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铜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文铜山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真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你知道吗?一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的农田乐园,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田野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农业机械。
我记得第一次去那里,简直像是在科幻片里遨游一样,哈哈。
你看那儿的温室大棚,真的像是给植物们穿上了“保暖内衣”一样,冬天再冷也没问题,仿佛温室里永远都是春天。
走在大棚里,空气里弥漫着新鲜土壤的气息,种子在这儿悄悄发芽,长成了一片片绿色的希望。
特别是那些高科技的设备,一看就是科技感十足,像是外星来的好朋友一样,帮助农民朋友们更高效地管理农田。
咱们说说这里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吧,真是太神奇了。
以前农民们可要费劲心思去浇水,现在这一系统自动化的就像家里的洗衣机一样,一开关就能搞定。
节水又省力,农民们可开心了,简直像捡到了宝贝一样。
更厉害的是那种精准施肥系统,能把肥料精准地送到每一棵植物根部,就像是给植物做美容一样,植物们长得特别健康,果实也特别丰硕。
我特别喜欢基地里那片生态循环区,这里的设计真的是别具匠心。
各种有机肥料都是从植物残渣和动物粪便里提炼出来的,简直就像是自然界的循环大法,既环保又实用。
站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大自然的奇妙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尤其是在这里的养殖区,简直是动物们的乐园。
那些小动物们生活得很舒适,有的甚至在悠闲地晒太阳,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想象一下,能看到一只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鸡群在草地上悠闲觅食,这真是田园牧歌的美好场景。
另外,基地还注重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呢。
他们定期举办各种农业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邀请大家一起参与。
这种亲民的活动,让农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现代农业科技,提升自己的生产技能。
基地里还开设了体验农场,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把农民的生活,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
总之,铜山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不仅是科技与自然的结合,更是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未来农业的美好前景,同时也让我们对现代农业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甘肃农业2012年第23期(总353期)徐州市铜山区虽然撤县设区,但仍是农业大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改善民生。
不断创造全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一、努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创新发展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㈠加快培育创新型经济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以“一区(徐州高新区)三园(维维产业园、冶金产业园、物流产业园)”为载体,以“科学发展创新奖”评选为手段,大力实施创新型经济培育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下大力招引、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集中财政、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㈡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集中优质资源,通过招大引强和全面改造,做大做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机械、冶金、特种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年内确保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80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300家,3年~5年形成千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冶金、车辆、能源4个500亿元级产业。
充分利用国家、省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传感网五大新兴产业。
全面落实传统产业加速调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升玻璃、纺织、化工、林业等产业的规模、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之路。
㈢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区指标体系,加快制定创建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倒排时间,强力推动,立足补缺、补短、补软,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化基地、吉林大学科技园铜山分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年内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
宣传片解说词结束语篇一:宣传片解说词宣传片解说词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动人诗篇。
遂川,位于江西西南边陲,古称“龙泉”,在这片美丽富饶的红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勤劳、务实的人们,他们胸怀“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服务宗旨,肩负“邮送真情,传递商机”的企业使命,承担着遂川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54万人民群众的用邮服务,他们就是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遂川邮政人。
遂川邮政自1998年11月独立运营以来,已走过十六载春秋。
十六年来,遂川邮政以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在追赶中努力超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演奏出一曲美丽动听的《和谐家园》乐章。
普遍服务遂川邮政承担着义务兵免费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免费寄递、机要通信、以及全县23个乡(镇)、308个行政村、14个圩镇居民社区、4200多个自然村的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
全县邮路总长度2839公里,因此每年承担了政策性亏损。
但遂川邮政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做到“四个确保”:确保农村边远地区邮政服务网点不减、服务范围不缩、服务水平不降;确保机要通信安全,保证党、政、军部门信息通畅;确保义务兵和盲人读物免费服务;确保农村边远地区党报党刊的发行和投递,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遂川邮政通过开展“融入社会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活动,满足中小企业的各种需求。
利用邮政的庞大名址数据库和媒体、网络优势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制作、寄递和信息反馈,帮助其发布招工和产品信息商函、拓展市场。
利用邮政的分销网络渠道优势,为企业搭建物流配送、产品销售平台,近年来“狗牯脑”茶叶、板鸭、等产品通过邮政分销网行销全国。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明确提出,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
遂川邮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邮政网络和品牌优势,通过13家直营店、48家加盟店为三农提供农资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2019年徐州市铜山区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聚焦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宜机化”改造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示范创建驱动,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1.1强化领导,行政推进成立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领导为副组长,各部、委、办、局、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铜山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工作意见》,将农机化工作、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到政府的农业考核内容,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核心示范区、示范镇进行验收考核。
1.2政策扶持,补齐短板2015年以来,每年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中安排1000余万元农机化专项扶持资金;2017年以来,又对产地烘干、高效植保、水稻机械化种植、小麦机械化播种等环节进行专项扶持。
近几年区级财政共投入农机化扶持资金1.2亿元。
全区三年新增烘干能力6900余吨,新增高效植保机436台、水稻插秧机495台,补齐了产地烘干、高效植保和水稻机插三大短板。
1.3狠抓培训,强化指导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确定为区农机化中心工作,加强分类分区分级指导,采取“整村推进、村社共建、合作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示范区创建,指导各地生产上采用“四机联动”模式,服务上做到“五统一”,区镇协调,形成合力,服务到位。
1.4创新模式,打造亮点选择了2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股田制试点村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优先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大力推行“订单式、签约式、一站式”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玉米籽粒收烘干和水稻机械化穴播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2规划布局驱动,着力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2.1科学规划铜山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87万hm2,位居全省第一。
为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该区围绕“一带三区二十园”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动服务黄河故道现代农业产业带、西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东南部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北部微山湖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一带三区”功能布局的农机化建设,将实施农机“两大工程”、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纳入了农机化工作重点加以推进。
铜山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陈涛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属徐州市近郊区。
自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该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科学统筹人才、科技、资金等发展要素,积极盘活山、林、果、田、水等农业资源,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铜山特色发展都市农业的新路子。
“十一五”以来,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87亿元,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陈涛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农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
【相关文献】
1.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乌鲁木齐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效及新形势下的强化对策探析 [J], 李彦霖;刘淑华;李永强
2.经济发达区域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调查与思考r——以张家港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例 [J], 付辉辉
3.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适宜现代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J], 柳国昌;刘珂
4.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适宜现代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J], 刘珂;夏娟
5.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J], 金晓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4月刊栽 培 与 种 植DOI:10.16815/ki.11-5436/s.2023.10.049(下转第84页)江苏徐州铜山区韭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李 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150)摘要:为了更好的提升韭黄产业的种植效益,实现绿色高产高效,需加快推进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该文以竞速赛徐州市铜山区韭黄生产为例,介绍了品种选择与处理、种植地选择与处理、育苗管理、肥水管理、软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韭黄优质高产,推动韭黄产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韭黄;绿色;高产;栽培要点;铜山区李 苹. 江苏徐州铜山区韭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80+84.韭黄是韭菜暗化种植的产品,食用部分为嫩叶和柔嫩假茎,口感柔嫩鲜美,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当地沙塘村栽培韭黄已经上百年历史,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品牌,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一、品种选择与处理1、品种选择韭黄栽培应选择植株直立生长、不易倒伏、叶片较大且肥厚、分蘖能力相对较强、抗病抗寒耐热的早熟品种,当前在本地推广应用较好的韭黄品种主要有四季苔韭、雪韭、久星15。
2、种子处理播种前使用55℃温水对韭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淹没种子为宜;浸泡6 h 后用清水漂洗去除种子表面的黏液;然后用湿毛巾包裹后装入塑料袋,置于27℃环境下催芽。
催芽期间每天漂洗1次,2~4天后有60%种子露白时播种。
二、种植地选择与处理1、种植地选择韭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为保证产量和品质,宜选择地势相对较高、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块,以壤土和砂壤土为宜。
2、整地与施基肥播种前结合土壤翻耕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 kg、氮磷钾复合肥20~30 kg,随深翻与土壤充分混合。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服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保洁服务。
(依法须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4期 林业科学 铜山山区经济林发展策略思考 苏振武 王保侠 朱绍辉 吴雪梅z (-江苏省铜山县林业局,江苏铜山221116;z铜山县棠张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通过对铜山山区经济林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发展依靠科技、培植龙头企业、加大多元投入、加强 科学规划等应对策略,以为铜山山区发展经济林产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铜山山区;经济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7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4—0261—02
铜山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和淮海经济区中心, 环抱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是一个城郊型大县。地处北亚热 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4.8℃,雨量充沛,年平均 降水量850ram,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414h。无霜期较长, 年平均无霜期205d,土壤以粘壤土、山红土为主,土层深厚, pH值<7.0,中性或微酸性,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县总面积 1 877km ,其中低山丘陵面积4.80万hm ,可耕地面积2.73 万hm ,涉及14个镇31.42万人,占全县总面积及总人口的 1/4,占全市丘陵山区面积及可耕地面积的1/3[”。随着农村产 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省、市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铜山县 山区经济林产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1铜山山区经济林发展现状 1.1面积、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十五”以来。铜山县年均新增山区经济林面积1 000 hm 左右。到2009年3月.全县山区经济林总面积已逾6666.7 hm .其中桃2 416.3hm 、杏949.5hm 、石榴917.9hm 、枣 1 564.Ohm ,其他如苹果、柿、板栗、李、山楂、樱桃、花椒等 树种973.9hm 。投产面积占总面积的66_3%,年总产量4.46 万t,总产值8 915万元。 1.2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名特优新品种数量快速增加 铜山山区经济林树种品种繁多阍,其中主栽树种10个、 主栽品种40多个,如二铜皮、大青皮、大马牙、三白、泰山红 等石榴品种;白凤、早凤王、加纳岩、新川中岛、中华圣桃、莱 山蜜、春雪、金童系黄桃等桃品种;凯特杏、金太阳、金福杏、 麦黄杏、玉杏、梅杏等杏品种:沾化冬枣、圆铃枣、金丝4号、 梨枣等枣品种;大金星、小金星、大棉球、敞口等山楂品种; 富士、美国八号、藤木一号、嘎啦等苹果品种;另外还有柿 子、李、板栗、樱桃、核桃、花椒等树种品种。目前,已呈现大 众品种比重下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特别是干果比重呈 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名特优新品种面积已占总面积的90%, 设施栽培面积也逐步扩大,目前已33.3hm 有余。 1.3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铜山县“十五”以来,逐年增加资金投入,仅农业开发资 金就投入800多万元,其他财政资金500万元,开发丘陵山 区逾1 333.3hm ,建成了一批优质林果、花卉苗木等农产品 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4初具产业化规模 近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铜山经济林产业化 收稿日期2010—01—29 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涌现出一批产业化经营组织.与 农民建立一定利益联系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lO 多个;二是建设了一批特色突出的专业化基地,即以三堡、 房村徐庄、大许、柳新等镇为主的黄冠梨生产基地;以刘集、 汉王、柳泉、利国等镇为主的优质桃生产基地;以大彭、汉 王、张集、茅村等镇为主的葡萄生产基地;以柳泉、茅村、伊 庄等镇为主的枣生产基地;以大彭、汉王、柳泉等镇为主的 石榴生产基地;三是开发了一批名优新产品,如在省内外享 有一定知名度的“黄冠梨”、“二铜皮石榴”、“徐香蜜葡萄”: 四是带动了一批农户致富,全县以不同形式参与农业产业 化经营,带动农户增收户均超过干元。县镇两级政府进行规 范引导和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科技推广、市场信息、物资 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 2铜山山区经济林产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粗放.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 主要表现为生产管理没有严格按标准化要求进行。重 造轻管,单产低而不稳甚至绝收。一些主产区使用化肥和农 药控制不严,使一些经济林果品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品 质下降。目前,山区优质果品率不到果品总量的70%嘲。 2.2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滞后 丘陵山区开发仅仅局限在生产基地建设上.在种养业 初级产品的提供上,农民增收主要途径是种、养殖业。同时 生产仍偏重于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社会 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后商品化处理率低,特别在 产品贮藏、加工方面还刚刚起步,附加值低。 2.3配套基础设施较差 铜山县丘陵山区面积大,经济基础条件差,发展缓慢, 资金投入少,治理规模小,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给治水、改土 和交通增加了难度,特别是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严重不配 套,发展速度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发展山区经济林的应对策略 3.1依靠科技。提高效益 多年来的丘陵山区建设证明,科技投入是见效最快、效益 最好的投入网。丘陵山区要走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道路,必 须以技术成果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 一是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大力培育适合 当地气候、土壤等资源条件的优质品种,并建立符合市场经 济要求的新品种推广应用机制。二是大力推动科技示范园 区的建设。把丘陵山区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的载体,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和农民技术培训的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7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思考徐州市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区,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资源优越,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同时,徐州地处交通枢纽,物流快捷,又处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陇海线东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端,对开拓欧亚、东南亚、非洲的海外市场,搞活流通条件十分便利。
这为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有利条件。
一、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植区域主导产业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把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基地化、规模化”作为工作重点,做大做强奶牛奶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和食用菌等四大产业。
同时该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
铜山区环抱徐州市,拥有百万人口大市场作依托,这是该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优势。
围绕服务徐州市场、占有徐州市场、打进大中城市和扩大出口等,扩大蔬菜、花卉苗木、时令瓜果种植以及畜禽、水产、特种养殖等,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铜山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还大力推进农业“三新”工程,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装备农业,广泛应用新型成果。
(二)科技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优势徐州市丰县瞄准国际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产品主要外销,发展了创汇型农业发展模式。
该县制订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一核三副四带”规划,即以县城为核心,促进华山、欢口、大沙河三个副中心和以丰县境内的主要干道徐丰路、丰砀路、丰金路、丰单路等为框架的四大经济带建设,因地制宜地推经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形成高效化、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
(三)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构建网络销售开拓市场徐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副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发挥了“桥梁”作用。
沛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近500个、铜山区390多个。
邳州市银杏、大蒜、板材三大特色产业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铜山区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铜山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铜山区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下面,我将就铜山区工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铜山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特色产业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铜山区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区内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了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涌现,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铜山区工业产值稳步增长。
随着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铜山区工业产值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XXX亿元,同比增长XX%,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铜山区工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区内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了工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大气质量、水质量等环境指标呈现良好态势,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铜山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铜山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以上就是我对铜山区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
铜山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
铜山区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一村一品”指导小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先后制定了《2009—2012年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铜山县学赶寿光,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指标、主攻方向及重点,细化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配套推进措施等,确立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几镇一业、规模连片、提档升级、跨区域发展”的高效农业发展思路,依据区农业发展实际和生态条件,确立了设施菜、食用菌、奶牛奶业、优质林果业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20万亩,蔬菜总产量365万吨,产值52.2亿元,食用菌投料量3.3亿公斤,产量46.2万吨,形成了西北部以黄集、何桥、马坡等镇为中心的10万亩规模连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南部以棠张、张集、三堡、汉王等镇为中心的18万亩规模连片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出了一条西起汉王、东至伊庄镇约50公里范围内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
在稳定发展金针菇、双孢蘑菇等传统食用菌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新菇种,鸡腿菇、草菇、木耳、猴头、杏胞菇等一批中、高档品种,发展速度较快,建立了一批新基地。
全区现有农
业龙头企业50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市级10家。
年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35家,亿元以上的9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68个,其中省级4家、市级19家、县级30家,会员(社员)2万余人,年组织销售农产品达20余亿元,带动10余万户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