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控原因分析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探讨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神经外科;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留置尿管是解决尿潴留、病情需要精确记录尿量及手术中避免损伤膀胱的重要手段,神经外科患者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意识障碍多,导尿及留置尿管成为神经外科最普遍且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及技术【1】,然而,留置尿管亦会导致尿路感染。
现对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别从护士、患者、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如下。
1.留置尿管期间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1.1护士因素1.1.1 未严格手卫生消毒。
护士在接触患者、对患者尿管进行护理前,由于未严格手消毒,会将手上的细菌传染给患者,造成患者尿路感染。
1.1.2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未予以妥善固定。
由于患者多为昏迷及意识不清等状态,护士及家属在为其翻身、活动时容易牵拉尿管,造成尿路损伤甚至感染。
1.1.3 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未及时拔管。
尿潴留症状解决后,或无需精确记录尿量后,护士未及时拔除尿管,导致留置尿管时间过长,进而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1.2 患者因素1.2.1 由于生理结构的影响,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感染。
1.2.2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未按规定饮水,未按时清洗会阴,便后未及时清理及清洗,导致尿路感染。
1.2.3 由于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不同,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亦不同,部分患者及家属未能遵照医嘱配合,导致尿路感染。
1.3 其他因素1.3.1 尿管本身因素,由于生产厂家等因素,尿管材质、型号不同,护士留置导尿时,未按实际情况选择留置尿管的型号,尿管过粗会导致尿道粘膜的损伤,尿管过细,容易导致细菌逆行进入膀胱而感染。
【2】1.3.2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进而导致尿路感染。
2.留置尿管期间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2.1医护方面2.1.1 严格手卫生消毒。
接触患者前按七步洗手法严格洗手,接触患者尿管要戴无菌手套,留置尿管患者床位悬挂快速免洗手消毒剂,指导患者及家属接触尿管前进行手消毒。
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基本资料:我院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78人留置尿管,共发生院内尿路感染1例。
二、原因分析:三、整改措施: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神经外科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探讨【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外科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针对80名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研究。
将病人随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n=40)。
分析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同时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导尿管插管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导尿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对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人予以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导尿路感染的感染率、减少导尿管插管时间。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预防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留置导尿管属于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疗法,不过引流时,很有可能诱发尿路感染,进而导致病人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甚至还会诱发脓毒血症、肾衰竭等并发症,进而威胁到病人的生命。
当前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为此应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护理。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80名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从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所收治的80名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研究。
将病人随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和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n=40)。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4名和16名,年龄在20岁到9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3.12)岁;病程在1年到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36±1.08)年;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3名和17名,年龄在21岁到9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7±2.89)岁;病程在0.8年到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2±1.06)年。
导尿管插管引起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导尿管的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尿患者或进行尿液采样。
然而,长时间的导尿管留置会增加患者患尿路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导尿管插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导尿管插管过程中引入细菌,导致细菌在尿道、膀胱和尿路内繁殖,引起感染。
下面是导尿管插管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1.插管过程中导致的污染:插管操作时,如果无法保证器械和导尿管的无菌状态,就会导致细菌进入尿道。
这可能是因为医护人员没有正确执行无菌操作步骤,或者导尿管、手套等设备本身存在细菌。
2.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因为导尿管会干扰尿液的正常排出,使细菌有更多的时间繁殖。
此外,导尿管引起的尿流动力学改变,如膀胱排空障碍,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来降低导尿管插管引起尿路感染的风险:1.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无菌操作技巧。
在插管过程中,必须确保器械和导尿管的无菌状态,避免污染导致细菌进入尿道。
同时,医护人员应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手套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严格控制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判断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及时拔管。
鼓励尽早的自主排尿,避免需要长时间的导尿管留置。
3.导尿管护理与管理:在导尿管留置期间,应进行定期的导尿管护理和管理。
这包括经常清洁导尿管和固定装置的周围皮肤,避免感染的扩散。
同时,应定期检查导尿管是否存在移位或拖拉,及时调整或更换。
护理人员还应及时排尿袋内尿液,保持尿液通畅,并定期更换尿袋。
4.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和家属应接受针对导尿管护理和感染预防的相关教育。
他们应了解导尿管的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项,学会正确的个人卫生和导尿管护理技巧,并积极参与导尿管的管理。
神经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对于神经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
本文通过对神经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为大众提供参考。
标签:神经外科;尿路感染;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留置各种导管多等特点,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1],其中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较高。
尿路感染不仅影响到了临床治疗效果,还影响到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0%~40.0%。
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有75.0%~80.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一、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正常机体有防止尿路感染的机制,但是当机体发生某种变化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时,往往会较容易的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观察结果,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会影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高龄人群。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老年患者常常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消耗性疾病等基础病,这些疾病可导致膀胱排空不全,从而引起患者发生尿路感。
(2)女性患者。
女性的尿道短且直,因此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3)导尿。
尿道在正常条件下处于无菌状态,导尿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对于机体而言,导尿管是一种异物,导尿管的材料和型号都对影响到患者尿路感染的大小。
在导尿时如果导尿管过粗,不仅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还会加大对尿道的刺激,而导尿管过细,又容易发生尿外溢而出现漏尿的现象,也容易引起脱管,造成致病微生物种植在尿道和膀胱。
(4)医源性操作不当。
作为防止细菌入侵泌尿系统的尿道粘膜,在医护人员进行导尿、膀胱造瘘等操作时,由于无菌观念较差,操作不规范,导致粘膜受到破坏,污染导尿管,使得致病微生物通过导尿管直接种植在尿道和膀胱,发生医源性尿路感染。
导尿管插管引起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病人中,约有20%~ 60%的病人有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有关,分析2012 年5 月神二科患者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一例原因,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现综述如下:一、原因分析1.1导尿操作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屏障。
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1.2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留置导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对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促进病原菌的定植,加上长期留置导尿管,管腔内细菌定居及各接头的污染,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
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神二科患者长期卧床处于植物状态留置导尿插管时间2012年2 月14日长期留置尿管>30天,以上表明,医院泌尿系感染与插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有直接关系,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1.3性别、年龄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性别、年龄的差异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而且尿道括约肌薄弱,细菌很容易从尿道侵入膀胱,其次是女性的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较靠近,易受肠道正常寄生的大肠杆菌的污染,所以,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的解剖屏障和生理功能随之下降,男性常有前列腺肥大,女性常因骨盆底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冲刷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有效预防医院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汤雅娟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2008(022)004
【摘要】随着导尿管与留置导尿的普遍使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发生率也日渐增高,由于CAUTI 的发生.不但不利于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们调查了2004-2006年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分析CAUTI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探讨护理工作中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汤雅娟
【作者单位】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2
【相关文献】
1.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J], 王晓丹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J], 王伶俐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杨风萍;徐旋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J], 李晶
5.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刘慧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9-09-19T11:42:24.42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作者:孙婉清[导读] 针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概念、原因、护理措施等作为综述,探讨如何降低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社区中心广东广州510700【摘要】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随着留置导尿术的发展和的广泛运用,引发的尿路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常见,已成为临床医院内感染控制的重点。
文献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针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概念、原因、护理措施等作为综述,探讨如何降低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导尿;干预;护理【Abstract】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 is a common clinical nursing technolog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 and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hat caused by the problem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which has become the major of clinical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through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practice,which views of the concept of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s and nursing measures as a review,and how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indwelling a urethral catheter.【Key words】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dwelling catheter; nursing.随着导尿的广泛应用,引发的尿路感染(UTI)越来越多,在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所占的比例约 40%,位居第一位[1],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延长,如何降低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现在已经成为院感控制的重点。
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因素及对策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因素及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1年收治的43例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
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41株(大肠埃希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阴沟肠杆菌5株),占41.8%;革兰氏阳性杆菌31株(粪肠球菌6株、屎肠球菌19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占31.6%;真菌26株,占26.5%;其中单纯真菌感染13例,混合感染的20例,3种及3种以上的10例;各种严重的基础病、意识障碍、长期留置导尿管、女性、老年均是神经外科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因素。
结论: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降低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主要措施。
标签: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因素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多,手术患者多,意识障碍患者多,导尿和留置尿管在神经外科是最普通并且经常应用的一项基本操作,由此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也是造成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1]。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1年收治的43例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分析神经外科尿路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1年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的患者43例,且留置时间超过7 d发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18~83岁,平均62.2岁,其中有意识障碍38例,意识清楚5例;颅脑损伤20例,脑出血19例,脑胶质瘤术后3例,脑梗死1例;合并糖尿病18例。
1.2 方法按无菌操作留置尿管,所有患者均接一次性抗反流尿袋,按留置导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从留置尿管当天起,3、7、14、21 d后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送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分析和控制措施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导尿措施,可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应用。
2013年我们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所有住院患者中留置导尿管患者1138人,进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调查,病原菌分布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2%,排在第1位,其次是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1、临床资料2、数据分析:2.1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感染率比较高。
根据留置导尿管病人监测,泌尿道感染位居我院医院感染的第三位,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2.2导尿管使用率比较高。
重症监护室使用率最高,尤其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其次为手术病人,再次为肿瘤患者疾病后期使用。
2.3病人平均留置尿管天数较长。
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天数平均在7天以上。
手术病人一般使用天数为1-3天。
部分肿瘤患者疾病后期有的甚至置管达6个月之久。
2.4留置尿管1-3天感染率很低,4-7天感染率明显增高,大于7天感染率明显增高,还存在一例病人多次多种细菌感染情况5人。
3、留置导尿感染原因3.1尿管异物刺激,使尿道括约肌长期处于扩张状态,尿道松弛,细菌易于进入。
3.2尿道粘膜损伤。
选择尿管的质地、粗细、尿管的光滑程度、使用润滑油多少、操作技术等,均关系尿道损伤程度。
3.3膀胱内残余尿,乳胶尿管的固定依靠尿管前段的气囊,气囊充气量在15-20ml,不管病人处于站位时还是卧位,都会有大量残余尿存在,如果长期留置尿管,就会有尿垢,尿结石存留的现象,我们曾出现拔尿管困难的现象,尿管气囊上附着大量结石情况。
3.4频繁插管。
部分前列腺肥大病人多次插尿管,甚至插尿管困难用金属导尿管插入。
膀胱肿瘤病人周期性膀胱灌注,易致精神紧张,尿管插入不畅和化疗药物刺激。
3.5集尿袋内细菌繁殖,更换集尿袋或冲洗膀胱时消毒不严格,留取尿标本应从尿管消毒后抽取,部分人员却从集尿袋下端留取。
3.6病人抵抗力降低,细菌耐药和细菌混合感染。
留置尿管病人平均住院日较长,病情较严重,抵抗力相对较弱。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控对策。
方法将本院留置尿管患者677例分为对照组(344例)与观察组(333例),对照组未实行干预措施,观察组实行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尿路感染情况。
结果对照组各时段总的感染率为13.95%,观察组各时段总的感染率为8.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段与合计感染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P<0.05或P<0.01);两组检出的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结论实行干预措施后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严格掌握导尿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和保持尿管的密闭性等是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关键。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国内医院感染中,有80%的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居医院感染危险的第二位[1]。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所在科按照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指南,制定本院预防尿路感染的干预措施,通过临床实践,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共677例,尿路感染均符合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0例,女3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4例)与观察组(333例),观察其尿路感染情况。
1.2 方法对照组344例未实行干预措施,观察组333例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方案进行干预。
通过加强对导尿适应证的掌握,减少不必要的重插导尿,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延长更换尿管、尿袋的天数以及采用新的留取尿标本的方法保持泌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等干预措施,并设立监测表进行登记跟踪。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的比较对照组各时段总的感染率为13.95%,而观察组各时段总的感染率为8.41%,即实行尿路感染干预措施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接受留置导尿管患者500例,采集尿液送检,尿细菌培养后鉴定。
结果:52例感染,感染率10.4%。
结论:导尿是尿路感染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想要实现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就必须要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指征,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留置导尿管后做好导尿的各项护理工作及院感防控措施,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02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urethral cathet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Zhan Liangmin, Deng Xiaoxue, Li Xingqiu,Ma Ying. Mianzhu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Mianzhu 618200【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ethral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ethral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500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 were selected to collect urine for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0.4.Conclusion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urinary catheter 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e must strictly grasp the indication of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 strictly carry out the aseptic operation standard, and do well the nursing work of catheterization after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Hospital sen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shorten the indwelling time of catheter,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Key words】Urethral catheter; 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 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以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感染类型[1]。
神经外科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控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贺晓映罗维嘉
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可控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尿路感染发生。
方法: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导尿管置管时间的长短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导尿管置管时间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神经外科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可控原因护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占13.8%~ 26.7%,其中80%~ 90%的尿路感染是由泌尿道器械操作引起,其中主要发生在导尿管插入术后[1]。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尿失禁等原因,造成留置导尿者多,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尿路感染风险。
为此,本文通过探讨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可控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7月~ 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1054例留置尿管者,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16例患者给予干预护理。
两组间年龄、性别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原因分析。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其他健康状况等;可控因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2]。
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导尿管置管地点;分析发现两组留置导尿管者的置入地点在本科室分别仅有2.5%和1.3%,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导尿管置入方法和地点与本病房护士相关性不强。
而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与病人病情及医生用药有关。
由此,推断出在神经外科病房护士能进行干预的主要是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导尿管护理质量两项可控的危险因素。
2.1.1 导尿管留置时间。
对照组严格遵照医生医嘱进行维护;观察组主动地评估留置尿管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针对留置尿管时间采取以下护理干预:①向留置尿管的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留置尿管的资料,宣教导尿管的作用及尽早拔除导尿管的益处。
②培训和指导护士护理尿失禁的方法(除了留置导尿之外),如男、女性假性接尿器,成人尿不湿等。
③在导尿管
上标注留置尿管的日期,提醒护士关注尿管的留置时间。
④每日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尿管。
⑤制定拔管后观察尿潴留及重置导尿管的标准。
2.1.2 导尿管护理方法。
对照组遵照医院及科室原有的操作护理常规进行维护;观察组遵照循证护理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导尿管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有:①进行每日至少2次的尿道口清洁。
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不必要的夹管。
③拔导尿管前不给予夹管锻炼。
④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不进行常规膀胱冲洗。
⑤以无菌操作的方式采集尿液细菌培养标本。
⑥留置导尿管的体外部分妥善固定。
⑦翻身或移动病人时,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避免造成尿液回流。
⑧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脱开时按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引流袋。
⑨及时放空引流袋内尿液。
⑩导尿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等。
2.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CDC/NHSN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急性医疗机构感染的分型标准(2009年)。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检验水准d=0.05。
4 讨论
4.1 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导尿管长期置于尿道内,破坏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使细菌容易逆行到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3]。
资料显示留置尿管>3d的患者有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5d有74%发生,长期导尿者几乎100%发生菌尿[4]。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尿管留置时间
≤6d内感染率为24%,尿管留置时间在7~14d感染率为32%,尿管留置时间≥15d感染率为44%;结果与有关资料相符合。
4.2 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护理方法是否科学有重要的关系。
护理人员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活动中的关键角色,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存在差异[5]。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护理的整体水平,相关部门应为护士提供培训机会,教授科学的试验和统计学方法,促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总之,预防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需结合临床具体工作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规范、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将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降低至最低,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力红.2010年最新医院感染典型病例分析与防控要点实用手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1—152.
[2] Griffiths R,Fernandez R.Strategies for the removal of short-term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s in adult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CD004011.
[3] 吴俊霞,潘淑琴,王健斌,等,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 16(11):1252—1253.
[4] 毛向红,赵惠芬,潘红.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 564.
[5] 林英.不同护理措施对留置尿管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干预作用[J].现代护理,2009,(1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