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物流根底知识本章重点:1.商流、物流的定义及其关系;2.物流分类;3.物流合理化的意义和途径。
1.物流学科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提醒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都是物流系统的组成局部,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2.物流学科是(管理工程)及(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科学成果,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根底环节之一,是当代经济的主要组成局部之一。
〔1〕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流通是商品生产得以产生和开展的前提条件。
①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流通的状况制约着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开展速度。
②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2〕流通的内容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其中资金流附属于商流,信息流附属于商流和物流,所以流通实际上由〔商流〕和〔物流〕组成。
☆〔3〕商流及物流的关系如何?商流:对象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活动,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
物流: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解决实现使用价值。
物流不改变物的性质、尺寸、形状。
不创造形质效果,但是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①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局部,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②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根底,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
③各自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和规律,现实当中可以别离。
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别离的原则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开展的需要。
〔4〕何谓商物别离?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局部,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但物流和商流的内容不同,商流是对象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物流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现实当中可以别离。
商物别离有利于物流合理化,商物别离不是绝对的准则。
☆〔1〕〔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2〕物流对生产系统有何影响?①物流是生产连续性的保障②降低本钱、增加效益,保证生产持续开展③改善生产环境,保证生产良好秩序☆〔1〕按照作用分类:①供给物流:企业购入原材料或商品的物流过程;②销售物流: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③生产物流:是制造产品的工厂企业所特有的,它和生产流程同步;④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①地区物流②国内物流③国际物流〔3〕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①社会物流,又称大物流。
物流学导论期末复习材料一、考核目标和围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并使学生掌握学习物流的基本方法。
具体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物流系统及系统管理的方法,掌握物流的功能及作用、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和性质、物流服务、物流标准化、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政策等。
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考试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题型多样,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1、主教材:《物流学导论》汝宜红,交通大学,2004年2、教学课件:见学习平台“课程学习”。
复习方法:教材资料结合每周的周导学容,完成每阶段作业四、期末复习重难点第一章物流的概念与作用第一节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分类方法;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第二节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的定义、基本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特点第三节物流的作用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物流对企业的作用第二章物流的发展本章重点掌握物流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世界物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物流现状。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本章重点掌握建立物流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物流学学科体系;物流学的主要观点(商物分离、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第三个利润源说、效益背反说、物流森林)第四章物流功能要素本章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
1.理解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
2.理解物流各功能要素的定义。
3.掌握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每一项物流功能要素的特点及其合理化方法。
第五章物流服务1. 了解物流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解并掌握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
3. 理解物流服务容设计及物流服务的实施过程。
第六章物流标准化主要介绍物流标准化方面的容,要了解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及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组成框架构想。
欢迎阅读物流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四个阶段:1、储运阶段2、配送阶段3、综合物流阶段4、供应链物流阶段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性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黑大陆”“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效益背反说效益背反指物流诸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矛盾,即某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对物流各功能的优化不仅要考虑单独因素,更要从整个物流系统着手。
如采购与仓储的矛盾物流活动由七项基本职能构成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二)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间隔的纽带(三)合理物流能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由物物交换到货币的产生●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经济发展使物流科学走上历史舞台按照物流业务性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物流管理概念●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性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管理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为达到预定的目标,对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管理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工作的总和物流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早期物流管理(储运阶段)●物流功能如仓储、运输等个别化管理阶段●分销物流管理(配送阶段)●偏重对分销物流的服务水平、成本的管理●综合物流管理(综合物流阶段)●企业内部供、产、销物流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阶段)●涉及企业、供应商、顾客整条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原则●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的总原则。
●物流合理化就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0)《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新)注:每学期都会有一些内容变化,请参加复习课听讲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判断改错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4、知识点串联题(10分)5、应用能力考核题(15分)6、案例分析题(15分)二、答题要求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
3、判断改错题,对于观点表述正确的,判断正确,得3分;观点错误的,要求对错误的部分划线,并改正。
只判断不改正,只能得2分。
4、应用能力考核题,要求用物流管理理论分析论述一个具体企业的某一项物流管理问题,在理论叙述时,要条理清晰,简要的展开论述;结合实际要求具体与考核问题相关,内容贴切,企业信息完整,相关物流运作问题描述清楚明了,并且结合理论,进行论述分析。
结合实际论述字数不少于200字。
5、案例分析题首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三、复习重点(一)单选、多选、判断题复习范围:Ⅰ、单项选择题1、人类认识物流的最早领域是()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C.供应领域D.销售领域2、包装的最基本功能是()A.促进销售B.保护商品C.便利流通D.便于保管3、对灾区的救援、供应,对边远地区的紧急救助等任务,最好采用()1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4、承担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的工作是()A.集货B.分货C.配货D.配装5、最成熟、应用领域最广泛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A.条码技术B.语音识别技术C.FRID技术D.磁卡技术6、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时间、品种、数量等方面存在矛盾,可以解决的环节是()A.生产领域B.消费领域C.运输环节D.仓储环节7、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A.第一方物流B.第二方物流C.第三方物流D.买方物流8、绿色物流也可以称之为()A.第一方物流B.第二方物流C.可持续发展物流D.第三方物流9、下列适合食品冷链运输的物品是()A.保温杯B.电热毯C.蔬菜D.地板块10、物流金融产生的背景是()A.供应链管理的发展B.运输管理的发展C.配送管理的发展D.绿色物流的发展11、物流起源于()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12、具有耐风化、不变形、耐热、耐酸、耐磨等优点,适合于各种液体物品的包装,如盛装强酸类液体的包装材料是()A.纸B.木材C.陶瓷D.金属13、可以解决物资生产与消费在地域上的差异性的矛盾,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用的物流环节是()2A.仓储B.包装C.运输D.配送14、仓储可以()A.改变产品功能B.改变产品性质C.增加产品使用价值D.创造时间效用15、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不足的问题,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使这些加工活动成为物流过程的一部分的物流环节是()A.运输B.流通加工C.配送D.包装16、根据校验方式不同,可将条形码分为()A.定长条码和非定长条码B.连续型条码和非连续型条码C.自校验型条码和非自校验型条码D.维条码和二位条码17、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称为()A.废弃物物流B.绿色物流C.回收物流D.应急物流18、可能发生应急物流的情况是()A.产品质量不合格B.突发地震C.企业的废弃物处理D.配送物品时出了差错19、绿色物流管理活动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体现了绿色物流的什么特性?()A.学科交叉性B.多目标性C.多层次性D.时域性20、物流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主要是在融资业务中对什么的监管?()A.包装物品B.运输过程C.配送活动D.质押物21、物流概念的确立阶段是()A.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2、根据被包装物品特点进行专门设计、专门制造,只适合于某种专门物品的包装是()A.通用包装B.专用包装C.工业包装D.商业包装323、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方式,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形式是()A.支线运输B.干线运输C.城市运输D.厂内运输24、静态仓储是指对仓库内物品的()A.存放B.保管C.控制D.提供使用25、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实施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加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是()A.仓储B.配送C.运输D.流通加工26、在流通领域中用于标识商品的全球通用的条码,商品在市场中自由流通并进入扫描商店的先决条件是()A.商品条码B.物流单元条码C.储运单元条码D.店内码27、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是()A.EDI B.EOSC.GPS D.GIS28、物流外包成为商业领域的一大趋势发生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9、选择一家或几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此进行决策带来的决策结果可能发生问题的风险称为()A.市场风险B.管理风险C.信息风险D.储存风险30、一般情况下,没有金融机构参与的物流金融模式主要存在于哪种模式中?()A.质押模式B.权利质押C.垫付货款模式D.流动货物质押31、我国物流“热”开始升温是在()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4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32、不进行专门设计制造,而根据标准系列尺寸制造的包装称为()A.通用包装B.专用包装C.大包装D.小包装33、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路程较短,运输量相对较小的运输类型是()A.干线运输B.支线运输C.国际运输D.厂内运输34、仓储最基本的任务是()A.物资储存B.物品维护C.库存控制D.流通加工35、内地的一些制成品,如时装、洋娃娃玩具、轻工纺织产品、工艺美术品等,在深圳地区进行简单装潢加工,改变产品的外观,使产品售价提高20%以上。
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第一章物流基础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2、供应链物流重点问题:3、发展现代物流有什么意义?第二章物流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名词解释:6、物流标准化重点问题:2、如何理解商物分离?3、如何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一般掌握1、第一利润源、第二利润源、第三利润源的主要含义?第三章物流活动的基本范围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运输合理化3、储存重点问题:3、运输合理化(为什么要研究运输的合理性问题)4、储存的ABC分类管理方法5、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如何实现)第四章物流网络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网络(狭义)2、网络经济特性3、物流枢纽4、物流基地5、物流网络规划重点问题:3、物流结点的种类和功能。
一般掌握1、物流网络的特性第五章企业物流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企业物流重点问题:1、企业物流的内涵及范畴第六章物流企业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物流企业2、第三方物流重点问题:1、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好处)一般掌握:3、如何提升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第七章物流管理名词解释:1、物流管理4、物流成本5、物流质量管理6、物流成本管理重点问题:一般掌握:3、物流质量管理的内容有哪些?第八章供应链管理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供应链2、供应链管理重点问题: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九章电子商务物流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电子商务2、物流一体化重点问题:1、电子商务和物流之间的相互的影响第十章国际物流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国际物流3、国际多式联运重点问题:1、国际物流的基本活动和特点一般掌握1、国际物流发展的背景(国际物流的典型特征)第十一章物流相关法规与国际公约重点掌握:名词解释:1、法律重点问题:一般掌握:1、你怎样理解物流活动行为受法律规范?2、为什么说物流的法律框架中运输部分的法律法规和公约体系最为完整?第十二章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名词解释:2、横向物流联盟、3、绿色物流重点问题:1、绿色物流的内涵及作用。
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
国际物流:是指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也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
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见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是指由与货物有关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的专业物流服务提供企业,即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在国外也称契约物流。
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现代物流:是指基于满足顾客需求,以及对成本和效益的考虑而进行的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及其信息的系统流动过程。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为了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企业物流: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不合格的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的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等。
分送到专门的处理场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仓储管理:是指在仓库管理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管理原理和科学的方法,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以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降低仓储管理成本,提高仓储经营效益。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物流系统:是指在特点的经济大环境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82物流管理:是指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p233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p664城市物流:在一定的城市行政规划条件下,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和城市发展的特点而组织的区域性物流,其研究目标是实现一个城市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p765港口口岸:是指国家在江河湖海沿岸开设的工人员和货物出入国境及船舶外来停靠的通道。
p946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p1997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p2598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p3009物流企业: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p30410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p322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哪几个基本点? P51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2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活动都适用;3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还是后勤的内涵中强调了实物流;4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构成。
2.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什么?P8-p9①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②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需的步骤和活动;③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④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⑤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物流学概论第一章物流概述1.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的空间效应:此地生产,彼地消费(使用价值通过运输克服空间距离得以实现)3.物流的时间效应:此时生产,彼时消费(使用价值通过保管克服时间距离得以实现)4.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和物流是商品过程流通过程的两个方面。
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a商流是物流的前提b 物流是商流的保证c 两者相辅相成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a 最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商流和物流并不一定同时发生b5.物流活动的构成: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
6. 物流的地位与作用:1)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2)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3)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4)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5)是改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第二章物流的分类与形式1.企业物流: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纵向结构:管理层:主要任务是对物流系统进行统一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控制层:主要任务是控制物料的流动过程作业层:主要任务是实现物料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横向结构: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投入---加工---产出---消费者2. 供应物流1)概念: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2)结构:采购、供应、库存管理、仓库管理3)改善方向:a 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b 合理控制库存科学进行采购决策d切实保障物料供应c3. 生产物流1)概念: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2)类型:少品种大批量:专业化程度高,物流过程稳定性和重复性大多品种小批量:专业化程度低,物流过程稳定性和重复性小3)计划:内容: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批量和进度任务: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方便在制品管理,缩短生命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 销售物流1)概念: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
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de)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区域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de)范围小,即在某一地区内所进行(de)物流活动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de)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de)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de)动态要素所构成(de)具有特定功能(de)有机整体4.物流学:它以物(de)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de)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de)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de)内在联系5.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de)价值,称做“时间价值”.时间价值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de)时间被得到而创造(de)价值.6.空间价值:指(de)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de)场所,由于改变“物”(de)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de)价值称做“空间价值”.空间价值是通过产品在合适(de)地点被购买或消费而为产品创造或增加(de)价值.7.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de)转让,流动(de)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de).具体(de)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及商情信息活动.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de)所有权价值8.效益背反:指(de)是物流(de)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de)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de)优化和利益发生(de)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de)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9.第三利润源:第三个利润源是指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de)潜力,同时也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de)潜力和创造高额利润(de)能力10.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1.运输和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de)规律,用最少(de)劳动消耗,达到最大(de)经济效益,来组织货物调运1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de)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de)运输.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de)运输,从运输(de)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de)一种补充和完善(de)运输13.储存: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de)意思.储存室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de)一种广泛(de)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de)经济现象1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de)装潢和标识工作(de)总称15.装卸: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de)存放、支撑状态(de)活动16.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de)辅助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de)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de)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de)物流活动17.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de)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de)总称18.物流网络: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de)物流运输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物流客户网络19.网络经济特性:连接到一个网络(de)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其他人(de)数量,其他条件不变,连接到一个较大(de)网络优于连接到一个较小(de)网络.20.物流枢纽:能够对某一区域范围提供优良物流服务(de)空间,某一地区要成为物流枢纽需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1)优良(de)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仓储等)条件,形成运输通道货运输干线;2)高效(de)物流通信系统;3)一大批高效率(de)物流企业集聚;4)大量(de)物资集散21.物流基地:也称物流园区,是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鱼油综合功能和基础作用(de)特大型物流节点,是集约化(de)、大规模(de)物流设施集中和多种物流线路(de)交汇地22.物流网络规划:是指对物流网络系统发展进行(de)能动有序(de)计划设计.物流网络规划是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同时,它也是现代物流发展(de)一个方向23.企业物流:一种围绕企业经营(de)物流活动,是具体(de)、微观物流活动(de)典型领域24.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de)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采购物流25.销售物流: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实体转给用户(de)物流活动26.生产物流: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de)物流活动27.回收物流:废旧物资通过一定(de)手段回收、加工,重新投入使用所要经过(de)一系列(de)流动过程28.物流企业:严格意义上讲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de)物流服务供应商29.第三方物流:亦称契约物流,是指一个企业以契约(de)方式对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外部供应商,它执行了一个组织全部或部分物流功能30.第四方物流:就是供应链(de)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主要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de)整合和管理,提出物流全程(de)方案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第四方物流实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de)进化和发展,比第三方物流服务(de)内容更多、覆盖(de)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31.物流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物流管理组织,根据物流(de)规律,应用管理(de)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de)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32.企业物流质量:就是企业根据物流运动规律所确定(de)物流工作量化标准吗,与根与物流经营需要而评估(de)物流服务(de)客户期望满足程度(de)有机结合33.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de)物化劳动和活劳动(de)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物流各个环节所指出(de)人力、物力和财力(de)总和34.物流质量管理:是指科学运用先进(de)质量管理方法、手段,以质量为中心,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包括保证和提高物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而进行(de)计划、组织、控制等各项工作35.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对物流活动中发生(de)成本进行计划、分析、核算、控制与优化,已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de)目(de)36.供应链:是一系列涉及从其元到客户(de)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de)上游或下游流中三个或更多个实体(组织或个人)结成(de)网链结构37.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de)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38.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de)新形式,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品交易(de)过程,目(de)是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低介质信息载体(de)储存、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de)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实时化、网络化、直接化等目(de)39.物流一体化:以物流系统为核心(de)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de)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de)高级和成熟阶段40.国际物流:是世界范围内一种超越国界(de)物流方式,是全球贸易(de)一个必然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供应链(de)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de)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41.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de)地点交给买方制定(de)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42.国际多式联运: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de)运输方式,有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de)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de)地点43.DAF:Delivered at Frontier,边境交货.“边境交货(……指定地点)”是指当卖方在边境(de)指定地点和具体交货点,在毗连国家海关边界前,将仍处于交货(de)运输工具上尚未写下(de)货物交给买方处置,办妥货物出口清关手续但尚未办理进口清关手续时,即完成交货44.提单:提单是在托运人向承运人交付货物后,由承运人填发给托运人(de)用以证明货物运输合同(de)存在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管并装上船(de)凭证,也是承运人保证交货(de)凭证45.报关:指货物在进出境时,由进出口货物(de)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按照海关规定格式填报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随附海关规定应交验(de)单证,请求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46.CFR: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运费.“成本加运费(……指定目(de)港)”,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de)目(de)港所需(de)运费和费用47.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批准和发布.其中有一些强制性标准属于国家(de)技术法规,其他标准本身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因标准(de)某些条文由法律赋予强制力而与有技术法规(de)性质48.国际公约:由国际组织制定,各国签字加入成为缔约国.对我国有约束力(de)是那些我国已正式加入(de)公约,另一些未加入(de)公约对我国企业或组织在国际上(de)活动也具有一定影响49.国际惯例:是经过长期(de)国际实践形成(de)习惯性规范,成文(de)国际惯例由某些国际组织或商业团体制定,各方可加以自有引用,自愿受其约束,属于非强制性规范50.国际标准:由国际组织制定,本身没有强制力(国际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但国际公约常将一些国际标准作为公约附件,从而使其对缔约国构成约束,如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制定(de)针对产品和服务(de)质量及技术要求(de)标准就是这样51.物流联盟:是两个或俩个以上(de)物流经营实体组织为实现特定(de)物流目标而采取(de)长期联合与合作,是21世纪物流业(de)主要经营形式52.横向物流联盟: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de)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de)机制53.绿色物流:是指通过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de)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de)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de)物流系统,从而向循环型物流转变54.纵向物流联盟:是处于流通渠道不同阶段(de)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形成合作性、共同化(de)物流管理系统,及供应链物流联盟.这种协同作业所追求(de)目标不仅是物流活动(de)经济性(即通过集中作业实现物流费用(de)递减),还包括物流活动(de)效率性(即商品能迅速、有效地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提高商品物流服务水准)55.第三方物流联盟:是指由非货主企业为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代为管理运作其物流系统(de)联盟关系56.虚拟物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de)物流方式问答题:1.物流活动(de)目标:物1)客户满意2)降低成本3)速度经济4)规模经济5)范围经济6)战略与竞争优势2.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de)关系:1)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de)内涵不同2)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de)领域不同3)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de)研究特点不同3.物流在国民经济中(de)地位和作用(根据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宏观方面谈谈物流(de)主要作用:物流在国民经济中(de)地位随着物流业(de)不断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de)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物流在宏观层面上(de)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国民经济(de)持续、稳定、健康发展(de)保障作用2)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资源配置(de)促进作用3)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e)作用4)对区域经济发展(de)促进作用5)对物流也相关产业快速发展(de)推动作用.物流在微观面上(de)作用主要表现在1)降低企业物流2)实现企业竞争战略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增加消费者剩余4.物流业创造(de)基本价值(de)主要内容: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de)价值,时间价值通过物流获得(de)形式有以下几种①缩短时间创造价值②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③延长时间创造价值2)空间价值指(de)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de)场所,由于改变“物”(de)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de)价值称做“空间价值”.空间价值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式:①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②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③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场所创造价值3)加工附加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根据自己(de)优势从事一定(de)补充性(de)加工活动,使处于流通过程中(de)“物”通过特定方式(de)加工,将供应者手中所具有(de)一定形状性质(de)物资改造成需求者所需要(de)形状性质(de)物资,从而创造出物资(de)加工附加价值.5.如何理解商务分离:商物分离,就是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将商流和物流活动分开来进行.商物分离实际是流通总体中(de)专业分工,职能分工,是通过这种分工实现大生产式(de)社会再生产(de)产物1)上流与物流过程(de)分离2)商流经营者与物流经营者(de)分离6.如何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de)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是基于俩个自身能力:一是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对企业营销活动(de)成本发生重要影响;二是物流活动最大(de)作用,并不仅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更总要(de)是在于提高企业用户(de)服务水平并提高了企业(de)竞争力7.物流标准化(de)含义和主要特征:物流标准化含义1)从物流系统(de)整体出发,制定其各自系统(de)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de)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2)研究个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de)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de)标准3)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de)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de)标准统一.物流标准化特征:1)物流标准化系统(de)涉及面更为广泛2)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de)国际性5)物流标准化要贯彻安全与保险(de)原则8.物流标准化(de)重要性:物流标准化(de)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de)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2)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de)质量保证3)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陈本、提高物流效益(de)有效措施4)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de)通行证5)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de)重要保障9.物流活动(de)基本范围:现代物流有一些共同(de)基本物流活动,如采购、储存、包装、装卸搬运、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所有(de)物流活动都是一个以上基本活动(de)有机结合10.采购(de)主要功能及其合理化、重要性功能:1)采购制约着企业销售工作(de)质量211.)采购制约着企业研发工作(de)质量3)采购决定着企业商品周转(de)速度412.)采购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de)实现程度5)做好采购可以合理利用物质资源6)做好采购,可以沟通经济联系7)做好采购,可移动查市场(de)变化趋势.重要性:1)适量采购2)选择正确(de)供应商3)适时采购4)正确方式采购6)适价采购13.运输合理化(在推行配送合理化时,可供借鉴(de)主要方法)(影响运输合理化(de)主要因素)如何选择运输手段在选择运输手段时,第一要考虑运输物品(de)种类,第二要考虑运输量,第三要考虑运输距离,第四要考虑运输时间,第五要考虑运输费用,此外,还要考虑一些突发性事件(de)发生14.储存(de)ABC分类管理方法.如何实现储存合理化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储存(de)物资将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de)物资(A类物资)、一般重要(de)物资(B类物资)和不重要物资(C类物资)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de)级别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储存(de)合理化:1)要明确储存合理化(de)重要标志:①质量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时间标志④结构标志⑤分布标志⑥费用标志2)储存合理化(de)(de)实施:①进行储存物(de)ABC分析,在ABC分析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②在形成了一定得社会总规模前提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③加速总(de)周转,提高单位产出;④采用有效(de)“先进先出”方式;⑤提高储存密度,调高仓容利用率;⑥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储存(de)技术水平15.储存合理化(de)主要标志:1)质量标志2)数量标志3)时间标志4)结构标志5)分布标志6)费用标志16.包装(de)合理化:1)合理设置包装方式2)合理选用包装材料与技术3)方便物流(de)回收利用,实现物流资源在循环①采用包装外形.如按一定标准模数尺寸制造通用包装箱,无论在什么地方卸货后,都可以转用于其他包装.②梯级利用.经过这样考虑设计(de)包装物,再一次使用后进行简单处理可转作他用,如大纸板箱可改制成小纸板箱等.③多用途、多功能(de)外形设计.如盛装饮料(de)包装物,排空后可转作杯子等. 17.流通加工合理化及作用作用:1)弥补生产加工(de)不足2)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物料利用率,流通加工还有以下(de)好处:①提高原材料利用率②提高加工设备利用率③方便配送3)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de)最高效率4)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合理化:1)加工和配送结合2)加工和配套结合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6)加工和节约资源相结合18.如何实现配送合理化: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de)专业化配送2)推行加工配送3)推行共同配送4)实行送取结合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6)推行及时配送19.物流结点(de)种类和功能.物流几点具有如下功能: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管理功能4)结算功能5)需求预测功能6)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7)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20.企业物流活动(de)流程图:21.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有什么不同企业物流是一种围绕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de)物流,是具体(de)、微观物流活动(de)典型领域.物流企业:许多制造企业都会将非核心业务(de)物流功能外包,从而需要能够提供良好物流服务(de)专业化企业,即物流企业.22. 企业物流(de)内涵及范畴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23. 供应物流模式及组成模式:1)委托销售企业代理2)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3)购买方自行组织.组成:1)采购2)生产资料供应3)仓储、库存管理4)装卸、搬运24. 销售物流过程和模式过程:1)产成品包装2)产成品储存3)订单处理4)发送运输5)装卸搬运.模式:1)生产企业自行组织销售物流2)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销售物流3)由用户自己提货(de)形式. 25. 组织回收物流(de)方法和现实意义.意义:1)使社会资源量相对增加2)回收利用废旧物料比原始性开发具有更好(de)经济效益3)可以节约能源4)减少废旧物料对环境(de)破坏污染.方法:1)编制废旧物料回收计划2)建立健全物料回收管理机构3)制定废旧物料回收(de)技术经济政策26.物流业务外包(de)动因1)外部资源内用观念(de)形成2)对核心业务(de)专注3)对规模经济(de)追求4)对风险共担理念(de)时间实践5)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de)要求27.第三方物流及其特征(如何提升第三方物流(de)竞争力.)第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de)不断扩大,对物流提出了更高(de)要求,企业本身已很难满足自身(de)物流需求,只有寻求专业化(de)物流服务.第二,企业既要把更多(de)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当中,又要注重市场(de)开拓,资源容易受到限制.第三,随着企业业务规模(de)扩大,交往(de)对象增多,需要处理(de)渠道关系变得复杂,容易分散企业(de)精力.第四,现代企业要在激烈(de)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需要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de)合作与联盟(de)关系,作为面向社会众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de)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站在比单一企业更高(de)角度上来处理物流问题,可以与整个制造企业(de)供应链完全集成在一起,为其设计、协调和实现供应链策略,通过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来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期核心能力28.第四方物流及其功能特性第四方物流,就是供应链(de)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主要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de)整合和管理,提出物流全程(de)方案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de)进化和发展,比第三方物流服务(de)内容更多、覆盖(de)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29.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得关系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需双方以外(de)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de)模式.第三方物流所具有(de)专业化、规模化、长期契约等特点,使其在利润、价格、供应速度、服务、信息(de)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对新技术(de)采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de)优势.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de)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de)进化和发展,比第三方物流服务(de)内容更多、覆盖(de)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且具有供应链管理功能,运输一体化功能和供应链再造功能30.第三方物流发展(de)社会效益首先,第三方物流可将社会(de)众多闲散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其次,第三方物流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再次,由于城市车辆运行效率(de)提高,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弃排放量和噪声污染等,有利于环境(de)保护与改善,促进经济(de)可持续发展.最后,(de)三方物流(de)成长和壮大可带动中午哦物流业(de)发展.31.物流管理(de)内容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de)管理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de)管理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de)管理32.物流管理(de)主要步骤1)物流计划阶段(de)管理2)物流实施阶段(de)管理3)物流评价阶段(de)管理33.物流质量管理(de)内涵与特点内涵:1)“符合规格”(de)质量定义2)“符合期望”(de)质量定义3)整体质量(de)概念①有形程度②定制化程度.特点:1)管理对象全面2)管理(de)范围全面3)全员参加管理34.现代物流管理(de)组织创新1)以过程为导向(de)组织2)以战略为导向(de)组织3)以虚拟为导向(de)组织35.什么是供应链它(de)发展方向有哪些实施供应链管理(de)步骤供应链:所谓供应链,是一系列涉及从起源到客户(de)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
物流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每个四分,共20分)二、单选(10个,每个两分,共20分)三、简答(4个,每个10分,共40分)四、综合分析(计算---10分,论述---10分)一、物流的概念?答: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物流的价值?答: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附加价值。
【加工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但是现代物流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流通加工活动(带有完善、补充、增值性质)】三、现代物流分类?答:按照物流活动覆盖的范围分类:国际物流、区域物流;按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按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按物流的经济学意义分类: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四、现代物流活动构成?答: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其中运输和仓储是主要功能,其他功能是伴随运输和仓储过程发生的辅助性功能。
五、运输的特点?答:是使物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的物流活动;一般特指长距离干线运输;运输实现物品的空间价值;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主要有五大运输方式(水、陆、空、铁、管)六、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答: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两个学派:营销学派、军事后勤学派。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60至80年代;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七、物流标准化的特点?答: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各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领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计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系统的标准统一。
物流管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物流概述1.流通的内容: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2.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3.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1)结算程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2)购销方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3)期货市场形成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4)电子商务环境下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4.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5.物流的通俗解释:“物流”泛指物质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的(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
它联结生产和消费,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促进生6.产不断发展,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
6.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物”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也称为“位移”。
7.物流活动:由物品的包装、装卸搬运、运输、春村、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工作内容构成,以上内容也称为“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8.“第三利润源”说:降低制造成本、重视市场营销、降低物流成本9.“物流冰山”说:领域广、环节多、科目杂10.物流冰山:是对物流成本的一种形象比喻,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没有完全掌控。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看到的物流费用只是其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潜藏在海面下的冰山主体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11.“二律背反”关系(“效益背反”关系):是指物流功能要素之间或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即追求其中的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
12.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根据商品的市场销售动向决定商品的生产和采购,从而保证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一致性。
13.物流企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我国目前物流企业的主要类型有:由传统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演变而来的物流企业、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和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等。
14.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应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物流概论期末重点总结归纳一、物流概论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物流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物资、信息等流程,实现物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有序流动和转化,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活动。
物流的基本概念包括:1.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一定的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通过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用户之间的物流活动的整体规划协调,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与效率最大化的管理。
2. 物流网络:是指由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及用户相互联系形成的物流网络,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环节,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有机组合和协同运作。
3. 物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等一系列与物流活动有关的费用,在物流管理中,降低物流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二、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 物流的前期:20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物资流动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个体经济模式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
此时物流被人们意识到并开始进行研究。
2. 物流的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国际上开始形成物流学科,物流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整个工业界开始重视物流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3. 物流的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推进,物流发展迅速。
物流转型为供应链管理,强调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协同作业,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物流的作用与重要性1. 降低生产成本:物流通过合理的流通方式和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 提高服务质量:物流通过及时的配送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3. 减少库存风险:物流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可以减少库存风险,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和存货关税成本。
4. 缩短供应链周期:物流通过合理的运输和物资流动安排,可以缩短供应链周期,提高产品的市场反应速度。
物流学概论题型:一、选择题20分(20道)二、名词解析18分(6道)三、简答题42分(7道)四、论述题20分(1道)第一章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物流概念(理解书上很多,大家看看咯)p1-6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定义:物流对货物,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2、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掌握)p6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的理念,今天人们赋予其新的内涵:①通过为用户服务来开拓市场②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为潜在的市场机会③物流被看做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④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军事后勤为部队和战争服务,工业后勤为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商业后勤为商业运行和顾客服务,总之,物流的核心是服务观念。
物流被称为“后勤保障体系”。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把改进物流体系称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
美国经营学家德鲁克指出: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p7)4、二律背反的概念(掌握)p8(效益悖反)二律背反是指“一种活动的高成本,会因另一种物流活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高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表现在物流功能间或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二重矛盾,即追求一方必须舍弃另一方的对立状态。
5、精益物流理念(掌握)p8精益物流是消除物流过程中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
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掌握p8):(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物流学期末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物流管理“美国03”: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反向流动和存储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中国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2.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整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
3.流效流效是指物流的效率与效益物流效率是指单位人力、资本、时间等要素的投入所完成的物流量的大小。
物流效益是指单位人力、资本、时间等要素的投入所完成的物流收益的大小4.包装包装是指采用适当的材料,制成与物品相适应的容易,以便进行装卸、搬运、运输、保管和销售,使之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采用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措施。
5.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6.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它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运输。
7.生产物流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伴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加工点、企业内部供应库之间不停顿地移动、转移,形成了生产物流。
8.区域物流区域物流是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的流动,是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范围为基础,区域内外物资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
9.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是国家间多种运输形式的联合运输,包括陆海联运、陆空联运、海空联运等,也称为国际综合一贯运输。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国际多式联运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物波学概论》期来复习提纲(#r)■:毎学期都余些內客竟化, 讲*加复习课听1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为试題型1. in项选挣题(10小题,毎小题1分, 共10分〉2.多项选弼题(10小题,毎小题2分, 共20分)3.判断改错題(10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冬知识点串联题(10分)5.应用能力考核题(15分)6.案例分析題(15分)二、答题要求1.卷面整洁,书弓工整。
2.多项选禅^題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御分。
3.判断改错題•对于观点表述正确的.判断正确,御3分:观点错误的,要求对错误的部分划线•并改正。
只判斷不改正.只能得2分。
4.应用能力考核题・娈求川物流管理理论分析论述一个具体企业的某一项物流管理问題.在理论叙述时.契条理清晰,简要的展开论述:结合实际要求具休与考核问題相关,内容贴切,企业信息完整.相关物流运作问題描述淸楚明「并且结合理论.进行论述分析。
结合实际论述字数不少于200字。
5.秦例分析題首先对案例侨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三、复习倉点(-> 单选.多选.判斷题复习范围,I、单项选择题I、人类认识物流的垠早领域是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C.供应领域D.销售领域2、包装的最基木功能是A.促进销售B•保护商品C・便利流通 D.便于保管17176、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时间、品种、数S 等方ifli 存在矛盾,可以解决的环节是 2生产领域C.运输环节 7、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C. 第三方物流 8、绿色物流也可以称之为9、下列适合食品冷链运输的物品是 A •保温杯 D.地板块10、物流金融产生的背景是3、对灾区的救援、供应.对边远地区的紧急救助等任务.最好采用 A.公路运输 B-锲路运输 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4、承担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1:作・将分散的或小批fi 的物品集中起來的工作是 A.集货 B.分货 C •配货D.配装5、战成熟、应用领域最广泛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 A.条码技术 B.语音识别技术 C. FRID 技术D. 磯卡技术B •消费领域 D.仓储环节A. 第一方物流B. 第二方物流 D.买方物流A. 第一方物流B. 第二方物流C.可持续发展物流D.第三方物流B.电热毯C.蔬菜A.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B. 运输管理的发展 C ・配送管理的发展D.绿色物流的发展II 、物流起源于 A.类国 B.日木 C.英国D.法国12、具有耐风化、不变形.耐撚、耐酸、耐磨等优点,适合于各种液体物品的包裝・如盛装强酸类液休的包 装材料是 A.纸B.木材 C ・陶瓷D ・金属13、可以解决物资生产与消费在地域上的差片性的才同,创造f商品的空间效用的物流环节是(A.仓储B.包装C.运输D・配送14、仓储可以A.改变产品功能B.改变产品性质C.増加产品使川价值D.创适时间效用15、为r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不足的问题,21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使这些加工活动成为物流过程的一部分的物流环节是A.运输B.流通加工C・配送 D.包装16、根据校验方式不同.可将条形码分为A.定长条码和非定长条码B.连续型条码和非连续型条码C.自枝验型条码和非自校验型条码D.维条码和二位条码17、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骷实体流动称为A.废弁物物流B.绿色物流C.回收物流D.应急物流18、可能发生应急物流的情况是A.产品质址不合格B.夹发地喪C.企业的废弃物处理D.配送物品时出了差错19、绿色物流管理活动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体现了绿色物流的什么特性?A.学科交叉性B.多目标性C.多层次性D.时域性A. 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物流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主要是在融资业务中对什么的监管?21、物流概念的确立阶段是C.配送活动D.质押物A.包装物品B.运输过程1722、根据被包装物品特点进行专门设计、专门制造.只适合于某种专门物品的包装是A.通用包装B・专用包装17c.工业包装 D.商业包装23、利用锲路.公路的T线,大型船船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批fi的运输方式,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形式是A.支线运输B. F线运输C・城市运输 D.厂内运输24、祁态仓储是指对仓库内物品的A.存放B.保管C.控制D.提供使用25、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实施包装、分割、分拣、刷标志、加标签.组装等简n作业的总称是A.仓储B.配送C.运输D.流通加工26、在流通领域中用于标识商品的全球通用的条码,商品在市场中自由流通并进入扫描商AU的先决条件是A.商品条码B.物流元条码C.储运敢元条码D.店内码27、在讣算机锁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是A. EDI B- EOSC. GPSD. G!S28、物流外包成为商业领域的一大趋势发生在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29、选择一家或几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此进行决策带來的决策结果可能发生问题的风险称为A.市场风险B.管理风险C.信息风险D.储//风险30、一般情况下,没有金融机构参与的物流金融模式主要存在于哪种模式中?A•质押模式B・权利质押C.垫付货款模式D.流动货物质押31、我国物流乜孙•开始升温是在17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1737产品或报废产甜通过逆向物流渠道从消费者流向销售商或生产商指的是逆向物流特点中的(38、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称为A. 废卉物物流C. 回收物流 39、我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们开始对物流外包业务进行r 较为广泛的探索的时间是(40、由货物保管方存货人开具的代表拥有货物物权的凭证是 B. 航空运敢C ・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32、不进行专门设il 制迩而根据标准系列尺寸制适的包装称为 A.通用包装 B •专用包装 C.大包装D ・小包装33、与T 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路程较短,运输S 相对校小的运输类型是 A. T 线运输 B.支线运输 C.国际运输D ・厂内运输34、仓储最基木的任务魁 A.物资储存 B.物骷维护 C.库存控制D.流通加工 35、内地的一些制成骷,如时装、洋娃娃玩具、轻工纺织产甜、工艺类术骷等.在深圳地区进行简爪装《$加 工,改变产品的外观.使产品售价提商20%以上。
第一章主要知识点1. “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2。
“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的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
3。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的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
4. 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
5。
物流过程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益。
6. 在生产领域中“物料”和“物品”的关系“物品"不进入产品实体只有“物料”才进入产品实体。
7。
商物分离模式的特点1仓储环节。
取消总公司仓库和营业仓库分散保管方式而代之以配送中心集中保管的方式.2运输环节。
原先是从工厂仓库运至总公司仓库再到批发站仓库最后到零售店是商物合一的三段、乃至多段输送。
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中是由工厂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店的两段输送。
3配送环节。
原先是总公司仓库分别向不同方向的销售渠道的各级批发站、零售商店送货。
现改由配送中心向各销售终端进行回路配送.4信息系统。
不再由总公司、批发站和工厂分头处理而是以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集中控制。
避免信息传递过程出现失真的情况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
8。
商物分离模式的优点:商物分离的优点就是节约仓储、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提高物流效率改善客户服务。
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节约仓储成本为了营业方便公司批发部门一般都设在都市的繁华地区而配送中心可以设在郊外工厂之间的大批货物输送较为便利可以缓和市内交通拥挤的现象同时可以更好的控制仓储成本。
2提高配送效率配送中心的仓库规模大物流作业集中。
同一地点处理的物流量大便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保管设施和装卸机械大幅度地提高了物流活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降低装卸、配送环节的物流成本. 3降低运输成本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和成本同时对用户的服务质量也可得到改善。
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物流基础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物流 2、供应链物流
重点问题:
3、进展现代物流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物流差不多理论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 6、物流标准化
重点问题:
2、如何理解商物分离?
3、如何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
一般掌握
1、第一利润源、第二利润源、第三利润源的要紧含义?
第三章物流活动的差不多范围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运输合理化3、储存
重点问题:
3、运输合理化(什么缘故要研究运输的合理性问题)
4、储存的ABC分类治理方法
5、储存合理化的要紧标志是什么(如何实现)
第四章物流网络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物流网络(狭义) 2、网络经济特性 3、物流枢纽 4、物流基地
5、物流网络规划
重点问题:
3、物流结点的种类和功能。
一般掌握
1、物流网络的特性
第五章企业物流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企业物流
重点问题:
1、企业物流的内涵及范畴
第六章物流企业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
1、物流企业
2、第三方物流
重点问题:
1、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好处)
一般掌握:
3、如何提升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
第七章物流治理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
1、物流治理
4、物流成本
5、物流质量治理
6、物流成本治理
重点问题:
一般掌握:
3、物流质量治理的内容有哪些?
第八章供应链治理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供应链 2、供应链治理
重点问题:
3、物流治理与供应链治理的联系与区不
第九章电子商务物流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电子商务 2、物流一体化
重点问题:
1、电子商务和物流之间的相互的阻碍
第十章国际物流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国际物流 3、国际多式联运
重点问题:
1、国际物流的差不多活动和特点
一般掌握
1、国际物流进展的背景(国际物流的典型特征)
第十一章物流相关法规与国际公约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法律
重点问题:
一般掌握:
1、你如何样理解物流活动行为受法律规范?
2、什么缘故讲物流的法律框架中运输部分的法律法规和公约体系最为完整?
第十二章现代物流的进展趋势
重点掌握:名词解释: 2、横向物流联盟、 3、绿色物流
重点问题:1、绿色物流的内涵及作用。
请留意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上进行网上期末答疑。
请注意中央电大电大在线的相关准确信息。
请积极参与。
注:1、客观题在作业和期末复习指导为主,但有一部分在导学上,请全面复习。
2、请收集一下对今年考试题型和题量的意见。
06年物流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物流基础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物流 2、供应链物流 3、区域物流 4、企业物流 5、物流系统 6、物流学
重点问题:
1、物流的含义
2、物流的特征和目标
3、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关系。
4、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一般掌握
1、物流的分类
2、物流技术的进展
3、物流系统
了解:
1、物流进展的时期及特征
2、物流学有什么特点?
3、进展现代物流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物流差不多理论
重点掌握:
名词解释:1、时刻价值2、空间价值3、商流 4、效益背反5、第三利润源6、物流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