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 植物学 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10
植物学复习提纲植物学⼀、形态术语部分1、茎的⽣长习性:类型;平卧茎与匍匐茎,缠绕茎与攀援茎的区别(1)直⽴茎(erect stem):茎垂直地⾯直⽴⽣长,如各种树⽊及⽟⽶、⽢蔗等。
(2)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长,节上不产⽣根,如蒺藜、地锦草等。
(3)匍匐茎(repent stem)茎平卧地⾯⽣长,但节上⽣根,如⽢薯、狗⽛根、草莓等。
(4)攀缘茎(scandent stem)茎不能直⽴,由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如葡萄、爬⼭虎、凌霄等。
(5)缠绕茎(voluble stem)茎不能直⽴,以茎本⾝缠绕于他物上,如牵⽜、菟丝⼦、⾦银花等。
2、叶序的类型:单叶与复叶,复叶与枝条的区别叶序:互⽣、对⽣、轮⽣、丛⽣、基⽣单叶:⼀个叶柄上只⽣⼀个叶⽚。
复叶:⼀个总叶柄上⽣有2⾄多数叶⽚。
3、雄蕊的类型:定义和植物举例(1)离⽣雄蕊:雄蕊的花药和花丝全部分离。
桃,梨(2)单体雄蕊:花丝基部连合成⼀体,形成⼀管状结构包在花柱外侧,花丝上部及花药则彼此分离。
⽊槿(3)⼆体雄蕊:花丝连合成两组(数⽬相等或不等)。
刺槐(3)多体雄蕊:花丝连合成多束。
蓖⿇⾦丝桃(4)聚药雄蕊:花丝分离,花药合⽣。
菊科植物(5)⼆强雄蕊:花中雄蕊四枚,⼆长⼆短。
益母草(6)四强雄蕊:雄蕊六枚,四长⼆短⼗字花科植物(7)冠⽣雄蕊:4、雌蕊的类型:定义和植物举例雌蕊的类型单雌蕊:花中具⼀个由⼀⼼⽪构成的雌蕊。
桃刺槐复雌蕊:花中具⼀个由⼆个以上⼼⽪构成的雌蕊。
丁⾹梨离⼼⽪雌蕊:⼀朵花中具有多数离⽣的单雌蕊。
芍药黄刺玫5、胎座的类型:定义和⽰意图(1)边缘胎座:雌蕊由单⼼⽪构成,⼦房⼀室,胚珠着⽣于⼼⽪的腹缝线上。
(2)侧膜胎座:雌蕊由两枚以上的⼼⽪构成,各⼼⽪边缘互相合⽣,形成⼦房⼀室的复雌蕊胚珠沿腹缝线着⽣。
(3)中轴胎座:雌蕊由两枚⾄多枚⼼⽪构成,各⼼⽪在⼦房中间互相结合,形成中轴,⼦房室数与⼼⽪数相等,胚珠着⽣于中轴上。
植物学复习提纲1、 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 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 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 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 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 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原生木质部 『 (外始式)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I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表皮皮层 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F 管束初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i 髓和髓射线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 作用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 或限制作用。
表皮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凯氏带)维管柱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初生维管组织 (外始式))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s +护+ t g+ i)m为细胞水势,书s为溶质势(渗透式),书p为压力势,书g为重力势, 为衬托势。
植物学提纲绪论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植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根本单位,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型所构成。
三、植物的命名以及命名法规 1. 学名 2. 双名法3. 命名优先原那么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一、细胞的根本结构功能:核膜 1.细胞核核仁染色质胞膜胞器 2.胞质组成细胞质基质功能液泡:组成:作用: 3.胞器微管和微丝:组成:作用 4后含物 1) 淀粉 2) 脂肪 3) 蛋白质 4) 晶体 4. 细胞壁 1) 组成 2) 作用二、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1. 组织的概念类型:简单组织〔同种类型〕、复合组织〔不同类型〕 2. 两大类组织: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1) 分生组织的概念2) 类型:根据来源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根据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3) 成熟组织的概念: 4) 类型:a) 保护组织:概念〔覆盖在植物外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组成〔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周皮次生保护组织、气孔器〕b) 薄壁组织 c) 机械组织 d) 输导组织 e) 分泌结构内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道〕、乳汁管外分泌结构:腺表皮、腺毛、排水器、蜜腺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节根一. 根的生理功能1.吸收2固着和支持3.输导4.合成5.贮藏和繁殖6.分泌作用二. 根和根系的类型〔一〕根的来源及种类〔二〕根系〔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发育三. 根尖的构造和发育根尖的构造 1.根冠区: 2.分生区 3.伸长区 4.成熟区四. 根的初生构造1. 表皮来源于原表皮,一层细胞,不具气孔,吸收、固着、保护2. 皮层〔凯氏带〕来源于根本分生组织,细胞大,壁薄,有胞间隙,无叶绿体,常含淀粉粒。
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
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除外切向壁不加厚,其他五面均有木质和栓质的增厚,在横切面观察呈马蹄形,增厚的内切向壁具有纹孔。
植物生物学第二章知识点小节┌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皮层最外一层,表皮脱落后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1、双子│皮层│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富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叶植││成,常含淀粉粒。
物根│└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具凯氏带(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的初│呈带状局部加厚)。
生构│┌中柱鞘:常由一或二层薄壁细胞组成,可形成侧根、不定根、造││不定芽及一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初生┌原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簿壁细└维管柱│韧皮部└后生韧皮部┘胞组成,但原生韧皮部常缺少伴胞。
││┌原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水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初生││原生木质部由环纹、螺纹导管和管胞组成│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由梯纹、网纹、孔纹导管和管胞组成。
│└后生木质部┘└髓:多数无┌表皮和皮层破坏脱落。
│┌木栓层:细胞壁栓质化、不透水、不透气。
│周皮│木栓形成层:第一次产生于中柱鞘、以膈在次生韧皮部发生。
│└栓内层:一、二层簿壁细胞,内切向壁呈弧形。
2、双子│叶植│┌初生韧皮部:由于维管形成层分裂活动,维管柱不断扩物根││大,最后被挤压破坏。
的次││┌筛管生构││┌次生韧皮部│伴胞造。
││││韧皮簿壁组织│││└韧皮纤维│││维管形成层│││┌导管└维管柱│次生维管│次生木质部│管胞│组织││木簿壁组织││└木纤维││┌韧皮射线(次生韧┐││维管│皮部内)│横向系统│└射线│木质射线(次生木│(和基轴垂直)│└质部内)┘└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柱中央植物生物学第一章:概念比较试解释和比较原生质体、原生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及功能;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表皮和周皮;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同时掌握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
┌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和表皮毛,通常外壁角质化,具有角质层。
3、双子│叶植│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簿壁组织组成,有时还有纤维或石细胞。
皮层最内一层,一般不存在内皮层或具有淀粉鞘。
一、总论基本内容:生药、中药、草药、中草药的定义和范畴;生药的分类方法;我国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本草著作的整理、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及简单的历史评价;生药学科的进展。
生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和鉴定;生药鉴定的意义和方法;生药的资源及主要产区;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生药拉丁名的基本格式;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中药的定义和范畴2.熟悉生药按药用部位、按化学成分、按功效、按自然分类法分类的优点以及不足3.掌握我国古代著名本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的整理、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及简单的历史评价4.熟悉生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掌握常见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5.掌握生药原(动)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的基本方法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掌握生药的DNA分子标记鉴定方法*6.了解生药的资源及主要产区7.熟悉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主要方法8.掌握植物学名、生药拉丁名的基本格式,熟悉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二、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基本内容: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茯苓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茯苓与猪苓的区别。
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银杏的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2.熟悉螺旋藻*、昆布、海藻、海人草*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3.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4.掌握茯苓的来源、采收加工、商品规格、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植物学复习重点绪论1.园林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可应用于花艺、园林,以及室内外布置和装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又称为观赏植物。
第一章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长柱形、长筒形、长方体形、星形、多面体形、线形、梭形等。
植物细胞的大小:几个μm——数十个μm(高等植物)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细胞壁由胞间层(中层)、初生壁、次生壁组成;原生质体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细胞后含物(内含物)?植物细胞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称为后含物。
5.细胞周期及四个时期?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四个时期:(1) DNA合成前期(G1期);(2) DNA合成期(S期);(3) 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6.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7.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细胞生长是指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发生的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同源细胞逐渐变为在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化特征上彼此互异的过程。
8.细胞的全能性?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都具有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部分。
成熟组织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2.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和性质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哪几种?根据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分生组织又可划分为哪几种?分生组织是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群。
植物学(本科)复习提纲植物学(本科)复习提纲植物细胞部分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主要意义是什么?2.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结构)包括哪些部分,超微结构包括哪些部分?3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
4.质体有哪些类型,存在于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各自的作用是什么?5.液泡有什么功能,主要含有哪些物质?6.细胞内含物主要包括哪几种,各有何意义和利用价值?7.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有何区别?各包括哪些成分,各自的功能如何?8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是否都存在?9植物细胞有那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10.说明细胞壁主要的4种次生变化及相应功能。
11.何为纹孔,胞间连丝,有什么作用?纹孔有几种类型?画图表示之。
12.植物细胞的分裂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主要不同?各发生在什么部位和时期?它们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各有何联系?13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14.名词解释: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器,质膜,细胞质运动,花青素15.说明使用普通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
植物组织部分1.名词解释: 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2.说明分生组织的概念及其按来源和位置的不同分类,各类的细胞特点。
3.植物组织一般分为几类,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哪些组织?4.比较表皮和周皮的起源,功能、结构特征和分布的异同?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有表皮的枝条和具有周皮的枝条?5.说明气孔的结构及其气孔开启-关闭的机理6.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如何分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7.简述机诫组织和分泌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8.说明管胞、纤维、导管之间结构和功能的区别和联系9.被子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的基本组成有什么异同点?10.维管束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各种类型的维管束各自主要存在于哪一类植物或哪一类器官中?种子部分1.说明种子的结构、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提纲三、藻类植物(一)藻类概述1.藻类的概念及主要特征2.藻类的繁殖和生活史有几种繁殖方式,几种生活史类型,世代交替的定义3.藻类分门的主要依据(二)蓝藻门1.蓝藻的形态结构特征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征;藻胆体及其组成;异形胞2.蓝藻的繁殖:藻殖段;外生孢子;内生孢子3.代表种类色球藻;颤藻;念珠藻4.蓝藻原始性的依据(三)裸藻门1.多数无细胞壁(柄裸藻除外),具周质体2.构造:胞口,胞咽,储蓄泡(行动物性吞咽);茸鞭型鞭毛,眼点,细胞核(中核),色素,同化产物3.主要类型:裸藻属,囊裸藻属,扁裸藻属柄裸藻属(具细胞壁及胶质柄)(四)甲藻门1.主要特征细胞壁(纤维素);色素及同化产物;鞭毛的类型及着生位置;细胞核(中核)2.主要类群:多甲藻属角甲藻属(五)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1.三个门的载色体、色素比较,光合产物的比较,鞭毛情况2.金藻门代表类群:合尾藻属,锥囊藻属3.黄藻门的代表类群:黄丝藻属,无隔藻属(重点: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4.硅藻门的主要特征:细胞壁的成分;形态特征(各种名词及其意义);鞭毛“9+0”,无中央轴丝;具壳缝(自发运动)5.硅藻的繁殖:营养细胞分裂;复大孢子1.硅藻的代表类群:小环藻属,羽纹硅藻属(六)绿藻门1. 细胞壁,载色体,色素,同化产物,鞭毛2.繁殖:游动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接合生殖3.代表类群:重点:衣藻、团藻(团藻目总体特征及进化路线)、水绵(接合生殖)、石莼生活史,轮藻的有性生殖及生活史其它:鞘藻特征,丝藻特征4. 绿藻门的演化地位(七)红藻门1.红藻门植物体生长方式,细胞壁特征,载色体结构,贮藏物2.生活史特征:紫菜亚纲;真红藻亚纲3.紫菜生活史;多管藻生活史(八)褐藻门1.褐藻门的体型,细胞结构特征2. 孢子囊、配子囊的类型4.褐藻门的代表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九)藻类的起源和演化1.藻类色素进化的三条路线2.藻类繁殖、生活史演化四菌物(一)菌物概论主要了解菌物的概念、营养方式及其分类(二)粘菌门1.了解粘菌门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2.发网菌的主要特征(三)卵菌门1.卵菌门与真菌门的区别2.水霉属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史;白锈菌属与霜霉属的主要特征,卵菌门的演化(四)真菌门1.真菌门的通性:营养方式,菌丝体特征(有隔菌丝、无隔菌丝;穿孔情况;细胞壁成分;菌丝组织体的类型及主要特征)2.真菌门的繁殖方式及各种孢子类型(五)鞭毛菌亚门1.鞭毛菌主要特征:无隔菌丝,纤维素细胞壁,单鞭毛游动孢子(两种类型)2.简要了解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的生活史过程。
植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概念1.细胞学说: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那么排列在动、植物体内。
2.原生质体:由生命物质——原生质所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局部。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果与功能的微构造或微器官。
4.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局部,这些局部也就是初生壁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5.具缘纹孔: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形成一个穹起的边缘,从而使纹孔口明显变小。
6.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胞质流动:胞基质处于不断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那么的持续运动。
8.初生壁:细胞停顿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
9.次生壁:细胞停顿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
10.初生纹孔场: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
11.纹孔对:细胞壁上的纹孔通常及相邻细胞壁上的一个纹孔相对,二个相对的纹孔合成纹孔对。
12.后含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作用的产物,它们可以在西部生活的不同时期产生与消失,其中有的是贮藏物,有的是废物。
13.有丝分裂:细胞的形态,尤其是细胞核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染色体与纺锤丝。
14.染色单体:染色体都是双股的,有二根链各自旋转相互靠在一起,其中每一条链称为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染色单体。
15.子染色体:当所有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以后,构成每一条染色体的二条染色单体变在着丝点出裂开,分成独立的单位,称子染色体。
16.同源染色体:来自父本与母本的二条相似形态的染色体。
17.分化:细胞构造与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18.筛板:具有筛孔的端壁特称为筛板。
19.补充组织:在周皮的某些限定部位,其木栓形成层细胞壁其他局部更为活泼,向外衍生出一种及木栓细胞不同,并具有兴旺细胞间隙的组织。
一、名词解释1、不完全花:不全具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
2、完全花: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
3、花芽分化:由花原基或花序原基逐渐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4、2-细胞花粉:传粉时,仅有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花粉,称2-花粉5、3-细胞花粉:经一段贴合期,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来,不形成细胞壁,而成为裸细胞。
它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
精子也是无壁的裸细胞,核大、质少。
这一类花粉在传粉时包含3个核,称3-细胞花粉6、卵器:卵和助细胞的合称。
7、配子体:植物世代交替过程中具有单倍核相、产生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体。
8、受精: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受精。
9、雄性生殖单位:雄配子体中的营养核与一对姊妹精细胞存在物理上的连接或结构上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单位。
10、精子异型性:来源于一个生殖细胞的两个姊妹精细胞之间存在形态结构上和遗传上的差异。
11、双受精:花粉管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的现象12、无融合生殖:将由配子体产生孢子体的不经过配子融合的生殖过程,称无融合生殖。
13、多胚现象:种子内出现多个胚的现象。
可由受精卵形成、胚囊内细胞参与形成、珠心或珠被形成。
14、合点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内表皮经合点进入胚囊,叫合点受精。
15、珠孔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直趋珠孔,通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叫珠孔受精。
16、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形成胚乳核,以后或形成胚乳细胞或以游离核形态存在,这类型胚乳称核型胚乳17、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就形成两个胚乳细胞,并以胚乳细胞形态存在,这类型胚乳称细胞型胚乳18、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游离核,在细胞化过程中,近珠孔端细胞化,合点端保持游离核状态,这类型胚乳称沼生目型胚乳。
19、真果: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来。
20、假果:植物的果实除了子房外,还有花的其它部分参加发育,和子房一起形成果实。
植物学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周期,.胞间连丝,组织,分化,初生壁与次生壁,纹孔,初生分生组织与初生结构,次生分生组织与次生结构,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内始式,凯氏带,根瘤与菌根,分生组织,心皮,同源器官(举例说明),同功器官,器官变态,皮孔,胎座,离层,不定根,繁殖与生殖,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双受精,生活史与世代交替,叶隙与枝隙,叶迹与枝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于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生物钟,光敏素光形态建成,光周期现象二、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真核和原核两大基本类型。
2.根据质体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3.原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初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结构。
4. 一片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叶托三部分。
一朵完整的花由雄蕊群、雌蕊群、花冠、花萼、花托、花柄六部分组成。
5. 根尖由下往上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区,植物茎尖由上至下依次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三个区。
6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主要由周皮-部分皮层薄壁细胞、-韧皮部、-微管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
7.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群。
8.马玲薯食用的部分是块茎,甘薯食用的部分是块根,荔枝食用的部分是假种皮。
9.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不同形状的细胞构成。
10.叶根据其叶肉组织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掌状叶和针形叶。
11. 根据导管次生壁增厚方式不同,分为环、螺、梯、网和孔-五种类型。
12.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措施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细胞组织培养等几种。
13.根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成熟方式是外始式,而茎却是-内始式14.侧根起源于中枢鞘,称内起源。
维管形成层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而向内分裂则产生次生木质部;木栓形成层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 ,向内分裂则产生栓内层。
第一章植物细胞一.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一)植物细胞的概念及其细胞:1.定义:是植物体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构造的基本单位。
(二)原生质:1.定义: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具有一定的粘度和弹性,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的所有的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由原生质特化而来。
二.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大致能看到三个部分: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1.细胞膜:又名质膜,单位膜。
其横断面在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内外两层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明亮的带由脂类分子组成。
这种膜就称单位膜。
2.细胞质:细胞质可进一步分为胞基质和细胞器。
(1)胞基质: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
特征:旋转运动、循环运动(2)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包括: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类合成或聚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由前质体发育而来。
动物,细菌,真菌和蓝藻没有质体。
分化成熟的质体可根据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叶绿体:显微结构:有色体:白色体:类型:合成酯类的白色体叫造油体。
合成淀粉的叫造粉体。
合成蛋白质的叫造蛋白体。
②.线粒体:是与物质分解代谢有关的主要细胞器,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
真菌,蓝藻,厌氧真菌中没有线粒体。
能随细胞移动而移动。
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③.内质网: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槽,池或管,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系统。
类型:粗糙型、光滑型④.核糖体:具有单层单位膜。
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产所。
⑤.高尔基体:是动态的,凸出面是初形成的,凹面是成熟的。
具极性。
A.结构:是一叠由平滑单位膜围成的囊组成,直径约为1~3um。
⑥.液泡:A.定义及其组成:是由单层单位膜包被的细胞器。
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存在。
液泡的膜称为液泡膜。
液泡内的液体称细胞液,由大量的水和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植物学复习提纲绪论一、什么是植物一般认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植物多行自养生活及有无限生长的特性。
根据以上特征,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
依“二界分类系统”,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都属于植物。
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从个体大小看;2.从结构方面看;3.从营养方式看;4.从寿命方面看;5.从生长环境看植物的多样性是来自连续不断的种的形成过程,这是植物有机体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经过长期不断的遗传、变异、适应和选择等一系列的矛盾运动,有规律地演化而成的。
三、植物的重要性1.参与生物圈形成,推动生物界发展;2.合成有机物,贮藏能源;3.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4.是天然基因库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资源。
我国的银杏、水杉和水松素有三大活化石之称。
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分支学科概述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及其器官在个体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结构的规律和形态形成过程,并以控制这些过程和创造新类型为目的的科学。
植物解剖学: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显微结构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按照植物进化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五、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概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生理上所担负的功能及对环境的适应。
而且伴随着细胞的长大和分化,往往也发生着形状上的相应改变。
根据细胞核的有无,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P13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
原生质体:细胞内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的统称。
一、原生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是原生质的结构物质,也是调节各种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核酸是遗传物质(DNA),并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RNA);脂类参与膜结构和细胞壁的形成;糖类是原生质的结构物质并提供原生质生命活动的能源。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学?试述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植物学的意义。
答:植物是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真核生物。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分类等.植物学的研究及其成果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的人口增长,粮食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等重大问题中发挥重大作用.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植物曾吸引了你的特别注意?试用生物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来解释。
第二章答:竹子一般不开花,开花后可能会死亡。
竹是被子植物中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物种之一,与水稻小麦等一样,只是因为他是多年生植物而比较特殊.开花的时候根茎叶中的营养会进入花中导致竹的死亡。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1、基本概念:纹孔、初生壁、胞间层、细胞分化、次生壁、胞间连丝、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厚角组织和后壁组织。
答: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初生壁:初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间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少量结构蛋白。
胞间层:存在于细胞的最外面,是连接相邻细胞初生壁的区域,其主要成分是果胶。
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次生壁: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次生壁内侧继续积累形成的细胞壁层,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常含有木质素。
胞间连丝:在初生纹孔场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叫做胞间连丝。
组织:组织是指生物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即由同一个或一群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生组织:植物中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是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
植物学复习资料植物学导学提纲⼀、绪论1、在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包括哪五个界?(原核⽣物界、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2、简单评价魏泰克的五界系统。
(魏泰克将⽣物分为五个界,即原核⽣物界、原⽣⽣物解、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该系统在纵向上显⽰了⽣物进化的三⼤阶段:原核⽣物、单细胞真核⽣物和多细胞真核⽣物,横向显⽰了⽣物演化的三⼤⽅向:光合、吸收和摄⾷。
但其原⽣⽣物界庞杂、混乱。
)3、根据两界学说,植物界包括那⼏个类群?他们的营养⽅式是怎样?(七⼤类植物:藻类、菌类、地⾐、苔藓、蕨类、裸⼦植物和被⼦植物。
菌类为异养植物,地⾐为菌藻共⽣体,其余为绿⾊⾃养植物。
)4、什么是植物?(⼀类含有叶绿素,能进⾏光合作⽤的真核⽣物。
)5、⽣物多样性包括哪⼏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态系统多样性。
)⼆、种⼦和幼苗1、什么是种⼦植物?种⼦植物包括哪些类群?(有性⽣殖结构为种⼦的植物。
包括裸⼦植物和被⼦植物。
)2、胚由哪四个组成部分?为什么说种⼦内已孕育着新植物⼀代的雏体?(种⼦的胚由胚芽、胚轴、⼦叶和胚根组成,胚芽发育为植物的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发育为主根,⼀个胚就是⼀株植物的雏体。
因此说胚是种⼦中最重要的结构。
)3、说明上、下胚轴的界限。
(⼆者以⼦叶节为界,⼦叶节⾄胚芽的胚轴部分为上胚轴;⼦叶节⾄胚根的胚轴部分为下胚轴。
)4、种⼦萌发时⼦叶出⼟与否的原因是什么?(上下胚轴的⽣长速度不⼀,若上胚轴⽣长迅速,⽽下胚轴⽣长迟缓或不⽣长,则⼦叶不出⼟,幼苗为⼦叶留⼟幼苗;反之则出⼟,幼苗为⼦叶出⼟幼苗。
)5、为什么有些种⼦有胚乳,有些则⽆?⽆胚乳种⼦有什么特征?(⽆胚乳种⼦在种⼦发育初期是有胚乳的,以后胚乳为⼦叶(或其他部分)所吸收。
⽆胚乳种⼦⼦叶⼀般或宽⼤,或肥厚。
)6、种⼦萌发是⼀般哪个部分⾸先突破种⽪?这有什么意义?(见李扬汉《植物学》P13)7、说明下列结构的来源:种脐;种孔;种⾩;种脊。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绪论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分布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
2.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3.植被: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
4.植物的生态作用:1) 植物是生产者,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2) 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3)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4)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5.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第一章1.物种P6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主要指可育性)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2.种群P6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P6)3.植物的命名原则P8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
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4.生物分界学说简介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外)、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细菌和蓝藻)、真菌界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包括真菌和酵母等)、原核生物界(细菌和蓝藻等)5.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6.常见的植物分类按形态结构特点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及地衣)高等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繁殖器官及繁殖方式隐花植物:以孢子繁殖新个体(菌类、藻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显花植物:以种子繁殖产生新个体(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按维管束系统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非维管束植物:(藻、菌、地衣、苔藓)按胚珠位置裸子植物:胚珠裸露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按光合作用色素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
光合作用色素是植物的特有成分,在菌类、藻类中,色素的成分差异较大。
按生按生按生按生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7.植物界大类群(一)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菌门(1)细菌的一般特征最古老的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平均体长2~3 µm, 宽0.5 µm);无细胞核,绝大多数不含叶绿素;形态结构简单。
一般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细菌细胞壁成分为粘质复合物。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地球生命的先锋;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分解动植物残体、参与C,N,P,S等的循环过程);农业上的有益菌:固氮菌、磷细菌、土壤其他细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盐等);工业微生物:发酵、酿酒、制糖等;医药方面:生产各种酶制剂、活菌制剂等;环境保护方面:污染治理、污染监测有害菌:痢疾、伤寒、霍乱等人畜家禽流行病蓝藻门(1)蓝藻的一般特征可进行简单的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a,β-胡罗卜素、藻胆素(蓝藻素)。
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膜,无核仁和核膜分化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果胶质(外层)组成;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2)蓝藻与自然环境种类多,分布广,喜潮湿和阳光;水生蓝藻多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表水、近岸、小型湖泊);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水华/赤潮);农业上固氮,增加土壤有机质;(二)真核藻类、真菌、地衣藻类(1)藻类植物主要特征细胞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和其他色素;无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繁殖方式多样;合子萌发后要脱离母体,不能形成胚;(2)藻类与环境分布广泛,但以水生为主;藻类对环境具敏感指示作用;藻类数量、种类是水产业中简单划分水质等级(肥、活、嫩、爽等级)的依据;可作为水体生态环境退化的标志;净化污染水体(3)藻类的经济意义食用:螺旋藻, 发菜、,海带,紫菜,石花菜,麒麟菜等;养殖业天然饵料;提取工业、医药成分(藻胶酸、琼胶、卡拉胶、碘化钾等);藻类化石是探矿的重要指示生物。
真菌门(1)一般特征真菌营养体一般是由向四周伸展的菌丝(hyphae)构成菌丝体(mycelium);无叶绿素,属异养型;细胞壁成分为多糖类的几丁质;孢子繁殖(2)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要的分解者;食用: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等;药用:冬虫夏草、竹黄、茯苓、灵芝等酿造:酵母、曲霉、毛霉、根霉等地衣门(1)地衣的一般特征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形态几乎完全由真菌决定(壳状、叶状、枝状);耐极端环境;喜光耐干旱:悬崖峭壁、树皮、沙漠等地方有分布;耐寒性强:高山雪线、冻土带、南北极等有地衣生长.(2)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地衣植物门先锋植物:生长于峭壁和岩石上的地衣,能分泌地衣酸,是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促进岩石分化成土过程,为植物生长开路;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对SO2反应敏感;药用、食用:地衣酸抗菌作用,地衣多糖的抗癌作用;石耳、石蕊等可食用;高山苔原的地衣是鹿等动物的饲料;工业原料:化学指示剂、定香剂、化装品、杀菌剂、染料等;有害地衣:冷杉树冠上挂满松萝,导致树木死亡.(三)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有茎、叶分化,但无根的分化,没有完善的维管束;多细胞结构的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器,故又称颈卵器植物;合子萌发不离开母体,并形成胚,故又与蕨类、种子植物合称为有胚植物;配子体发达,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孢子体退化,这一点与其他陆生高等植物不同;矮小,喜阴暗潮湿的环境(2)苔藓植物的代表类群苔纲植物体有背腹之分,两侧对称;茎不分化为中轴;叶不具中肋;成熟的孢蒴多纵裂藓纲(Musci) 植物体无背腹之分,辐射对称;茎有中轴分化;叶具中肋;成熟的孢蒴多盖裂(3)苔藓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保持水土的作用;指示森林类型;环境污染的重要指示生物(对土壤、大气污染有敏感的指示作用)经济用途:药用、燃料、肥料等。
蕨类植物门(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根茎叶分化;有维管束系统(原始的维管植物);配子体产有颈卵器和精子器;具有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区别其他高等植物。
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逐渐退化。
孢子囊成群着生于叶(四)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门(1)主要特征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型叶簇生枝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片形,极少数为扁平宽叶;胚珠裸露,有大小孢子叶具有颈卵器结构;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具有多胚现象2.被子植物门(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花;孢子体高度分化,组织分工完善,具有导管;胚珠包藏在由1个心皮(大孢子叶)或几个心皮结合成的子房内;子房受精后,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植株形态、生境、营养及传粉方式的多样化;双受精现象8. 植物个体发育生物从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种子),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和生理变化(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生殖等),再回到开始的发育阶段(产生第二代种子)的全过程。
9.植物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环境中发生、发展、衰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植物或植物类群的长期进化过程。
10.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二者共同推进生物进化;个体发育是基础(遗传、变异、适应、发展进化);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发育周期相对较短,系统发育周期漫长第二章1.植物区系P26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种分布区一个物种的所有植物个体占有的全部地域。
分布区有形状、大小、类型、成因、历史变化等特征,揭示种与环境的关系。
种分布区表示方法:点图发;轮廓法;涂斑法分布区结构: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3、分布范围世界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植物种特有种——分布局限于某一地区范围内的植物种属分布区:亲缘关系相近的各个种的分布区的总和。
(1)同一属内彼此很相近的种,或者具有不重合的分布区,或者虽有局部重合而其内部结构互有差别。
(2)一般种间不能正常杂交。
科分布:是科内各属分布区的总和。
比属分布区结构更复杂。
属、科分布区表示方法:常用轮廓法描绘,或补充以多种形式说明。
分布中心——属的分布区内,种数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最常见的属科间断分布为距离间断。
世界属、科——见于世界各大陆,甚至热带温带等地均有分布的属。
仅缺失于某一大洲的称亚世界属。
特有属——仅见于某一地理区的属。
特有科——半球分布、泛热带、洲际、地中海地区;物种形成:原种内某些种群间出现新的生殖隔离而终止可育性,相应分化出新种和新分布区。
影响因素:1物种生殖隔离;2遗传基因变异;3环境变化;4物种迁移导致分布格局改变异地物种形成:由于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原有分布区分割成数块,因距离遥远,花粉和种子无法传送,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种及其相应的分布区的过程。
同地物种形成:细胞内染色体分裂失常,致使新一代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使具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不能与同种四组染色体的个体(多倍体)正常杂交,出现生殖隔离,转化为新种的过程。
平行物种形成:分布很广的植物,其中一部分进入新环境,与当地其它种群间无物理障碍,但也缺乏基因交流,逐渐形成新种的过程。
分布区变化的环境机制1)气候演变2)地形变化3)板块运动4)人类活动4..世界种P30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5.成对种P35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6.替代种P35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7.生物入侵P71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9.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现代分布中心相近)发生成分(区系中植物来源相似的成分,不同起源中心的植物分属不同的发生成分)迁移成分(按植物迁移路径划分的区系成分)历史成分(按植物区系内的各个成分在区域内出现的时间序列确定的区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