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街廓尺度划分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13.86 KB
- 文档页数:2
街区尺度与城市道路分析在小汽车进入家庭的今天,城市道路建设加快,随之交通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同时道路还包含了:交通功能,公共空间功能, 防灾功能, 城市地块划分, 管线沟通等功能。
其中城市道路的景观功能不容忽视,如何在提高交通效率,使我们既能得到安全畅通的交通,又能美化城市,提升生活环境,拥有安静、舒适的生活条件,就要求我们在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中更具责任感。
通过这次街区道路尺度的研究发现在街区尺度方面,由于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的主要功能不同,所以街区道路的主要职能也有差异。
商业区的主要道路是步行街而且很多情况下和广场连为一体,所以空间较为开阔,人流量较大。
工业区道路相对来讲比较开阔,D/H>3。
居住区的道路尺度相对较为狭窄,给人一种压抑感。
不同尺度的道路空间给人的视觉和心里感受都是不同的。
当D/H<1时,视觉空间受限。
人处于这类街巷,视线宽度受到限制,人与人活动空间尺度狭窄,给人压抑感,甚至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
当街道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相当,即D/H=1时,人的视线基本上比较自由,空间的界定感比较强,这样的空间交往尺度适宜,不会让人有压力感,是最佳尺度。
当D/H=2/1时,空间比较宽阔,人身处其中,心里上会更加自由和,视野较大,这种比例关系较好。
当D/H=3/1时,街道空间感比较差,使人感到很空旷,失去围合封闭感,甚至说毫无空间感可言。
道路绿化可以增加城市景观,使人心情舒畅,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空气。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应该和周围景观相协调,道路上的人行道,绿地与周围的用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城市道路大量支路是和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道路和绿化环境连在一起的,与古树名木,行道树,小广场绿地构成良好的步行环境。
不同街区的城市道路有不同的尺度,不同的道路尺度给人的空间感不同,研究城市道路的尺度以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科学的规划建设道路,创造更方便快捷,安静舒适的生活条件。
城市街区尺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城市街区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而城市街区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影
响城市的形态、功能和品质。
近年来,城市街区尺度研究备受关注,尤
其是在城市更新、历史街区保护、交通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城市街区尺度的研究,探讨城市街区规划和设计
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提升。
三、研究内容
1. 城市街区的历史演变及分类
2. 城市街区与城市功能的关系
3. 城市街区尺度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研究
4. 城市街区的交通规划与设计
5. 城市街区的空间品质评价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城市街区
的历史演变、分类和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不同城市街区的实地考察,了解城市街区的
实际情况和问题。
3. 模拟仿真法:通过对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模拟仿真,
分析其优化和改进的可能性。
4.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城市街区规划和设计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
城市街区尺度规划和设计中的特点和趋势。
五、研究预期成果
1. 建立城市街区规划和设计的理论体系,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提出针对城市街区尺度问题的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为城市更新、历史街区保护和交通规划等领域提供参考。
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增加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研究产出。
城市街区尺度数值模式的建立、验证与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评估规划决策的效果,建立合适的数值模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城市街区尺度的数值模式,作为一种能够解析城市细节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
城市街区尺度数值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城市数据,包括地形、建筑物分布、用地类型、道路网络等。
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处理的形式。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为了验证数值模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人群流动数据等。
通过对比模型输出和观测数据的差异,可以评估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一旦数值模式经过验证,就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
通过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可以评估其对交通流动、环境质量、人群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规划者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街区尺度数值模式的建立、验证与应用,对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复杂性,预测城市的发展趋势,评估规划决策的效果。
然而,数值模式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对于规划者和设计师来说,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
同时,在模型应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修正和改进模型,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城市街区尺度数值模式的建立、验证与应用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预测城市发展的新视角,为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城市设计的尺度问题研究□ 汪 原(《新建筑》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结合城市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理念中关于尺度问题的差异,并从城市设计教育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城市设计的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之间的重叠和共同性完全可以统一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尺度;微观尺度;模糊性;城市景观;城镇景观[文章编号]1006-0022(2003)05-0053-03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On Scale in City Design/WANG Yuan[Abstract] With examples in city desig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scale in city design between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And from the angle of city design education, it concludes that macro-scale and micro-scale can be unified.[Key words] Macro-scale; Micro-scale; Ambiguity; Cityscape; Townscape城市设计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尺度上进行?《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我国学者王建国将城市设计的尺度分为区域和城市级、分区级和地段级,换句话说,即城市设计涉及在整体上对城市以及城市区域的某一部分的设计,实际上也就涉及到了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问题[1]。
在宏观的尺度上,城市设计侧重城市在总体上的空间和功能组织,而在微观的尺度上,城市设计则关注城市中某一部分的公共空间、街道的景观以及建筑物的形态,甚至是路肩和街灯等更为细节的问题。
街廓的形态尺度及其演化逻辑一、引言街廓是城市的基本元素之一,其形态尺度和演化逻辑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街廓的形态尺度和演化逻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街廓的形态尺度1. 街道宽度街道宽度是街廓形态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到行人和车辆交通的顺畅程度。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宽度应大于30米,次干道应在20-30米之间,支路则可以在10-20米之间。
2. 街区面积街区面积是指由相邻道路所围合成的区域面积。
不同类型的城市街区面积大小不同,但一般都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过小的街区会导致行人和车辆拥堵,过大则会增加步行距离和交通成本。
3. 行人空间行人空间包括人行道、广场等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对城市居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休闲、交流等功能。
因此,在设计街廓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公共空间的大小和位置。
4.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也是街廓形态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该有不同的高度限制,以保证城市的整体视觉效果。
同时,建筑物的高度也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的采光和通风情况。
三、街廓的演化逻辑1. 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阶段对街廓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城市初期,街道往往是无规则的,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街道开始逐渐形成规则化结构。
在现代城市中,街道往往是按照规划设计来进行布局。
2.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街廓演化产生影响。
例如,在欧洲一些老城区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传统等因素,街道呈现出曲折、狭窄等特点。
而在美国等新兴城市中,则更注重规划和功能性。
3.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也会对街廓演化产生影响。
例如,在汽车问世之前,人们往往步行或者骑马车出行,因此街道的宽度和曲率等特点与现代城市有很大不同。
而随着汽车的普及,街道的宽度和曲率等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4.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街廓演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规划可以对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布局和设计,从而达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目的。
城市住宅街廓的小尺度围合式布局街廓是由城市道路围合而成的城市用地的集合,是城市用地的构成基础,它的尺度与布局形式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网络的尺度和形态。
我国目前采用以居住小区为基本街廓单元的模式。
这种模式对城市用地的划分尺度较大,街廓内部的建筑布局也较为松散随意,造成我国许多城市路网结构的稀疏,以及街廓边界的模糊不清,从而导致城市空间支离破碎、道路交通拥挤不堪、土地划分不够经济以及城市多样性的缺失。
本文的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论述,结合国内外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支持小尺度围合式的住宅街廓布局形式,并提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和第三章从历史、经济、交通、规范法规等众多方面分别对影响我国居住街廓尺度和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发掘与分析。
在第四章中笔者分析和归纳了小尺度围合式的布局形式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在此基础上,第五章结合对唐山机场新区城市设计案例的可行性分析,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双重角度出发,针对小尺度围合式的街廓布局形式进行深入设计和量化分析。
文章通过对城市街廓尺度和布局形式的研究,提出小尺度围合式的方式,并提出切实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城市与社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同主题文章[1].李小驰,肖大威,谢清. 试论岭南地区住宅组团围合式布局的适应性'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0)[2].李炜. 谈楼盘设计中的围合式布局手法' [J]. 房地产导刊. 2004.(09)[3].徐国伟. 必须加强居住小区的绿化' [J]. 建筑学报. 1981.(05)[4].李炜. 围合式布局设计探索' [J]. 南方建筑. 2003.(03)[5].弓成. 小尺度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J]. 山西建筑. 2007.(05)[6].奥拉西奥·托伦特,叶扬. 智利的小尺度建筑与建筑学' [J]. 世界建筑. 2008.(11)[7].汤超. 浅谈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塑造' [J]. 中外建筑. 2010.(01)[8].深圳市景田天健花园' [J]. 建筑学报. 1998.(10)[9].日本居住小区的建造与开发' [J]. 中国建设信息. 2000.(34)[10].美茵茨居住小区,德国' [J]. 世界建筑. 2001.(08)【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街廓; 小尺度; 围合; 建筑布局【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邹颖;刘枫;。
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分析随着车行时代的到来,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随着“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普及与深入,城市户外公用空间的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其中包括城市商业街道的建设,伴随着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各类城市商业街道建设热潮,我们不得不多方面的思考。
城市商业街道的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汽车在呈线型商业街道空间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传统街道的生活气息正在不断消失,代之以汽车的快速通行,人的安全性降至最低,街道空间比例失调,随着车辆的增加而扩大;随着大批商业街、步行街的建设增多了,但街道生活性反而却逐渐淡化,城市商业街道千街一面,缺乏整体性和可识别性……。
作为城市步行商业街道主体的“人”被汽车所替代,汽车“绑架”了城市,城市商业街道被迫转型成为城市的“交通道路”来满足车行的需要,丧失了合理的街道空间尺度,不能满足现代人们除购物外的休闲、娱乐、交往、游憩等需求。
本文在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相关概念界定,其中涉及,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形成发展的演变历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图、表分析的形式,详细的分析了街道空间尺度的构成与特征;最终通过人为视角观察为界定,应用到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实例调研中,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商业街道为例,其中涉及西安城市不同类型的15条商业街道,可分为现代型、历史型、“市坊”型的城市商业街道详细调查研究,最终通过总结和展望,提出了我国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丧失的根本原因和人性化的解决对策,并引申出本文论点,最终提出了现代城市商业街道的设计对策,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设计依据和参考。
本文提出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的“市坊空间回归”的论点,是以人的视角观察时,“市坊空间”内部不仅拥有传统商业街道,应具备的界面组合形式及空间尺度特征,还需有丰富的商业类型,有不断刺激和吸引人的活动,富有特色的可识别标志性建筑、高质量的景观设施、方便合理的公共交通、停车设施,并与城市中心地区或居住区联系紧密。
城市街区尺度研究摘要:中国城市经历了高速建设发展阶段,街区尺度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带来众多社会问题。
本文借鉴类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归纳和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城市街区形态的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其演变特点和规律。
最后,深刻剖析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街区在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响应“开放小区”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街区演变规律尝试提出可行的策略,作为城市设计实践工作的参考。
关键词:街区;尺度;演变阶段1引言快速化的城市进程为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如机动车拥堵、人行交通不便和街道空间缺少活力等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城市规划尺度过大以及封闭式的管理方式。
本从实践和学术研究来看,需要提出的问题则是:适宜的街区尺度是什么样的?关于“街区尺度”的讨论,相关学者也表达了对未来街区建设的见解:张永和建议缩小城市空间的尺度,主张进行小规模、小尺度的开发[1]:王建国表示住区开放最核心的问题是关于“尺度”的探讨,并认为150m×150m(新区为250m×250m)是比较合理的街区划分尺度[2];杨保军提出了小街区的开发模式以及结合规范进行尺度调控的举措[3]。
中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在借鉴甚至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缺乏针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和改进。
本文借鉴类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的街区演变进行归纳整理,探寻其成因和发展规律,剖析当今中国城市街区在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结合开放小区的背景下提出可行的策略,作为城市设计实践工作的参考。
2街区尺度演变研究2.1街区尺度研究层级建立与选取在类型形态学的理论中,层级系统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结合中国特色布局,本文在宏观层面上,选取城市-街道和街区-地块-房屋作为基本要素,在微观层面选取街区-宅院-道路作为基本要素。
2.2街区尺度历史演进截至目前,夏、商两朝的城市街区处于考古空白的状态。
一般认为周代“营国”制度的建立,“闾里”才作为有据可查的城市单元而出现。
当代城市住区与街廓空间研究编者按本文作者以上海为例,通过当代城市背景下的住区形态与街廓空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归纳出一些设计和评价的原则,并从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当代都市作为多功能的复杂集合体,人们对其的意向感知往往来自各类功能空间的复合效应。
因此我们应当在对特征性地段的研究基础上,充分重视住区外部环境与城市意向之间的相关事实。
图底效应表明,人们对于城市空间心理意向的感知正是在二者的偶合基础上形成的。
勿庸质疑,上海作为一座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中心区内分布的大量居住功能为这一问题的研究讨论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素材。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市城市住区与街廓空间的研究,从这一独特的功能背景下为城市外部环境的塑造归纳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概念分析首先,明确一下二者的概念:城市住区特指城市结构中的聚居形态,强调的是一定规模下的形态与空间功能单位。
街廓空间是具有一定交通意义的城市线性功能空间,同时为两侧建筑和设施所围合。
本文中街廓空间作为城市街道概念的外延,具有实际的通勤功能,而出于城市住区的内在要求,又扮演着住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与过渡的角色,是城市的使用者和观察者所不可忽视的外部功能空间。
空间场所分析同样的空间场所,随着不同的目的使用人群,感受和行为特征也会有所不同:①对于当地的城市居民来说,正如简、雅各布的"街道伦理"观念所表明的,人行道上的社交生活与参加纪念性宴会是一样必要,是彼此不相识的人们聚集而亲密的社会模式。
在上海街道空间的日常使用上极为明显,居民们习惯于将街道视为居住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既是老年人晨练的地方,又是股民们谈天说地的论坛,对于孩子们则是嬉戏打闹的场所。
②对于过往性有明确目的的人流,仅仅是一种穿越行为,如何简便安全的通过,是其主要目的,空间的参与往往退于次要层次,因此空间的易达性成为首要目标,这一交通分布特征在上海新拓宽的街道空间中非常明显。
③就形成一定特色的街区而言,存在事先计划好目的及流动顺序的人流,即主要以旅游观光购物为目的的流动行为,这类主体对于空间的使用要求往往在于空间气氛的感知。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街区尺度研究作者:刘轶芳周绍文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17期摘要:城市的道路是城市功能与结构的组织者和划分者,承担城市的骨架功能。
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道路交通量的要求越来越大,道路的扩宽街区尺度的增加都给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城市中原本绚丽夺目繁荣热闹的商业综合体渐渐变得萧条,小街小巷的生意依旧红红火火。
作为城市的规划者,研究城市道路网规划形成的街区尺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城市经济商业需求的角度也就是商业设施的使用者对不同商业规模的需求对街区尺度的大小以及商业分层次布置进行研究。
宜人的街区尺度,有层次的布置商业活动不仅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是经济健康有机发展的正确方式。
Abstract: The city's road is the organizer and division of the city's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nd the skeleton function of the city. As the number of cars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oad traffic is increasing,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cale of the road brings a different change to the city. In the daily life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the city's original gorgeous business complex gradually become depressed, but the small street business is still booming. As a city planner,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block size of urban road network planning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ercial needs of the city economy, namely the user of commercial facilities, the size of street scale and commercial hierarchical layout with the needs of different commercial scale are studied. Pleasant neighborhood scale, a hierarchical arrangement of business activities not only can meet the daily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is the right way for health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关键词:道路网规划;街区尺度;经济需求Key words: road network planning;street scale;economic needs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038-030 引言曾经人们对于商业综合体充满了期许,集中繁荣的经营模式让人眼前一亮,聚集了各类型的商业服务,一度也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廓的形态尺度及其演化逻辑一、引言街廓的形态尺度及其演化逻辑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街廓作为城市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对城市形态、人流组织、交通导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街廓的起源和定义开始,探讨街廓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不同形态尺度的街廓特征及其演化逻辑,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二、街廓的定义与起源2.1 街廓的定义街廓是城市中用于行走、交通和社会交往的空间通道,多由建筑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形成了一定的界限和封闭感。
街廓通常体现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街廓的起源街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城市的诞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聚居在一起,并形成了最早的城市。
为了方便互相交流和组织生活,人们开始在城市中规划街道和街廓。
最早的街廓是简单的道路和通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演化,街廓逐渐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三、街廓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街廓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 空间组织与布局街廓是城市中的空间组织和布局的重要元素,它能够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通过不同的街道网络连接起来。
不同形态尺度的街廓可以满足不同居民和社会需求,如商业街、居住街等。
3.2 人流组织与交通导向街廓的形态尺度对人流组织和交通导向有着直接的影响。
宽阔的街廓可以容纳更多的行人和车辆,提供更好的交通流动性。
狭窄的街廓则更适合步行和非机动交通方式。
3.3 历史与文化传承街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街廓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标志性建筑,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四、不同形态尺度的街廓特征及其演化逻辑4.1 大尺度街廓大尺度街廓是城市规模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街道,通常用于主干道和城市的交通枢纽。
大尺度街廓具有以下特征:•宽敞的道路和人行道,适合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集聚了较多的商业、办公和文化设施;•作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和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