放物,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师:同学们,雾霾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请大家观看这一段文字。
2.课件出示材料1。
师: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虽然汽车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但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因为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下降了。
看来,人们都意识到了雾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在逐步改变出行方式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关于“绿色出行”方面的问题。
关于绿色出行,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资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份材料:二、交流体会调查结果,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材料2。
师:这是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从这份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按下暂停键,思考思考)欢迎回来!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爸爸开车上下班,不是“绿色出行”,不仅用时长,还不环保,我们应该建议他选择比较环保且省时的出行方式,比如:乘坐地铁等。
2.根据材料1和材料2,提出问题。
课件再次出示材料1。
师: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请你先独立思考,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但到底一辆汽车一年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却很少有人计算过。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我们得知道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多少千米?现在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动手试试吧!160g=0.16kg,0.16×15000=2400(kg),2400kg=2.4t。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绿色出行”,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统计图表。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部分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资料,如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
2.准备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
3.准备统计图表制作工具,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出行方式,如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
2.呈现(5分钟)呈现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平时的出行方式。
收集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
3.操练(10分钟)根据调查数据,引导学生制作条形图或折线图,直观地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
4.巩固(10分钟)呈现实际问题,如从家到学校有多种出行方式可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5节“综合与实践”的第1课时“绿色出行”,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过程,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绿色出行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任务,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绿色出行的相关资料,如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环保知识等。
2.学生准备记录数据的工具,如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绿色出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出行方式,才能既方便又环保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和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出行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的探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运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选取有用信息。
教学过程课件播放:城市的雾霾。
说说你的感想,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课件展示雾霾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明白: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及空气中的粉尘等。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会给环境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怎样减少这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绿色出行1.阅读材料,搜集信息。
组织学生阅读第105页第1自然段,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解决问题。
(1)讲解第1题。
师:要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生:(1)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2)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一辆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5000×160=2400000(g)=2400(kg)=2.4(t)私人轿车排放的二氧化碳:2.4×43220000=103728000(t)(2)讲解第2题。
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km)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km)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kg)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第 6 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 1 课时绿色出行【教课目标】经过计算,设计检查表,解析检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领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重难点】重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课过程】一、复习讲解教师:同学们今日都是怎么抵达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也许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资料,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报告对资料的理解,其余同学增补。
2.讲解第 1 题。
教师:依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资猜中的哪些已知量?组织学生独立思虑,举手回答。
学生:① 2011 年关汽车数目;②一辆汽车均匀每年行驶行程;③2011 年关个人轿车数目。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 1 题的结果。
汽车: 49620000×0.16kg=7939200 千克 =7939.2 吨7932.2 ×15000=119088000吨个人轿车: 43220000×0.16kg=6915200 千克 =6915.2 吨,6915.2 ×15000=103728000吨3.讲解第 2 题。
教师:刚刚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边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虑,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行程:15×2×245=7350 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7350×0.16=1176 千克4.反思。
教师:依据前方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相同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检查表,检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 106 页阅读资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睁开小组谈论,互相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资猜中的同比和环比。
第 6 单元整理和复习五、综合与实践第 1 课时绿色出行【学习目标】1.经过“绿色出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旅行方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行程表,能大概作出旅行经费估量。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应用中的实质问题,真切表现了数学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看到绿色出行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2.学生自己阅读课本105--106 绿色出行。
二、自主研究:运用所学知识,合作研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第 2题(1)读题,并谈谈知道了哪些信息?(2)列式解答: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行程:小明爸爸一年仅上下班行驶的行程:二氧化碳的排放质量:2.出示第 1题(1)读题并谈谈知道了哪些信息?(2)列式解答:一辆车均匀一年行驶15000 千米,一辆汽车排放多少二氧化碳?那500 万辆呢?①一辆私人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② 500 万辆私人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质量:问:看着这个数字,假如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③这令人震撼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PM2.5 的形成,介绍PM2.5的危害。
3. 算减排,惊善举。
每周少开一天车就有益于环保,北京也向来实行限行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措施,可这天作用大吗?用数据来说话,那我们实质算一算。
①一辆车每千米排放污染 0.16 千克,每周少开一天车(行程以 30 千米来算),一年有 52 周,能减排多少?每周少开一天车:北京有 500 万辆车,都少开这天能减排多少?②小结:每周少开一天车,看起来这事很小,但 500 万辆都少开一天,却有这样惊人的数字,建议每家每户每周少开一天车,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家都少开车、多骑车、多步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三:课堂达标:拟定解决方案:当下我们小学生除了开导大人们少开一天车,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四、学习议论。
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
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案)
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绿色出行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
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本部分内容旨在用实际知识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本课的讲解中对统计的讲解比较弱化,教师应注意后面课时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