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4.58 KB
- 文档页数:12
教案: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
3. 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触电的原因。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教学难点:1. 理解触电的原因。
2. 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遵守安全用电原则。
教学准备:1. 教材《安全用电》。
2. 教学PPT。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引起学生的关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触电事故发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触电事故?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教材《安全用电》,向学生讲解触电的原因,如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电压高低等。
2. 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合格的电器产品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触电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触电事故的严重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案例中,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遵守安全用电原则。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安全用电》和生活实际,编写一份家庭用电安全检查表。
2. 对照检查表,检查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情况,找出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遵守安全用电原则。
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和重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3节《安全用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压的概念,知道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难点: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灯泡、插座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触电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电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存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触电,分享各自的见解。
6. 知识巩固: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的组成。
2. 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3. 请列举三种触电的类型,并说明如何预防触电。
答案: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等。
2. 电压是电流流动的动力,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
3. 触电的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预防触电的方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有绝缘把手的工具;遇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掌握了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 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知道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 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器事故的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事故案例,如触电、电器火灾等,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讲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2)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安全用电相关的例题,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让学生通过课本或笔记本进行学习和思考。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全用电知识,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9.3 安全用电电压:家庭电路电压电流: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疼痛、抽搐甚至死亡等危害。
2. 触电的类型: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
3.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漏电保护器、熔断器的原理及作用。
5. 预防触电的措施:定期检查电器设备、使用合格电器产品、遵循操作规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
3. 实验演示:进行触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4. 课堂讨论:讨论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5.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触电事故分析及预防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你了解的触电事故,并分析事故原因。
2. 列举几种预防触电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3. 家庭电路中,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家中做到安全用电?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进行一次家庭用电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演示”环节。
这是因为实验演示是教学过程中最为直观、生动的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9.3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9.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2. 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3. 安全用电的原则;4. 安全用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2. 使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3.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掌握安全用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电流、电压的计算及应用;安全用电的具体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由于不当使用电器导致触电事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引出本节课题。
2. 知识讲解:(1)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荷流动的动力。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一般为220V,电流值在0.5A3A之间。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安全用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正规电器产品,正确接线,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潮湿环境使用电器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电流、电压的计算及应用,如:一个电器标称电压为220V,电流为1A,求该电器的功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其关系电流:电荷的流动电压:电荷流动的动力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电压:220V电流:0.5A3A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方法:使用正规电器产品,正确接线,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潮湿环境使用电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电器标称电压为220V,电流为1A的功率;(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19.3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常见事故的了解,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的最后部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生产中安全使用电能的重要准则之一。
本节内容是由“电压越高越危险”“常见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原则”和“注意防雷”几部分组成,向学生介绍了安全使用电能的注意事项,以及遇到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是学生安全用电的基本技能。
因为学生对触电事故没有感性的认识,也无法通过实验来演示,只能结合欧姆定律等知识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所以本节重点是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难点是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结合实例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重点: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
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学生对生活用电比较熟悉,但没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用电安全警示标志,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就在身边。
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人是导体,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分析得出,在人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当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在触电事故中电流要有电流经过人体,在平时用电时要注意避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维修、移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要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对家庭电路和用电器要注意维护等。
在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后,要做到安全用电,不惧怕电,遇到触电事故时要及时切断电源。
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有着极高的电压,当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破坏,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要安装避雷针,让雷电通过导线流向大地。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学生课前对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作一定的调查,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9.3安全用电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安全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安全用电"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2. 技能目标:让幼儿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能够正确使用电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难点: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电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器模型、电源插座、电线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拟,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2.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能够正确使用电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难点: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电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但他们对于电器的基本知识还有待加强。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加强对电器基本知识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情境模拟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情境模拟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小明因为不注意安全用电而导致火灾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电器使用不当的危害,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安全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安全用电》的课程,希望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传递过程;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能够识别和避免生活中的电击隐患;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知道电流的形成和传递过程。
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简单的电路模型、电流表、电压表等教具,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冰箱等。
孩子们则需要准备一双灵巧的小手和一颗好奇心。
四、活动过程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电流传递游戏,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电流的形成和传递过程。
接着,我会用生动的实例,讲解电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理解电是什么,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入地理解电的概念。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让孩子们知道如何避免电击隐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用电。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的概念,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得失,看看孩子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是否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安全用电》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9.3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触电事故,以及如何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电压、触电的类型、触电的危险性、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电压,知道触电的类型和触电的危险性。
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习惯,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电压、触电的类型和触电的危险性。
难点: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触电的严重后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家庭电路的电压,以及触电的类型和触电的危险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危害,以及人体对电流的承受能力。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如: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开关的安装高度、电线的绝缘皮破损的处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判断哪些是正确的用电行为,哪些是错误的用电行为。
5.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是如何做到安全用电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电路的电压、触电的类型和触电的危险性,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你在家庭中是如何做到安全用电的,并说明原因。
2. 答案:如: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开关的安装高度、电线的绝缘皮破损的处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庭用电安全知识,如:电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电器设备的摆放位置、防止电器设备过载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场所的用电安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9.3 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讲解电流通过人体时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触电的危险性。
2. 触电的类型: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以及两种触电方式的实例和区别。
3.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分析家庭电路中可能发生的触电事故,以及如何预防。
5. 触电急救:讲解触电后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使用心肺复苏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触电的类型和区别,能够在生活中避免触电事故。
3.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用电原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和区别,安全用电原则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和区别,安全用电原则的遵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触电演示仪,心肺复苏模拟人。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安全用电宣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触电事故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
2. 讲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通过触电演示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通过人体的危害。
3. 讲解触电的类型和区别: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的区别。
4. 讲解安全用电原则: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遵守安全用电原则,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5. 分析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讲解家庭电路中可能发生的触电事故,以及如何预防。
6. 触电急救:教授学生触电后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使用心肺复苏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能存在触电隐患的地方,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2. 触电的类型和区别3. 安全用电原则4.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预防5. 触电急救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可能导致触电的危险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如:用湿手触摸开关,使用破损的电器,用金属物体拨弄电源插座等。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如什么是安全电压、触电的援救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和自我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尤其是安全电压的识别。
2. 教学难点:实际操作中的安全用电,如触电援救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包括安全用电的原理、操作及援救方法。
2. 准备实验器械,如电源、电阻、灯泡等,用于演示安全电压和触电现象。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4. 安排实验室或模拟触电现场,确保安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以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学会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底下具体展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因不安全用电而导致的触电事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全用电。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家庭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插座、保险丝等。
讲解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2) 安全电压:让学生了解安全电压的范围,以及什么是安全电压。
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高压电,让学生了解其危险性。
(3) 安全用电常识:讲解如何正确应用电器、如何正确安装导线、如何应用电器开关、如何正确应用绝缘材料等。
同时,讲解触电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援救处理。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家庭电路中的电流以及短路等危险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5)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同时加深对安全用电常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庭用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不安全用电行为,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原因。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3. 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原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够正确使用电器。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遵守安全用电规则,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原因,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触电事故案例视频、安全用电规则图示。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触电事故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触电事故的严重后果。
2. 知识讲解:(1)讲解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原因,如:电器漏电、电线老化、违规操作等。
(2)阐述安全用电的原则,如:正确使用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电器等。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触电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触电事故的预防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行为,并讨论如何避免。
六、板书设计板书安全用电板书内容:1.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原因:电器漏电、电线老化、违规操作等。
2. 安全用电的原则:正确使用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电器等。
3. 预防触电事故的方法:遵循安全用电规则、学会紧急处理触电事故、提高安全意识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列举生活中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行为,并说明如何避免。
答案:1. 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行为:私拉乱接电线、使用破损的电器、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电器等。
避免方法:遵循安全用电规则、定期检查电器、学会紧急处理触电事故等。
2. 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安全用电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循安全用电规则,正确使用电器,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19.3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常见事故的了解,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的最后部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生产中安全使用电能的重要准则之一。
本节内容是由“电压越高越危险”“常见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原则”和“注意防雷”几部分组成,向学生介绍了安全使用电能的注意事项,以及遇到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是学生安全用电的基本技能。
因为学生对触电事故没有感性的认识,也无法通过实验来演示,只能结合欧姆定律等知识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所以本节重点是了
解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难点是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结合实例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重点: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
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生活用电比较熟悉,但没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
可以结合
实际生活中用电安全警示标志,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就在身边。
电对
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人是导体,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分析得出,在人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当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在触电事故中电流要有电流经过人体,在平时用电时要注意避免接
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维修、移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要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对家庭电路和用电器要注意维护等。
在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后,要做到安全用电,不惧怕电,遇到触电事故时要及时切断电源。
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有着极高的电压,当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破坏,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要安装避雷针,让雷电通过导线流向大地。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学生课前对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作一定的调查,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二、常见的触电事故触电对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会造成触电事故呢?
分析下列几幅图中,是如何造成触电事故的。
展示ppt 图片,分析常见触电事故。
1.人站在凳子上,两只手分别接触火线与零线。
2.人站在地上,手接
当有较大的电流经过人体时会出现触电事故。
分析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下列各种触电事故。
人站在凳子上,电流经过人体,使人体和导线、电网中的供电设备
形成回路。
电流经过人体流过大
地,使人体和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形成闭合回路。
当人体接触火线时,使人体成为导线、电网
中回路的一部分,电流6 培养观察
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出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的结论。
通过视频使学生对生活中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