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导游词(思维导图容易背)
- 格式:docx
- 大小:625.85 KB
- 文档页数:4
雨花台讲解词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景点是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雨花路南端,是一处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参观游览胜地。
【雨花台的成因—雨花台的历史传说—雨花石】雨花台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
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它们都是在距今1200万年到300万年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由长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从安徽贵池以远的中下游搬运而来的,途经磨擦水蚀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滚圆如卵,有的扁如圆饼。
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黄、深黄、红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雨花玛瑙”。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
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
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雨花台。
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
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
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
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总理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陵园广场—烈士雕塑群像】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
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雨花台导游词》雨花台导游词(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
此刻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
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那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
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
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
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
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
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
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
之后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
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
由于那里地势较高,到达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因雨花台最高海拔60米,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
雨花台成为他屠杀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间,在那里牺牲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竟在十万人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党和政府决定在此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
此刻,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不仅仅是南京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的景点。
下面让我们来进入参观雨花台吧!【北大门】此刻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北大门,大家请看这两根花岗岩石柱,上面雕刻着两支巨大的花圈,表达了后人对先烈的怀念。
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列宁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毛主席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才由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雨花台A景点概况:1分30秒1、地理位置和雨花台得名2、陵园建筑的时间和原因3、六个功能区各位游客,大家好!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顶部平坦如台。
在历史上,雨花台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这里原名长陵,石子岗,东晋时为了纪念在此屯兵抵御外族侵略的豫章内史梅颐改称为梅岗、梅岭岗。
相传南朝时期,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天降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后掉在石头上,这里的鹅卵石就变成了美丽的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政府对雨花台的建设提出了: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营建,今日的雨花台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
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北大门、陵园广场:2分钟1、大门简介2、烈士群雕像的位置3、群雕像的落成时间、像的规格(高、宽、厚)及所用花岗岩数量、重量4、群雕像的人物组成和雕刻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着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是由松针和梅花组成的,代表着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情怀。
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
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在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
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
群雕像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群雕像于1980年落成,是由刘开渠设计,雕刻家集体创作完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
⾬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处,占地⾯积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花台⼀带就成为江南登⾼揽胜之佳地。
三国时称玛瑙岗、聚宝⼭;南朝时,此地佛教盛⾏;明、清两代,景区内的“⾬花说法”和“⽊末风⾼”分别被列为“⾦陵⼗⼋景”和“⾦陵四⼗⼋景”之⼀。
民国时期,这⾥成了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和爱国志⼠的刑场,⽆数⾰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在这⾥英勇献⾝。
新中国成⽴后,党和政府在此兴建了烈⼠陵园。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花台,已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范基地、国家⾸批AAAA级旅游区和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并通过ISO9001和IS014001国际认证。
风景区由烈⼠陵园、名胜古迹、⾬花⽯⽂化、⾬花茶⽂化、游乐活动和⾬花⽣态度假六⼤功能区组成。
各位游客,游览⾬花台可⾛两条线路,⼀是以名胜古迹为主的访古探幽游;⼀是以参观烈⼠陵园为主的红⾊⽂化游。
下⾯请随我开始访古探幽。
从景区北⼤门沿东坡道向上⽽⾏,⾸先映⼊您眼帘的是坐落于东岗名胜古迹区之颠的景区名称的发源地——⾬花阁。
相传南朝梁武帝时代,⾼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僧侣500余⼈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神,数⽇不散,感动佛祖,天⼥散花,落地为⽯,遂称⾬花⽯,⾬花台因此⽽得名。
北宋末年,⾬花台始有建筑物,为古⾬花台遗址。
1997年在古遗址上修建了⾬花阁。
阁叠三层,檐卷四重,阁⾼34⽶。
迎⾯镶有《⾬花阁记》,内厅以长约30⽶的云光法师说法长卷,追寻⾬花台历史源头。
内存⼀尊讲经⽯座,四周散缀99粒⾬花⽯,营造出云光法师讲经讲得天花飞坠的场景。
由书法家陈⼤⽻、尉天池领衔的22位书法家书写的44条楹联条幅装点着楼台回廊。
沿着⾬花台右侧的青⽯板路婉蜒数⼗⽶,您会来到⾬花台北麓⼭坡,这⾥有⾬花台之役阵亡将⼠⼈马冢。
⾟亥⾰命期间,江浙联军挥⼽⾦陵,攻打⾬花台要塞,与清军张勋部激战,牺牲惨重。
雨花台导游词3篇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雨花台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雨花台导游词范文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
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
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
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
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
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
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
各位现在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
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
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达到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因雨花台最高海拔60米,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
雨花台成为他屠杀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间,在这里牺牲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竟在十万人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党和政府决定在此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
现在,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南京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的景点。
下面让我们来进入参观雨花台吧!雨花台导游词范文2:各位游客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自东向西绵延4千米,有三岗,东岗为雨花台。
雨花台导游词精选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景点是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雨花路南端,是一处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参观游览胜地。
雨花台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
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它们都是在距今1200万年到300万年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由长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从安徽贵池以远的中下游搬运而来的,途经磨擦水蚀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滚圆如卵,有的扁如圆饼。
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黄、深黄、红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雨花玛瑙”。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
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
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雨花台。
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
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
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
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总理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南京成为反动统治中心。
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南京雨花台导游词】江苏:雨花台导游词(二)江苏:雨花台导游词(二)〔忠魂亭〕细心的游客刚才站在纪念碑一层平台向南远眺时,可能就已发现了这座身影勾勒在纪念馆门厅中的亭子。
现在当我们站在纪念馆广场上时,它的英姿就更加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就是位于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最南端的”忠魂亭”。
“忠魂亭”是由南京市30万党员捐款240万元于1996年修建的,总设计师是东南大学著名的建筑大师齐康教授。
它是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等四部分组成,建筑风格与纪念碑、纪念馆等主体建筑物协调一致。
主体(亭子)建筑长宽各5.8米,高8.3米,亭帽上镌凿的”忠魂亭”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
请看这组立于水池两边的《忠魂颂》浮雕,它是由江苏省美术馆组织有关艺术家设计创作的。
它长20米,高3米,以”狱中斗争,刑场就义”为主题,用构思精巧的艺术手法,浓缩了英烈们威武不屈,悲壮卓绝的历史史实。
〔”雨花石之歌”雕塑及雨花石文化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雕塑就是”雨花台之歌”雕塑,它由黑色花岗石路面衬底,红色花岗石基座状如雨花石,银白色音符直指蓝天。
雕塑的碑座上刻有江苏著名词作家胡子林、倪亚范作词,著名作曲家吕远作曲的《雨花石之歌》。
它在全国旅游景点词曲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这座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雕塑,是景区内正在建设的雨花石文化区的标志,根据设计规划,以”雨花台博物馆”为龙头的雨花石文化区内,除了博物馆的陈列之外,雨花台文化区内还将结合水体规划,通过水位控制、调节,形成四季不同水体形态的”雨花滩”,供游人自己动手拣雨花石,满足游人的参与性;兴建”雨花石文化广场”,以山、水、洞为基础,以石为本,配以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等,组成错落有致、赏心悦目的石文化景观木樨苑;同时,按1:1比例仿建标准的雨花石文化区,将集观赏、购物、休闲、教育为一体,成为风景区内的又一胜迹。
〔竹林〕雨花石文化区边上的这片竹林,是目前南京市最大的连片竹林。
南京解说词:雨花台雨花台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
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
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
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
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
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
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
各位现在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
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
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达到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
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这里。
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
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从刚才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一定会联想到雨花台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错,历史上雨花台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山岗起伏,林木葱茏,流水清泉,鸟语花香,名胜荟萃。
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览胜,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词佳作。
南宋《丹阳志》载“江南登临之地”即有雨花台,明、清两代又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台上又书写了一页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
数万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在雨花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先驱者之歌。
南京雨花台的导游词雨花台风景区又名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简称雨花台。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
是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雨花台的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南京雨花台的导游词1雨花台风景区又名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亦简称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
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雨花台导游词解说,希望能够帮到您!各位游客,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自东向西绵延4千米,有三岗,东岗为雨花台。
雨花台原名长陵,石子岗,相传南朝时期,有位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就变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
1927年背叛革命以后,二十多年间,雨花台沦为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建设,今日的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
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
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
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
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
雨花台讲解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
(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南朝梁武帝年间,有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在山顶说法讲经,精妙绝伦,感动了佛祖,佛祖散天花以褒,顷刻间,七色花如雨坠下,遍布山岗。
天花坠地之后就变成了大家熟知的雨花石,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
)雨花台这里最高海拔60米,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
雨花台成为他屠杀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间,在这里牺牲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竟在十万人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党和政府决定在此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
现在,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南京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的景点 .【北大门】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北大门,大家请看这两根花岗岩石柱,上面雕刻着两支巨大的花圈,表达了后人对先烈的怀念。
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列宁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毛主席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才由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烈士群雕像】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
广场中间第三层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型烈士群雕像,这是建国以来国内最大型的花岗岩雕像之一。
这里是三面环山的谷地,原址是北殉难处,是1927年~1937年革命先烈遇难的地,也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烈士最多的地方。
雕像于1980年清明节前落成,像高8·5米,底座3·5,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石拼接而成,总重量为1374吨。
是目前我国同类题材中最大的花岗岩石刻。
这座气魄雄伟的石雕,塑造了九个革命先烈就义前忠贞不去的形象,他们横眉冷对敌人的刀枪,表现出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塑像以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先烈们的面部神态,细腻地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神态:工、农、党员怒目圆睁,宁死不屈;女共产党员平静自若,临危不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