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
- 格式:xls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2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的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和目标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1.生产计划部门:-准时交付率:根据生产计划的要求,达到或超过计划的交付时间。
-生产效率:衡量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效率,例如每小时生产数量或每天的生产时间利用率。
-库存控制:控制产成品、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库存水平,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2.采购部门:-供应商绩效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质量和服务水平。
-成本控制:确保在采购过程中获得最佳价格,并通过谈判和合同管理实现成本节约。
-供应链可靠性:保证供应链的可靠性,包括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生产部门:-生产效率:衡量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和生产线平衡性。
-质量控制:检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废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4.质量控制部门:-不良品率:衡量不良品在总产出中的占比,以评估质量控制部门的质量水平。
-客户投诉处理:根据投诉处理流程和时间要求,评估客户投诉的及时处理和解决情况。
-过程改进: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原则,推动质量控制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5.配送和物流部门:-准时交付率:确保货物按时准确地交付给客户。
-成本控制:控制运输、仓储和分销等成本,寻找成本节约的机会。
-客户满意度:通过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6.售后服务部门:-客户满意度:根据客户反馈评估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售后服务平均响应时间:评估售后服务人员对客户问题的响应速度。
-问题解决率:评估售后服务人员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这只是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具体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来确定。
同时,这些指标应该能够量化和衡量,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客户需求相一致。
定期的KPI考核和跟踪能够帮助企业监控绩效和改进业务流程,从而实现更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和服务。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本文档旨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各部门KPI(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指标,以帮助企业管理和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表现。
以下是具体的KPI指标及其细化内容:仓储与物流部门:1.准时交货率:按时完成客户订单的比例。
2.仓库库存周转率:年度总销售额与年末库存价值之比。
3.准确性:仓库出入库操作的准确性。
4.损耗率:仓库内产品损坏、过期、丢失的比例。
5.装卸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货物装卸量。
生产部门:1.生产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2.产量满足率:按时完成生产计划的比例。
3.设备利用率: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4.生产线平衡度:各生产线作业时间的均衡度。
5.产品质量合格率:合格产品与总生产数量的比例。
质量控制部门:1.缺陷修复时间:从发现缺陷到修复完成的时间。
2.报废率:生产过程中废弃的产品比例。
3.零售商退回率:零售商对产品的退回比例。
4.投诉率:客户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
5.检测合格率:合格产品与检测总样本的比例。
采购与供应链部门:1.供应商交货准时率:供应商按时交付的比例。
2.供应商合格率:供应商提供的合格产品比例。
3.供应商评估:评估各供应商的绩效并给出相应评分。
4.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年度采购总额与年末原材料库存价值之比。
5.采购成本节约率:通过采购流程的优化实现的成本节约比例。
销售与营销部门:1.销售额增长率:销售额同比增长的百分比。
2.新客户获取率:新客户数量与总客户数量的比例。
3.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调查得分。
4.市场份额增长率:企业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的百分比。
5.销售费用比率:销售费用与销售额之比。
人力资源部门:1.岗位招聘效率:岗位空缺期间的平均填补时间。
2.培训参与率:员工参加培训的比例。
3.员工流失率:员工离职的比例。
4.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得分。
5.绩效考核结果:员工绩效考核评分的平均值。
以上仅为示例,每个企业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KPI指标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1. 生产部门1.1 产能利用率定义:衡量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实际产出量 / 设备理论最大产出量) × 100%目标:达到或超过设备理论最大产出量的80%1.2 出品质量定义:衡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缺陷率、不合格率等指标目标:缺陷率低于1%,不合格品率低于5%1.3 生产效率定义: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成本等目标:提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降低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成本2. 质量管理部门2.1 客户投诉率定义:客户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并提出投诉的比例目标:降低客户投诉率,达到客户满意度指标2.2 产品质量改善率定义:产品质量改善的效果,包括产品缺陷率的降低、不合格品率的降低等目标:年度产品质量改善率达到5%2.3 质量体系合规性定义: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目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ISO 9001认证3. 供应链管理部门3.1 供货准时率定义:供应商按照约定的交货时间准时供货的比例目标:供货准时率达到95%3.2 供应商绩效评价定义: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价,包括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评估目标: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价,并与供应商共同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品质3.3 库存周转率定义:衡量企业库存管理的效率,计算公式为:(年销售成本/ 平均库存金额) × 100%目标: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4. 设备维护部门4.1 设备故障率定义:设备故障次数与设备运行时间的比值目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4.2 设备维护成本定义:维护设备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维修费用、备件费用等目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4.3 预防性维护率定义:预防性维护所占的时间比例,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的维护工作目标:提高预防性维护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以上是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每个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和业务特点制定适合的指标,并追求不断提升和改进。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1. 生产部门生产效率:衡量生产单位时间内完成产品数量的能力,如产量、产能利用率等指标。
生产质量:衡量生产产品的合格率、次品率、返工率等指标。
生产成本:衡量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设备、物料等资源的成本,并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指标。
交付能力:衡量按时交付产品的能力,如交货期准确率、交货延误率等指标。
制造周期:衡量生产产品的时间,从接收订单到交付产品的时间间隔。
2. 品质管理部门不良率:衡量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数量与总产量之比。
次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品数量与总产量之比。
投诉率:衡量产品在市场上遇到的投诉数量与总销售数量之比。
客户满意度:衡量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通过市场调研或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品质改进:衡量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能力,如品质改进项目数量和效果等指标。
3. 采购部门供应商评价:衡量供应商在质量、价格、配送、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采购成本:衡量采购过程中的成本,包括采购物料的价格、运输费用、关税等。
供应链稳定性:衡量供应链的稳定程度,包括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供应商的稳定性等指标。
采购效率:衡量采购过程中的效率,包括采购订单的处理时间、采购周期等指标。
库存管理:衡量采购物料的库存水平,包括库存周转率、滞销品率、库存周转天数等指标。
4. 设备维护部门设备可用率:衡量设备的可用程度,即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
设备故障率:衡量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和程度,如故障次数、故障时间等。
维修时间:衡量设备维修的时间,包括维修时间的平均值、最大值等指标。
预防性维护:衡量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的效果,如维护项目的完成率、维护成本等指标。
设备改进:衡量对设备进行改进的能力,如设备改进的数量和效果等指标。
5. 财务部门利润率:衡量企业获利能力,即销售收入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
成本控制:衡量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包括成本核算准确度、成本控制率等指标。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
1. 产能部门
生产线利用率:衡量生产线的工作效率,计算公式为:生产时间 / (生产时间 + 停机时间)。
生产成本:衡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效益,计算公式为:总生产成本 / 总产出数量。
生产产能:衡量产能部门的产出效率,计算公式为:实际产出数量 / 计划产出数量。
2. 质量部门
产品合格率:衡量生产的产品质量,计算公式为:合格产品数量 / 总生产产品数量。
不良品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数量,计算公式为:不良品数量 / 总生产产品数量。
返工率:衡量生产过程中需要返工的产品比例,计算公式为:返工产品数量 / 总生产产品数量。
3. 物流部门
仓储周转率:衡量仓储部门的效率,计算公式为:(年度出库量 + 年度入库量)/ 2 / 平均库存量。
准时交货率:衡量配送部门的准时交货能力,计算公式为:按时交货客户数量 / 总客户订单数量。
订单处理时效:衡量订单处理的效率,计算公式为:(订单处理完成时间订单接收时间)/ 订单数量。
4. 设备部门
设备利用率:衡量设备的使用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运行时间 / (设备运行时间 + 停机时间)。
设备故障率:衡量设备的故障频率,计算公式为:故障次数 / 设备运行时间。
设备维修时效:衡量设备维修的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修复完成时间报修时间)/ 维修次数。
注意:以上指标仅为参考,实际的KPI考核指标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设定。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是一个以制造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的行业,为了确保制造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往往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以衡量各部门的绩效和贡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
1.生产部门KPI考核指标:生产部门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其绩效考核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些典型的生产部门KPI考核指标包括:-生产量:衡量生产部门的产能和效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生产量来计算。
-良品率:衡量产品的质量,即合格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报废率:衡量废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反映废品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交货时间:衡量生产部门的响应速度和交货准时率。
2.质量控制部门KPI考核指标:质量控制部门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其绩效考核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部门KPI考核指标包括:-不良品率:衡量产品的质量水平,即不合格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不良反馈率:衡量客户对产品的投诉率和不满意度,反映产品的合格性和符合客户需求的能力。
-不良品处理周期:衡量质量控制部门处理不良品的效率和速度。
3.采购部门KPI考核指标:采购部门是制造业中用于获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键部门,其绩效考核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和供应能力。
一些常见的采购部门KPI考核指标包括:-采购成本:衡量采购部门的采购成本控制能力。
-供应商质量:衡量采购部门配合供应商选择的能力和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水平。
-供应能力:衡量采购部门确保原材料供应的时间、数量和质量。
4.物流部门KPI考核指标:物流部门是制造业中用于管理和运输产品的部门,其绩效考核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准时交货率:衡量物流部门的交货准时率,反映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能力。
-备货周期:衡量物流部门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备货的时间,反映物流的有效性和响应时间。
-库存周转率:衡量物流部门产品库存的周转速度,反映物流的灵活性和成本控制能力。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
在制造业中,各个部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因此他们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指标也会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
1.生产部门:a.产量指标:以完成的产品数量衡量,例如每日产量、每月产量等。
b.产效指标:以完成产品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衡量,例如每个产品的平均生产时间、产品的废品率等。
c.良品率指标:以产品质量衡量,例如合格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
d.产品成功率指标: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衡量,例如产品按时交付的比例。
e.设备利用率指标:以设备的工作时间和待机时间衡量,例如设备的工作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等。
2.采购部门:a.供应商绩效指标:以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供应商响应速度等衡量。
b.采购成本指标:以采购物料的价格、关税和运输成本等衡量。
c.采购效率指标:以采购周期、采购订单处理时间等衡量。
3.质量管理部门:a.缺陷率指标:以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数量衡量,例如每个工序的缺陷率、产品最终的缺陷率等。
b.客户投诉率指标:以客户投诉数量衡量,例如每个产品的客户投诉率、每个订单的客户投诉率等。
c.工序合格率指标:以每个工序的合格产品数量衡量,例如每个工序合格产品的比例。
d.返工率指标:以产品返工数量和返工时间衡量,例如每个工序的返工率、整个生产线的返工率等。
4.销售部门:a.销售额指标:以销售部门的销售额衡量,例如月销售额、年销售额等。
b.销售增长率指标:以销售额的增长率衡量,例如年度销售增长率。
c.客户满意度指标:以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衡量,例如顾客调查中所得分数等。
d.销售渠道指标:以销售渠道的开发和维护衡量,例如新增销售渠道数量、销售渠道的有效性等。
5.人力资源部门:a.员工流动率指标:以员工离职率和新员工招聘率衡量,例如年度员工离职率、新员工入职率等。
b.平均员工薪资指标:以员工的平均薪资衡量,例如每月平均薪资。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由于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制造企业可能有不同的部门和流程。
然而,一些常见的制造业KPI考核指标包括质量、成本、交货和安全。
以下是制造业各部门的一些常见KPI考核指标:1.生产部门:-生产效率:衡量一个工厂、车间或生产单元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产品的能力。
它通常以产量、生产周期时间和设备利用率(OEE)来衡量。
-产品质量:通过衡量不良品数、客户投诉率和修复/再工作的成本来评估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达成率:衡量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之间的差异。
-库存水平:衡量在生产过程中存储的成品和原材料的数量。
包括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
2.质量控制部门:-制造缺陷:通过衡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数量来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
-检验通过率:评估产品在最终检验中通过的百分比。
-不良品率:评估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不良产品的百分比。
3.采购部门:-供应商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成本。
-成本效益:评估采购决策的成本效益,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和库存成本。
-采购准时率:评估供应商准时交货的百分比。
4.设备维护部门:-设备可用率:评估设备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可用的时间百分比。
-设备修复时间:评估设备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包括停机时间和维修时间。
-预防性维护:评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的频率和效果。
5.物流部门:-交货准时率:评估按时交付给客户的百分比。
-成本效益:评估物流活动的成本效益,包括仓储、运输和分销成本。
-周转时间:评估从订单接收到交货完成所需的时间。
6.研发部门:-新产品开发速度:衡量引入新产品到市场所需的时间。
-研发投入:评估用于研发活动的成本和资源。
-技术创新:评估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7.人力资源部门:-培训率:评估员工参加培训的百分比。
-离职率:评估员工离职的百分比。
-员工满意度: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评估员工对工作环境和福利的满意程度。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1. 生产部门产能利用率:监测生产线的运转情况,计算实际产出与理论产能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0%。
产品质量合格率:跟踪产品质量问题,计算合格产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100%。
生产效率:衡量生产线的效率水平,计算实际生产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5%。
在途库存周转率:监控在途库存的周转速度,计算期末在途库存与当期总产出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4次/年。
成本控制:监控生产成本,计算生产成本与实际销售收入之比,目标为达到或低于30%。
2. 质量部门缺陷率:追踪产品质量问题,计算缺陷产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之比,目标为低于0.1%。
客户投诉率:监控客户投诉情况,计算客户投诉数量与总订单数量之比,目标为低于1%。
不良品处理率:跟踪不良品处理情况,计算处理不良品数量与总不良品数量之比,目标为100%。
质量回访满意度:调查质量回访客户的满意程度,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0%的满意度。
质量改进项目数量:跟踪质量改进项目的数量,目标为每季度至少提出2个质量改进项目。
3. 采购部门供应商交付及时率:监控供应商交货情况,计算按时交货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8%。
供应商质量合格率:跟踪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质量问题,计算合格物料数量与总物料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5%。
采购成本控制:监控采购成本,计算采购成本与总采购金额之比,目标为达到或低于30%。
供应商评估: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包括交付能力、质量稳定性等,目标为评估结果达到供应商合格标准。
采购自动化程度:推动采购流程的自动化,提高采购效率,目标为实现采购流程的全面自动化。
4. 物流部门发货准时率:监控发货情况,计算准时发货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5%。
物流成本控制:监控物流成本,计算物流成本与总销售额之比,目标为达到或低于10%。
运输时效:监控运输时效,计算实际运输时间与承诺运输时间之比,目标为达到或超过90%。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1. 引言KPI(关键绩效指标)在制造业中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度量和评估企业或部门的绩效情况。
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可衡量的标准,以确保企业能够达到其长期战略目标并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讨论制造业中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并为每个部门提供一些常见的指标作为参考。
2. 生产部门的KPI考核指标2.1 生产效率- 指标名称:产能利用率- 指标定义:衡量生产设备和人员有效利用的程度,通过比较实际产能和理论产能之比计算得到。
- 计算公式:产能利用率 = (实际产能 / 理论产能) x 100%2.2 产品质量- 指标名称:一次通过率- 指标定义:衡量产品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重新处理或修复的百分比。
- 计算公式:一次通过率 = (通过数量 / 总数量) x 100%3. 采购部门的KPI考核指标3.1 供应商绩效- 指标名称:供应商交货准时率- 指标定义:衡量供应商按照约定的交货时间准时交付的百分比。
- 计算公式:供应商交货准时率 = (准时交货数量 / 总交货数量) x 100%3.2 物料管理- 指标名称:库存周转率- 指标定义:衡量企业每年销售额与平均库存之比,用于评估物料管理的效率。
- 计算公式:库存周转率 = 年销售额 / 平均库存金额4. 质量部门的KPI考核指标4.1 客户满意度- 指标名称:售后服务满意度- 指标定义:通过调查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衡量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整体感受。
- 计算方法:使用调查问卷或方式调查等方法,采用满意度评分体系进行评估。
4.2 不良品率- 指标名称:不良品数量占总产量比例- 指标定义:通过计算不良品数量与总产量的比例,衡量产品的质量问题。
- 计算公式:不良品率 = (不良品数量 / 总产量) x 100%5. 设计部门的KPI考核指标5.1 产品创新能力- 指标名称:新产品比例- 指标定义:衡量企业年度新产品销售额与总销售额之比,用于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
制造业KPI指标1.生产效率指标- OEE(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设备整体效率,是衡量设备在生产计划时间内的运行效率的指标。
它考虑了设备的可用性,性能和质量方面的损耗。
-原材料利用率:衡量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产品的原材料的利用率。
较高的利用率可以降低成本并减少废料。
-一次性通过率:衡量产品在首次制造过程中通过质量检查的比例。
高一次性通过率可以减少废品数量和二次处理成本。
2.成本指标-生产成本率:衡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的总成本。
通过监控和控制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提高盈利能力。
-运营成本率:衡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总成本。
管理运营成本可以提高整体效益和利润。
-浪费率:衡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和浪费的比例。
减少废品和浪费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3.交付能力指标-交货时间准确率:衡量企业按时交付产品的能力。
高准确率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增加市场份额。
-在途库存:衡量当前在运输中的产品数量。
过多的在途库存可能意味着供应链管理不佳,而过少则可能导致无法及时交付产品。
-销售订单满足率:衡量根据客户订单交付的产品比例。
高满足率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增加重复购买率。
4.质量指标-不良品率:衡量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比例。
高不良品率可能表明生产过程存在质量问题。
-客户投诉率:衡量客户投诉的数量和频率。
降低客户投诉率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保持品牌形象。
-再加工率:衡量需要进行二次处理的产品比例。
高再加工率可能表明生产过程存在质量问题。
5.员工绩效指标-员工生产效率:衡量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高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
-请假率:衡量员工请假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高请假率可能表明员工满意度低或工作环境有问题。
-员工满意度: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的满意程度。
提高员工满意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员工离职率。
以上是制造业KPI指标的一些示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衡量和改进。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1:概述本文档旨在为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提供可行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指标,以便管理和评估各个部门的绩效。
通过明确的考核指标,可以帮助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
2:采购部门KPI考核指标2.1 供应商质量评估: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绩效,包括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产品符合度等。
2.2 采购成本控制:评估采购部门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情况,包括优化采购流程、减少采购成本等。
3:生产部门KPI考核指标3.1 生产效率:评估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包括产能利用率、生产线平衡度等。
3.2 生产成本控制:评估生产部门对生产成本的控制情况,包括物料消耗率、人工成本等。
4:品质部门KPI考核指标4.1 产品质量:评估品质部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情况,包括产品良品率、不合格品率等。
4.2 缺陷分析:评估品质部门对产品缺陷的分析和改善情况。
5:营销部门KPI考核指标5.1 销售额:评估营销部门的销售绩效,包括销售额的增长率、市场份额等。
5.2 客户满意度:评估营销部门对客户满意度的管理和改善情况。
6:研发部门KPI考核指标6.1 新产品开发:评估研发部门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包括新产品数量、研发周期等。
6.2 技术创新:评估研发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技术引进情况等。
7:人力资源部门KPI考核指标7.1 员工培训:评估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培训的管理和实施情况,包括培训覆盖率、培训效果等。
7.2 员工满意度:评估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满意度的管理和改善情况。
附件:本文档附带相关的KPI考核表格和数据统计样本,供参考和实施使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1: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用于度量组织或部门在实现业务目标时的绩效表现。
2:高效率(Efficiency):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以最少的资源输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优质品(良品)率(Yield rate):产品中符合规格要求的良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例。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1. 质量部门KPI考核指标不良品率:评估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数量与产出产品数量的比例,反映产品质量稳定性。
产品合格率:评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合格率,反映产品质量标准的达成率。
客户投诉率:评估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反映产品质量在市场中的表现。
缺陷处理及时率:评估缺陷处理的响应速度,反映公司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
2. 生产部门KPI考核指标生产效率:评估生产部门产能的利用率,反映生产效率的高低。
生产任务完成率:评估生产部门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反映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生产成本控制率:评估生产部门实际生产成本与预算生产成本的差异度,反映成本控制水平。
3. 采购部门KPI考核指标供应商考核指标:评估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及价格竞争力,反映供应链管理的效果。
采购成本降低率:评估采购部门降低采购成本的能力,反映采购成本管理的效果。
采购周期:评估采购部门采购物料的速度,反映采购流程的效率。
4. 研发部门KPI考核指标新产品开发速度:评估研发部门开发新产品的时间,反映研发效率。
研发投入产出比:评估研发部门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反映研发投入的效果。
技术创新能力:评估研发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反映公司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5. 销售部门KPI考核指标销售额:评估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反映市场竞争力。
销售增长率:评估销售部门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反映市场份额的变化。
渠道拓展与管理:评估销售部门拓展和管理渠道的能力,反映市场渗透力。
以上是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整个制造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一、销售部门KPI考核指标1·销售额指标a·实际销售额:根据公司实际销售情况统计的销售额数据。
b·目标销售额:根据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确定的销售额数据。
c·完成率:实际销售额与目标销售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完成率 = 实际销售额 / 目标销售额。
2·客户满意度指标a·客户投诉率:统计客户投诉次数,并与总销售量进行比较,计算公式为:客户投诉率 = 客户投诉次数 / 总销售量。
b·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客户对销售部门的满意程度,将结果进行百分比评分。
3·销售渠道指标a·新客户开发率:统计新客户数量,并与总客户数量进行比较,计算公式为:新客户开发率 = 新客户数量 / 总客户数量。
b·销售渠道多样性:统计公司销售额在各个销售渠道的分布情况,评估销售渠道的多样性程度。
二、生产部门KPI考核指标1·生产效率指标a·生产产能利用率:根据生产线总产能和实际产出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生产产能利用率 = 实际产出 / 生产线总产能。
b·生产周期:产品从进入生产到完成的时间周期。
c·次品率:统计生产中产生的次品数量,并与总产量进行比较,计算公式为:次品率 = 次品数量 / 总产量。
2·资源消耗指标a·能源消耗:统计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如电力、燃气等。
b·原材料消耗:统计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c·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统计员工实际工作时间与应工作时间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 员工实际工作时间 / 应工作时间。
3·质量指标a·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合格产品数量,并与总产量进行比较,计算公式为:产品质量合格率 = 合格产品数量 / 总产量。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可以根据具体部门的职责和工作
内容进行定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造业部门的KPI考核指标示例:
1. 生产部门:
生产产量:衡量实际产量与预定产量之间的差异。
产能利用率:衡量设备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生产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数量。
产品质量:衡量产品的合格率和不良品率。
2. 质量管理部门:
不良品率:衡量不同阶段(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
的不良品比例。
产品退货率:衡量顾客对产品的不满意程度和退货比例。
客户投诉率:衡量不同阶段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投诉比例。
品质改进项目:衡量质量管理部门参与的改进项目数量和质量。
3. 采购部门:
采购成本节约率:衡量采购成本减少的比例。
供应商评估结果:衡量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价格等指标。
采购周期:衡量从下订单到收到货物的时间。
采购准时率:衡量采购按时交付的比例。
4. 设备维护部门:
设备故障率:衡量设备故障次数和设备运行时间的比率。
维修时间:衡量设备故障后修复的时间。
预防性维护比率:衡量预防性维护时间与总维护时间的比例。
关键设备可用率:衡量关键设备的可用时间。
5. 物流部门:
出货准时率:衡量订单按时发货的比例。
客户满意度调查:衡量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
物流成本:衡量物流成本与总销售额的比例。
运输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物流运输的效率。
这些指标仅为参考,具体的KPI指标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目标进行定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1. 生产部门KPI考核指标1.1 准时交货率定义:按计划要求,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交付客户的比例。
目标:达到或超过90%。
1.2 产品良品率定义: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数量占总生产数量的比例。
目标:维持在95%以上。
1.3 设备利用率定义:设备实际运行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
目标:保持在80%以上。
1.4 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定义:生产所用原材料周转一次所需时间。
目标:每个月至少实现一次周转。
2. 采购部门KPI考核指标2.1 采购成本节约率定义:采购成本较去年同期相比的节约比例。
目标:每年节约10%以上。
2.2 供应商评估及合作指数定义:对供应商绩效进行评估,建立合作指数。
目标:维持合作指数在80分以上。
2.3 供应商交货准时率定义:按计划要求,供应商按时交付原材料的比例。
目标:达到或超过95%。
2.4 采购订单处理时间定义:从接收采购订单到完成采购的时间。
目标:订单处理时间不超过48小时。
3. 质量管理部门KPI考核指标3.1 不良品率定义: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数量占总生产数量的比例。
目标:保持在5%以下。
3.2 客户投诉处理及满意度定义:按时处理客户投诉,并跟踪满意度。
目标:客户投诉处理及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3 质量问题处理时间定义:从发现质量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
目标:质量问题处理时间不超过48小时。
3.4 基于客户需求的质量改进项目定义:根据客户需求,提出质量改进项目并执行。
目标:每季度至少完成一项质量改进项目。
以上为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达成,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持续发展。
生产制造部KPI绩效考核指标
一、生产效率类指标
1.生产产量:衡量生产制造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能够反映出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
2.生产效率:通过衡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来评估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二、质量管理类指标
1.产品合格率:反映生产制造部门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在一定时间内的合格产品数量所占的比例。
2.产品不良率:反映生产制造部门所生产产品的质量问题,衡量生产线对产品品质的控制能力。
三、成本控制类指标
1.生产单位成本:衡量生产制造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2.订单满足率:反映生产能够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及时交付,并且达到客户的满意度。
四、人力资源管理类指标
1.人力资源使用率:衡量生产制造部门的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反映出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2.培训覆盖率:反映生产制造部门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效果。
五、安全管理类指标
1.安全事故率:反映生产制造部门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事故发生数量以及事故率。
六、环境保护类指标
1.环境监测合规率:反映生产制造部门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合规程度,包括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等。
2.节能减排效果:评估生产制造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效果。
以上是我对生产制造部KPI绩效考核指标的一些建议,当然实际的指标设置需要根据具体的公司情况以及生产制造部门的业务特点来确定。
同时,在设置指标时还需要确保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性,并且要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以达到科学评估生产制造部门绩效的目的。
制造业各部门KPI考核指标制造业是指通过加工、制造原材料或半成品,生产出成品的产业。
在制造业中,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KPI)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和评估部门的绩效表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是衡量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即企业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比。
可以通过计算实际生产量与理论最大产能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公式为:产能利用率=实际产出/理论最大产能*100%2.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是衡量生产部门绩效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实际产出与生产时间之比来衡量。
公式为:生产效率=实际产出/生产时间3.完成率:完成率是指生产部门按照计划完成的产品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之比,是衡量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关键指标。
公式为:完成率=实际产出/计划产出*100%4.质量指标:质量是制造业的核心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首次合格率(产品一次好),合格品率(所有产品的合格比例),不良品率(所有不合格产品的比例)等。
5.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制造业生产所需的所有费用,包括原材料、人工、设备维护等。
可以通过计算生产成本与产出数量之比来评估生产成本效益。
公式为:生产成本=总生产成本/产出数量6.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是指生产设备和工具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率,是衡量设备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设备运行时间与总时间之比来评估。
公式为: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行时间/总时间*100%7.生产员工绩效:生产员工绩效是指生产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量和质量,是衡量生产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实际完成的任务数量与计划任务数量之比来衡量。
公式为:生产员工绩效=实际完成任务数量/计划任务数量*100%9.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如废水处理、废气排放等。
可以通过计算排放物的浓度、净化率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环境责任。
以上所列举的是制造业各部门的一些常见KPI考核指标,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能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KPI指标来进行考核和评估,以实现持续优化和改进。
制造业各部门的KPI考核指标制造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为了有效管理和提升制造业各部门的绩效水平,企业通常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指标体系,以评估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下面是制造业各部门的一些常见KPI考核指标:1.生产部门-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实际产量与理论产能的比值,反映生产线的有效利用程度。
-生产效率:计算实际生产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衡量生产效率的高低。
-制造成本:计算生产成本与实际产量的比值,反映生产成本的控制水平。
-不良品率:计算不合格品数量与实际产量的比值,反映产品质量的合格程度。
-工序周期时间:测量从开始一个工序到完成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反映生产流程的效率。
2.质量部门-合格率:计算合格品数量与检验总数的比值,衡量产品质量的合格水平。
-检验标准符合率: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质量检验标准。
-持续改进: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数量和实施情况,促进质量的不断提升。
-客户投诉率:计算客户投诉数量与产品销售数量的比值,反映产品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3.采购部门-供应商交付准时率:计算供应商按时送货数量与总送货数量的比值,衡量供应链的稳定性。
-采购成本控制:评估采购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提高采购成本的管理效率。
-供应商合作评价:对供应商的交货、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或维持稳定的供应链。
4.工艺部门-工艺改进数量:评估工艺改进项目数量和实施情况,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新产品引进效率:评估新产品从设计到投产的周期,衡量工艺部门的研发和协调能力。
-资源利用效率:计算物料、能耗等资源的使用与产出的比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节约。
5.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培训率:计算参与培训的员工人数与总员工人数的比值,衡量员工培训情况和能力提升。
-离职率:计算离职员工数量与总员工数量的比值,评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留存力。
-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员工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满意程度。
部门核查项目产能质量人力资源部成本现场管理产能质量采买部成本现场管理产量质量生产部成本现场管理产能研发质量工程部成本现场管理产能财务部质量成本现场管理各部门绩效核查 KPI指标内容核查指标指标定义权重指标值测评工具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1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人员招聘及时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供应合适岗位人才并组织面试30≥95%到位率 =季度到位人数÷经赞同的季度需求人数员工流失率控制 10%该季度本质离职人数(一周内除外)占该季度平均总人数的比率30≤10%流动率 =离职数÷总人数培训计划完成率依照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分解到每季度培训计划的完成10≥9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次数÷年度分解到季度的培训计划次数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招聘、培训成本控制在年度招聘与培训花销估量内5≤3%控制率 =季度的本质花销汇总÷部门年度估量总数安全(治安、消防、盗窃每个月2次检查消防器材及安全情况5≥100%统计检查累计次数检查)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1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采买及时率接到《采买申请单》后,并按双方确认的交期内交货25≥98%完成率 =未完成交期次数÷申请总次数来料一次合格率主要原资料一次查收的合格比率25≥85%合格率 =来料一次合格批数÷来料总批数退货办理及时率采买不合格品必定在一周内退回供应商20≥95%及时率 =及时退货批数÷不合格批总数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采买成本不高出计划内采买花销总数的 5%10≤5%控制率:计划外采买花销总数÷采买总数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订单交期完成率指订单规定完成的交付期30≥90%完成率 =完成订单数÷总订单数客诉控制率投诉的次数10≤3%控制率 =当月客诉次数÷该月订单总数产品一次合格率成品入库一次合格率10≥100%合格率 =成品入库合格批次÷成品入库总批次库存下降率每季度降低采买需求总数5≥3%下降率 =月申请采买额÷月订单本质需求额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安全在生产中发生的安全(含消防)事故次数5≤1%统计累计次数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公司新品样品开发完成率准时完成公司提出的新品开发计划20≥100%完成率 =本质完成数÷计划数客户新品样品开发及时率准时完成出口部提高的客户新品开发20≥100%及时率 =本质完成数÷客户需求总数样品一次性合格率客户确认的送样合格数(因客户更正数据而更正的除外)10≥98%合格率 =送样确认合格数÷总送样次数工艺文件完成及时率技术部确认后 3天内完成10≥98%及时率 =完成份数÷本质需要份数现场工艺技术支持率生产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必定在在内恩赐解决10≥98%支持率 =解决时间÷生产提出时间工装夹具制作及时率指新品正式在公司各车间试产,技术部提前准备好相关工序的工装夹具10≥99%支持率 =本质完成数÷需要的总数技术资料(包图纸、 BOM)生产线使用的工艺图纸及 BOM制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5≥95%正确率 =图纸( BOM)本质制作下发时数÷该批产品制作正确率投产时间技术资料的管理及时率技术资料的发放与回收10≥100%及时率 =新图纸发放一周内把旧图纸回收新设备投产及时率设备购置回来后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生产10≥98%及时率 =调试好后正式投产时间÷购置后闲置时间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报表的及时率在规定的时间内报政府相关部门报表20达标报表汇总月成本统计正确率统计制造成本、采买成本50≥95%正确率 =统计出错次数÷统计总次数库房的抽查完成率每个月对库房存货的盘点报表在当月底前上报10每周1次统计当月低前完成的累计次数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数据本源数据督查或供应部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入职名单各部门离职名单各部门培训计划各部门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月花销总计表财务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采买汇总表生产部、财务部检验记录品保部库房统计报表财务部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采买汇总表财务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出货记录表出口部客诉汇总表出口部、品保部检验记录品保部生产采买申请计采买划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安全事故汇总表人力资源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新评论审记录表出口部新品寄样记录出口部寄样记录表出口部发放记录表技术部、各车间、生产部生产技术故障记各车间、生产部录表工艺图纸、 BOM发生产部放与更正记录表工艺图纸、 BOM发总经办放与更正记录表设备使用记录各车间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报表汇总总经办统计报表总经理抽检记录库房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出口部品保部各车间各库房机修班注:红色表记公司第一阶段的各部门绩效核查指标,其他的指标因公司某些基础数据还没有建立起来,故等半年以后再看产能质量成本现场管理产能质量成本现场管理产能质量成本现场管理产能质量成本现场管理产能质量成本现场管理接单完成率每个月接到订单数量金额 550万30≥100%完成率 =本质接单金额÷目标产值金额客户交期完成率指订单规定完成的交付期10≥90%完成率 =完成订单数÷总订单数下单及时率接到客户订单在必定三个工作日内下达评审计划10≥98%及时率 =高出时限订单批次÷接到订单总批次出货正确率(数量、品种每个月出货批次汇总25≥99%正确率 =出货出错订单数÷出货订单总数、报关)两天内回复客户的投诉10≥100%及时率 =回复时间顾客投诉办理及时率货款回收及时率依照该月交付订单完成 98%5≥98%控制率 =货款回收订单数÷该月交付订单总数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质量异常办理及时率依照程序规准时间完成生产质量异常办理30≥98%及时率 =累加及时办理次数÷异常总次数来料检验及时率依照程序规准时间完成20≥98%及时率 =及时完成批数÷送检总批数来料检验正确率由生产部统计因检验员判断失误的批数10≥95%正确率 =检验正确批数÷生产投入批数顾客投诉次数每个月依照出口部及生产部统计季度顾客退货情况(客观情况除外,如有20≤2次统计累加次数异议由方总裁决)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计划完成率指依照生产部生产计划、按期完成的交期(临时插单或补单除外)30≥98%完成率 =完成数÷总订单数报表正的确时率车间投入产出和结存报表10≥95%由财务核对成品一次合格率指各车间送检成品检验合格率15≥98%合格率 =合格数÷送检数报废控制率各车间投产总数中出现的报废数15≤3%控制率 =报废数÷投产总数机物料花销控制率每个月控制在部门申请计划的金额内5≤2%控制率 =月申请金额÷月领用金额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2%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安全在生产中发生的安全(含消防)事故次数10≤1%统计累计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收发料及时正确率每个月依照生产计划及时提前准备好生产需要的物料35≥98%及时正确率 =物料收发正确批数÷接到收发料总批帐、物、卡一致性正确率财务抽查的记录35≥95%完成率 =抽查不合格次数÷总抽查次数库存下降率每季度降低采买需求总数10≥3%下降率 =月申请采买额÷月订单本质需求额办公用品花销控制率每季度控制在部门申请的金额内(生产使用的经采买部采买的除外)5≤2%控制率 =季度申请总数÷季度领用金额5S管理每个月检查曝光次数5≤1%完成率 =部门曝光次数÷每个月公司检查次数550万/ 月(1650万/ 季度)目标产值挂件 450万/ 月(1350万/ 季度),篮子: 100万/ 月(300万/ 季30≥100%完成率 =季度本质完成产值÷季度目标产值生产设备圆满率生产动工前设备可正常运做即算圆满40≥97%圆满率 =维修圆满的设备台数÷申请维修的台数设备保养及时率依照规准时间内完成对设备的保养40≥97%及时率 =保养日期数÷规定日期办公用品(含机物料)每个月控制在部门申请计划的金额内10≤2%控制率 =月申请金额÷月领用金额花销控制率安全每个月检查消防器材及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2次/ 月)102次/ 月统计累计次数下单计划生产部出货记录表财务部订单评审计划生产部财务报表财务部客诉记录表总经理、财务总监每个月应收款报表财务部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质量检验记录品保部检验记录品保部、库房、生产部、各检验记录品保部、库房、生产部、各客诉记录表出口部、品保部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出货记录表出口部、生产部、财务部相关报表财务部检验记录品保部入库单库房、财务部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安全事故汇总表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领料记录各车间、生产部抽检记录财务部生产采买申请计采买划办公用品申请领人力资源部用表检查通知人力资源部月产值报表财务部设备维修/ 保养记机修班、各车间录备维修设/ 保养记机修班、各车间录物品品申请领用人力资源部、库房表安全事故汇总表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