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的检测(工业信号检测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796.00 KB
- 文档页数:23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结温度测量方法:1.探針測量:探針測量是常用的测量温度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使用一个金属或者玻璃探头,将其放置在要测量的物体中,然后测量其热量或电阻变化来确定温度。
常见的探测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2.红外线测温:红外线测温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适用于远距离或者高温物体的温度测量。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来确定其温度。
3.热辐射测温:热辐射测温利用物体通过热辐射释放热量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高温炉炉温的测量,通过测量物体放射出的热量来确定其温度。
4.液体测温:液体测温是一种将温度转化为液体体积或压力变化的方法。
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风速测量方法:1.机械风速计:机械风速计是一种利用机械装置测量风速的方法。
常见的机械风速计有叶轮动力风速计和破拂风速计。
这些风速计通过转动风叶或者破拂片的速度来测量风速。
2.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测速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风速的关系来测量风速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发送超声波信号并测量其到达时间来计算风速。
3.雷达测速:雷达测速是一种使用雷达信号测量风速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发送雷达脉冲信号,并测量其返回时间和频率变化来计算风速。
4.气象球测量:气象球测量是一种使用测量高空气象数据的方法。
气象球携带各种传感器,包括测量风速的装置,通过测量传感器的变化来确定风速。
综上所述,温度测量可以通过探针测量、红外线测温、液体测温等方法进行;而风速测量可以通过机械风速计、超声波测速、雷达测速和气象球测量等方法进行。
在选择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因素。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气象学家和气象预报员准确测量和分析温度和风速数据,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温度检测简介温度检测是一项常见的技术,用于测量和监控环境中的温度变化。
无论是工业领域中的生产过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调节,温度检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温度检测的原理、常见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应用。
原理温度检测的原理基于物体温度与其它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物体与热平衡的系统之间的热交换来确定其温度。
根据热传导定律,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导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中,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通过测量热传导的速率,可以确定物体的温度。
另一种常用的温度检测原理是基于物体辐射的热量。
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功率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辐射功率,可以确定其温度。
温度传感器在温度检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温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温度传感器:1.热电偶(Thermocouple): 热电偶是一种基于两个不同金属导线焊接在一起构成的传感器。
当两个导线的焊点处于不同温度下时,会产生一个电压信号。
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确定温度的变化。
2.热敏电阻(Thermistor):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确定温度的变化。
3.压电传感器(Piezoelectric Sensor): 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压电效应来测量温度变化的传感器。
压电效应是指在某些晶体中,施加力或压力会导致电荷分离产生电压信号。
通过测量这个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确定温度的变化。
除了上述传感器,还有其他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
应用温度检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工业控制:在工业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要实时监测和控制。
例如,温度检测可以用于控制炉子的温度,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
2.家居自动化:温度检测可以用于家庭自动化系统中的温度调节。
根据房间的温度,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暖气、空调等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认识温度监测技术教案温度监测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等。
了解温度监测技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温度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技术。
一、温度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温度监测技术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确定其温度的一种技术。
在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产生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而在物体散热时,其分子会减缓运动,释放热量,使得温度降低。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散热或吸热的情况,就可以确定其温度。
目前常用的温度监测技术包括接触式温度监测和非接触式温度监测两种。
接触式温度监测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到物体表面,利用传感器的特性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常见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等。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广,精度高,但需要与被测物体接触,不适用于高温、高压和腐蚀性环境。
热敏电阻是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非接触式温度监测是通过红外辐射测量物体的温度,其原理是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通过测量这种辐射的强度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非接触式温度监测适用于高温、高压和腐蚀性环境,但其测量范围较窄,精度较低。
二、温度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温度监测技术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温度监测技术被用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保证产品质量。
例如,在金属加工中,需要控制金属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温度,以保证产品的硬度和韧性。
在化工生产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冷却温度,以保证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纯度。
此外,温度监测技术还被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温度,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医疗保健领域,温度监测技术被用于监测人体的体温,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温度检测原理范文温度检测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测量项目之一、我们常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和监控环境温度。
温度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物体的热力学特性和热量传导原理。
温度是一个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度量,它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的温度会对其内部物质和外部环境产生作用,例如热胀冷缩、物理和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导电性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准确测量和控制温度。
常见的温度检测原理包括热膨胀原理、热电效应原理、电阻温度检测原理、红外线辐射原理和热敏电阻原理等。
热膨胀原理:物体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膨胀或收缩,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改变或线膨胀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例如,水银温度计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设计的。
水银在温度变化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来确定温度。
热电效应原理:一些金属或合金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常见的热电偶温度计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温度测量。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组成,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焊点连接时,会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确定温度。
电阻温度检测原理:一些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铂电阻温度计利用铂电阻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温度。
这种温度计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计算温度。
红外线辐射原理:热物体会辐射出红外线,其辐射能量与温度成正比。
红外线温度计基于这个原理工作。
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可以确定物体表面的温度。
热敏电阻原理: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材料。
热敏电阻温度计利用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以上这些原理仅仅涵盖了温度检测中常见的几种方式,实际上还有其他原理可用于温度检测。
选择适当的原理来进行温度检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测量精度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温度测量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辐射、传热、电磁辐射等。
此外,温度检测设备也要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任务书设计参数:被测温度1200C,最大误差不超过±1℃,设计要求:(1).被控对象为小型加热炉,供电电压220VAC,功率2KW,用可控硅控制加热炉温度;(2).通过查阅相关设备手册或上网查询,选择温度传感器、调节器、加热炉控制器等设备(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性能指标等);(3).设备选型要有一定的理论计算;(4).用所选设备构成实验系统,画出系统结构图;(5).列出所能开设的实验,并写出实验目的、步骤、要求等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一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小 型加热炉,供电电压为220VAC,功率2KW,被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
本设计通过热电偶测量加热炉内液体的温度,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直接传输到调 节器,该调节器内部集成有变送器,并且可设定给定温度值,本实验为1200度。
调节器将偏差信号变为标准的4-20MA 或l —5v 电信号。
该信号输出到调功器, 可改变晶闸管导通时间,从而调节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实现加热炉温度的控制。
经验证此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二系统框图本系统中,检测单元热电偶,调节器为集成变送器的数字调节器,执行器为 可控硅调功器,被控对象为加热炉,被控参数为温度。
三设备选型1热电偶热电偶要求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所以决定了只能用钳钱等贵 金属材料热电偶。
钳馅热电偶乂称高温贵金属热电偶,钳铭有单伯铭(钳铭 10-伯铭)和双祐钱(钳钱30-伯铭6)之分,它们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通 常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用以 直接测量或控制各种生产过程中0T800C 范围内的流体、蒸汽和气体介质 以及固体表面等温度。
钳籍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伯铭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 端接合成回路时,当两接合点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
DS18B20温度检测控制摘要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对它的测量与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从简单实用方面介绍了由DS18B20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与AT89S52单片机构成温度检测控制系统。
论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这一设计: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课题背景及现状,并提出预期目标;第二部分对DS18B20、AT89S52、74LS244的硬件资源、功能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主要硬件电路的设计,包括测量电路、显示电路和电源电路;第四部分介绍软件设计。
程序采用C语言在Keil软件环境下编写、调试,并用计算机并口下载到单片机;第五部分主要对设计进行调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总结并指出不足。
关键词:单总线单片机 AT89S52 DS18B20Abstract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 and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 simple and practical temperature examination control system by the DS18B20 1-wri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T89S52 single-chip computer.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is design from five aspec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simply introduced the topic backgroun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et the anticipated target;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d function and technique data of the AT89S52, DS18B20、74LS244;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main hardware circuit's, including metering circuit, display circuit and power circuit; part four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software . Use the C program language which writes and debugs at Keil software environment ,and download to the single-chip computer by combine of computer; The fifth part mainly to designs carries on the debugging experiment, and does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ummarizes and points out the insufficiency.Key Words:1-wire single-chip computer AT89S52 DS18B20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一绪论 (5)1. 1 课题背景 (5)1. 2温度采集技术现状 (5)1. 3预期目标 (6)二器件介绍 (7)2.1 DS18B20介绍 (7)2.1.1 测温原理 (7)2.1.2 数据处理 (8)2.1.3 多路测量 (11)2.2 单片机AT89S52介绍 (12)2.2.1 内部结构、资源 (12)2.2.2 引脚介绍 (13)2.2.3 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16)2.2.4 最小系统 (16)2.3 74LS244介绍 (17)三硬件设计 (17)3.1 总体设计 (17)3.2 测量电路 (18)3.3 显示电路 (18)3.4 电源电路设计 (19)四软件设计 (20)4.1 总体程序设计 (20)4.2主要子程序 (21)4.2.1 初始化 (21)4.2.2 写时间隙 (22)4.2.3 读时间隙 (23)4.2.4 多片传感器数据读取 (25)五实验及总结 (26)5.1实验 (26)5.1.1电源实验 (26)5.1.2显示实验 (27)5.1.3 整体实验 (27)5.1.4实验结果 (27)5.2不足 (28)5.3总结 (28)5.4致谢 (29)参考文献 (31)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1.学习温度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基本使用方法。
2.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在测量电路中的实际运用。
3.学习并掌握对非电量信号的检测与控制及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二、实验原理温度检测电路是由温度传感器、调整放大电路等构成,温度值的数字显示由A/D 转换器级相应的显示电路等构成,检测电路与显示电路构成温度的测量系统。
根据温度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的值进行比较,决定被控制对象是否进行加热从而使被控制对象的温度维持在设定值附近就构成了温度控制系统,温度的控制系统由温度设定电路,比较控制电路和驱动加热电路构成。
如下图所示为测量与控制系统的系统原理方框图。
系统原理方框图1、温度传感器本设计采用的是集成温度传感器LM35,LM35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的线性工作范围,工作电压范围为4~30v。
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线性比例关系,非线性温度误差低于 0.25℃,线性的温度系数为+10mv/℃,无需其外部校准或微调。
输出电压与温度的表达式为Uout=10mv/°C×t°CLM35的典型应用如下图,其供电模式有单电源与正负双电源两种模式。
正负双电源模式可提供-55℃到150℃的全程范围测量;单电源供电模式在25℃下的电流约为50uA。
温度传感器LM35测量温度的范围0到100℃,其输出电压范围为0到1v。
LM35两种供电模式2、控制驱动电路系统控制就是为了克服各种扰动的影响,对系统中的某一个或某一物理量进行偏差纠正的运行,已达到预期的系统稳定目标。
最基本的的控制方式就是闭环控制,也称反馈控制。
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系统动态过程和稳态时的性能,归结为三个字:稳、快、准。
自动控制系统简单说是由被控制的装置和被控制的对象组成,就是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外加的装置(控制器),使被控制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要求运行。
下图为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总结报告作者:张永福、吴炜、李季红指导老师:周维龙、密茜一、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一套能在30°C到80°C范围内实现温度测量与控制的电路系统。
系统中采用20Q/30W的空心瓷管电阻(或水泥电阻)做为电热元件,用直流稳压电源(30V/2A)做为供电电源,用PT100做为温度传感器。
二、设计任务: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温度测量电路,其输出电压能随电热元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记录温度在30°C~60°C范围内每变化5°C对应的模拟电压值(填写表1);(2)以数字方式显示温度值;(3)先将电热元件温度稳定地控制在40°C (保持至少一分钟);然后快速升温到60-C并将温度稳定地控制在609 (保持至少两分钟);并分别用LED指示灯指示升温中、温度达到40°C和温度达到60°C。
提高要求:(1)可以将电热元件温度稳定地控制在30°C~80°C之间的任一指定温度值,温度值可以设定;尽量减短升温时间,减小温度起伏;(2)从40°C升温到60°C的时间可以设置:并尽量保持匀速升温;(3)自由发挥。
说明:(1)以具有测温功能的万用表做为标准温度计。
(2)竞赛和测试都使用学生配给的一套设备。
(3)竞赛系统和万用表的测温传感器可以贴近粘贴在电热元件上。
(4)为缩短测试周期,正式测试前可风扇等强制降温方法,将电热元件的温度保持在较低温度的状态;尽量在两个升温过程中完成所有参数的测试,可以两组交替测试。
三、总体思路: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温度的采集:利用PT100对温度进行采集,通过采集电路,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即温度采集信号。
2.数据的处理:对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输入到G2553系统,通过AD转换及一定的换算公式,输出一个PWM控制信号。
3.加热的控制:以达林顿管做开关管,采用PWM方式调节功率。
常见温度检测方法分析摘要:在目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生活中,温度测量日益重要,新型温度传感器不断涌现,通过对现代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的分析,便于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提供依据,以减少生活生产中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温度;检测方法;传感器;测量Study On Methods Of Measuring Teamperature Abstract:In th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etionornationaleconomicife,measuringtemperatureisinereasinglyimportant,andmoderntemrerat uresensorseontinuouslyarise.Prineipleand charaeterofmoderntemperaturesensorsanalyzedhere is usefulforseientific eworkers.It is foundmentalto choicetemperaturesensorsforuser aeeordingto praetieal circumstances ,So that it can reduce unnecessary lossin thelife production.Keywords:temperature:sensor;measure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 物理、化学、热力学、飞行力学、流体力学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它也是工业生产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许多工农业产品的质量都与温度密切相关,比如, 离开合适的温度, 许多化学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甚至不能进行;没有合适的温度炉窑就不能炼制出合格的产品;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 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许多电子仪器就不能正常工作, 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 家禽的孵化也不能进行。
目录前言 (1)1 PLC和组态软件基础 (1)1。
1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1)1.1。
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应用 (2)1。
1。
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
1。
3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及特点 (4)1。
2 组态软件的基础 (4)1。
2.1 组态的定义 (4)1。
2.2 组态王软件的特点 (5)1。
2.3 组态王软件仿真的基本方法 (5)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2.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6)2.1。
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6)2。
1。
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6)2。
1。
3 PLC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7)2.2 PLC的选型和硬件配置 (8)2。
2.1 PLC型号的选择 (8)2。
2。
2 S7-200 CPU的选择 (9)2。
2.3 EM235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9)2。
2。
4 热电式传感器 (9)2.2.5 可控硅加热装置简介 (10)2。
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和电气连接图 (10)2.4 PLC控制器的设计 (10)2。
4。
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1)2。
4.2 PID控制及参数整定 (11)3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4)3.1 PLC程序设计的方法 (14)3。
2 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概述 (14)3。
2。
1 STEP7-—Micro/WIN 简单介绍 (15)3。
2。
2 计算机与PLC的通信 (15)3。
3 程序设计 (15)3。
3.1 程序设计思路 (15)3.3.2 PID指令向导 (16)3.3.3 控制程序及分析 (17)4 组态画面的设计 (18)4。
1 组态变量的建立及设备连接 (18)4.1。
1 新建项目 (18)4。
2 创建组态画面 (19)4.2.1 新建主画面 (19)4。
2。
2 新建PID参数设定窗口 (19)4。
2.3 新建数据表库 (19)4。
2。
4 新建实时曲线 (19)4。
仪表高级理论试题库(附参考答案)1、气-电转换器是把气信号转换等电信号的装置,即利用输入气信号的变化引起可动部件的( )来接通或断开电路,以输出电信号。
A、转动B、形变C、切换D、位移答案:D2、红外分析仪测量天然气时无显示,可能的原因是( )。
A、接收器故障B、斩波器故障C、红外光源故障D、显示屏故障答案:D3、以下关于仪表电气设备绝缘检查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部件断开B、100V 以下的线路采用 25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阻值不应小于 5 兆欧C、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时,不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部件断开D、100V 以上 500V 以下的线路,采用 500V100 兆欧及以上的兆欧表测量答案:C4、以下关于函数信号发生器描述正确的是( )A、又称波形发生器。
它能产生某些特定的周期性时间函数波形主要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和脉冲波等信号B、一般采用 LC 调谐式振荡器,频率可由调谐电容器的度盘刻度读出C、以高稳定度石英振荡器作为标准频率源,利用频率合成技术形成所需之任意频率的信号,具有与标准频率源相同的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D、信号通常由带分布参数谐振腔的超高频三极管和反射速调管产生,但有逐渐被微波晶体管.场效应管和耿氏二极管等固体器件取代的趋势答案:A5、电化学溶解氧分析仪出现氧含量偏高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A、取样系统的材质为 316SS 导致的B、取样系统的材质为合成塑料导致的C、取样系统的材质为尼龙导致的D、取样系统的材质为 PVDF 导致的答案:B6、开关量卡件中,一般装有光电耦合器,其主要原理是( )。
A、通过一个发光二极管,控制光控晶闸管动作B、通过一个光控二极管,控制发光晶闸管动作C、通过一个发光二极管,控制发光晶闸管动作D、通过一个光控二极管,控制光控晶闸管动作答案:A7、以下关于机柜盘需要开孔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温度检验方案一、背景温度是工业生产和物料贮存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某些行业中,如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温度的准确控制和检验尤为关键。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温度检验方案。
二、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温度检验方案,包括温度检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检验方法的制定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处理。
三、检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1.确定需求:首先要确定需要检测的温度范围和精度要求,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
2.选择仪器: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检测仪器,常见的有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热电偶等。
3.校准仪器: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对选定的温度检测仪器进行校准。
可以参考相关标准方法,或者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校准。
4.使用仪器:准备工作完成后,根据仪器的说明书和操作指南,正确操作温度检测仪器,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四、检测方法的制定1.确定样品:根据需求确定需要检测的样品,可以是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等。
2.确定方法: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温度检测方法。
方法要具有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可以参考相关标准方法或者经验。
3.实施检测:按照制定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温度检测。
要标注好样品的相关信息,并记录下测试时间和环境条件。
4.数据处理:对得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者Excel等工具,得出平均温度、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数据分析:根据实际需求,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图表展示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以及异常值的分析。
2.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温度检测的合格性进行判断。
如果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可以判定为合格;如果超出规定范围,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3.报告编写:根据检测结果,撰写温度检测报告。
报告要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便供后续参考和追溯。
六、总结温度检验方案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定有效的检测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可以确保温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温度和控制温度的原理
监测和控制温度的基本原理:
1. 常用的监测方式有热电偶、电阻温度探测器、热敏电阻等,根据温度变化测量电参数的变化。
2. 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金属接触处产生的热电动势进行测量。
3. 电阻温度探测器依据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测量温度。
4. 热敏电阻器靠电阻值对温度的高敏感性来检测温度变化。
5. 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A/D转换,获得数字温度读数。
6. 微处理器对温度进行比较,根据偏差输出控制信号,以驱动加热或冷却装置。
7. 加热方式有电加热丝、热风机等;冷却方式有制冷循环、热电制冷等。
8. 通过PID控制算法和反馈系统来精确控制温度,减小系统误差。
9. 显示器real-time 展示当前温度,触摸屏实现温度设定的人机交互。
10. 常见的温控应用有恒温水浴、精密烘箱、恒温培养箱等。
综上所述,温度的监测与控制需要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算法三部分相配合。
温度检测方法温度检测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在各行各业中,温度检测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生产制造、医疗保健、环境监测等方方面面。
因此,选择合适的温度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温度检测方法——接触式温度检测。
这种方法通过将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到被测物体表面来测量温度。
常见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和温度电阻。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接触产生温度差电动势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而温度电阻则是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接触式温度检测方法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对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其次,非接触式温度检测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这种方法通过红外线、激光或微波等辐射能量来测量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无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
非接触式温度检测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广、操作简便、不影响被测物体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食品加工、医疗诊断等领域。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温度检测技术不断涌现。
比如,基于纳米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利用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能来实现对微小温度变化的高灵敏度检测;另外,基于光学原理的温度检测技术,通过测量物体的光学特性来推断其温度变化。
这些新型技术的出现为温度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各行各业的温度检测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的来说,温度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精度、测量范围、响应速度、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温度检测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温度检测方法出现,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现场一次原件为热电阻的温度检测系统异常的检查、处理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
一、
测温原理及材料:
1、原理: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2、材料: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
因此分为铂热电阻和铜热电阻,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度是最高的。
3、特性:铂电阻的温度特性在-200~850℃范围,铜热电阻的温度特性在-50~150℃范围。
二、 结构:1、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一般采用三线制和四线制(常用三线制) 2、组成:一般由热电阻、连接导线、温度变送器(或无温度变送器)、显示仪表组成。
三、 检查及处理 1、检查处理主逻辑:
注:温度的工艺原因分析:如工艺调整或设备原因造成所检测位置温度局部不均匀。
2、检查处理显示仪表表:。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检测与控制》学习领域教案
(二)检测技术的应用
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在线检测:零件尺寸、产品缺陷、装配定位等。
)离线检测:零件参数、尺寸与形位公差、品质参数等。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检测与控制》学习领域教案
(2)结构
(3)分类
①种类: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②结构分类:分为普通热电偶和铠装热电偶。
应用:为补偿导线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补偿电桥法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检测与控制》学习领域教案
从而使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导体时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检测与控制》学习领域教案
(二)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管道温度测量
利用热敏电阻上的热量消耗和介质流速的关系可以测量流量、流速、风速等。
根据出勤情况、上课情况、回答问题质量及作业完成质量综合评价本任务的教学效果。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检测与控制》学习领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