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裂半刚性基层混合料振动成型法配比设计与施工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3.69 KB
- 文档页数:3
半刚性基层级配与施工工艺控制摘要:针对半刚性基层开裂的问题,通过对半刚性基层级配与施工工艺开发、应用、施工等方面的控制,从而延长路面寿命。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级配施工工艺1问题的提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主要形式。
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有水泥稳定粒料土类、石灰稳定粒料土类等。
这类基层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造价低等优点,但在其上修建的沥青路面易出现裂缝,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缺陷之一,但随着表面雨水的浸入,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会导致路面强度降低,产生冲刷和唧泥现象,使裂缝加宽,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裂缝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沥青路面上十分普遍。
裂缝在开放交通后的第一个冬季就可能发生,在以后的其他季节还会继续增加。
我国新建的几条高速公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半刚性基层表现出了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采用现行部颁规范的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暴露出来的粒料偏细、细料含量过多、收缩性较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2、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推荐级配2.1级配理论研究与发展最早一些来自于对水泥混凝土的研究。
最初认为,当矿料密实度越大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小可以得到的强度越高。
早期的级配研究主要是采用最大密实度理论,研究如何得到矿料的最大理论密实度。
最大密实理论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形式。
2.1.1、W.B.FULLER提出的FULLER曲线,即P=100( d/D)0.5P-各级粒径的通过率d-各级混合料的粒径D-集料的最大粒径2.1.2、A.N.TABOL曲线(即所谓的N法)P=100( d/D)nn-试验指数,一般取0.3=0.61930年Nijboer采用实际的集料代替不同的小球研究其最大密实性,他也采用双对数坐标进行研究,他发现小球不同的是最大密实线的斜率不是0.5,而是0.45。
其研究结果适合于破碎集料和非破碎集料。
2.1.3、Bolomey提出的最大密实理论公式P = A +( 100-A ) (d/D)0.5P-各级粒径的通过率通过各筛的通过率d-各级混合料的粒径D--集料的最大粒径最大密实理论的研究为混合料的选择级配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最大密实的混合料通过增大内部颗粒的接触与减少集料的孔隙可以提供更大的密实度。
半刚性基层振动设计方法——谢雷陈云赵晓静主题词:半刚性基层材料重型击实法静压法收缩裂缝结构性破坏设计方法评价标准振动成型一、论文简介:长期以来,半刚性基层材料以室内重型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用静压法试件强度作为设计标准控制二灰掺量。
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作为现场振动压实度的控制指标已不合适;混合料分别在静压与振动作用下其力学特性有所不同,结果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并不是都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存在收缩裂缝,当有水渗入后可能出现唧浆现象;当结构组合设计不合理或半刚性基层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时,往往会发生结构性破坏。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落后于当前技术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应工程建设需要,更先进的振动成型设计方法应然而生,经实践证明此种设计方法更能有效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增加路面实用寿命。
二、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半刚性材料基层因强度高、稳定性好、刚度大、造价低,得到广泛应用,但现实中也有实际缺点,主要为抗拉强度低、沥青面层的层间粘结困难、抗冲刷性能差、维修困难。
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优良性能,尽量克服其潜在的缺点,这就要求试件成型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基层施工条件,使室内成果与基层实际应用效果有可比性;其次要求各种性能评价指标切实反映基层在其服务环境下的服务质量,基于此两点要求,经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振动成型设计方法较为成熟的浮现在大家面前。
三、现有重型击实法设计方法的弊端1、规范对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相对简单。
除原材料性质外,对混合料只要求7天龄期的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要求即可,而对混合料抗裂能力无评价指标。
2、规范规定的混合料级配范围太宽。
而此范围内,不同级配的混合料其抗裂能力却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料各种力学指标即使全部满足规范要求,也很难说这些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
3、室内试验确定半刚性基层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重型击实试验方法及测定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件成型方式与现场碾压方式不匹配。
振动成型法在市政道路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由于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刚性等优点,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之也暴露除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存在收缩裂缝的问题,当其中渗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就会发生唧浆现象,有时候还会发生结构性的破坏。
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市政道路施工时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的应用,希望对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道路建设;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对于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度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通过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控制水泥的含量等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干缩裂缝的产生。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现场压实方式研究与之相配的室内成型方法,这对指导现场操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基于振动成型法的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比设计、室内试验,并对其施工工艺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室内试验1.1 原材料①水泥。
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选用强度等级为R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能使用硬化快、早期强度高的水泥。
水泥的初凝时间至少为3 h,终凝时间至少为6 h。
除此之外,水泥3 d的抗拉强度至少为11 MPa,28 d的抗拉强度至少为32.5 MPa。
②碎石。
按照碎石的粒径大小可以分为四个档次,分别是0~2.36 mm、2.36~4.75 mm、4.75~19 mm以及19~31.5 mm,四个档次应当分仓堆放。
1.2 配合比设计本研究中使用振动法来成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
为了增加基层的抗冲刷、抗收缩性能,提高强度,可以参照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检测,找出其集料组成、水泥掺量、最大干密度以及含水量。
具体的技术指标见表1:1.2.1 集料组成在现行的道路施工规范当中,对集料级配曲线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粗料比较少,细料过多。
6MTM 不少于6h 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为32.5#,用量控制在3.5%~4.5%范围内;采用散装水泥时,要进行水泥快速检测,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50℃。
水泥质量要求见表1。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对路面基层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忻保高速公路建管处推行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结合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谈谈对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认识。
1振动成型法应用在施工中的优点(1)可提高半刚性基层抗裂、抗冲刷、抗疲劳等性能。
(2)增加现场施工材料密实度,提高半刚性基层强度。
(3)可优化级配,通过增加粗集料含量,提高材料颗粒间的嵌挤性,从而适当降低水泥剂量,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达到抗裂效果。
(4)有利于结构层的层间结合。
由于适当增加粗集料含量,且提高了混合料密实度,使成型基层表面即密实又不光滑。
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优化设计2.1 原材料控制(1)集料:各规格集料及合成集料级配必须符合要求;合成级配主要控制19mm 、9.5m m 、4.75mm 、0.075m m 四个档进行控制。
19mm 筛孔通过率控制在75%~85%之间,9.5mm 筛孔通过率控制在47%~59%之间,4.75mm 筛孔通过率控制在29%~40%之间。
0.075mm 筛孔通过率控制在0~5%之间,特别控制好细集料中5颗粒含量不能超过%。
()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终凝时间浅谈振动成型法施工优点和工艺控制The Advantages and the Pr ocess Contr ol On th e VibrationMolding Meth od in Constr uction山西运城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程伟鹏/CHENG Weipeng 赵利明/ZHAO Liming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晏双龙/YAN Shuanglong摘 要:水泥稳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是在路面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寻求提高路面使用性能,预防早期破坏的新工艺。
基于振动成型法的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高畅;陈颖【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确定压实度控制参数的传统方法是重型击实法,与实际施工的振动碾压方法有明显不同.而采用振动成型法则与实际施工碾压方式更为接近.依托韶赣高速公路B01标路面工程对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该方法的推广使用提供技术参考.【期刊名称】《公路交通技术》【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重型击实法;振动成型法【作者】高畅;陈颖【作者单位】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州510620;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州510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其开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中收缩开裂是沥青面层裂缝类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半刚性基层级配范围上下波动大,大多数结构为密实悬浮结构,粉料含量较高,形不成足够的骨架,要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往往导致水泥用量偏高,加大了裂缝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目前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中,普遍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静压法得到的试件强度确定水泥剂量。
但由于施工现场大量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故室内试验成型方式不能有效模拟现场施工条件。
因此,为全面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质量,笔者对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振动成型法与重型击实法比较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领域的重大转变,与传统重型击实法相比较,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振动成型法级配设计更加优化。
一方面,水泥稳定碎石结构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由于粗集料的骨架嵌挤作用使得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进一步提高,满足了其作为路面结构主要承重层的需求,集料嵌挤更为密实,空隙率更低,密实度相对重型击实法更高;另一方面,由于粗集料的相互嵌挤使得混合料抗开裂能力增强,后期反射裂缝得以减少。
半刚性基层抗裂设计施工方法及裂缝处治摘要:简要介绍汤屯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基层抗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方法,并对基层裂缝的处治方法及现场施工关键控制要点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发射裂缝;处治方法;施工控制1、工程概况汤口至屯溪高速公路既是国家重点干线天津至汕尾公路、杭州至兰州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安徽省公路主骨架的“一纵”,也是连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的交通要道及“黄山~衢州~南平”与“黄山~千岛湖~武夷山”大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我们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路面工程第二合同段,全长27.86km,基层部分设计为3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7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半刚性基层存在的问题半刚性基层要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适宜的刚度、较小的变形及良好的抗裂性能”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在设计时往往只强调对基层的强度要求,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导致基层适应变形的能力很小、基层刚度(模量)很大,同时由于半刚性基层散粒体材料固有的干温缩特性,极易造成路面基层的收缩裂缝,进而反射到沥青面层上。
这种反射裂缝病害,在我国的南方及北方均很普遍,只是形成的原因不同而已,路面裂缝病害在出现初期对路面的使用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汽车荷载、雨水的作用,这种裂缝逐渐加宽,造成路面唧泥等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继续作用,甚至会造成路面结构性损坏,为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问题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
3、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及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3.1、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评价方法评价材料抗裂性能应全面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温缩或干缩应变,而不能仅考虑稳缩或干缩系数的大小。
而评价干缩性能好坏还需考虑其失水量,因为不同材料平均干缩系数可能相差不大,但由于各自含水量不同可能产生的干缩应变也就不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在温度作用或失水作用下的开裂模式可以直观理解为在温度作用或失水作用下产生的收缩应变超过了材料自身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变,因此采用材料的温度收缩系数或干缩系数与材料极限抗拉应变的比值来表征其抗裂性能。
浅析振动成型法在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我国目前在高等级沥青路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层形式,具备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好;水稳定性与抗冻性较好;对地材要求低、造价低等优点,但同样具有反射裂缝、早期破坏及结构性破坏,最后丧失板体性等缺点,文章主要介绍分析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来避免裂缝等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
标签:振动成型;水稳混合料;重型击实;设计强度1 我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现状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我国在沥青路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层形式,在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
作为承受路面主要荷载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以下优势: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快,养生期短,开放交通早;水稳定性高,抗冲刷能力强;能避免粉煤灰中硫、磷等元素对路面的不利影响等。
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缺点同样明显,主要表现在:荷载作用下强度与模量逐年衰减;因反射裂缝导致沥青面层出现裂缝;对荷载大小的敏感性较大,容易出现致命破坏;密水性好,容易积水,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坏;收缩、温缩系数大,导致路面早期破坏。
1.2 基于半刚性基层材料以上的特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和裂缝是半刚性基层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强度是它的立身之本,有一个适宜的值,不是越大越好,强度高必然增加结合料用量,细料增加导致裂缝出现的频率增高。
为了更好的利用水泥稳定碎石的优点,弱化缺点,应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尽量优化级配、采用较少的结合料用量,避免裂缝的出现。
振动成型法就是一种突出其优点弱化其弱点的施工方法。
2 振动成型法原理及特点2.1 振动成型法原理2.1.1 普通标准击实方法是在室内通过施加冲击荷载对被压材料进行压实,与现场夯实过程一致,与现场静力压路机的作用过程虽不尽相同,但就通过对材料产生剪应力使之压实这一效果来说是相似的。
但与振动压实通过高频振动作用使材料产生液化来压密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静力压实成型试件的方法和静力压路机滚压的机理是相同的,但是和振动压路机的振动压实机理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