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5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包括姿势、手势、表情等。
3. 学会分析合唱作品,提高合唱指挥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教学重点:1. 合唱指挥的基本姿势和手势。
2. 合唱指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合唱指挥与合唱团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教学难点:1. 合唱指挥与合唱团之间的默契配合。
2. 合唱指挥在复杂音乐作品中的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合唱指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合唱指挥在合唱团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1. 合唱指挥的基本姿势:站立姿势、头部位置、身体重心等。
2. 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指挥棒的使用、拍号、速度、力度等。
3. 合唱指挥的表情: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三、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合唱指挥的基本姿势、手势和表情。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四、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指挥动作和手势。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合唱指挥基本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合唱指挥的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二、深入讲解1. 合唱指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2. 分析合唱作品,讲解合唱指挥在作品处理中的技巧。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合唱指挥和合唱团的配合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合唱指挥与合唱团之间的默契配合。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指挥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尝试指挥合唱团。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指挥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指挥和合唱团配合中的默契程度。
3. 学生对合唱指挥审美能力的提高。
合唱指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音高、节奏、和声等音乐理论。
2. 学生能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如指挥图式、手势、面部表情等。
3. 学生能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基本的合唱能力,能够准确演唱指定曲目。
2. 学生能够独立指挥简单的合唱作品,做到节奏准确、表情生动。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合唱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 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合唱指挥,提升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合作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团队意识逐渐增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1. 合唱基本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和声等音乐理论知识,以及合唱队形、声部配置等。
- 教材章节:音乐基础知识、合唱队组织与配置- 进度安排:2课时2. 合唱作品学习: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进行学习,如《黄河大合唱》、《茉莉花》等。
- 教材章节:经典合唱作品欣赏与分析- 进度安排:4课时3. 合唱指挥技巧:学习指挥的基本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掌握指挥图式及其应用。
- 教材章节:合唱指挥技巧与方法- 进度安排:3课时4. 合唱实践:分组进行合唱实践,每组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练习和表演。
- 教材章节:合唱实践与排练- 进度安排:5课时5. 合唱队管理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学习合唱队纪律、协作方法等。
- 教材章节:合唱队管理与团队协作- 进度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合唱及指挥技巧,培养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合唱指挥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概念和要求;2.能够正确的运用手势指挥合唱团队;3.能够理解合唱指挥的重要性,提高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合唱指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和动作;3.合唱指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合唱指挥的练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合唱演唱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合唱演唱的特点和魅力,以激发学生对合唱指挥的兴趣和热情。
1.合唱指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合唱指挥是指挥家在合唱表演中使用手势和动作来指导合唱团队演唱的艺术形式。
合唱指挥通过手势、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来传达音乐的节奏、动态、表情和情感。
2.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和动作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和动作包括:(1)起立姿势:挺直上身,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2)指挥节拍:以右手作为主要指挥手,通过手臂的自然下落来示意节奏;(3)动态指示:用手臂的运动和幅度来表示音乐的动态变化,例如用上扬的手势表示高音、下落的手势表示低音;(4)呼吸和停顿:通过停顿和手的位置来指示呼吸和音符的长短;(5)眼神交流:通过眼神的注视和眉毛的抬降来与合唱团队实现更好的交流。
3.合唱指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要有清晰明确的手势和动作,以便合唱团队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2)要注重整体的和声效果,通过手势和动作来协调各个声部的演唱;(3)要注重情感的传达,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4)要注重团队的合作,与合唱团队建立良好的互信和默契;(5)要不断练习和提高,通过实践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指挥技巧。
4.合唱指挥的练习方法(1)节奏练习:利用节拍器、节拍器应用程序或架子鼓等工具,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感;(2)手势练习:通过模拟演示和跟随练习,训练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和动作;(3)导唱练习:指挥老师或学生担任导唱,其他学生通过跟随指挥进行合唱,锻炼学生对指挥的响应能力;(4)实践演练:组织学生参与合唱团队的演唱,并由学生扮演指挥指导演唱,提升学生实际指挥的能力。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指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唱团组织、训练和演出能力。
教学内容:一、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1. 指挥的基本姿势2. 手势的种类及运用3. 节奏的掌握和表现二、合唱团的组织、训练和演出1. 合唱团的组建和分工2. 合唱团的训练方法3. 合唱演出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讲解合唱指挥的重要性及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1. 指挥的基本姿势: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挺直,目光平视。
2. 手势的种类及运用:a. 拍子手势:展示各种拍子的手势,如四拍子、三拍子等。
b. 节奏手势:展示各种节奏的手势,如长音、短音、附点节奏等。
c. 情感手势:展示表达音乐情感的手势,如激昂、舒缓、庄重等。
3. 节奏的掌握和表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并尝试指挥。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其他学生作为合唱团成员。
2. 指挥根据所学手势和节奏,带领合唱团进行合唱练习。
第二课时一、合唱团的组织、训练和演出1. 合唱团的组建和分工:讲解合唱团的组建流程,如声部分配、角色分工等。
2. 合唱团的训练方法:a. 声音训练:讲解合唱团成员的声音训练方法,如呼吸、发声等。
b. 歌曲排练:讲解合唱歌曲的排练方法,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3. 合唱演出的准备和实施:讲解合唱演出的准备工作,如舞台布置、音响设备调试等。
二、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合唱团的组织、训练和演出模拟。
2. 指挥根据所学知识,带领合唱团进行合唱演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团组织、训练和演出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合唱指挥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音乐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合唱团的组建、训练、演出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 合唱指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合唱团的组建、训练、演出及管理。
教学难点:1. 合唱指挥的节奏感和指挥技巧。
2. 合唱团的协作与配合。
教学准备:1. 合唱作品若干首。
2. 合唱指挥教材及参考资料。
3. 合唱团组建所需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合唱指挥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提问:同学们对合唱指挥有哪些了解?希望在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二、合唱指挥基本理论1. 讲解合唱指挥的定义、作用及重要性。
2. 介绍合唱指挥的基本理论,包括指挥手势、指挥动作、指挥表情等。
3. 分析不同指挥风格的特点,如古典、现代、民族等。
三、合唱团的组建与训练1. 讲解合唱团的组建原则,如团员选拔、声部分配等。
2. 介绍合唱团的训练方法,包括发声训练、合唱技巧训练、指挥与团员配合训练等。
3. 分析合唱团的演出及管理要点。
四、合唱指挥实践1.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指挥练习。
2. 指导与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指挥进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合唱实践:学生进行合唱指挥实践,教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合唱指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指挥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团组建、训练、演出及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在合唱指挥实践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合唱指挥教材,深入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收集不同指挥家的指挥视频,分析其指挥风格和技巧。
3. 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指挥练习,并录制视频,下次课进行展示。
合唱指挥教案教案名称:合唱指挥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会运用合唱指挥方法,带领合唱团进行排练和演出。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10分钟)- 引入合唱指挥的概念,解释合唱指挥的重要性和作用。
- 介绍合唱指挥的基本姿势和手势。
2. 理论学习(30分钟)- 深入讲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包括:节拍、强弱、停顿等。
- 分析不同手势在指挥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学习音符的标记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指挥的目的和指导意图。
3. 实践操作(4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合唱指挥。
- 合唱指挥通过手势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排练,注重节奏、音准和表达。
-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唱排练,其他学生则担任合唱演唱。
- 合唱指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指导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唱技巧。
4. 总结归纳(10分钟)- 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合唱指挥的要点和技巧。
- 强调合唱指挥的重要性和对合唱团演出的影响。
5.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练习和对其他合唱表演的观摩,提高合唱指挥水平。
- 提供一些练习合唱指挥的乐曲,供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
教学手段:1. 讲解和示范:通过语言讲解、示范动作等方式,传达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唱练习:通过实际演唱和指挥操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指挥的实际应用。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指挥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手势的准确性、指导的清晰性、指挥的稳定性等方面。
2. 对学生在合唱演唱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节奏准确性、音准、表达等。
3. 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合唱指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合唱乐曲:选择适合合唱表演的乐曲,以配合学生的实践操作。
2. 指挥棒:提供指挥棒供学生使用,使学生有更好的指挥体验。
合唱指挥教案课题:合唱指挥教学目标:1. 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能够掌握基本的合唱指挥动作;3. 能够带领合唱团进行基本的演唱。
教学重难点:1. 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2. 如何正确地带领合唱团演唱。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白板、合唱曲目、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合唱音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让学生观察合唱指挥的动作,并谈谈对合唱指挥的认识。
二、讲解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10分钟)1. 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包括:右手向上向下挥动、左手预备动作、手势指导等;2. 分别进行示范并让学生跟着动作练习。
三、分组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2. 小组长分别带领小组进行合唱指挥动作的练习;3. 教师巡视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
四、指导合唱演唱(25分钟)1. 安排一首简单的合唱曲目,将合唱团分成几个声部;2. 教师示范带领合唱团演唱,学生跟着进行合唱指挥;3. 逐渐调整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指挥技巧。
五、演唱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合唱团进行整体展示,教师进行点评;2. 将演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合唱指挥的水平。
课堂作业:1.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2. 继续练习合唱指挥的动作。
板书设计:合唱指挥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合唱指挥的重要性和基本动作。
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演唱,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合唱指挥技巧,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下节课将继续进行合唱指挥的讲解和练习,希望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合唱指挥水平。
合唱指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基本的合唱指挥动作和手势。
3.能够运用合唱指挥技巧指导合唱团的演唱。
教学内容:
1.合唱指挥的定义和作用。
2.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
3.合唱指挥的技巧和实践。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播放一段合唱音乐,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指挥的认识和想法。
步骤二:介绍合唱指挥概念和作用
1.简要介绍合唱指挥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指挥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讨论合唱指挥的职责和责任。
步骤三:讲解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
1.向学生展示合唱指挥的基本动作和手势,并解释每个动作的含义和用途。
2.让学生跟随指挥动作和手势练习。
步骤四:合唱指挥技巧和实践
1.解释合唱指挥的一些技巧,如节奏的掌握、声部的平衡、情
感的表达等。
2.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指挥其他同学合唱。
3.让学生轮流担任合唱指挥,带领合唱团演唱一首简单的歌曲。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
1.让学生总结合唱指挥的要点和技巧。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指挥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包括指挥动作和手势的正确性,以及对合唱的指导是否有效果。
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高校合唱指挥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使用指挥棒、手势和眼神等,能够有效地指挥合唱团。
同时,通过学习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使用指挥棒、手势和眼神等。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指挥合唱团,使合唱团能够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合唱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合唱指挥的学习。
2.知识点讲解:讲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使用指挥棒、手势和眼神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合唱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合唱指挥技巧来表现音乐。
4.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指导,纠正错误。
5.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指挥技巧和方法。
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模拟一个真实的合唱场景,通过互相指导、纠正错误来提高指挥技巧。
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表演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本节课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提供一些经典合唱作品的光盘或音频文件,以便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练习。
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书籍,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与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表演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班级合唱指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音域、音色、和声等概念。
2. 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如拍子、节奏、动态变化等。
3. 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合唱作品,并能分析其音乐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指定合唱曲目,保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 学生具备基本的合唱指挥能力,能够带领小组进行简单的合唱表演。
3. 学生能够通过合唱活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参与合唱表演,提升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班级合唱指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音乐基础和合唱经验的年级,对合唱指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情感态度。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础知识:讲解音域、音色、和声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合唱的基本元素。
- 教材章节:第一章《合唱基础知识》- 内容列举:音域、音色、和声、声部划分2. 合唱指挥技巧:学习拍子、节奏、动态变化等指挥技巧,培养学生的指挥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合唱指挥技巧》- 内容列举:拍子、节奏、动态、指挥图式3. 合唱曲目学习:挑选适合学生年级和水平的合唱作品,进行演唱和指挥实践。
- 教材章节:第三章《合唱曲目》- 内容列举:经典合唱作品、不同风格曲目、实践演唱4. 团队合作与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演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团队合作与表演》- 内容列举:合唱队形、舞台表现、团队协作5. 音乐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合唱指挥教案2006----------20007学年度第二学期(040612;040634;040635;040613)理论教研室:李合洲1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共19×2=38节;第1----2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排练《为什么不尽情歌唱》作品的基本框架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熟唱分谱c. 合练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六、作业1. 熟唱《为什么不尽情歌唱》的分谱2. 有感情的朗诵《为什么不尽情歌唱》的歌词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3----4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21. 继续排练《为什么不尽情歌唱》2.拍子图式;选《摇篮曲》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要求基本上能熟练演唱各分谱c) 合练,作品的详细介绍,检查学生练习情况d) 指挥的图式讲解训练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注意挥拍的基本要领六、作业i. 练习2拍子的动作,曲目自定。
ii. 背诵《旗正飘飘》的歌词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5----6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继续排练<为什么不尽情欢乐>.指挥的拍子与图式;选《黄水谣》三、课前准备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3四、教学内容a) 常见的复拍子讲解练习b) 混合拍子的训练c) 分声部练习,要求背唱该曲旋律.d) 指挥的图式与示范性练习五、教学小结a复拍子的实际打法示范练习b混合拍子的实际打法示范练习c学生的单独练习,教师纠正并指导六、作业i. 练习2及3拍子的动作,曲目自定。
ii. 选择不同速度的复拍子进行练习iii. 熟练背唱《旗正飘飘》全曲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19×2=38节;第7----8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 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一、教学重点为什么不尽情歌唱的艺术处理二、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三、教学内容4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作品分析与历史背景的进一步讲述c) 4个教室的分练,要求背唱该曲d) 合练,检查学生练习情况,指导e) 指挥的图式与示范性练习四、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d关于起拍与收拍五、作业i. 背唱《为什么不尽情欢乐》的分谱ii. 练习起拍与收拍。
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一、19×2=38节;第9----10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 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拍子与图式选《黄水谣》;排练《娄山关》(一)。
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5b) 4个教室的分练,要求熟悉各分谱c) 合练,对该作品进行细致的深入分析与讲解d) 指挥的图式与示范性练习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d关于起拍与收拍的一般技巧六、作业i. 熟唱《娄山关》的分谱ii. 熟诵《娄山关》的歌词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11----12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拍子与图式选《歌唱祖国》;继续排练《娄山关》(二)。
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学生自由练习该曲的指挥c) 合练,检查对该曲的指挥要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并指导6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d 关于复拍子六、作业i. 熟练背唱《娄山关》分谱ii. 背打《歌唱祖国》的曲谱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13----14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拍子与图式选《半个月亮爬上来》;排练《娄山关》(三)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
教材。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娄山关》各自声部,练习<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指挥要领c) 合练,检查练习情况d) 学生示范,教师指导五、教学小结7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六、作业i. 背唱《娄山关》的分谱ii. 背打《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曲谱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15----16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拍子与图式选《三十里铺》;排练《茨岗》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分练,要求教好地掌握摇篮曲的演唱方法,气息的控制c) 三十里铺指挥练习.茨岗分谱训练d) 合练,检查学生对这种体裁的作品的处理能力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8六、作业i. 初步演唱《茨岗》的分谱ii. 背打《三十里铺》的曲谱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17----18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1、复习《三十里铺》,2、继续排练《茨岗》作品的基本框架。
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三十里铺》的指挥练习,指导纠正c) 4个教室分练《茨岗》各自的声部,要求唱准变化音d) 合练,检查学生练习情况,指出纠正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六、作业i. 熟唱《茨岗》的分谱ii. 背打《三十里铺》曲谱9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19----20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继续排练《茨岗》;拍子练习《飞来的花瓣》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各自的声部,要求背唱分谱,熟唱歌词c) 合练,进行对分声部练习的情况进行抽查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六、作业i. 背唱《茨岗》的分谱ii. 熟唱《茨岗》的歌词iii. 熟练操作《飞来的花瓣》的挥拍动作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21----22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10二、教学重点复习《美丽的梦神》作品的基本框架;《茨岗》的艺术处理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声部练习,要求基本上能背唱茨岗全曲c) 合练,要求声音的统一d) 讲解作品的处理方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六、作业i. 背唱《茨岗》全曲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23----24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排练《缆车》作品的基本框架;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11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要求熟唱作品的分谱c) 合练,抽查练习情况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d对《茨岗》的挥拍方法进行简要讲述并示范六、作业i. 背唱《美丽的梦神》全曲ii. 背唱《茨岗》全曲iii. 熟练掌握《茨岗》的挥拍要领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25----26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继续排练《缆车》,并对该作品进行初步的分析。
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12b) 检查各个声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加以评述c) 练习《缆车》的合唱,并对该曲的指挥要领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教师加以指导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六、作业i. 完成熟练地背唱《美丽的梦神》全曲ii. 初步掌握该曲的基本指挥要领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27---28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排练《缆车》作品的内在框架;复习《茨岗》与该曲指挥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4个教室的分练,熟练各分谱,理解歌词的含义c) 合练,教师指导五、教学小结13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六、作业i. 熟唱《梦幻》的分谱ii. 背打《美丽的梦神》曲谱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19×2=38节;第29---30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继续排练《缆车》作品的框架;对该曲进行深入的艺术处理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
四、教学内容a) 发声练习,目的是呼吸的统一b) 对该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c) 4个教室的分练,要求基本掌握各个声部个难点d) 合练,检查练习情况,并集体训练该曲五、教学小结a呼吸的统一b力度的平衡c声部进入的次序14六、作业i. 背唱《缆车》全曲ii. 练习《缆车》的指挥合唱(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一、19×2=38节;第31----32课时;任课教师:李合洲;任课班级:040612;040634;040635;040613。
二、教学重点排练《海韵》三、课前准备教室4;指挥谱架;补充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