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45.77 KB
- 文档页数:3
第32卷第9期Vol.32No.9化工时刊Chemical Industry Times2018年9月Sep.2018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收稿日期:2018-04-03作者简介:孙腾(1995 ),男,本科,研究方向:新能源,Email:898210612@doi :10.16597/j.cnki.issn.1002154x.2018.09.009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孙㊀腾㊀冯㊀丹㊀胡利明(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军需与燃料系,江苏徐州221000)摘㊀要㊀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㊂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㊂本文对代表着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㊁日本㊁德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㊂关键词㊀新能源汽车㊀政策㊀补贴退坡㊀双积分㊀充电设施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broad And ItsEnlightenment to ChinaSun Teng㊀Feng Dan㊀Hu Liming(Air Force Academy Aviation Services And Fuel Systems,Jiangsu Xuzhou 221000)Abstract ㊀Energy and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two decis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economy.New energy vehicles are regarded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w era of automobile industry.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Japan,Germany which represents the world 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velopment barometer,was analyzed.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the present stage problemswhich were still existing,th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Keywords ㊀new energy vehicles㊀policy㊀subsidy refunds㊀double integral㊀charging infrastructure㊀㊀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在困扰着人类,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节能减排行业,其发展进程受到了全球各国政府的重视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均已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㊁技术现状以及能源比例出台了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创新政策㊂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几年已成为世界上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借鉴国外美㊁日㊁德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对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㊂1㊀新能源汽车简介新能源汽车,主要指除柴油㊁汽油之外,以所有其它能源为动力的汽车㊂目前世界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混合动力汽车(HEV )㊁纯电动汽车㊀孙腾等.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㊀2018.Vol.32,No.9(BEV)㊁燃料电池汽车(FCEV)㊁太阳能动力汽车㊁氢发动机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㊂2㊀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2.1㊀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一直走在世界前列㊂早在克林顿㊁布什政府期间就提出过许多的政策来扶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㊂奥巴马上台后,将重点放在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通过政府采购㊁示范运行㊁立法规范㊁退坡补贴㊁税收抵扣以及不断完善的积分机制等策略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㊂2010年,新能源汽车首次处于国家战略高度被提出,提出到2015年将会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行驶在美国土地上[1]㊂2013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电动汽车普及蓝图“,明确美国未来十年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㊁电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道路,提出到2022年,每户家庭都能拥有插电式电动汽车㊂2016年,美国政府发布关于 加快普及电动汽车 计划的声明,希望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广电动汽车和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㊂2017年9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21282辆,同比增长29. 19%;累计销量达到142471辆,同比增长31.18%㊂2.2㊀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目前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㊁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车,近年来,插电式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销售高速增长,进入全面推广阶段㊂日本政府采取绿色税制㊁购车补贴和分层次建设充电设施等多种措施发展新能源汽车㊂日本‘2010年新一代汽车战略“提出2020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将分别占据20%至50%比例的目标,然而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020年的目标,发展速度相当快㊂2013年和2014年,日本政府分别提出 日本重振战略 和 汽车战略2014 ,加大对电动汽车补贴㊂2014年6月,日本政府发布‘氢燃料电池战略规划“,明确下一步政策重点从混合动力汽车向燃料电池车转移,提出全力打造 氢社会 的目标㊂2016年3月,日本政府新制定了‘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国内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㊂在日本‘氢能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中,提出到2025年,日本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0万辆㊂2.3㊀德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早在2009年9月,德国就发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2],明确发展重点是纯电动汽车,提出到2020年保有量达到100万辆,2030年突破600万辆,2050年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普及[3],并设立 国家电动汽车平台 ,保证计划实施㊂2016年,德国在柏林气候论坛上表示,德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规定禁止燃油车登记,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㊂2016年5月,德国出台政策激励电动汽车发展,支持政策主要包括研发支持㊁示范支持㊁使用支持和财税支持等领域[4]㊂到2016年初,市场上已经有35款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来自于德国汽车制造商㊂充电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6月,德国总计有6517个公共充电设施,与2015年年末相比提高了10%㊂3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美国㊁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相对落后㊂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50.7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百万,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㊂2016年8月,‘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其中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因为国家政策的不断落实和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提高至92.5,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四位㊂2017年9月,政府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4月施行,它包括两个部分:燃料消耗积分管理办法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㊂历经新能源骗补风波之后,政府决定在继续推进新能源车发展㊁实现 弯道超车 的大前提下,借助这项政策,管理手段从过去的政府扶持向市场导向倾斜㊂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51.4%,城际高速快充站的 六纵六横两环 格局初显㊂在政策体系的大力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导入期迈入平稳期,同时中国也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的国家,截至2017年9月,国内公共类充电桩190559个㊂㊀2018.Vol.32,No.9㊀论文综述‘Reviews“4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存在不足4.1㊀政策体系存在不足虽然我国现有的政策已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初步形成的政策体系中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还远远未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㊂一是政策缺乏预见性和及时性㊂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应对问题的反应时间较慢,大部分处于问题发生后,跟不上市场需求,且政策和补贴标准的周期性很长,再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取舍不定,具体实施政策出台较慢,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时候已经过晚㊂二是推广应用补贴退坡过快㊂经历过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后,近几年政府扶持政策变严,但因为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成本提高,很多企业现在都处于负债运营状态㊂政策规定一年退坡20%,2020年时补贴取消,企业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㊂三是禁售燃油车时间不明确㊂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给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如印度㊁挪威㊁法国和英国已经宣布逐渐淘汰燃油车,以新能源汽车取代,中国的禁售燃油车时间却迟迟没有公布,这不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㊂4.2㊀核心技术相对落后国内厂家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且生产设备和研发技术人员较为欠缺,导致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很不稳定,在顶层设计㊁电池系统集成技术㊁规模化生产工艺设计㊁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电机㊁电控等方面缺乏核心技术,致使关键零部件要依靠进口㊂4.3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越来越好,充电桩数量在快速增加,车桩比也逐年上升至目前的4ʒ1,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规模仍然大幅高于充电桩数量增长规模,意味着车桩之间的缺口仍在不断扩大㊂截止2016年底,主要省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均远超公共充电桩数量,车桩比从3ʒ1到6ʒ1不等㊂包括北京㊁上海这类发展超前的地区,新能源汽车仍然不能找到充足的补给点,存在着明显的充电不便的现象㊂此外,电池回收也是一大难题,目前环卫部门尚无能力处理电动车电池这类含有重金属的垃圾,而能够符合标准处理废旧电池的企业又过少㊂表1显示的是我国各大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车车桩比㊂表1㊀我国各大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车车桩比Table1㊀The ratio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majorcities in China.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公共充电桩数量/个车桩比北京10万23991 4.2广东10万23271 4.3上海10.2万17871 5.7安徽5万8066 6.2河北 2.64万8035 3.3天津 3.85万8014 4.8杭州2万6408 3.1重庆1万33403河南 1.36万2510 5.4厦门0.93万2100 4.4 4.4㊀标准统一尚有劣势技术标准是市场竞争的话语权,虽然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无论是进度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就标准实施后取得的效果来看,仍存在问题㊂一是电池系统安全标准㊂我国目前颁布了充电新国标,但仅仅是推荐性标准,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㊂二是客车整车标准㊂电动客车人员多㊁疏散困难㊁电池载荷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问题,一些电动客车因为销量过快没有经过细致检查就直接上路了,其安全性标准有待检查㊂三是充电设施与充电安全技术标准㊂前期政府已经出台政策规范充电设施与充电安全技术标准,但考虑到电动汽车充电,因此在完善已有充电接口互联互通协议一致性标准外,还需要加强消防安全设计㊁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测评标准等㊂5㊀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我国的启示5.1㊀营造环境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下一步可以对研发方面㊁税收制度㊁财政补贴㊁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现阶段存在不足为营造新能源汽车良好发展环境提出一些建议㊂5.1.1㊀研发方面补贴退坡政策和双积分政策正在逐步倒逼国内车企努力研发电动汽车和推出让国内消费者满意的电动汽车,在研发方面,应该给予企业大力支持㊂㊀孙腾等.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㊀2018.Vol.32,No.92013年,德国政府投入20亿欧元,用于资助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2016年再投入20亿欧元,确保研发项目如期完成,确立了电池技术㊁驱动技术㊁轻型化材料㊁信息通信和基础设施㊁循环利用㊁整车技术六大研发领域[2],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发展经验㊂一是加大对核心技术投入㊂政府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配套零部件支持力度[5],尤其是电池技术,加大加快动力电池技术革新,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突破电池充电速度㊁安全性㊁可靠性㊁使用寿命等核心技术㊂二是设立专项研发基金㊂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鼓励企业自身研发或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开发,突破上游关键元器件㊁关键材料和专用装备的关键技术;制定对应奖励标准,对质量㊁成本优于传统燃油汽车㊁国外领先产品的新能源产品给予奖励,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㊁掌握核心技术㊁产销状况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奖励[4]㊂三是合资中保持绝对主导㊂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与国外先进企业缩小差距㊂在补贴退坡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要面临合资,在合资中,对于包括电池㊁电机㊁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都必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通过和外方合作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㊂5.1.2㊀税收制度日本在税收方面实行 绿色税制 ,购买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税免2万日元,车辆购置税减免4万日元㊂日本还出台 补助金 政策可支付混合动力汽车与汽油原车车型差价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日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下降空间很大,实际购买时基本上消除了两者之间的差价,反过来促使消费者购买混合动力汽车[6],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㊂德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在2011年5月到2015年12月之间购买的电动汽车,免征10年保有税;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购买的电动汽车,免征5年保有税㊂保有税优惠结束后,政府将根据电动汽车重量征税,但税收金额仍低于传统燃油汽车[4]㊂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和德国的经验,从财政方面着手:一是强化财政对研发环节的税收支持力度㊂之前政府优惠偏向于新能源汽车厂商生产方面,建议下一步要将政策重点向研发创新等能够支撑企业发展的方向偏重,减少新能源汽车厂商对政府补贴的依赖㊂二是降低税率补贴㊂目前我国已实行了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政策,但在税收方面还不够具体,没有一些针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税收政策出台㊂因此,必须仿照 绿色税收 降低税率,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整车㊁零部件㊁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1]㊂三是提高汽柴油的消费税率㊂尽快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逼迫传统汽车企业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并利用税收手段加强新能源汽车优势,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增加燃油车的使用成本,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㊂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降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如车船税㊁道路收费㊁停车费等㊂5.1.3㊀财政补贴2016年5月,德国出台电动汽车激励计划,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进行直接补贴,2019年结束补贴,同时将新能源汽车免税期增加至10年,计划投入15亿欧元,其中12亿为购买补贴,由政府和车企均摊㊂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进行完善㊂一是政府和企业分摊购车补贴㊂为避免新能源车企形成补贴依赖和逐步实现市场化,政府应尝试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分摊购车补贴,政府分摊的购车补贴逐渐退坡,逐步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生存力㊂二是合理规划推广应用补贴退坡㊂建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设置补贴退坡梯度,同时兼顾补贴配套比例与价格补贴比例上限政策,使新能源汽车价格能够最大限度地被消费者接受[7]㊂国家补贴可以一年退坡5%至7%,拉长补贴周期,给负债经营的企业一个缓冲时间㊂5.1.4㊀政策扶持零排放汽车法案是美国加州政府1990年针对汽车生产企业出台的政策,迫使和激励企业研发并提高零排放车产销量㊂该法案要求汽车销量超过一定数量的车企,零排放车辆要占据销量中对应的比例㊂若无法实现,必须向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缴纳每辆车5000美元的罚款㊂通过零排放汽车法案这种强制性市场机制,有效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㊂仿照美国加州零排放积分交易机制, 2017年9月,政府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在业内被称为 双积分政策 ,于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㊂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家年产量或者进口量高于3万辆的传统乘用车企,传统燃油车的油耗需要达标,新能源车的电耗也需要达标㊂达标就有正积分,不达标则累计负积分㊂次年年初结算时,车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㊀2018.Vol.32,No.9㊀论文综述‘Reviews“两类车的负积分填平归零㊂如果无法顺利归零,企业则会面临限产或禁售的惩处㊂双积分政策实施后,车企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达到一定数值,否则只能减少自身传统燃油汽车产量,或购买其他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㊂设立双积分政策的初衷在于促使车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投资㊁发展新能源技术㊂对于国内那些起步早㊁产品足㊁规划长,研发体系㊁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都已经较为完整的车企,如比亚迪㊁吉利㊁众泰等,他们期盼积分政策越早到来越好;而那些传统燃油车企只能通过购买积分或是和其他公司进行合资来应对政策,以大众㊁丰田㊁通用为代表,他们只有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步伐,才能减少未来对积分购买的依赖性㊂5.2㊀标准制定虽然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采取多样化手段,从成立组织㊁加强合作㊁培养人才㊁定期检验四个方面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㊂5.2.1㊀尽快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委员会在日本,主要由日本电动车辆协会(JEVA)和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进行研究电动汽车相关标准,两者各有不同㊂JEVA下设整车分委会㊁基础设施分委会和蓄电池分委会,从电动车术语㊁整车试验方法与要求,到电池㊁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环节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形成了比较系统㊁完整的标准化体系;JISC标准可分3类,第一类是术语和标识类标准;第二类是车辆电池㊁电机等方面标准;第三类是充电㊁电池等方面标准[8]㊂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做法,由国家或地方民企牵头,组织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制定及核心部件研究等方面的人才成立标准委员会[9],对现有新能源汽车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先进技术方法保留存档并在企业间进行推广,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㊂5.2.2㊀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积极鼓励各企业参与标准化的制定,通过各企业根据实际应用得到的数据有效规范标准,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信息反馈渠道,自下而上收集标准实施过程中收获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制修订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9]㊂5.2.3㊀培养标准化人才院校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设相应专业课程,专门培养从事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制定工作的人才,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9]㊂同时建立培训班,对现有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㊁加工㊁销售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和完善标准体系㊂5.2.4㊀加强新能源汽车监督检验机构建设一是加大监督检验机构规模㊂目前,全国获批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共12个,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共2个㊂我国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缺少权威检测机构为其产品做出的权威性检测结论㊂因此,必须加大权威性新能源汽车领域监督检验机构建设规模㊂二是建立动态评估体系㊂定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㊁行业现状㊁发展趋势和预期目标做出动态监测和评估,以便政府及时调整和完善该产业的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政策措施㊂三是建立淘汰考核机制㊂将每次检查安全标准不达标的企业淘汰掉,并制定出相应惩罚措施,确保新能源汽车企业质量达标㊂5.3㊀配套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配套引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顶层设计㊁充电价格㊁互联互通㊁电池回收四个部分提出建议,解决新能源汽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充电难问题㊂5.3.1㊀政府、企业合作补贴2014年,日本四家车企与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共同成立充电服务公司,主要提供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两部分补贴,由基础设施建设方提出申请,主要针对政府财政补贴覆盖不到的部分进行企业补贴,配合政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㊂仿照日本,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吸引企业投入,共同开发㊂一是各地政府做好统筹规划㊂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战略规划,大幅降低公共充电站的电力增容成本,明确要求各城市规划中预留一定比例㊁位置合理的公共充电站用地指标,并减免一定时间段的税收,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持续不断的投入到公共充电站建设中来㊂二是加速出台土地优惠政策㊂加大补贴力度,吸引企业投资,仿照日本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建设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㊂三是规范私人充电基础设施管理㊂加快推出全国统一的私人用户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示范文件,对老旧小区的电力增容,累积一定数量的增容申请则必须集中更换老旧小区的电力设备㊂㊀孙腾等.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㊀2018.Vol.32,No.95.3.2㊀完善用电价格政策日本政府对于充电设施进行分层次普及,一是普通居民的基础充电设施,特别是小区㊁公寓等集中式住宅居民的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二是高速公路沿线加油站㊁收费站等旅途中的充电设施;三是商场类大型场所的快速充电㊂我国政府可以借鉴日本做法针对这三个层次划分用电价格㊂对居民住宅小区等非经营性充电设施用电,根据场所区分用电价格㊂对政府机关㊁企业单位及高速公路沿线加油站等公共停车场中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工商业类用电价格㊂对商场㊁超市等大型充电设施用电,施行大工业用电价格㊂还应对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用电价格,鼓励消费者合理安排用电时间,节约能源㊂5.3.3㊀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的是充分利用好充电设施,努力实现充电桩与用户㊁充电桩与运营商㊁用户与运营商之间信息共享,为用户提供充电便利,解决找桩难㊁充电难的问题㊂要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主要有两个层次㊂一是确保充电接口的物理性与电器的互联互通㊂2017年1月1日政府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新国标的实施方案“,明确从2017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电动汽车和新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新国标,但仅仅有标准还不够,要添加一些包括安全性㊁兼容性和电池型号等标识内容,明确相关的标识管理㊁检查规则等方面制度,提高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㊂二是保持充电支付和服务的互联互通㊂充电设施生产商和运营商可以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充电桩的信息技术接口,通过互联互通,向用户及时提供充电站点的实时状态和多支付方式的同步兼容,降低了运营成本,使更多的用户能够及时充电,提高了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㊂5.3.4㊀做好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全面解决电池回收问题,需要来自多方面配合开展工作㊂一是梯级利用动力电池㊂动力锂电池使用寿命约12年,但用于汽车动力只有4年,因为当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续航里程会明显减小,但它之后可作为电网储能或低速车的动力源多次利用,降低电池使用成本[5];二是建立回收管理体系㊂提高废铅酸电池等危险废弃物回收资格标准,相关部门要联合起来,对于没有认定资质的个人或者个体回收户制定严厉惩罚机制;三是对正规企业进行补贴㊂对具备资格的正规回收处理废旧铅酸电池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更多的合格重金属处理厂出现㊂6㊀结束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今各国调整汽车产业机构㊁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㊂对我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共存㊂一方面,该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尤其针对中国国情而言;另一方面,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㊁配套建设不完善和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旧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㊂面对日益严峻的新能源市场环境,各方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协调各项资源的配置,看准时机,创新发展,最终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㊂参考文献[1]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2]郭星成.新能源电动汽车的 德国思维 [J].中国产业,2012(12):31.[3]李晓慧,贺德方,彭洁.德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政策措施与未来趋势[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09): 6469.[4]张长令.德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16,(17):5861.[5]李晓英,李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1):6876.[6]沙晓梅.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测控技术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7]范如国,冯晓丹. 后补贴 时代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7,27(03):3038.[8]刘毅.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㊁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 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㊁福建省人民政府,2010:4.[9]王华.日本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研究[J].上海汽车,2016,(05):2629。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与启示探讨作者:文/熊宇来源:《时代汽车》 2018年第1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使用的能源数量也随之增加,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环境保护问题更加严峻,故世界各国纷纷开发新能源,在各个产业中使用。
本文是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例,分析了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新能源企业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引导;示范效应1引言当下,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开发新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
所以新能源产业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使用,做到节能减排,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世界各国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
当下,我国面临的是经济转型、环境与能源问题,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1发展路径美国为落实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保证能源安全的战略,会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不同阶段提出发展战略,首先是提升燃油的经济性,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随后是零排放与石油依赖,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最后是确定了两个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是让混合动力汽车商业化,远期目标是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日本制定的战略是,保证能源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并明确了国家发展的目标,引导产业发展。
该战略提出,到2030年,日本石油的使用从50%降为40%,使汽车燃油更具经济性,并使用生物质的燃料,研发出电动汽车。
现在,日本已经有三种新能源汽车:一是混合动力汽车,这类汽车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已经形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商业化的特征;二是纯电动汽车,这类汽车的发展有系统的规划,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三是燃料电池汽车,日本非常重视这类汽车的研发,且已经研发出多种燃料,技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欧洲为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排放的途径之一。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汽车污染物排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维持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面对新能源汽车现有渗透进程缓慢的瓶颈以及产业链中研发、消费等环节存在较大外部性的特点,政府政策仍然起支撑主导作用。
政府的政策激励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汽车产业;电动化引言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电动化、低碳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善未来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交通具有深远意义。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并加快产业布局。
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从战略规划、研发创新、推广应用、智能网联等方面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1概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逐渐形成,在共享经济时代,共享汽车以及分时租赁等出行方式在推广的中后期是发展重点,其中以私人市场的推广应用为主要发展方向,在进行推广时应多注重“规范+引导”“规范+监管保障”措施的组合使用。
例如在汽车共享出行的数字化平台方面给予支持,完善分时租赁相关车险产品,对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等。
2启示2.1发挥法律法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以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为前提,探索构建以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油耗法规引导的技术引导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分场景、分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预期。
二是借鉴国外关于燃油经济性法规管理方式,基于促进产业发展、符合收费标准审批原则,加快制定双积分管理措施及收费标准,充分发挥双积分政策对补贴政策的承接作用。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一是组织汽车、通信、法律等领域相关专家,分析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制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因素,并根据其属性、范围及影响,分别提出豁免、解释、修订等不同的建议措施,制定修订优先级和推进时间表。
国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做法及启示国外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创新的做法,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启示。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做法和启示。
首先,国外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例如,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实施了购车补贴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采取了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挪威实施了免收购车税、道路税和停车费等措施,瑞典则提供了低税率和免费停车等福利。
这些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市场的发展。
其次,国外国家积极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便利服务。
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城市和高速公路方面建设了大量充电桩。
同时,一些国家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家庭和办公地点建设充电桩,方便居民和员工充电。
这种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此外,国外国家也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做出了巨大的投入。
例如,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智能网联技术、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方面进行了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这种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此外,国外还注重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例如,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在电池制造、电机驱动、充电设备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的建设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国外还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合作和发展。
例如,日本和德国等国家与中国进行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能够加快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综上所述,国外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种创新的做法,为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创新、产业链建设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日本汽车产业长期以来在海外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仍需制定更加精准的战略。
本文分析了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的策略,并探讨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启示和建议,同时也指出了应对中国市场挑战的策略。
通过加强合作,日本汽车产业可以借鉴中国市场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挑战,助力日本汽车产业在海外拓展取得更大成功。
加强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更多机遇和可能。
深化日本汽车产业与中国市场的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
【关键词】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中国市场,发展历程,崛起,市场表现,挑战,合作,经验,全球汽车产业1. 引言1.1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最早的日本汽车制造厂商是日产汽车公司,成立于1933年。
在二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日本政府的支持和日本企业的努力,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崛起,如丰田、本田、三菱等。
这些汽车厂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成熟期的漫长历程,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完善自身,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日本汽车产业也在不断调整战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是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争夺的焦点。
根据国际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销量和产量连续多年居于全球首位。
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汽车制造到零部件供应商都受益匪浅。
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不仅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挑战。
44 8 2010中国科技投资EXPERT VIEWS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郝彦菲新能源战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领国际市场竞争新的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给紧张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于我国来讲,发展新能源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当前,“调结构”成为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新的经济局面势必要求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来应对,而新能源很好地满足了政府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分析1.新能源所占比重增大但仍偏低,未来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全球主要能源供应结构看(表1) ,1973~2008年石油、天然气、煤炭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石油占比的降幅最大,由46.1%下降到34%。
新能源所占比重增大,其中核能占比由0.9%上升到5.9%,增长速度最快;天然气占比由16%上升到20.9%。
尽管新能源增幅较快,但在2008年能源供应量总额中所占份额却最少,仍偏低。
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1294.9Mtoe(百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4%。
增速比2007 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是2001 年以来增长最为缓慢的一年。
增速下降主要源于金融危机使得占世界能源消费近一半的OECD 国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2007年下降1.3%,其中美国的能源消费下降了2.8%。
而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也出现连续第5 年减缓。
从结构上看,化石能源(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90%左右。
从总量上看,随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21 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IEA《2009 年能源展望》预计2007~2030 年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以每年1.5%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30年达到168亿吨石油当量,比2007 年的120亿吨石油当量高出40%。
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相结合产生的重要领域。
日美欧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该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引导,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后者对于产业的形成与壮大至关重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政策颁布情况经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研发支持,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体系,形成了能支撑未来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雏型。
20 01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我国政府不仅持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而且逐步完善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措施。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措施经历了从计划层面、上升到规划层面、再落实到具体可操作政策层面的演进,目前正逐步从主要支持技术研发向加强技术研发与促进产业形成、发展相结合转变。
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仅提出“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等内容,而没有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实力和整车研发实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一些汽车制造企业相继推出新能源汽车样车和整车产品,我国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方面越来越重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
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新能源汽车的上市销售奠定了基础。
“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尤其是,2009年初,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对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已经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直接表现在,首先,利用政府2亿元研发投入,拉动相关配套资金20亿元以上,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化投入超过60亿元。
其次,成立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8个,配套形成20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2009年新增投资近40亿元。
第三,截至2009年底,13个试点城市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600辆以上,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
新常态下的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
发展启示
随着全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国际汽车产业的热点之一,也是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领域之一。
在这种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电动汽车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
目前,纯电动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中,纯电动汽车销售量占比超过了70%。
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全球各大汽车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市场上出现了诸多新的竞争者。
此外,技术进步和政策导向的影响也会让竞争格局更加复杂和多元。
第三,智能化和共享化成为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动汽车也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产品。
同时,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以上趋势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首先,应着重发展纯电动汽车,加快推广应用。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增强产品竞争力。
第三,应积极引导产业向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
转型。
最后,还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清洁、低碳、高效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最新动向,总结其成功经验与教训,并探讨这些政策动向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政策环境、市场趋势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分析,本文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特点,然后探讨了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及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启示和建议。
二、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动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以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向引人关注。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税收优惠、设立研发基金、建设充电设施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具有雄厚的实力。
欧盟通过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提供购车补贴、建设充电网络等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欧洲各国还加强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合作,以提升欧洲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日本作为汽车产业的强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持、推动技术研发等手段,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
除了以上几个国家外,韩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国家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国家通过制定适合自身国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不断提高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3年6月Journal of Hebei Energy Institute of Vocation 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and TechnologyJun.2013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甄翠敏1,胡天娇1,张丽丽2,王辉3(1.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2.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3.唐山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北唐山063000)摘要:发展电动汽车,是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在回顾国外电动汽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现实基础,给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国外;电动汽车;启示中图分类号:X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74(2013)02-0048-04The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fro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reign Electric VehicleZHEN Cui -min 1,HU Tian -jiao 1,ZHANG Li -li 2,WANG hui 3(1.School of Economic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2.Hebei Energy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3.Sci -tech Information Institution ,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electric vehicle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automobile industry.Based on the review of development course of foreign electric vehicle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the realistic basis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in China.Key words :foreign ;electric vehicle ;enli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4-01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局项目:唐山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商业模式研究与示范(10130208A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新能源汽车与推广应用商业模式研究与示范(10243929D )作者简介:甄翠敏(1973-),女,博士,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分析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背后的动因,进而探讨这些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的发展趋势,然后重点分析了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国外政策的启示,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建议。
二、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以推动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其中,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税收优惠、设立研发基金、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欧洲各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同时,欧洲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尤其在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注重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
日本作为汽车制造大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同时,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也具有较强实力,尤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FRONTIER DISCUSSION 丨前沿探讨D时代汽车 国外电动汽车产此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逯贯杰吴晓宇曾欢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重庆市400054摘要:当前世界性的石油争夺日益激烈,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电动汽车将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目标。
美日欧等国电动汽车发展比我国的发展要快很多,本文通过分析美日欧等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激励政策,并从支持方式、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回收处理体系的构建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激励政策;实现技术;启示1引言第59届美国旧金山国际车展于2016年11月27日落幕,各类最新技术的新款电动汽 车、电油混合车继续受关注,其中续航最长 的_料车成为热点[1]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 会公开的数据,2016年1月到10月我国插电式 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均完成79000辆,比上年 同期分别增长31.0%和37.2%;此外我国纯电 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6000万辆和258000万 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1%和102.5%[2]。
我国已经将电动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之一2美曰欧等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不同 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不同的技术路 线,下面将分别介绍电动汽车在美国、日本 和欧洲等不同国家的发展史[5'2.1美国美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领跑者,这既得益于美国白宫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1993年,美国开始实施新一代电动汽车合作计划,开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热潮。
2006年,美国推出先进能源计划,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重点研发领域。
2016年,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政府和科研机构等46个利益相关方共同签署了“推动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碰设施指导原则”。
2.2日本日本于1967年成立日本电动汽车协会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日本汽车产业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大国,其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汽车产业现状和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两个方面,探讨了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战略、日本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市场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影响以及日本汽车产业应对中国市场挑战的策略。
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了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的成功经验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日本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中日汽车产业的合作与共赢。
【关键词】关键词: 日本汽车产业, 海外拓展策略, 中国市场, 发展, 挑战, 启示, 成功经验, 展望未来1. 引言1.1 日本汽车产业现状日本汽车产业是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业之一,拥有丰富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品牌声誉。
日本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日本汽车产业以其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而著称,不断引领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对品质的高度要求。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汽车设计、制造工艺、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让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日本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也非常完善,从零部件到整车的生产都有着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性能。
日本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推动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其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为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本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1.2 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中国汽车市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汽车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