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11点《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比较》精讲精练
- 格式:docx
- 大小:78.26 KB
- 文档页数:2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换算关系一、概述1.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是两种常用的温度标准,它们在热力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2.热力学温标是以热力学第零定律为基础建立的一种温标,而摄氏温标则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基准建立的。
3.由于两种温标的基准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进行两者之间的换算。
二、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定义1.热力学温标是以理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比值为基础建立的温标,其中绝对零度对应着温度为零的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为开尔文(K)。
2.摄氏温标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基准建立的温标,其中0℃对应水的冰点,100℃对应水的沸点。
三、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1.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K = ℃ + 273.15℃ = K - 273.15四、换算举例1.将摄氏温标下的温度转换为热力学温标下的温度:当摄氏温度为25℃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为25 + 273.15 = 298.15K。
2.将热力学温标下的温度转换为摄氏温标下的温度:当热力学温度为100K时,对应的摄氏温度为100 - 273.15 = -173.15℃。
五、实际应用1.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在实际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到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2.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进行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3.通过合理的换算和转换,可以更好地利用两种温标,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六、结论1.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是两种常用的温度标准,它们在热力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2.两种温标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换算关系,通过合理的换算和转换,可以更好地利用两种温标,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七、致谢1.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资料,特此致谢。
2.同时也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换算关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绝对零度附近所有分子都将停止运动
B、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而产生
C、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度要比摄氏温度的每一度要大
D、气体的体积等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之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 )
A、分子平均势能减小
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
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B、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而是布朗颗粒分子的热运动
C、热传导过程、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内能不改变,因而与外界一定不发生热交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在某一时刻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一定相等
B、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有大有小,但是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无关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答案】:
【解析】:。
高中2021届物理记背资料(选修3-3)〇、知识网络1、理论基础(1)微观——分子动理论↕统计观点——质量、体积、温度、压强、内能,阿伏加德罗常数(2)宏观——热力学定律(〇、一、二、三)2、物质凝聚态(1)固体——晶体(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液晶(2)液体——表面张力↕汽液共存态——饱和蒸汽(压)、不饱和蒸汽,相对湿度(3)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nRT pV =)一、二级结论(一)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1、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质量数量级为10-26~10-27kg 。
2、微观量和宏观量的关系:(1)分子的质量m 0与摩尔质量M :m 0=M N A =ρV m N A;(2)分子的体积V 0与摩尔体积V m :V 0=V m N A =M ρN A(只适用于固体、液体,不适用于气体);(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n ·N A ,N =V V m ·N A =m ρV m ·N A ,N =m M ·N A =ρV M·N A 。
3、分子热运动的实验依据:扩散现象、布朗运动(1)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平均速率越大,扩散越快;气体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2)布朗运动:布朗粒子(固体颗粒)被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性而导致的运动;温度越高(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布朗粒子越小,液体分子对布朗粒子撞击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剧烈。
4、分子力曲线,分子势能曲线5、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与温度(1)气体温度较高时,较多的分子处于速率较大的区间,温度较低时,较多的分子处于速率较小的区间;但是,无论温度高低,都有分子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k 2i E kT =——平均平动动能kT E 23k =。
6、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4 温度和温标[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态及系统的状态参量.2.明确温度的概念,知道热平衡定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3.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知道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和外界(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叫做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统称外界.2.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常用的状态参量有体积V、压强p、温度T等.3.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定状态.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最后系统的状态参量都不再变化,这时两个系统具有“共同性质”,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3.温度:热平衡中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叫做温度.这就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4.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三、温度计与温标1.常见温度计及其测温原理2.确定一个温标的方法(1)选择某种具有测温属性的物质.(2)了解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3)确定温度的零点和分度的方法.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在0℃和100℃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_K.[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表示系统的状态参量常用的有体积、压强、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温度.(×)(2)热平衡是指系统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且系统内部分子停止运动的状态.(×)(3)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4)温度计测温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5)0℃的温度可以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K.(√)2.(1)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________时,即达到了热平衡.(2)2016年8月6日是第31届里约奥运会开幕的日子,中央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里约的最高气温是38℃,它是________K.中国在研究超导问题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科学家发现某种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是90K,它是________℃.[答案](1)温度(2)311.15-183.15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导学探究](1)在力学中,为了确定物体运动的状态,我们使用了物体的位移和速度这两个物理量.在热学中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箱气体的状态,需要哪些物理量呢?(2)如果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该系统就达到平衡态了吗?[答案](1)体积、压强和温度.(2)不是.[知识深化]1.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1)体积V:系统的几何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2)压强p:系统的力学参量,它可以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3)温度T:系统的热学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2.平衡态的理解(1)热力学的平衡态与力学的平衡态的意义不同,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B.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态参量都会改变C.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D.0℃的冰水混合物放入1℃的环境中,冰水混合物处于平衡态[答案] C[解析]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无关,且系统状态变化时,不一定各个状态参量都改变,A、B错误;处于热传递过程中的两系统处于非平衡态,C正确;0℃的冰水混合物放入1℃的环境中,周围环境会向冰水混合物传热,不是平衡态,D错误.两步法判断热力学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1.判断热力学系统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2.判断系统的状态参量(压强、体积和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系统不受外界的影响,且状态参量不发生变化,系统就处于平衡态,否则就是非平衡态.二、平衡态与热平衡的比较温度[导学探究](1)用手心握住体温计玻璃泡,观察到体温计的示数逐渐上升.当上升到36℃左右时,为什么不再上升?(2)当把它立即放入40℃的水中时,你又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案](1)因为体温计与人体温度相同,即达到了热平衡.(2)体温计的示数继续上升,因为体温计玻璃泡的温度与水的温度不相同,没有达到热平衡.[知识深化]1.平衡态与热平衡的区别和联系2.热平衡定律的意义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了热平衡的最主要参量是温度.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在比较各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将各物体直接接触,只需将温度计分别与各物体接触,即可比较温度的高低.3.热平衡与温度(1)对温度的理解①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微观上,反映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③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温度.(2)温度计的测温原理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处于热平衡,则A的温度等于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特别提醒系统达到热平衡的宏观标志就是温度相同,若温度不同,即系统处于非平衡态,则系统一定存在着热交换.例2(多选)有甲、乙、丙三个温度不同的物体,将甲和乙接触一段时间后分开,再将乙和丙接触一段时间后分开(发生了热交换),假设只有在它们相互接触时有热传递,不接触时与外界没有热传递,则()A.甲、乙、丙三个物体都达到了平衡态B.只有乙、丙达到了平衡态,甲没有达到平衡态C.乙、丙两物体都和甲达到了热平衡D.乙、丙两物体达到了热平衡[答案]AD[解析]乙和丙分开后,甲、乙、丙三个物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所以甲、乙、丙三个物体都达到了平衡态,A正确,B错误;甲和乙接触一段时间后分开,甲和乙达到了热平衡,但乙和丙接触一段时间后,乙的温度又发生了变化,甲和乙的热平衡被破坏,乙和丙两物体达到了热平衡,C错误,D正确.判断系统达到热平衡的两个方法1.根据两个相接触的系统的状态参量是否发生变化判断.如果不发生变化,处于热平衡,发生变化则不处于热平衡.2.根据两个系统的温度是否相同判断.如果相同,处于热平衡,不相同则不是热平衡.例3(多选)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的水未达到热平衡C.量体温时体温计需要和身体接触十分钟左右是为了让体温计跟身体达到热平衡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答案]ACD[解析]两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标志是它们的温度相同,或者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A、C、D正确,B错误.处理热平衡问题时,应把握两点:(1)发生热交换时,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2)达到热平衡时,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其他状态参量未必相同.三、温度计与温标[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封闭的气体作为测量物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越高时,细管内的水柱越高吗?图1(2)如果气体的温度是1℃,也可以说气体的温度是多少K?如果气体的温度升高了1℃,也可以说气体的温度升高了多少K?[答案](1)不是.由热胀冷缩可知,当外界温度越高时,气体膨胀越厉害,细管内的水柱越低.(2)274.15K1K[知识深化]1.“温度”含义的两种说法(1)宏观角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热平衡角度:两个处于热平衡的系统存在一个数值相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温度.2.温度计测量原理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相同.例4(多选)关于温度与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B.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以取负值C.摄氏温度升高3℃,在热力学温标中温度升高276.15KD.热力学温度每一开的大小与摄氏温度每一度的大小相等[答案]AD[解析]温标是温度数值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选项A正确;摄氏温度可以取负值,但是热力学温度不能取负值,因为热力学温度的零点是低温的极限,选项B错误;摄氏温度的每一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开的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摄氏温度升高3℃,也就是热力学温度升高了3K,选项C错误.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的理解1.T=t+273.15K是解决有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问题的基础.2.摄氏温度变化1 ℃与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而不是ΔT=Δt+273.15K. 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永远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能出现负值,但摄氏温度可以出现负值.1.(状态参量和平衡态)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A.温度、压强、体积都一定达到了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D.温度、压强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答案] A[解析]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2.(热平衡与温度)(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腋下足够长时间的水银体温计中的水银与人体达到热平衡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了热平衡[答案]ACD[解析]当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时,如果两者的温度有差异,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将向低温物体传热,最终使二者的温度达到相等,即达到热平衡,故A、D正确;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已经达到热平衡,故B错误;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三者温度一定相等,所以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故C正确.3.(温度计与温标)(多选)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空的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读出温度计的示数C.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摄氏温度4℃,即热力学温度4KD.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摄氏温度4℃,即热力学温度277.15K[答案]BD[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T=t+273.15K=277.15K,选项C错误,D正确.4.(温标和温度)(多选)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B.水的沸点为100℃,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即为373.15KC.水从0℃升高到100℃,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即为从273.15K升高到373.15KD.水从0℃升高到100℃,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就是升高了373.15K[答案]ABC[解析]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A正确;根据T=t+273.15K可知,100℃相当于热力学温标373.15K,水从0℃升高到100℃升高了100K,B、C正确,D错误.。
高二物理温度和温标、内能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温度和温标、内能二. 知识归纳、总结:1. 平衡态和状态参量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1〕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2. 热平衡与温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如此运动的激烈程度。
〔2〕热平衡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一样的温度。
3. 温度计与温标〔1〕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膨胀规律制成的。
另外,还有金属电阻温度计、压力表式温度计、热电耦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磁温度计、声速温度计、频率温度计等等。
〔2〕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叫做温标。
用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常采用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K〕说明:①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1 K和1℃的温度差一样。
②0K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4. 分子动能〔1〕分子平均动能〔2〕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说明:①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如此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含有统计的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由温度上下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可能有个别的分子动能反而减小。
②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只由温度决定,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也就是说,只要处于同一温度下,任何物质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都一样。
由于不同物质分子的质量不尽一样,因此,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大小也不一样。
5. 分子势能〔1〕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势能。
选修3-3热学知识点归纳一、分子运动论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体积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阿伏伽德罗常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测量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微观量为: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分子质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子体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大小) 分子直径:球体模型: V d N =3A )2(34π 303A 6=6=ππV N V 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分子的数量.A 1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n ====ρμρμ2.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1)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郎运动。
(2)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 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画出的布朗运动路线的折线,不是微粒运动的真实轨迹。
因为图中的每一段折线,是每隔30s 时间观察到的微粒位置的连线,就是在这短短的30s 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或气体)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简言之: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5)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固体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液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
高中物理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选修3-3第一篇:高中物理 7.4《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选修3-37.4 温度和温标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叫“摄氏度”。
大家都知道: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个温度单位,叫“摄氏度”。
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
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有关内容。
回答问题:(1)什么是系统的状态参量?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平衡态?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这些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要定量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往往很难,因为有时系统各部分的参量并不相同,而且可能用心爱心专心正在变化。
然而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会达到稳定。
举例说,把不同压强、不同温度的气体混在同一个容器中,如果容器和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各点的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
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否则就是非平衡态。
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一个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温标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这些温标的定义、应用和优缺点。
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绝对温标,其零点定义为绝对零度,即-273.15摄氏度。
这个温标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建立的。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其公式为K=C+273.15,其中C为摄氏温度。
热力学温标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用于计算气体温度、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等。
摄氏温标是一种常用的温标,其零点定义为水的冰点,即0摄氏度,其单位为摄氏度(℃)。
摄氏温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测量室内温度、烤箱温度、水的沸点等。
两个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由于热力学温标是基于摄氏温标的定义而建立的,所以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热力学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C=K-273.15。
同样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摄氏温度转换为热力学温度:K=C+273.15。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将一个温度从一个温标转换为另一个温标。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热力学温度为300K,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将其转换为摄氏温度:C=300-273.15=26.85℃。
同样地,如果我们知道摄氏温度为20℃,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将其转换为热力学温度:K=20+273.15=293.15K。
虽然这两个温标之间的转换关系是简单的,但在应用中仍需谨慎。
例如,在实验室中测量温度时,应该使用适当的温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使用错误的温标,可能会导致温度读数的偏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总的来说,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温标的定义、应用和转换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的概念,并在实验和应用中正确地使用温度测量设备。
第11点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比较
(2)在表示温差时,1K=1°C;在表示温度时却不相等,即ΔT=Δt,但T≠t.
(3)
摄氏温标中零上表示温度比0°C
高,零下表示温度比0°C低,通常用正、负数表示.
(4)热力学温标的零值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
对点例题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3°C=240.15K
B.温度变化1°C,也就是温度变化1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C升至2t°C,对应的热力学温度由T K升到2T K
解题指导T=273.15K+t,由此可知:-33°C=240.15K,ΔT=Δt,故A、B选项正确;D 中,T=273.15K+t,两种温标给的变化量分别为t℃和T K,数值不同,故D选项错误;摄氏温度可取负值的范围为0~-273.15°C,因绝对零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故C选项错误,本题应选A、B.
答案AB
易错辨析本题易错选C、D两项,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永远达不到,只能接近,故热力学温度不会出现负值.T=t+273.15K,而不是ΔT=Δt+273.15K.
1.把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作成函数关系图(如图),正确的是()
答案 C
解析由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T=t+273.15K,结合数学图象的知识可知C选项正确.
2.关于热力学温标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
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15℃,叫绝对零度
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
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液化,所以它的压强不会为零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温标的性质.热力学温标在科学计算中特别体现在热力学方程中,可使方程更简单,更科学,故A对;B是热力学温标的常识,正确;气体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已液化,但有体积,故其压强不为零,C错,D对.。