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讲堂第一讲讲义江苏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状与趋势1江苏省高效农业发展历程2006年,在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依据中央要求和省情特点,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并将高效农业规模化列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问要扎实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
回顾农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效农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江苏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1997年,江苏省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3 563.8万t。
其后,省委、省政府将现代农业作为江苏省农业的目标和方向,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十五”期间,江苏省实施了“三资”开发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外向型农业三大基础性工程。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分区分类指导区域性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苏南地区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与刨汇农业,苏中地区要建成高效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苏北地区要建成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即围绕高效外向这个主线,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突破园艺和畜牧业,突破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突破冬季农业开发和丘陵山区开发。
经过年的发展,江苏省高效农业不仅在面积上,而且在产值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面积上看,全省通过凋减粮食作物面积,扩大蔬菜瓜类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这是10年来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旋律。
与1997年相比,2006年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调减到65.5%,下降了近个百分点。
蔬菜播种面积由1997年的61.9万2,发展到2006年116.1万2,平均年增加7.2%,成为播种面积最大的一类经济作物。
从产值上看,与1997年相比,2006年蔬菜园艺作物、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了242.9%,32.7%、97.9%,其中蔬菜园艺作物产值增长尤为显著。
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蔬菜园艺作物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7年的8.O%上升到2006年的18.4%,畜牧业产值比重略有下降,渔业产值比重由1997年的15.4%上升到2006年的20.4%。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1.23•【字号】•【施行日期】2020.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江苏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精神,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增强机遇意识。
建设数字乡村是推动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了实施大数据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等系列重要部署安排。
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仍存在顶层设计缺失、资源统筹不足等问题,部门“信息孤岛”、城乡“数字鸿沟”等现象比较突出。
要立足新时代国情省情农情,抓住用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宝贵机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加快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把握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创新、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为重要契机,以发展农业农村数字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实施乡村数字基建提档跨越、智慧农业升级赋能、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信息技术惠农便民、乡村数字治理提升“五大行动”为主要抓手,加快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灵敏高效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3.11•【字号】苏政办发[2004]21号•【施行日期】2004.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2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
“九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启动了12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及太湖一级保护区涉及的6个农业良性循环示范区建设,大丰、江都两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并通过验收,为全省生态农业建设积累了经验。
但这些试点县的建设还只是局部的,总体上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农村环境尤其是农民生活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生态农业建设任重道远。
各地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创建生态农业县为抓手,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进程。
现就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作如下通知:一、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绿色江苏和生态省为目标,以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工程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确保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生活环境舒适化,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逐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农业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有效控制农村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根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蓝天、碧水、沃土”,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6.24•【字号】宁委办发〔2018〕60号•【施行日期】2018.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委办发〔2018〕60号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24日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7〕5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8〕3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委发〔2018〕23号)以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南京市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宁委办发〔2018〕48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南京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兴农,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增加绿色供给为目标,加强重要资源保护,强化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促进我市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坚实支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镇政办发〔2016〕184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6〕13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加快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粮经饲、农林牧渔同步规划,生产和加工流通同步布局,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同步提升,市场空间和功能空间同步拓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1.树立大农业观念,整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统筹全市种植业、林业、园艺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种养结合、产加结合、循环农业等复合生产模式。
更加注重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强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产业融合。
2.坚持市场导向,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等因素,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壮大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具有镇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
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林业局
•【公布日期】2019.04.11
•【字号】苏农规划〔2019〕5号
•【施行日期】2019.04.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苏农规划〔2019〕5 号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相关处室(单位):根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对照《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 年)》,为有力有序抓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研究制定了优质稻米等8 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品牌提升等10 个专项行动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实施,对照规划和方案内容,研究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和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各地要在每年6 月上旬将半年实施情况及下半年工作目标措施、12 月上旬将全年实施情况及下一年度目标措施,报送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林业局相关牵头处室(单位)。
附件: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2 年)
2.年度推进计划表
3.牵头处室联系表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林业局
2019年4月11日。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12.26•【文号】农规发〔2024〕27号•【施行日期】2024.12.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4〕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和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部署要求,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坚持生产生态协调。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资源,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增加供给、提高收入、保护生态的有机统一。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7〕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财政厅(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小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近些年来,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在一些省份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多种有效形式,对于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现制定以下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工作推进中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小农户。
要把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
要始终坚持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发展的原则,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
二是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
要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
1 / 2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
规模化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07]42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04.13
【实施日期】2007.04.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7〕4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作
如下通知: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7年,全省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发〔2007〕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
2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苏发〔2007〕1号)精神,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
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高效园艺和规模养殖,突出龙头带动和组织创新,突出依靠科技
和增加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高效种养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
向化水平,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目标任务是: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
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增
长15%,农业招商引资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增长10%,农产品出口增长15%以上,农业实
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尽快形成一批
优势明显的农业特色产业、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一批“三资”开发农业高地。
二、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集聚品种优势、
技术优势和项目优势,扩大高效农业规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一是稳定发展优质粮食
产业。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普及化”,推广优质、高产、高抗品种,提高优质化水平,
确保全省水稻面积3000万亩。二是大力发展蔬菜园艺业。重点发展特色蔬菜、花卉苗
木、优质水果、茶叶、食用菌,加快发展适宜南引北扩和西部开发的观赏苗木、中高档
盆栽花卉、反季节鲜切花和草坪草,努力扩大优质、应时和出口专用型水果生产,积极
推进名特茶生产和茶叶深加工,提高质量、做强品牌,打造高效蔬菜园艺产业体系。三
是着力发展规模畜牧业。优先发展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波杂山羊等优势产
业,以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